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昕昕暘暘
-
22 # 漂泊的鐵牛
遊牧民族最大的特點就是居無定所,很難完全消滅,不像中原地區都是固定的城池,其實漢武帝在位50多年,打了近40年仗已經把匈奴打的元氣大傷,漢匈關係完全扭轉。
-
23 # 小任淺談史
漢武帝時期,改變了西漢初年對匈奴屈辱的“和親”政策,轉防禦為主動出擊,舉全國之力又任用衛青、霍去病等名將數次重創匈奴,將匈奴趕到了漠北地區;雖然重創了匈奴,大大削弱了匈奴的力量,但並未完全消滅匈奴,也沒讓匈奴臣服於漢朝。
匈奴一直是秦漢時期中原王朝最大的邊患01.秦朝時期
戰國末期,秦始皇用了10年的時間來剪滅六國,無暇顧及匈奴對北部邊境的騷擾和蠶食,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忙於國內的制度建設和完善統一之後的諸多事宜,暫時把匈奴的事情擱到了一邊,這導致匈奴在北方的草原上迅速壯大,並向南推進。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第四次出巡,在視察了與匈奴接壤的遼西右北平、漁陽、上谷、雁門、代郡等地方後,看到邊關匈奴不斷騷擾的嚴峻形勢,決定修築長城抵禦匈奴;後又傳出“亡秦者胡也”的傳言,秦始皇乃令蒙恬發兵三十萬北擊匈奴,開始對匈奴的征伐,將匈奴勢力逐出榆中以北,沿著陰山以南黃河沿岸地區築城防守匈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徵調民力開始修築長城,在四年時間修築了一條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並派重兵鎮守邊關。
秦末農民起義爆發,防守長城一線的秦軍大部撤入內地對付起義軍隊,匈奴再次趁機南下;這時候匈奴傑出的領袖冒頓自立為單于,他東擊破了東胡王,西向大月氏,南並樓煩、白羊王,又掠取了被秦所收取的大部分土地,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奴隸制國家政權,控制了東起大興安嶺、西至帕米爾高原、北到貝加爾湖、南至長城一線廣袤萬里的遼闊地區。
02.西漢初年
劉邦建立西漢後,匈奴大舉南下,劉邦率30萬大軍北伐。戰爭開始階段漢軍連連得勝,乘勝追到樓煩;但因為時至隆冬,給戰鬥帶來了意向不到的困難,形勢開始對漢軍十分不利。劉邦因勝利得意中了匈奴的誘敵深入之計,被匈奴40萬騎兵包圍於白登七個晝夜,後透過陳平重金賄賂匈奴閼氏才得以逃脫。
經此一戰,匈奴氣焰更加囂張,加緊了對漢朝邊境的侵擾,劉邦採用了婁敬的建議,開始對匈奴採用緩和的“和親”政策,同時每年給予匈奴一定的財物,加大北方邊境的防禦力量,漢初對匈奴採取了積極的防禦政策。劉邦之後的惠帝、呂后、文帝、景帝等延續了劉邦時期對匈奴的政策,匈奴雖然小規模的騷擾邊境,但漢朝也有了修養生息的時間。
03.武帝時期
武帝時期轉變了對匈奴“和親”的政策,從公元前133年馬邑之戰開始,到公元前119年,漢武帝任用衛青、霍去病等名將,經歷15年的戰爭,漢朝重創匈奴,將匈奴趕到漠北地區,收復了河套地區、河西走廊,將大漢的版圖擴充套件到大宛。
因為匈奴實力大大削弱,對邊關的危害降低,漢朝也因為長期的戰爭國內消耗巨大,之後的十年年,漢匈雙方的關係有所緩和,只發生過小規模的戰鬥;到了公元前90年,李廣利率兵七萬在羊句山打敗匈奴;漢武帝被勝利衝昏,決定再徵匈奴,公元前87年,李廣利率領5000步兵與匈奴10萬精兵遭遇,兵敗被俘,李廣利因為種種原因投降匈奴。至此以後,漢軍再無法對匈奴發動大規模的征戰,晚年的漢武帝也決定停止征伐修養生息。
04.武帝之後
