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苛捐雜稅、殘酷統治、勞民傷財、貪官的盤剝壓榨百姓令人心盡失、天下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最終使隋煬帝斷送了剛一統的隋朝天下,大隋朝也成了與秦朝一樣在歷史上歷經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 2 # 歷史昨天與今天

    1幾乎年年都有重役。

    2好大喜功,三徵高麗,士兵死亡大半。

    3修建豪華宮殿,耗費大量人力,物力。

    4採用嚴刑酷法。

    隋煬帝的暴政,使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加之天災嚴重,民不聊生,百姓被迫起而反抗。所以隋煬帝斷送了剛剛 完成大一統的隋朝。

  • 3 # 煜宸先生1

    隋煬帝典型帝二代作風,鋪張浪費,好大喜功,出手闊卓。搞大工程,大專案,修好運河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來不及享受成果,三次攻打高麗句失敗,最終弄得國庫空虛,民不聊生,斷送了隋朝基業。

  • 4 # 賓賓說情感

    1.隋亡於門閥

    門閥和皇權的鬥爭自東漢以來起頭,到兩晉期間尤盛,包羅隋唐期間依然是皇族的首要敵手。總的來說,隋朝時期門閥勢力是可以影響到皇權的強大。楊堅廢九品,楊廣興科舉,也是和門閥正面臨抗的標記,科舉斥地了寒門的宦途通道,設法是對的,但機會不是很好。大隋初建時,固然門閥勢大,但初開國家的民風都比力清正,楊廣登基之初,就已意想到了門閥對國度的風險。光陰一長,銳意改革的楊廣終究發明,本來本身什麼都做不了,什麼都改不動,一切都力所不及。楊廣固然貴為天子,但若是真地獨行其是,侵害了全部貴族階級的好處,那他某天就會被一支俄然而來的流矢射殺,或死於一杯鴆酒,然後重臣們會擁立另一個宗室上位,並等候他給大夥帶來更多的實惠。

    2.隋亡於內亂

    從古到今,農民階級僅憑自身起義成事者只有朱元璋一例,還是主要依託於民族矛盾的推動力量。隋末的騷亂中,門閥自然是起兵的中堅力量,這裡咱們不說隴西門閥,更多說的是家賊,也便是隋朝的各路藩鎮,他們有組織,有傑出的後勤,有極強的政治號召力,部下另有林林總總的人材,是一股完全安定的政治力量。藩鎮麾下的戎行武器精良,訓練有素,有些仍是戍邊的勁卒,戰鬥力乃至比朝廷的野戰軍還強並且他們熟知朝廷的各類上風和缺點,選執政廷最衰弱之時爆發,在大隋背上捅下狠狠的一刀。李氏門閥擁有龐大的人脈和半個河東道地盤,太原留守李淵手握關右十三郡的軍隊,是負責國家北部邊防的重臣,隋煬帝委派他在山西一帶防禦突厥。哪能預料到李淵竟然勾搭突厥,奉突厥可汗為君,納貢稱臣,供獻美男,然後與突厥合兵一處,聯手入侵,殺向本身的故國內部。 而江都通守王世充總攬的三萬江淮勁卒原本是大隋最精銳的武裝力量之一,楊廣身後他也擁兵一方,與李唐爭取全國。在隋末河南大亂後,楊廣久留揚州而不北歸長安,並不是如那些醜化他的宣揚中所述,是掩耳盜鈴地迴避,同心專心在揚州混吃等死,爽末了幾年。一場意料之外的叛亂衝破了楊廣的如意算盤,宇文化及揚州叛亂,大隋沒有亡於外敵和農人軍,卻毀於家庭禍變。大隋,竟然兩世而終,著實令人嘆惋。 之後宇文化及敗於河南黎陽,於是毒殺楊浩,自立為帝,過了一把皇帝癮,不久後兵敗被殺。這也是後話了。

    3.隋亡於宗教

    這個禍根是楊堅埋下的,楊堅繼承了北周的統治後就改變了周武帝宇文邕毀滅佛法的政策,而以佛教作為鞏固期統治權的方針之一。楊廣期間,維繫釋教廟宇等付出已接近於洛陽工程+運河工程的付出了,固然,這只是緣由中的一個。

