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芳華上演了,覺得很真實,很符合那個時代的實際,您的感受呢?是不是六零後感觸更深?
17
回覆列表
  • 1 # 三勺

    從道理上講應該是這樣的。因為每一個時代對應著每一個不同的年齡段兒的人。就像今天的網際網路對應的是90後00後一樣,那個時代的人們!對自衛反擊戰,是有深刻的印象的。

  • 2 # 手機使用者10650508221

    但卻感受怪怪的: 最近壓力大,本想看場電影放鬆一下,看到《芳華》,其實依稀覺得不是放鬆的影片,但沒有合適的時間,還是買了票,進去看了。 結果恰如是:影片太現實了……活雷鋒最後落魄,戰鬥英雄妻子和人跑了;從小善良不過家境不幸的,永遠得不到尊重,只能瘋了;二代不會受苦…………也許是時代的悲劇,其實更是人性的悲劇! 莫非我太悲觀太陰鬱了?

  • 3 # BearPWan

    感覺是對現實的一種折射,情節方面不提,就影片的結局來說,真的是讓人感觸許多,片中太多的不如意,就像我們一樣,愛情、家庭、事業很多方面做的很好,但結果總像是上天和我們開了個玩笑,觀後是有些沉重,畢竟是一個寫實的故事,還是不錯的。雖然我是九零後,但是由於總聽爺爺講起當年,所以對這類片子還是有情懷的,當然年紀大些的觀眾會更有情懷!

  • 4 # 兩腿清風

    人生如果有很多的如果,如果再過一次⋯劉峰如果聽從安排去上學就沒愛情了?就平庸了?何小萍如果去借衣服,如果不裝病⋯可能他們的日子都能在生活中比劇中呈現的更好一些,不過自己選的路,跪著也要把它走完。這只是編劇眼中的文工團和對越自衛反擊戰,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物分析,換位思考下1、劉峰一個好同志,活雷鋒幫助所有人,為了愛放棄領導的提攜,他自己選的。他喜歡林丁丁可是表達過嗎?人家是否也有此心?突然捅破窗戶紙冒然抱人家,還讓人看到女孩怎麼辦?愛是不愛?如果答應他本人又沒有那個意思是愛情嗎?如果不答應又被人看到擁抱她該怎麼辦?劇中她沒有違背自己的感情,只是自私的為了洗清自己或者說活雷鋒形象在她心中倒下後的報復吧。2、林丁丁敢愛敢恨,沒有勾引別人,沒有背叛自己深愛的人,只是有些隨性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3、小萍拿別人軍裝拍照可以借啊,人家找不到她又不說,發現後可以說明道歉呀,不吭聲。一個新同志拿軍人的軍服,其他人是不是覺得宿舍的新人是個賊。儘管她很純樸,可是做為一個演員救場如救火,該她頂上去完成任務她卻耍個性裝病了,可見她首先不是一個好兵,軍人服從命令為天職,如果都去強調客觀這兵沒法帶了。換個位政委能怎樣,當過演員都知道救場如救火,當過兵都知道服從命令為天職,小萍擺了一刀保不準以後工作中能不能服從工作安排,文藝兵下基層演出臺下都是基層官兵,一個演員對領導有看法就不上臺,對不起觀眾也對不起自己臺下的十年功,小萍一不是合格的兵二不是合格的演員,所以只能被淘汰,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吧。

  • 5 # 常言道

    “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錚錚鐵骨綻花開,滴滴鮮血染紅它……”

    韓紅純淨的聲音唱響這首《絨花》時,已是片尾,已然恍若隔世,幾乎所有的人仍靜靜地坐在座位上,我知道,大家之所以不願離去,是因為當一個遠去的時代以一部電影的形式重新浮現的時候,誰都想以沉默加以挽留,儘管那個時代不如人所願,哪怕那個時代千瘡百孔。

