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果養育經

    自己以身作則教育孩子愛父母,愛大家,父母自己應該為孩子樹立榜樣,如孝敬自己的父母;過年過節看望曾經教過自己的老師;鄰里有困難,主動幫助別人;在公共場合,能做到尊老扶幼,處處為別人著想。父母有一顆博愛寬廣的心,自然會在孩子心中播下愛的種子。 以平常心對待孩子。家裡好吃的,好玩的,父母都應該與孩子分享,讓孩子學會先考慮爺爺、媽奶,再考慮父母,最後再想到自己。讓孩子明白,父母和爺爺奶奶都是長輩,應該得到孩子的尊敬和優先考慮。 讓孩子參與家庭勞動。父母應讓孩子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洗衣、拖地、做飯,在實際鍛鍊中體會父母的辛勞,自然會對父母多一份關懷與體貼。 在交往中教會孩子愛。讓孩子主動幫助周圍鄰里,為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幫忙打掃樓道,替鄰居送報,看小孩,下雨時替鄰居收衣服等。在孩子與同伴的交往中,讓孩子學會謙讓、關心,相互尊重,友愛。在學校中,教育孩子尊敬老師,幫助同學。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多,在家一個人沒人爭沒人搶,所以大多數不懂得分享,父母平時看到這種情況要有耐心,多教教孩子,碰到孩子做的好時要多多誇獎!

    您的孩子是認知型的孩子,我希望你無論做什麼都要像朋友一樣,學會用徵求的語氣給孩子說話 。適當的時候讓孩子學會換們思考。

  • 2 # 小王子愛上狐狸

    孩子自私,這是家長的主觀評價,當然我們肯定是應該正確引導孩子的,這一點沒錯。只不過,孩子的自私你是如何判定,我不得而知。假如只是他個別行為與你的預想不相同,那麼有點冤枉孩子了,至少說你是不夠理性的。很多家長認為:懂得分享,就是不自私。如果孩子不愛分享,就被貼上一個自私的標籤未免有點可笑。

    樹立正確榜樣,以身作則

    父母親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談舉止都是最好的教材。所以,想要孩子不自私自利,你自己先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力量,讓孩子來學習和膜拜。用實際行動來帶動和影響孩子,而不是一味要求,自己卻放飛自我,全然沒有起到帶頭作用。

    懂得尊重孩子

    說到尊重,有的家長可能覺得這有點雞肋。孩子就是孩子,老子就是老子,為什麼要我去尊重他?這是一部分家長的執念,同時也是高高在上的主要因素。因為覺得自己是父母親,威嚴不可侵犯,必須要端著。即使自己錯了,也不低頭認錯,更不要說什麼尊重孩子。這樣做肯定是不對的,你必須尊重孩子的意願,他不願意分享時,請不要強迫他,給他機會表達。

    讓孩子體會到無私的快樂

    這個就必須涉及到實踐了,家長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引導。比如主動幫助了別人,收穫了快樂,是發自內心的那種,而不是需要計較任何得失報酬。

    對於孩子的教育和引導,家長千萬不要隨意貼標籤,發現了問題及時找到原因,並且進行解決就好。像這種貼標籤的行為,實際上是在告訴別人,你的教育有多失敗,孩子有多麼糟糕,是沒有任何積極意義的。

  • 3 # 二胎時代2017

    每個寶寶都有他的成長規律,大人都特別注意不要給寶寶貼標籤。

    很顯然,提出這個問題的爸媽給了寶寶“小自私”的標籤,其實在寶寶那裡自私是不存在。

    那爸媽看到寶寶的那些“小自私”行為是怎麼回事呢?它其實是寶寶開始形成自我意識。

    每位小寶貝大約在1歲左右,開始有自我的意識。對於自己的東西,就算自己不玩放在那裡閒著,也不想讓其他人碰他的東西。因為在他的意識裡,這個玩具是他的,你們就是不能碰。但同時,有的寶寶還可能搶別人的玩具玩,一旦搶到手,他也會覺得是他的了。

