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李小汪老西

    大部分的教育工作者在談論到教育的時候,關注的都是宏觀方面的問題,比如教育制度、教育公平、教育改革這樣的問題,但是很少有人去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理論。

    雖然網上也有很多學習方法,但是大部分的學習方法都是一些經驗之談,比如怎麼複習怎麼聽課,這些經驗之談可能有用,也可能沒有用,並且在不同的學生身上可能會有不同的效果,主要是因為這些經驗沒有理論依據,實際操作起來比較困難。

    另外,還有一部分錯誤的學習方法在網上廣為的流傳,這些錯誤的學習方法已經被證明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比如,基於左右腦分工理論的右腦開發教學和全腦教學等,而左右腦分工理論已經被認知科學學者證明是偽科學。

    還有一種比較流行的學習方法,就是學習風格理論。學習風格理論,把學生的學習風格分為視覺型、聽覺型、讀寫型。

    視覺型的學習者,更喜歡透過看圖片的方式學習;聽覺型的學習者,更傾向於聽老師講課進行學習;讀寫型學習者,更喜歡透過讀書和記筆記的方法來學習。

    這些理論方法能廣為傳播,主要是因為它符合了人們因材施教這種樸素的觀念。後來經過大量的實驗證明,雖然說學生用他們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他們可能更加享受學習的過程,但是其實對於學習的效果並沒有任何幫助。

    在所有的學習方法,最為有效的學習方法,可能是最為簡單的學習方法,並且這些學習方法用在,任何人應該人的身上都是起作用的。

    這些學習方法總結起來,可能有以下幾條。

    第一,分散學習會讓學習的效果更好。

    認知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些實驗,讓被試者在上課的時候不要筆記,而是在上課之後幾小時再記筆記。

    實驗的結果發現,隔幾小時之後記筆記,學習的效果反而會更加好一些。

    間隔學習背後重要的原理是艾賓浩斯的記憶曲線。人的記憶分為兩個環節,一個是儲存環節,一個是提取環節,大部分人之所以記不起來,其實提取環節出了問題,而提取也是需要大量的練習,在學習之後隔一段時間再記筆記,相當於是對之前的資訊進行了一次有效提取,提取的練習會增強記憶的痕跡。

    第二,測試【考試】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

    在認知科學中有一種非常重要的理論,就是可以刻意練習。刻意練習的一個重要環節是需要及時的反饋,而測試可以給學習者提供最為有效的反饋。

    投資大師查理芒格就曾說過,檢驗是否真正的掌握一項知識,最為有效的辦法是測試。

    在學習一個新的知識的時候,不論是透過考試還是自我測驗,都比單純的學習效果要好很多。但是不少同學在學文科的時候喜歡“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忽略了回顧和測試的一些效果,測試不僅可以提高學習的效果,還能夠減緩遺忘的過程。

    第三,環境對於學習效果的影響非常明顯。

    前面已經說了,分散學習有助於提高學習的效果,分散的時間間隔到底多久比較合適?目前主流的結論是學習的間隔時間控制在5%到10%最佳。

    另外是在分散學習的過程之中,最好是能夠選擇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方式來記憶同一個知識。

    比如說自己在課堂上聽過老師講過一遍之後,自己可以回去再精讀一遍課本,或者是在課下之後自己動手再做一遍,這樣的話學習效果會更好。

    第四,交錯學習的學習效果要好於批次化學習。

    在學習的時候當然需要專注,但是人的注意力是非常有限的,注意力會隨著訊號的刺激強度減弱而降低。

    比如說在學習的時候,某個知識點是有三個基本的元素(A/B/C)組成的,交錯學習就是(A-B-C)的方式進行學習,而批次學習是(AAA-BBB-CCC)式的學習。

    交叉學習就是在學習的時候製造一些新的刺激進來,進而增強記憶的強度。

    參考資料:《你會“好好學習”嗎》

    萬維鋼《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一種風格》

  • 22 # 格格240997714

    借樓來說一下我的高效學習方法吧,我給它起一名叫“錯題學習法”。

    我不跟你扯照著這方法你的名次能一下靠前幾十名,但我敢跟你說,這個方法一定能讓你在最短的時間裡取得最大的進步。

    這個學習方法的內涵其實是你學習時間的合理配置,用有限的學習時間做有意義的學習任務(也就是做錯題),與其大費周章搞題海戰術,不如集中時間跟精力專攻錯題,因為把所有的錯題都做對做會,還用搞題海戰術嗎?還怕學習成績上不去嗎?