    4.隋亡於人口

    楊廣

    人口的數量已經決定了大隋的滅亡不過是時間問題。大運河和三徵高句麗勞民傷財不過是加快了它的衰亡罷了。沒有犯這些毛病,大隋還能再挺上幾十年,等人口增長到五千六百萬或許不會再亡國。新朝才剛剛建立起來,前朝的地盤吞併被一網打盡,資本被相對於平均分配,也是人均地盤增加的重要總結起來偌大隋朝,竟然在剛完成統一的不久之後的時候突然崩塌,兩世而終,更在崩塌過程中造成戰亂不絕,百姓流離失所,人口折損千萬以上,這幕悲劇其實是各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那個時候的隋朝的建立不過短短數十年,之前歷經了南北朝時期的多年戰亂,民不聊生,而且很多領土都是剛從平滅南陳、北齊所得,所以百姓的國家意識和愛國情節還並不濃重。當時表面看似強盛的大隋朝,私底下其實暗流湧動,根基談不上十分穩固。楊堅交到楊廣手中的,本就是一個隱患重重的帝國。

  • 5 # 陳小二do

    隋煬帝楊廣,是楊堅和獨孤皇后的次子,生於569年,在600年被立為太子。隋煬帝從兄長楊勇那邊得到太子之位,兢兢業業之後一步步,直到登基,進行了一系列的治國舉措。

    楊廣才華橫溢,有雄心壯志,執政之後,就發揮了他的才能。隋煬帝做事好大喜功,做事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這樣的做法使官員和廣大下層人民產生了不滿,於是一些誘因開始發酵,激化了社會矛盾。隋朝是楊堅發動宮廷政變建立,政權被財閥士族壟斷的格局依然沒有改變。

    隋煬帝登基之後,社會矛盾越發的明顯。楊廣一系列大抱負實施,一批工程的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時也加重了老百姓生活負擔。最後高麗戰敗更是引發了百姓的不滿,各地士族及下層人民揭竿起義層出不窮。

    隋朝滅亡的原因:一:大運河的開鑿,花費太多的財力和人力。二:隋煬帝的殘暴奢侈的性格。三:隋煬帝加強中集權制度,讓官員不滿。四:起義軍的崛起。五:戰爭頻繁,大敗契丹。

    隋煬帝作為剛建立不久國家的第二代皇帝,急於開疆拓土建立功績是及其不明智的決定,雖然隋朝二代而亡,但對中國歷史發展做出了有益的推動和發展,還是有歷史功績的,所以,我們要辯證的看待。

  • 6 # 御前帶刀侍衛

    1、由於長安地處偏西,糧食供應困難。隋煬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派楊素、宇文愷等人在洛陽興建東京,以掌控中原與江南經濟,由於每月要役使民丁兩百萬人,隋煬帝又注重洛陽都城的完善奢華,因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2、大業元年(公元605年),隋煬帝開鑿通濟渠的同時,帶後宮、諸王、衛隊等大量人群沿運河巡視南方,沿途之上,花費許多資金,徵調許多人民。

    3、大業三年(公元607年),隋煬帝巡視北方時,徵調北方人民經太行山開鑿馳道直到幷州(今山西太原),並向附屬的突厥啟民可汗要求突厥民眾協助開鑿馳道。

    4、大業四年(公元608年),隋煬帝出巡榆林動員壯丁百餘萬人,從榆林到紫河(今內蒙古、山西一帶)築造長城以保護突厥啟民可汗。

    5、隋煬帝在位時有志於開疆闢土。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征服林邑(今越南中南部);同年征服契丹;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收復琉球;大業四年(公元608年)震服伊吾;大業五年(公元609年)征服吐谷渾。

    6、大業八年(公元612年)、大業九年(公元613年)與大業十年(公元614年),隋煬帝對高句麗發動了三次大規模戰爭。其中第一次東征高句麗遭受了慘敗,浪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加重人民負擔,導致日後隋末民變的發生。

