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磐龍觀史
-
2 # 南公懿
首先:洗白隋煬帝的人,主要是他們認為隋煬帝有以下優點和功勞:
1:楊廣天資聰慧,十三歲參與軍國大事,曾在地方軍政大位上歷練多年,積累了不少的理政經驗,從小就有雄心壯志,少年老成,謀略及深。
二十歲統帥大軍攻滅南方陳朝俘虜陳後主。
2:二十一歲在揚州大總管的任上與楊素一起平定高智慧叛亂,在揚州任上政績頗佳。
3:隋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在隋文帝考試取官的基礎上,設定進士科,中國封建社會的科舉制度正式建立。
在用人政策上,隋煬帝打壓傳統門閥大族,重視啟用讀書人,對科舉制度的影響力,對提高讀書人的社會地位都起到積極的作用。
4:隋煬帝以巨大的物力、人力歷時七年開鑿了貫穿南北的京杭大運河。對當時及後世的政治、軍事、經濟格局都產生和發揮了巨大的影響。
隋煬帝尤其重視對江南施加影響力,加強控制。大運河的貫通,使得當時及後世中央的政令在南方更加暢通,中央的勢力真正伸到江南、南方,削弱了地方大族的對南方的政治影響力,使中央真正得以控制江南,進而牢牢控制南方,對國家財政收入的增加,對國家的統一和穩定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5:在北方加修長城,對當時隋朝的國家安全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6:用兵西北,鞏固邊陲,通西域,重開絲綢之路。
為拓寬絲綢之路的貿易,隋
煬帝曾巡視西域,並且親自到張掖舉辦了大型商品展覽會,召集西域各國君主、使臣及各國商人,對絲綢之路貿易的發展起到了推動和促進的作用。
7:改州為郡,分割地方大權,加強中央對地方控制。統一南北度量衡。
其次:洗白隋煬帝的人認為:是後來的唐朝皇帝為了表明唐朝國祚的合理性及正統性故意抹黑隋煬帝。最後:之所以有人會洗白隋煬帝,是因為他們認為隋煬帝是有功有大功的,他的功勞不應該被抹殺,不能因為他的過錯就忽視他曾經的功勞,忽視他曾經為國家為民族做出的大貢獻。
-
3 # 明月海上生
隋煬帝有功有過,但功不抵過。
首先,隋煬帝肯定不是個好皇帝。他追求奢華享樂、好大喜功、不惜民力、濫殺無辜、荒淫無道,是個標準的暴君。
但隋煬帝不是昏君。他開挖大運河。終止門閥士族政治,始建進士科,開創了科舉選官制度。以及創立宗主國制和朝貢體系。大運河、科舉制和朝貢體制都是了不起的大事,一直沿用到了清朝末年。
隋煬帝楊廣和唐太宗李世民非常相像,一樣領兵平定天下,一樣征伐高句麗。兩人有一樣的外交理念,同樣追求萬邦來朝。甚至他們繼位的方法都如出一轍,一樣殺兄弒弟,同樣暴力繼位。 不一樣的是李世民從諫如流,而楊廣卻是一直玩到了死。李世民沒有修建大運河,結果有了“貞觀之治”。
就這樣,兩位帝王一位成了亡國之君,另一位成為了千古明君。
至於為什麼總有人要洗白隋煬帝?用一首古人的詩回答最好。
汴河懷古
盡道隋亡為此河,
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
共禹論功不較多。
-
4 # 情商第一課
其實無所謂洗白不洗白,評價一個人物,我們得要秉持客觀的立場。說到中國官吏制度改革,隋煬帝功不可沒。宗法、舉薦、世襲等等選仕辦法,猶如青面獠牙的攔路虎,阻擋了無數有志者的通途。公元607年,對讀書人而言是一個非同尋常的記憶。這一年,隋煬帝開設進士科,用公開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這種方式迅速贏得了人心,隨後不斷完善。逐步形成了“德行敦厚”“孝悌有聞” “操履清潔”“強毅正直”“才堪將略” “結義可稱”等等考試科目。
605年開始,隋煬帝發動百萬老百姓開鑿了貫通南北,長達兩千公里的大運河。這條古代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打通了中國南北交流的大通道,促進了南北城市的大繁榮,成為惠及子孫後代的民生工程。
然而,他徵高麗、打吐谷渾,老百姓的負擔急劇加重。天下亂局很快出現,無法收拾。
有人說,隋煬帝是一個暴君而不是昏君,是一個德行不高而功業挺高的人物。他沒有把自己偉績和實現老百姓的幸福結合起來。除了帝業,他眼裡沒有別的。有人說他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歷史人物不是扁平化的而是立體多元,對歷史人物的戲說往往模糊了人們的視線。我們不能接近真相,但我們更不能抹殺真相。
-
5 # 我與歷史有個約會
言歸正傳,我們來說下隋煬帝的一生重要成就,透過這些成就讓大家認識到隋煬帝的優點,也就更好的去理解“洗白”的深層次原因。當然隋煬帝所做的壞事那是不可否認的,尤其是他的橫徵暴斂以及在對外戰爭中的任性和濫用民力,因此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人做了好事就忘記這個人之前的暴行。
