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之了了

    當然是東坡居士蘇軾

    有人說他,半世顛沛流離,一生詩情畫意。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我喜歡他,主要在於他生性放達,內心通透的性情。

    和諸多中國古代文人一樣,得意時儒家,失意時道家。蘇軾更是彰顯這種處世風格的代表。

    在朝時,由於他為人耿直,更為普世大眾著想,所以他把當時朝廷上鬥爭激烈的兩派都得罪了,官職一貶再貶。

    仕途上的失意,在他的文學作品上並未留下太多痕跡。他把注意力轉移到生活情趣上,品美食,賞良景,懷緬亡妻,牽黃擎蒼。

    誰的一生會是一帆風順,我想我們更應該像蘇軾這樣的中國古代文人們學習他們忠於內心的操守,學習他們隨遇而安的達觀。

  • 2 # 棠梨煎雪119738401

    我還是比較喜歡李白和蘇東坡的啊,李白屬於豪放派,蘇軾屬於灑脫派,聽我給你們理智分析一波.李白大致是這個情況,“我不聽我不聽,你們都是笨蛋,你們都理解不了我,今晚夜色很美,我出去小酌幾杯,阿,月亮啊,真美,誰也不能搶我的月亮,月亮是我的。”而蘇軾是這樣一個情況;“行吧行吧,你們愛說啥說啥,哎,又要貶官?成吧,去邊疆就去邊疆,這裡還有好吃的,開心ing,對了,你們誰見李白的月亮了,快還給他”

  • 3 # 史衚衕

    我比較喜歡柳宗元,這位柳河東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而比詩更具有意義的是其文。他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黔之驢》一文,驢的樣子躍然紙上,真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 4 # 兔子7265

    肯定是蘇東坡嗎!蘇東坡的文章多好,豪放大氣,既不悲傷,也沒有仇恨,給人積極樂觀,豁達開朗的安慰。

    我讀過《前赤壁賦》,不過現在全都忘記了,但是,他的那種胸懷確實叫人蕩氣迴腸。

    好像我還讀過《石鐘山記》,是蘇軾和兒子一起遊潘陽湖的。另外還有幾篇散文是描寫夜景的,都非常逼真。蘇東坡,我還得在看看他的文章,複習一下中學的生活。

  • 5 # 護理札記

    個人最喜歡蘇軾,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

  • 6 # 一枝研學

    最愛範文正。

    知兵,知政。有匡扶天下的責任和胸懷。不以個人榮辱行事,而以蒼生為為念。

    一生清廉。為人也好,品傑高尚。

    不像王安石,生前就已經譭譽參半。

    也挺喜歡蘇軾,其文字,其性格都很出彩,但就仕途和抱負來說,有點拎不清。

    所以,最愛范仲淹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是對自己的要求,也是為後來的儒學後輩立下了一個楷模。

  • 7 # ROVER一Tarrant

    緣分在這,看見了我就來回答

    不能稱為喜歡,應該是尊敬吧!那就是昌黎先生,韓愈,韓文公,因為對韓文公較為熟悉,也隨之去深入瞭解。

    韓文公為官八月,潮州山水皆姓韓。

    這不是說韓愈多喜好遊山玩水,喜歡提字,把潮州的山水佔遍了,而是韓愈在潮州做了很多卓越的政績,後人為了感恩他的恩德,將山水用韓姓命名,如韓山,韓江,韓堤,韓山師範,昌黎路等等。

    韓愈在潮州做了什麼事,讓潮州人給予了他如此高的地位,歸根結底是四件事:主要做四件事:

    一、治惡水;

    廣東的韓江,是潮州的母親河,古早年,有惡水之稱,江裡遍佈猛獸傷人,就是鱷魚,惡水猛獸傷人無數,人心惶惶,百姓哀聲怨道,談水色變,韓愈上任後得知此訊息,決心治水為民除害,帶有神話色彩的是,韓愈開壇祭鱷,約他們上岸談判,鱷魚因韓愈愛民心切,受其感動,也受上天感召,決定不再行惡,順遊而下入海修行,(更貼近事實的就是韓愈寫下《鱷魚文》,用祭祀的形式向江中投下一豬一羊。隨後,韓愈做了一次聲勢浩大的動員會,以消除鱷魚在人們心理的恐懼感,挑選人才使用毒箭射殺鱷魚)後人為感韓文公恩德,惡水更名韓江,以此紀念該政績。

