-
1 # 白眼看綠茵
-
2 # 孤舟釣江雪
綜合來講,漢武帝的主要功績如下:
漢武帝開疆擴土方面貢獻大:多次派衛青霍去病攻擊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脅外;開發了大西南,征服了南越;在東北設定了樂浪等四個郡,在西域設定了都護府,至此,從東北地區到西南西區,包括夜郎國等,在到漠北西域,都有漢朝軍隊的影子。
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試圖聯合月氏國等,一起攻擊匈奴,這個目的雖然沒有達到,卻無心插柳,開通了古代絲綢之路,推動了東西方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大交流。
文治方面,他設立刺史,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監督;執行推恩令,削弱諸侯實力,增加中央集權;實行鹽鐵官營,增加中央財政收入;打擊社會豪強,遏制土地兼併和社會分化;進行貨幣改革,收回地方鑄幣權,以調控物價,促進社會的穩定,等。
-
3 # 鴻猷c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實行推恩令,限定了諸侯王的土地大小,使得諸侯王將自己的土地進行分封,但是這樣下來,自己手中的集權便越來越小,最終原先獨立的諸侯王國便自覺地將權力上交給了中央,雖然在自己的封地內仍然享有特權,但僅僅是物質上的特權,在政治上便沒有了以前的特權。漢武帝的這個做法,奠定了日後中國大一統的政治格局。
除此之外漢武帝還在朝中設立中朝,讓眾多的儒生來代替朝中的元老,從而加強自己的權力。在地方漢武帝還設立了刺史制度來監察地方,從而加強了中央的執政能力。
漢武帝將原先能夠依靠錢財、依靠先人成為官吏的制度做出了改變,他唯才是舉,只要是有藝能有才幹的人,只要願意為漢朝事業而奮鬥便能夠為官為相。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儒學教育在古代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他征伐四方,大破匈奴,降服西域,吞併朝鮮,奠定了中國大一統的格局。他首開絲綢之路,改革幣制,鹽鐵官營奠定了漢王朝強盛的局面。
-
4 # 哇哦你好美
漢武帝被稱為是漢朝最偉大的皇帝,一生的貢獻甚至超越了劉邦。雖然漢武帝被稱為千古一帝,但人無完人,漢武帝也做過很多錯事,綜合來看漢武帝到底是算明君還是暴君呢?漢武帝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對匈奴的壓制,基本上做到了全方位的勝利,而且還為漢朝擴土開疆。但晚年的漢武帝就開始昏庸了起來,因為他也陷入到想要長生不老的漩渦當中,所以做了很多糊塗事,很多皇帝到了晚年都會這樣,說不定早點退休還更好。
漢武帝劉徹,是西漢王朝的第五個皇帝,諡號孝武帝,死後葬於茂陵。他16歲即位,一直到70歲去世,當了55年的皇帝。這是一個我國一個著名的皇帝,他的名字和秦始皇嬴政並列。秦始皇我們都知道,他的功績不用多說,領先了西方世界好幾百年。而劉徹則是他最偉大的繼承者,將這個華夏帝國再次擴大,領土增加了一半,擊敗外敵,成了當時最強大的帝國。
我們來看一看,這位帝王的一生吧!劉徹,原名劉彘,是漢景帝的小兒子。原本他是沒有即位的機會的,不過人生就是這麼充滿曲折。他的母親王娡非常聰明,與皇帝姐姐的女兒陳阿嬌結成了姻親。所以最後長公主多次勸劉啟立劉彘為太子。而劉彘也的確很討父親喜歡,再加上原太子犯了錯,所以劉彘因此得到了太子的位置。隨後,改名劉徹,很快就當上了皇帝。
但此時,劉徹並沒有實權。因為此時的兵符在他的祖母竇太后的手上。所以劉徹做任何事情都受制於祖母,無法施展,於是他便整天打獵,消磨時光。竇太后去世後,劉徹掌權,此時他開始施展自己的雄才偉略了。他尊崇儒術,打擊外戚專權,不過他自己也重用了外戚。
隨後,在國內的改革完成的差不多的情況下,他將矛頭對準了北方的匈奴。延續了七十年的屈辱的和親政策,國家北方終日籠罩在匈奴的陰影之下,為此,他決定主動出擊。他先後重用衛青,霍去病,對匈奴進行了強有力的打擊,收回了河套地區,接著對漠南的匈奴進行了遠端奔襲,再次重創匈奴軍隊。終於,在決戰中,徹底消滅了匈奴主力,使得他們逃回了漠北,再也不敢侵犯漢朝,最後逃向歐洲。
後來,西方的大宛國,仗著天高皇帝遠,殺了漢朝的使者,搶走黃金。結果劉徹勃然大怒,出兵十萬,歷經千辛萬苦,穿過窮山惡水,進攻大宛國。期間的糧草由周邊的國家進行供給,有閉門不出,不迎漢軍者,一例破城之後,進行屠城。就這樣,終於殺到了大宛國,殺死了國王,進行了屠城。從此之後,西域各國都征服於漢王朝,良馬也一匹匹地送了上來,再也沒有主動挑釁漢朝的國家了。
晚年的劉徹,變得有些昏聵起來。他想要長生不老,所以迷信與道教術士,而且對巫蠱這類東西更是深信不疑。而且,他重用奸臣江充和蘇文,導致了最後出現了嚴重的內亂,史稱巫蠱之禍。這場災難十分嚴重,最後有幾萬人無辜死去。就連他自己的太子也死於這場內亂,他的身體也是大不如前。幸虧他最後清醒了過來,殺了李廣利一家,還有江充蘇文就被燒死。
晚年的他,立了鉤弋夫人的兒子為太子,然後殺掉了他的母親,以免後宮干政。他重用霍光等五人進行輔政,維持了漢王朝的長治久安。他本人更是釋出了有名的《輪臺罪己之詔》,反思了自己的一生,向天下百姓道歉,從此之後止戈消戰,70歲時駕崩。
他的一生,是成功的。當然,他的成功離不開他的父祖。正因為他的父祖給他留下了一個殷實的家底,他才有這個國力去征服西域,打擊匈奴。所以,他的成功並不是他一個人的成功,而是祖孫三代人的成功。晚年時,他也的確犯了許多錯誤,內亂也好,窮兵黷武,常年征戰也好,這一切也耗盡了漢王朝的國力。
他當了五十五年的皇帝,在他的統治下,漢王朝的疆域多了一半,人口也減少了一半,百姓生活也大不如文景時期,所以後來泰山等地也發生了起義,不過規模不大。客觀地評價一下他,我認為,他是個一個偉大的帝王。至少,在他的手上,漢王朝真正的挺立於世界之林,他給了一個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罪在當代,卻是功在千秋。而且,劉徹並不是一個頑固之人,死不悔改的個性。他是第一個向天下人道歉,自我批評的帝王,也是唯一一個老年還能夠醒悟過來,及時回頭的帝王。臨終託孤,完成了政權的平穩交替,國家沒有因此走上秦朝的老路。所以,不管他犯了哪些錯,也無法掩蓋他的千秋功績。
-
5 # 歷史影像庫
簡單選重要的歸納成5點
1,加強中央集權 推恩令
為加強中央集權,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佈推恩令,即允許諸王將自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新的侯國就脫離原來王國的限制,地域獨立,而且政治權力也基本被剝奪,受當地郡縣官吏的管轄。這樣,就使原來獨立的地方王國自動地將權力上交給了國家。此後,地方的王與侯僅僅享受物質上的特權,即享用自己封地的租稅。但是沒有了以前的政治特權。漢武帝還找藉口,一次就削去當時一半的侯國。漢武帝的這些措施奠定了中國大一統的政治格局。
2,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設立刺史
為了進一步加強君主權力,漢武帝用派御史的方式對地方的豪強、官吏進行監督。元封五年(前106年),將全國分成了十三個監察區,每個區叫做部,每部派出一名刺史,中央的刺史叫做司隸校尉,其他6十二個州都叫刺史。
3,開疆裂土
北擊匈奴,遠征大宛,降服西域,收復南越,吞併朝鮮,設定西域使者校尉正式將西域納入中華版圖。奠定了和歐亞非大陸貿易和文化交流的著名絲綢之路!