    對於這種情況,大人千萬不要強迫寶寶分享或者責怪孩子。越強迫越不給,越責怪寶寶脾氣越大,因為他覺得爸爸媽媽不理解他,好像不愛他了,但他也不知道錯在哪裡。

    最好的辦法是蹲下來溫柔耐心地和寶寶溝通。詢問他是否可以分享玩具給好朋友玩,或者是否可以交換著玩等等。總之,要注意和寶寶耐心溝通清楚,並根據當時情況給寶寶一些開放性選擇,但絕不能不耐煩加強迫,這往往是很多家長錯誤的做法。

    另外,大人的行為往往也是孩子模仿的物件,所以父母以身作則地行為更能教育出一個好孩子。大度,正直,開朗,善良的孩子往往來自有這些品質的家庭。

  • 4 # 寶貝快樂生活記

    每個寶寶都是來到人間的天使。寶寶有一點小自私,其實是每位家長的看法。有時不妨也要聽聽寶寶的想法。記得我家的寶寶從小都喜歡把自己吃的東西分給小朋友們吃,偏偏就不給自己爸媽爺爺奶奶吃,就算我們伸手要,也是要不到的。不知為什麼?有天,她小姨問她,她說,她們大人不吃的。後來我才想起,寶寶最開始,每次吃東西的時候,我們就逗她,問她要,看她捨得不?每當遞給我們的時候,我們又笑著讓她吃。久而久之,寶寶再也不相信我們了。

    寶寶不是生來就自私的,做家長的要與孩子去分享,還要讓孩子體會到分享的樂趣。記得我寶寶上幼兒園時,看到好多小朋友,回家就說,媽媽,我想和她們交朋友,你給我買多點我最愛吃的糖唄。第二天,她把一大包糖果拿去了學校。老師問明原委誇獎了她,又給每個寶寶發糖,並說明我寶寶的心意。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寶寶說好開心好激動喲。

    分享讓我的寶寶人緣很好,也很自信。

  • 5 # 浩媽雜談

    如果發現寶寶有自私的苗頭,家長一定要注意力,否則,等年齡大了就很難糾正了。

    現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獨生子女,在家收到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甚至外公外婆的疼愛,說是集三千寵愛於一身一點也不假。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難免以自我為中心,時間長了,他會覺得家人為他的付出是應該的,甚至在外面與其他人或小朋友交往的時候也會帶上這種想法。

    一旦發現孩子有這種自私的苗頭,家長一定要進行引導和教育,避免從小自私發展成為自私自利,害人害己。

    教育和引導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不要長篇大論,講大道理,說起來喋喋不休,很多媽媽會犯這個錯誤,這樣自以為講的很全面,實際上孩子是聽不進去的,或者根本不明白,不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甚至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二是就事論事,不輕描淡寫,也不擴大後果。針對孩子的小錯誤,指出錯誤之處,並提出修改建議。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裡,知道該如何改正,如果下次有改進,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讓孩子得到鼓勵。如果孩子情緒激烈,聽不進去批評,可是等他冷靜一下,心境平和後再緩緩進行教育。

    總之,孩子教育無小事,大人不能事事包辦,這樣的話一旦一事未做好就會引起孩子不滿,自私也由此產生,培養孩子獨立生活和獨立學習的能力,從小事培養大氣的品質,相信一定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 6 # 活在陽光下的貓

    寶寶有點小自私,不願意與小朋友分享玩具幾乎是一種本能。2歲左右的寶寶的獨立性使他的自我意識漸漸明顯起來,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知道了“我”與別人的區別,懂得“我”、“我的”、“我要”、“我不要”、“我不給”,所以,對於寶寶不願意與人分享玩具的情況,家長不要給寶寶貼上“自私”的標籤,這是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經歷的階段,爸爸媽媽也不必過於著急和擔心,平靜地接受並嘗試幫助寶寶寶寶才是最重要的。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出於成人的禮貌逼迫寶寶把玩具拿給小朋友玩