    7、隋煬帝好大喜功,急功好利,多次發動戰爭勞民耗材,最終引起隋末危機,導致隋朝滅亡。

  • 7 # k哥工作室

    楊堅在位15年,於604年駕崩,隋煬帝楊廣繼位,從楊廣當皇帝的政策,雖然對楊堅有所改變,但未能實現地方政權向中央政權的轉變。楊廣繼位後,在洛陽“發丁男數十萬掘塹,自龍門(今山西臨汾河津)東接長平(今山西高平)、汲郡(今河南汲縣),抵臨清關(今河南延津),度河,至浚儀(今河南開封)、襄城(今河南臨汝),達於上洛(今陝西商縣),以置關防”,雖然表面上從長安到洛陽變化,但隋煬帝並沒有放棄關中人士,而山東、河北一帶並沒有貴族及士族重用。後來隋煬帝又經營江都(揚州),並且疏通大運河,促進了關中與江淮一帶的交流,並且對江淮地區民眾稅負降低,但實際上也是為防範山東、江淮勢力。不過隋煬帝重視江淮地區,但並沒有重用江淮地區官僚。當然後來起義反抗隋朝時,江淮地區反民相對較少。從605年到618年,隋煬帝被殺,楊廣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裡,基本就在東都和江都轉悠。可以說楊廣繼位後,在長安呆的時間較少,他除了巡行以外,大部分時間在東都和東都。這一點也是為了防範山東、江淮一帶反抗勢力。楊廣徵伐高麗後,山東地區的豪傑起義不斷,後來民眾的暴動也引起了隋朝內部楊玄感的反叛。隋朝統治削弱由此開始,楊廣已經很難控制全國大局。615年,隋煬帝被突厥圍困雁門關後,他的控制力進一步削弱。但第二年,隋煬帝並沒有回到長安和東都,而是跑到江都。也正是在江都時間裡,楊廣被殺,隋朝滅亡。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隋煬帝不回到長安或者東都,再次借關中勢力,以圖東山再起呢?楊廣不敢回了,因為東都在突厥勢力的進攻之下,況且洛陽這個城市特點,易攻不易守,除非盛世時當作國都,亂世時當國都就是找死。而長安地區,由於隋煬帝長期在東都和江都,引起了關中勢力的不滿,楊廣怕回去凶多吉少。因此,楊廣選擇相對較遠的揚州。楊廣認為他給江淮地區民眾帶來的福利很多,在揚州地區一定會得到擁護和支援。的確,楊廣在揚州沒有受到當地勢力的威脅,但他卻死在宇文化及的刀下。因為楊廣所帶大臣及軍士全都來自關中地區,他們想念關中老家,盼望及早回去。而楊廣沒有在江淮地區培植自己的勢力,只關心百姓還不是目的,關鍵要在江淮地區讓當地人出來為官,給他們一部分兵權,讓其忠心於楊廣。但楊廣沒有做到,或者是他的提防心理,或者他沒時間做,但都已經晚了。歷史上對楊廣三徵高麗不理解,有人認為勞民傷財,勞師遠征一個藩屬國沒必要。還有人認為,征伐高麗,能夠使隋朝勢力拓展到遼東,恢復漢武帝時期中原王朝威風。這些都可能是楊廣徵伐高麗的原因。但也有學者認為,楊廣徵伐高麗是為了防止河東、河西、山東勢力。他怕河東、河西勢力與突厥勢力聯合對隋朝構成強大的威脅。學者之所以這樣認為,主要有兩點,一是尉遲迥起兵於河南安陽北,隋煬帝即位後,他的弟弟漢王楊諒起兵幷州反抗他。這兩個因素難道與徵高麗有關?隋朝建立後,王朝面臨的外部敵人就是突厥勢力。楊堅、楊廣在對待突厥勢力並沒有採取武力解決,而是懷柔和親制度,穩住突厥。而打壓高麗,也能從東北面與東都、江都連成線,進一步擠壓分割突厥。可見楊廣徵高麗最終目的還是防範突厥。但隋朝防範突厥並沒有直接與突厥有大的戰爭,而是捨近求遠徵高麗,這就給突厥勢力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史料記載,河東、河北反抗隋朝時,的確聯合了突厥。李淵從太原起兵時,也藉助了突厥勢力。隋朝徵高麗,最終使突厥勢力坐大,而導致隋朝快速滅亡。當然無論楊堅還是楊廣,他們不可能是眼光長遠的戰略家,能實現全國大一統,而且實施了一些有利政策,已經難能可貴了。他們只是皇帝,並不是神仙。

