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領印uv印表機生產基地
-
22 # 空媽是個處女座
不到四歲的寶寶愛發脾氣,摔東西,是3-6歲這個階段的寶寶,非常常見的一種現象。那麼家長應該怎樣正確地對待呢?
讓孩子知道對錯的界限很多家長對於寶寶愛發脾氣亂扔東西這種情況的處理方法,跟題目中的描述一樣,要不就任由寶寶發洩,要不就是家長哄抱勸解。
其實這兩種方法都是比較欠妥的,當寶寶在負無緣無故的發脾氣或者說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的時候,家長們最應該做的是——讓孩子知道這種行為是錯誤的。
不管你是任由寶寶哭鬧,還是打算透過安撫寬慰的方式來讓寶寶的情緒緩和下來,家長們首先都應該讓孩子知道,這件事情的“對錯”。
如果不首先做到這一點,那麼家長後面對孩子再多的教育都是杯水車薪、徒勞無功而已。
孩子需要開始建立規則其實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無非就是能夠幫助他們養成一個良好健全、樂觀向上的性格。
如果這就是我們的目的,那麼幫助在三到六歲的孩子認識跟建立好,規則邊界意識就非常的重要。
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對錯,什麼是底線才能在這個基礎上來談到對孩子性格的促進與培養。
如果家長們連著最基本的記性都沒有給孩子認識到沒有幫他們建立起來的話,那麼孩子本身其實也是很難,在日後的成長過程中,恰如其分地去做人做事的。
這裡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孩子們在跟家人相處的時候沒有建立起基本的與人相處的規則,那麼當它進入幼兒園的時候,就很難與其他的小朋友,或者是老師正常的相處。
孩子因為家裡與外部環境的巨大差異,而顯得無所適從,因為他腦海裡沒有相關的規則意識樹立,就會另孩子自己感到很痛苦,很無助。
而這種困難又相對來說是比較隱晦的,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他們的表達能力,其實還處在發育階段,所以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問題的家長或老師的話,是根本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處在這樣一個頻頻發脾氣或者是頻頻哭鬧的狀態裡面。
這對孩子未來的性格成長髮育也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家長們需要在寶寶發脾氣或者是敢摔東西大吵大鬧的時候,幫助他們建立好認識到這個行為到底是對還是錯的這樣的一個意識。
最後總結一下:寶寶發脾氣了,不管家長願意採用冷淡,任由寶寶大吵大鬧的方式,還是用比較懷柔的哄抱安慰方式,最重要的是,需要讓孩子明白這種哭鬧發脾氣方式的錯誤性。
我是空媽——育兒是個繁瑣長遠的事情,願我們共同努力讓孩子和父母一起變得越來越好。
-
23 # 一月愛八月
我家孩子現在年齡是三歲八個月,也是這樣,愛發脾氣,稍微對他說句重話,他就會生氣,而且生氣還會打人。有的時候稍微不滿足他,又扔東西又哭鬧,真的是一會兒天使,一會兒魔鬼。
孩子這樣亂髮脾氣,我們家長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分析孩子鬧脾氣的原因
有一次我們在家裡和孩子一起玩遊戲,孩子剛開始玩的非常開心,後來玩遊戲孩子輸了,孩子馬上耍脾氣,又哭又鬧,還把我們玩的玩具全部弄壞了。
當時我是這樣做的,我把孩子帶到房間,陪著孩子讓孩子在房間裡哭鬧,我在一旁看著孩子,不說話,孩子哭了一會兒就不哭。不哭後我給孩子喝水,喝水後我問他,你還哭不哭,孩子不說話,我又說那你繼續哭一會兒吧!孩子終於開口了,說了一句我不哭了,我就問他你剛才為什麼發脾氣,他告訴我:我不開心,玩遊戲輸了,我不要輸。我給孩子講道理,告訴孩子玩遊戲就會有輸贏,輸贏不重要,參與更重要,講了很多道理給孩子聽 問孩子挺明白沒,孩子說聽明白了,事後我讓孩子把丟在地上的玩具整理好。
