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噶娃子

    蘋果植株對鈣元素吸收的主要部位就是根系,所以根部補鈣是植株整個補鈣過程的基礎,也是解決蘋果樹因缺鈣而引起多種生理病害的關鍵措施。果樹根部補鈣往往在每年的9月上旬至10月中旬施用基肥的時候進行,此時果實一般剛剛採收完畢,果樹開始進入休眠階段,這時候在基肥中填入適量的鈣物質(比如搗碎的雞蛋殼),果樹在來年會受益一年。

    2. 葉面補鈣

    葉面補鈣通常為根外補鈣,通俗來講就是將含鈣溶液均勻噴灑在葉片以及果實的表面。在蘋果生長週期中一般在落花後30天和採收前一個月兩個時間段進行葉面補鈣,這兩個時間段是植株鈣元素吸收的高峰期,所以採用直接性的補鈣方式更能受到效果。對於目前的蘋果樹來說,葉面補鈣的鈣製劑可選用氨基酸鈣液,在噴施前用水稀釋1000倍,之後填入適量的0.3%硼肥,以增加植株對鈣元素的利用率。

    3. 果實浸鈣

    果實浸鈣主要是為了延長蘋果的貯藏期,具體操作如下:將氨基酸鈣液用水稀釋1000倍,然後將蘋果在鈣溶液中浸泡1-2分鐘,之後在開展貯藏相關工作。相關研究發現,採用此種方法對果實進行浸鈣,除了明顯減少貯藏期病害的發生(比如水心病、痘斑病),還能夠延長果實貯藏期1個月左右。

  • 2 # 初雪冬末

    近幾年,蘋果缺鈣症狀呈逐漸加重趨勢,主要表現為:一是初期果實表面出現以果點為中心的褐色凹陷斑,表皮下的果肉組織變軟、變褐。摘袋後,斑點先見於果頂、果面,隨著果實著色逐漸加重,斑點周圍變紅,皺縮為痘斑,出現直徑5毫米的海綿狀、褐色、味苦的苦痘病斑。二是採收後,果實症狀隨貯藏期延長而加重,出現發紅黑點、苦痘病、斑點病和水心病。三是根系受損,根系尖端生長點明顯受抑制,新梢過早停止生長,幼葉捲曲,葉邊緣發黃,葉脈有壞死斑,樹勢衰弱。

    一、蘋果缺鈣的原因

    1.氣候因素。蘋果生長前期乾旱,降雨少。乾旱導致土壤含水量降低,礦物質營養不能被根系吸收;因土壤板結,果樹根系活動受限,新根系形成很少,導致養分吸收不能正常進行,對只能靠根尖吸收的鈣素營養來說,吸收更加困難,樹體及果實缺鈣素尤為嚴重。果實生長後期降水多,過多的降雨使土壤礦質營養淋洗加大;連續陰天,果樹蒸騰作用減少,而鈣元素主要靠植株的根尖吸收,隨蒸騰水運輸,所以陰雨天氣對鈣吸收也不好。

    2.果實套袋。果實套袋是生產綠色果品的重要技術措施,但套袋後,改變了果實的溼、溫、光小氣候,進而影響到果實生長髮育過程中對鈣元素的吸收。套袋後,袋內溼度顯著高於袋外,蒸騰量減少,而果實中的生長素濃度在黑暗條件下升高,果個相應增大,進一步降低了果實鈣濃度。

    3.施肥原因。在化肥使用中,重視氮、磷、鉀肥,忽視微肥的施用現象普遍存在,如鈣、硼、鐵、鋅等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腐植酸類葉面肥在蘋果上施用比較少。大量化學肥料的施用,增加了土壤溶液濃度,降低土壤水勢,使土壤鈣素溶液濃度降低。同時由於氮、鉀離子大量存在,對鈣離子產生拮抗,不但抑制了蘋果對鈣的吸收,而且也減少了鈣向果實的轉移,造成果實生理病害(痘斑病、苦痘病、水心病等)。

    4.修剪原因。修剪量過大,削弱全樹總生長量,尤其對根系的生長抑制明顯,新根難以形成,影響果樹根系對鈣元素及其他營養元素的吸收。同時也由於對地上部的過度削弱,影響了地上與地下的平衡關係,導致部分枝條徒長,消耗過多的營養物質,使樹體內的貯備營養減少,枝葉和果實爭鈣,使果實出現缺鈣症狀。

    二、預防措施

    1.深翻土壤,改善結構。深翻能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調節土壤根系營養環境,對增強植株抗旱、抗逆能力具有明顯效果,使缺鈣等生理病害的發病率降低。同時結合冬季施肥,對提高果品產量和質量,減少缺鈣等微量元素的發病

  • 3 # 仁者阿良

    蘋果樹在生長過程種需要各種營養元素,鈣是其中之一,鈣是構成細胞壁的重要成分。很多果農由於受到傳統習慣的影響,在果園施肥上往往只重視氮、磷、鉀肥的投入,而忽略了鈣肥的補給,從而導致果樹因缺鈣引起一些生理病害大面積的發生且逐年加重,像蘋果苦痘病、痘斑病等,不但影響果實的品質,而且嚴重影響產量,給果農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蘋果缺鈣的症狀:

    蘋果樹缺鈣時根系容易形成多分枝短粗根群,被大家稱為“掃帚根”,嚴重時根部尖端生長點死亡。結果樹新梢會過早停止生長,幼葉捲曲,葉邊緣發黃,葉中脈有壞死斑點。在果實近成熟或貯藏前期易患苦痘病、木栓化斑點病和水心病等,果實表面出現小的棕色壞死斑點。果肉縮成海綿狀果心呈水漬狀,特別是套袋蘋果因缺鈣而引起的生理病害更加嚴重。

    引起蘋果缺鈣的原因

    1、土壤缺鈣

    蘋果種植區大多數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低,果園有機肥用量少,以及大量施用磷鉀肥等,更降低了果樹對土壤中鈣的吸收。

    2、乾旱

    由於鈣的分配與蒸騰作用關係密切,葉片與果實可競爭蒸騰水分,果樹果實的蒸騰強度遠小於葉片,對鈣的竟爭也遠小於葉片,有時甚至發生果實中的鈣倒流入葉片,加之葉片中的鈣移動性極差,難以向果實再運輸,由此導致果實缺鈣,引發多種生理性病害。

    3、氮素營養過剩

    果樹在偏施氮肥的情況下,會造成氮素過剩,影響果樹對鈣元素的吸收,從而引起蘋果缺鈣。

    蘋果樹缺鈣的防治措施

    ①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

    改良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增強土壤對鈣的保持能力。同時,有機肥一般中性偏鹼,可降低土壤中陽離子鐵、鋁的活性,減少了土壤中陽離子對代換性鈣的活性影響,保證根系對鈣的吸收;再是有機肥和綠肥含有大量微量元素,能持續為蘋果提供鈣和微素營養。一般每畝地每年要達到4000千克以上。早春注意澆水,雨季及時排水,適時適量使用氮肥。

    ②葉面果實噴施鈣肥

    建議果樹生長期葉面噴施鈣肥2-4次,謝花後3-6周內噴2次,在幼果發育初期的2-5周,是果實吸鈣的高峰期,也是補鈣的關鍵時期,噴施鈣肥2-3次,每隔10-15天1次即可,噴施鈣肥時應重點噴果面;另外,果實採收前3-6周內噴施2次。

    入庫前用鈣鹽溶液如8%的氯化鈣,1%-6%硝酸鈣等浸果3分鐘清水洗淨晾乾後再貯藏,貯藏期要控制庫溫在0度-4度,並保持良好的通透性,可預防貯藏期病害,延長貯藏期,增加經濟效益。

  • 4 # 艾特農

    鈣是蘋果中不可缺少的中量元素,由於其在果實細胞中的特殊作用,缺乏後常常導致蘋果果實的生理病害,如苦痘病和水心病等,果實的硬度和貯藏性、銷售時間長短也與果實含鈣量密切相關。但在蘋果種植過程中,鈣往往被果農忽視或者補鈣的方式方法不對。

    蘋果樹離不開鈣      

    1.鈣能夠增加細胞壁的強度、厚度、硬度和韌度鈣能夠在果實的表皮形成一層蠟質層,從而促進果實的表光亮度,同時增加果皮的強度、厚度、硬度和韌度,防治果實裂果病、苦痘病、日灼病、水心病等的發生。