  • 8 # 米格

    根本原因是權力的絕對集中而沒有監督

    在秦朝結束後,後來的統治者看到了法家的壞處,於是便拋棄了法家的絕對統治,轉而使用外儒內法的方式來欺騙老百姓。表面上看是採用儒家思想治理國家,教育啊,使用人才啊,忠孝啊這些,但是骨子裡還是法家這一套。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都是統治者一人說了算,並且沒有監督,遇上個好皇帝,那國家就會蒸蒸日上。要是有個混蛋皇帝,那就別說了。隋朝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隋煬帝他爹,精明強幹,絕對是個好皇帝,隋朝最鼎盛時期的經濟規模,唐朝一輩子也沒有達到。換了隋煬帝,幾十年功夫就把他老爹的遺產給折騰沒了。這就是權力過於集中而沒有監督的危害!

  • 9 # 書書蟻館

    隋煬帝楊廣還不是皇帝的時候,奉他老爸楊堅的命令是帶兵去攻打陳朝後主陳叔寶,瞭解陳叔寶的荒唐,只愛文學和美女。當陳叔寶死後給他一個封了一個諡號“煬”,但是歷史就如此輪迴,後來唐太宗也給楊廣封回同樣的諡號。

    但是隋煬帝其實要比陳後主要英明神武的多,也不像其他末代皇帝那樣昏庸無道。他在早期執政的時候,還是非常勤政愛民,重用賢臣。國力不斷髮展。

    他繼續發展完善科舉制度,讓許多寒門學士得已魚躍龍門,為國爭光,這個制度影響了兩千多年的中國知識分子。

    而在當時,楊廣志在比堅秦皇漢武,所以他的心態急了一些,為了加強對江南的統治,他下命開通大運河,目的一是為了讓江南的物資可以更加好地輸送到北方,二是為了防止剛剛統治不了的江南造反。

    於是他下令徵集百萬民工去修建大運河,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這個壯舉,強大的負擔,讓很多百姓苦不堪言,經常有很多百姓因為過於勞累而死。

    所以大運河的快速修建,加快了隋朝的滅亡。

    第二則是三徵高句麗失敗,而楊廣之所以要去攻打這個不聽話的鄰國,除了要回面子之外,高句麗當時的面積不止朝鮮這麼大,還包括半個東北,所以為了防止高句麗繼續發展壯大,必須打,而打仗是最消耗錢財的,這也加速了隋朝的滅亡,畢竟他老爸楊堅給他的家產還不足以這麼大規模的戰爭。

    其實我們想不想就知道了,秦始皇之所以能統一中國,是因為他老爸,他爺爺,他高祖就開始做了統一中國的事情,秦始皇是在祖先積累了好幾代之後才開始統一中國,這個壯舉。

    同樣的漢武帝,在經過劉邦和他爸爸這兩代的休養生息,增強國力才開始打擊匈奴,而在後期也是弄得百姓苦不堪言,國力空虛,差一點國家就毀在漢武帝的手裡,只是這點歷史,別人知道了很少。

    後來漢武帝發現自己的問題,很爽快地給自己來個罪己詔,後來的政策還是與民休息,後來的皇帝也認真執行了,才有後面的漢宣帝劉詢的“孝宣中興”。

    所以楊廣的步伐就是太急了,他全然不懂得老子的哲學,物極必反,欲速則不達,順其自然才是最合理的。

    而統治時間過於短暫,楊廣先後大建運河,洛陽宮殿,以及三徵高句麗,都隴西軍閥李氏有了可乘之機。

    而後來各個地方紛紛起義,楊廣那個時候哪怕意識到也拯救不了隋朝的天下。

    可惜,如果楊廣控制好一個度,慢一點來,他的諡號或許就是“武”了,那就是另外一段歷史,隋武帝。

    歷史沒有如果,唐朝也是繼承著隋朝的制度,可謂是換湯不換藥嘛。反正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 10 # 洋哥說歷史

    隋煬帝繼位以後,濫用人力財力,揮霍無度。大規模徵發民工,修建南北大運河以及長城;大規模興建東都,一年每月役使民工高達200萬;大規模徵調軍隊,三次出征高麗(今朝鮮半島),死傷無數;巡遊全國三下江都,浪費大量財力,百姓苦不堪言,流民遍地。

