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一成一事
-
22 # guanghua458
是當時英美世界霸權資本為了在中俄兩大國旁邊培植戰爭代理人的需要。
明治維新三強藩就是英美資本扶持的,發動統一日本戰爭,當時的日本是個由三百個諸侯貴族領主割據的封建制制度,當然不服,所以抬出日本本土宗教當中的神上帝角色的天皇,屬於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安排,天皇本身是沒有任何世俗權力的,把天皇抬出來是用宗教力量緩解消滅割據貴族的合法性問題。
直到今天日本政治還是三強藩貴族政治集團控制的,安倍是長洲藩的,二號人物麻生是薩摩藩的。也就是說安倍其實是騎在天皇頭上的太上皇,不是大家理解的的日本天皇絕對權威說一不二。所以老天皇不滿安倍利用天皇的名義推進日本右傾化,也就是不願意背鍋,所以提出辭職退休,這讓安倍很尷尬,因為天皇是日本神道教裡上帝的角色,上帝要退休,在宗教解釋裡就很麻煩。
這也就是為什麼二戰之後,為什麼美國會讓身為戰犯的安倍的姥爺出任日本首相,因為它本身就說英美資本的代理人家族。
至於為什麼美國控制的戰爭代理人日本會和美國英國衝突發生太平洋戰爭呢?
這就是我們聽說的種種一戰二戰陰謀論傳說,其實是有內在邏輯聯絡的,英美資本並不完全等於英國美國,資本只有利益,沒有祖國,美國擺脫英女王控制獨立,也是資本操作的結果,同樣作為資本代理人打造的日本也可以出於某種目的安排和英國美國發動戰爭。
日本明治維新成功和日本人無關,完全是資本支援打造出來的戰爭代理人,德國在歐洲也有這樣的色彩背景,因此日本在當時世人看著不可能的條件下,卻先後發動對中國俄國的戰爭,並最終取勝,不是日本人多了不起,而是資本需要這樣做而已。
今天日本依然是這樣的角色,所以理解日本存在的邏輯非常重要。
-
23 # 我是趙帥鍋
公元1867年,明治天皇的父親明孝天皇去世,年僅15歲的明治天皇繼位。
在明治天皇登基的這一年,他就下達討幕密敕,結果不久後,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就上奏表示願意“奉還大政”。
等到第二年,16歲的明治天皇又下令廢除幕府,令德川將軍把實際權力交出來,不要名義上奉還大政,實際上依然割據一方。
對此,德川將軍表示不服,於是他宣佈“王政復古大號令”為非法,並調集軍隊與明治天皇開戰,結果明治天皇的軍隊很快把幕府軍打敗,並一舉統一日本全境。
等到1869年,17歲的明治天皇再次下詔,要求採取“奉還版籍”、“廢藩置縣”,將日本劃分為3府72縣,一舉結束日本長期以來的封建割據局面,建立中央集權式的政治體制。隨後,明治天皇又下令實施富國強兵、殖產興業和文明開化三大政策。自此,明治維新取得了成功。
從表明上看,日本的明治維新能夠取得成功,主要就是日本誕生了一個偉大的領導明治天皇,所以在他的英明領導下,日本的改革很快取得成功。但其實呢,任何改革都是現實利益的重新分配。
如果在相關改革中,獲利的群體、勢力巨大,那改革自然是順風順水,在這種背景下,皇帝即便是未成年,改革依然可以順利進行下去。
相反,如果在相關改革中,利益因此受損的群體、勢力巨大,那改革自然是一步一個坎,在這種背景下,皇帝即便英明神武,改革口號不管喊得又多響亮,說得有多利國利民,最後依然免不了失敗。
從這層意義上說,日本明治維新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因為在此改革中獲利的群體太大,甚至原本應該是改革最大阻力的勢力集團,都因此獲利,於是他們轉而支援改革。
最簡單而言,在明治維新中,最關鍵的一步就是“版籍奉還”和“廢藩置縣”,這相當於要把地方上的大名們連根拔起。
因為,這些藩地都是大名們世襲的領地,而這些大名就相當於中國古代的藩王和近代的各地軍閥一樣,是一個個的土皇帝。
可現在呢,明治天皇要把他們的領地全部收回,把他們在地方上的權力全部收回,改由中央政府親自任免官員,並把這些大名的軍隊全部收歸國有,這不是要把他們連根拔起麼?
想當年幕府將軍統治日本數百年期間,硬是拿這些大名沒辦法,只能尊重他們的利益,現在明治天皇要把這些大名連根拔起,可以想象這其中的阻力會有多大!問題是,最後這些大名竟然都乖乖聽從了命令,沒有絲毫的反抗。
從某種意義上說,整個明治維新改革中,只有幕府將軍做了部分反抗,其他各地方上的大名,都選擇聽從命令,乖乖交出了自己的權力,於是明治政府幾乎兵不血刃就統一了日本全境,並可以在日本進行全面的改革。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其實,最主要原因是因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導致當時日本大部分藩的財政都已經瀕臨破產,只能靠著大商人的貸款勉強維持。
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沒有了錢,這些大名們自然久無力再維持他在地方上的統治,更無力供養下面的武士階層。
大家知道,大名最主要依靠的力量,就是武士階層,這相當於是他們的私人軍事力量,這也是大名能夠割據一方的基礎。問題是,因為大部分大名都已快破產,導致武士們也跟著窮困潦倒,這在《武士的家計簿》、《黃昏清兵衛》等電影多少也能看出點來。因此,廣大的武士階層都對大名現有的統治也是非常不滿。
在這種背景下,大名們是負債累累和膽顫心驚,武士們是窮困潦倒和嚴重不滿,雙方都是不堪重負。這個時候明治政府主動願意將大名們的這份權力和義務(包括債務)一併繼承過去,大名們自然是樂享其成,而武士們呢,自然也是積極支援。
回覆列表
我個人以為,日本也是儒家文化影響深遠的國家,合則興,分則亡,明治時期是日本國內完成大一統,可以參照中國,凡是大一統時期,有強大的中央集權時期,國家就興旺發達,所以為什麼明治維新搞得好,就與日本的中央集權分不開!
如果美華人黑船登陸時日本還是戰國鼎盛時期,我估計結果可能跟印度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