    2.鈣是一些重要酶類的活化劑鈣在中和代謝過程中形成草酸鈣、檸檬酸鈣、蘋果酸鈣等不溶性有機酸鈣,調節pH值,穩定細胞內環境。

    3.鈣可促進硝態氮的吸收鈣與氮代謝有關,它有助於減少植物中的硝酸鹽,中和植物中的有機酸,對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有機酸有解毒作用。

    4.鈣對植株挺立和莖杆硬度起作用,也影響籽粒的形成果實硬核期和籽粒形成期,對於鈣的要求與磷同等重要,尤其是在氣候變化無常的環境中生長的果樹,鈣的補充必須足量。

    5.鈣離子可以置換出土壤粘粒上的一些不利元素酸鹼土壤補鈣,可將置換物隨水排出,可使土壤絮凝,透水性更好,對氯、鈉汙染高的土壤有很好的改良作用。

    蘋果樹補鈣的誤區

    誤區一:只有葉面補鈣

    只有葉面噴鈣才能防止果實的苦痘病、水心病等生理病害。實際情況是,果樹根系從土壤中吸收鈣素是提供樹體和果實所需鈣元素的主要途徑,葉面噴鈣只是次要補充途徑。

    誤區二:幼果期補鈣效果好,過後補鈣沒作用實際情況是,在果樹生長的整個過程中,葉面噴鈣都會起到補鈣作用,而且越到後期補鈣效果越明顯。

    誤區三:氨基酸鈣補鈣效果最好氨基酸是一種含氮有機化合物,能提高葉片的光合作用,並起到迅速補充氮肥的作用;氨基酸鈣的吸收利用率高於氯化鈣和硝酸鈣,但氨基酸鈣補鈣製劑一般含鈣量較低,再經過稀釋後,噴施液的鈣濃度非常低,補鈣效果並不是最佳。

    誤區四:含鈣量越高,補鈣效果越好補鈣效果確實與葉面肥含鈣量有重要關係,但實際上原料型氯化鈣和硝酸鈣具有含鈣量高的特點,補鈣效果並不好。主要原因在於鈣的存在形態和鈣的活性較低,樹體和果實吸收效率低。

    蘋果樹補鈣的方式

    1.根部補鈣根部補鈣,就是從蘋果樹的根部著手,來進行補鈣。根部補鈣非常重要,因為根部的吸收效果往往最佳,是整個補鈣的基礎,也是解決蘋果因缺鈣引發多種生理病害的關鍵措施。

    2.葉果噴鈣葉果噴鈣又稱根外補鈣,是近年來果農補鈣的一項新技術,它是將鈣劑均勻噴灑於葉面和果實的一種補鈣方法。葉果噴鈣應該在果樹和果實吸收鈣質的最佳時期進行,才能達到良好效果,這兩個時期分別是落花後30天以內和採收前30至40天。

    前個時期,蘋果樹可以吸收90%左右的鈣,後面一個時期可以吸收10%左右的鈣。另外,在採收前30-40天進行補鈣,果樹吸收到的鈣可以貯存到樹體中,到來年春季可以重新動用,供給新梢葉片幼果需要。

    3.樹體補鈣所謂樹體補鈣,就是讓樹體吸收到的鈣轉移到果實中去。樹體補鈣既促進果樹的生長,又能增加果中的含鈣量,可謂一舉兩得。樹體補鈣可採用主幹塗鈣、樹幹輸液、樹體灌根等方式。

    究竟哪些補鈣製劑和哪種補鈣方式的補鈣效果好呢?經過試驗發現,以硝酸鈣為主要基質的全加工型鈣為宜,這類鈣製劑具有鈣含量高和吸收率高兩個特點。較好的補鈣方法是根部補鈣,其次是在落花後30天以內進行葉面噴施糖醇螯合鈣為宜。

  • 5 # 作物營養達人

    蘋果缺鈣會引起一系列生理病害問題,下面給大家講解2個大方面,

    第一:蘋果缺鈣帶來的問題表現

    第二:蘋果缺鈣的解決方案

    一、蘋果缺鈣帶來的危害——表現特徵

    1、葉片症狀:新稍生長6-30㎝以上時,頂部幼芽邊緣或近中脈處出現濃綠,2-3天變成棕褐色或綠褐色焦枯狀,有時葉和焦邊向下捲曲。

    2、根部症狀:幼根的根尖生長停滯或枯死,在近根尖處生出許多新根,這是缺鈣的典型特徵。

    3、果實症狀:果實近成熟期易發生“苦痘病”,果面上出現圓形、稍凹陷的變色病斑(果面呈暗紅色),變色斑直徑2-5毫米,在果肉處深約5毫米,果實上也可發生痘斑病,果面上出現以果點為中心的大小斑狀,同時還會引發蘋果水心病。

    二、缺鈣易發生的條件:有以下4點

    1、氮、磷、鉀、鎂等元素施的過多時,可明顯阻礙蘋果樹對“鈣”營養的吸收,元素直接的拮抗抑制。

    2、土壤乾燥、土壤溶液濃度大時,阻礙對鈣的吸收。

    3、貯藏時溫度高、溼度低,蘋果易發生苦痘病。

    4、土壤PH值酸性過大(PH值低於5屬於強酸),鈣離子易流失。

    三、解決方案:透過以上症狀和發生條件,缺鈣問題要引起足夠重視,水肥管理也要合理搭配。解決方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1、增施有機肥,增加土壤中可吸收鈣元素形態。

    2、保持果園適度的水分供應。

    3、生長期噴施0.3%-0.5%的氯化鈣

    4、秋肥要提前補施鈣肥(9-10月份),以硝酸鈣為主,按樹齡每棵使用2-5兩硝酸鈣,上下齊管保證蘋果對鈣的吸收。!

  • 6 # 一起葡萄大助手

    鈣肥在蘋果種植中非常重要,鈣參與細胞膜和細胞壁的穩定,缺鈣會使蘋果的細胞壁解體,細胞破裂出現水心病,心腐病 ,裂果,細胞壁破裂後,細胞木栓化 形成苦痘病,痘癍病。

    但是大家都知道,鈣是比較難以移動的元素,大部分鈣只能透過蘋果主幹的木質部,靠葉片的蒸騰拉力向上運輸,老葉片的蒸騰拉力大,相對來說就不容易缺鈣,而頂梢新嫩葉片和果實就容易缺鈣。

    我們給蘋果補鈣,最好選用水溶性的鈣肥衝施,底施,隨著水分蒸騰向上運輸,同時要注意選用螯合鈣如糖醇鈣,噴施葉片和果實,糖醇鈣可以在木質部和韌皮部雙向上下傳導運輸,到達缺鈣部位。

    另外,蘋果補鈣要注意時間節點,一,春天新稍生長期要注意補鈣,但要注意控制鉀肥,鉀肥過多影響鈣的吸收。

    二,幼果膨大期著重補鈣,此時果實細胞數量加速分裂,為了穩固細胞壁,鈣的需求量很大,最好底施鈣肥和噴施糖醇鈣相結合,連續使用2-3次,讓足量的鈣滿足膨果需要。

    三,臨近著色期也要注意補鈣,增加蘋果的硬度和甜度,增加果皮厚度,預防裂果。

    另外,預防蘋果缺鈣,還要注意調理土壤:酸化板結的土壤不利於鈣的吸收,多用有機肥,少用複合肥,複合肥的硫酸鹽和磷酸鹽都可能固定鈣離子,影響鈣的吸收。

  • 7 # 中農樂

    1、蘋果不可缺鈣。①鈣的作用。鈣在果樹生長的過程中,起著平衡體內生理機能的作用,可使果樹的生長髮育、開花坐果效能良好。②蘋果缺鈣原因。陰雨天多或持續乾旱天可誘發蘋果缺鈣;套袋後幼果蒸騰被抑制,容易缺鈣;果樹枝條密集,通風透光不良的密植園,內膛和中、下部的幼果易缺鈣。因此,密植蘋果園、套袋園在多雨或乾旱年份更應注意補鈣。③蘋果缺鈣症狀。在植株長至20cm時,頂端幼葉尖捲曲呈鉤狀;幾天後變成棕黃色的焦枯狀;嚴重時整條新梢枯死,根系生長受抑制,新根短粗;果實缺鈣時,果肉細胞失去鈣的保護,採果前大範圍落果,果實日灼病、裂果病、爛果病等生理病害嚴重。

    2、補鈣的關鍵時機。果實吸收鈣有兩個高峰時期,一個是花後四五十天以內,果實所需要的鈣80%以上已進入幼果,應補鈣3~4次,相隔7~10天;另一個是果實採收前30~40天,補鈣1~2次。因此,必須在兩個時期內進行重點補鈣。