    二、興水利,促生產

    元和年間,現在的粵東地區是被貶之地,有南蠻之地的說法,經濟,農業生產力都很低下,韓愈帶來了中原的先進農耕生產技術,使該地區得到質的飛躍,快速發展。

    三、解放奴婢。

    提倡不畜奴,奴隸可以用錢贖自己的自由

    四、建學堂,授學時

    韓愈被貶潮州刺史,當時的民眾還存在衣不蔽體的情況,可見文明程度的落後,韓愈明白,掃盲的重要性;韓愈認為,國家治理須“以德禮為先,而輔之以政刑”,用德禮即推行儒家的“仁義”之道,“未有不由學校師弟子者”。“刺史出己俸百千,以為舉本,收其贏餘,以供學生廚饌”。現在的韓山師範學院離韓愈方面興建的學堂就只有咫尺之遙。

    喜愛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挑了一位最熟悉的韓愈,希望給大家對八大家的故事有更深入的瞭解

    @橘子皮蘋果 (潮汕人瞭解的潮汕歷史)

    不足之處請大神指教

  • 8 # 小話詩詞

    誠邀,感謝樓主的問題,得以藉助這個問題說一下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唐宋八大家。

    最喜歡的一個唐宋八大家是誰?為什麼?直接回答,再說原因。

    唐宋八大家中我最喜歡韓愈,喜歡韓愈是從他的一篇文章開始的,記得第一次讀到《進學解》這篇文章的時候,就被這篇生澀難懂的文章給嚇住了,動用了《古代漢語詞典》,才把裡面的字詞基本查清楚了,或許是迎難而上的學習動力吧,在學生時代我就對韓愈的文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如果讓我找出一個詞語來形容韓文的話,我是沒有這個能力的。只能借用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評價韓愈的話了,那就是“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

    在我上大學的時候,利用課餘時間,在圖書館裡將中華書局出版的《韓愈文集》讀了一個遍,也從資料裡得知了韓愈“不平則鳴”的一生,其實最喜歡韓愈的原因,就是被韓愈的文章所深深吸引,韓愈說過的“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也是我的人生座右銘。

    而“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這一句就是出自於韓愈的額《進學解》,我對《進學解》這篇散文是太喜歡了,我記得第一遍費了好大的精力讀完之後,第二次讀這篇散文的時候,因為太愛裡面的句子,我就將裡面的一些當時我認為好的句子進行了摘章斷句式的抄錄,等到第三遍再讀的時候,我就已經能將這篇文章背誦下來了,其實這篇文章只有短短的七百四十二字。

    隨著後來自己知識的積累和閱歷的豐富,我對韓愈一生的頗為起伏的人生也多了一些自己的認識,韓愈可以誰是一位非常有抱負的知識分子,這位自稱“郡望昌黎”的大文豪以一己之力除去了當時文壇的死氣沉沉之象,以倡導古文運動為己任,並且提出了“文道合一”的散文寫作理論,對後世的散文寫作有極大的寫作指導意義,難怪蘇軾也大力推崇韓愈的文章,甚至不吝其詞的說出了“文起八代之衰”那樣極高的評價。

    韓愈在《馬說》裡有“伯樂常有,而千里馬不常有”這樣的名言警句;也寫過一字一淚的《祭十二郎文》;他的摯友柳宗元去世後,他也在萬分悲痛中寫下過《柳子厚墓誌銘》;也寫過反對藩鎮割據的《平淮西碑》;也寫過針砭時弊的《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飢狀》;在貶謫潮州時也寫過奇文《祭鱷魚文》;也寫過送別類的文章如《送董邵南序》、《送李願歸盤谷序》;也因反對皇帝迷信佛教而寫過《論佛骨表》,就是因為這篇文章,得罪皇帝,差點被皇帝處死;寫過《雜說》,也寫過《原道》、《原毀》;這些文章都以雄奇而著稱於當世,甚至韓愈的一些詩歌和文章到現在都是大中小學課本上的文章。

    但是我就是最喜歡韓愈的《進學解》,在一遍又一遍、反反覆覆地對《進學解》的學習中,我也發現光是這篇文章中就有二十幾個現在常用的成語,這些成語有些是韓愈自創的新詞,比如說成語:業精於勤、行成於思、含英咀華、刮垢磨光、爬羅剔抉、貪多務得、細大不捐、佶屈聱牙、補苴罅漏、同工異曲、左右具宜、冗不見治、校短量長、各得其宜、俱收並蓄、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絕類離倫、投閒置散;有的成語也是在後來被人們從《進學解》的句字中濃縮出來的,如成語:閎中肆外、力挽狂瀾、焚膏繼晷、提要鉤玄;還有韓愈巧用已有典故而揉捏形成的新詞:跋前躓後、載疐其尾等,光說《進學解》這篇散文為中華成語寶庫中做出的貢獻而言,就不得不說韓愈是一位語言天才,語言大師,這樣說一點也不為過。這也是我喜歡韓愈的眾多原因中的一個。