    寶寶還不知道什麼是禮貌,如果家長覺得過意不去,逼迫寶寶交出自己的玩具,寶寶會迷惑不解,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覺得爸爸媽媽總把自己最愛的玩具給別人,不愛自己,從而討厭那個小朋友,失去自己的東西他做不到,還會把玩具搶過來。

    這時家長應該讓寶寶明白,東西並不會失去,最好是讓他參與進去,比如說“看,小火車跑得真快,寶寶在這邊,小明在那邊,一起讓小火車跑得更快,好不好?”還可以鼓勵寶寶們玩角色遊戲,用玩具當道具,寶寶一般不會抗拒。

    一旦寶寶願意和別的寶寶一起玩,大人要及時給予肯定,讓他知道這是好的行為,把分享看成快樂的事。

    2.讓寶寶當小老師,體會成就感

    寶寶喜歡體驗有價值的遊戲,這樣他會覺得自己受到了充分的尊重,當寶寶不願給小朋友玩具時,家長可以這樣引導寶寶:“小寶寶還不會玩呢,你教教他,好不好?”寶寶一般會欣然答應,這樣他既不會失去玩具的控制權,又有成就感。

    3.讓寶寶體會自己和別人的區別

    在家中,可能沒人和寶寶搶玩具,但經常出現爭搶食物的事情,比如寶寶愛吃的東西,他就攬到自己一邊,不讓別人動,這時大人要告訴寶寶:食物是每個人都有份的,不是他自己一個人的,如果寶寶一個人吃了,爸爸媽媽會生氣的。讓寶寶能明白和別人一起吃才快樂,養成主動分享的好習慣。

  • 7 # 子謙媽媽育兒經

    你所認為的寶寶自私的表現是什麼?如果是說孩子不願意分享,那請不要主觀的去評價孩子的一些行為,去了解下孩子的內心是怎麼想的。

    真正的自私是指當自己的利益和別人的利益發生衝突時,會不計對方損失而滿足自己利益的一種行為。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自私,自私是存在於生物基因裡的東西。

    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引導人,一言一行都在孩子的眼中,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透過模仿父母而來的。要想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那麼首先,身為父母的我們就要給孩子做個榜樣,做正面的例子!

    學會感恩

    感恩的人都是有良心的人,只要沒有觸及到自己的底線,是不會有特殊自私行為的。在和孩子的相處中,教育孩子學會學會感恩,學會體諒別人。

    尊重孩子

    不管是分享自己的玩具,還是別的,孩子的行為總是透過想法來支配的,不要一味的強求孩子做出讓步,要去深入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 8 # 土豆媽媽育兒

    對於孩子來說,尤其是兩三歲的孩子,自私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現象,而且它是通往分享的必經之路。孩子只有自私過、佔有過、專享過,做過真實的自己,才能把焦點從自我轉移到他人。總是被家長要求分享的孩子,反而會對東西有強烈的佔有慾,因為他們沒有享受過佔有的權利,所以要努力彌補自己。分享應該是一種權利,應該讓孩子自己做主。

    有時候,父母帶孩子在外面玩,有熟悉的小孩突然跑過來,想要孩子的玩具玩,但孩子並不願意。這時,父母是為了面子,“你這孩子怎麼這麼自私?”強行搶過玩具給別人玩?還是和善而堅定地告訴那個孩子:“不好意思,他不同意。”兩種截然不同的處理方法,一種顧及了自己的面子、別人的感受。但卻傷到了孩子,且給孩子貼上了自私的標籤。另一種方法卻維護了孩子的自主權,那是孩子的東西,他才有權利自己做主。

    很多父母會因此擔心,孩子以後會不會越來越不願分享。其實,當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彼此十分熟悉之後,孩子一般都會願意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而且會把自己覺得最好玩的玩具拿去分享。因為他自己已經享受過那份快樂,希望與其他人一起享受。

