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的影子
-
2 # 老帥看戲
在秦始皇的兒子當中,扶蘇因為比較賢德,加上較為愛惜百姓,所以那時候許多人都比較認同他。但可惜的是,在沙丘政變中,趙高和李斯還曾經共同謀劃,他們都想要立胡亥為帝,而原本比較賢明李斯女婿扶蘇因為被冤,最後只能自盡而死。李斯本來就是居於丞相的職位,他也曾經為秦朝做出過許多貢獻。可既然李斯這麼聰明,他為什麼不願意擁立扶蘇,反而要去幫助不夠賢明的胡亥呢?
在史書中是這樣記載的,說李斯與扶蘇的意見一直不和,如果扶蘇繼承王位的話,那麼李斯的地位就保不住了,而如果丞相被罷免的話,通常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因為這個原因,李斯就有了與趙高謀劃除掉扶蘇的動機。可真相又是怎麼樣的呢?
我們先來看胡亥那時候為什麼會繼位。許多年來,後人因為受到《史記》的影響,對那次政變中李斯和趙高私自篡改秦始皇遺詔的事一直沒有懷疑過。但關於那次政變的記載卻充滿許多矛盾。
第一點,既然是他們兩個人密謀篡改了遺詔,那麼如此機密的事,司馬遷是如何知道的?而且他們兩人的談話還要找個記錄歷史的記下來嗎?再者,依照秦朝的宮廷制度,秦始皇寫遺詔,在場的人應該是御史大夫,趙高的職位是中車府令,也就是個管車馬的,這種事他沒道理來參加。即便是秦始皇對趙高十分信任,也不應該在傳位這種十分重要的場合下只留趙高一個人在場,反而讓丞相李斯成了一個與此事無關的人,最後還得靠趙高轉達才知道詔書寫的什麼。而趙高勸告李斯的話也顯得十分勉強,說如果扶功繼承了王位後就會讓蒙恬當丞相,那麼李斯的地位也就不保了。但事實上,胡亥繼承了王位後對李斯就有好處了嗎?而且李斯的女兒與秦始皇的兒子已經成了親,如果真要篡改詔書的話,立他的女婿為皇帝不是更好嗎?
第二點,扶蘇在民間的威望很高,所以民間的人都認為他才是將來王位的理想繼承人,但秦始皇不是這樣看的。而且他與扶蘇的意見一直不和,所以才將他發配,派他去監軍。還有許多人認為,既然秦始皇讓扶蘇掌管30萬的軍隊,這其實就是對他的信任。其實不是這樣的,在春秋戰國的時候,都不會讓太子握有兵權,如果一旦掌握了兵權也就意味著皇帝有將他廢掉的意思,以後王位的繼承人也不再是他了。就好比春秋時期的晉獻公,他在廢太子申生之前,也是讓他去守衛邊關。
第三點,陳勝起義的時候,還說過這樣一句話,意思是這樣的:聽說繼位的本應該是公子扶蘇,但他因為多次向秦始皇進諫,結果就被皇上派去統兵去了。其實這話暗含的意思就是扶蘇已經被廢,再者,在秦末的的時候,天下大亂,起義不斷,但那個時候各地起事的口號也沒有說胡亥的王位是篡位得來的。
第四點,早些年曾出土過西漢的竹簡《趙正書》,裡面已經詳細說明了秦始皇確立的王位繼承人是胡亥。本來這本書所持的觀點就是反秦的,如果胡亥真是篡位的話,這本書也沒有任何理由為胡亥辯解。我們都知道秦始皇在後來出巡的時候,身邊帶的人是胡亥,帶著他的目的絕不可能只是讓他遊玩的,而是有意將他培養成以後王位的繼承人。
綜合上面所說的可以看出,秦朝末年以及漢初的時候,關於胡亥篡位這件事,沒有任何人提到過。包括一些書中的記載,也僅僅只是說明了秦朝滅亡的一系列原因,卻唯獨沒有提到過胡亥篡位這樣重要的新聞。所以從各種證據都可以表明一點,胡亥本就是秦始皇所立的王位繼承人。只不過時間越往後,到了西漢中後期的時候,胡亥篡位這種言論倒是盛行起來了,可見也只是謠言。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下李斯,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很會奉迎秦始皇,包括想出的點子,比如廢分封、修離宮等,都是為了迎合秦始皇的心意。再者,胡亥繼位後,生活較為放縱,可他不僅不勸誡,反而還是迎合胡亥的意思。可見這個李斯,也是個只顧著眼前榮寵的人,他十分珍惜他的職位,所以對於皇帝所做的決定他都能配合。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當始皇帝想要培養胡亥為繼承人的時候,李斯馬上就提出立胡亥為帝的意思。而《趙正書》也有這麼一段記載,可見李斯早已經明白了始皇帝的心思,所以他才會去幫胡亥。
-
3 # 青雲不孤
“六王畢,四海一”在這偉大的歷史程序中,李斯無疑是秦奪取天下的重要參與者,是之後穩定天下的策劃者,更是中國兩千年封建制度的奠基者和創造者。這麼一個人肯定是胸有溝壑,聰明睿智的,他選擇胡亥的緣由肯定不是那麼簡單的,我們不能以結果論英雄。
個人認為,李斯既被局勢所逼,迫不得已,又為維護自己的權欲,助紂為孽。
一、趙高的威逼利誘李斯孤身一人來到秦國,從一介小吏,經過數十年的打拼,終於位極人臣,實屬不易,他最在意的就是權力和地位。趙高十分清楚李斯的心思,因此,他對李斯說:“您的才能、謀略、功勳、人緣相比蒙恬如何?”這可是李斯的痛處,李斯雖然大權在握,但那是始皇時代,扶蘇對蒙恬的信任遠超自己,一旦扶蘇即位,他的丞相地位就岌岌可危。
再者趙高承諾只要李斯擁護胡亥,可保其世代榮寵,大權仍握。反之如果胡亥登基,一定會罷免李斯的丞相職位,讓李斯身敗名裂,甚至身首異處。
二、李斯和扶蘇的執政理念相悖李斯的老師雖然是儒家荀子,但是信奉的是法家的帝王之術。法家在治理國家時,強調中央集權,注重鐵腕治世,“刑罰”治國。所以才有“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推行郡縣制。”等強硬政策。
而扶蘇師從儒學大師淳于越,受儒家影響很深。在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扶蘇就曾竭力反對,為此還和秦始皇鬧得很不愉快,肯定和李斯也有較為激烈的衝突。
再者春秋戰國以來,雖然百家爭鳴,但是學術上的紛爭異常激烈,從孔子誅少正卯中可見一斑。
三、李斯輕視趙高,缺乏防範之心在李斯的心中,趙高只是一個得寵的宦官,沒法和蒙恬相比,只要能保住自己的丞相之位,就有很多機會收拾趙高。而胡亥並不英明,容易控制,到時候才真可謂大權在握,所有國家大事均由他決斷!