    公元611年,在山東首先爆發了王薄領導的農民起義,接著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而貴族出身的楊玄感的起義導致統治者內部出現大分裂。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發動兵變,縊殺隋煬帝。此後三四年期間,各地武裝紛紛被李淵消滅,唐朝繼承隋朝,統一了中國。

    雖然,隋王朝僅存38年,但在此期間,文化方面取得了可觀的成就,經學和佛學發展迅速,對外交流也取得很大成就。隋煬帝派裴矩出使西域,招引各地商人前來參觀交流,從事貿易活動,使隋代中國在亞洲的地位和影響都得到增強,為之後的大唐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11 # 劉文廣

    隋朝是中國歷史上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朝代,只經歷了短暫的38年二世而亡,在歷史中是無比耀眼的也很重要的一個朝代,究其快速滅亡原因主要如下。

    01.興建新都洛陽

    由於長安地處偏西,糧食供應困難。隋煬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派楊素、宇文愷等人在洛陽興建東京,以掌控中原與江南經濟,由於每月要役使民丁兩百萬人,隋煬帝又注重洛陽都城的完善奢華,因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02.修建大運河”

    大業元年至六年(605年至610年),隋煬帝動用百餘萬百姓,疏浚之前眾多王朝開鑿留下的河道,修建隋唐大運河。大運河全長2700公里,流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省市。時是發動了上百萬民夫參與的超級工程。花費了太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幾乎是傾舉國之力始建成,客觀上導致了民不聊生。

    03.發動頻繁戰爭

    隋煬帝在位時大幅開疆闢土。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征服林邑(今越南中南部);同年征服契丹;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收復琉球;大業四年(公元608年)震服伊吾;大業五年(公元609年)征服吐谷渾;大業八年(公元612年)、大業九年(公元613年)與大業十年(公元614年),隋煬帝對高句麗發動了三次大規模戰爭,其中第一次東征高句麗遭受了慘敗,浪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加重人民負擔,導致日後隋末民變的發生。

    04.內部矛盾日益激化

    北周和隋朝均起於關攏,但此後隨著皇權和關隴士族矛盾的激化,其實是動搖了統治根本,導致隋末天下動亂時,皇權無所依靠。而同為關攏士族的李氏家族卻得以迅速崛起,這也是李淵在太原起兵之後,憑藉很少的兵力,在極短時間內便能攻入長安的一個重要原因。

    05.官逼民反引起亡國

    隋煬帝好大喜功,急功好利,多次發動戰爭勞民耗材,最終引起隋末危機,以瓦崗翟讓為代表的各地貧苦民眾不堪壓迫紛紛揭竿而起,天下大亂。最終義寧二年(公元618年)4月11日,宇文化及、司馬德戡與裴虔通等人發動兵變,殺了隋煬帝。至此隋朝滅亡。

  • 12 # 鼻需堂堂主楊震

    我可能和正史的說法不太一樣。楊廣帝(我之所以不用隋煬帝,是因為隋煬帝是李唐王朝成立後,李淵為了自己政權合法性而給前朝亡君“封的”)實在是一個豐功居偉雄才大略的君主。對於歷史對他的惡評,我就不說了,大家都能看到。我說幾個史實,看看大家有什麼判斷就可以了。第一,楊廣帝和李淵是姨表兄弟,李淵是世襲唐國公,趁天下“大亂”之時出兵長安,奪取天下。之所以加用引號,是因為當時的社會局面還在楊廣帝的掌控之中,要不然他會有心情去揚州進行視察?這很類似泰國總理他信去聯合國參加會議時,軍隊宣佈接管泰國政府一樣,讓他信下課。李淵集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取得了政權。為了自己政權的合法性,就大肆詆譭楊廣帝,把這樣一位千古一帝推向萬劫不復之地。楊廣帝做的三件彪炳史冊的事,第一個就是科舉制度,別在這裡和我討論科舉制度多麼不好,告訴大家一個基本事實,如果沒有科舉制度,實現中國兩千多年的強大是不可能的;第二是平定各地地方政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我們當前的版圖也沒有把越南統一進來;第三是京杭大運河,實現了南北經濟文化的大融合,促進沿岸很多大城市,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對照著地圖看看,現在還是國際化的大都市。

    基於以上史實,我個人覺得楊廣帝絕對是被歷史誤會最大的千古一帝!