  • 8 # 農夫七哥

    蘋果缺鈣是現在蘋果種植過程中越來越嚴重的一個問題,而且現在出現了一些果園每年的鈣肥施用量都在增加,蘋果缺鈣症狀卻越來越嚴重的情況,我們要想改善這種情況,就要搞清楚蘋果缺鈣症狀為什麼越來越嚴重,怎樣給蘋果樹補鈣才合理這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解決了,對於蘋果樹缺鈣的預防,也就能解決了。

    蘋果樹缺鈣症狀為什麼越來越嚴重

    一、鈣的吸收問題

    在植物生長所需的各種元素裡面,鈣是非常懶的一種,它的“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鈣是最不願動的一種元素,相對於其它元素,果樹想要吸收它們很難

    在被果樹吸收了以後,不給它們動力它們就不動,在被根系吸收以後只有靠果樹的蒸騰作用才能拉著它們往上走。

    它們還經常會走到半路就開小差,待在那裡就不動了,再想讓它們動起來,那就別想了。

    在被葉子吸收以後,它們還不願到果實裡面去,離葉子特別近的果實,在葉子裡面鈣很多的時候,它們還有可能過去,離得稍遠一點的,那就別考慮了。

    鈣的性格還比較古怪,遇到一些它們不喜歡的元素,例如鉀,它們就會拮抗,影響吸收,在遇到一些磷酸鹽之類的,它們就會直接變成不被吸收的物質了。

    二、造成現在鈣吸收越來越困難的因素

    鈣在果樹上的吸收轉化本來就困難,但是果樹缺鈣的症狀卻是越來越嚴重,主要是以下幾方面原因造成的:

    多年的不合理施肥造成土壤惡化,果樹根系吸收養分困難。有機肥用量過少,過量施用大化肥造成土壤板結酸化是我們目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果樹的根系生長困難,吸收養分的能力嚴重削弱,本來就不容易吸收,根系卻越來越差,缺鈣症狀越來越嚴重就是不可避免的。

    不合理的施肥造成鈣元素越來越難被吸收。同樣是不合理的施肥,大量無機元素在土壤中累積,當鈣肥施入後產生反應,難以被果樹吸收,施用鈣肥的效果也會越來越明顯。

    套袋技術在提高蘋果品質的同時,加重了缺鈣的症狀。目前來說蘋果套袋是提高蘋果品質,減少用藥的很好的辦法,還沒有在同樣管理的情況下能夠替代蘋果套袋的技術,但是,蘋果套袋減少了果實接受光照的時間,光照是鈣吸收的重要條件,再好的技術也是有利有弊的,蘋果套袋也是造成蘋果缺鈣的重要原因。

    如何預防蘋果缺鈣

    找到了原因,我們就能夠對症下藥了,預防蘋果缺鈣,我認為主要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去做:

    一、改變施肥方式,改良土壤。

    這是最關鍵的,也是我們現在最難實現的,因為施用有機肥的效果遠遠沒有大化肥明顯,很多人只看眼前效益,還有一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投入,什麼肥料也捨不得施。但是,這是解決蘋果缺鈣問題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談果樹補鈣,那都是忽悠。

    二、要注意補鈣的關鍵時期。

    蘋果樹有兩個需鈣高峰期,一是坐住果以後到套袋前,二是蘋果採摘前,這兩個時期要重點補鈣,這兩個關鍵時期一定要抓住,尤其是套袋果。

    三、補鈣要注意方法。

    首先要選擇優質的鈣肥,最好是選用一些優質的螯合鈣,再就是注意肥料之間的搭配,最好不要在補鈣的同時施用其它容易影響鈣吸收的肥料,例如磷酸二氫鉀,最後就是要葉面果面根系同時進行。

  • 9 # 草根創業彪哥

    鈣元素作為蘋果生長髮育過程中必需的營養元素之一,在植物體內起著平衡生理生化功能的作用,以此增強植株的抗逆性、提高果實品質。但是近年來,我國部分蘋果產區蘋果缺鈣症狀越來越嚴重,缺鈣初期會在蘋果果實表面出現以果點為中心的褐色凹陷斑,之後會隨著果實著色程度的增加而呈現出斑點外圍變紅、皺縮、病斑部位果味變苦的現象,果實喪失商品價值。不光如此,蘋果植株會隨著缺鈣症狀的加深而逐漸增加紅點病、苦痘病、斑點病、水心病等病害。正是因為蘋果缺鈣所引起的這些症狀以及帶來的損失,所以我們必須做好蘋果缺鈣的症狀診斷、原因分析,並採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減少這種不必要的損失。

    一、缺鈣症狀診斷

    蘋果缺鈣容易引起植株發生不同程度的生理損傷,進而影響果實的品質和貯藏經濟效益,所以如何正確區分何種情況下才是鈣元素缺乏?又何種情況下才是其他元素匱乏?變得日加重要。在實際生產中,我們可以透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蘋果樹是否缺鈣:

    1. 透過土壤找病症

    土壤中鈣元素的缺乏是植株出現缺鈣症狀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們在觀察果園是不是存在缺鈣情況時,首先應該透過化驗果園土壤,檢視養分供應情況。正常情況下土壤中鈣含量為36.4g/Kg,但是植株對土壤中鈣的吸收往往是由鈣形態以及植株根系吸收能力共同決定的。有關研究發現:當土壤PH集中在6.5-7.5,有機質含量1.3g/Kg時,鈣的移動性最好,更有利於植株吸收利用。

    2. 透過樹體找病症

    鈣在蘋果中的移動性較差,所以植株缺鈣症狀一般會先表現在幼嫩組織上,比如幼根、幼嫩枝條及葉片上。當植株幼根缺鈣時,會出現根尖生長停滯甚至枯死的現象,同時新生的根系往往短粗、分枝多,不利用對養分的吸收利用;而當植株嫩葉缺鈣時,往往會在在頂部幼葉上表現出葉緣捲曲、皺縮、破裂現象,同時伴隨剷射高黃褐色或綠褐色的焦枯狀斑點,嚴重情況下葉片乾枯脫落。

    3. 透過果實找病症

    植株缺鈣症狀對果實來說,往往是透過誘發部分病害(比如苦痘病、水心病、痘斑病等)間接危害果實。缺鈣植株的果實容易在果實成熟期出現不同程度的苦痘病,如果防治不當,貯藏期此種病害還會繼續危害作祟,嚴重的時候果肉乾縮,表皮壞死,味苦,沒有任何商品價值可言;採摘的缺鈣植株果實在貯藏期除了受苦痘病的危害之外,還容易受到水心病以及痘斑病危害,受這種病害危害的果實往往不耐貯藏,甚至是在正常貯藏期內腐爛壞死。

    二、植株缺鈣的原因

    1. 自然環境因素

    首先是天氣因素影響植株根系對鈣元素的吸收,比如在蘋果生長期遇到連續乾旱天氣,一方面會因為土壤含水量較低,植株內壓大於外壓,根系無法正常從土壤中吸收礦質營養元素;另一方面蘋果對鈣元素的吸收主要依賴根系的根尖,在遇到乾旱條件的時候,植株新生根系會大量減少,這進一步加重了對鈣元素吸收的難度。其次天氣因素影響植株對鈣元素的運輸,鈣元素在蘋果體內主要依靠蒸騰作用隨水分運輸,但是在遇到大量降雨或者連續陰雨的天氣,果樹會因為沒有陽光照射而減緩植株的蒸騰作用,進而導致吸收的鈣元素無法及時運送到植株各個組織器官,導致缺鈣症狀的出現。

    2. 果園管理因素

    對於缺鈣症狀來說,涉及的果園管理主要是果實套袋、果園積水以及乾旱、施肥不合理、修剪不到位等。具體來說就是:(1)套袋後果實生長的微環境發生了改變,比如溼度增大、溫度增高、光照減少等,而這些改變的微環境會明顯降低果實的蒸騰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響了鈣元素向果實的運輸。除此之外,果實套袋之後往往會進入迅速膨大期,果個的增大也會同比縮減果實內的鈣含量。(2)積水和乾旱。這與自然環境對植株缺鈣的影響有點類似,主要是影響根系對鈣元素的吸收和木質部對鈣元素的運輸。(3)在日常的蘋果園管理中,往往重視氮磷鉀型肥料的施用,而忽略硼、鈣、鐵、鋅等微量元素的施用,這樣長久以來就容易造成缺鈣現象,並且大量化肥的施用會明顯增加土壤中溶液濃度,降低土壤水勢,導致土壤鈣素溶液濃度降低,更不利於植株吸收利用。(4)修剪的時候沒有把握好修剪程度,造成修剪過重,削弱樹體總的生長量,尤其是根系的生長量,增加新根形成難度,進而增加鈣元素吸收的難度。