    請允許我將韓愈的《進學解》附錄於下: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拔去兇邪,登崇畯良。佔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爬羅剔抉,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雲多而揚?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言未既,有笑於列者曰:“先生欺餘哉!弟子事先生,於茲有年矣。先生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紀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先生之業,可謂勤矣。抵排異端,攘斥佛老。補苴罅漏,張皇幽眇。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先生之於儒,可謂有勞矣。沈浸濃郁,含英咀華,作為文章,其書滿家。上規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誇,《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莊》、《騷》,太史所錄,子云、相如,同工異曲。先生之於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學,勇於敢為;長通於方,左右具宜。先生之於為人,可謂成矣。然而公不見信於人,私不見助於友。跋前躓後,動輒得咎。暫為御史,遂竄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見治。命與仇謀,取敗幾時。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飢。頭童齒豁,竟死何裨?不知慮此,而反教人為?”  先生曰:“籲,子來前!夫大木為杗,細木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登明選公,雜進巧拙,紆餘為妍,卓犖為傑,校短量長,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轍環天下,卒老於行。荀卿守正,大論是弘,逃讒於楚,廢死蘭陵。是二儒者,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入聖域,其遇於世何如也?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繇其統,言雖多而不要其中,文雖奇而不濟於用,行雖修而不顯於眾。猶且月費俸錢,歲靡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窺陳編以盜竊。然而聖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茲非其幸歟?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閒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財賄之有亡,計班資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稱,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而訾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也。

    再一次感謝樓主的問題。

  • 9 # 鄭漂的三百六十五天

    最喜歡蘇試,因為他的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

  • 10 # 辛瓜地考古問祖

    回答這個問題還是先說一下唐宋八大家都哪幾位,認識一下再說喜好!

    唐宋八大家,又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柳宗元、韓愈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蘇軾、蘇轍、蘇洵)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韓愈和柳宗元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

    韓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是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漢族,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祖籍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

    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生於長安,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官監察御史。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享年不到50歲。著有《柳河東集》等。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南宋高宗朝,贈太師,追諡號“文忠”,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詞人、詩人,豪放派代表人物。蘇軾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國數千年曆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韓愈並稱“韓潮蘇海”,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被稱為“中國古代第一全才”。

    蘇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號老泉;四川眉山人。年五十八歲。年二十七,始發憤為學。歲餘舉進士,又舉茂才異等,皆不中。乃悉焚所寫文章,閉戶益讀書,遂通六經、百家之說,下筆頃刻數千言。至和、嘉祐間,與二子軾、轍同至京師。

    蘇轍(1039年-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六一即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常置酒一壺,醉翁一人),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省綿陽市)。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年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東鄉縣上池村),漢族。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強,受到較好的教育。

    曾鞏(1019年-1083年),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人,後居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西)。

    要說最喜歡的還是蘇軾,蘇東坡。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蘇軾的文學思想是文、道並重。他推崇韓愈和歐陽修對古文的貢獻,都是兼從文、道兩方面著眼的。但是蘇軾的文道觀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獨特性。首先,蘇軾認為文章的藝術具有獨立的價值,如“精金美玉,文章並不僅僅是載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現功能便是人類精神活動的一種高階形態。其次,蘇軾心目中的“道”不限於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規律。所以蘇軾主張文章應像客觀世界一樣,文理自然,姿態橫生。他提倡藝術風格的多樣化和生動性,反對千篇一律的統一文風,認為那樣會造成文壇“彌望皆黃茅白葦”般的荒蕪。

    正是在這種獨特的文學思想指導下,蘇軾的散文呈現出多姿多彩的藝術風貌。他廣泛地從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藝術營養,其中最重要的淵源是孟子和戰國縱橫家的雄放氣勢、莊子的豐富聯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風格。蘇軾確實具有極高的表現力,在他筆下幾乎沒有不能表現的客觀事物或內心情思。蘇文的風格則隨著表現物件的不同而變化自如,像行雲流水一樣的自然、暢達。韓愈的古文依靠雄辯和佈局、蓄勢等手段來取得氣勢的雄放,而蘇文卻依靠揮灑如意、思緒泉湧的方式達到了同樣的目的。蘇文氣勢雄放,語言卻平易自然,這正是宋文異於唐文的特徵之一。

    尤記上學的時候揹他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出自宋 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

    “國以得人為強,如猛獸之衛藜藿;以積賢為寶,如珠玉之茂山川。”