第二次玩遊戲的時候,孩子輸了還是會生氣,第三次玩遊戲的時候,孩子輸了會沉默一會兒,直到第五次玩遊戲多麼,孩子才接受了玩遊戲有輸有贏。
1.透過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知道,孩子不像大人懂得剋制自己的情緒,孩子輸了,就是不開心,他不會像大人一樣,剋制自己的情緒,馬上發洩出來,又哭又鬧。首先我們要理解孩子,這就是孩子的天性,他還不懂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2.孩子發脾氣,就讓他發出來,可能有的家長會罵孩子或者打孩子一頓,這樣的做法都是錯誤的。我們應該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記住一定要蹲下來教育孩子,不要阻止孩子釋放情緒。
3.孩子發完脾氣冷靜下來後再教育孩子,三四歲的孩子已經能聽懂大人的話了,我們要和孩子講道理,當然你可別想一次就會有效果。給孩子講的道理,孩子要經過很多遍他才能理解,所以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就讓孩子發,發完脾氣後再教育,多次教育孩子才會懂。
總結:
家長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不要一味的指責孩子,也不要給孩子貼上“壞孩子”得標籤,多鼓勵多支援,每個孩子都渴望被尊重被理解,多和孩子溝通,相信孩子會做的一次比一次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也是最瞭解孩子的,父母是孩子唯一的靠山,言傳身教,告訴孩子什麼是對什麼錯,每個孩子都會犯錯,都會有自己的小脾氣,成長就是不斷地改掉自己的壞習慣。
-
24 # 陽哥聊早教
快四歲的寶寶容易發脾氣,其實跟小孩兒小的時候哭鬧了一樣,我們要先確認一下孩子為甚麼發脾氣,然後才是對症下藥,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觀察呦:
1. 首先是孩子的作息,飲食等生理因素進行入手,孩子的作息規律和平常是否有較大差異?畢竟現在是疫情期間,孩子也一直在家裡邊待著,平時的遊樂場和小公園都沒有了,也沒有小夥伴玩,本身對孩子就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如果這個時候孩子的作息時間和平時又差的很多,很容易造成情緒上的煩躁,導致亂髮脾氣。
2. 第二點就是家庭的因素,孩子是需要陪伴的,最近面臨復工大潮,包括很多爸爸媽媽會在家線上辦公,是不是太忙了沒有時間跟孩子交流,他被忽視了,藉著發脾氣和大喊大叫吸引爸爸媽媽的注意?
另外,還有家裡長輩的示範作用,寶寶現在的年齡模仿能力超級強,如果家裡大人之間的交流平時就是大喊大叫,情緒不太穩定的話,寶寶很容易就有樣學樣的複製下來了。如果是這樣子的話,爸爸媽媽要從自身做起,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呦。
3. 第三點就是寶貝自身的心理因素啦,是不是寶貝想要什麼東西,或者玩什麼遊戲,需求沒有被滿足,所以藉由發脾氣來吸引爸爸媽媽的注意,和表達自己的不滿?
我們家小侄子最近在家裡想要人陪他踢球,但是我們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沒有人陪他時,就會拿東西砸我們或者跑到爺爺身邊告狀說沒有人陪他玩。
如果是這樣子的話,建議媽媽可以多和寶寶溝通,告訴他媽媽現在在忙,你可以看著時間,再過5分鐘或者10分鐘媽媽忙完之後就陪你踢球,好麼?
畢竟孩子還小,自我意識也剛萌芽狀態,他們知道一些東西,但是又不是很清晰,需要家長給予更好的引導,爸爸媽媽確實是需要陪伴著寶寶一起成長的呢!加油!