    3. 樹體本身因素

    鈣主要存在植株的“老一輩”組織中,而新長出的嫩葉、幼果等器官中含量會較少,這就是為什麼植株幼嫩組織容易出現缺鈣症狀的原因。除此之外,鈣元素在植株運輸過程中比較容易形成草酸鈣物質,這會大大降低植株可利用有效鈣的含量,此種現象在樹齡越大的蘋果樹上表現越明顯,所以說樹齡越大,越容易出現缺鈣現象。

    三、科學補鈣方案

    當前除了採用增施有機肥、深翻土壤改良結構、合理修剪等田間管理措施之外,更多的是根據植株鈣吸收部位進行有計劃安排的補鈣。

    1. 根部補鈣

    蘋果植株對鈣元素吸收的主要部位就是根系,所以根部補鈣是植株整個補鈣過程的基礎,也是解決蘋果樹因缺鈣而引起多種生理病害的關鍵措施。果樹根部補鈣往往在每年的9月上旬至10月中旬施用基肥的時候進行,此時果實一般剛剛採收完畢,果樹開始進入休眠階段,這時候在基肥中填入適量的鈣物質(比如搗碎的雞蛋殼),果樹在來年會受益一年。

    2. 葉面補鈣

    葉面補鈣通常為根外補鈣,通俗來講就是將含鈣溶液均勻噴灑在葉片以及果實的表面。在蘋果生長週期中一般在落花後30天和採收前一個月兩個時間段進行葉面補鈣,這兩個時間段是植株鈣元素吸收的高峰期,所以採用直接性的補鈣方式更能受到效果。對於目前的蘋果樹來說,葉面補鈣的鈣製劑可選用氨基酸鈣液,在噴施前用水稀釋1000倍,之後填入適量的0.3%硼肥,以增加植株對鈣元素的利用率。

    3. 果實浸鈣

    果實浸鈣主要是為了延長蘋果的貯藏期,具體操作如下:將氨基酸鈣液用水稀釋1000倍,然後將蘋果在鈣溶液中浸泡1-2分鐘,之後在開展貯藏相關工作。相關研究發現,採用此種方法對果實進行浸鈣,除了明顯減少貯藏期病害的發生(比如水心病、痘斑病),還能夠延長果實貯藏期1個月左右。

    在實際操作中果農可根據文中提到的缺鈣診斷方法確定植株是否缺鈣,如果缺鈣可結合自家果園情況找出原因,之後在加強管理的基礎上透過根部補鈣、葉面補鈣、果實浸鈣等方法補救缺鈣現象造成的損失。

  • 10 # 宋城靜靜

    蘋果缺鈣症狀呈逐漸加重趨勢,主要表現為:

    一是初期果實表面出現以果點為中心的褐色凹陷斑,表皮下的果肉組織變軟、變褐。摘袋後,斑點先見於果頂、果面,隨著果實著色逐漸加重,斑點周圍變紅,皺縮為痘斑,出現直徑5毫米的海綿狀、褐色、味苦的苦痘病斑。

    二是採收後,果實症狀隨貯藏期延長而加重,出現發紅黑點、苦痘病、斑點病和水心病。三是根系受損,根系尖端生長點明顯受抑制,新梢過早停止生長,幼葉捲曲,葉邊緣發黃,葉脈有壞死斑,樹勢衰弱。

    Part 1 蘋果缺鈣的原因1.氣候因素。蘋果生長前期乾旱,降雨少。 乾旱導致土壤含水量降低,礦物質營養不能被根系吸收:因土壤板結,果樹根系活動受限,新根系形成很少,導致養分吸收不能正常進行,對只能靠根尖吸收的鈣素營養來說,吸收更加困難,樹體及果實缺鈣素尤為嚴重。果實生長後期降水多,過多的降雨使土壤礦質營養淋洗加大:連續陰天,果樹蒸騰作用減少,而鈣元素主要靠植株的根尖吸收,隨蒸騰水運輸,所以陰雨天氣對鈣吸收也不好。 2.果實套袋。 果實套袋是生產綠色果品的重要技術措施,但套袋後,改變了果實的溼、溫、光小氣候,進而影響到果實生長髮育過程中對鈣元素的吸收。套袋後,袋內溼度顯著高於袋外,蒸騰量減少,而果實中的生長素濃度在黑暗條件下升高,果個相應增大,進一步降低了果實鈣濃度。3.施肥原因。 在化肥使用中,重視氮、磷、鉀肥,忽視微肥的施用現象普遍存在,如鈣、硼、鐵、鋅等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腐植酸類葉面肥在蘋果上施用比較少。大量化學肥料的施用,增加了土壤溶液濃度,降低土壤水勢,使土壤鈣素溶液濃度降低。同時由於氮、鉀離子大量存在,對鈣離子產生拮抗,不但抑制了蘋果對鈣的吸收,而且也減少了鈣向果實的轉移,造成果實生理病害(痘斑病、苦痘病、水心病等)。4.修剪原因。 修剪量過大,削弱全樹總生長量,尤其對根系的生長抑制明顯,新根難以形成,影響果樹根系對鈣元素及其他營養元素的吸收。同時也由於對地上部的過度削弱,影響了地上與地下的平衡關係,導致部分枝條徒長,消耗過多的營養物質,使樹體內的貯備營養減少,枝葉和果實爭鈣,使果實出現缺鈣症狀。Part 2 預防措施1.深翻土壤,改善結構。 深翻能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調節土壤根系營養環境,對增強植株抗旱、抗逆能力具有明顯效果,使缺鈣等生理病害的發病率降低。同時結合冬季施肥,對提高果品產量和質量,減少缺鈣等微量元素的發病具有明顯作用。深翻一般在果樹行間,挖寬30~40釐米、深50釐米的溝,在溝底鋪一層作物秸稈,蓋土,混合一些複合肥,將全年用磷肥量的70%、氮肥的60%、鉀肥的50%和各種微肥混合施入,覆土。2.增施有機肥,增強樹勢。 有機肥對果樹根系的形成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既可以健壯根系,保證果樹對土壤中各種礦質營養元素充分吸收利用,又能改善土壤營養環境。因此,增施有機肥是平衡果園土壤營養狀況,增加果品產量,提高品質的重要措施。一般畝施4000~5000公斤有機肥,結合速效肥施入,春季一次施入。3.科學補鈣。 果樹吸收鈣有兩個關鍵期:一是花後50天以內,果實所需鈣量的80%以上在幼果期積累,此期應補鈣3~4次,相隔7~10天。二是在果實採收前30~40天,應補鈣1~2次。補鈣時,應儘量將鈣液噴在果實表面或葉背。 鈣肥種類應選擇鈣離子濃度高、活性強、吸收率高的品種,如美林高效鈣、CA2000鈣寶、黃金鈣等。在果樹生長後期要強調“控氮、增鉀、穩磷、補微”,增加微量元素的施用,以降低土壤溶液濃度,最佳化土壤養分環境,提高果樹抗逆能力。4.合理負載,適時套袋。 合理疏花疏果,減少營養消耗。紅富士蘋果應隔20~25釐米留一花,40片葉留一果。謝花後,先結合噴藥,補鈣兩次,再進行套袋。套袋過早,果實生長緩慢,影響對鈣的吸收。5.科學灌水,保持土壤溼潤。 謝花後4~7周是鈣的吸收高峰,此時缺水,影響新根發生,鈣被土壤固定,不利於吸收。果實採收期,保持土壤溼潤,嚴禁採前灌水。6.合理修剪,使樹體通風透光。 密植園,儘量間伐,達到通風透光,儘量少用冬季重剪替代間伐。注重生長季節修剪,既能調節樹體結構,又能調節樹上、樹下生長平衡,利於根系生長,使果樹能吸收充足鈣素及其他微量元素,以確保果品產量、質量提高。

  • 11 # 吳姐話三農

    造成蘋果樹缺鈣除了土壤中的鈣元素少以外,與樹種與品種、樹齡與樹勢、氣象因子、修剪方法等有關。缺鈣會嚴重影響蘋果的品質和產量,給農戶們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那麼,如何防止蘋果樹缺鈣現象的發生呢?下面我將帶領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1、改良土壤