    所以,不管是學校老師還是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錯題整理,但是傳統手抄整理錯題的方式,不僅給學生加負,而且學生們未來抄錯題而抄錯題,以致於讓錯題本流於形式,效果一般。

    重視錯題是對的,但起了反效果就不對了,而這中間的關鍵就在於工具!好的工具能讓整理錯題更高效,讓學習開掛!

    推薦一款予見錯題本APP,這款APP作為整理錯題的一款工具類APP。

    (順手貼上下載地址,去應用市場直接搜也行:

    https://xianyi.yujiankj.com/app/D.html?ID=TT35

    它的核心是拿手機把做錯的題拍一下就能上傳,並且所有錯題按科分類整理,一目瞭然,以前花一晚上抄錯題,而現在動動手指只要幾秒就能整理好錯題;

    而且,這款APP很驚喜的一點是它自帶塗抹降噪功能,拍出來的錯題就像掃描過一樣,非常高畫質,卷很乾淨;說實話,比起自己手抄整齊多了,看著舒爽了,自然想多看好幾眼~

    另外,這款APP還支援錯題列印功能,可以把錯題庫裡的錯題勾選列印成冊,方便孩子反覆練習~

    都說學習使人進步,但一個好的學習工具能讓學習開掛!好的學習方法有時候需要好的學習工具做載體。大家可以試試這款予見錯題本APP,興許真能改變點什麼,不要放棄每個機會。

  • 23 # 親子育兒大學堂

    語言學習是個漫長的過程。回憶一下,從我一開始接觸英語到現在,走過了多少個年頭?託應試教育的福,少則六七年,多則十幾二十年。那麼,花了這麼長時間都沒有學好的一門語言,想要花一年或者幾個月“速成”“突擊”,可能性很小。

    應試英語並不是造成你英語不好的根本原因,不然為什麼同在一個班、同一個老師教、用同一本教材,同學裡英語比你好的大有人在?原因就在學習方法。學霸學神的方法不一定適用你,但多多少少會給你以啟示,進而挑選摸索出適合自己的。

    想要學好英語,就要養成一個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習慣,持之以恆。

    以下是我從自己的、他人的英語學習經歷中,總結出的一些方法和經驗。

    1. 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

    我學英語到底要幹嘛?應試?生活?學術?試想一下:

    一個學英語為了泡外國妞的人,整天啃新概念;

    一個學英語為了去國外唸書的人,整天看美劇;其效果可想而知。

    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至少是目前的),才能夠儘快找到對應的方法。所以,當身為雅思口語老師的我,聽到學生這樣問:“老師,我看美劇英劇對提高雅思分數有幫助嗎”,真的是很想打人,想看劇就直說嘛=_=

    2. 詞彙

    背單詞的姿勢可以有很多種~

    如果你的目的是為了在閱讀時能“認得”這個單詞(也就是我們對於詞彙最基本的需求),那麼市面上的大部分單詞 app 均可放心使用:

    不過,如果你對單詞的需求不僅僅在於會認,還要求會“聽辨”、會“讀寫”的話,那麼你需要在剛剛那個步驟的基礎上做更多。具體方法我會分別結合聽說讀寫來說。

    3. 語法

    嚴格來講,語法就是一門語言的結構,是所有說這門語言的人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規則。所以語法又分為:詞法和句法。

    單獨探討“語法”本身有點抽象,甚至說“形而上”了。但如果你確實沒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語法體系,建議還是買一本書系統學一下。推薦 English Grammar in Use,這本書好就好在重點更多是放在“ use ”這個詞上,更加註重對語法的“使用”,有配套的練習和答案。

    全套書分為初、中、高三冊,比較適合大部分人的(中學生和大學生)應該是中級 intermediate。這本書最新版是第四版了,建議大家還是買紙質的吧,方便做練習也方便隨時查閱,畢竟語法這東西是剛需。