4,幣制改革
漢武帝即位後,不斷打仗導致國庫空虛,為了中央政府在經濟管理和政治統治上的需要,便十分重視解決幣制問題,先後進行了六次幣制改革,基本解決了漢初以來一直未能解決的幣制問題。一方面穩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將地方的鑄幣權重新統一於中央。六次改革後三官五銖的發行一舉解決了困擾西漢金融多年的私鑄、盜鑄問題,漢武帝的幣制改革至此取得了較大成功。
5,獨尊儒術
漢武帝取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表彰六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學說的讀書人,均受排斥,武帝還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舉辦太學。太學是中國古代最高學府,以儒家五經為主要教材,不學習其他各家學說。“罷黜百家,表彰六經”在中華傳統文化舞臺上獨領風騷兩千餘年,受到歷代統治者所推崇。但是漢武帝並非限制其他各家的發展,只是大力提倡儒家的發展儒法結合,即所謂的“儒表法裡”。
-
6 # 講故事的孟小寶
漢武帝被認為是漢朝時期最偉大的皇帝,也是把漢朝帶入一個新的高度。那漢武帝到底是對漢朝有哪些貢獻呢?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又是什麼呢?這次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漢武大帝的生平經歷,雖然他不是開國皇帝,但他的貢獻和影響力卻比劉邦更大。這在歷史當中都是不長見的,因為一般皇帝的後代不知道這片江山得來不易,所以時常揮霍成度。而漢武帝卻不是這樣的人。
中華得名源於日華,所謂“重華”、 “神華”。“漢”之名源於天漢,天河謂之天漢。從《詩經》到《史記》無不以宏大氣魄闡述“天漢起東方”,“天河曰銀漢,又曰銀河,亦曰天漢。”的民族自信。
建元元年(140),作為大漢只有16歲的新皇帝劉徹來說,古老的中華大地被塗上一抹青春躁動的色彩。他一登基就主張重用加強王權的儒士出任將相。準備採取文景時期的賈誼、晁錯的政治主張,即對內削弱諸侯,加強中央權力,對外則抗擊匈奴。年輕氣盛的劉徹志在尊王攘夷,削諸藩,破匈奴,與其祖母竇太后為代表的“無為”相對,實施“大有為”之政。
劉徹繼位之前的漢朝屢受匈奴侵襲,“匈奴連歲入邊,殺擄人民及畜產甚多。雲中、遼東敝甚。”漢文帝六年,匈奴;兩路攻漢,“烽火逼於甘泉、長安”,兵烽直逼距長安不遠的皇帝行宮甘泉宮,而對於如此危及的處理手段竟然也只能以和親和納幣作為應對。他的父親漢景帝即位的第三年就發生了劉姓諸侯聯兵造反,在犧牲了晁錯後的一年後才被平定。漢景帝在位十六年,期間匈奴多次入邊,殺擄人口,動以數萬。
漢武帝在這種大背景下即位,完全不是坐享其成的太平天子,從當時的危機形勢和姐姐被遠嫁匈奴的雙重挫傷下,年輕的劉徹立志洗刷漢代數十年的恥辱,為此先後開啟了有漢以來最具活力的政治改革,雖然前期因其祖母竇太后強勢干預而導致失敗,但卻更加激發了此後的大幅度內政推動。
在即位的當月,劉徹就迫不及待下詔要各地舉薦“直言敢諫之士”,各地舉薦上來的一百多人,劉徹分別召見,親自策問“古今治亂之由,長治久安之道”。從平民中拔擢董仲舒、嚴助等一批後來的名臣。
年輕的氣血旺盛,好動不好靜,與其祖母血氣衰邁,好靜不好動相比,二人給帝國注入了不同的氣息。
他的老師王臧向他推薦宿儒陸申公作顧問,當劉徹以最高規格迎接他,並向其“徵問古今治亂之事”,卻只聽他說:“為政不在多言,重在力行”後深感失望。這些並未阻擋他選人用人的熱情,在此後他用人很少受出身、資歷或者民族等條件的限制,他可以從社會各階層中吸引優秀人才為其所用,御史大夫張湯就是從小吏提升到“三公”的高位。
在他的丞相中,有皇親國戚如竇嬰、田蚡,也有窮書生公孫弘,還有匈奴血統的公孫賀,和後來官至輔政的匈奴王子金日磾。在武將中有世代為將的李廣,也有家奴出身的衛青,和年少輕狂的霍去病。
從16歲即位到70歲逝世,他在位55年,其用人行政都獨具風格,霸氣而不蠻橫,魄力而不魯莽。38歲以前,他一舉完成了影響歷史的深遠舉措,第一,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治國思想,從而確立了儒家在此後二千年獨尊的地位。第二聽從主父偃的建議允許諸侯王將封地分給王儲意外的兒子或兄弟,這種“推恩”一舉分散了諸侯實力,從此再也沒有內政上的威脅。
第三對匈奴主動出擊,從根本上扭轉了漢代開國以來被動挨打的局面,透過三次大舉出擊匈奴,到公元前119年為止,基本解除了自漢高祖以來一直威脅漢朝北方的最大“外患”。
這三件大事全都是因為用人正確而取得的重大成果。在38歲以前,他在用人上表現出了魄力和虛懷若谷禮賢下士的風度。對百官之首的丞相給予特別的尊重,輔佐他的六位丞相無一人在相位上被處死或治罪,最嚴厲的處理則是免官。其次對於敢和他說逆耳之詞的臣下非常寬容,比如汲黯曾當面批評漢武帝“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效唐虞之治乎!”當時在場的公卿都以為汲黯會被處死,可是漢武帝當場並未大發眾怒,只是在退朝之後罵道:“汲黯這白痴實在太過分了!”,事後也沒懲辦汲黯。
-
7 # 高臺民俗博物館鄭
加強中央集權 推恩令
為加強中央集權,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佈推恩令,即允許諸王將自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新的侯國就脫離原來王國的限制,地域獨立,而且政治權力也基本被剝奪,受當地郡縣官吏的管轄。這樣,就使原來獨立的地方王國自動地將權力上交給了國家。此後,地方的王與侯僅僅享受物質上的特權,即享用自己封地的租稅。但是沒有了以前的政治特權。漢武帝還找藉口,一次就削去當時一半的侯國。漢武帝的這些措施奠定了中國大一統的政治格局。
2,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設立刺史
為了進一步加強君主權力,漢武帝用派御史的方式對地方的豪強、官吏進行監督。元封五年(前106年),將全國分成了十三個監察區,每個區叫做部,每部派出一名刺史,中央的刺史叫做司隸校尉,其他6十二個州都叫刺史。
3,開疆裂土
北擊匈奴,遠征大宛,降服西域,收復南越,吞併朝鮮,設定西域使者校尉正式將西域納入中華版圖。奠定了和歐亞非大陸貿易和文化交流的著名絲綢之路!
4,幣制改革
漢武帝即位後,不斷打仗導致國庫空虛,為了中央政府在經濟管理和政治統治上的需要,便十分重視解決幣制問題,先後進行了六次幣制改革,基本解決了漢初以來一直未能解決的幣制問題。一方面穩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將地方的鑄幣權重新統一於中央。六次改革後三官五銖的發行一舉解決了困擾西漢金融多年的私鑄、盜鑄問題,漢武帝的幣制改革至此取得了較大成功。
5,獨尊儒術
漢武帝取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表彰六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學說的讀書人,均受排斥,武帝還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舉辦太學。太學是中國古代最高學府,以儒家五經為主要教材,不學習其他各家學說。“罷黜百家,表彰六經”在中華傳統文化舞臺上獨領風騷兩千餘年,受到歷代統治者所推崇。但是漢武帝並非限制其他各家的發展,只是大力提倡儒家的發展儒法結合,即所謂的“儒表法裡”。
-
8 # 雜家說古今
1、漢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先是六年一個年號,後來四年一個年號。
2、漢武帝是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制定、頒佈太初曆的皇帝,以正月為歲首這一點,一直用到現在。
3、漢武帝時期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史記》,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4、漢武帝時期出現了秦統一後我國見於史籍記載的《輿地圖》,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僕臣公孫賀行御史大夫事……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漢書•武帝紀》載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將軍公孫賀出九原”,注引臣王贊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見漢輿地圖。”據顏師古說,臣王贊生活的時代“在晉初”。這說明漢代的輿地圖晉初臣王贊還見過。這也說明漢代已明確出現了關於國家的地域概念。這對後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5、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對策,武帝親自策問,選拔人材做官。後世科舉之制始此。
6、漢武帝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始於此。
7、元朔五年為五經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地方郡國可按一定條件選送一些人,可受業如弟子。經考試,能通一藝以上,可用作官吏。從國立太學生中選拔官吏始於此。
8、漢武帝在尊儒術時,又“悉延(引)百端之學”,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思想的同時,又兼用百家的格局。這點對後世也影響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漢武帝親臨現場督察堵塞黃河瓠子決口。自秦統一後,皇帝親臨現場治理黃河,這是第一次。
10、漢武帝時推廣耬車(土法播種機)下種,此後這一方法在中國用了兩千多年。
11、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這在中國史上屬首次。
12、漢武帝元封六年(前105)以宗世女細君為公主嫁烏孫和親。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與西域國家和親。
13、在輪臺、渠犁屯田,並置使者、校尉。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在今中國新疆地區屯田。
14、漢武帝時用井渠法作龍首渠,後傳入今中國新疆地區,並進而入波斯等地。
15、從西域引進葡萄、苜蓿種植,從大宛引進了良種馬---天馬,西域的樂曲、魔術傳至中國,中國的鑄鐵技術、絲織品、漆器傳至大宛等地。
16、漢武帝外施仁義,實行德治;同時又重視法治,用嚴刑峻法治理國家。這在歷史上也是首次。
17、元封五年(前106),為加強對地方官吏和豪強的監察,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級別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級別的郡國守相。
18、為加強皇權,改革丞相制度,設立中朝(內朝),對後來的丞相制度演變發生了重大影響。
19、元鼎二年(前115)禁郡國鑄錢,專令國家所屬上林三官鑄錢,非三官錢不得流通,郡國以前所鑄錢皆廢銷。從此國家壟斷了鑄造錢幣的權力,對後世影響重大。
20、漢武帝透過大量移民在西北邊郡屯田,這對反擊匈奴戰爭的勝利、經營西域起了重大作用。對後世也有重大影響,曹操在《置屯田令》中曾說“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就說明了這一點。