    有效的方法是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有機肥料營養元素多,能夠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促進有益微生物的活動,改善pH值,增強土壤供肥能力。施肥量:生產1kg蘋果施入1.0~1.5kg有機肥,並摻入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和少量硼砂(每666.7m2摻5~10kg)。於秋季施入,可顯著減少缺鈣症的發生。酸性土壤和重茬果園每年每666.7m2施25~50kg石灰;沙質土壤施用鈣鎂磷肥、過磷酸鈣、硝酸鈣和有機肥等,均可減輕缺鈣症的發生。

    2、平衡施肥

    鉀肥要在7~8月份新梢停長前施於20cm的土層中,每666.7m2用量25~30kg,分2~3次施入。土壤pH值小於7的果園宜選用尿素或硝酸銨;土壤pH值大於7的果園宜選用尿素或硫酸銨、氯化銨等酸性肥料。要控制氮肥用量,按每生產100kg蘋果施入1.0kg純氮計算,施氮肥應在果實發育前期(6月份前)進行。同時應及時適量補施硼、矽等微肥,並增施草木灰、煤灰及含鈣量高的生物肥料,以增加土壤含鈣量,維持土壤礦質元素間平衡,促進根系生長。

    3、合理修剪

    夏季修剪時儘量避免使用環剝措施,特別是主幹不要環剝,以免影響根的生長與吸收。冬剪要堅持以疏、放為主,去弱留強,少截少縮,避免因剪截過重,刺激抽生旺條導致果實缺鈣。另外注意及時疏花,並在花後3周內即幼果吸收鈣的高峰期前完成疏果,以增加保留果實中的鈣含量。

    4、葉面噴鈣

    施入土壤中的鈣肥易被固定,樹體較難吸收利用,而葉面噴鈣可以很快被吸收利用。蘋果樹一年中吸收鈣的高峰期有兩個,一是在落花後3—6周,這個時期果實可積累全部鈣的90%;二是在採果前30~40天,這個時期吸收的鈣可供來年新梢、葉片、幼果生長髮育需要。因此,應在花後3—6周連噴2~3次鈣肥,套袋果必須在套袋前噴完,藥劑幹後立即套袋;在第2吸收高峰期再噴1—2次,有利於果樹對鈣的吸收,可以減輕缺鈣症的發生。常用葉面鈣肥有:①無機態鈣。一是硝酸鈣,謝花後使用,使用濃度0.4%~0.5%;二是氯化鈣,使用濃度0.3%~0.5%,一般在果實生長後期或採收前施用。噴施無機態鈣肥雖可減輕缺鈣症發生,但常會發生藥害和導致果面粗糙;②有機態鈣。一是氨基酸鈣,花後每10天噴1次氨基酸鈣300倍液,不僅能補鈣,還可提高葉叢枝質量和坐果率,促進花芽形成;二是蟻酸鈣、蘋果酸鈣和脂肪酸鈣及以它們為主要成分的製劑,使用濃度一般為500—600倍;三是腐殖酸鈣,腐殖酸是鈣的最好絡合劑,比氨基酸的活性、展著性和粘附性更強,補鈣快,效能高。鈣製劑除不能與波爾多液及含有磷酸的製劑混用外,與一般常用的殺菌劑和殺蟲劑都能混用,不能存放,須現配現用。

    5、適地建園,加強管理

    不在鹽鹼地、澇窪地、重茬地建園。瘠薄地建園要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肥力,沙土地應客土改良。加強果園水分管理,使之達到旱能灌、澇能排。缺水果園應採取保水措施,如穴貯肥水、樹盤覆草、地膜覆蓋等。

    以上是預防蘋果缺鈣的具體措施,對症施治才能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 12 # 漁人草舍

    前些日子在一家農場,和農場負責人也聊到蘋果和草莓關於補鈣的問題。鈣在植物體內起著平衡生理生化功能的作用,是防止蘋果腐爛、保持果實硬度和延緩蘋果變質(減少乙烯釋放)最有效的元素。在瞭解蘋果如何預防補鈣之前,我們先了解蘋果哪些症狀是缺鈣。

    1.果實開裂。一般是因為果肉比果皮膨脹快,特別是雨後發生情況更為嚴重

    2.果實呈水浸狀,這是缺鈣生理病的共同症狀

    3.缺鈣導致細胞膜破壞,內含物滲出,感染真菌病害

    4.果實硬度降低,易變綿、發軟,貯藏壽命短

    為什麼年年補鈣,蘋果仍然缺鈣呢?

    1.時機重要——沒有抓住臨界期!

    補鈣補不上的大部分原因是補鈣的時間點不對,沒有抓住臨界期(臨界期是指在蘋果落花後3~6周,即花後50天以內)。在蘋果臨界期,果實所需要的鈣80%以上已進入幼果,且對鈣的反應較為敏感。

    如果此時期鈣肥供應不足,對蘋果造成的影響,後面再追加多少鈣肥都無法挽回。

    2.鈣的移動能力較差

    鈣元素在植物體內吸收運輸緩慢、在各器官內的分配不平衡,且蘋果果實吸收鈣的高峰與新稍需求高峰為同一時期。鈣在植株體內的運輸和分配與蒸騰作用密切相關,果實的蒸騰作用很弱,進入的鈣就會很少,僅為葉片的1/30~1/40。比如遇到大量降雨或者連續陰雨的天氣,果樹會因為沒有陽光照射而減緩植株的蒸騰作用。

    3.套袋和土壤酸化

    套袋本是生產無公害綠色果品的重要技術措施,但套袋以後的蘋果更易發生缺鈣,尤其是土質酸化嚴重的果園。套袋後果實生長的微環境發生了改變,比如溼度增大、溫度增高、光照減少等,而這些改變的微環境會明顯降低果實的蒸騰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響了鈣元素向果實的運輸。除此之外,果實套袋之後往往會進入迅速膨大期,果個的增大也會同比縮減果實內的鈣含量。

    那麼,應怎樣科學補鈣呢?

    1.抓住關鍵時機,及時補鈣

    臨界期(花後50天內):應補鈣3~4次,相隔7~10天。有效減少苦痘病、痘斑病、水心病和裂果等,改善果實表面光潔度,提高果實商品率;

    果實採收前30~40天:補鈣1~2次。這個時期吸收的鈣可供來年新稍、葉片、幼果生長髮育需要。

    2.補鈣方式——葉面補鈣+土壤補鈣

    2.1土壤補鈣是解決缺鈣症狀的根本措施。鈣肥可以與有機肥、複合肥等肥料混用,增效顯著。

    2.2葉面補鈣是增加蘋果果實鈣含量的主要方式。因土壤中的鈣肥容易被固定,樹體較難吸收利用,所以葉面補鈣是最行之有效的補鈣方式。

    合理建議:從花後兩週開始至套袋前,間隔7~10天,噴2-4次鈣肥;在摘袋後,噴施一到兩次鈣肥。

    特別提醒:

    1.葉面補鈣時,應儘量將鈣噴施到果實上;

    2.葉面補鈣要提倡全程補鈣,不能只重視套袋前,忽視採摘前的補鈣;

    3.葉面噴鈣的同時結合噴低濃度(一般不超過100mg/L)的生長調節劑蕓薹素,可促進鈣向果實的運輸的效率;

    4.不提倡施用生石灰補鈣,生石灰的主要作用是中和酸性土壤,其補鈣效果較差。同時,挖坑埋生石灰,很容易燒樹根,造成樹死;

    5.不提倡使用注射方法,用高壓樹幹注射器直接對樹體進行補鈣可有效提高蘋果葉片、果實鈣含量,但蘋果腐爛病對注射傷口比較敏感,因此不提倡使用注射方法;

  • 13 # 瑞瑞務農

    鈣,從花期開始,底施加葉面配合補充,不要等到果期再開始補。

    葉面補,吸收好,不受土壤限制,最好同時螯合核苷酸或酶的成份,有利於輔助鈣的吸收。

    另外用於膨果的鉀,不要過量,更不要單用,用複合型氮磷鉀,高鉀會抑制鈣的吸收,同時也會引起缺鎂“拮抗”。

  • 14 # 陳家v大叔

    對土壤進行深翻提高土壤透氣性,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調節土壤根系營養環境,對增強植株抗旱、抗逆能力具有明顯效果,使缺鈣等生理病害的發病率降低。同時結合冬季施肥,對提高果品產量和質量,減少缺鈣等微量元素的發病具有明顯作用。深翻一般在果樹行間,挖寬30~40釐米、深50釐米的溝,在溝底鋪一層作物秸稈,蓋土,混合一些複合肥,將全年用磷肥量的70%、氮肥的60%、鉀肥的50%和各種微肥混合施入,覆土。