隋煬帝做的第一件造福天下的大事便是京杭大運河的修建。京杭大運河這麼一個浩大的工程在古代施工設施落後的情況下,只能依靠人力,當時為了修建這個大運河徵調了幾百萬老百姓作為勞力,還花費了大量國家的財產,難道真的只是為了滿足隋煬帝去看瓊花這一個目的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著名詩人皮日休在詩中這樣說道: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這首詩充分的說明了京杭大運河的重要性,因為大運河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7公里,它起到了一個溝通南北的作用,使得南方的物資能夠更快速和便捷的運到北方,這對當時的隋朝是具有戰略性意義的。它還給京杭大運河周邊地區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這都是不可抹去的歷史功績。雖然隋煬帝這一措施在當時搞得民不聊生,但是他的這個舉措卻是對後代有著深遠的影響,光這一件事就足夠隋煬帝留名青史了。
接下來第二件事就是隋煬帝在位時建立了科舉制。雖然這個在剛開始科舉制有很多瑕疵,但是不能否認的是他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形成普遍持久的讀書風氣。要知道知識就是力量,只有讓更多的人掌握知識,國家才能逐漸強大起來,要不然為什麼強如北魏孝文帝要不顧一切進行漢化改革呢,因為孝文帝知道只有充分的去學習和了解儒家文化,他的國家才能夠更加的繁榮昌盛。我個人覺得科舉制度更重要的一點是促進了階級之間的流動,沒有科舉制之前,很容易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氏族”的情況,這個制度很好的打破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現象,使得國家有志青年有途徑進行報效祖國。
關於隋煬帝的成就還有很多在此我們不過多進行介紹了。我們來看看“煬”這個諡號,“煬”是後代評價皇帝裡最為不好的一個稱號之一了吧,正如“煬”這個諡號一樣,隋煬帝一生幹了很多壞事,也下了大量我們後世人看來不利於國家發展的決策,這些過失也是能夠被我們後人所瞭解的。但是我想著為什麼近幾年越來越多人願意去給隋煬帝“洗白”,是因為他們隨著對歷史研究的逐步深入,發現了隋煬帝的成就,所以才會改變之前的態度。這難道不正是歷史的魅力所在嗎?
最後我發表個人的一些關於歷史功過的一些看法:為什麼要有洗白隋煬帝這一說法呢?一個歷史人物的功與過不就是留給後人評判的嗎?歷史不正是因為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才讓大千眾人著迷的嗎?如果沒有這些爭論,歷史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又如何談得上發展與改革?所以看待一段歷史我們應該持有批判的態度,不應該輕易的去說誰好誰壞。我們能做的只是把這些歷史事實羅列出來再進行分析,找出一個符合多數人的觀點進行傳誦和流傳。參考文獻:
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
6 # 金銀幣燦燦
洗白一個出名的歷史人物,很多時候是為了說明自己有獨特的觀點,有比他人更多的歷史知識。
我覺得楊廣前期是個有志向的暴君,而且氣量太小,後期是個耽於享樂的昏君。
執政前期,楊廣心中只有自己的千古帝業,其他回答說的功績也是在這一時期,內政上:修建運河,遷都洛陽,完善科舉,修大業律;外部上:滅吐谷渾,征討契丹,琉球,在國內四處巡行,向臣民與周邊國家彰顯帝國實力
執政後期,因為前期折騰百姓太狠,後面三徵高麗,均無功而返,天下百姓也被壓榨到了極致,最終天下群起,楊廣就只躲在江都,網路美女,夜夜笙歌,天天酒醉,最終被身邊的謀殺。
楊廣的前期確實有作為,而且我認為他心中是要建立千功偉業的,但是他太愛慕虛榮,後期遇到挫折,便一蹶不振,最終丟了江山與性命。
不管如何,他都不能被洗白,從他登基,人口有4000萬左右,到唐初只有1000萬左右,3000萬皆因他而死,這樣一個折騰老百姓得帝王,怎麼能被洗白。
-
7 # 呢空空
隋煬帝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於公元604年繼承大統,登基稱帝,史書記載隋煬帝能詩文,頗有文采,隋煬帝還是晉王的時候就曾帶領數萬大軍,一舉滅了當時國土面積最大的陳國,班師回朝沒多久隋文帝廢掉了太子楊勇改立楊廣為太子。在今天看來或許是隋文帝被楊廣迷惑,但在當時能文能武,表面孝順的楊廣確實深得隋文帝喜愛。
隋煬帝自以為功過秦皇漢武,於是要求修建一條貫穿南北的大運河,供自己乘船遊遍天下。公元605年,也就是隋煬帝繼位的第一年,他就曾下令再次開鑿的邗溝,公元608年隋煬帝下詔徵調河北百萬男女開鑿永濟渠,公元610年,隋煬帝再次頒發詔書下令開鑿江南運河,自此隋朝大運河開鑿完畢、通達南北。
運河建好之後,為了方便隋煬帝遊歷南北,展現隋朝盛世,運河兩岸開始遷居大量居民,內河漕運逐漸興盛,大運河兩岸也有寸草不生的荒地變得經濟發達,百姓安居樂業。但盛世的後也隱藏著巨大的危機。儘管隋煬帝下令修建的大運河都是在春秋戰國至魏晉南北朝歷朝歷代的運河舊址做出的修繕,幾乎沒有開鑿新的河道,但其前後徵調民夫數百萬人次,當時隋朝的總人口也不過五千餘萬。
從修建開始到竣工運營歷時5年,在當時的條件下,這麼短的時間完成如此龐大的任務自然是不可能的,各地督辦官員只好更加殘酷的奴役人民,累餓而死的人民不計其數,天下一片哀嚎。
但隋朝並非亡於運河,因為大運河並非貴族官宦專用水道,運河建成後人人可用,,從而大大方便了南北、東西經濟往來,促進了南北文化融合與交流,在大運河的影響下興起了諸如揚州等十分繁華的大城市,千百年來隋朝大運河仍發揮著重要作用。隋煬帝修建大運河“罪在當時,功在千秋”!