21、漢武帝時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透過任子制度使子孫當官;有錢人可透過“貲選”當官;先賢的後裔可以受照顧,如賈誼的兩個兒子就被關照當了郡守。然而,尤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舉、不拘一格。如皇后衛子夫是從奴婢中選拔出來的。衛青、霍去病分別是從奴僕和奴產子中選拔出來的。而丞相公孫弘、御史大夫兒寬,以及嚴助、朱買臣等人都是從貧苦平民中選拔上來的;御史大夫張湯、杜周和廷尉趙禹則是從小吏中選拔出來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漢武帝任用的一些將軍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石單這樣一位匈奴的俘虜在宮中養馬的奴隸,竟然與霍光、上官桀一齊被選拔為託孤的重臣。這些情況說明漢武帝選拔人才是不受階級出身與民族差別限制的。然而,這不是說漢武帝用人沒有標準,標準還是有的,標準就是“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者,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這就是說,只要願為漢朝事業奮鬥,有藝能、有才幹的人,能為將相和可以出使遙遠國度的人都可任用。一句話,用人的標準是惟才是舉。正因如此,漢武帝時人才濟濟。班固就驚歎地說:“漢之得人,於此為盛!”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值得認真研究的。
22、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派大軍深入匈奴腹地進行決戰的皇帝。
23、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遊牧民族---匈奴臣服於中原王朝的皇帝,為此又在今內蒙築受降城。武帝生前雖未達此目的,但在宣、元時期,匈奴歸服漢朝為藩臣。
24、李廣利伐大宛後,西域南道諸國多臣服於漢,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匈奴日逐王降漢,匈奴不敢爭西域,罷僮僕都尉。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都護,管理西域南、北道諸國,西域諸國臣服於漢。這在中國歷史上是首次。
25、漢武帝平定南越後,首次在今海南島置儋耳郡、珠崖郡。
-
9 # 奕煊說史
漢武帝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傑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漢王朝強盛的局面,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還開闢了遼闊的疆域,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
漢武帝開創了空前的豐功偉績,但晚年的窮兵黷武和巫蠱之禍為其留下負面的汙點,不過之後敢於直面自已的過失,重拾漢初的息兵養民、輕徭薄賦的國策,為之後西漢極盛之世的孝宣中興奠定了基礎,可謂善始善終。
漢武帝一生的功績成就主要從一下幾個方面來詮釋
一、政治
加強中央集權:為加強中央集權,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佈推恩令,即允許諸王將自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
新的侯國就脫離原來王國的限制,地域獨立,而且政治權力也基本被剝奪,受當地郡縣官吏的管轄。這樣,就使原來獨立的地方王國自動地將權力上交給了國家。此後,地方的王與侯僅僅享受物質上的特權,即享用自己封地的租稅。但是沒有了以前的政治特權。
二、軍事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派大軍深入匈奴腹地進行決戰的皇帝。透過大量移民在西北邊郡屯田,這對反擊匈奴戰爭的勝利、經營西域起了重大作用。
李廣利伐大宛後,西域南道諸國多臣服於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漢,匈奴不敢爭西域,罷僮僕都尉。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督護,管理西域南、北道諸國,西域諸國臣服於漢。至此,西邊直達裡海,都成為了漢朝的疆域。
三、文化
文化上,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表彰六經”的建議;劉徹能詩善賦,重用四方文人賢士、重視文化建設。歷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徵集圖書,廣開獻書之路。又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各類圖書,皆在數十年間廣充秘府,史稱“書積如丘山”。
當時政府藏書處所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皇宮有“延閣”、“廣內”、“秘室”之府,藏書達33090卷。皇室和政府藏書空前豐富。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明確記載的國家圖書館。
四、外交
溝通西域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這在中國史上屬首次。從西域胡(黃)瓜、胡豆、胡麻、石榴、胡蘿蔔、葡萄、汗血馬、核桃、苜蓿種植,從大宛引進了良種馬———天馬,西域的樂曲、魔術傳至中國。
中國傳出了冶鐵術、鑿井術、絲綢製造、漆器製造等技術,井渠法作龍首渠,後傳入今中國新疆地區,並進而入波斯等地。中原大量的絲織品和金屬工具向西輸送,鑄鐵技術,井渠法也傳到西域,歷史意義重大。
-
10 # 明天看點啥
細數漢武帝一生的成就,不愧是千古一帝,實在太霸氣了!
電視劇《漢武大帝》對漢武帝介紹詞是“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翻開史書,細數漢武帝的顯赫武功,即便是再較真的人也會不得不承認,漢武帝千古一帝的名號真不是吹的,漢武帝實在太霸氣了!漢武帝且看漢武帝一生中的成就。1 出兵救援東甌,閩越國聞漢軍出動後不戰而退。建元三年(前138年),漢朝東南邊的閩越國(大致為今天福建)圍困東甌國(大致為今天浙江南部),東甌國向漢朝求援。太尉田蚡等人以路途遙遠艱險為由反對出兵救援。漢武帝力排眾議,派遣中大夫嚴助持節發動會稽郡兵馬,跨海進軍閩越。閩越國聽聞漢軍大舉出動後不戰而退,東甌之圍得解。2 出兵閩越,閩越國人殺其國王請降。建元六年(前135年),閩越王郢攻南越。漢武帝派遣大行王恢出豫章、大司農韓安國出會稽討伐閩越。漢軍未至閩越,越人殺國王向漢軍請降,漢軍方歸。3 四路騎兵北擊匈奴,漢朝正式向匈奴亮劍。元光六年(前129年),漢武帝派遣車騎將軍衛青出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出代,輕車將軍公孫賀出雲中,驍騎將軍李廣出雁門。衛青部到達龍城,斬獲匈奴七百級。此戰標誌著漢朝結束和親政策,拉開與匈奴決戰序幕。對中華民族來說,漢武帝“寇可為,我復亦為;寇可往,我復亦往”的強勢宣告,無異於鑄就了民族魂魄,從此這個民族以漢族自稱,屹立在世界的東方。4 收復河套,解除匈奴對長安的威脅。元朔二年(前127年),漢武帝遣將軍衛青、李息出雲中,獲首虜數千級。此戰最大意義在於收復了河南地(今河套平原),匈奴對長安的直接威脅得以解除。同年,漢武帝在河套設定朔方、五原郡。5 大破匈奴。打破匈奴元朔五年(前124年),大將軍衛青率軍十餘萬人出朔方、高闕,斬獲首虜一萬五千級,贏得漢朝建國以來對匈奴首次重大勝利。6 奪得河西走廊,受降匈奴。元狩二年(前121年),驃騎將軍霍去病兩次出兵河西走廊(大致為今天甘肅),共斬首虜四萬餘級。同年秋,匈奴昆邪王率眾四萬餘人來降,漢武帝以其地為武威、酒泉郡,從此今天甘肅大部分地區納入中華版圖。奪得河西走廊,對漢朝向西進軍、開拓西域意義重大,漢朝影響力和國威也由此走向世界。7 漠北決戰重挫匈奴。元狩四年(前119年),漢武帝下定決心集舉國之力對匈奴實行長途奔襲、主力決戰。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率領五萬騎兵出擊。衛青部北圍匈奴單于,斬首一萬九千級,至闐顏山乃還。霍去病部與左賢王戰,斬獲首虜七萬餘級,封狼居胥山乃還。此戰是漢朝與匈奴的國運之戰,漢軍在付出較大傷亡的基礎上重挫匈奴,從此漠南無匈奴王庭。8 討伐南越,設定南海九郡,平定西南夷。討伐南越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國相呂嘉謀反、殺漢使者及親近漢朝的南越國王、王太后。漢武帝遣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僕、歸義越侯嚴為戈船將軍,出零陵、下離水;甲為下瀨將軍進軍蒼梧。第二年春天,漢軍攻至番禺(今廣州),斬呂嘉首。南越平定後,漢武帝在南越設定了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厓、儋耳等九個郡,今天的兩廣、海南、越南北部等地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同年,漢武帝派馳義侯遺率軍徵西南夷,平定西南夷後,設定了武都、牂柯、越巂、沈黎、文山等郡,大幅拓展漢朝西部疆域。9平定西羌。元鼎五年(前112年)九月,西羌十萬人反叛,與匈奴通使,攻故安。元鼎六年(前111年)冬十月,漢武帝召集隴西、天水、安定騎士及中尉、河南、河內卒十萬人,遣將軍李息、郎中令徐自徵西羌,平之。10 平定東越,遷移其民。元封元年(前110年)秋,東越王餘善反,攻殺漢將官吏。漢武帝遣橫海將軍韓說、中尉王溫舒出會稽,樓船將軍楊僕出豫章。漢軍大軍壓境,東越國人殺掉國王向漢軍投降。漢武帝吸取東越反覆無常教訓,將東越族人舉族內遷至江淮流域。11 親率十八萬騎巡視邊疆,示威匈奴。元封元年(前110年)冬十月,漢武帝親率十八萬騎兵,自東向西沿著漢朝和匈奴防線巡視,威震匈奴。漢武帝遣使者告匈奴單于曰:“南越王頭已縣於漢北闕矣。單于能戰,天子自將待邊;不能,亟來臣服。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為!”匈奴讋焉。這句話意思是漢武帝向匈奴單于下戰書:“南越王的頭顱已經懸掛在長安北門,單于要是敢戰,我在邊境等著,要是不能戰,那就速來臣服,何苦老在漠北苦寒之地窩藏!”匈奴單于接到信嚇得說不出話來。漢武帝的晚年依舊在堅持討伐匈奴。如天漢二年貳師將軍李廣利率軍三萬出酒泉,與右賢王戰於天山,斬首虜萬餘級。經過幾十年不斷打擊,匈奴元氣大傷、開始出現分裂,至漢宣帝時期,南匈奴單于親自來長安朝見漢朝天子,漢朝對匈奴百年戰爭最終以勝利結束。12 討伐朝鮮,設定四郡。元封二年(前109年)四月,朝鮮王攻殺遼東都尉。漢武帝遣樓船將軍楊僕、左將軍荀彘招募天下死刑罪犯攻朝鮮。元封三年(前108年)夏,朝鮮國人斬其國王右渠、向漢軍投降。漢四郡漢武帝在朝鮮故地設定樂浪、臨屯、玄菟、真番等四郡,今天朝鮮半島北部地區正式納入中國版圖。13遠征大宛,斬大宛王首、威震西域。張騫通西域後,漢武帝聽說大宛出產好馬,於是命使臣攜帶金帛去換取,在談判過程中雙方意見衝突、換馬不成,漢朝使臣也被殺害。大宛國是西域大國,地理位置在今天烏茲別克境內,與長安有萬里之遙。大宛王自恃距離漢朝遙遠,漢軍打不到大宛,因此有恃無恐。漢武帝勃然大怒,太初元年(前104年)秋八月,漢武帝遣貳師將軍李廣利率軍西征大宛。這是一次艱難的遠征。至太初四年(前101年)春,貳師將軍廣利攻克大宛國都、斬大宛王首。從此西域各國畏懼漢朝武威,這為之後漢宣帝時期設定西域都護府、將今天新疆和中亞部分地區納入中國版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數十年後,漢朝將軍陳湯在上奏朝廷裡喊出了“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邁誓言,大宛王很榮幸的提前驗證了這句誓言。終漢武帝一生,從東北的朝鮮、東部的東越、東南的閩越、南部的南越、西南夷、西部的羌人,到北邊的老冤家匈奴、遠隔萬里的大宛,漢武帝毫不含糊地地一再兌現“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不服的就打到服為止。無論是漢武帝為今天中國所打下的疆土,還是為民族贏得生存空間、樹立民族自信與榮耀,漢武帝都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永遠的民族英雄!