-
4 # 夏慈史
導讀:山有扶蘇,隰有荷華,扶蘇寄託著秦皇多麼高的期盼啊,扶蘇扶大秦,蘇蒼生。而蘇的繁體字是草字頭代表的是農業,魚代表的是漁業,禾是農業,合在一起就是蒼生萬物,可惜了扶蘇公子!背景:七月始皇帝崩於沙丘,大秦丞相李斯與中車府令趙高為一己私利秘不發喪,用鹹魚臭味來掩蓋屍體臭味,次月,已經駕崩的始皇帝卻卻詐屍下詔讓大秦帝國長子扶蘇自殺!逼得扶蘇自殺趙高和扶蘇岳父李斯功不可沒,很多人其實並不知道扶蘇是李斯的姑爺,那麼李斯作為一國丞相為什麼會被一個太監威脅!《道不同,不相為謀 》
李斯:秦以法治國,而治國理政之策多出於李斯,法家治國理念就是所有事情按法規辦事兒,國家治理和發展全部依照已經定好的規矩辦,法家的理念就是治國沒有親疏,也不分貴賤,所有事情依賴於律法,自商鞅變法後秦確實也一直保留了這個治國理念,秦國一直以來都以嚴苛律法立國強國,而李斯就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扶蘇:就已知的歷史資料可知,扶蘇是一個仁愛之君,一向反對苛政嚴法,與秦始皇用法制治國相反,所以始皇帝不太喜歡扶蘇這個兒子,把他打發出去守天下,扶蘇喜歡儒家仁政的思想。 因為李斯正好是法家的優秀人物。他可能也擔心扶蘇上位後,自己會不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因此趙高稍一威脅李斯就和他合謀扶持胡亥上位。
《權衡利弊後的放棄》1:始皇帝死後,趙高第一個去找李斯,告訴李斯,太子扶蘇信任的人是蒙恬,而蒙氏家族在秦國地位很高,所以蒙恬會替代李斯成為宰相,一朝天子一朝臣,那時李斯肯定會被清算,不得不說趙高這個人非常懂人心,他的一番說辭成功說動啊李斯,而且再說扶蘇蒙恬的政治觀點與李斯也有衝突,所以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甚至性命,李斯被迫與趙高胡亥合作。
2:扶蘇繼位本來就是天經地義,李斯扶持扶蘇沒有從龍之功,而扶蘇手底下已經有了一幫子追隨者,對於李斯來說扶蘇繼位後,扶蘇手底下有蒙家兄弟,一人之下的位置怎麼也輪不到李斯來做,而且扶蘇多年在外鎮守邊疆,蒙氏兄弟一直跟隨著扶蘇,相比較而言還是看起來人畜無害的胡亥更符合李斯對於秦國繼位者的需要,畢竟在他心裡,胡亥不過是一個只知道吃喝玩樂的紈絝子弟,胡亥繼位後自己仍然可以保持自己定下的以法為本的理念不變!李斯的結局悽慘並不能說明他此時的選擇是錯的,只能說明他鬥不過趙高而已!
三:老龍的假設權利的更迭帶來的鬥爭是必然是殘酷的,對於李斯來說榮華富貴已經是他割捨不掉的了,更割捨不下的是他三個兒子的富貴,李斯有三個兒子都是將軍,對於李斯來說如果扶蘇繼位蒙家兄弟自然會水漲船高自己幾個兒子同為將軍恐怕是沒有了出頭之日, 趙高利用人心就是利用了李斯這些相關的心理,從而成功鼓動他與胡亥合作,老龍的這個觀點是自己設身處地的考慮了李斯的處境之後的一種假設。權當笑談吧!
-
5 # 積翠古亭
古往今來,在權力鬥爭場,對於很多人而言,親情是不值錢的,道德也是不值錢的,唯有利害二字,這或許就是權力鬥爭的殘酷性。
且不論親戚關係,就以扶蘇的資質與歷練,以扶蘇的秉性與人品,以扶蘇的聲望與才具,扶蘇無疑是二世皇帝的最佳人選。況且還有始皇帝的遺詔在——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史記.李斯列傳》)但是,李斯最終還是選擇與趙高、胡亥同流合汙了,無非還是私慾之心太甚,利害之心太重。
以利害關係而論,擁立扶蘇上位,李斯恰恰可能是最大的受害者。這一點,在說服李斯參與合謀的密談中,趙高揭示的非常清楚。趙高說:“丞相與蒙恬,功勞孰大?無怨於天下,丞相孰於蒙恬?天賦才具,丞相孰於蒙恬?得扶蘇之心,丞相孰於蒙恬?謀遠不失,丞相孰於蒙恬?”李斯回答說:“這五個方面我都不如蒙恬,足下責之何深也?”李斯自有他的過人才具,他的回答不完全是事實,但確實戳到了他的痛處。趙高繼續說:“以此論之,扶蘇一旦即位,蒙恬必代丞相總領國政,丞相安得不失其位哉!到時候,恐怕不得不懷揣通侯之印告老還鄉吧。”
此時的李斯,已經不是上蔡的那個巷閭布衣了,丞相之職,通侯之爵,舉家與皇帝多重聯姻;普天之下,除了皇帝,其光輝榮耀,富貴尊崇,能有幾人可比?更何況,李斯正處於功業的鼎盛時期,他還要盡情的揮灑他的法治才具,秉持法治大道,開創一個無與倫比的帝國文明盛世。這一切,李斯能放得下嗎?李斯會甘心急流勇退嗎?對於一個權力慾和功業心極強的人來說,這很難。
或許李斯能做到,但是趙高接下來的話,讓他細思極恐。趙高說:“更有甚者,扶蘇即位,丞相必有滅族之禍。”
細細想來,趙高此言並非危言聳聽,始皇帝千古偉業,然也有暴政之名。若扶蘇蒙恬當國,為息民怨,必以李斯為替罪羊來為始皇帝的暴政開脫。天下皆知,李斯主行郡縣制,開罪於可以封建諸侯之貴胄功臣;李斯主張焚書,開罪於華夏文明;舉凡刑殺大政,丞相莫不預為謀劃,可說件件皆是丞相首倡。如此,天下凡恨秦政者,必先恨丞相也,商鞅就是前車之鑑。其時,扶蘇蒙恬殺丞相以謝天下,朝野必拍手稱快。
相反,擁立胡亥,就當時的實際情勢論,李斯不僅反危為安,而且獲利極大。這個趙高也說的十分明白,“胡亥為君,必聽丞相之策;如此丞相可長有封侯而世世稱孤,享喬松之壽而具孔墨之智。舍此不從,則禍及子孫。”
李斯對自己的治國才能,深具信心。扶蘇固然良才美質,然其剛強過度而柔韌不足,則未必善始善終。蒙恬固然近乎完人,然其大爭之心並非那麼濃烈,則未必能扛得天下風浪。李斯固然有不如扶蘇蒙恬處,然論治國領政長策偉略,則一定是強過兩人多矣!
要說完全考慮私慾,李斯也不服。畢竟,帝國文明的創制浸透著李斯的心血,李斯可以毫無愧色地說,只有他與始皇帝是帝國新文明的創制軸心!任何人都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輕忽帝國文明是否改變,唯獨李斯不能。這是李斯內心最深處的戒備,也是李斯對扶蘇蒙恬的最忌憚處。扶蘇蒙恬當國,必然地要矯正帝國大政,帝國的法治文明必然要扭曲變形。李斯固然有權位後路之慮,但對帝國新文明的維護確是堅如磐石。李斯堅信,只要老夫矗立廟堂,帝國文明便不可能變形。
此時的李斯大概是比較分裂的,作為大政治家的正義原則,作為奮爭者的性惡底蘊,並存於李斯一身,李斯最終選擇了同流合汙。
然而,讓李斯意想不到的是,自以為能憑藉赫赫權勢和崇高聲望,掌控二世胡亥朝局,讓帝國法治大道在自己的駕馭下穩步向前,不料一個政治白痴,一個大奸巨惡,一步步將李斯逼向死角,但李斯終未能恢復法家名士當有的烈烈雄風,而對下作昏聵的君主始終存有無盡的奢望,對奸險陰毒的兇徒始終沒有清醒的決斷,以致自己以最屈辱的非刑被殺戮,最終也葬送了傾注心血的大秦帝國。
或許,執公器而謀私慾,必遭天算也。
-
6 # 小編虎哥
秦始皇作為中國第一個完成大一統壯舉的人,開創了“皇帝”的至尊稱號,自稱始皇帝。本來希望自己的基業能夠千秋萬世地傳承下去,沒想到到了第二代就崩塌了。秦國亡於胡亥手裡,追究原因不在於秦始皇,因為他已經傳位給扶蘇了。但是李斯卻和趙高聯手改了遺詔,那作為扶蘇丈人的李斯為什麼不幫助扶蘇呢?