    增施有機肥,增強樹勢

    有機肥對果樹根系的形成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既可以健壯根系,保證果樹對土壤中各種礦質營養元素充分吸收利用,又能改善土壤營養環境。因此,增施有機肥是平衡果園土壤營養狀況,增加果品產量,提高品質的重要措施。果樹吸收鈣有兩個關鍵期:一是花後50天以內,果實所需鈣量的80%以上在幼果期積累,此期結合謝花後的三遍藥進行三次葉面補鈣。二是在果實採收前30~40天,應補鈣1~2次。補鈣時,應儘量將鈣液噴在果實表面或葉背。

    合理疏花疏果,減少營養消耗。紅富士蘋果應隔20~25釐米留一果,40片葉留一果。謝花後,先結合噴藥補鈣,,再進行套袋。套袋過早,果實生長緩慢,影響對鈣的吸收。

    5、科學灌水,保持土壤溼潤

    謝花後4~7周是鈣的吸收高峰,此時缺水,影響新根發生,鈣被土壤固定,不利於吸收。果實採收期,保持土壤溼潤,嚴禁採前灌水。

    密植園,儘量間伐,達到通風透光,儘量少用冬季重剪替代間伐。注重生長季節修剪,既能調節樹體結構,又能調節樹上、樹下生長平衡,利於根系生長,使果樹能吸收充足鈣素及其他微量元素,以確保果品產量、質量提高。

  • 15 # 老胡說三農

    蘋果缺鈣,是蘋果種植過程中經常遇到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的發生會嚴重降低蘋果的品質甚至使蘋果失去商品價值。因此,一定要引起蘋果種植戶的高度重視。那麼,蘋果缺鈣都有什麼樣的症狀呢?又是因什麼原因引起的呢?又該如何預防呢?下面,我們就聊一聊這個話題。

    一、蘋果缺鈣症狀

    1.樹勢衰弱

    蘋果樹一旦缺鈣,最先受損的是其根系。透過試驗證明:缺鈣蘋果樹的根系短而細弱,根系尖端的生長點會明顯受到抑制,無法延展。隨後,其樹體受損。其樹枝不發新梢,或新梢生長停止,繼而會出現嫩葉捲曲、葉緣發黃、葉脈壞死的現象。整個樹勢看上去非常衰弱。

    2.果子受損

    果子受損的情況分三種。

    一種情況是:在蘋果沒摘袋之前會出現果面呈褐色並有凹陷斑;

    另一種情況是:蘋果摘袋後,在蘋果的頂端先出現褐色小斑點,並逐步擴大皺縮。隨著果實著色逐漸加重,其斑點周圍逐漸變紅,表皮下的果肉組織開始變軟並呈海綿狀;

    第三種情況是:在蘋果貯藏後果面先發紅,後變褐色,並有水心病、斑點病、苦痘病等病害的出現。

    二、蘋果缺鈣的原因

    1.施肥不當

    許多果農在施肥時都非常重視氮磷鉀的施用,但卻不怎麼重視鈣、硼、鐵、鋅等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腐植酸類葉面肥的施用。殊不知土壤中大量的氮磷鉀元素會對鈣離子產生拮抗,從而阻礙蘋果樹對土壤中鈣元素的吸收,再加上根本就沒有對蘋果樹進行微量元素的補充,從而導致蘋果樹嚴重缺鈣,因此,使蘋果樹產生了缺鈣的生理學病害。

    2.修剪不當

    如果過度修剪,就會削弱樹勢,從而導致光合作用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其根系的生長也會受到抑制,從而使新根難以形成並影響果樹根系對鈣元素的有效吸收。最後導致蘋果樹體缺鈣,進而影響果實。

    3.負載量過大

    如果果子結的比較稠密,會導致樹體的負載量過大。大的負載量就需要消耗大量的鈣元素。然而,根系能夠從土壤中吸收的鈣元素的量是有限的,這些有限的量是無法滿足所有的果子的需求的,從而會導致某些果子缺鈣。

    三、預防方法

    1.科學補鈣

    蘋果樹有兩個時期對鈣元素的需求最大。一個時期是在花後的50天以內,因為這一時期為幼果期,果實需要大量鈣元素的積累,以供膨大期使用。另一個時期是在果實採收前的30~40天之內,因為這一時期果實即將成熟,也需要大量的鈣元素才能形成果子的“骨架”。所以,這兩個時期需要對蘋果樹進行補鈣。一般情況下,應該在這兩個時期噴施三次葉面鈣,並且,應將鈣液噴施在果實的表面和葉子的背面以供果子和樹體的吸收。

    2.合理施肥

    除了化肥之外,蘋果樹也需要大量的農家肥。因為農家肥對果樹根系的形成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有助於果樹對土壤中各種礦物質營養元素的充分吸收和利用。因此,一定要重視農家肥的施用。另外,也要及時對果樹補充微肥,以促使果樹健壯。

    3.合理修剪

    在保證樹體通風透光的同時,切不可過度修剪,以免影響果樹的新根形成,從而導致樹勢衰弱。

    4.調整負載量

    合理疏花疏果,減少樹體的營養消耗。對於紅富士蘋果來說,果與果的距離應在20~25釐米之間,或者按每40片葉子留果一枚比較合理。對於其它蘋果品種來說,可按每42片葉子留果一枚比較合理。

    綜上所述,蘋果缺鈣對於蘋果的品質影響非常大,甚至會導致蘋果失去商品價值。因此,應引起果農的高度重視。一般情況下,只要按照以上介紹的預防措施去做,就能避免或減少蘋果缺鈣現象的發生。所以,你不妨一試。

  • 16 # 喬家小院

    蘋果缺鈣的原因:蘋果樹整體缺鈣情況非常少見,但是蘋果果實缺鈣卻比較普遍,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是樹體吸收鈣數量不足,這與根系的強弱,新根多少,蒸騰作用,土壤活性鈣的數量等各種影響被動吸收的因子有關。第二是鈣在樹體內分配不當所致,蘋果幼果吸鈣高峰期與新梢旺長期幾乎出現在同一時期,若此期氮素較多,枝葉旺長,會爭奪大量的鈣素,因而,果實出現低鈣,第三是雨水多,果實迅速膨大,導致鈣被稀釋,相對濃度下降。在降低鈣吸收的效應上,銨離子大於鉀離子大於鎂離子大於鈉離子,而硝酸根離子,磷酸根離子卻能促進鈣的吸收。因此補鈣有兩個重要時期:第一是落花後3到6周(落花後套袋前),第二是採收前6到8周(8月中旬左右)。

  • 17 # 鄉下小蔡哥

    蘋果缺鈣症狀(如下圖片),缺鈣時樹根形成多分技短又粗根,農民稱為「掃帚根」。嚴重話根部塵端生長點死亡,結果樹會過早停止生長,幼葉會捲曲,葉邊會黃,葉中會有壞死斑點。如在果實近成熟時,木栓化斑點和小心病等,果實表面有小棕色壞死斑點,果肉縮成海綿狀,果心呈水漬狀。

    如何預防 分二部分

    1 增加施肥,改良土地,同時多加偏鹼肥,可降低土地中陽離子鐵和鋁的活性,對換鈣活性有好處,保證根系對鈣的吸收。

    2 葉面果實噴施鈣肥,建議長期噴施鈣肥,謝花後3-6周內噴2次,幼果發育期可2-5周內噴2次,果實採收前3-6周內噴2次。

  • 18 # 渭北新農人

    蘋果樹生長過程中除了需要氮、磷、鉀三大元素之外,各種中微量元素也不可缺少,中量元素鈣的作用也不可忽視。

    鈣元素作為蘋果生長髮育過程中必需的營養元素之一,在植物體內起著平衡生理生化功能,增強植株的抗逆性、提高果實品質的作用。蘋果缺鈣症的具體表現

    蘋果樹缺鈣 生長明顯減緩,葉片變黃,變枯,易形成簇生枝條。缺鈣初期會在蘋果果實表面出現以果點為中心的褐色凹陷斑,之後會隨著果實著色程度的增加而呈現出斑點外圍變紅、皺縮、病斑部位果味變苦的現象,果實喪失商品價值。隨著缺鈣症狀的加深而逐漸增加紅點病、苦痘病、斑點病、水心病等病害。後期隨著膨果速度的加快,容易裂果症狀,果實硬度差,不宜儲藏。