-
11 # 水煮魚0607
漢武帝的一生,成就有很多。
在漢武帝即位的初期,國家的政治方面還是比較穩定的,國家的經濟狀況也算良好,但是因為諸侯王的存在,國家始終存在分裂的隱患,再加上邊境匈奴的威脅,國家的不安定因素又加強了。因此,漢武帝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實行推恩令,限定了諸侯王的土地大小,使得諸侯王將自己的土地進行分封,但是這樣下來,自己手中的集權便越來越小,最終原先獨立的諸侯王國便自覺地將權力上交給了中央,雖然在自己的封地內仍然享有特權,但僅僅是物質上的特權,在政治上便沒有了以前的特權。漢武帝的這個做法,奠定了日後中國大一統的政治格局。
除此之外漢武帝還在朝中設立中朝,讓眾多的儒生來代替朝中的元老,從而加強自己的權力。在地方漢武帝還設立了刺史制度來監察地方,從而加強了中央的執政能力。
漢武帝將原先能夠依靠錢財、依靠先人成為官吏的制度做出了改變,他唯才是舉,只要是有藝能有才幹的人,只要願意為漢朝事業而奮鬥便能夠為官為相。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儒學教育在古代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他征伐四方,大破匈奴,降服西域,吞併朝鮮,奠定了中國大一統的格局。他首開絲綢之路,改革幣制,鹽鐵官營奠定了漢王朝強盛的局面。
-
12 # 付貴寶1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一公元前87年),西漢第七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劉徹十六歲登基。為鞏固皇權,漢武帝建立了中朝,抑制外朝。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政治上頒行推恩令,加強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經濟上推行平準、均輸、算緡、告緡,抑制商賈。文化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太學。幣制改革,首開絲路,開疆拓土,建立年號。
1漢武帝為進一步削弱諸候王的勢力,頒佈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即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候國。以法制來推動諸侯王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王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同時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加強中央集權。
2將治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
3思想上,採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儒學教育在中國古代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在長安創立專門的儒學教育——太學,是當時的最高學府。
漢武帝時期,漢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因此漢學家認為這更應該是以儒為主以法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對廣大百姓宣場儒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
4在軍事上,漢武帝先平定南方閩越國的動亂。後開始著手以軍事手廠沒代替帶有屈辱性質的和親政策,來徹底解決北方匈奴的威脅。派名將衛青、霍去病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收河套地區,奪取河西走廊,封狼居胥,將當時漢朝的北部疆域從長城沿線推至漠北。
5在對匈奴的戰爭同時,採取和平手段和軍事手段使西域諸國臣服。喪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區後,匈奴王庭遠遷漠北,這就基本解決自西漢初期以來匈奴對中原的威脅。為後來把西域併入中國版圖奠定基礎。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
6在天文曆法上一直是漢承秦制,直到漢武帝太初改歷,施行新曆法。而春節正是始於太初改歷,漢武帝改正朔。
7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漢武帝以當年為元鼎四年,並追改以前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一年號六年。但根據一些出去的文物來看,上面都標有建元,元光等年號,證明建元,元光等年號並非後來追命。
8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封建社會是認人為親,等級觀念。漢武帝惟才是舉,破格選拔人才。
-
13 # 易觀歷史
漢武帝的一生,成就有很多。
在漢武帝即位的初期,國家的政治方面還是比較穩定的,國家的經濟狀況也算良好,但是因為諸侯王的存在,國家始終存在分裂的隱患,再加上邊境匈奴的威脅,國家的不安定因素又加強了。因此,漢武帝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實行推恩令,限定了諸侯王的土地大小,使得諸侯王將自己的土地進行分封,但是這樣下來,自己手中的集權便越來越小,最終原先獨立的諸侯王國便自覺地將權力上交給了中央,雖然在自己的封地內仍然享有特權,但僅僅是物質上的特權,在政治上便沒有了以前的特權。漢武帝的這個做法,奠定了日後中國大一統的政治格局。
除此之外漢武帝還在朝中設立中朝,讓眾多的儒生來代替朝中的元老,從而加強自己的權力。在地方漢武帝還設立了刺史制度來監察地方,從而加強了中央的執政能力。
漢武帝將原先能夠依靠錢財、依靠先人成為官吏的制度做出了改變,他唯才是舉,只要是有藝能有才幹的人,只要願意為漢朝事業而奮鬥便能夠為官為相。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儒學教育在古代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他征伐四方,大破匈奴,降服西域,吞併朝鮮,奠定了中國大一統的格局。他首開絲綢之路,改革幣制,鹽鐵官營奠定了漢王朝強盛的局面。
-
14 # 老潘胡說
漢武帝作為一代君主,特別是西漢的一代君主,他的武 歷代皇帝都知道一統江山易,聚攏人心難,要想把人心統一起來是非常難的。漢武帝在千古文治方面做的最大的貢獻就是尊儒。所以我們看漢代的歷史,大家知道漢高祖劉邦基本上沒有什麼信仰,文景時期那是崇黃老之學,到竇太后一直尊奉黃老的。到漢武帝這兒開始提出來尊儒,但實際上漢武帝這個人是不受約束的人,假如漢武帝生到今天,也屬於那種比較不遵守規範的人,屬於個性很張揚的人。他說的尊儒實際上是王道、霸道交錯運用,王道就是儒家,霸道就是法家,漢武帝是儒法並用,他尊儒家是講究一個封建的等級秩序,他用法家他要嚴懲貪官汙吏,他是王道、霸道交錯運用的這麼一個皇帝。所以說我們今天要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個表述並不十分準確,他尊儒是對的,百家他並沒有廢,百家之學,比如法家他還在用,並沒有完全廢。這一點對後世來說卻是貢獻非常之大,這種做法培養了中國兩前多年以來,以儒生為主的文官隊伍,而且給學而優則仕提供了一個條件。
我們現在知道學而優則士,讀書做官,讀書做官實際上是武帝這個時期真正才開始的,所以它對後世影響是從這個方面來講,影響非常之大。漢武帝在文治方面第一條是尊儒,第二條是中央集權,漢武帝是個中央集權思想極其鮮明的皇帝。大家知道秦始皇是第一個建立中央集權制的,但秦始皇因為統治時間太短,他建立了一箇中央集權的制度,但是來不及為中央集權制度修整一整套的配套措施,秦始皇就命喪黃泉,沙丘病變,秦始皇並沒有想到他之死,在這一點上秦始皇不及漢武帝。
漢武帝把所有的後事都安排好,漢武帝我們上一集講過,漢武帝立了皇太子就是劉弗陵,然後又立了五個顧命大臣,顧命大臣、皇太子都立好,三天以後去世。那麼應當說,漢武帝在維護中央集權制這一方面他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說漢武帝在維護中央集權制方面,他做了這麼幾件比較重要的事情,第一,他設立內外朝制,加強皇權、削弱相權,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再一個,漢武帝大力削藩,他平定了三個諸侯王的叛亂,我們講過兩個,淮南王、衡山王,還有一個江都王,三王的叛亂都被他平定了。
第三點,漢武帝採納了主父偃的意見實行推恩策,推恩策是柔軟三刀啊,表面上看起來就是你做諸侯王你有權力,你把王國的土地分給你的子孫,但實際上是大諸侯國分成中的,中的變成小的,誰也不可能對抗中央政權,這是溫柔三刀,非常厲害的。最後一點就是漢武帝藉口一個酎金事件,什麼叫酎金?就是皇帝祭祀祖先的時候,諸侯要獻金作為一個酎祭的金錢。漢武帝就藉口諸侯獻的這個酎金它的成色不夠,一次罷免了106個侯,所以從漢高祖那個時期封的侯,到武帝時期幾乎叫漢武帝收拾光了。漢武帝收拾諸侯王非常有辦法,要祭祀祖先,你獻的這個金,雖然你獻的是黃金,但是你那個金的成色不夠,對祖宗不敬,削侯。這種辦法一次性解決106個侯,成批地滅侯,這樣做下來的結果,那個諸侯王在漢武帝時期根本不能興風作浪。
還有一點漢武帝實行酷吏政治,利用酷吏打擊諸侯王,打擊貪官,這個漢武帝也做了很多。漢武帝這些做法呢,有他成功的一面,也有失敗的一面,比如酷吏來說,酷吏用得最多的時候,酷吏也造成很多冤案。我舉一個例子,有一個酷吏叫王溫舒,這個人一殺人就興奮,不殺人渾身就不舒服。漢代殺人有一個制度規定,是每一年冬天是處決犯人的,冬天這三個月過完了就不能處決犯人了,那就是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到了十二月過完不能夠殺人了。這個王溫舒跺著腳遺憾,說了一段話很有名,“會春,溫舒頓足嘆曰,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足吾事矣。”什麼意思呢?王溫舒說這個十二月要過完,馬上到春天不能殺人了,他跺著腳感嘆,假如能讓冬天再延長一個月,我的事兒就辦完了。你看這個人,殺人殺了三個月還不過癮,還想再殺一個月。就這麼一個人,司馬遷寫了幾個字“天子聞之亦為能”,漢武帝聽說以後,認為這個人很有才能,任命他做中尉,中尉是更高的殺人官。
所以漢武帝這些做法司馬遷是看不慣的。司馬遷對諸侯王的叛亂,漢武帝的平叛堅決支援,漢武帝的平叛是對的,司馬遷的支援也是對的。但是漢武帝重用酷吏司馬遷就有看法,這看法我們今天來看也是對的,因為這些酷吏後來到什麼程度呢?這些酷吏完全不按漢法來執行,酷吏是按什麼意見呢?就是按皇上的意志來執行法令。所以有些酷吏說,什麼叫法律啊?前代的皇帝說出來的話就是今天的法律,那麼今天皇帝說出來的話也是法律。這完全是人治,不是法治了。所以在中央集權這個方面,漢武帝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成績也有他的失誤,司馬遷對他有肯定也有批評。大體來說司馬遷的意見還是比較中肯的。
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功,漢武帝都有讓人稱道的地方,同時也有讓後人詬病的把柄。就像人無完人一樣,漢武帝決非是一個超凡脫俗的聖者,普通人具有的一切缺點他都有。關於漢武帝譽之者眾,毀之者也眾,那麼為什麼這樣一個皇帝會引起後人這麼多尖銳對立的意見呢?