    還有,父母的逼迫與孩子的自願,是不能同日而語的。只要你教會他如何分享,把分享的權利還給孩子,讓他自己做主。比如你買回來很美味的蛋糕,正是孩子最喜歡吃的,你只需要對孩子說:“由你做主,把這些蛋糕分享給其他人吧。”孩子會很高興地分蛋糕,尤其聽到別人對他說的“謝謝”,更是成就感十足。

  • 9 # 王子書童

    “人之初,性本善。”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所以寶寶有一點小自私我們還是可以教育他,幫他改正過來。有類似情況的家長不妨試著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家長以身作責,給孩子樹立大公無私的好榜樣。大家都應該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在日常生活中無形的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和他的思想。比如說我的孩子,三歲以前由我婆婆照看。因為她出生的年代和在大家庭生活的環境影響,她特別寵孩子,有什麼好吃的也喜歡藏起來給孩子獨自享用;當親朋好友的孩子在我們家和孩子一起玩時,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她一般統統都只會先給我孩子才會有別人的份。可想而知我的孩子在三歲以前會是什麼樣子。自私,任性且驕縱。認識到這些後,我堅絕把孩子帶到自己身邊。每次不管孩子在不在身邊,我們都是把好吃的先給長輩,朋友,不再給孩子獨食。有另外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我也會讓孩子們一起分享食物或玩具。如果我孩子還是任性的想要獨自佔有這一切,我也會適當的冷落他一下,讓他感覺被孤立的感受還是和大家在一起玩更快樂。

    第二:讓寶寶感受分享的快樂。寶寶有點自私是成長必經的一段歷程,但是隨著時間和經歷的推移他會逐漸轉向接納他人和減少利己行為,其中主要是看父母怎麼去引導?比如有一次我的寶寶一個人在拼裝玩具,我就走過去陪他拼裝,一邊誇他拼的好,一邊故意做出自己拼不來的樣子,問他這個“總指揮”需不需要我去找一個幫手來一起拼。也許是受到了讚揚吧,小屁孩同意我去把鄰居家的小孩叫來一起拼玩具,當然也不含他有想顯示自己拼的好的想法在裡面。結果兩個孩子拼了一下午,玩得不亦樂乎,還約定以後兩人還會在一起拼裝另外的模型。看著孩子快樂的樣子,我也覺得很快樂。

    第三:家長不能無原則的寵愛孩子。現在很多家庭都是一個孩子,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孩子幾乎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所以才會有那麼的“富二代”存在。家長必須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家庭條件來滿足孩子合理的要求而不是盲目的全部服從。

    人非聖人,孰能無過!何況只是寶寶的一點小自私。所有的教育方法都還來得及幫助寶寶健康成長。寶爸寶媽們加油哦!

  • 10 # 豆媽親子營

    父母要正確看待孩子的“自私”問題:

    第一,父母要了解孩子成長髮育的表現特徵。孩子的每個階段所呈現的表現特徵都是不一樣的。2歲的孩子自我意識覺醒,不愛分享,凡事喜歡自己做。3歲多會變得乖巧懂事一點,4歲又出現叛逆、對著幹。父母只有瞭解清楚每個階段的特徵才不會對孩子亂貼標籤。

    第二,瞭解到孩子的成長特徵就知道孩子的所謂“小自私”,其實都是幼兒階段正常的表現。孩子是不明白什麼是自私的概念,只是認為他喜歡的、他擁有的就是他自己的,別人都不能搶走。這從一方面來說是確立自己的物權意識,父母在這方面最好不要強迫孩子去分享。孩子如果不願意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的話,應該尊重孩子的決定。

    第三,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可以教育孩子學會分享。在日常生活中,多點與孩子講講分享的快樂,讓孩子明白分享並不是失去而是擁有更多。隨著孩子的長大,所謂的“自私”自然就不會成為問題了。

  • 11 # 使用者1825602082577

    首先,我覺得作為家長,得對孩子有同理心。作為普通人講,自私甚至趨利避害是本性。舉個例子,我讓你把你住的房子給我住,你願意嗎?所以,別輕易地給孩子貼標籤,也許在你眼裡孩子的那些小自私,在孩子思想裡,那就是個跟送別人房子一般的大事。