    出自宋·蘇軾《賜新除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呂公上第二表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

    “將有非常之大事,必生希世之異人。”

    出自宋·蘇軾《王安石贈太傅》。

    “求賢若不及,從善如轉圜。”

    出自宋·蘇軾《呂惠卿責授建寧軍節度使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籤書公事》。

    “大者安其大而無忽於小,小者樂其小而無慕於大。”

    出自宋·蘇軾《應制舉上兩制書》。

    “任賢使能,天下之公義。”

    出自宋·蘇軾《賜呂大防上第二表辭免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

    “得人之道,在於知人;知人之法,在於責實。”

    出自宋·蘇軾《議學校貢舉狀》。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出自宋·蘇軾《題西林壁》。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出自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不一則不專,不專則不能。”

    出自宋·蘇軾《應制舉上兩制書》。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出自宋·蘇軾《題西林壁》。

  • 11 # 中華統一促進會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侷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藥、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蘇軾典型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從文學史的範圍來說,蘇軾的意義主要有兩點:首先,蘇軾的人生態度成為後代文人景仰的正規化:進退自如,寵辱不驚。由於蘇軾把封建社會中士人的兩種處世態度用同一種價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處變不驚,無往而不可。當然,這種正規化更適用於士人遭受坎坷之時,它可以通向既堅持操守又全生養性的人生境界,這正是宋以後的歷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其次,蘇軾的審美態度為後人提供了富有啟迪意義的審美正規化,他以寬廣的審美眼光去擁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觀,到處都能發現美的的存在。這種正規化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兩方面為後人開闢了新的世界。所以,蘇軾受到後代文人的普遍熱愛,實為歷史的必然。

    蘇軾在當時文壇上享有巨大的聲譽,他繼承了歐陽修的精神,十分重視發現和培養文學人才。當時就有許多青年作家眾星拱月似的圍繞在他周圍,其中成就較大的有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秦觀四人,合稱“蘇門四學士”。再加上陳師道和李廌,又合稱“蘇門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儀、唐庚、張舜民、孔平仲、賀鑄等人,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蘇軾影響。由於蘇軾的成就包括各種文學樣式,他本人的創作又沒有固定不變的規範可循,所以蘇門的作家在創作上各具面目。黃庭堅、陳師道長於詩,秦觀長於詞,李廌以古文名世,張、晁則詩文並擅。同時,他們的藝術風貌也各具個性,例如黃詩生新,陳詩樸拙,風格都不類蘇詩,後來黃、陳還另外開宗立派。

    在後代文人的心目中,蘇軾是一位天才的文學巨匠,人們爭相從蘇軾的作品中汲取營養。在金國和南宋對峙的時代,蘇軾在南北兩方都發生了深遠的影響。蘇詩不但影響有宋一代的詩歌,而且對明代的公安派詩人和清初的宋詩派詩人有重要的啟迪。蘇軾的詞體解放精神直接為南宋辛派詞人所繼承,形成了與婉約詞平分秋色的豪放詞派,其影響一直波及清代陳維崧等人。蘇軾的散文,尤其是他的小品文,是明代標舉獨抒性靈的公安派散文的藝術淵源,直到清代袁枚、鄭燮的散文中仍可時見蘇文的影響。

    蘇軾還以和藹可親、幽默機智的形象留存在後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遊蹤,他在生活中的各種發明都是後人喜愛的話題。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後人廣泛喜愛的程度而言,蘇軾是無與倫比的。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這首詞,應該非常多的人欣賞吧!也可以說是蘇軾最有名的代表作,讀來使人神清氣爽。

  • 12 # 時代文教新觀察

    【最喜東坡月,一升千載明】

    ——我最欣賞宋人蘇東坡

    唐宋八大家,都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非常著名文學家,他們以其獨特的文學成就載入史冊。

    當然,成就有高下,偏愛有其家。最欣賞之於我,無疑就是蘇軾了。

    蘇軾有驚世駭俗的文學成就。不用說他的詩《題西林壁》,也不用說他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單就他那賦體散文《赤壁賦》就能絕世於當代、驚豔於後世,何其豪放,何其豁達!

    蘇軾有曠達樂觀的精神境界。他的人生多舛,他的仕途曲折,但他有一顆火熱的生活熱情。無論是惟江上秋風、與山間之明月,還是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都足以表現出這位宋代文人與眾不同的寬闊胸襟、精神境界。

    蘇軾有巧於哲思的人生藝術。不要說春江水暖鴨先知,不要說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是那悲嘆之中的“一尊還酹江月”的曠達抒懷,完全可以讓人們從中得到深刻的人生啟迪:正如陸游那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又一村;正如那朱熹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又一春;正如楊萬里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多一點人生處世藝術,就多一片海闊天空。

    綜上所述,蘇軾的腹有詩書氣自華,東坡的也無風雨也無晴——諸如此類,無一不讓我為之傾倒,向之膜拜。

    贊曰:

    唐宋八顆星,蘇軾更耀眼。

    最喜東坡月,一升明千年!