我想講幾點。第一點,多面性。漢武帝這個人之所以人們對他評價很多,首先他自身具有多面性,就是這個人本身他既是一個政治家,他頭腦很清醒,同時他又是一個普通人,喜怒哀樂他全有。他既是一代明君,他知道自己肩負的歷史重任,同時呢,他又是一個昏君,殺伐任性。你看我們講《巫蠱之禍》,先殺那些幫助太子的人,反過來為太子平反,再殺那些幫助他平太子之亂的人,他是左邊殺一刀,右邊殺一刀,兩邊殺。所以漢武帝這個人,應當說他具有兩面性,這個人他既是政治家又是凡人,既是明君又是暴君。
那這樣一來,人們對他的評價很容易造成歧義,看到明君的肯定他,看到暴君的肯定批判他,他本身就具有多面性,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講他的多面性,還可以看看漢武帝和他的女人的關係,漢武帝身邊的女人不斷,他對女人好不好呢?你們都很難說。當年他對衛子夫多好啊,喜歡上衛子夫,馬上就把她的弟弟衛青給提拔上來了,而且馬上讓衛青帶兵出征。喜歡上衛子夫,跟著阿嬌就得下臺,阿嬌就得去長門宮,多喜歡啊。但是反過來到晚年壞了,衛子夫最後是自殺了,衛子夫的孩子幾乎都死光了。他對鉤弋夫人多喜歡啊,他六十一歲得到十幾歲的鉤弋夫人,非常喜歡的,但是他到他七十歲即將死之前,他還把鉤弋夫人給殺了。
所以他對女人可以說是無微不至非常好,但是他翻臉就敢殺人,他最喜歡的人,為了江山他在所不惜地殺人。所以在漢武帝江山美人的選擇太明確了,要江山不要美人,漢武帝就是這麼一個具有多面性的人。再比如對有才能的人,漢武帝是既用人才又用佞人,他用得最壞的一個人就是江充,我們講《巫蠱之禍》講過他晚年對江充那麼信任,結果江充興風作浪,搞了那麼大的晚年的父子悲劇,信任江充的結果,所以他是一個信用小人的人。但是反過來漢武帝也提拔了一大批有用的人,比如像董仲舒、衛青、汲黯。他用了很多忠臣,也用了小人,在他的身邊既有忠臣又有小人,還有弄臣。他很有容人之量,東方朔老跟他開玩笑,甚至於給他搞得很不愉快,他也能容。汲黯是最敢批評他的人,汲黯當面說他是嘴上說一套,心裡想一套,心口不一,他也能容,他有容人之量。所以這個人的多面性也帶來了評價的分歧。
我們再說他的罪己詔,作為一個皇帝來說,罪己和罪人是個重大區分,皇帝往往是出了錯以後老找別人的事,罪人,不是罪己,漢武帝敢罪己這是了不得的。我們前面講過漢文帝,把他的弟弟淮南王劉長流放到四川,路上劉長死了。劉長自殺以後漢文帝是罪人是罪己啊?漢文帝把沿途沒有撤封的縣令全部給殺了,那叫罪人。出了錯是部下的,有了功是自己的,這樣的皇帝顯然是不行的。漢武帝最後晚年,他不是罪人而是罪己,這是非常了不得的,這是作為君主在罪人罪己上,是區分明君跟昏君的試金石和分水嶺。作為一個皇帝來說,為什麼漢武帝的評價這麼歧異還有一點,就是封建帝制,封建皇帝這個制度,這個制度不好。
當年說若得阿嬌為妻當做金屋儲之,那個小彘兒劉彘是非常可愛的,這個彘兒後來發展成漢武帝這個人,完全是封建帝制把他塑造出來的。有什麼樣的制度就能塑造出什麼樣的領導、什麼樣的皇帝,封建帝王這個制度,它只能塑造出來一個像漢武帝這樣的人。作為一個皇帝來說,漢武帝是勝利者還是失敗者呢?顯然作為一個皇帝來說,漢武帝是成功者、勝利者。但是作為一個人來說,漢武帝是個成功者是個失敗者呢?失敗者。他作為皇帝是個成功者,功大於過;作為一個自然人來說,他是個失敗者,他的人生是很失敗的。所以他既是成功者又是失敗者,既是明君又是暴君,他就是這麼一個非常複雜的人。所以我們評價漢武帝很難用一個字,用一個詞來說他,我們只能說出來他的複雜性。功是他最重要的一個方面。至於像《漢書·武帝紀》根本不提他的武功,那就是對他武功的完全否定。我們知道皇帝死後有一個諡號,這個諡號就是根據他一生的表現來下的。漢武帝的諡號是“武”啊,所以稱為漢武帝,所以武功應當是我們首先要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武功方面來說,我覺得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漢武帝是第一個奠定了現代中國版圖的皇帝。我們知道,中國的版圖經過了多次的變革,在秦始皇時期,當時秦國管轄的領地也只相當於漢武帝統治時期的漢朝領地的二分之一,相當於今天中國版圖的三分之一。
所以漢武帝時期他大力拓展中國的版圖,這一點貢獻非常大。就這個問題我們來談幾點,第一點,我們首先談談他的魄力。每一代帝王上臺以後,他都有一些要做的事情。作為漢武帝來說,他所做的一個最大的事情就是他拓展中國的版圖,這個他做了很大。我們知道他對匈奴打了四十四年,主要的就是拓展,一方面是反擊匈奴,一方面是開疆拓土。皇帝有沒有作為和一個人有沒有作為一樣,首先取決於他有沒有幹事業的魄力,我覺得漢武帝是有一個雄大魄力的皇帝。我們舉幾件事情來看,漢武帝十六歲繼皇帝位,他十七歲那一年,他就選派張騫出使西域,這個時候他才是一個青年天子,十七歲派張騫出使西域。
張騫出使西域的任務,當時的任務很明確,就是一條,聯合大月氏結成戰略聯盟對付匈奴,而這個時候漢武帝還沒有開始對匈作戰。在他繼位的第二年,年僅十七歲的時候就做這樣的事情,如果沒有眼力,沒有魄力是不敢做的。當然這個事情最後做成了以後,不光是孤立了匈奴,還帶來了兩個漢武帝當時沒有想到的成果,就是當時派張騫出使的時候沒有想到的,第一個是開通了一條絲綢之路,這是漢武帝當時沒有想到的。再一個它使中國的版圖擴大到西域,漢武帝在西域建立都護府,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這是武帝時期正式地納入了中國的版圖。
新疆這一塊的面積佔整個中國領土的六分之一啊,這是很大的一塊,所以武帝沒有想到的這是一個副產品。第二件事,也就是元光二年,這個時候漢武帝是繼位第八年,我們過去講過馬邑之謀就是這一年發生的。這一年漢武帝正式拉開了對匈奴作戰的序幕,元光二年。而馬邑之謀是漢武帝拋棄了從高祖開始,行了將近七十多年的和親政策,他摒棄了舊的政策,啟用了新的政策,這也是一代帝王具有雄大魄力的表現,沒有魄力的人是不敢變祖宗之法的。第三點,漢武帝決定對匈做戰的時候,他在朝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阻礙,老臣比如說韓安國、汲黯,都是前朝的重臣,反對。
漢武帝提拔的新銳像公孫弘、主父偃開始也反對。所以漢武帝開始對匈作戰的時候,無論是前朝老臣或者自己親自提拔的新銳,都反對他開疆拓土。所以一代皇帝要做一件事情,我們不要想皇帝做事情,他那麼大的官,那麼大的權力,他做事情就很容易嗎?也不容易。所以漢武帝你看他的事情一開始遇到很多反對,他是毅然決然地要和匈奴打下去。
而且你想想這件事情一打,我們前面講過一打就打了四十四年,他做了五十多年的皇帝就打了四十四年,所以他這個魄力我們是要充分肯定的。第二點,漢武帝是對匈作戰的最高統帥。我們一提到漢匈戰爭,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兩個人,衛青、霍去病,認為衛青、霍去病是將將之人,認為李廣是將兵之人,這個說法我不同意,我認為真正的將將之人只有漢武帝一個人。假如說衛青、霍去病是元帥的話,那麼漢武帝就是大元帥,他是最高統帥部的大元帥。
漢武帝這個人是具有軍事天才的一個人,史書有例子記載啊,在《衛將軍驃騎將軍列傳》中間記載,漢武帝親自要教霍去病學《孫武兵法》,霍去病不學。漢武帝敢給霍去病教兵法,大家知道霍去病很能打仗,是武帝一朝非常有名的兩個軍事將領之一,但是漢武帝要教他兵法,如果漢武帝自己不熟悉《孫武兵法》,他能教他嗎?這是《衛將軍驃騎將軍列傳》中間明確記載的。
我們再看一下整個對匈作戰決策、部署、攻擊方向、出兵時間、兵力配備,所有這一切都是漢武帝親自部署的。漢匈作戰的三大戰役,河南之戰、漠南之戰、漠北之戰,全部是漢武帝親自部署、親自指揮的,所以我們在軍事史上,大家忽略了漢武帝這麼一個軍事統帥。他能夠成就他一生的武功,除了魄力以外,他是整個漢匈作戰的最高統帥。
還有一點是精神,作為一個農耕民族對付遊牧民族,這個在中國歷史上打了無數次,漢朝打,到了唐朝也有這個問題,宋朝、元朝到清朝都存在一個農耕民族跟遊牧民族的戰爭問題,在所有這些戰爭中間,只有武帝這個時期打得頑強,打得勇敢,是後來的歷朝歷代趕不上的。所以武帝時期確實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時期,也是中華民族一個上升時期,是一個民族精神高揚的時期。所以這是幾個方面,我們看出來武帝確實貢獻很大。
漢武帝在位的五十四年裡,有四十四年的時間在對匈作戰,這一時期武帝一朝湧現出了像李廣、衛青、霍去病這樣被後人稱道的武將。同時連年的戰爭也讓漢武帝一朝的百姓飽受戰爭之苦,一代史家司馬遷不可能面對戰爭之苦無動於衷。那麼對於漢武帝的對匈作戰,司馬遷是如何評價的呢?