    你走過,一個時代就算終結。

    幾個月前,在讀嚴歌苓的小說《芳華》時,我如此評價,“看得出來,嚴歌苓在試著嘗試一種新的敘述方式。在承認她是個講故事好手的同時,不得不說,這不是嚴歌苓最好的小說,不是她走得太遠,而是第一人稱的講述角度,讓她屢屢有介入故事的衝動。恰恰是這些主觀的表達,既顯示了對讀者的不信任和對自己敘事能力的不自信,又讓故事的發展出現了梗阻……”

    但是,我依然期待馮小剛用電影的語言對《芳華》的演繹。在我看來,如果要對上個世紀致敬或者憑弔,最適合的莫過於三個人:姜文、王朔、馮小剛。無論是《陽光燦爛的日子》,還是《北京人在紐約》,都能在燦爛中看到陰鬱,在前行中品味到苦澀,還能看到那個年代特有的英雄主義色彩,這一點,即便在姜文的《讓子彈飛》中,在馮小剛的《老炮兒》中,都能清晰地看到中國特色的個人展現。當個人背後的大旗獵獵展開,其實已經消解了時代的苦難與輝煌。

    此外,伴隨著理想化的個人英雄主義的,是詩化的表達。《天下無賊》中,黎叔悠悠然然地吟出“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觀眾一定會恍然大悟,詩意的結構和詩化的表達,在他們這一代人心中已經根深蒂固。甚至,循著馮小剛作品的軌跡,你會發現,當馮小剛遠離無厘頭的賀歲片,開始將視角介入現實生活的時候,詩意越來越明顯,甚至有些迫不及待。

    所以,才會有馮小剛和嚴歌苓相約創作一部關於文工團的作品。

    那個年代,每個人都有個軍人夢,每個文藝青年都有個文工團夢。這樣的夢,與荷爾蒙無關,只是為了安放無法言說的青春。生逢那樣的年代,誰都無法逃避,一切顯得那麼自然,就像你去商店,必須握著糧票和布票。否則,人會像斷線的風箏。

    現在回首,也許,《芳華》才是馮小剛長久藏在心裡的夢,一旦開啟,噴湧而出的,必定是濾鏡下的色彩,濃郁,深沉,還有著揮之不去的激情萌動。

    這夢,同樣是嚴歌苓的。有過8年文工團經驗的嚴歌苓,駕馭這樣的題材,最大的困擾不是題材的累加,而是取捨。這是一個作家無法逃避的宿命。所以,我們在《芳華》中看到的肖穗子,明顯帶有強烈的自傳色彩,她是見證者,更是親歷者,現在,化身為講述者,不由自主會把人帶入一段崢嶸歲月。

    在那樣的歲月,誰不是一艘無舵的小舟,風來,浪來,雨來,人去不知要到何處去。

    就像劉峰。

    在小說中,他的外號叫“雷又鋒”,不但是“liu”的拖音,更是那時的主旋律和全民追求。或者說,當他是“雷又鋒”時,他安全,踏實,卻沒有了自我,不再是“劉峰”。所以,他可以在鮮花和掌聲中做報告,可以義務修理地板,可以幫著炊事班長做沙發,唯獨不能正常地表達自己的愛。

    英雄動了凡心,其代價是剝去所有的榮譽和光環,被打回原形。當“雷又鋒”迴歸到“劉峰”的時候,其實更像是一種道義的懲罰。從文工團到伐木連,劉峰失去的不僅是光鮮,還有個人的座標。其實,從一開始,誰又能確鑿知道自己的定位在哪?“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他身旁,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是的,生命中每一處都有著那些花兒,但不是所有的笑聲背後都有一朵為你默然開放的花朵。

    不能說劉峰愛錯了人,也不能說何小萍(小說中的何小曼,不知道到電影中為什麼成了何小萍)和愛失之交臂,只能說,那個年代,我們不懂愛情。

    或者說,是時代容不下愛情。

    所以,劉峰的命運跌宕,看似偶然,其實有著更大的必然,與個人的選擇無關,只因生在那個年代。那個年代,從標兵到流氓,中間只隔著一個撫摸。嚴歌苓的小說《芳華》,英文名原本就是《You Touched Me》,一個青澀而自然的“Touch”,讓芳華剎那間一地冰裂。