匈奴雖然在武帝時期被重創,但武帝朝再也無法發動大規模的征伐,到了漢宣帝時期,又恢復了和匈奴的和親政策,“昭君出塞”就是漢宣帝時期的事情。之後的匈奴又成為了漢王朝最頭疼的問題;東漢初年,匈奴內部分裂,一部分南下歸順漢朝,北匈奴實力大大削弱;建武(光武帝劉秀年號)三十一年,大將軍竇憲北擊匈奴,大獲全勝,北匈奴殘部遠遁西域;從此匈奴開始衰落,到了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時期,匈奴慢慢的融入到其他民族,匈奴這個曾經強大的存在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武帝時期對匈奴的戰爭打擊西漢初年經過多年的修養生息,到了武帝時期國力恢復;同樣的匈奴也經過多年的發展愈加的強大,由於西漢初年的“和親”防禦政策,匈奴更加肆無忌憚的侵擾劫掠邊關;在武帝獲得國家權力後,開始著手匈奴問題。公元前133年漢武帝下詔讓群臣討論對匈奴的戰和問題。御史大夫韓安國主張和,王恢力主以武力反擊匈奴,採用“誘而致之邊”的策略主動打擊匈奴,漢武帝採納了王恢的建議。
漢朝在馬邑設計圍攻匈奴,漢武帝發兵40萬發動馬邑之圍,匈奴識破設伏計謀,迅速退兵出塞。馬邑之圍雖然失敗,但卻是漢朝自劉邦征伐匈奴以後第一次主動出擊匈奴,由此漢朝一改屈辱的“和親”求和政策,漢匈雙方展開了長達15年的征戰,其中規模較大的有三次戰役。
1.第一次,元光六年至元朔二年,衛青、公孫敖、李廣、公孫賀各率精兵萬人,四路大軍同出,獨衛青一路獲勝;第二年,衛青出雁門。李息出代郡,擊退匈奴;元朔二年,衛青奉命出雲中,在隴西擊破樓煩王、白羊王。奪取河套地區,重築朔方城。第二次,元狩元年至元狩二年,霍去病自隴西出徵,深入匈奴千餘里,轉戰皋蘭山,破匈奴渾邪王部,繳獲休屠王祭天金人。同年夏,霍去病北向西兩千餘里,過居延海,轉戰祁連山,逼渾邪王殺死休屠王后投降漢朝,收復河西走廊。第三次,元狩三年至元狩四年,漢武帝派衛青和霍去病各領五萬騎兵反擊匈奴。衛青直至漠北,與匈奴單于主力相遇,大敗匈奴單于主力;霍去病北進兩千餘里,擊敗匈奴左賢王,直搗匈奴王庭,封狼居胥,一直打到貝加爾湖。自此以後匈奴元氣大傷,向北遠遁。漢朝在東起雲中西至酒泉、敦煌的數千裡防線上,以長城為依託修築邊塞,移民屯田,建立起了有效的防禦體系。從公元前116年至公元前101年,漢匈雙方關係漸漸緩和,未發生過大規模的戰爭,漢匈雙方有恢復“和親”的試探,但匈奴堅持漢武帝以前的條件,而武帝堅持匈奴向漢稱臣,最終未能實現。公元前87年,李廣利兵敗被俘,投靠了匈奴後,漢朝基本上再難以發動大規模對匈奴的戰爭。
漢武帝時期,衛青和霍去病北擊匈奴,漢朝收復了河套、河西地區,但始終無法徹底消滅匈奴這個邊患;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連年對匈奴的作戰,也讓漢朝損失慘重,國力消耗巨大。
武帝后期匈奴又漸漸恢復元氣到了漢武帝晚年,漢匈奴開始漸漸的恢復元氣,雖然大不如前,但依舊還是漢王朝的隱患,作為傳統的農耕民族,在古代時候對上游牧民族基本處於劣勢,包括後來的突厥、蒙古、後金等,所以漢武帝時期只能最大限度的削弱匈奴的力量。
01.民族習性決定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中原漢王朝幾乎沒有向外擴張過,所有的對外戰爭基本都是以守禦為主;中原農耕民族習慣了定居的生活,並不重視領土的擴張和不適宜於農耕民族生產發展的土地,所以在中原王朝統治者眼裡,塞外荒蕪的草原沒有多大的價值和誘惑力,不適合耕種,條件艱苦;只要北方遊牧民族不來襲擊掠奪,那麼中原王朝統治者們樂於現狀。
對於遊牧民族來說,更羨慕中原地區的繁華和富庶,當然想千方百計的掠奪富庶的中原地區;草原民族的生活條件相對要艱苦許多,生存僅依靠狩獵和畜牧,如果碰到災難,為了生存只能劫掠富庶的中原地區,而中原王朝面對遊牧民族的掠奪所採用的方法就是積極的防禦和迫不得已反擊。所有的邊關政策的主格調還是守,不管是秦始皇修築長城、還是秦漢時期的修築邊寨、移民屯田,都是為了守。
這樣的方式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一旦中原朝代更迭或者統治者勢弱,遊牧民族都會趁勢南下侵擾。漢武帝時期也是一樣,雖然透過大規模的戰爭重創削弱了匈奴的實力,但無法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02.遊牧民族的攻擊性要強於農耕民族
匈奴雖然人口不多,但一直是秦漢王朝的邊關大患,匈奴想要南下劫掠中原很容易,但中原王朝要組織對匈奴的反擊卻很難,而且消耗要遠遠超過匈奴。相比於中原王朝有幾個方面的優勢:
1.匈奴是全民皆兵。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的匈奴人,精於騎射,天生就是最好的騎兵;匈奴的生活環境艱苦,使得匈奴人擁有更加強健的體魄;匈奴又不缺戰馬,短時間內就可彙集一支強大的騎兵軍團;而中原地區缺少戰馬,要收集戰馬要花費很大的代價。2.只要有人口,匈奴就能很快恢復戰力。匈奴沒有中原王朝的三綱五常、倫理道德,為了有效的增加人口,一方面四處擄掠婦女,另一方面匈奴有“妻後母、報寡嫂”的習俗,這如果在中原王朝,是被倫理道德所嚴重禁止的,所以匈奴的戰力恢復能力是非常快的。3.匈奴人在草原上更佔據優勢。如果沒有強大的國力做後盾,征伐匈奴根本實現不了,只能被動的防守,沒有強大的騎兵,與匈奴人的對戰永遠是處於劣勢的;就算同數量的騎兵對決,中原王朝的騎兵也大多不是遊牧民族的對手。03.匈奴周邊沒有強大的威脅和制約
匈奴的彪悍不僅是漢王朝頭疼的問題,也是西域諸國所面臨的災難;西域諸國也成為了匈奴掠奪的物件,面對強悍的匈奴,沒有太大的抵禦能力;匈奴殺了大月氏的國王,用頭顱做成了酒器,大月氏卻沒有想匈奴復仇的勇氣;西域其他諸國也是一樣,面對匈奴的劫掠只能忍氣吞聲。張騫出使西域,試圖為漢王朝尋找共同對付匈奴的盟友,可西域各國懾於匈奴,都不敢與匈奴為敵。
中原王朝又鞭長莫及,無法真正的消滅或者降服匈奴這個外在的隱患,武帝傾全國之力也只是擊敗趕走,卻無法徹底解決;數十年後又捲土重來。沒有強大對手的制約,匈奴可以很快的恢復和發展起來。
04.與匈奴的戰爭漢朝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漢武帝能夠數次擊敗匈奴並重創,最主要的條件是西漢初年經過了幾代帝王的修養生息,漢朝國力強大,奠定了武帝反擊匈奴的基礎;而武帝經過多年的戰爭,已基本將文景之治所積攢的國力消耗一空。北上千裡之外與匈奴決戰,不說戰馬和兵士的損失,光所耗費的錢糧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耗空了幾代人所積攢的家底,最後的結果是將匈奴趕到漠北,幾十年不敢南下,卻不能徹底的消滅匈奴。到了武帝后期,國力疲憊,又缺乏得力的將領,所採取的的策略也是防禦為主,匈奴雖然被打擊削弱,依舊還是時不時的侵擾邊關。
結語:武帝時期,透過對匈奴的戰爭,擴大了漢王朝的疆土,更是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通道,武帝的歷史功績自然不用說,但對於匈奴來說,幾十年的時間就可以恢復一定的戰鬥力,而漢朝幾十年內卻無法在發動大規模的對匈作戰;所以到了漢宣帝時期,又恢復了對匈奴的“和親”防禦政策。其實不止是匈奴,在中國封建歷史上,遊牧民族一直是中原王朝的最大的威脅,從來沒有徹底解決過;盛世的王朝依託強大的國力擊敗削弱了遊牧民族,但都無法從根源上解決,幾十年後,遊牧民族依舊會捲土重來。
中原農耕民族的擴張性和攻擊性不如遊牧民族,但文化底蘊深厚、社會文明發展快,從而同化能力極強,所以最後,遊牧民族透過不斷的民族融合,都融入到了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中。
-
24 # 看孤狼
最難的就是第一次,漢武帝第一次將匈奴打得大敗。破滅了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匈奴在漢武帝以後,開始走下坡路。匈奴也不再強大。
-
25 # 平看歷史
因為匈奴在漢武帝時期是很強大的,而且匈奴是遊牧民族,想要真真正正的消滅一個統一的強大遊牧的民族還是非常困難的,這也就不難理解漢武帝打了一輩子匈奴,匈奴還強大了。雖然那是匈奴還強大,但也早今非昔比了。[捂臉]說明我們的老祖宗還是很強大的!
回覆列表
在漢武帝的幾十年間,衛青,霍去病,趙破奴,李廣利輪番打擊下,匈奴已經損失慘重,土地,牛羊牲畜,地盤,人口,大大減少,南匈奴向大漢投降,北匈奴遠遁,離長城已經很遠很遠。
東漢又多次出擊匈奴,但是小冰川期到來,北方寒冷,實在難以生活,匈奴只好再次南下,造成五胡亂華的慘痛局面。
有一種說法,匈奴在漢的打擊下西遷至歐洲,橫掃羅馬帝國。但是匈人是否就是匈奴,還沒有太多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