仔細觀察秦始皇之前的種種安排,就足以證明他對於扶蘇是很看重的。第一點就是安排到大將蒙恬的地方去。自古以來都是誰手裡有軍權誰說了算。秦始皇這樣安排先是讓扶蘇立於不敗之地。而李斯作為一人之下的丞相,秦始皇讓扶蘇迎娶他的女兒,足以證明是在為扶蘇上保險。
但是扶蘇和李斯都讓秦始皇失望了。扶蘇沒有對的起秦始皇的期望,居然聽信謠言自殺了。李斯身為丞相,卻修改遺詔,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那他為啥不支援自己的女婿呢?難道扶蘇上臺後會對自己不利?仔細研究之後就會發現,李斯的這種擔心其實不無道理。
李斯跟隨老師荀子學習的是帝王之術,也叫做“人君南面術”,指的是君王坐北朝南,治理國家統御天下之術。而李斯的專業在戰國末年,對於嬴政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嬴政能夠在諸侯之間斡旋,最終一統天下,跟李斯的輔佐密不可分。
但是天下統一了以後呢?李斯的帝王之術就沒有了用處,而且他提倡的法家思想也跟扶蘇格格不入。大家都知道,扶蘇是一個非常寬厚仁慈的人,當初就是因為反對修建長城,而被秦始皇派到了軍旅中去鍛鍊,如果扶蘇主政以後,那麼李斯必然就成了吃閒飯的了。
有人又問了,如果李斯放下權力不就行了?憑藉自己是皇帝老丈人這層關係,躺著不動後半輩子的榮華富貴都享受不完。可是李斯畢竟是李斯,他對權力有著常人難以理解的痴迷。
當初一無所有的時候,他看到廁所的老鼠瘦了吧幾見人還慌忙逃竄,但是倉庫的老鼠身材肥大,見了人還優哉遊哉。從那一刻他就明白了一個道理:人跟人都是差不多的,區別就在於位置。這個刻骨銘心的領悟早就融化進李斯的血液裡,所以李斯斷然不會放棄他千辛萬苦得來的權力,也不會讓任何人影響到自己的權力,即便是自己的女婿。
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趙高和胡亥跟他的想法一樣,都不允許別人影響到自己的權力,遺憾的是李斯終究沒有幹過趙高。早知道這樣,還不如讓自己的女婿繼位呢,就算政見不合,也不至於被弄死吧?
-
7 # 杳杳無歸期
首先呢,就目前的史書來說,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公子扶蘇娶了丞相李斯的女兒,不過貌似秦始皇的確命令扶蘇娶李斯的女兒,不過也有一說是扶蘇娶了王翦的後代。
至於為什麼李斯要扶持胡亥上位,原因也很簡單。首當其衝的就是李斯和群臣都害怕再出現一個始皇帝,胡亥一看就那麼好忽悠,他當了皇帝那麼大家還不是想幹嘛幹嘛,實際上背叛大秦的遠不止趙高和李斯,否則就這麼兩個人怎麼可能完全摧毀這個睨眸天下的帝國?
另外呢,即使是公子扶蘇真的娶了李斯的女兒,對於李斯這個法家出身的人來說,也算不得什麼,畢竟法家的人為了達成目的不擇手段是出了名的。
而且,公子扶蘇也有自己的親信集團,就比如和他一起“被自殺”的蒙恬,李斯即使扶持了扶蘇,也未必能繼續執掌最高權力。
-
8 # 歷史隨筆
胡亥上位並不是李斯的主張,而是宦官趙高的主意,李斯只是被趙高說中要害被策反從而跟著一起密謀了此事。那麼他為何會同意呢?趙高又為何要支援胡亥呢?
胡亥是贏政二十多個兒子當中最受寵的小兒子,當年贏政出遊就是帶著胡亥,丞相李斯,還有宦官一起出去的,結果回來路上病重,臨終之前發詔書讓長子扶蘇回來準備參加喪事,但是趙高寫好了詔書之後並沒有將信送出去。贏政駕崩之後,李斯擔心引起不必要的動亂,所以秘不發桑,一路繼續裝作皇帝還活著的樣子。
趙高跟胡亥關係好,深受寵愛趙高之前非常得贏政的器重,任用他為中車府令,同時讓他教小兒子胡亥跟他學習審理判決公案,所以趙高也非常受胡亥的寵愛。
趙高跟扶蘇的寵將蒙恬及其兄弟有仇怨蒙恬有一兄弟蒙毅,兄弟倆一文一武,蒙恬跟著扶功守衛邊疆,蒙毅在朝內為官,有一次趙高犯下大罪,始後派蒙毅懲治他,蒙毅認為論罪當斬,但誰知趙高深得始皇喜歡,給他開後門赦免了他。趙高因此恨上了這兄弟倆。一旦扶蘇上位,那麼蒙恬這兄弟倆毫無疑問是最受信任,而他趙高的末日也就來了,所以他當然不能讓扶蘇上位。
李斯擔心自己的丞相位置受到威脅趙高主張胡亥繼位,胡亥當然是求之不得的,但是這件事光他倆唱雙簧還不行,必須得有一個舉足輕重的大臣添把火才行,所以趙高使出功心計:您看,丞相您跟蒙恬將軍的才能、謀略、功勳、人緣以及受扶蘇的信任,這五點哪一點比得上他呢?李斯一想自己確實樣樣不如蒙恬,一旦扶蘇上位,蒙恬兄弟倆完全可以取代自己,哪還有他的位置呢?怕是連活命都成問題,所以儘管扶功是他的女婿,但是在權力和政治面前,在生命面前,親情又算得了什麼呢?
最後的結局是李斯和趙高、胡亥一起合謀偽造了詔書,批評扶蘇和蒙恬在外沒有開疆擴土,創立功業,還造成大量軍士死亡,命他們自殺以謝罪。老實又梗直的扶蘇見了詔書真的就自殺了,蒙恬和蒙毅也被胡亥殺了,胡亥的兒子子嬰曾極力阻止,但終究是勸不過父王,忠臣都被除掉了,秦二世而亡也就終於成了真。
-
9 # 歷史小公子
我們都知道在秦始皇的兒子當中,扶蘇因為最賢德,最愛惜百姓,得到了很多有志之士的認可,可為什麼身為老丈人的李斯不選擇女婿反而選擇了一個外人胡亥立為二世呢?
在筆者看來,首先是蒙恬與扶蘇關係好我們來回到當初李斯與趙國對話的這一段,來看
趙高告訴李斯,我立胡亥為帝,其實也是為你著想。你想想若是扶蘇當了皇帝,你還能當宰相嗎?
趙高一看李斯不說話了,接著又說:丞相你和蒙恬的關係,來和扶蘇比,誰遠誰近?李斯無奈的回答道;是他們關係好。
您說這一下子,李斯能想不明白麼,如果此時公子扶蘇上位,那麼,他的丞相之位肯定要交出去,可已經在丞相位待了這麼多年的李斯哪裡捨得啊,這是在割他的肉呀,所以李斯一權衡利弊就立刻選擇了胡亥。
第二點,迫於時局,李斯選擇了自保。我們都知道當時是趙高當權,而趙高已經聯合上了胡亥,擁有著大軍指揮權,只要當時的李斯敢拒絕這個提議,那麼李斯下一刻就隨時可能面臨死劫,至於讓李斯公開說出始皇駕崩訊息,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一件事,只要他李斯當時敢拒絕趙高,那趙高一定會讓李斯血濺五步的。
李斯明白這個道理,他不想與趙高拼命,再加上扶蘇與他政見不和,所以他選擇了妥協。
第三點,李斯自視甚高,看不起趙高李斯何須人也,那是始皇帝陛下的丞相,幫助始皇帝陛下掃清寰宇,統一天下的大功臣,而趙高呢,一介閹人,你指望大丞相對一個閹人如何看中,那就算了吧。
更何況,先秦時期弄權者重來不是閹人,閹人只有被支配的命運,所以,李斯是有理由看不起趙高的,他是可以認為自己隨便就能收拾了趙高的。
結果就是因此,他同意了趙高提議。
-
10 # 祗樹
中國有句老話,叫“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於沙丘駕崩時,李斯的處境即是在“屋簷下”——當時皇帝身邊唯一能夠繼位的兒子,胡亥。李斯可以選擇“不低頭”嗎?當然可以了,但是他不低頭的後果,一定非常慘。
當時,能夠決定大秦帝國命運的人,一共有3個,分別是: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車府令趙高。
中車府令是個什麼官職呢?