    其次,得認識到孩子的成長規律。孩子是從自我開始發展到他我的。在最一開始當然是先滿足自身的需求,然後隨著年齡的增加,各種環境地刺激,慢慢地過渡到與生活環境達成和諧。這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既然稱為寶寶的,我覺得媽媽操之過急了。

    第三,談到如何教育孩子,言傳永遠不如身教。想讓孩子變成怎麼樣的人,學會什麼技能,首先你自己該做到是這樣的,孩子其實就是你的翻版。舉個例子,我關注運動,關注英語學習,我兒子四歲了,這兩方面都超級感興趣的。我與他親子學習和玩的時候,發現自己跟不上他的腳步,然後加油跟,孩子也加油地參與。

  • 12 # 棗陽市農村生活

    首先我想要更正一下的是,寶寶某些行為不能稱之為“自私”,而是自我意識的萌發,所以家長需要區分的是孩子敏感期的“自我意識”還是“自私”。寶寶的敏感期

    孩子的敏感期有兩個階段,分別為0-7歲和7-12歲。那麼寶寶的敏感期從0-3歲之間,分別會出現“自我意識”→“物權意識”→“口欲期”→……等等,而我們常常誤以為寶寶的小自私一般會在一歲左右開始出現的“自我意識”及“物權意識”,家長如果順利引導協助寶寶度過的話,在幼兒園階段一般會有所改善。

    那麼我開始沒有學習這些育兒知識的時候,也是很茫然,我家寶寶怎麼這樣小氣?好自私。直到買了《蒙特梭利早教》和《愛彌爾》及《正面管教》相關書籍看完才知道自己的無知,錯把孩子敏感期的“自我意識”當成是孩子自私的表現了。

    如今孩子快兩歲了,但是他吃飽了手裡的東西可以分享,一般情況下很難。平時透過繪本和外出玩耍以及生活中的事例教會寶寶分享和尊老愛幼。

    如果寶寶有點小自私該如何教育

    那麼,如果寶寶有點小自私,家長可以通過幾種方式進行教育:親子閱讀相關的情緒繪本教會寶寶一些基本的禮儀,不要以為孩子不懂,開始時候孩子只是不那麼做,灌輸得多了,孩子自然就會照做,我家親子閱讀時為了加深孩子閱讀樂趣,一般都會來情景模擬,平時寶寶都會自己拿書來讓家長讀。

    生活中的事例家長做好榜樣和引導。比如我家為寶寶買的零食和牛奶,每天家長都會引導寶寶要先給爺爺一份,然後自己才拿,在一歲半之前,每次都教,寶寶從來不給,即使自己已經抱不下了也不給,誰拿就哭。一歲半以後他能分清楚“我的”、“你的”、“他的”,每次都會先給爺爺拿。

    平日裡吃飯時候的餐桌和外出禮儀,每天與老人、朋友、及其他與人交往相處,家長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就是寶寶的榜樣。外出與小朋友玩耍時候,要教會寶寶換和分享的概念,雖然開始寶寶不會這麼做,久而久之寶寶就會學到。

    等寶寶真正懂事,約莫到上了幼兒園之後,學校裡的大環境和教育以及寶寶年齡的增長心智慢慢成熟,會讓寶寶學習並做到這些,那麼家長在每次的具體事件中只需要給予合適恰如其分的表揚。

  • 13 # 冰藍拾光

    為什麼你會覺得孩子自私呢?也許很多時候,他在保護自己的東西。我個人認為,人有點小自私,是正常的現象,尤其是孩子,說明他能為自己著想。這是人的一種自利能力,教孩子學會自利不自私,更重要。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如果孩子某樣東西很多,可以讓孩子學會分享。如果孩子本來這樣的東西就很少而且還是自己心愛的,大人就不要逼著孩子分享了。