    馮小剛固執地把片名定為“芳華”,這就是他和嚴歌苓視角的不同,或者是對文工團這個特殊群體距離的不同。在影片中,馮小剛更願意憑空給文工團生造一個游泳池,大段大段地把上個世紀中期中國人耳熟能詳的音樂鋪陳於背景,等於給那樣的年代塗抹上浪漫的亮色。

    準確地說,《芳華》是嚴歌苓的瓶子,裝著馮小剛的酒,澆的卻是一個時代的塊壘。

    想想看,如果把影片中代表一代人記憶的音樂抽去,或者換上其他的音樂,《芳華》還能不能戳中那麼多人的淚點?與其說我們是被《芳華》的故事催淚,不如說是那些曾經熟悉的旋律讓我們淚崩。

    在情境的營造中,或者說在煽情方面,馮小剛顯然比嚴歌苓更勝一籌。何小萍“借用”林丁丁的軍裝照相、對越自衛反擊戰場面的描寫,這些在小說中所沒有或者弱化的情節,在馮小剛手裡則駕輕就熟地得以放大,併成為影片中的亮點。尤其令人稱道的是,患了精神病的何小萍在看文工團演出的舞蹈時,不由自主走出劇場,在偌大的草地上一個人獨舞,堪稱馮氏神來之筆,那種被拋棄的孤獨,對群體和往日生活的迴歸,那種芳華破碎後的無助,你看到的不是舞蹈,是掙扎,是個性在暗夜中的獨立。

    青春,總是這樣倔強而獨立,這,也是另一種芳華。

    劉峰和何小萍都是被侮辱與被損害的,所以,他們在歷盡坎坷之後,才會把手握在一起,才會相互取暖,因為,他們知道,無論世事多麼薄情,總得有人卑微而深情地活著。你無法抗拒成為別人眼裡的笑話,卻不能自己踐踏自己的芳華。從這個意義上說,劉峰和何小萍最後的擁抱,也與愛無關,只不過是兩個走夜路的人,唯一的選擇是把手牽在一起。

    同樣,被劉峰錯愛的林丁丁,那麼好強驕傲的生命,最終也不過是另一個被侮辱與被損害的。

    包括在“Touche”事件之後,對劉峰口誅筆伐的人,哪一個不被時代的裝甲車碾得遍體鱗傷。

    最好的出路,莫過於活著。

    遠離了賀歲片的馮小剛,似乎一直在嘗試宏大的敘事,現實主義的敘事,這一系列作品中,相對成功的,當屬《集結號》和《一九四二》,圓潤而酣暢,飽滿而深沉;比較而言,《我不是潘金蓮》則顯得侷促而空洞,頗有些螺螄殼裡做道場的無奈。《芳華》這個題材,給馮小剛極大的釋放空間,也和馮小剛一直引而不發的詩性高度吻合,所以,他才像一個找到了最為稱手兵器的刀客,輾轉,騰挪,遊刃有餘。

    如果說影片有什麼遺憾,那就是後半部分對劉峰結局的處理顯得太匆忙,有些虎頭蛇尾。一方面是基於電影本身的容量,另一方面,原定9月底上映的《芳華》一直推遲到12月15日,誰知道中間發生了什麼?