  • 13 # 國學古韻

    唐宋八大家中,我最欣賞的是蘇軾。

    他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詩人、詞人,蘇軾是繼歐陽修之後主持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在當時的作家中間享有巨大的聲譽。蘇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蘇軾在我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在書法方面成就極大,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蘇軾在繪畫方面造詣也頗高。其論書畫均有卓見,論畫影響更為深遠。蘇軾在詩、文、詞、書、畫等方面,在才俊輩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學和藝術天才。

  • 14 # 星辰讀書會

    唐宋八大家中我最為欣賞的是歐陽修,欣賞的不僅僅是他的文學,更讓人欽佩的是歐陽修從他的文學作品中體現出來的文化性格。

    歐陽修以理性包容為特色的文化性格具體表現為以下五個方面:(1)坦然面對現實,承認並尊重既有事實;(2)有堅定的信念和高度自覺、獨立的理性思考與批判反思能力;(3)跳出了二元對立的兩極思維模式;(4)不唯我獨尊,平等對待他人,理解並尊重他人的人生選擇;(5)意識到自我的侷限性,勇於承認錯誤,勇於自我否定。

    歐陽修的文化性格,不僅使他自己取得了輝煌成就,更對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發展走向及其最後的偉大勝利產生了直接而深遠的影響。這種兼具理想性、實踐性、批判性、周遍性、涵客性和開放性的文化性格,在當今社會依然是一份值得學習和繼承的精神遺產

  • 15 # 江山js

    我最欣賞蘇軾。

    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侷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藥、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蘇軾典型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從文學史的範圍來說,蘇軾的意義主要有兩點:首先,蘇軾的人生態度成為後代文人景仰的正規化:進退自如,寵辱不驚。由於蘇軾把封建社會中士人的兩種處世態度用同一種價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處變不驚,無往而不可。當然,這種正規化更適用於士人遭受坎坷之時,它可以通向既堅持操守又全生養性的人生境界,這正是宋以後的歷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其次,蘇軾的審美態度為後人提供了富有啟迪意義的審美正規化,他以寬廣的審美眼光去擁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觀,到處都能發現美的的存在。這種正規化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兩方面為後人開闢了新的世界。所以,蘇軾受到後代文人的普遍熱愛,實為歷史的必然。

    蘇軾在當時文壇上享有巨大的聲譽,他繼承了歐陽修的精神,十分重視發現和培養文學人才。當時就有許多青年作家眾星拱月似的圍繞在他周圍,其中成就較大的有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秦觀四人,合稱“蘇門四學士”。再加上陳師道和李廌,又合稱“蘇門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儀、唐庚、張舜民、孔平仲、賀鑄等人,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蘇軾影響。由於蘇軾的成就包括各種文學樣式,他本人的創作又沒有固定不變的規範可循,所以蘇門的作家在創作上各具面目。黃庭堅、陳師道長於詩,秦觀長於詞,李廌以古文名世,張、晁則詩文並擅。同時,他們的藝術風貌也各具個性,例如黃詩生新,陳詩樸拙,風格都不類蘇詩,後來黃、陳還另外開宗立派。

    在後代文人的心目中,蘇軾是一位天才的文學巨匠,人們爭相從蘇軾的作品中汲取營養。在金國和南宋對峙的時代,蘇軾在南北兩方都發生了深遠的影響。蘇詩不但影響有宋一代的詩歌,而且對明代的公安派詩人和清初的宋詩派詩人有重要的啟迪。蘇軾的詞體解放精神直接為南宋辛派詞人所繼承,形成了與婉約詞平分秋色的豪放詞派,其影響一直波及清代陳維崧等人。蘇軾的散文,尤其是他的小品文,是明代標舉獨抒性靈的公安派散文的藝術淵源,直到清代袁枚、鄭燮的散文中仍可時見蘇文的影響。

    蘇軾還以和藹可親、幽默機智的形象留存在後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遊蹤,他在生活中的各種發明都是後人喜愛的話題。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後人廣泛喜愛的程度而言,蘇軾是無與倫比的。