    首先,父母教育孩子,要有自己家的原則。比如分享東西這方面。

    對於別人的東西,沒有人家的允許,教育自己孩子絕對不去亂碰亂拿。即使別人很大方送給孩子一些,孩子也要適可而止,不能全搶過來。如果孩子沒玩夠沒吃夠,別人不願意再給的話,父母自己買給自己的孩子。畢竟現在,的家庭經理條件,也不差那幾個錢。

    對於自己的東西,多的話,適當分享,少的話,不想分享就不分享。不能為了表現自己的豁達,把東西全給別人了,自己沒得吃沒得玩了。

    其次,家長在自利和分享方面要做好榜樣。家長大方,孩子也會學著大方,有好吃的好玩的,家長想著和家人分享,孩子也會模仿。有些東西不可分享,比如職業競爭,這是公平競爭,有的人傻乎乎覺得別人比自己辛苦,就把好機會讓給別人了吧。孩子在學習生活中,也會遇到類似競爭的東西,教會孩子自利,為自己著想也很重要。

  • 14 # 媽咪Jane黃靜潔

    孩子表現出私心或者說一點小自私,是很多獨生子女家長都關心的問題。在缺少兄弟姐妹互助的生活體驗里長大的孩子,多少會有眾星捧月的感覺,足以無限膨脹他們的"獨佔欲"。所以,對於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那點"小私心",做家長的儘可能早做防備及時糾正。

    因此,爸爸媽媽本身在孩子面前的"模範"作用就更重要了。如果爸爸媽媽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強烈的"私慾",則暗示孩子,不顧他人感受的行為時可以被容忍和接受的。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爸爸媽媽一定要"以身作則"。良好的品德不是靠說教的,爸爸媽媽的言行孩子看在眼裡,自然也會跟著做。

    再者,媽媽不能過於"無畏忘我"。比如,把最好的菜夾給孩子先吃,好吃的水果讓孩子先挑,任何事情都以孩子為先,很大程度上會滋長孩子的自私心理。在生活中,媽媽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顯示他的"特殊待遇",合理滿足孩子需求,不搞特殊化。

    還有,適當引導孩子主動"分享"。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當孩子和同伴交往時,看中對方玩具卻遭到拒絕,因此你的孩子會"以牙還牙":"我也不借你。"這時媽媽不能從孩子手上把玩具硬搶過來,而應做引導工作,跟孩子講:"你如果這次把玩具借給小朋友,那小朋友看到你肯給他玩具玩,自然也會把他的給你了,這樣不是能夠玩到你喜歡的那個玩具了嗎?"

  • 15 # 愛整理的嶽掌櫃

    首先爸爸媽媽一定要統一一個觀念,無需非要分享,也不要給孩子貼上自私這個標籤,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對於自私我是這樣理解 的,經常外出去別人家,見朋友,都會讓孩子吃的東西分享給朋友或者小朋友,但是一般情況 下大人肯定會說,阿姨不吃,或者 很客氣的不要,反而推回來說寶寶吃,再者由其是老人,老人都是特別疼孩子,每次要孩子分享吃的,可是快到嘴邊了又說奶奶不吃,爺爺不吃,所以,這樣在孩子的認知裡,你不吃呀,幹嘛問我要,再者既然要了吃的,那就拿上,不要去逗孩子,也不要欺騙孩子。

    所以對於自私我是這樣解決的。

    第一,不和孩子搶吃的,有時候孩子在吃東西里,父母會假裝搶孩子吃的,肯定會造成孩子認為,我的吃的爸爸媽媽要搶或者 要拿,另外外出時碰到強勢一點的小朋友也要搶,這是孩子愛吃的東西,他肯定不願意分享了。

    所以爸爸媽媽不要刻意的要孩子說要什麼都分享,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他喜歡給誰吃就給誰,他願意支配他的吃的,玩具就自己來掌握 ,還是不要干涉為好。