    蘋果樹容易缺鈣的原因

    ♦環境因素

    天氣因素影響植株根系對鈣元素的吸收,比如在蘋果生長期遇到連續乾旱天氣,一方面會因為土壤含水量較低,植株內壓大於外壓,根系無法正常從土壤中吸收礦質營養元素;蘋果對鈣元素的吸收主要依賴根系的根尖,在遇到乾旱條件的時候,植株新生根系會大量減少,這進一步加重了對鈣元素吸收的難度。天氣因素影響植株對鈣元素的運輸,鈣元素在蘋果體內主要依靠蒸騰作用隨水分運輸,但是在遇到大量降雨或者連續陰雨的天氣,果樹會因為沒有陽光照射而減緩植株的蒸騰作用,進而導致吸收的鈣元素無法及時運送到植株各個組織器官,導致缺鈣症狀的出現。

    果園管理

    對於缺鈣症狀來說,涉及的果園管理主要是果實套袋、果園積水以及乾旱、施肥不合理、修剪不到位等。

    套袋後果實生長的微環境發生了改變,比如溼度增大、溫度增高、光照減少等,而這些改變的微環境會明顯降低果實的蒸騰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響了鈣元素向果實的運輸。除此之外,果實套袋之後往往會進入迅速膨大期,果個的增大也會同比縮減果實內的鈣含量。積水和乾旱 這方面於自然環境對植株缺鈣的影響有點類似,主要是影響根系對鈣元素的吸收和木質部對鈣元素的運輸。日常的蘋果園管理中,大多數往往重視氮磷鉀型肥料的施用,而忽略硼、鈣、鐵、鋅等微量元素的施用,長久以來就容易造成缺鈣現象,並且大量化肥的施用會明顯增加土壤中溶液濃度,降低土壤水勢,導致土壤鈣素溶液濃度降低,更不利於植株吸收利用。修剪的時候未能把握好修剪程度,造成修剪過重,削弱樹體總的生長量,尤其是根系的生長量,增加新根形成難度,進而增加鈣元素吸收的難度。

    樹體因素

    鈣素主要存在於植株的枝幹組織中,而新長出的嫩葉、幼果等器官中含量少,這就是植株幼嫩組織容易出現缺鈣症狀的原因。另外鈣元素在植株運輸過程中比較容易形成草酸鈣物質,這會大大降低植株可利用有效鈣的含量,此種現象在樹齡越大的蘋果樹上表現越明顯,所以說樹齡越大,越容易出現缺鈣現象。

    蘋果樹怎樣合理補鈣

    目前除了採用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結構、合理修剪等田間管理措施之外,主要還是要有針對性的選擇補鈣部位,類似於醫學上的“靶向治療”。

    土壤根施 蘋果植株對鈣元素吸收的主要部位就是根系,所以根部補鈣是植株整個補鈣過程的基礎,也是解決蘋果樹因缺鈣而引起多種生理病害的關鍵措施。果樹根部補鈣往往在每年的9月上旬至10月中旬施用基肥的時候進行,此時果樹未進入休眠期,根系活動活躍,吸收好。

    葉面噴施 葉面補鈣就是將含鈣溶液均勻噴灑在葉片以及果實的表面。在蘋果生長週期中一般在落花後30天和採收前一個月兩個時間段進行葉面補鈣,這兩個時間段是植株鈣元素吸收的高峰期,所以採用直接性的補鈣方式更能受到效果。對於目前的蘋果樹來說,葉面補鈣的鈣製劑可選用氨基酸鈣液,在噴施前用水稀釋1000倍,之後填入適量的0.3%硼肥,以增加植株對鈣元素的利用率。

    樹體補鈣

    所謂樹體補鈣,就是讓樹體吸收到的鈣轉移到果實中去。樹體補鈣既促進果樹的生長,又能增加果中的含鈣量。樹體補鈣可分為主幹塗鈣和樹幹補鈣兩種形式。

    主幹塗鈣在果樹的生長期,可以進行主幹塗抹補鈣的方法,這裡,我們選擇氨基酸鈣液,按照1:3的比例加水溶解後使用。將鈣肥塗抹在主幹上,塗抹高度一般從根部起往上50釐米左右。平均每年塗抹3到5次就可以了。樹幹補鈣是對樹幹進行補鈣,主要使用的補鈣劑是牛奶。樹幹補鈣一般在夏季進行。在補鈣之前要先把牛奶粉稀釋一下,加入清水,攪勻。奶粉與水的比例為1∶50。常用的方法是採用注射的手段為蘋果樹補鈣。注射補鈣操作時,可以先在樹幹基部鑽兩個孔,把稀釋牛奶液倒入輸液袋,將針頭完全插進樹皮,然後把輸液袋掛在樹枝上,就像在醫院裡常見的輸液一樣,透過打點滴為樹幹注入牛奶。一袋200毫升的牛奶液大概可以注射三到四棵果樹。合理補鈣可以有效矯治蘋果樹因缺鈣引起的多種生理病害,對提高果品質量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果農朋友在生產中要根據果園的自身狀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科學補鈣。

  • 19 # 三鍋農村生活

    鈣元素作為蘋果生長髮育過程中必需的營養元素之一,在植物體內起著平衡生理生化功能的作用,以此增強植株的抗逆性、提高果實品質。但是近年來,我國部分蘋果產區蘋果缺鈣症狀越來越嚴重,缺鈣初期會在蘋果果實表面出現以果點為中心的褐色凹陷斑,之後會隨著果實著色程度的增加而呈現出斑點外圍變紅、皺縮、病斑部位果味變苦的現象,果實喪失商品價值。不光如此,蘋果植株會隨著缺鈣症狀的加深而逐漸增加紅點病、苦痘病、斑點病、水心病等病害。正是因為蘋果缺鈣所引起的這些症狀以及帶來的損失,所以我們必須做好蘋果缺鈣的症狀診斷、原因分析,並採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減少這種不必要的損失。

    一、缺鈣症狀診斷

    蘋果缺鈣容易引起植株發生不同程度的生理損傷,進而影響果實的品質和貯藏經濟效益,所以如何正確區分何種情況下才是鈣元素缺乏?又何種情況下才是其他元素匱乏?變得日加重要。在實際生產中,我們可以透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蘋果樹是否缺鈣:

    1. 透過土壤找病症

    土壤中鈣元素的缺乏是植株出現缺鈣症狀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們在觀察果園是不是存在缺鈣情況時,首先應該透過化驗果園土壤,檢視養分供應情況。正常情況下土壤中鈣含量為36.4g/Kg,但是植株對土壤中鈣的吸收往往是由鈣形態以及植株根系吸收能力共同決定的。有關研究發現:當土壤PH集中在6.5-7.5,有機質含量1.3g/Kg時,鈣的移動性最好,更有利於植株吸收利用。

    2. 透過樹體找病症

    鈣在蘋果中的移動性較差,所以植株缺鈣症狀一般會先表現在幼嫩組織上,比如幼根、幼嫩枝條及葉片上。當植株幼根缺鈣時,會出現根尖生長停滯甚至枯死的現象,同時新生的根系往往短粗、分枝多,不利用對養分的吸收利用;而當植株嫩葉缺鈣時,往往會在在頂部幼葉上表現出葉緣捲曲、皺縮、破裂現象,同時伴隨剷射高黃褐色或綠褐色的焦枯狀斑點,嚴重情況下葉片乾枯脫落。

    3. 透過果實找病症

    植株缺鈣症狀對果實來說,往往是透過誘發部分病害(比如苦痘病、水心病、痘斑病等)間接危害果實。缺鈣植株的果實容易在果實成熟期出現不同程度的苦痘病,如果防治不當,貯藏期此種病害還會繼續危害作祟,嚴重的時候果肉乾縮,表皮壞死,味苦,沒有任何商品價值可言;採摘的缺鈣植株果實在貯藏期除了受苦痘病的危害之外,還容易受到水心病以及痘斑病危害,受這種病害危害的果實往往不耐貯藏,甚至是在正常貯藏期內腐爛壞死。