希望以上建議可以幫到你和寶寶呦~
-
25 # 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三四歲的寶寶,也有撅嘴生氣、甚至扔東西、打人、大哭大鬧的時候。可是,大人們會埋怨他不乖,一頂頂大帽子不問情由地扣下來,這對語言能力缺乏的幼孩來說,是不公平的。當寶寶生氣時,家長不要簡單地訓斥他,而要耐心地疏導寶寶,讓他學會控制和表達自己的情緒。
A:尊重寶寶“生氣”的權利
寶寶是自己情緒的主人,除了快樂,滿足的積極情緒,當然也會有種種不良情緒,如任性、憤怒、不友好等。你也許不贊成,但必須承認,寶寶有按自己的意願表達情緒的權利。
專家認為,“生氣”是寶寶感情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有機元素”之一,大人要把寶寶“發洩憤怒”簡單地視為“有意破壞”,更不要動不動就嚴詞訓寶寶,指他們“發脾氣”,不要剝奪寶寶自我心理調節的權利,若他們把怨氣積存在心裡,緊張和焦慮情緒就會不斷增加。大原則是,在不致傷害到寶寶自己或別人的前提下,讓他生氣好了,那是被允許的———就像成人自己,不也經常以生氣來宣洩自己的不滿情緒嗎?
B:耐心疏導寶寶表達情緒
●允許寶寶發洩不滿
發現寶寶有不良情緒時,家長要多和他交流,比如,“你怎麼了,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嗎,跟媽媽說一說吧。”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想法。寶寶在傾訴過程中,不但提高了表達情緒的能力,同時也釋放了不良情緒,從中獲得了控制和調節情緒的方法。
●讓寶寶適度宣洩
適當的情緒發洩是有效控制和調節情緒的手段之一。哭是寶寶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在他不開心的時候,允許他哭泣,有助於發洩內心的消極情緒。為寶寶設定“發洩角”,也是一種幫助寶寶學習情緒控制的好方法。例如,寶寶生氣時,可以給他一隻沙袋或一個枕頭,供他宣洩怒氣。
●給寶寶樹立好的榜樣
寶寶由於受生活經歷和能力的限制,常常不知道如何表達和平衡自己的情緒。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寶寶樹立榜樣,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給寶寶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平時也要用正確的宣洩方式表達憤怒,不要遷怒於人和物。
●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利用寶寶的情緒易變特點,把他的注意力從不愉快的情緒轉移到別的事物上來。寶寶發脾氣時,馬上給他玩一些需要動手的玩具,例如搭積木、拼圖、串珠等,也可以和他一起看圖畫書,巧妙轉移他的情緒。需要注意的是,當寶寶發脾氣的時候,不要責備寶寶小心眼、沒出息,這種做法只會讓寶寶更加沮喪。
●建立愉快的生活環境
輕鬆地生活環境對寶寶的成長很重要,哪怕父母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也儘量不要在寶寶面前表露。生活環境會感染到寶寶的情緒,輕鬆的氛圍可能夠令寶寶隨時自由、放鬆地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
C:合理宣洩情緒有三個方法
寫下反擊語即讓孩子在紙上寫下只給自己看的憤怒反擊的話,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憤怒,別人不會看到他寫的內容。
親子練習孩子和母親(父親)背靠背坐著,其中一人不受打擾地說3分鐘,傾訴想要表達的任何感情,另外一人只需“嗯嗯”附和,3分鐘時間到,這人才能說話。雙方輪流說話,直到把想要說的說完。記住,當孩子向你傾訴憤怒時不要做評判。
投擲目標在孩子臥室的牆上掛一個投擲板,當他向你或其他家人傾訴完後,還需一段時間將殘留的情緒釋放出來,每次用飛鏢投擲目標時,他會繼續發洩出怒氣。
回覆列表
小孩子發脾氣很正常,主要表現在要東西得不到最愛鬧脾氣,大人可以給到正確的引導。比如說要很多孩子一上街就要玩具,不買就不走的,很多家長無可賴何,買回去三分鐘熱度。大人其實可以告訴寶寶買玩具可以,但是不能隨便亂丟,不能亂摔,自己的玩具要整理放好,如果發生這樣下次就不買了。一定要說到做到,也樣對孩子可以養成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