或許會有人問,隋朝究竟如何而亡,我認為有三大因素:一是隋煬帝雖然能文能武,但其也的確是荒淫成性,二是修建大運河確實勞民傷財,引起了很多民夫的不滿,累死很多人,有些地區還爆發了民夫起義,三是隋煬帝三次征討高麗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且均是無功而返。
隋煬帝攻打高麗是在大運河修建後的612年,這期間僅有兩年的緩衝時間,只能怪隋煬帝大事辦的太急太緊,太過急於求功,成萬世之功,沒有考慮到天下蒼生的生計,故而滅亡。
-
8 # 中文系的留級生
隋朝的滅亡多被冠以隋煬帝殘暴淫亂,連年征戰等原因。然而更多歷史證據表明隋朝的滅亡深層次原因在於選拔官吏制度的改變,由原先察舉制變成科舉制,動了原先門閥士族的“蛋糕”。
我們知道隋朝以前有句話叫“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曹操就是透過舉孝廉步入仕途的。 士族門閥一直是政權的根基,然而門閥士族的不斷髮展又會勢必動搖中央集權的權威。
自隋文帝廢除九品官人法,改行科舉取士,目的是擇取人才,摧毀門閥任官系統。然而過於激進,動搖了政治根基。
到隋煬帝時,各地門閥們逐漸對中央集權的選拔制度更為不滿,當然也包括隴西李氏。
然而諷刺的是,唐朝政權穩定後,也開始試圖發展科舉制,而實際操作是“科舉”與“察舉”並行。
直到宋代,科舉制才濃墨重彩的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
9 # 王大牛樂談
現代人看待古代君王是不論好壞,只論成敗。失敗了銷聲匿跡,成功了名垂千史。
正面隋煬帝在位時提出了很多政策都是好的,是正確的,完成南北統一、修建千里大運河、開疆擴土、開科取士。按我們現在的話來說,他是一個改革創新者。反面就是他有一點非常致命的點:他做事急於求成,沒有考慮到時間。拿千里大運河來說,幾十年才能建好的東西,他硬是在幾年內建好。這麼急迫的速度,老百姓能不叫苦嗎?能不動手反抗嗎?給後世的形象就是“暴君”。
人們只記得,隋煬帝曾經三次龍舟遊江南,可是有幾個人記得,那四千裡大運河為中國的繁榮穩定,竟是做了多大貢獻!這不啻於只因末行沒寫好,就完全否定了一本煌煌鉅著。 "盡道隋忘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記得隋朝建立之初,中國還處於分裂狀態,尤其是陳朝據地江南,與中央政權抗衡。588年秋,20歲的楊廣受命率領數十萬隋軍,一舉突破長江天塹,進據建康(今南京),俘獲了藏在井裡的陳後主和其貴妃張麗華。後來民間傳說楊廣迷戀張麗華美色,衍生出許多桃色段子,但多部史料記載,正是楊廣親自下令斬了張麗華。結束國家近百年的分裂戰亂,開啟一個統一、強盛的新時代,楊廣由此建立了較高的威望。
隨即,楊廣的父親隋文帝將陳朝的南兗州改名為揚州,設總管府於廣陵。當時,陳朝初平,江南局勢未穩,地方豪強地主勢力相煽作亂,“婺州人王文進、會稽人高智慧、蘇州人沈玄憎等皆舉兵反,自稱天子,署置百官。”還有不少土豪“自稱大都督,攻陷州縣”。先起淮左、三吳、浙東、浙西,後又蔓延至浙閩。為平定叛亂,文帝改派楊廣為“揚州總管,督江都”,總督揚州四十四州軍事。“前後七百餘戰,轉都千餘里”,終於平定了叛亂。後來,苛刻的《隋書》主編、唐朝大臣魏徵也難諱其功:煬帝“南平吳、會,北卻匈奴,昆弟之中,獨著聲績。”
楊廣當時立足揚州,悉心經營南方,籠絡人才,為他以後登上皇太子位,進而登基做皇帝奠定了根基。當然,他能當皇帝,與他善使陰謀詭計也有關係。
隋煬帝身後罵名滾滾。“煬”,是楊廣被縊殺當年,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加的諡號,表示“好內怠政”、“外內從亂”,為“下諡”、“惡諡”。後世對隋煬帝的評價,主要來源於唐朝史官編纂的《隋書》。在後人眼裡,隋煬帝是“天下第一荒淫皇帝”,此評價似乎千百年來已成定論。
顯然,這是一種帶有偏見的傳統的觀念。我們都知道隋煬帝死後,被後人詬罵,但他手中完成的南北大運河,卻默默地為中國社會的發展發揮作用。隋煬帝的一生中,作了不少有利於中國古代文化、經濟發展的事業,對促進歷史發展是有貢獻的。
所以君王無所謂好壞,只看你身後的功績,對後世的貢獻!