    不要太糾結某個語法點為什麼會是這樣而不是那樣的,剛也說了,語法就是一系列規則,老祖先在制定這些規則的時候我們又不在場,作為一個語言使用者,遵循並適當理解這些規則就行了。不過,好在英語的語法和漢語有不少相似處,最基本的句型都是 S+V+O,所以中國人基本的英語語法都不至於太爛,只是說對於一些複雜點的規則不清楚罷了。

    如果有想涉足語言學領域的同學,也可以看看有關語法其他分支的書籍,比如 semantics 語義學、pragmatics 語用學等等。不過很費時間的,我們都是研究生的時候當專業課來學。

    4. 聽力

    大家在聽力方面的問題,無非就是:聽不懂。

    但是聽不懂也有好幾層含義:

    聽不懂單詞;

    搞不清句子結構;

    對文段大意把握不準確;

    有沒有發現,前面兩種其實對應的就是你的詞彙和語法吶~

    所以:

    “聽不懂單詞”的解決辦法:

    1. 背單詞的時候不要默讀,現在這些單詞 app 都有語音示範功能,看著音標,聽一聽,再跟讀一下。這樣反反覆覆下來,才有可能在聽力中聽出來這個詞;

    2. 除了背詞庫裡固定的詞彙,也可以主動往詞庫裡新增新詞,也就是你在聽力中積累下來的那些詞彙;

    3. 很多做過託福或者雅思聽力的小朋友會發現,對照聽力文字時會找出很多沒聽出來但是認識並且知道怎麼讀的單詞。這就涉及到口語中的連讀了。

    要知道,聽力材料都是由 native speakers 以對話或者獨白的形式錄製的,所以他們不可能像機器人一樣說話,而是會在口語中運用到多樣的語流現象(重讀、連讀、語調起伏等等)。而連讀,則是這幾種現象中最影響聽力的。自己對照文字整理並積累幾個這樣的連讀現象,自然就知道規律了。

    “搞不清句子結構”的解決辦法:

    1. 如果發現某一句翻來覆去聽了無數次還是不明白,那很有可能就是這種句式你不熟悉。來,剛跟你推薦的那本語法書,又派上用場了吧~

    2. 有的時候一個句子太長太複雜了,同學們可能會在聽的過程中迷失自我,句子結束後啥也沒記住。這個時候就要學會“有的放矢”。你要這樣想,一個辣~麼長的句子,不可能每個詞都是資訊點的呀!聽的時候,注意去抓實義詞(即名詞、形容詞、動詞)。

    其實很多人學習英語過程中都會遇到以上的這些情況,為了幫助更多人學好英語,我自己整理了一份英語相關的考試學習資料,適用於每個階段,學習 英語的朋友,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 24 # 文曉圓

    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個將“教學相長”運用得很好的實踐成果——LUTI

    所謂LUTI,是學習、運用、教授、檢查四個英文單詞的簡稱。這項工具也是世界級製造工廠體系中人員發展領域的一個重要工具。

    就像前面介紹的,LUTI一共分為四個部分,接下來我將一個一個地為大家講解。

    第一部分是學習,在這裡記錄下自己學習新知識的途徑,記錄新知識的重點難點;

    第二部分是運用,在這裡記錄下自己將新學到的知識都運用到了哪些工作中去,是如何運用的,透過運用產出了什麼成果。這些運用成果由誰檢驗,如何檢驗;

    第三部分是教授,在這裡記錄自己教授他人的形式以及教授的目的;

    最後一部分是檢查,主要指的是這次教授他人所收到的反饋和建議,思考需要改進的地方和今後的努力方向,思考在這次的課題結束後還可以進行什麼相關的LUTI主題。

    一旦人們關於某個課題的知識或技能到達一定境界,他們能夠看到自己應該如何讓自己在該課題的領域中提升一個層次。只要他們識別出在該領域有更高級別的知識,他們就開始回到LEARN的步驟去學習這些新知識。LUTI迴圈在人們知識和技能的迴圈式上升中不斷重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白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