在古代,車府令乃是掌管車駕的官員;由於趙高乃是個太監,即所謂的中人,因此秦始皇特封他為中車府令,也就是秦始皇的專職司機。在這層身份之外,趙高還有個特殊身份——胡亥的老師。
《史記》記載:
“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決獄。”翻譯過來就是:趙高這個人,精通獄法,對於以“法”立國的秦始皇來說,此人大有用處;於是,在胡亥很小的時候,秦始皇就讓趙高去教授他獄法。
從這一層關係來看,趙高與胡亥兩人的關係,非同一般。
如此一來,秦始皇死時,能夠決定帝國命運的仨人,實際上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派:胡亥和趙高是一派,丞相李斯自成一派;還有一眾矇在鼓裡的大臣,受制於秦律,他們完全是工具人一般的存在。
秦始皇臨死之際,又是怎樣的狀態呢?《史記》記載: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趙高為書賜公子扶蘇曰:“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翻譯過來就是:公元前210年7月,秦始皇的車駕走到沙丘時,秦始皇忽然病重,命令趙高寫一封詔書給扶蘇,並要求扶蘇將兵權交給蒙恬,自己來咸陽主持葬禮。但是,這封詔書剛剛寫完,還沒來得及交給信使,秦始皇就死了。
讓公子扶蘇主持葬禮,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訊號,即,傳帝位於扶蘇。
只要這封詔書交給公子扶蘇,那麼,扶蘇就一定能夠成為大秦未來的皇帝,蒙恬則將成為扶蘇的左膀右臂。彼時,不論胡亥也好,趙高也罷,甚至連丞相李斯,都有可能回家種紅薯。
一切,止在此三人的一念之間。
站在胡亥的立場,說他不覬覦帝位那是不可能的。不過,胡亥雖然貴為公子,沒有丞相李斯的點頭,僅憑他和趙高兩人,想要謀奪皇位,難度係數比較大。因此,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李斯。
於是,胡亥和趙高經過一番商量,決定去找李斯。
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這三人具體商量了什麼,後人已經不得而知。
從《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所瞭解的情況來看,這三人經過縝密商議,決定篡改秦始皇的遺詔,改立胡亥為太子,並賜死公子扶蘇和蒙恬。
李斯有的選嗎?他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
如果他不答應篡改遺詔。那麼,以趙高的毒辣手段,憑藉胡亥的特殊身份,同樣精通獄法的他,可以找出無數個藉口,將李斯治以死罪;而且,即便李斯僥倖不死,扶蘇即位之後,李斯仍然免不了一番敲打,告老還鄉是一定的。
不管哪種結果,對於貪戀權力的李斯來說,都無法接受。
兩害相加權其輕,幾番思想鬥爭之後,李斯決定幫助胡亥,也就是篡改遺詔。
胡亥當上皇帝之後,李斯依舊是大秦帝國的丞相。可是,此時的丞相與彼時相比,已經打了三分折扣,因為橫亙在丞相與皇帝之間,還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即中車府令趙高。
更何況,李斯參與了沙丘之謀,他多活一天,就有可能影響秦二世的皇位。所以,秦二世對李斯並不感冒,史書記載:
吾常多閒日,丞相不來。吾方燕私,丞相輒來請事。丞相豈少我哉?且固我哉?翻譯過來就是:朕閒著的時候,李斯不來找我;現在朕正跟妃子們嘿嘿嘿,丫李斯就跑過來找我;特麼的,李斯是誠心跟我過不去嗎?
僅僅兩年,胡亥便授意趙高,將李斯拿下大獄,並以謀反罪將其腰斬。
李斯臨死之前,哭著對兒子說:
“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哎!吾兒啊,爸爸真的很想和你一起牽著咱家的小黃狗,在上蔡老家的荒野裡打獵啊!可惜啊可惜,這輩子是沒機會了。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如果李斯強當年拒絕與胡亥等人同流合汙,就算當時被謀害,他的兒子也會聞風而逃,不至於落個滿門抄斬。
-
11 # 我家的貓叫皮蛋
秦始皇病死後,趙高、李斯合謀,讓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上位,對這個事情後人多有不解,因為扶蘇是李斯的女婿,而且從日後事態的發展,胡亥繼位後不久便將李斯腰斬,夷三族,李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那麼李斯當時為何要幫胡亥呢?
原因一:事發突然,扶蘇遠在天邊,胡亥近在眼前
公元前211年十月,秦始皇外出巡遊。左丞相李斯跟隨著,而小兒子胡亥也跟隨著秦始皇。
秦始皇在半路上就病重了,第二年七月在沙丘暴斃。臨死前秦始皇召來兼管著皇帝符璽和釋出命令諸事的趙高,讓他代擬一道詔書給長子扶蘇。這個時候扶蘇正監軍在上郡,始皇命他將軍事託付給蒙恬,趕回咸陽主持喪事。這實際上已確認了他繼承者的身份。詔書封好後,始皇吩咐趙高火速派使者發出。
但是趙高卻將詔書扣押,在秦始皇死後更是藏匿了這個詔書,沒有了遺詔加上扶蘇遠在邊疆而胡亥又是秦始皇非常疼愛的小兒子,是這個時候唯一在始皇帝身邊的兒子,這為胡亥的上位加分不少。
原因二:李斯和扶蘇政見不和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為人寬仁,有政治遠見。直言勸諫秦始皇,因為反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一事,觸怒秦始皇。受命前往上郡,協助大將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
扶蘇確實是個好的繼承人,但是作為的丞相李斯是秦始皇政策的積極執行者,兩人政見不和有很大的矛盾,雖然扶蘇娶了李斯的女兒,但是這是一場政治婚姻,對權力很看重的李斯對於扶蘇上臺還是心存戒心的,他寧肯選擇看上去容易控制的胡亥。
原因三:李斯權力慾望重,低估了趙高和胡亥
李斯的權力慾望很重,對權力很沉迷,當年害死韓非就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力。扶蘇如果上臺肯定推行的是仁政,那麼李斯自然靠邊站。
在趙高的軟硬兼施下,李斯自以為是丞相,認為擁立胡亥後自己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胡亥雖然遠不如父親秦始皇有才能,但是殘暴卻有過之而無不及,而趙高則被李斯嚴重低估,胡亥上臺後重用趙高,朝廷大權被趙高保持,李斯這個丞相反而被架空。
但是李斯失算了,扶蘇上臺他最差的結果無非是權力減少,而胡亥上臺他就被滅族了。
沙丘之變
於是趙高和丞相李斯等人與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陰謀篡改秦始皇的遺詔,立胡亥為太子。 同時偽造一封遺詔賜給扶蘇,列舉扶蘇和蒙恬的罪過,命令他們自殺。這就是著名的沙丘之變。
被夷三族的李斯
胡亥繼位後露出了兇殘的本性,司馬遷的《史記》中共輯錄出秦始皇的子女共34位,除了胡亥本人外其餘33人全部被胡亥殺死,他們的死法也各有不同,有的被逼自殺,如扶蘇和將閭三兄弟;有的被集體殺戮後示眾,如杜縣殺死六公子,咸陽殺死十二人;有的被分裂肢體,如在杜縣殺死十公主;有的殉葬秦始皇,如公子高。
李斯也被胡亥和趙高所厭惡,兩人隨便找了個理由將李斯下獄,有誣陷李斯父子謀反,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李斯被腰斬於咸陽,夷滅三族。
-
12 # 香姐逛歷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終於完成了統一大業,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王朝誕生了。新生的王朝百廢待興,作為總設計師,嬴政可謂是嘔心瀝血日夜操勞。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於他第五次東巡途中的沙丘宮(今邢臺廣宗)。秦始皇死後,秦皇室開始了為了權利相互傾軋。最終,秦二世胡亥在太監趙高和宰相李斯的幫助下逼殺太子扶,成功登位。
那麼李斯為何不幫自己女婿扶蘇上位,反而幫了胡亥呢?