    不過,既然是“芳華”,理應濃墨重彩的,就是最熱烈綻放的時光,這一點,馮小剛幾乎做到了極致。至於芳華謝後,一地落花,不過是無謂的憑弔而已。

  • 6 # 寂靜行者2

    我兩刷了,準備再看一個午夜場,要不被人看見不好意思!我今年50,父親因政治問題勞改後來粉碎“四人幫”後平反,之前一直是反革命狗崽子.86年入伍,越戰我們部隊儘管進行了戰前動員但沒上去.我們集體寫了請戰書,每個人都寫了遺書,那種氛圍和情緒沒有經歷的人是難以想象的,我們是通訊連,連裡有女兵!她們的確幾乎都是幹部子弟包括我算中幹吧。我就喜歡一個高個子北京姑娘,我曾經想象過自己壯烈犧牲了,她會為我驕傲為我流淚,我會在臨死前給她打一個告別的電話。在我的記憶裡,沒有怯懦怯戰之輩!我們是通訊連有女兵,部隊文工團下部隊,我們也有機會去配合跟著一起走,那個年代,別說電視機連收音機也沒到家家都有的程度,部隊文工團給廣大指戰員帶去多少歡樂鼓舞多少戰士!部隊有句話:入伍滿三年,母豬賽天仙!那時基層一線部隊是沒有女兵的,你可以想象,一大群18,20郎當的年輕小夥子被圈在軍營中,每天訓練打敖身體,經歷旺盛,看到女兵眼睛冒綠光,太正常了,哎沒有經歷那個年代,沒有經歷那個年代的軍營生活,又怎麼能理解呢?現在的人一提起集體主意就口誅筆伐,個人自由,個人利益,個人感情,個人追求多麼多麼重要,我也不喜歡集體主意的嚴酷和對人性的壓制甚至沒有人情味,我更喜歡個性張揚,但大家別忘了,如果二戰後沒有集體主意就沒有日本現代化的崛起,同樣,沒有集體主意也沒有今天的中國!集體主意把個體之間的利益,矛盾,思想都閹割了,集體主意只有一個方向!

  • 7 # 無毒河豚

    看著電影,情不自禁的想起89年大學畢業離開學校時的情景,當火車車門關上,“哐當”一聲車輪轉動時,我靠在車門旁,看著站臺上的同學,眼淚突然就噴湧而出,止都止不住,一直持續了差不多有半小時才稍好點……,心裡是一種說不出來的惆悵和迷茫,可能就是對一去不復返的青春的留戀吧……

  • 8 # Robin85277786

    從電影寫作立意上講,芳華最多60-70分,通篇看完,沒有啥正能量的東西,畫面再怎麼美,沒有啥家國情懷,沒有啥友愛追求,就是小剛對自己芳華年代的一種追憶吧,談不上留在觀眾內心啥高尚的追求,除了眼淚和歡笑的話,那樣的影片不會長久留在記憶和歷史長歌裡的!

  • 9 # 明希小屋

    如果說戰狼刻畫是我們想象中的英雄,那《芳華》所刻畫的才是曾經真實戰爭中誕生的英雄,成為英雄,不需要千錘百煉,不需要高大全,不需要武功超群,成為英雄也就是那麼一剎那壯舉,英雄其實也是普通人,所以我更相信《芳華》裡塑造的英雄,比如劉峰,比如何小萍,比如那位滿身燒傷的小戰士,還有那些無數倒在進攻路上的無名戰士。

    看了兩遍《芳華》,感人的情節太多了——感動於何小萍父女透過寫信表達感情的那個情節,這其實是那個時代大背景下小人物悲慘命運的真實寫照,父女情深,人間至愛在那個時代被如此摧殘,看一次哭一次。還有何小萍悲慘的命運,從小被家庭拋棄被人欺負,認為進了部隊就沒人欺負了吧,但她在文工團依然被被戰友孤立排斥和嘲弄,她依然堅強,想透過自己的努力被大家認可,但她失望了,讓人感覺很悲涼,從而感覺到那個時代的壓抑;戰爭的殘酷給她和那些上前線的戰友帶來的創傷讓人想起那場似乎被年輕一代遺忘了的戰爭,以及那些活著或者已經犧牲的戰鬥英雄,我們不能忘記他們,尤其是那個嚴重燒傷的小戰士與何小萍之間的對話,電影院裡哭聲一片,一個農村的孩子,只有16歲,花季一樣的年齡,但他用生命詮釋了青春年華,我們怎能忘記他們那個群體呢?