  • 13 # 喬加貝

    隋煬帝大興土木 ,搞的天下的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導致了最終的群雄逐鹿,隋朝二世而亡。

    大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老闆沒有給幾年休養生息輕徭薄賦的時間。

    朝代更替,歷史書說的是起義,其實,和義無關,天下的百姓實在活不下去,沒吃沒喝,不造反就可能餓死,既然都是死,那就造反,造反可能有生機,否則,百姓如果有口吃的,他們才不會幹玩命的事。

    所以,隋亡在沒有考慮百姓的死活。

  • 14 # 80後東哥

    勞民傷財(建大運河),好大喜功(征戰高麗)。其實他做的事是對的,只不過選錯了時機,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對,要不他也會是一代明君。

  • 15 # 歷史秀才劉伯虎

    隋文帝(楊堅)透過北周“禪讓”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帝國。在位24年,勵精圖治,勤奮為政,裁減冗員,精簡郡縣。為後世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

    試舉兩例:

    1、隋煬帝大業二年,全國戶籍超過890萬戶,人口達4600萬。後來的唐朝,一直到了“開元盛世”後,天寶十三年,人口戶籍才達到960萬戶,與之匹敵。但時間上,已經是超過100年了。

    2、隋煬帝大業二年,建設了“洛口倉”,用於存放糧食。此糧倉的圍牆,就超過10公里。(可以計算一下佔地面積有多大)。另外還建有一個“回洛倉”,可以存放糧食2600萬石。李密造反的時候,有超過100萬人去這個糧倉搶糧。

    由此可見,隋文帝這個老爸,真的留下了很好的家底。

    但為何楊廣這個敗家子,只用了14年,就敗光了所有身家,甚至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富大龍飾演隋煬帝)

    1、即位之初,營建東都洛陽,每個月服役的民工,就超過200萬。

    2、南遊揚州。楊廣繼位之前,曾經當過揚州總管,深受南方文化影響。南下時,從首都長安到江都,建有“離宮”40多座。

    3、遊玩時乘坐的龍船,“高45尺,長200尺”。整個船隊,前後達100公里。可見數量何其巨大、氣勢何等壯觀!

    4、繼位第三年,北上巡視榆林,接見突厥首領啟民可汗。隨隊軍士達50萬!又不是打仗,帶那麼多人去幹嘛?護駕用得著這麼多人嗎?只是為了顯擺威風罷了。這50萬士兵一天要耗掉多少錢糧?

    5、繼位第四年,開永濟渠。

    6、第六年,通江南河。“自京口至餘杭,長八百里,寬十丈。”

    7、第八年,御駕親征高麗,發兵超過100萬,分為24支隊伍。其中,有9支隊伍、超過30萬人透過遼東出征,結果生還者不足3000人。(生還率不足1%)

    8、第九年、十年,再次討伐高麗。

    (富大龍飾演隋煬帝)

    不談“野史”、“傳說”中的另外一些故事,比如弒父篡位、謀害太子楊勇、淫亂後宮等,僅僅看上面的八條內容,就能明白為何隋煬帝會斷送楊家皇朝了。總結一下,就是下面幾個詞:

    狂妄自大、驕奢淫逸、窮兵黷武、不恤民力、自己作死!

  • 16 # 重溫歷史老照片故事

    隋朝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局面,實現了統一,而且隋朝經濟繁榮,它的一些大型工程澤被後世,隋朝的軍事實力也令人生畏。但為何隋朝速亡?