-
10 # 心繫清歡
隋煬帝生平
隋煬帝楊廣 公元569年~公元618年,隋文帝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間,徵吐谷渾,開科取士、修隋朝大運河,以及三徵高句麗和營建東都洛陽,這些浩大工程成為拖垮隋朝的致命因素。
上位不正,立志做出業績首先據唐代人馬總在《通曆》中記載隋文帝被張衡“血濺屏風”,而趙毅在《大業略記》中記載隋文帝被張衡毒死。因而隋文帝是殺父即位,其次,在位期間,便開奢侈之風,與當太子之初判若兩人,同時為了彰顯自己功過三皇五帝,便修建了隋朝大運河,使得低層百姓困苦不堪,以及三徵高句麗,親征吐谷渾等等,徵調百萬百姓,絲毫不顧人民死活。最後是隋煬帝開科取士,開創影響千年的科舉制度,為國家培養人才提供了渠道以及修建大運河,雖然苦了當時的人民,但也造福了後代。
總結所以說隋煬帝在歷史上爭議頗多,但他所謂的功業是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上的,也註定因暴虐而亡。
-
11 # 小島知風
談不上洗白隋煬帝,因為到目前為止不管是為隋煬帝說好話還是說壞話的人都認為隋煬帝並不是一位稱職的好皇帝。
隋煬帝對中國社會發展程序還是有一定貢獻,他並非一無是處,這是要客觀看待的,不能因為隋煬帝的暴政就一味的否定隋煬帝,人都是有多面性的,不能只看某一面就全盤否定一個人。
隋煬帝對中國發展程序貢獻在於他疏通和開鑿大運河,這條大運河一直到現在都讓我們後世人受益,還有就是隋煬帝大力推行科舉制等為政舉措,這些政策和舉措都是對我國曆史和社會發展具有一定貢獻意義,這也是隋煬帝的功勞。
但是隋煬帝錯誤的地方也很多,比如他不珍惜民力,濫用民力,過度使用民力,四處征討喜好武功,四處巡幸炫耀功績,這些都是造成社會動盪以及民怨四起的因素,所以才導致隋朝歷二世而亡。
但是隋煬帝的功勞卻被後世忘得很徹底,這主要歸功於後世的李唐王朝出於政治目的對他進行的抹黑和詆譭。
隋煬帝不管如何說他肯定不是好皇帝,他弄得天下大亂,爆發隋末農民大起義,這樣的過錯不是他的功勞可以抵消的,但是客觀歷史上的隋煬帝也絕非是史書裡記載的那麼昏聵殘暴。
隋煬帝有雄心壯志,有想法有頭腦,就可惜沒有用對地方,他太過於自私,為自己考慮,總想著把千秋功業在自己一身完成,這就是典型的好大喜功行為,所以他把幾代人才能完成的事急於在他一代人身上做完,那肯定會造成民力使用過盛,最後結果就是民不聊生,民怨四起。
如果說唐玄宗功過是非是五五開,那麼隋煬帝的功過是非則是三七開,隋煬帝於中國社會發展肯定是有一定貢獻,但是也彌補不了他暴政之下造成的民怨以及社會動盪混亂,所以總得來說隋煬帝是過大於功,可是隋煬帝也有很多地方值得肯定,並不是全盤否定。
-
12 # 葉澄談歷史
說起隋朝,值得和秦朝一比較,因為它們都屬於短命王朝,都是二世滅亡,隋朝是在隋煬帝的手裡丟失的,所以現代的很多人都說隋煬帝是一個昏君,丟送了自己的國家,但其實不是,要知道,亂世出英雄,隋煬帝的時候因為正處於亂世,才人輩出,每個人都想要稱王稱帝,比隋煬帝有才華,有謀略的人大有人在。
隋煬帝把國家敗給了比自己有才華,有謀略的人手裡面,本人覺得不是隋煬帝的錯,我們也不能因為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樣子的,就否認了他當政時候的所作所為。這樣對於隋煬帝是不公平的,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是恆古不變的道理,很多人都說隋煬帝並沒有實質性的為國家或者是後代留下什麼,但是其實這真的有點片面了。
首先我們要知道,隋煬帝的才華還是有的。在隋煬帝的時候,他繼續修著大運河,並沒有中斷大運河的修正工作,使得我們現在看到的運河能有這麼大的工程,也是有隋煬帝的功勞,雖然說,大運河並不是隋煬帝開始修的,也不是隋煬帝修完的,但是隋煬帝也是參與了修正運河的道路。
而且,隋煬帝在親政的時候,也四處南下,探尋民風民俗,為百姓謀福利,為百姓的生活考慮,也是一個好皇帝。至少在當政的方面,也是能夠讓後代的皇帝所學習的,其實很多時候隋煬帝也是受到了自己的父親原因,才做出那些事情的。