    何小萍在救護所拼命搶救傷員這個情節拍的真好,這才是何小萍的芬芳年華,這才是她生命中最出彩的歲月;而劉峰,他的樂於助人是那個集體中讓人溫暖的存在,但他的芬芳年華同樣是在殘酷的戰場上體現的,向心愛的女孩表白被拒絕,並且受到處分,戰鬥中他一心赴死,這或許是一種抗爭,他要用死去證明自己,也或許是對林丁丁的表白——為了心愛的女孩或許能夠傳唱為他而寫的讚歌,演員對人物內心的演繹非常真實,非常催人淚下。醫院慰問演出那場戲更加讓人體會到戰爭的殘酷,臺下都是特殊的觀眾,尤其是何小萍以及她旁邊那些目光呆滯的年輕女孩,她們經歷了怎麼樣的創傷?這就是她們的青春年華嗎?尤其是那位倒在病友肩膀上睡著了的女孩子,讓人心酸;何小萍隨著音樂回憶起過往,慢慢走出去,然後在草地上翩翩起舞,更讓人淚流不止,雖然經歷了很多殘酷的過往,她依然能對美好的東西保持著嚮往,哪怕她已經精神失常。還有劉峰在海口被聯防隊員扣車和毆打的這齣戲,讓人憤懣和寒心,捫心自問,我們過著和平的生活,但這些活著的戰鬥英雄們他們的生活過得怎麼樣呢?還有那些已經長眠於地下的烈士們,還有多少人記得他們的故事呢?

    戰爭遠去,日子重歸和平,劉峰和與何小萍相約去為戰友掃墓,雖然與戰友陰陽兩隔多年,他們依然記得戰友名字和愛好,這就是他們曾經一起經歷的芬芳年華。火車站離別之際,何小萍一句你能抱抱我嗎?讓人感慨萬千,幸好餘下的歲月裡他們如親人一樣相守一生,待人和善且知足,兩個善良的人也許是他們戰友裡最幸福的。

    電影院裡,幾個90後模樣的小年輕一直在問,這是什麼時候的戰爭呢?是不是瞎編的呢?聽聽都讓人寒心,我們的歷史教育到底怎麼了?

    散夥飯那場戲,駝鈴響起,我輕聲跟唱,當過兵的一定能體會到朝夕相處的戰友分別時那種難分難捨的心情。這部片子拍得很文藝,畫面都很美,演員都是素顏出鏡,很自然很樸素的美,穗子吃西紅柿那個畫面真的太美了!細節真實,畫面唯美。影片中的音樂,每一首都是經典並且恰到好處,尤其是那首英雄讚歌,林丁丁唱的太好了,底下那些戰士們的表情真的很到位,林丁丁的演繹也非常到位,如果劉峰能夠聽到,他肯定會很幸福的。雖然是文藝片,但我更感覺它是歷史片,是我們的父輩——他們青春年華的歷史,那個時代一群普通人的歷史,所有美好的醜陋的快樂的悲傷的無奈的青春過往,洗盡鉛華,只留芬芳。

    感謝他們,今天的歲月靜好,他們曾經負重前行過,謹以此文紀念他們。

  • 10 # 很久的風Zippo

    還沒去看,但就憑馮導能大膽地觸碰這麼一個敏感,卻又令幾代人不能忘卻只能默唸的題材,個人感覺必屬佳片。不愧為有思想、有作為、有膽魄的一代名導,所以不管怎麼裁剪,怎麼退讓,主題和精髓不會丟。作為一名70未,一名曾經的軍人,我不會欠你一張電影票,會帶上全家一起欣賞。謝謝你,馮導……

  • 11 # 呂向紅1

    剛看完芳華回來。日場,幾乎滿場。

    電影結束,長長的片尾字慕,竟沒有一人離場!我是淚流滿面,老公幾乎從頭哭到尾。

    出了放映廳,我倆都不說話。許久,我說的第一句話:馮小剛不應該再拍電影了。這應該作為收官之作。他不可能再拍出更好的片子了!

  • 12 # 吹雪一刀流1

    中華民族之所以屹立不倒綿延幾千年,就是因為每個時代都有層出不窮的英雄湧現。

    忘記歷史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當一個民族,失去了崇拜英雄的土壤,不可想象!

    承認近三十年的全民基礎教育失敗,不可恥!可恥的是,欲蓋彌彰一錯再錯!

    為了再一代年輕人不被毒害,讓霍去病、衛青們回到我們的課本中吧——“磚家、叫獸們”!!!