    隋朝的滅亡始於隋煬帝后期的一系列兵禍。其中的主要原因社會經濟矛盾,也和朝廷自身佈局有關。而隋煬帝的作為、個性和生活都是上述兩個原因的重要促成因素。

    隋煬帝好大喜功,執政期間工程不斷,徭役不絕,征戰不停:即位當年冬,徵發幾十萬人在首都之東掘壕,設立關防;大業元年築東京,遷豫州郊民入住;同年春,在黃淮地區調百餘萬民夫開運河,以江南木材造萬艘船隻;是年夏,出兵林邑;大業三年,發河北人修馳道,並築長城;大業四年春,調上百萬河北民挖運河;同年秋,發二十多萬人修長城;大業五年,與吐谷渾交戰;大業八年,徵高句麗;大業九年,繼續徵高句麗,發十萬丁男修大興城。

    大業十年,隋煬帝下詔論攻高句麗。此時,各地義軍已風起雲湧,群臣對出征無人敢言,隋朝也無力再徵調大量人員修建工程。

    隋末的義軍多為流民,起兵原因是人多、飯少、事巨。大業五年,隋朝的人口達到了46019956人,數量雖不及兩漢最高值,但比之前朝已稱得上人口激增。大量人口需要更多的資源予以供養,而隋煬帝頻繁大量徵調民夫,恰好破壞了中國古代社會的經濟基礎——小農經濟。於是,最遲不晚於大業七年,隋朝出現了大批流民。這群人多因避徭役而流亡,既脫離生產,也無法獲得穩定工作。迫於生計,他們只好搶劫。

    這是亂世的前兆。流民會空耗社會資源,同時打家劫舍又會進一步破壞農業生產,製造新的流民。隋朝末年,關東還發生了自然災害。這都很容易給隋朝社會帶來惡性迴圈。

    如果隋朝中央處置得力,朝廷未必會猝然覆滅。然而,隋朝的佈局以及隋煬帝的辦事風格將隋朝推向了毀滅。

    隋朝興於關中,曾長期和關東不睦。楊堅擅權和在位期間,都嚴防關東:人事上,關東要地的長官全部是自己親信;法律上,除關中緣邊,一律不許私造、私藏兵器,江南三丈以上船隻歸公。楊堅雖然也有巡遊記錄,但多數時候坐鎮關中,指揮下屬外出,尤其是有軍事行動時。

    楊廣繼承了父親出巡的喜好,卻放鬆了對關中的控制。隋煬帝出遊的頻次與花銷都遠超其父,而且他更鐘愛洛陽和江都。脫離本朝核心區的隋煬帝既讓自己處在兵禍最前沿,如楊玄感反叛,第一時間直撲洛陽;也使自己很容易與外界隔離,如隋煬帝晚年居江都,近臣害怕煬帝發怒,不敢坦白時局。結果朝廷應對遲緩,兵禍愈演愈烈。

    最後,隋煬帝之死令隋朝徹底斷了生路。這也與他流連江都有關:當時皇帝身邊的僚屬多為關中人,而關中戰亂,將領想保家,士兵想逃回。但煬帝多疑好殺,無人敢直言。於是,近臣們決意弒君。

    隋煬帝健在,地方實力派尚顧及合法性,不敢輕舉妄動。煬帝駕崩,群龍無首,各地各自擁立新主,隋朝對局勢完全失控,其覆滅無法挽回。

    所以,隋朝速亡的直接原因是隋朝長期興師動眾,破壞了自身經濟基礎,而隋煬帝好大喜功的性格和作風,更加劇了隋朝的危局。隋煬帝被殺,則是令隋朝徹底崩潰的最後一環。

  • 17 # 虎哥143993466

    隋煬帝斷送剛剛完成大一統的隋朝是由於隋煬帝窮兵黷武,好大喜功,勞民傷財,橫徵暴斂,不顧底層人民的死活諸多因素造成的。隋煬帝時期,數次外徵高麗,調拔國內大批兵力,最終征討失敗,國內大興土木開鑿大運河,工程浩大,從全國各地征討徭役,民工做苦力,完全於底層人民的生活與不顧,興建宮殿,離宮,橫徵暴斂,八次巡遊南方大運河沿線,建官驛,築龍宮,建龍船,豪華奢侈,極盡享樂,對底層百姓苛捐雜稅多如牛毛,奢殺成性,使之廣大底層人民天法生存,掙扎在死亡線上。在對外大舉用兵,數次征討高麗中,使國庫空虛,入不敷出,各地義軍紛紛起義造反,中原王世充瓦崗寨起義,李密起義,太原李淵,李世民率軍起義,深刻動搖了隋煬帝隋朝統治的社會基礎,朝庭內部,隋煬帝腐敗透頂,每日歌舞昇平,極盡享樂,嬌奢淫逸,不思朝政,官僚之間互相傾軋,勾心鬥角,大將宇遲恭,宇遲敬德反叛,最後逼迫隋煬帝只能懸樑自盡,隋朝最終完結。