-
13 # 小逗一把
對歷史人物,要客觀的評價。對於隋煬帝並不存在洗白不洗白。
隋煬帝楊廣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營造東都洛陽城,開拓疆土暢通絲綢之路,推動大建設,開創科舉,親征吐谷渾,這些都是功在千秋的功績。但由於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行政上不顧百姓,濫用民力,頻繁發動戰爭,三徵高句麗,導致隋朝末年國庫空虛,農變四起。
隋煬帝這個稱呼的流傳也可以說是李唐王朝為了體現自己反隋的正義性和立國的合法性,大肆篡改史書。致使人們只知道楊廣殘暴、奢靡,反而把他的對後世的貢獻忘了。
-
14 # 瘋狅的石頭455
說起隋朝,值得和秦朝一比較,因為它們都屬於短命王朝,都是二世滅亡,隋朝是在隋煬帝的手裡丟失的,所以現代的很多人都說隋煬帝是一個昏君,丟送了自己的國家,但其實不是,要知道,亂世出英雄,隋煬帝的時候因為正處於亂世,才人輩出,每個人都想要稱王稱帝,比隋煬帝有才華,有謀略的人大有人在。
隋煬帝把國家敗給了比自己有才華,有謀略的人手裡面,本人覺得不是隋煬帝的錯,我們也不能因為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樣子的,就否認了他當政時候的所作所為。這樣對於隋煬帝是不公平的,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是恆古不變的道理,很多人都說隋煬帝並沒有實質性的為國家或者是後代留下什麼,但是其實這真的有點片面了。
首先我們要知道,隋煬帝的才華還是有的。在隋煬帝的時候,他繼續修著大運河,並沒有中斷大運河的修正工作,使得我們現在看到的運河能有這麼大的工程,也是有隋煬帝的功勞,雖然說,大運河並不是隋煬帝開始修的,也不是隋煬帝修完的,但是隋煬帝也是參與了修正運河的道路。
而且,隋煬帝在親政的時候,也四處南下,探尋民風民俗,為百姓謀福利,為百姓的生活考慮,也是一個好皇帝。至少在當政的方面,也是能夠讓後代的皇帝所學習的,其實很多時候隋煬帝也是受到了自己的父親原因,才做出那些事情的。
-
15 # 歷史上那點事兒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尤其是秦始皇統一中國,開創了郡縣制,實現了華夏大中央集權的一統,中華正式進入封建社會時代,這個是時期的中華屬於世界的超級大國,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方面。在這文化傳承中產生了無數的封建王朝,也正是這些王朝的更替完整的傳承了中華文化的精華。我們今天所要說的就是隋朝。
我們都知道,隋朝的國祚是繼承與北周,北周靜帝禪位給了隋文帝楊堅,改國號為“隋”,定都大興城,之後589年南下滅了陳朝,自此中國實現了大一統,徹底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長達300年的換亂局面。其在位期間,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開創了開皇之治的繁榮局面。這其中,大部分有楊廣的功勞。
605年,隋煬帝楊廣繼承大統,同時命令宇文凱建造東都洛陽,606年,隋煬帝頒佈詔書遷都洛陽,自此洛陽成了大隋的國都。當然歷史上對隋煬帝的記載多是為了皇位弒父殺兄、到處巡遊、沉湎女色、荒淫無道,是極其奢侈揮霍的昏君等等,但是生在帝王家,有的事情也是很無奈的,而且事情都有兩面性,真相也未必如史書記載,畢竟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史料都是在無數個王朝更替之後保留下來的,而且史書都是每個朝代的統治者意志的體現,所以很多史料的真實性有待考證。我們來重點說說隋煬帝這個人,或許歷史真的欠他一個道歉!