  • 16 # XF書香育兒

    寶寶有一點小自私,看來問題不大,但是對於希望孩子更加完美的媽媽來說,是有點著急的。但是寶寶畢竟還小,還在成長中學習,媽媽大可不必著急,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糾正寶寶的行為。

    建議:

    第一,家裡人要注意寶寶的要求是否被限制過多。比如,寶寶特別喜歡吃糖,但家裡人擔心寶寶的牙齒會因為吃糖過多而被損壞,每天只允許吃那麼幾顆,因此,這幾顆糖到了寶寶的手裡,那是怎麼也要不到的了。同樣的,如果其他物品家裡人給予寶寶的遠遠達不到寶寶的要求,寶寶在滿足自己的前提下是不會與人分享的。

    第二,家裡人的行為是否也有“小自私”的行為。比如,爸爸媽媽有時候擔心寶寶吃有些東西會不舒服而不給寶寶吃,被寶寶誤解了,所以寶寶遇到自己愛的東西也會找同樣的理由來拒絕與人分享。

    第三,家長的引導話語是否合適。有時候,在外遇到其他的熟人和小朋友,自己的寶寶手上又拿著吃的或者玩的,家長口裡的話是否會這樣“給這個弟弟妹妹分享一下你手裡的東西好不好?”“唉,你這孩子怎麼這麼自私呢?”這樣的話雖然是輕飄飄地過,但是在孩子心裡會造成隱形傷害,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覺得,我是自私的,你們不喜歡我,我乾脆就獨來獨往算了。

    有時寶寶的“小自私”並不是真的“自私”。比如,寶寶雖然不樂意分享東西給有的小朋友,但是對有些小朋友卻又是很大方,這並不是寶寶自私,而是自主支配權的體現。孩子是一朵燦爛的花兒,只有在陽光和溫暖照耀下才會開得更美,家人切不可忘記只有積極向上的心態才能讓孩子的心理得到正確的引導,孩子才會成長的更加燦爛。

  • 17 # 育兒小盒子

    我覺得寶寶有點小自私是很正常的,大人都會有自私的時候,何況是小寶寶。

    對於孩子不願意分享,大人不能硬碰硬的一定要孩子把自己心愛的東西拿出來共享,而是要適當的引導孩子。

    第一,當孩子與小夥伴一起玩耍時,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幾個一樣的食物或者零食,讓孩子去分給她的朋友,因為都是一樣的東西,孩子就比較願意分享,當孩子感受到分享的樂趣,孩子以後就更會去做做這樣的事情。

    第二,要抓住適當的機會教育孩子。當自己的孩子看中別人的東西很想要時,而別人又不給她,我覺得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教育孩子了:如果你想要別人與你一起分享他的玩具,那麼你也要與別人分享你的玩具。這種情況下,孩子就會理解分享的含義。

  • 18 # 陪娃兒長大

    所謂自私,百度的解釋是隻為自己打算,只圖個人的利益。

    不知道您的寶寶有多大?這麼早給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籤是否合適呢?我認為應該根據孩子不同年齡段不同表現區別對待。

    如果說在三歲之前,寶寶逐漸有了自我的意識,對於他自己的食物、玩具、衣服、物品等,是不許別人碰的,這不能算自私,你應該為寶寶感到高興,隨著自我意識的萌芽,他會逐漸構建自己的內心世界,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經常見到有小朋友在一起玩,特別是雙方家長關係比較好的情況下,家長常常慷慨地拿出孩子的玩具給小朋友玩,這時候孩子往往很不樂意,甚至會從小朋友手裡奪回來。這讓家長感覺特別不爽,在朋友面前丟面子,會狠狠地批評自己的孩子。其實這樣對孩子來說是很不公平的,在他自我意識構建的時期,你想讓他大方地分享有點為時過早,這樣不利於孩子心理的成長。

    如果孩子已經大了,凡事還是隻為自己考慮,不顧其他小朋友的感受,家長就應該干預了。所謂的干預,也並不是狠狠的批評,而是平時在待人接物當中為孩子做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吝嗇的家長很難培養出慷慨的孩子,同理,自私自利的父母也不可能教出捨己為人的孩子。