  • 18 # 故事一籮筐603

    隋朝結束了幾百年的戰亂,使長期四分五裂的國家,重新回到了大一統時代。但可惜的是,它僅存在了三十七年,就終結在了第二代隋煬帝楊廣的手裡。

    隋煬帝年輕時,繼承隋文帝在位時的既定方針,對隋朝的繁榮發展功不可沒,也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

    但他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窮奢極欲,剛愎自用,成了葬送隋朝江山的掘墓人。究其原因,大致有五。

    第一,好大喜功,勞民傷財。隋朝結束了長期戰亂和分裂,民心所向,最大願望就是休養生息,安居樂業。

    但是,隋煬帝好大喜功,連發徭役。動輒徵發幾十萬、上百萬民夫。掘壕溝,築東京,造大船,修馳道,建長城。連年累月,生民不得喘息。

    最嚴重的要數三徵高麗。接連兩次失敗後,已是人口減少,民生凋敝,社會動盪不安。就在這種情況下,隋煬帝不看時勢,一意孤行,仍然堅持出兵攻打高麗。

    第二,民不聊生,流民為患。隋初的繁榮發展,使人口激增。大業五年,達到了四千六百多萬。這就需要更多的資源來供養。

    但隋煬帝頻繁徵調民夫,破壞了社會的經濟基礎。為了躲避徭役,人們大批流亡,脫離生產,生計無著,只能搶掠,揭竿而起,起義造反。

    第三,驕奢淫逸,不理朝政。隋煬帝執政後期,生活奢靡不堪。在揚州修建“迷樓”,遍納天下美女。還在樓中設有很多機關,如“御女小車”,巨大銅鏡等,用於變態享樂。

    隋煬帝常年沉湎於 “迷樓”之中,不理朝政,使自己與外界隔絕。煬帝生性多疑好殺,

    近臣怕他發怒,不敢據實以報,致使應對遲緩,時局失去控制。眼看大勢已去,近臣決意弒君,隋朝隨即覆滅。

    第四,門閥自重,禍起蕭牆。隋朝的門閥勢力不可小覷,也是當時社會的一大痼疾。如果沒有這些貴族勢力一馬當先,光靠流民為主體的起義軍,恐怕一時也難成大事。如太原留守李淵,掌控關右十三郡之軍,卻與突厥聯手,起兵反叛自己的主子。

    再者,江都通守王世充,總攬三萬江淮勁卒反水。還有宇文化及於揚州叛亂,這些都是隋朝滅亡的內因。

    第五,除惡不盡,遺患後世。隋文帝當初平滅南陳、北齊後,對前朝官員,雖誅殺懲治了一大批權幸之臣,但也有一部分被留用。讓他們掌控了地方政權。這些人本來就有亡國之恨,與隋朝離心離德。遇有風吹草動,便立刻改旗易幟,反叛為患。

    “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隋煬帝失政與朝,失心於民,破壞了隋朝初期繁榮發展的大好形勢,最終斷送了隋朝來之不易的大一統江山。不禁令世人扼腕嘆息。

  • 19 # 小灰LX

    簡單點說就是步子太大扯到dan了。

    隋煬帝即位後,下令開鑿大運河,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修訂了法律,主要是針對隋文帝末年比較嚴酷的法律進行了改革;設立了進士科,促成了科舉制的形成;興辦學校,訪求遺散圖書,並加以保護;幾次派遣使者去流求和西域,加強了內地同邊境的關係。

    每一項政策都是有利於國,功在千秋,可惜本可以經過幾代皇帝實現的。(感覺和秦始皇很像)

  • 20 # 舌尖上的家宴

    可以說他好大喜功的個性,斷送了大隋江山

    縱觀他的所作所為,他的功績還是不可泯滅的,開疆拓土,修大運河,都是他的功勞,在位十多年,他幾乎在帝都的時間很少,縱然後世對他的好評不多,但是他的成績算是豐功偉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壽之人有哪些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