    蘇軾還在辦實業方面做出重大業績。元祐四年(1089年),蘇軾任龍圖閣學士知杭州。由於西湖長期沒有疏浚,淤塞過半,“崶臺平湖久蕪漫,人經豐歲尚凋疏”,湖水逐漸乾涸,湖中長滿野草,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蘇軾來杭州的第二年率眾疏浚西湖,動用民工20餘萬,開除葑田,恢復舊觀,並在湖水最深處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為標誌。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來,築成一條縱貫西湖的長堤,堤有6橋相接,以便行人,後人名之曰“蘇公堤”,簡稱“蘇堤”。蘇堤在春天的清晨,煙柳籠紗,波光樹影,鳥鳴鶯啼,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蘇堤春曉”。

    “東坡處處築蘇堤”,蘇軾一生築過三條長堤。蘇軾被貶 潁州(今安徽阜陽)時,對潁州西湖也進行了疏浚,並築堤。紹聖元年(1094年),蘇軾被貶為遠寧軍節度副使,惠州(今廣東惠陽)安置。年近6旬的蘇軾,日夜賓士,千里迢迢赴貶所,受到了嶺南百姓熱情的歡迎。蘇軾把皇帝賞賜的黃金拿出來,捐助疏浚西湖,並修了一條長堤。為此,“父老喜雲集,簞壺無空攜,三日飲不散,殺盡村西雞”,人們歡慶不已。如今,這條蘇堤在惠州西湖入口處,像一條綠帶,橫穿湖心,把湖一分為二,右邊是平湖,左邊是豐湖。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元祐六年八月調往潁州任知州、元祐七年(1092年)二月任揚州知州、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任定州知州。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執政,新黨再度執政,紹聖元年(1094年)六月,別為寧遠軍節度副使,再次被貶至惠陽(今廣東惠州市)。

    紹聖四年(1097年),年已62歲的蘇軾被一葉孤舟送到了徼邊荒涼之地海南島儋州(今海南儋縣)。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他把儋州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這裡辦學堂,介學風,以致許多人不遠千里,追至儋州,從蘇軾學。在宋代100多年裡,海南從沒有人進士及第。但蘇軾北歸不久,這裡的姜唐佐就舉鄉貢。為此蘇軾題詩:“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人們一直把蘇軾看作是儋州文化的開拓者、播種人,對他懷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傳至今的東坡村、東坡井、東坡田、東坡路、東坡橋、東坡帽等等,表達了人們的緬懷之情,連語言都有一種“東坡話”。

  • 16 # 詩詞宇宙歷史神話

    我最欣賞的是柳宗元。

    柳宗元出身於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貞元九年(793年)中進士,貞元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度為藍田尉,後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郎永貞元年(805年)九月,革新失敗,貶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貶永州司馬(任所在今南省永州市零陵區)。在此期間,他寫下了著名《永州八記》。元和十年(815年)春回京師,不久再次被貶為柳州刺史,政績卓著。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年)十月初八卒於柳州任所。交往甚廣,劉禹錫、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其詩多抒寫抑鬱悲憤、思鄉懷友之情,幽峭峻鬱,自成一路。最為世人稱道者,是那些清深意遠、疏淡峻潔的山水閒適之作。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哲學著作有《天說》《天對》《封建論》等。

    柳宗元山水遊記得特色善於運用各種傳神的語句來寫各種各樣的山林溪石。內容上突破了散文以政治和哲學理論為主的侷限,形式上創造了一種更文學化,更抒情化(活潑,不呆板)的散文型別。擺脫了寓言大抵只是一篇文章中的一部分,主要用作論說的例證的依附性質。而成為一種獨立的文體。語言文字準確而簡潔有力,含蓄,自然,體現出孤高脫俗的人生情調。為號為“古文”而實為新體散文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 17 # 大魚看書

    談不上最喜歡,只有更喜歡!!

    以前是簡單介紹。每個人都很棒呀!!!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 明初朱右選韓、柳等人文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實始於此。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說,選輯了《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4卷,此書在舊時流傳甚廣,“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隨之流行。

    韓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是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奪三軍之帥”(八代:宋、齊、梁、陳、魏、齊、周、隋);明人推崇他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韓愈還是一個語言巨匠,他善於使用前人詞語,又注重當代口語的提煉,得以創造出許多新的語句,其中有不少已成為成語流傳至今,如“落井下石”、“動輒得咎”、“雜亂無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鬱然病逝於鐘山,追贈太傅。紹聖元年(1094年),獲諡“文”,故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 ,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在哲學上,他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曾鞏還十分重視興教勸學,培養人才。在撫州居所側建有“興魯書院”,並親自定學規、執教席,推動撫州學風。在南豐“子固公園”,有曾鞏幼時讀書處——讀書巖、曾文定公祠、仰風亭、思賢堂,縣博物館亦建在其內。南昌市有一條子固路,也是後人為紀念這位先賢而命名的。