    二、植株缺鈣的原因

    1. 自然環境因素

    首先是天氣因素影響植株根系對鈣元素的吸收,比如在蘋果生長期遇到連續乾旱天氣,一方面會因為土壤含水量較低,植株內壓大於外壓,根系無法正常從土壤中吸收礦質營養元素;另一方面蘋果對鈣元素的吸收主要依賴根系的根尖,在遇到乾旱條件的時候,植株新生根系會大量減少,這進一步加重了對鈣元素吸收的難度。其次天氣因素影響植株對鈣元素的運輸,鈣元素在蘋果體內主要依靠蒸騰作用隨水分運輸,但是在遇到大量降雨或者連續陰雨的天氣,果樹會因為沒有陽光照射而減緩植株的蒸騰作用,進而導致吸收的鈣元素無法及時運送到植株各個組織器官,導致缺鈣症狀的出現。

    2. 果園管理因素

    對於缺鈣症狀來說,涉及的果園管理主要是果實套袋、果園積水以及乾旱、施肥不合理、修剪不到位等。具體來說就是:(1)套袋後果實生長的微環境發生了改變,比如溼度增大、溫度增高、光照減少等,而這些改變的微環境會明顯降低果實的蒸騰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響了鈣元素向果實的運輸。除此之外,果實套袋之後往往會進入迅速膨大期,果個的增大也會同比縮減果實內的鈣含量。(2)積水和乾旱。這與自然環境對植株缺鈣的影響有點類似,主要是影響根系對鈣元素的吸收和木質部對鈣元素的運輸。(3)在日常的蘋果園管理中,往往重視氮磷鉀型肥料的施用,而忽略硼、鈣、鐵、鋅等微量元素的施用,這樣長久以來就容易造成缺鈣現象,並且大量化肥的施用會明顯增加土壤中溶液濃度,降低土壤水勢,導致土壤鈣素溶液濃度降低,更不利於植株吸收利用。(4)修剪的時候沒有把握好修剪程度,造成修剪過重,削弱樹體總的生長量,尤其是根系的生長量,增加新根形成難度,進而增加鈣元素吸收的難度。

    3. 樹體本身因素

    鈣主要存在植株的“老一輩”組織中,而新長出的嫩葉、幼果等器官中含量會較少,這就是為什麼植株幼嫩組織容易出現缺鈣症狀的原因。除此之外,鈣元素在植株運輸過程中比較容易形成草酸鈣物質,這會大大降低植株可利用有效鈣的含量,此種現象在樹齡越大的蘋果樹上表現越明顯,所以說樹齡越大,越容易出現缺鈣現象。

    三、科學補鈣方案

    當前除了採用增施有機肥、深翻土壤改良結構、合理修剪等田間管理措施之外,更多的是根據植株鈣吸收部位進行有計劃安排的補鈣。

    1. 根部補鈣

    蘋果植株對鈣元素吸收的主要部位就是根系,所以根部補鈣是植株整個補鈣過程的基礎,也是解決蘋果樹因缺鈣而引起多種生理病害的關鍵措施。果樹根部補鈣往往在每年的9月上旬至10月中旬施用基肥的時候進行,此時果實一般剛剛採收完畢,果樹開始進入休眠階段,這時候在基肥中填入適量的鈣物質(比如搗碎的雞蛋殼),果樹在來年會受益一年。

    2. 葉面補鈣

    葉面補鈣通常為根外補鈣,通俗來講就是將含鈣溶液均勻噴灑在葉片以及果實的表面。在蘋果生長週期中一般在落花後30天和採收前一個月兩個時間段進行葉面補鈣,這兩個時間段是植株鈣元素吸收的高峰期,所以採用直接性的補鈣方式更能受到效果。對於目前的蘋果樹來說,葉面補鈣的鈣製劑可選用氨基酸鈣液,在噴施前用水稀釋1000倍,之後填入適量的0.3%硼肥,以增加植株對鈣元素的利用率。

    3. 果實浸鈣

    果實浸鈣主要是為了延長蘋果的貯藏期,具體操作如下:將氨基酸鈣液用水稀釋1000倍,然後將蘋果在鈣溶液中浸泡1-2分鐘,之後在開展貯藏相關工作。相關研究發現,採用此種方法對果實進行浸鈣,除了明顯減少貯藏期病害的發生(比如水心病、痘斑病),還能夠延長果實貯藏期1個月左右。

    在實際操作中果農可根據文中提到的缺鈣診斷方法確定植株是否缺鈣,如果缺鈣可結合自家果園情況找出原因,之後在加強管理的基礎上透過根部補鈣、葉面補鈣、果實浸鈣等方法補救缺鈣現象造成的損失。

  • 20 # 金都蟠桃園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提問。蘋果缺鈣問題也是廣大果農最關心的問題,蘋果缺鈣有很多種表現,不同的品種表現症狀也不一樣。紅富士等中晚熟品種一般表現為痘斑病、苦痘病、黑點和裂果。而早熟品種則表現為糖蜜病,都與缺鈣有很大關係。只有透過補鈣來預防,一般採取葉面噴施和土施兩種方法。要想達到理想的補鈣效果,需要了解以下幾點。

    一、鈣元素有哪些特性?

    鈣是一種惰性元素,移動性差,主要靠樹體葉片的蒸騰作用的拉動才能被吸收,也就是說蒸騰作用的強弱直接影響樹體對鈣的吸收。氮、鉀、鎂過多都能抑制鈣元素的吸收,硼對鈣的吸收有促進作用。適量氮也能促進鈣的吸收。

    二、為什麼補鈣這麼難?

    (1)樹體吸收鈣的效率受天氣影響很大,當連續乾旱,土壤中缺水,葉片蒸騰作用減弱,樹體吸收鈣的效率也變低。(2)當連續陰雨,洪澇等災害頻發時,由於長時間不見太陽,蒸騰作用減弱,同樣也影響了樹體對鈣的吸收。(3)土壤酸化也間接影響樹體對鈣的吸收效率。酸化土壤中的鈣主要以磷酸鈣的形式存在,磷酸鈣難溶於水,不能及時釋放鈣離子被果樹吸收。所以向酸性土壤中補鈣很容易被固定,變成難溶的磷酸鈣。(4)偏施氮肥,果樹新梢停長晚,吸收的鈣被新梢爭去了,導致果實缺鈣。(5)修剪不當。修剪過重,短截過多,造成樹易抽條,抽生的枝條消耗大量鈣,所以果實容易缺鈣。

    三、哪些補鈣方法是錯誤的?

    (1)補鈣時間不正確。

    許多果農不瞭解蘋果樹需鈣高峰期,胡亂補鈣。幼果膨大期才是蘋果樹一年當中吸收鈣最多的時候,全年百分之七十的鈣是在這時吸收的,尤其以葉面噴鈣效果突出。其次是8月份的果實膨大期。這段時間果實進入快速膨大期,如不及時補鈣,果實很容易缺鈣。在連續陰雨天時不宜補鈣,許多果農往往圖省事在下雨時撒施鈣肥,鈣很容易隨水流失。補鈣後不要大水漫灌,如天氣乾旱應小水勤澆,否則鈣也易流失。

    (2)補鈣方式方法不正確

    土施鈣肥應該在調節土壤酸鹼度以後施鈣肥。實際上土壤中是不缺鈣的,只是被土壤固定了,只要酸鹼平衡了,土壤中的酸根被替換,土壤中的鈣成為易溶於水的氧化鈣,就容易被果樹吸收。所以調酸是補鈣的前提。不調酸補再多的鈣效果也不理想。鈣肥不能和高氮高鉀肥同時施用,過多的氮和鉀會抑制樹體對鈣的吸收。

    (3)補鈣產品選擇不對路

    選擇補鈣產品時應根據自已的實際情況合理的選擇。主要看地裡面的營養狀況和樹勢來選擇鈣肥。旺長樹不宜選用含氮的鈣肥,如硝酸鈣,鈣金剛等肥。中庸或偏弱的樹使用硝酸鈣或鈣金剛等肥反而效果很好。

    四、怎樣補鈣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做到平衡施肥。在秋施基肥時採用有機肥+無機肥+生物菌肥+中微量元素肥四肥合一的配方。開花前應衝施一次鈣金剛鈣肥,幼果膨大期至套袋前應噴施三遍600倍糖醇鈣。8月中下旬再施一遍鈣肥,以速效水溶性鈣肥最好。摘袋以後再噴施一遍600倍糖醇鈣來減輕採果前的生理病害。

    總之,要想達到理想的補鈣效果,要了解果樹對鈣的吸收規律。應選擇好的產品,抓住果樹需鈣高峰期適時施鈣肥。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不足之處,還請多多指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理性分析:美國和伊朗雙方是否在演雙簧,給彼此一個臺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