一、趙高和胡亥為什麼要拉李斯一起?首先李斯權力太大,他作為秦建立大一統後政治制度的策劃執行者,很"稱職"地將他擔任的丞相定位在僅次於秦始皇的地位,為人又有才能。他幫助秦始皇制定吞併六國的計劃,完成亂世到大一統的過度,是大秦功臣加權臣。這不是當時的趙高能比的,如果李斯不幫忙,趙高和胡亥成功機率很低。
其次,秦始皇的真實旨意,趙高騙不了李斯。始皇帝的遺書雖然儲存在趙高那裡,但其中的內容,丞相李斯是知道的。所以,策反李斯是趙高,胡亥當務之急。
二、李斯為什麼幫趙高和胡亥?1、用蒙恬的地位威脅論
李斯也是經歷大場面的人,他對秦始皇忠心不是可以輕易說動的。實際上,在得知趙高與胡亥之謀後,李斯大為驚詫,指責趙高如此為"亡國之言",並認為此"非人臣所當議"。但最後趙高還是勸服李斯參與政變。據《史記·李斯列傳》,其實這之間存在長時間的交鋒。
斯曰:“君其反位!斯奉主之詔,聽天之命,何慮之可定也?”高曰:“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貴聖?”面對李斯的斥責,趙高並不氣餒,他搬出了與公子扶蘇一同戍守邊疆的大將蒙恬,指出李斯各方面都比不上蒙恬。所以扶蘇繼位後必然會重用蒙恬,甚至以他為相,這樣一來,李斯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2、李斯和扶蘇的執政理念相反
李斯的老師雖然是儒家荀子,但是信奉的是法家的帝王之術。法家在治理國家時,強調中央集權,注重鐵腕治世,“刑罰”治國。所以才有“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推行郡縣制。”等強硬政策。
而扶蘇師從儒學大師淳于越,受儒家影響很深。在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扶蘇就曾竭力反對,為此還和秦始皇鬧得很不愉快,肯定和李斯也有較為激烈的衝突。
3、李斯輕視趙高,缺乏防範之心
在李斯的心中,趙高只是一個得寵的宦官,沒法和蒙恬相比,只要能保住自己的丞相之位,就有很多機會收拾趙高。而胡亥並不英明,容易控制,到時候才真可謂大權在握,所有國家大事均由他決斷!
最終,李斯妥協與趙高合作。他不僅是放不掉權力,更是在趙高的緊逼之下,最後軟弱怯懦了。
總結:不得不說這兩個人真是自私得不像話,到底統一六國不是他們統一的,為了眼前的這點小利益就這樣禍害大秦江山,這兩人最後讓個標準的沒腦子的紈絝子弟胡亥登上了王位,而把千里之外的扶蘇逼死,完全把秦始皇的臨終遺言不放在眼裡,活該個個都沒好下場。 -
13 # 裝腔小組
大家好,我是熱衷學習歷史知識的裝腔君。
個人認為李斯合謀趙高陰謀讓胡亥繼位而不支援扶蘇,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法家、儒家之爭李斯師承荀子學習帝王之術,後成為諸子百家中法家學說的代表人物。而扶蘇同情儒生,素有賢名,非常重視儒家。而秦始皇本身就信奉法家,焚書坑儒,而扶蘇新儒家太過於“婦人之仁”,對鐵血大秦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好的繼承人。
李斯、蒙恬之爭在秦始皇病亡後,趙高勸說李斯支援胡亥,趙高問李斯:你和蒙恬相比,誰更有本事?誰的功勞更高?誰的謀略深遠不失誤?天下百姓更擁戴誰?與扶蘇的關係誰更好?
李斯也承認在這五個方面我都不如蒙恬,因而擔心扶蘇繼位後重用蒙恬拋棄自己,被趙高說服。
擔心被扶蘇誅殺李斯貴為丞相位高權重,扶蘇正值壯年繼位後肯定要收拾朝堂,李斯大機率是以被殺而告終。而胡亥年幼,李斯聯合趙高可以繼續把持朝政,保證自己的身家性命。
最終,前210年趙高與李斯合謀更改秦始皇的遺詔,改立胡亥為太子,又派使者矯詔以戍邊無功和誹謗不孝的罪名賜死扶蘇;以為臣不忠的罪名賜死蒙恬,將兵權交予副將王離。扶蘇得到詔書後自殺,蒙恬不肯自殺,被囚禁於陽周,史稱“沙丘之變”。
-
14 # 蘇小衿
李斯之所以不幫助扶蘇上位,而是幫助胡亥登基,原因可以從趙高勸李斯幫胡亥上位的對話中探知。
高曰:“君侯材能、謀慮、功高、無怨、長子信之,此五者皆孰與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則長子即位,必用蒙恬為丞相,君侯終不懷通侯之印歸鄉里明矣……”丞相斯以為然,乃相與謀,詐為受始皇詔,立胡亥為太子。——《資治通鑑·卷第七·秦紀二》當時李斯的確受到秦始皇的重用,但是當時按照遺詔即將登基的扶蘇,卻與蒙恬的關係最緊密,因此這成為趙高拉攏李斯的重要籌碼。趙高用如果扶蘇繼位,必然會任用蒙恬為丞相,而李斯則得不到重要的理由,成功說服李斯與自己一起,篡改遺詔立胡亥為太子。
這其中便可以知道幾點李斯願意立胡亥做太子的緣故:
1、 李斯與扶蘇之間存在政令主張上的差異趙高與李斯分析形勢,如果扶蘇繼位後,肯定不會任用李斯為丞相,便可以窺見當時李斯與扶蘇關係並不親密。再結合但是扶蘇因反對坑殺秦始皇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才被秦始皇發配到上郡。而李斯又是秦始皇立郡縣、焚書等活動的主要建議者,因此可以推測當時李斯的政治主張,與當時的太子扶蘇可能並不相合。
這也是在趙高能用幾句話就講李斯拉攏成功的潛在原因,李斯清楚自己所行之主張與按照遺詔即將登基的扶蘇並不相合,因此在扶蘇繼位之後,可能自己並不會受到重用。這不僅是在材能、謀慮、功高、無怨和信任上的不足,而且是在政令主張上的差異。
因此,李斯才答應了趙高的拉攏,幫助胡亥登基稱帝。
2、 李斯出於自身前程的考量李斯出身貧寒,年幼時就“從荀卿學帝王之術”,可見其在仕途一道上極為熱衷。因此,在面對關乎自己仕途前程的問題面前,李斯選擇了更加利於自身的選擇,符合其一貫所主張的為官之道。
需要知道的是,如果扶蘇登基,自己因為政令主張上的不和,以及扶蘇重用蒙恬的緣故,很可能不會再如秦始皇在世時那般受到重要。這也是趙高去拉攏出身貧寒,好不容易才身居高位的李斯的重要原因。由此,李斯在面對趙高許諾之下的拉攏,便很快答應下來。
3、 李斯對於形勢的錯誤估計再有一種可能的緣故是因為當時李斯身居丞相之職,以為擁護了胡亥和趙高之後,可以依舊如同之前那般保持自己的地位。但是,沒想到胡亥繼位之後,重要宦官趙高,讓李斯的期待落空。
之前李斯妒忌韓非之才,誣陷韓非,最終毒死韓非,可見當時李斯為了鞏固自己權勢可謂是手段用盡。而為了權謀不擇手段的李斯,面對擁護扶蘇自己地位受損和擁立胡亥還可能保持尊顯的兩個選擇中,很快地就作出了自己的選擇。
這除了是其為了前程考慮之外,還是錯誤地估算了趙高和胡亥對自己的威脅,相比有蒙恬等人支援的扶蘇,李斯選擇擁護能力不強的胡亥和宦官趙高,這本是出於權勢鬥爭優劣的考量,但是最終李斯在與胡亥和趙高的鬥爭中,落得個被腰斬的結局。
綜上所述,李斯之所以支援胡亥而放棄擁立扶蘇,與其職權的政令主張並不被扶蘇接受有關,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扶蘇繼位,自己很可能會失去大好前程。並且,出身貧寒的李斯,好不容易身居高位,並且為了權勢能不擇手段,選擇看似可以控制的胡亥和趙高,也是出於權勢鬥爭的考量。不過,李斯放棄了支援扶蘇,卻沒有控制住胡亥和趙高,最後落得個悲慘結局。
-
15 # 靈魂匠帥
秦始皇病死後,趙高、李斯合謀,讓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上位,對這個事情後人多有不解,因為扶蘇是李斯的女婿,而且從日後事態的發展,胡亥繼位後不久便將李斯腰斬,夷三族,李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那麼李斯當時為何要幫胡亥呢?