首先我們撇開他荒淫的一面不說,其實楊廣本身是一個才子,同時也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文武雙全才華橫溢。在隋文帝時期,為了完成隋朝的統一大業,楊廣親自率軍南下殲滅南陳,當時大家都認為長江天險難以逾越,要滅南陳比較困難。但是在楊廣的訓練以及帶領下,隋軍軍紀嚴明,英勇無比,很快就滅了南陳,完成了隋朝的大一統。之後為了安撫江南才子,他還以自己作為典範,去了江南才女為妻,也就是蕭皇后,不僅是歷史上有名的美人,同時也是才女。他的三個孩子都是蕭皇后所生。在他封王的時候,每次回來過春節都是父母出城幾十裡去迎接,過完春節都是哭著把它送走,可見其才華和為人深得父母認可。
606年他登上大寶之後,他深深的感覺到要促進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僅僅透過陸路交通是不夠的,於是他先後下詔書開鑿疏浚永濟渠、廣通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將這五段共五千多里連結貫通,成了大運河。這樣大運河開通之後加強了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這樣軍事和政治上的通知更加容易,南北物資也可以透過運河快速的互通有無,全國經濟也變得更加繁榮。
當然還不止這些,為了能夠讓更多知識分子參加到國家的治理當中來,楊廣還開創了科舉制度,透過科舉制度的選拔,這樣民間的有識之士就有了奮鬥的目標,以方面減少了叛亂的可能,另一方面也讓國家有人才可用,這對整過國家甚至是後面的封建王朝影響是極其深遠的,一直延續了2000多年,到清朝末期才廢止。
其次是絲綢之路的開闢,為了加強與周邊國家在經濟,政治,文化方面的交流,楊廣開闢了絲綢之路,這讓中華文化得以傳播到國外,這樣也提高了國家的影響力,樹立了天朝上國的形象,這個絲綢之路一直延續到今天,可見其重要性,我們現在也還在復興絲綢之路,這對過來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當然還不止這些,即位之後,他還修復長城,開疆拓土,巡視全國,三徵高句麗,肢解突厥,完全解決了國家邊境的威脅。這些在古代來說都是今天動地的大事,這裡三徵高麗不是說打了敗仗,而是當時隋朝軍隊打贏了,高麗人就投降,等隋軍走了這些高麗人又反叛了。逼得楊廣發誓非滅高句麗不可,第三次打到一半的時候國內發生叛變了,相比較而言,之後的李世民攻打高麗比不上楊廣。
人生苦短,在這有限的一生中,能完成一兩件的是就了不起了,和其他帝王比起來,楊廣短短的一生把所有的大事都做完了,這和他一生追求完美是分不開的,有人拿他和秦始皇相比,但是個人覺得還是比不上秦始皇,畢竟秦始皇可是封建制度的開創者,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等,這都是開創新的創舉。
當然,也正是因為楊廣這短短的一生做了如此多大事,而且這其中的每一件大事都是需要強大的國力和民力支援,而古代有沒有現代這樣的科技支撐,所有的工作都只能靠人力來進行,也正是因為這中過在當代,功在千秋的舉動,讓楊廣的行為受到人民的詬病,暴君的頭銜自認也是逃不了的了。
最重要的也是後期運河開通,他不顧國力空虛,還要巡遊天下,這樣更是使得國力空虛,也為隋朝的滅亡埋下了禍根。但是我們也想想,作為帝王,後宮多幾個美女是很正常的事情,李世民不也是強行納了蕭皇后嗎?最主要的還是楊廣弄的國力空虛,人民生活潦倒,加上他是個亡國之君吧,或許如果隋朝國力強橫到能夠支撐他的這些野心,或許這個暴君的頭銜也不會落在他的頭上了。
-
16 # 兔寶的狗哥
隋煬帝一身功大於過:
一、功勞方面:
1、平定南陳,一統天下,結束了自三國以來近四百年的戰亂局面,令分裂了近二百年的九州重鑄為一體,更讓中原百姓從三四百年之久的戰亂時代中脫離出來。直到李淵叛隋而代之,建立唐朝,而幾代後唐朝統治者便出現政策錯誤,導致中國從唐中葉起就淪入藩鎮割據,兵連禍結的悲慘局面,唐帝國崩塌後,中原百姓又歷經了五代十國的慘痛遭遇,民不聊生近兩百年,直到北宋初年才又恢復統一的局面。
2、最先開鑿了世界第一長的南北大運河,弊在當代,功在千秋。
3、開疆擴土五萬裡,建立了“過於秦漢”和唐宋的遼闊疆域。
4、最先倡行進士科,創立了影響中國後世千餘載的科舉制度,為中國古代選拔人才開創了一條明路。
5、頒佈了“無隔夷夏”的開放政策,熱情接待外國使團,並積極對外派出使者,大大促進了民族融合和華夏文明與外界的交流。