    曾鞏的一生,成就很多。尤其是在文學創作上,尤為突出。他積極參與歐陽修詩文革新運動。他散文內容廣泛,義理精深,節奏舒緩,感情醇厚,氣質內潛;主題明確,說理有條不紊;精於煉句,語言淨潔,尤善用排比句、對偶句。《宋史·曾鞏傳》稱他為文章上下馳騁,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經》,斟酌於司馬遷、韓愈,一時工作文詞者,鮮能過也,又稱其文“紆除而不煩,簡奧而不悔,卓然自成一家”。《宋史·曾鞏傳》還稱他“性孝友,父亡,奉繼母益至,撫四弟、九妹於委廢單弱之中。宦學昏嫁,一出其力”,既是一個奉父母以德的孝子,又是一個兼顧弟妹於艱難之時的好兄長。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籍貫吉州廬陵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歐陽修於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以進士及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死後累贈太師、楚國公,諡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其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傳世。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文的成就大於詩。其駢文有近百篇,古文大致為六類。

    三蘇指北宋散文家蘇洵(號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兒子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人稱為蘇東坡)、蘇轍( 字子由,自號潁濱遺老。1039~1112) 。

    “三蘇”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蘇洵是蘇軾、蘇轍的父親,蘇軾是蘇轍的哥哥)、王安石、曾鞏。 (分為唐二家和宋六家)】中的三位。宋仁宗嘉定初年,蘇洵和蘇軾、蘇轍父子三人都到了東京(今河南開封市)。由於歐陽修的賞識和推譽,他們的文章很快著名於世。士大夫爭相傳誦,一時學者競相仿效。

  • 18 # 文螢之

    唐宋八大家,是中國古代唐宋時期,散文創作成就最高的八位大家,包括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唐宋八大家的合成源於明初,文人朱右將上述八個人的文章編成一部《八先生文集》,於是往後就將此八人稱為唐宋八大家。八大家,文章各有千秋。不過個人最欣賞的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

    【韓愈個人簡介】

    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中唐時期,河南河陽人,生於公元768年,於公元824年12月25日逝世,終年五十七歲。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韓愈,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集大成者,其倡導“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文學理念對後世影響極大,因此被後世稱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文章鉅公,“百代文宗”。又其作為文人,有平“淮西之亂”之功,《論佛骨表》之鑠古直諫。因此,被宋代大才子稱之為: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

    【韓愈成就】

    在文學上,韓愈詩古文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主張繼承先秦兩漢散文傳統,反對專講聲律對仗而忽視內容的駢體文。韓愈文章氣勢雄偉,說理透徹,邏輯性強。時人有“韓文”之譽。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韓柳倡導的古文運動,開闢了唐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

    在詩歌上,韓詩力求新奇,重氣勢,有獨創之功。韓愈以文為詩,把新的古文語言、章法、技巧引入詩壇,增強了詩的表達功能,擴大了詩的領域,糾正了大曆以來的平庸詩風。

    【韓愈代表作】

    韓愈最有代表性的文章是《論佛骨表》。唐朝自高祖李淵建立唐帝國,經過貞觀之治、永徽之治的大治。到了武則天握權時期,唐中宗、唐睿宗被廢以及復辟,唐朝的治理一直都很不錯,到了唐玄宗時期終於到了大唐繁榮巔峰“開元盛世”。可是後來因為唐玄宗後期發生了著名的安史之亂,唐朝國力受到嚴重的打擊,經過了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唐順宗,一直都是萎靡不振的。直到到了唐憲宗時期,大唐皇帝李純經過十四年的治理,才終於迎來了著名的“元和中興”。唐朝佛事興盛,皇帝敬佛禮佛爺很常見。可是就在元和十四年,唐憲宗想把鳳翔法門寺中釋迦牟尼的遺骨迎到宮裡供奉三日,再送回寺廟。對於長安各個階層的人士,當然是普天同慶的好事。可是,作為朝廷命官,學術界的大佬的韓愈就顯得不高興了,原因是其思想上尊儒反佛。於是,韓愈膽大包天的上了以到聞名千古的表《論佛骨表》,把佛祖和皇帝都罵了個遍。

    其中所講的就是“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舉其失”的話。在封建社會中,敢於說出別人該說而不說的話,這是了不起的膽識。正因此,韓愈這篇文章有內容、有深度、有力量的。加上韓愈的語言藝術不同凡響,便成為氣勢磅礴的千古名篇。