我覺得司馬遷當時很為難,他是兩難,司馬遷在《史記》中間對漢武帝的對匈作戰,他持一種兩難態度。第一,司馬遷在《史記》中間專門寫了一個《匈奴列傳》,他把匈奴人說成是黃帝的後裔。司馬遷在《史記》中間一個非常了不得的觀點,就是他認為所有那些中國境內那些民族,包括匈奴在內都是黃帝的後裔。我們現在都說炎黃子孫,最早提出來我們國內各民族共同祖先的是司馬遷,這是個很了不得的觀點。
至於真的是不是另當別論,因為關於人類的起源問題現在說法非常多,世界上到底是由一個人兩個人然後產生出來一窩人,還是由一批人再產生一批人,這現在都是說不清的問題。但是現在我們至少可以看得出來,司馬遷認為匈奴人跟漢族人是共同祖先,有一個共同的祖先是黃帝,這是一個戰爭定位的問題,也是個民族定位問題。所以他把漢匈戰爭看成是一個國家之內兩個民族之間的戰爭,這是司馬遷的一個基本觀點。而這一點本來兩個民族應當和平相處,互通有無,結果最後兩個民族鬧得是打起來了,打了那麼多年,雙方都付出了很高的代價。
應當說在這點上看,司馬遷明顯不太贊成兩個民族長期的麋戰,這是一點。再一點呢,我們沒有講過《史記》的八書,《史記》我們主要講的是列傳和世家,沒有講八書。《史記》有一書叫《平準書》,《平準書》中間,司馬遷詳細地記載了武帝連年的征戰給百姓帶來的痛苦。因為這個大家現在都很容易明白,打仗是燒錢啊,你知道那一個導彈值多少錢啊?武帝時期他那個打仗當然沒有用導彈,但是它的軍費包括什麼呢?包括軍餉,包括軍糧,包括武器裝備,包括賞賜,賞賜也是一個大頭,將領得賞士兵們也得賞,這賞賜也是大頭,這個花錢是無數的。
所以長期的戰爭給經濟上必然帶來損失,這是毫無意外的。再一個的話呢,司馬遷對武帝的選將有看法,《史記》中間專門記載了這麼一段話:“欲侯寵姬李氏,拜李廣利,為貳師將軍。”漢武帝非常寵幸李夫人,所以為了讓李夫人的哥哥封侯,就讓他怎麼樣呢?讓他領兵出征。出征其實打仗的目的並不是一個很值得打的戰爭,無非到大宛去取寶馬,為了取回來汗血寶馬讓李廣利出征,結果李廣利很不爭氣,打得戰爭的損失很大。後人對這個事有評論的,司馬遷對這個事不同意。我下面引一首很有名的詩,就是宋代著名文學家跟政治家王安石寫的一首詩,王安石這首詩的詩名就叫《漢武》:“壯士悲歌出塞頻,中原蕭瑟半無人,君王不負長陵約,直欲功成賞漢臣。”這個詩說什麼意思呢?他說壯士悲歌,出征的將士啊,唱著悲涼的歌,出塞頻,頻繁地出去打仗,中原蕭瑟半無人,長期出去打仗導致中原地區人口減半。
王安石這個話不是他說的,真正說這個對匈作戰導致人口減半的是《漢書》,班固在《昭帝紀》後邊寫了幾句話,君王不負長陵約。長陵是漢高祖的陵墓,當年漢高祖有一個約法叫白馬盟誓,非劉不王,非功不侯。所以要讓李廣利封侯就必須讓他出徵,所以這叫君王不負長陵約,直欲功成賞漢臣。很明顯王安石寫這首詩是批判漢武帝的,特別是批判漢武帝為了讓李夫人的哥哥封個侯,不惜發動戰爭。這個評價也應當說是很中肯的,和司馬遷的評價是一致的。
漢武帝在位的五十四年裡,他開創了不少的第一,他是第一個用儒家思想統一中國文化的皇帝,也是第一個興辦太學培養人才的皇帝。正是漢武帝的這些第一給後世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儒學從漢武帝時期開始由民間思想成為官方思想,成為影響中國人的核心文化,也是從漢武帝朝開始大規模地進行人才培養。
歷代皇帝都知道一統江山易,聚攏人心難,要想把人心統一起來是非常難的。漢武帝在千古文治方面做的最大的貢獻就是尊儒。所以我們看漢代的歷史,大家知道漢高祖劉邦基本上沒有什麼信仰,文景時期那是崇黃老之學,到竇太后一直尊奉黃老的。到漢武帝這兒開始提出來尊儒,但實際上漢武帝這個人是不受約束的人,假如漢武帝生到今天,也屬於那種比較不遵守規範的人,屬於個性很張揚的人。他說的尊儒實際上是王道、霸道交錯運用,王道就是儒家,霸道就是法家,漢武帝是儒法並用,他尊儒家是講究一個封建的等級秩序,他用法家他要嚴懲貪官汙吏,他是王道、霸道交錯運用的這麼一個皇帝。所以說我們今天要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個表述並不十分準確,他尊儒是對的,百家他並沒有廢,百家之學,比如法家他還在用,並沒有完全廢。這一點對後世來說卻是貢獻非常之大,這種做法培養了中國兩前多年以來,以儒生為主的文官隊伍,而且給學而優則仕提供了一個條件。
我們現在知道學而優則士,讀書做官,讀書做官實際上是武帝這個時期真正才開始的,所以它對後世影響是從這個方面來講,影響非常之大。漢武帝在文治方面第一條是尊儒,第二條是中央集權,漢武帝是個中央集權思想極其鮮明的皇帝。大家知道秦始皇是第一個建立中央集權制的,但秦始皇因為統治時間太短,他建立了一箇中央集權的制度,但是來不及為中央集權制度修整一整套的配套措施,秦始皇就命喪黃泉,沙丘病變,秦始皇並沒有想到他之死,在這一點上秦始皇不及漢武帝。
漢武帝把所有的後事都安排好,漢武帝我們上一集講過,漢武帝立了皇太子就是劉弗陵,然後又立了五個顧命大臣,顧命大臣、皇太子都立好,三天以後去世。那麼應當說,漢武帝在維護中央集權制這一方面他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說漢武帝在維護中央集權制方面,他做了這麼幾件比較重要的事情,第一,他設立內外朝制,加強皇權、削弱相權,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再一個,漢武帝大力削藩,他平定了三個諸侯王的叛亂,我們講過兩個,淮南王、衡山王,還有一個江都王,三王的叛亂都被他平定了。
第三點,漢武帝採納了主父偃的意見實行推恩策,推恩策是柔軟三刀啊,表面上看起來就是你做諸侯王你有權力,你把王國的土地分給你的子孫,但實際上是大諸侯國分成中的,中的變成小的,誰也不可能對抗中央政權,這是溫柔三刀,非常厲害的。最後一點就是漢武帝藉口一個酎金事件,什麼叫酎金?就是皇帝祭祀祖先的時候,諸侯要獻金作為一個酎祭的金錢。漢武帝就藉口諸侯獻的這個酎金它的成色不夠,一次罷免了106個侯,所以從漢高祖那個時期封的侯,到武帝時期幾乎叫漢武帝收拾光了。漢武帝收拾諸侯王非常有辦法,要祭祀祖先,你獻的這個金,雖然你獻的是黃金,但是你那個金的成色不夠,對祖宗不敬,削侯。這種辦法一次性解決106個侯,成批地滅侯,這樣做下來的結果,那個諸侯王在漢武帝時期根本不能興風作浪。
還有一點漢武帝實行酷吏政治,利用酷吏打擊諸侯王,打擊貪官,這個漢武帝也做了很多。漢武帝這些做法呢,有他成功的一面,也有失敗的一面,比如酷吏來說,酷吏用得最多的時候,酷吏也造成很多冤案。我舉一個例子,有一個酷吏叫王溫舒,這個人一殺人就興奮,不殺人渾身就不舒服。漢代殺人有一個制度規定,是每一年冬天是處決犯人的,冬天這三個月過完了就不能處決犯人了,那就是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到了十二月過完不能夠殺人了。這個王溫舒跺著腳遺憾,說了一段話很有名,“會春,溫舒頓足嘆曰,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足吾事矣。”什麼意思呢?王溫舒說這個十二月要過完,馬上到春天不能殺人了,他跺著腳感嘆,假如能讓冬天再延長一個月,我的事兒就辦完了。你看這個人,殺人殺了三個月還不過癮,還想再殺一個月。就這麼一個人,司馬遷寫了幾個字“天子聞之亦為能”,漢武帝聽說以後,認為這個人很有才能,任命他做中尉,中尉是更高的殺人官。
所以漢武帝這些做法司馬遷是看不慣的。司馬遷對諸侯王的叛亂,漢武帝的平叛堅決支援,漢武帝的平叛是對的,司馬遷的支援也是對的。但是漢武帝重用酷吏司馬遷就有看法,這看法我們今天來看也是對的,因為這些酷吏後來到什麼程度呢?這些酷吏完全不按漢法來執行,酷吏是按什麼意見呢?就是按皇上的意志來執行法令。所以有些酷吏說,什麼叫法律啊?前代的皇帝說出來的話就是今天的法律,那麼今天皇帝說出來的話也是法律。這完全是人治,不是法治了。所以在中央集權這個方面,漢武帝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成績也有他的失誤,司馬遷對他有肯定也有批評。大體來說司馬遷的意見還是比較中肯的。
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功,漢武帝都有讓人稱道的地方,同時也有讓後人詬病的把柄。就像人無完人一樣,漢武帝決非是一個超凡脫俗的聖者,普通人具有的一切缺點他都有。關於漢武帝譽之者眾,毀之者也眾,那麼為什麼這樣一個皇帝會引起後人這麼多尖銳對立的意見呢?
我想講幾點。第一點,多面性。漢武帝這個人之所以人們對他評價很多,首先他自身具有多面性,就是這個人本身他既是一個政治家,他頭腦很清醒,同時他又是一個普通人,喜怒哀樂他全有。他既是一代明君,他知道自己肩負的歷史重任,同時呢,他又是一個昏君,殺伐任性。你看我們講《巫蠱之禍》,先殺那些幫助太子的人,反過來為太子平反,再殺那些幫助他平太子之亂的人,他是左邊殺一刀,右邊殺一刀,兩邊殺。所以漢武帝這個人,應當說他具有兩面性,這個人他既是政治家又是凡人,既是明君又是暴君。
那這樣一來,人們對他的評價很容易造成歧義,看到明君的肯定他,看到暴君的肯定批判他,他本身就具有多面性,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講他的多面性,還可以看看漢武帝和他的女人的關係,漢武帝身邊的女人不斷,他對女人好不好呢?你們都很難說。當年他對衛子夫多好啊,喜歡上衛子夫,馬上就把她的弟弟衛青給提拔上來了,而且馬上讓衛青帶兵出征。喜歡上衛子夫,跟著阿嬌就得下臺,阿嬌就得去長門宮,多喜歡啊。但是反過來到晚年壞了,衛子夫最後是自殺了,衛子夫的孩子幾乎都死光了。他對鉤弋夫人多喜歡啊,他六十一歲得到十幾歲的鉤弋夫人,非常喜歡的,但是他到他七十歲即將死之前,他還把鉤弋夫人給殺了。
所以他對女人可以說是無微不至非常好,但是他翻臉就敢殺人,他最喜歡的人,為了江山他在所不惜地殺人。所以在漢武帝江山美人的選擇太明確了,要江山不要美人,漢武帝就是這麼一個具有多面性的人。再比如對有才能的人,漢武帝是既用人才又用佞人,他用得最壞的一個人就是江充,我們講《巫蠱之禍》講過他晚年對江充那麼信任,結果江充興風作浪,搞了那麼大的晚年的父子悲劇,信任江充的結果,所以他是一個信用小人的人。但是反過來漢武帝也提拔了一大批有用的人,比如像董仲舒、衛青、汲黯。他用了很多忠臣,也用了小人,在他的身邊既有忠臣又有小人,還有弄臣。他很有容人之量,東方朔老跟他開玩笑,甚至於給他搞得很不愉快,他也能容。汲黯是最敢批評他的人,汲黯當面說他是嘴上說一套,心裡想一套,心口不一,他也能容,他有容人之量。所以這個人的多面性也帶來了評價的分歧。