原因一:事發突然,扶蘇遠在天邊,胡亥近在眼前
公元前211年十月,秦始皇外出巡遊。左丞相李斯跟隨著,而小兒子胡亥也跟隨著秦始皇。秦始皇在半路上就病重了,第二年七月在沙丘暴斃。臨死前秦始皇召來兼管著皇帝符璽和釋出命令諸事的趙高,讓他代擬一道詔書給長子扶蘇。這個時候扶蘇正監軍在上郡,始皇命他將軍事託付給蒙恬,趕回咸陽主持喪事。這實際上已確認了他繼承者的身份。詔書封好後,始皇吩咐趙高火速派使者發出。
但是趙高卻將詔書扣押,在秦始皇死後更是藏匿了這個詔書,沒有了遺詔加上扶蘇遠在邊疆而胡亥又是秦始皇非常疼愛的小兒子,是這個時候唯一在始皇帝身邊的兒子,這為胡亥的上位加分不少。
原因二:李斯和扶蘇政見不和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為人寬仁,有政治遠見。直言勸諫秦始皇,因為反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一事,觸怒秦始皇。受命前往上郡,協助大將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
扶蘇確實是個好的繼承人,但是作為的丞相李斯是秦始皇政策的積極執行者,兩人政見不和有很大的矛盾,雖然扶蘇娶了李斯的女兒,但是這是一場政治婚姻,對權力很看重的李斯對於扶蘇上臺還是心存戒心的,他寧肯選擇看上去容易控制的胡亥。
原因三:李斯權力慾望重,低估了趙高和胡亥
李斯的權力慾望很重,對權力很沉迷,當年害死韓非就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力。扶蘇如果上臺肯定推行的是仁政,那麼李斯自然靠邊站。
在趙高的軟硬兼施下,李斯自以為是丞相,認為擁立胡亥後自己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胡亥雖然遠不如父親秦始皇有才能,但是殘暴卻有過之而無不及,而趙高則被李斯嚴重低估,胡亥上臺後重用趙高,朝廷大權被趙高保持,李斯這個丞相反而被架空。
但是李斯失算了,扶蘇上臺他最差的結果無非是權力減少,而胡亥上臺他就被滅族了。
沙丘之變
於是趙高和丞相李斯等人與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陰謀篡改秦始皇的遺詔,立胡亥為太子。 同時偽造一封遺詔賜給扶蘇,列舉扶蘇和蒙恬的罪過,命令他們自殺。這就是著名的沙丘之變。
被夷三族的李斯
胡亥繼位後露出了兇殘的本性,司馬遷的《史記》中共輯錄出秦始皇的子女共34位,除了胡亥本人外其餘33人全部被胡亥殺死,他們的死法也各有不同,有的被逼自殺,如扶蘇和將閭三兄弟;有的被集體殺戮後示眾,如杜縣殺死六公子,咸陽殺死十二人;有的被分裂肢體,如在杜縣殺死十公主;有的殉葬秦始皇,如公子高。
李斯也被胡亥和趙高所厭惡,兩人隨便找了個理由將李斯下獄,有誣陷李斯父子謀反,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李斯被腰斬於咸陽,夷滅三族。
-
16 # 蘭臺
(李斯與趙高)
李斯之所以不扶持扶蘇而選擇胡亥,傳統解釋都是李斯受到了秦始皇寵幸的宦官趙高的蠱惑以及威脅,才不得不同意改立胡亥的。
而至於李斯為什麼那麼容易被脅迫,為什麼會同意趙高的要求,大家可以去看《史記》,《史記》裡寫的非常清楚。
但是,我今天要提另一種可能,基於出土文物和竹簡的另一種可能。
也許,不是李斯受到趙高的蠱惑拋棄扶蘇改立胡亥,而是秦始皇臨死前更改了自己的繼承人,秦始皇自己要求胡亥繼位的。
李斯和趙高只是奉秦始皇遺詔行事。
我之所以提出這種可能,當然是有理由的。
2009年北京大學獲得了一批非常珍貴的捐贈,入藏了一批海外迴歸的竹簡,共3346枚,包含17種抄寫於西漢中期的古書。這些古書或亡佚已久,可以說這批竹簡的意義不亞於發現馬王堆。
(出土的秦簡)
這批竹簡裡其中就有名為《趙正書》的完整典籍,《趙正書》主要記述了自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回程途中病亡,秦二世繼位後誅殺諸公子大臣,直至秦亡國的歷史過程,總字數近1500字,以大部分篇幅記錄了秦始皇臨終前與李斯的對話、李斯被害前的陳詞及子嬰的諫言等,經過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共同努力,目前學界一致認為《趙正書》成書時間比《史記》更早。
《趙正書》與《史記》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胡亥究竟是怎麼繼位的。
《史記》大家都知道胡亥是“篡位”;而《趙正書》竹簡則表示胡亥是秦始皇臨終時指任的繼承者,他是合法繼位,並不是篡位。
而2013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益陽兔子山遺址9號古井出土的簡牘中,發現了一枚秦二世元年的文告。(湖南益陽兔子山遺址系2013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湖南兔子山出土竹簡)
這份秦二世元年文告裡最要緊的是一句話是“朕奉遺詔”,也就是說至少秦二世頒佈文告裡說的很清楚,他繼位是根據秦始皇的遺詔。
而這份文告和《趙正書》關於胡亥繼位的內容正好可以互相印證。
當然,我並不是主張《趙正書》和《秦二世元年文告》所披露的事實就是真的,《史記》就是假的。
我只是根據目前最新出土的考古發現以及竹簡解讀,給大家提供一個嶄新的視角和另一種可能性。
根據《趙正書》所說,那麼就很好理解李斯為什麼這麼容易服從胡亥了,因為胡亥是秦始皇認定的繼承人,他作為秦始皇的臣子和秦朝的丞相,服從秦始皇指定的繼承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
17 # 冰哥聊史論古今
李斯本來只是一個窮苦人家出身,只不過機遇非常的好,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一下子成了秦國的宰相。當然李斯本身也是非常有才能的,他無愧於秦始皇的信任,幫助秦始皇最後統一了天下,也算得上是一代名相。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李斯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般情況下,身居高位的人是非常害怕喪失權力的,他們一般都希望永久的佔有權利,任何企圖剝奪他們權利的行為都是他們的生死大敵。所以李斯在秦始皇將要去世的時候,最關心的自然是他能否保住既有的權力,這也是他當時最大的弱點。
因為秦始皇信任他,所以能夠讓他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但是新的皇帝是否也這麼信任他,他心裡完全沒有底。趙高看了李斯的這個弱點,然後就從這一方面入手跟李斯說,如果扶蘇繼位,那麼他最信任的是蒙恬,蒙恬自然就會取代李斯的位置,李斯恐怕就會喪失既有的權利。
李斯非常恐懼的,因為對於這樣的人最害怕的就是權力喪失了。也許扶蘇和李斯之間有著一定的關係,但是在權力面前這種關係根本就不可靠。所以當趙高拿權利來勸說李四的時候,李斯就加入了趙高的一方,和趙高合謀修改紹書,最後扶持胡亥登位。當然歷史上也有一種說法,就是秦始皇非常喜歡自己的幼子胡亥,林中的遺沼也是讓胡亥繼位。
-
18 # 國史無雙
林則徐任兩廣總督,查禁鴉片時期,曾在自己的府衙寫了一副對聯,其中有句: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意思是說“當官必須堅決杜絕私慾,才能像大山那樣剛正不阿,挺立世間。”
李斯在秦始皇突然死去後,該選擇誰來當大秦帝國繼承人的問題上,自己最終沒能“剛”起來,反而聽從了陰險狠毒的趙高,最終自食惡果,下場極慘,是因為他心中有“欲”——對榮華富貴的慾望太多,最終沒有讓他“剛”起來。
我們從李斯的成長和成功軌跡中,可以清晰窺探到他“慾望”的蛛絲馬跡。
一、青年李斯:急於擺脫自己卑微的出身
公元前284年,李斯出生在楚國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西南),這是個偏僻的小地方。年輕時的李斯,雖然寫得一手好字,也只能是上蔡縣城一個掌管文書的小李,仰人鼻息,蹉跎年華。他時時刻刻在想著怎麼逃離這裡。
這種逃離慾望有多強烈呢?《史記》記載,李斯上廁所時看到一隻偷吃糞的老鼠,仰天長嘆:“人之賢不肖,譬如如矣,在所自處耳。”
人一輩子,有出息和沒出息,不正是這兩隻老鼠的樣子嗎?生存環境決定一切啊!