6、東征西討,令四夷臣服。大隋在楊廣執政時期萬國來朝,中原百姓一千五百餘年來的“天朝上國”意識自此而始,之後更成為每一位中國人心底的驕傲,並進一步演化為如今已然穩固濃郁的民族自豪感。
二、過失方面:
1、首先是營造東都洛陽,隨後又下令開鑿南北大運河,造龍舟等各種船數萬艘。這些工程調發男丁竟高達200多萬,造成農業勞動力嚴重不足的情況。
2、在軍事方面,隋煬帝三次御駕親征高句麗,皆是無功而返。最多的兵力竟然高達一百一十三萬人,徵調來運輸軍事物資的民夫更是不計其。由於連年征戰,使得民不聊生,饑民遍野。
-
17 # 笑看螞蟻搬家
不是洗白。是因為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因為李唐得了江山,為了自己的正統性,肯定要將前朝帝王塑造成十惡不赦的暴君。事實上隋煬帝確實和其他暴君不同。
讀過史書的人都會發現,無論後世李唐怎樣抹殺。隋煬帝的功績都是不可忽視的。在隋煬帝在位期間,修建大興城和洛陽城,疏通開挖惠及後代千年的大運河,制定完善科舉制度,鼓勵絲綢貿易等每一件事都是有利於當時的王朝的甚至對後世都具有深遠的影響。
隋煬帝是非常有才華有抱負的皇帝。要說他有什麼錯,那就是大興工程勞民傷財。或者說對部下太好了,以至於沒想到部下會害他。封建王朝每一個皇帝都不可能多好。與其他暴君相比他確實是好多了,不但錯不大,還有很多功勞,上下幾千年,比一比,他還算好的了吧。
-
18 # 南山歪理
談不上洗白不洗白總不能你說隋煬帝是暴君,然後別人說隋煬帝不是暴君就是錯的,歷史總有兩面性,每一段歷史都是勝利者所寫救,然後為了,啊粉飾自己的反抗行為,甚至說推翻前朝的行為,他總會想盡一切辦法來粉飾自己。
嗯,你說隋煬帝是暴君吧,也對,但是的話隋煬帝也開通了京杭大運河,然後在 1000 年之內那個京杭大運河使得周邊嗯,所有人都得力,這也不算是那個很很暴君的事兒吧。
然後那時候打那個高句麗,年年征戰,這個基本上其實就是他最後導致滅國的原因,這個怎麼說啊,沒有一個人天生生下來就是錯的。隋煬帝的話,如果真真正正只是一個暴君的話,那麼他哪有能力來點搶奪那個皇位底下人都不會擁戴他是吧。
-
19 # 東方創為
我 們差不多可以說,秦始皇做過的事,隋煬帝多半也做了,但是他沒有焚書坑儒;我們還可以說,隋煬帝做過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是唐太宗沒有開運河。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譽,隋煬帝卻落了個萬世唾罵的惡名,歷代官修史書的殘酷就在這裡,真實永遠是第二位的,資治(服務政治)才是第一位。
歷史上有些開國皇帝,江山得來極其容易,常被形容為“欺負孤兒寡母”。隋文帝楊堅、宋太祖趙匡胤就是典型代表。另一些皇帝,皇位得來極其血腥,往往透過發動殘酷政變,從父親/兄弟/侄子等人手中奪位。唐太宗李世民、明成祖朱棣都是典型代表。但這不妨礙他們在後世成為口碑尚佳的皇帝。原因是,他們治國能力還不錯,且比較在乎自己的形象,言行中不忘體現自己是一代明君。
當然,不排除這些皇帝中,有人對歷史檔案進行篡改,努力漂白自己的形象。
歷史上,有偉大的開國君主,有偉大的中興之主,但絕無偉大的亡國之君。因為他是亡國之君,他的罪惡是疊加的,被無限放大的。
他的上位方式與李世民頗為相似。兩人均非嫡長子,按照正統的繼承程式,都沒有機會入承大統。結果,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滅了皇太子李建成,逼父親李淵退位。而楊廣的操作相對柔和一些。他一面在父母面前裝孝順,扮樸素,贏得賢孝之名;一面收買權臣楊素,散播謠言,說皇太子楊勇求神占卜,盼望皇上早死。搞得楊堅防太子如防大敵,乾脆把楊勇廢了,指定由新太子楊廣囚禁管制。
臨死前,楊堅躺在病床上,太子楊廣與大臣楊素等人侍駕。楊廣估計楊堅差不多了,就與楊素商量後事,但楊素給太子的回信卻陰差陽錯送到楊堅手中。
門外的楊素見情況緊急,趕緊與楊廣密謀,決定做掉楊堅,控制局面。楊素立刻假傳聖旨,將知情的大臣逮捕入獄,又更換皇宮守衛。排妥當,楊素派人入內探視楊堅。不久,楊堅就駕崩了
人類總是健忘的,評價歷史人物尤其如此。一個皇帝的出身、曾經的所作所為,很快就會被遺忘,但他的歸宿、人生的終點是好是壞,卻被人不斷銘記,用於對此人蓋棺定論。歷史上的楊廣和朱棣一樣雄才大略,可惜門閥勢力太強,擠兌王權,沒有楊玄感起兵,楊廣本來可以拿下高麗,拿下高麗形勢就不一樣了 他的確是一個自信乃至自負的人,曾對人說:“天下人都認為我是因為生在皇家,才能繼承皇位坐擁四海,但如果讓我和天下計程車大夫進行一次文治武功的競選,我也是當仁不讓的天子