我們再說他的罪己詔,作為一個皇帝來說,罪己和罪人是個重大區分,皇帝往往是出了錯以後老找別人的事,罪人,不是罪己,漢武帝敢罪己這是了不得的。我們前面講過漢文帝,把他的弟弟淮南王劉長流放到四川,路上劉長死了。劉長自殺以後漢文帝是罪人是罪己啊?漢文帝把沿途沒有撤封的縣令全部給殺了,那叫罪人。出了錯是部下的,有了功是自己的,這樣的皇帝顯然是不行的。漢武帝最後晚年,他不是罪人而是罪己,這是非常了不得的,這是作為君主在罪人罪己上,是區分明君跟昏君的試金石和分水嶺。作為一個皇帝來說,為什麼漢武帝的評價這麼歧異還有一點,就是封建帝制,封建皇帝這個制度,這個制度不好。
當年說若得阿嬌為妻當做金屋儲之,那個小彘兒劉彘是非常可愛的,這個彘兒後來發展成漢武帝這個人,完全是封建帝制把他塑造出來的。有什麼樣的制度就能塑造出什麼樣的領導、什麼樣的皇帝,封建帝王這個制度,它只能塑造出來一個像漢武帝這樣的人。作為一個皇帝來說,漢武帝是勝利者還是失敗者呢?顯然作為一個皇帝來說,漢武帝是成功者、勝利者。但是作為一個人來說,漢武帝是個成功者是個失敗者呢?失敗者。他作為皇帝是個成功者,功大於過;作為一個自然人來說,他是個失敗者,他的人生是很失敗的。所以他既是成功者又是失敗者,既是明君又是暴君,他就是這麼一個非常複雜的人。所以我們評價漢武帝很難用一個字,用一個詞來說他,我們只能說出來他的複雜性。
-
15 # 橦霖
漢武帝(前140-前87年在位)創立年號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漢武帝即位之初,一方面政治形勢比較穩定,國家經濟狀況也相當好,另一方面諸侯王國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潛在威脅還不小。所以,他在繼續推行景帝各項政策的同時,採取了一系列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
政治:在政治方面,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佈“推恩令”,削弱漢初分封的諸侯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加強監察制度。漢武帝還變古創制,包括收相權、設刺史、立平準均輸等重大改革與創制,建立了一套系統完整的政治制度。
軍事:改革兵制。派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使北部邊郡得以安定,派張騫出使西域,聯絡被俘虜的大月氏人,開括了西北邊疆:開通了西漢聯絡西域以至中亞等地的通道。
經濟:在經濟方面,採取重農輕商,整頓財政,頒佈“算緡”、“告緡”令,徵收商人資產稅,大力打擊奸商;又採取桑弘羊建議,將冶鐵、煮鹽收歸官營,禁止郡國鑄錢,統一鑄造五銖錢;設定平準官、均輸官,由官府經營運輸和貿易,大大增強了國家經濟實力。同時興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實行“代田法”,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在經濟方面還有一條重要的舉措,就是將當時的貨幣進行統一。
思想:在思想方面,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使儒家學說成為了中國社會的統治思想,大力推行儒學,在長安設太學。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封建統治正統思想,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對後世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也有弊端,就是不利於思想多元化的發展。
人事:漢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開發,他確立了察舉制度,是中國有系統選拔人才制度之濫觴,對後世影響很大。
漢武帝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人口統計。
意義:西漢進入鼎盛時期,也是中國大一統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
對外關係
發動對匈奴戰爭
漢武帝對外採取軟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馬邑之謀起結束高祖以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開始對匈奴正式宣戰,先後派衛青、霍去病徵伐,解除了匈奴威脅,奪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擴張了西域版圖,將匈奴置於被動稱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
派張騫出使西域
漢武帝在發動對匈奴戰爭同時,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進一步加強了與西域的聯絡,並發展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
對東北方和南方用兵,擴充疆土在東北方,他派兵滅衛氏朝鮮(今朝鮮北部),置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漢帝國的版圖至此基本成形。
同時使南方的夜郎、南越政權歸附漢朝,在西南先後設立了七個郡,最南端超過今天越南胡志明市,這也使得今天的兩廣地區自秦朝後重歸中國版圖。
-
16 # 沫沫影說評
一、罷黜百家,表彰六經(易白沙將其曲解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二、開疆拓土,奠定版圖
漢武帝時期,外事“四夷”:南平兩越、北伐匈奴、經營西域、通西南夷、東定朝鮮,建立了空前遼闊的疆域,是漢帝國的極盛時期,奠定了中華的疆域版圖。
三、設立中朝 抑制外朝
在惠文景帝期間,丞相大多主要是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禮遇,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經常會藉口打壓殺死丞相,導致朝中大臣不願意接任丞相之職。為貫徹自己的命令,他便設立中朝,尚書檯也是這一時期出現的。
四、建立年號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武帝以當年為元鼎四年,並追改以前為建元,元光,元朔 元狩,每一年號六年。但根據一些出土的文物來看,上面都標有建元、元光等年號,證明建元、元光等年號並非後來追命。
五、太初改歷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太初曆,以正月為歲首,色尚黃。
六、鹽鐵官營
鹽鐵官營自漢代延續至今,今天鹽鐵茶主要仍由政府及國企控制。
七、通西域
中國傳出了冶鐵術、鑿井術、絲綢製造、漆器製造等技術,西方(域)傳入胡(黃)瓜 胡豆 胡麻 石榴胡蘿蔔 葡萄 汗血馬 核桃 天馬等。中原大量的絲織品和金屬工具向西輸送,鑄鐵技術,井渠法也傳到西域 歷史意義重大
八、創立太學
漢武帝建立太學、鄉學,設立舉賢制度,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文官制度
九、罪己詔
徵和四年(前89年),漢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給百姓造成了痛苦,從此不再窮兵黷武、勞民傷財,甚至表白內心悔意。這就是《輪臺罪己詔》。這份詔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詔。
十、加強中央集權
為加強中央集權,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佈推恩令,即允許諸王將自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武帝還找藉口,一次就削去當時一半的侯國。
派遣出使西域與和親烏孫
漢武帝在發動對匈奴戰爭同時,他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獲得了大量前所未有的西域資料,打通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進一步加強了與西域的聯絡,促進了西域社會的進步,豐富了中原的物質生活,並發展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
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為了聯合烏孫抗擊匈奴,封劉細君為公主和親烏孫。
對東北方和南方用兵
在東北方,他派樓船將軍楊僕、左將軍荀彘兵滅衛氏朝鮮(今朝鮮北部),置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漢帝國的版圖至此基本成形。
在南方,派中郎將唐蒙通夜郎、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僕滅南越,使得夜郎、南越政權歸附漢朝,在西南先後設立了七個郡,其中在今海南島置儋耳郡、珠崖郡,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島與南海諸島的地區。疆土最南端超過今天越南胡志明市,這也使得今天的兩廣地區自秦朝後重歸中國版圖。
-
17 # 卯時一木
漢武帝的輝煌成就!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西漢的第7位皇帝,十六歲登基,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的漢武盛世。
在政治上實行了推恩令以及酎金奪爵,解決了諸侯王與臣子結黨營私的問題,為鞏固皇權,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設定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