    綜上所述,做父母的還是應該多學習,瞭解孩子發展的心理與生理特點,看到孩子不同行為背後的動機,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 19 # 五月雜說

    不清楚題主的寶寶有多大,所以這個問題分兩個部分來回答。

    一、3歲之前的寶寶

    對於3歲之前的寶寶來說,如果自己的玩具不喜歡和別人分享,或者自己的好吃的不想給別人,這其實是不能定義為自私的,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有了自我意識,對於屬於自己的東西已經可以貼上標籤,認為這個東西就是自己的。

    這個階段,他基本能明白“你和我”的區別,但是對於“你的”“我的”還不是特別清楚。

    這個階段,也是我們培養孩子習慣的關鍵階段。

    可以多讀繪本,講繪本上分享的小故事,家裡的東西如吃的、玩的都不讓孩子獨一份。

    這一點我非常有感觸,我家孩子喜歡吃橙子,我每次也說我也很喜歡吃,他一開始都是自己吃,但是次數多了以後每次他就會先分給我一點然後才吃。

    二、4歲及以後的寶寶

    對於4歲以上的寶寶來說,已經是個小大人了,基本上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這個階段,如果小孩什麼事情都只顧自己,不顧及他人,那確實是需要管教。

    作為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定規則,明確告訴他對和錯,怎麼與人相處,這些都是悄悄溝通的,保護孩子小小的自尊心。當然作為家長,更不能直接強硬的把孩子的東西給別的小朋友,這樣會讓自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除了道理,家長的言傳身教也很重要。

    所以,要想有個樂於分享的寶寶,那從小就開始培養吧。

  • 20 # 益善媽媽

    我家有二寶,二者的行為表現各不相同。

    先說說大寶,現在三歲多,曾經的主要表現為自私,霸道。可能是從小享受過一人得天下,唯我獨尊的待遇,曾有過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輝煌日子,他的表現相比二寶可謂就自私多了。平時分給他水果或零食,還沒到手就先嚷嚷我要多的,我要大的。到手後,哄他,分一點給弟弟,不給,分一點給爸爸媽媽,爸爸是想都別想,媽媽還能勉強要到一些。平時他的玩具只要弟弟一玩便會引發爭奪大戰。(圖片來自網路)再說說二寶,現在將近一歲8個月,主要表現大方,平和,喜歡分享。平日裡他也喜歡大水果,大份零食,但是隻要你分到給他了,小一點少一點也能欣然接受,如果爸爸媽媽索要,他也會高高興興送到你嘴邊,有時分給他的零食他還主動喂到哥哥嘴裡去了。哥哥有些挑食,碗裡總會不要菜光吃大白飯,弟弟光愛吃菜,碗裡經常堆滿了菜,他會主動用勺子舀菜到哥哥碗裡,嘴裡還學著哥哥的樣自我念叼著:“謝謝!不客氣”萌趣十足。(圖片來自網路)

    如果是二胎家庭的寶寶,自從有了二寶,關注和精力分在了二個寶寶身上,大寶起初是會有很大的落差反應,我們要給予更多的理解和接納,適當引導和幫助大寶適應有二寶的日子。因為只有接納了他才會平和麵對二寶,才能不再自我為中心,甚至自私。我家大寶就是由排斥到慢慢接納二寶。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或許是二寶平時的行為影響了大寶,加上我們經常對二寶的分享行為讚賞有加,現在的大寶也漸浙變得不那麼自私了,願意與大家分享東西了,他會說弟弟一個,媽媽一個,我一個,一人一個。

    如果是單個小孩的家庭,覺得寶寶自私了,首先家庭成員間要互相謙讓,相互體恤,給寶寶提供一個相親相愛,謙遜有禮的家庭氛圍。其次可以多帶寶寶與同齡小朋友交往,讓他學著與其他小朋友友好相處,共同分享,慢慢改善自私行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見過最爛的人能爛到什麼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