感嘆完了,李斯就辭職了,去找當世大儒荀子學習帝王之術——野心可謂“路人皆知”。
荀子當時名氣很大,但一輩子都沒遇到飛黃騰達的機遇,他也挺喜歡這個叫李斯的小青年。也是出於好心,他告訴李斯——小李呀,工作還是要腳踏實地,不能好高騖遠,我當年周遊列國,像秦國、趙國、齊國,我都遊說過,他們不相信我,我最終還是隻能找份普通工作慢慢幹……
荀子話沒落音,李斯冷笑一聲:“人哪,最可怕的就是一輩子碌碌無為,還自我安慰說平淡可貴!”
故垢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託於無為,此非士之情也!——《史記》
二、中年李斯:不惜一切守住地位
李斯透過一手漂亮的小篆和滿腹的才華征服了呂不韋,從而有機會接近秦王贏政。他一開始就亮出了自己的主張:滅了六國,一統天下!
李斯背叛了荀子傳授的儒道,他並不在意誰的主張誰的思想,他只想實現自己的夢想——擁有榮華富貴。
秦王採納了李斯的“先滅韓,以恐他國”的吞併順序,並封他為座上客卿。
但韓國不想坐以待斃,派了一個叫鄭國的間諜,帶著長期潛伏任務,還在秦國和咸陽附近修了一條“鄭國渠”。但這個名義上是興修水利的工程,其實是鄭國人希望透過工程佔據人力物力,讓秦國無暇攻鄭的計謀!
秦王發現了大怒,準備一杆子把所有外來的“客卿”全部趕走——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漏網一人!這讓李斯相當恐慌,畢竟他也是外來的,而且地位還不如間諜鄭國——怎麼說人家也是公派出差,他李斯只是個外地農村來秦國的打工仔。
李斯拿出渾身解數,給贏政寫了洋洋灑灑的一封信《諫逐客令》,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於保住了地位。
但韓國又派來了更厲害的說客——韓非子。贏政是韓非子的迷弟,天天夢想把這個天才招到自己身邊,所以對待韓非子挺好。
這讓好不容易剛保住位置的李斯感受到了威脅,他暗中發力,並對贏政說:
韓非,韓之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殺之。——《史記》
大王,人家是韓國的貴族,不管你怎麼對他,他遲早是要回家的。這樣的人,要麼用,要麼殺!最終一代大儒韓非子不明不白死在秦國,可見李斯為了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有多麼不擇手段。
三、晚年李斯:捨不得孩子最終敗給了狼
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後,遺詔扶蘇治喪即位。
而且扶蘇是李斯的女婿,於公於私,李斯都是該當仁不讓全力以赴輔佐。
但當時扶蘇正在上郡,協助大將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這給後來發生的一切創造了一個契機。
陰謀家趙高來拉李斯下水,篡改遺詔,幫胡亥篡位。李斯的面對趙高的威逼利誘,李斯明知是大逆不道,但態度卻十分值得玩味。
李斯先大罵,再指責,然後勸說,接著是提醒,最後“仰天長嘆,垂淚太息道:‘嗟乎!獨遭亂世,既以不能死,安託命哉!’”既然不想死,那我還不能活著嗎?
以李斯的聰明,他真的不能看透,事成之後,趙高會怎麼對他嗎?不會的。他還是太貪戀他已經擁有的一切了,他害怕他說個不字,趙高和胡亥就讓他立馬在秦宮無立足之地。關心則亂吧。
和趙高沆瀣一氣幫胡亥篡位成功後,李斯還極盡諂媚之能事,上了一封《行督責書》對荒淫無道的胡亥大加讚揚。
但陰險的趙高不會放過李斯的,最終一代名相淪為階下囚,《獄中書》成了李斯苦苦挽留這手中榮華富貴的最後一次掙扎,可是再也掙扎不出來一絲機會,反而越陷越深。
自食其果的悲慘結局
曾經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李斯,在即將被拖到咸陽集市當眾腰斬之前,卻回頭對自己的兒子說:“我多想再和你一起,再次牽著黃狗,在老家上蔡茂盛的草木裡,追逐肥胖的野兔啊!可惜,再也不可能了!”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李斯終於不再想功成名就,不再想位極人臣。只是像一個離家太久的孩子,想起了老家門前的草木豐茂,想起了黃狗追逐野兔。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此中子俱執,顧謂此中子曰: 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史記》
不但身死,還禍及子孫,被滅了三族。直到最後一刻才明白,富貴不過如過眼雲煙。
參考資料:
司馬遷《史記》
-
19 # 方圓論壇
利益!一切都是出於利益最大化的考慮!表面上看,李斯拋棄了自己的女婿扶蘇,轉投到公子胡亥到麾下是因為趙高的威逼利誘。但事實上李斯之所以會選擇幫助胡亥謀逆,而不是拒絕胡亥和趙高,選擇自己的女婿扶蘇,其根本原因還是李斯出於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來考慮的。要知道李斯作為秦朝的丞相,那是絕對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哪怕趙高是中車府令,是皇帝身邊的近臣,他都沒有能力也不敢去威逼利誘李斯。趙高之所以敢去威逼李斯,就是借了公子胡亥的勢。但胡亥就能讓李斯忌憚嗎?決不肯能!尤其是在胡亥還沒有篡權成功時期,胡亥也沒有能力去脅迫李斯。所以李斯會選擇和趙高胡亥狼狽為奸,是李斯主動的。那麼為什麼李斯會主動參與這個篡權小團體呢?根本原因就是因為這樣可以使李斯的利益最大化。
趙高在秦始皇死前私自扣留了秦始皇發給公子扶蘇的傳承繼位詔書,並且在秦始皇死後隱瞞了秦始皇的死訊,並且暗中勾結胡亥想要立胡亥為繼承人。但這一切計劃的很好,但是缺乏一個關鍵人物的助力,這個關鍵人物就是丞相李斯。畢竟朝廷發出的詔令,尤其是遺詔冊立繼承人問題,就必須要有李斯這個丞相的佐證。所以說趙高和胡亥想要篡權就必須要贏得李斯的支援。只有李斯願意和他們一起篡權,胡亥才能名正言順的奪權篡位。否則胡亥的繼位名不正言不順。
按理說李斯不應該去幫助胡亥,而應該幫助自己的女婿扶蘇。畢竟有著姻親關係,都是自家人。但關鍵時刻李斯猶豫了。趙高也同樣看透了李斯的本質。李斯本身就是布衣出身,正因為李斯貧賤不堪,所以才效力於秦始皇。雖然李斯已經位極人臣,但李斯從內心深處來看,還是一個謹小慎微的人,他害怕他所擁有的一切都化為泡影。所以李斯絕對不可能允許任何威脅到他權力地位的事情發生。而李斯又深知,雖然他是扶蘇的岳父,但這層關係中政治意味太過於濃厚,而且不管是出於防止外戚專權還是親厚程度來看,蒙氏兄弟都要比李斯更受扶蘇的青睞。而扶蘇一旦上位,那麼丞相之位就很可能不屬於李斯了所以李斯才會義無反顧在站在胡亥一方。