    【結語】

    唐宋八大家,是中國古代文學的一個輝煌的文化標誌。韓愈,則是八大家中的開創者,佼佼者。其一生功勳顯赫,文武雙全,是古代文人中的偶像。因此,我最欣賞韓愈。

  • 19 # Forest醫生祥子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 明初朱右選韓、柳等人文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實始於此。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說,選輯了《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4卷,此書在舊時流傳甚廣,“唐宋八大家”之名也就固定下來並隨之流行。

    唐宋八大家各有千秋,個個文墨灑脫,要說最喜歡誰,這個問題還真不好說,因為他們的文章我都喜歡,不過讓我印象最深的文章就是歐陽修的《醉翁亭記》。

    上學時候老師嚴格要求每個學生都要一字不差的背下來,然後再把解釋或譯文全部讀通,說這樣更能深刻體會到作者當時寫《醉翁亭記》的感受,裡面豐富多彩的詞彙更要掌握。當然,大家都是用心的背誦,最後全班所有同學完美交作業!下面咱就把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展示給大家。

    醉翁亭記

    歐陽修

    歐陽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文墨優美,自然灑脫,真的讓人流連忘返,樂此不疲。

    這篇文章是歐陽修被貶到滁州做知州時,剛到任後,內心抑鬱,但還能發揮“寬簡而不擾”的作風,取得了某些政績。《醉翁亭》也是於此時創作。

    文章描寫了滁州一帶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寧靜的生活,特別是作者在山林中與民一齊遊賞宴飲的樂趣。全文貫穿一個“樂”字,其中則包含著比較複雜曲折的內容。一則暗示出一個封建地方長官能“與民同樂”的情懷,一則在寄情山水背後隱藏著難言的苦衷。正當四十歲的盛年卻自號“醉翁”,而且經常出遊,加上他那“飲少輒醉”、“頹然乎其間”的種種表現,都表明歐陽修是借山水之樂來排譴謫居生活的苦悶。作者醉在兩處:一是陶醉於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於與民同樂之中。

    看似“醉翁”、實非“醉翁”,能把環山繞水、朝霞夕陽,人來人往,山林野鳥,溪邊垂釣寫得生動形象,活潑有趣,真的讓人隨之陶醉,更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的確可以稱之為“醉翁亭”,也確實令人嚮往。

  • 20 # 十二十頁

    宋代六大家之首—歐陽修

    唐代有八大家二人,即韓愈和柳宗元;宋家有六人,說歐陽修是宋代六人之首並不過分,其中五人都與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蘇軾、蘇轍、曾鞏全是唐宋八大家的學生,王安石則是因歐陽修的推薦而聲名顯赫,蘇洵在北宋文壇的聲望也很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歐陽修對他大加褒獎,極力推薦。

    由此可見,歐陽修是當之無愧的宋代六大家之首。

    與眾多詩人、詞人相比,歐陽修的入仕即使不算最順利,也是比較順利的

    小時候家貧,父親是個小官,在歐陽修4歲的時候去世了,母親帶著他和一個更小的妹妹,含辛茹苦地撫養他們兩人,在當時的社會,父親不在,母親改嫁是很正常的事。

    但是,歐陽修的母親卻不這樣,而且非常有先見之明地讓歐陽修讀書,家裡沒錢買紙,母親拿著小木棍在地上教他識字;沒錢買書,就去借書,有一次,小歐陽偶然發現了一本非常破舊的韓愈的書,愛不釋手。歐陽既聰明又求上進,24歲就考入進士,進入官場。

    歐陽修少年有才,曾兩度出人意料地落榜,23歲時,參加國子監解試,得第一名;次年,在禮部省試也獲第一名。

    歐陽修是個很有才的人,寫出了《醉翁亭記》這樣的名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1045年,歐陽修得知外甥女張氏在婆家被俘,被押送到衙門,後來知道是因為張氏不守婦道,與家人私通,這在宋代是要判刑的,按法律規定要判刑兩年。

    事實上,這位外甥女和歐陽修並無血緣關係,她只是自己妹妹的繼女,本該感謝歐陽修的養育之恩,沒想到外甥女竟然恩將仇報。

    此事被諫官告發後,皇帝大發雷霆,派人調查,最後查明此事為誣告,但查明歐陽修曾侵佔外甥女的嫁妝,因此被貶為滁州刺史。正是在這裡寫下千年名篇《醉翁亭記》。

    簡言之,歐陽修是可敬的文宗一代,同時,他以一己之力寫了二十五史中的兩部,即《新五代史》和《新唐書》,可以說是實現了人生理想,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歲還在幹銷售的人,是不是很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