在經濟上任用桑弘羊等人,實行鹽鐵官營以及算緡告緡等措施,打擊囤貨盈利的商人,振興農業;
在文化領域,興太學,採用董仲舒的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一了人們的思想,開創了中國傳統主流文化之正統,派遣使者遠通西域,打開了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在軍事領域漢武帝擊潰匈奴帝國、東並朝鮮、南誅百越、西愈蔥嶺,征服大宛,奠定了中華疆域版圖;
漢武帝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傑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漢王朝強盛的局面,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還開闢了遼闊的疆域,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雖然晚年犯了很多錯誤,究其一生來看,是功大於過的。 -
18 # 歸零者1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漢第七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
1. 登基之初,漢武帝繼續父親生前推行的養生息民政策,進一步削弱諸侯的勢力,頒佈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同時,他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思想上,採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儒學在古中國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當然,漢武帝時期,漢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因此,漢學家認為這更應該是以儒為主以法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
2. 通西域
中國傳出了冶鐵術、鑿井術、絲綢製造、漆器製造等技術,西方(域)傳入胡(黃)瓜 胡豆 胡麻 石榴胡蘿蔔 葡萄 汗血馬 核桃 天馬等。中原大量的絲織品和金屬工具向西輸送,鑄鐵技術,井渠法也傳到西域 歷史意義重大
3.滅朝鮮,收南越
在東北方,他派樓船將軍楊僕、左將軍荀彘兵滅衛氏朝鮮(今朝鮮北部),置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漢帝國的版圖至此基本成形。
在南方,派中郎將唐蒙通夜郎、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僕滅南越,使得夜郎、南越政權歸附漢朝,在西南先後設立了七個郡,其中在今海南島置儋耳郡、珠崖郡,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島與南海諸島的地區。疆土最南端超過今天越南胡志明市,這也使得今天的兩廣地區自秦朝後重歸中國版圖。
4. 摺疊開疆拓土,奠定版圖
漢武帝時期,外事“四夷”:南平兩越、北伐匈奴、經營西域、通西南夷、東定朝鮮,建立了空前遼闊的疆域,是漢帝國的極盛時期,奠定了中華的疆域版圖。
5. 摺疊出使西域,和親烏孫
漢武帝在發動對匈奴戰爭同時,他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獲得了大量前所未有的西域資料,打通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進一步加強了與西域的聯絡,促進了西域社會的進步,豐富了中原的物質生活,並發展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
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為了聯合烏孫抗擊匈奴,封劉細君為公主和親烏孫。
6.反擊匈奴,開拓疆土
漢武帝對外採取軟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公元前133年馬邑之戰起結束高祖以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開始對匈奴正式宣戰,先後派衛青、霍去病徵伐,解除了匈奴威脅,奪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擴張了西域版圖,將匈奴置於被動稱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
-
19 # 曲曉波
漢武從16歲繼位到70歲去世,在位55年,其用人行政都獨具風格,霸氣而不蠻橫,魄力而不魯莽,他一舉完成了影響歷史的舉措,第一採納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治國思想,從而確立了儒家在此後二千年獨尊的地位;第二允許諸侯王將封地分給王儲以外的兒子或兄弟,這種“推恩”一舉分散了諸侯實力,從此不再有內政上的威脅;第三,對匈奴主動出擊,從根本上扭轉了漢代開國以來被動挨打的局面,透過三次大舉出擊匈奴,基本解除了自漢高祖一來一直威脅漢朝北方的最大“外患”。
-
20 # 秦牧哥哥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在政治方面,首先頒行“推恩令”,使諸侯王多分封子弟為侯,使王國封地被分割,以進一步削弱諸侯王國勢力;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權,鞏固了皇權的神聖地位;再設定十三部刺史,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
在軍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權,充實了中央的軍事力量;在經濟方面,整頓財政,頒佈“算緡”、“告緡”令,徵收商人資產稅,打擊富商大賈;又採取桑弘羊建議,將冶鐵、煮鹽收歸官營,禁止郡國鑄錢;設定平準官、均輸官,由官府經營運輸和貿易,大大增強了國家經濟實力。同時興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實行“代田法”,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在思想方面,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學成為了中國社會的統治思想,對後世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漢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開發,他確立了察舉制度,是中國有系統選拔人才制度之濫觴,對後世影響很大。
漢武帝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人口統計。
在軍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權,充實了中央的軍事力量;改革兵制。 發動對匈奴戰爭漢武帝對外採取軟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馬邑之戰起結束高祖以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開始對匈奴正式宣戰,先後派李廣、衛青、霍去病徵伐,解除了匈奴威脅,擴張了西域版圖,將匈奴置於被動稱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
派張騫出使西域 漢武帝在發動對匈奴戰爭同時,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進一步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並發展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
對東北方和南方用兵,擴充疆土在東北方,他派兵滅衛氏朝鮮(今朝鮮北部),置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漢帝國的版圖至此基本成形。同時消滅了南方的夜郎、南越政權,在西南先後建立了七個郡,最南端超過今天越南胡志明市,這也使得今天的兩廣地區自秦朝後重歸中國版圖。
漢武帝在位期間,設立中朝,削弱相權;實行“推恩令”和“附益之法”,打擊地方勢力;設定十三州部刺史和司隸校尉,加強監察制度;嚴刑峻法,打擊豪強。建立羽林軍、羽林孤兒和八校尉。統一貨幣,發行五銖錢;均輸平準;鹽鐵官營;算緡告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立太學。從政治、軍事、財政、思想文化四個方面大力加強中央集權。又勘定外患,拓土啟疆,造成了西漢的盛世。他無疑是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他的一生也是聲色犬馬、荒淫暴虐的一生。他食色不厭,縱情恣欲,寧三日不食,不能一日無女,後宮所納美女,竟達七、八千人。他不問黑白,殺人如麻,大起巫蠱之獄,令人聞而心驚,望而生畏。他窮兵黷武,橫徵暴斂,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在他的晚年,社會矛盾加劇,農民起義不斷。
不過,漢武帝晚年頒發《輪臺罪己詔》,“深陳既往之悔”,實行“息兵重農”的政策,又使社會逐步安定下來,社會經濟有所恢復和發展。這一點還是值得肯定的,也是難能可貴的。封建帝王能做到這一點的,我還沒發現有第二人。
回覆列表
祖龍而後事驅除,千古雄才斷不如。
一統早收南越地,六經始重聖人書。
求言帝度容方朔,問道儒官用仲舒。
五十四年文治日,天山犁得幕庭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