在隋末的大起義衝擊下,隋煬帝最後亡國了。表面上看是風起雲湧的農民大起義瓦解了隋朝統治的基礎,實際上仔細的研究歷史,並沒有那麼簡單。
公元588年10月,楊廣就率領50萬大軍南下消滅了陳朝,後來又擔任江南總管多年。隋文帝楊堅廢掉楊勇後,就立楊廣做了太子。從這裡我們就不能看出楊廣是非常優秀的人才,才最終被選定為接班人。在瓦崗軍的隊伍裡,就有關隴集團的身影。比如李弼的曾孫李密,韓清湖的兒子韓世諤、來護兒的兒子來淵、裴蘊的兒子裴爽、鄭善國的從孫鄭儼等。
太原起兵的李淵、李世民祖上也是關隴集團的大佬李虎,宇文化及也是前朝老臣。這些人中不少人因為隋朝取消了九品中正制,失去了晉升的臺階,就變成了反賊。現在關於科舉制的創立時間,仍有不同說法。但可以肯定的是,楊廣在位期間,創立了進士科,以此取代九品中正制,讓中下層地主甚至貧寒子弟,都能透過讀書應考,走上仕途,從而打擊豪族壟斷政治的局面。
-
20 # 昨天即歷史
為什麼總有人要洗白隋煬帝?楊廣本身既是個暴君又是個能君,具有很強的兩面性,後來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以說他的暴政,也可談他的能折騰,也就無所謂“洗白"一說,就如評價曹操一樣,“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兩種截然相反的評價集於一人。
與一古人非親非故,之所以感覺“總有人洗白",多是談到了隋煬帝的“豐功偉績"。
楊廣確實是個能折騰的主兒,窮其一生,不是在折騰,就是在去折騰的路上。早期耍心眼取悅楊堅擠掉太子楊勇先不說,單是繼位後的大事兒真幹了不少。
營建東都洛陽城,挖掘南北大運河,兩修長城,三打高句麗,三下江南,六巡北塞。從陸地折騰到到水裡,從國內折騰到國外,這一切活動都是在其短短14年任期內完成的。
雖說把百姓折騰得山窮水盡,但不可否認,隋煬帝楊廣還真不算個庸人,比歷史上哪些阿斗般的昏君強了很多。
不再說了,已經有為楊廣"洗白"的嫌疑了,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對一個歷史上有爭議的皇帝,看他的角度不同而導致觀點有異,也是很正常的。
回覆列表
個人認為之所以總有人想洗白隋煬帝,還是與他做過的一些政績有關係的。 隋煬帝楊廣所修築的大運河絕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私慾,而是有著更大的政治考量和歷史必然性。
首先來說,當時的隋朝都城在“大興城”,也就是後來的長安,這個地方地處關中,人口十分密集,交通還不咋的,所以這就導致糧食很難運進來。這就給大運河的修建提供了一條理由。
再者,我們也知道,隋朝的建立靠的是關隴貴族,所以皇權和關隴貴族集團的權力就很容易起到衝突,加之皇權還會受到這些關隴貴族的制約。所以隋煬帝一上臺便開始想方設法打擊貴族。
但畢竟貴族樹大根深,哪有這麼容易就將其打倒?但是惹不起,躲得起嘛,於是隋煬帝便有了遷都的打算。
我們為什麼要將這一條拿出來的講呢?因為這其中也涉及到修築大運河目的。
最後一點就是,因為隋朝起於北方,所以對南方的統治力度十分薄弱,所以很容易發生叛亂,因為畢竟兩地相隔太遠,中央政府也不能及時將軍隊運送過去。而這,也就是修築大運河的另一個目的。 但是注意了,這條大運河所服務的物件可不僅僅是關中,其重點是“東都洛陽”,這一點,我們從大運河的走向就能看出來(如下圖)。隋煬帝為何要這麼做呢?很簡單,我們前面已經說了,因為他要——遷都。
遷都的原因又是什麼呢?——擺脫“關中本位”,也就是擺脫關隴軍事集團。
所以這樣看來,修建大運河其實還只是營造東都洛陽的一個配套工程。
但是也正是這條大運河,才在很大程度解決了南北的溝通問題,和國家的穩固統一的問題。但是這些一系列舉措,都受到了唐朝的大臣們和皇帝的責難。說這就是勞民傷財,就是濫用社會資源等等,總之沒有一句是表揚的話。
但是請注意,這些一系列的貶義詞,多半是來自魏徵主持編撰的《隋書》,而這其中也是同樣帶有一定的政治目的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安史之亂之前,很多人都罵隋煬帝是暴君,但是安史之亂之後,大唐帝國的生存就得依賴這條大運河從南方運來物資,這時候,人們就不再罵了。後來黃巢起義將大運河的運輸線破壞以後,大唐帝國沒有了物資的供應,隨即也就宣佈滅亡了。 當然了,我們也不否認,隋煬帝也是做了一些“勞民傷財”的事情,當然也有過窮奢極欲的時候,例如隋煬帝后來的打造豪華龍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