那麼李斯投入到胡亥一方就不會大權旁落嗎?當然不會!但李斯從心底裡看不起趙高。他認為一個閹人不會是他一個政壇老手的對手。李斯認為自己有能力壓制住趙高,更重要的是,趙高是閹人,他不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的權位。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最終的結果就是這個被李斯所看不起的趙高,一手遮天弄死了李斯,並且毀了整個大秦王朝。而李斯也為他自己的野心買了單。
-
20 # 沉墨I方之城
秦始皇死後,趙高和李斯篡改始皇遺詔,立胡亥為二世皇帝,大秦帝國由盛轉衰,最終滅亡。
李斯是秦國統一六國,廢除分封,實行郡縣制的關鍵人物,他與秦始皇的君臣搭配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卓越的政治組合。
秦始皇滅掉六國,建立了強大的大一統帝國後,在很多創新性的政治體制改革上基本上都是李斯提出的方案,比如統一文字,廢除分封,建立郡縣,統一度量衡等等歷史性的舉措都是李斯首次提出來的。
李斯為中國封建主義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政治體系基礎,所以他被稱為中國封建歷史上“卓越的政治家”,為社會的發展和歷史的進步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李斯從治國理念來看,是“法家”的忠實執行者,雖然他師出著名的儒家人物荀子,李斯從政後,完全放棄儒家治國理念,繼承和發揚了商鞅、呂不韋等秦國名相的法家思想。
這也是他為什麼在秦始皇死後與趙高篡改遺詔廢扶蘇,立胡亥的根本原因。雖然扶蘇是他的女婿。
扶蘇是秦始皇在世期間確定的太子,國之儲君,但是他並不受秦始皇的喜愛。扶蘇很有能力,在朝中和民間素有賢名,仁厚忠誠,政務能力很強,在大秦身名很好,很受大臣和百姓的擁戴。
秦始皇不喜愛扶蘇的原因其實就是治國理念之爭,秦始皇、李斯都是堅定的法家派,而扶蘇、蒙恬又是崛起的儒家派,他們兩派對各自的治國理念有著近乎狂熱的偏執。
秦始皇在沙丘暴斃,按照他最後的遺詔,應該是太子扶蘇繼位,而趙高與李斯篡改了這份遺詔,不但改立胡亥為繼位者,而且還下旨扶蘇自殺。
李斯是當時唯一能夠左右局勢的重量級人物,趙高沒有那個威望和權勢來立胡亥的,只有丞相李斯才能左右大局,那他為什麼寧願殺了女婿扶蘇也要立胡亥為皇帝呢?
除了治國理念的“法儒”之爭外,最重要的還是權力之爭。
李斯非常清楚太子扶蘇登基繼位後,作為丞相的李斯會被首當其衝的解除權力,一方面是前面說的扶蘇是推行儒家治國的,而李斯作為法家治國的代表人物,已經不適合做扶蘇的丞相。
丞相不當都行,但是命要保住才行啊,扶蘇繼位後,丞相李斯肯定下課,朝中的大權肯定會落入蒙恬、蒙毅兄弟倆手中,他們都是扶蘇的重要支持者,蒙恬是秦國軍隊中的重要人物,蒙毅是朝中儒家文官的代表人物,他們兩兄弟掌權後,秦國固然要強於胡亥二世的秦國,但是對於李斯來說,那就是噩夢的開始。
政治鬥爭自古以來都是你死我活的,從來不管儒家還是法家。
李斯非常清楚扶蘇繼位登基後他的結局,與其自己落個大權失落,甚至名敗身死,還不如立一個昏庸的皇帝,自己繼續做丞相,把持大秦朝政更現實。至於扶蘇是自己的女婿的問題,這根本就不是個事兒,按照扶蘇的女人數量,他不知道給多少人當了女婿了,不多李斯一個,扶蘇也不在乎李斯這個老丈人。
李斯與趙高篡改了遺詔,也為自己的挖掘了墳墓,胡亥登基沒幾年,趙高構陷李斯謀反之罪,將其腰斬於世,誅其三族,不知道李斯臨死前是否想過他那個冤死的女婿扶蘇。
回覆列表
秦朝作為第一個一統天下平定中原的朝代,很多人應該是希望它能夠活得久一點。在很大程度上,秦朝最終走向滅亡的原因,是在秦始皇死了之後,趙高篡改了聖旨,把大公子扶蘇給逼死了,扶持了胡亥即位。胡亥登基之後,胡作非為到處亂來,導致民不聊生,才有了後來的農民起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秦朝滅亡。
大公子扶蘇品性強於胡亥,而且他是李斯的女婿。秦始皇去世前,把後事囑託給了丞相李斯和太監趙高,李斯在秦始皇那裡是有很高的地位的,可以說,當時秦始皇提出的一系列統一措施,都和李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秦始皇在去世後,也是賦予了李斯很高的權利。
其實,趙高如果想瞞過李斯,去篡改聖旨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那這樣,我們又陷入了一個疑問,扶蘇作為李斯的女婿,為什麼李斯不幫扶蘇,反而是幫著胡亥呢?
雖然秦始皇不太喜歡扶蘇的“婦人之仁”,但是,他知道扶蘇會成為一代明君。然而,這樣一來對趙高的威脅就非常大了,扶蘇上位之後,第一個沒有好下場的就會是他自己。於是,趙高為了保住自己,也為了可以更好地放縱,他選擇了讓沒有吃過苦,典型的紈絝子弟胡亥上位,而且趙高跟胡亥玩得非常好,太清楚他的秉性了,趙高可以很好地控制胡亥。
那麼,趙高是怎麼做到讓位高權重的李斯放棄自己的女婿,反而去幫助胡亥的呢?趙高雖然是一個太監,但是他擅長玩弄權術,他知道李斯是一個特別重感情的人,那麼就對症下藥,利用李斯的家人來對他進行威脅。
剛開始,其實李斯是不同意的。但是趙高這個人也是不會善罷甘休,趙高利用李斯和蒙恬扶蘇的矛盾,逼迫他同意自己的建議,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李斯對自己的家族是特別看重的,因為他自己本人是白手起家,所以會非常地在意自己家族的興亡,剛好,當時又有何蒙恬扶蘇的矛盾存在,所以,李斯最終因為這些原因堆積決定袖手旁觀,導致扶蘇自殺,胡亥即位。
胡亥上位之後,趙高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成為了胡亥身邊第一紅人。然而,趙高此時的野心也顯露出來了,在朝中獨攬大權,之前,李斯黨羽一概被他打壓下去了,而且還以“莫須有”的罪名將李斯滅口,並且滅了李斯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