  • 13 # 看新晴

    謝邀。影片基本達到我的預期,沒有驚豔,也許是有心理準備的原因,客觀的說國內能達到馮小剛高度的並不多。影片製作精良,攝影,美工,配樂都具備高水準,演員的表現可圈可點,是一部充滿誠意的作品。 至於內容方面,網路上也有爭議,我不做討論,回看近年馮小剛的作品不斷觸及現實題材的警戒線,個人表示敬意,他明明可以選擇輕鬆賺錢卻偏偏選擇這條難走的路,為自己的言行去面對各種口誅筆伐,這是對自己的職業很負責任啊態度!《集結號》《1942》《我不是潘金蓮》《芳華》這些作品比起他早期的喜劇更有社會價值!! 最後向越戰老兵致敬,他們中的很多人生活不易,有關部門應該有所擔當!

  • 14 # 奧特奧特奧特

    看了《芳華》,感覺與現實很近,近得像行走在紛紛嚷嚷的人群中,環顧四周,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好人和善良的人永遠都是被欺負、被誤解,被洗腦……這種撕開了人的劣根性,步步接近醜陋的真實性又有何解呢?給人什麼啟迪呢?惹人嘆息?讓人感覺社會無情?作為影視藝術品,喜歡,作為藝術為社會服務,茫然。。。

  • 15 # 金戈息鐵

    唐多令.英雄逝去華彩留

    電影《芳華》觀後有感

    情斷隊中友,血灑異國土。車輪碾,好夢難久。家國情懷泯恩仇,憶前事,淚空留。

    草木也知愁,英雄沒洪流。人卑微,窮途末路。曲終人散各東西,芳華逝,純良留!

  • 16 # 楓葉北京1

    寒風凜冽,追尋‘’芳華‘’。可能是為了過往中的一段記憶,也可以說是週末消遣。也許是剛上映的緣故,影廳上座率比一半多一些,看了一下,觀影的人居然五十以上的多一些,有點驚訝,可能也是為了尋找一絲記憶吧。電影把人帶到了那個單純,乾淨,積極,向上的年代,也複習了‘’成分,受欺負,歧視,平反,戰爭‘’的記憶……不得不佩服馮導選擇角色的眼光,演員都很青春,真實,個性鮮明,還原了那個曾經的年代人們的面貌,電影淚點有點多,結尾‘絨花’的旋律更是催淚的毒藥,大家都沒離開,而我,靠在椅子上聽歌,流淚。其實,從‘歸來’後就有意不看類似的題材了,但嚴歌苓的作品多是大的背景下小人物的生活,比較真實,所以又來看了,不該買爆米花,應該帶紙巾[得意]

  • 17 # 心繫曠野1

    我還沒看,但我覺得已經看了。我今年四十四了,在十歲左右的時侯看過一本至今難忘的書《新一代最可愛的人》。不知有多少人看過。書裡每一章都是一個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戰鬥英雄,每人都配有照片,記述了他們的戰鬥事蹟,大部份人是烈士。我反覆看了多遍。心中熱血沸騰,對解放軍充滿了崇敬!這部電影的上影是對他們記念,同時我也希望國家不要忘記他們,他們真的是最可愛的人!另講一個小笑話,工作後認識一位越戰老兵,廣東潮汕人,他跟我說了一件他自己的事:他也上了前線,寫了請戰書,但領導不批把他調入炊事班幹活,他很鬱悶,為什麼?後果有人告訴他領導是為你好。你一口誰也聽不懂的普通話,到前線怕被誤認為越南特工被人崩了

  • 18 # 紅小兵wqm

    我也是一名才當兵沒有多久就參加了79年的那場戰爭(54軍)。昨天看了(芳華)。只是在快結尾部分小萍的獨舞感染了我。

    至於每個人的經歷與遭遇及結局並不能一概而論。那場戰爭離現在都快四十年了。戰友們中也有一部分人現在過的很好,也有許多的戰友過的很艱難。

    作為親曆者與時間比較久遠了,又經歷這麼多年的磨煉,加上喜歡去看一些戰爭大片。沒有許多人評論家那麼動情與煽情吧。只是覺得小剛導演把他自己人生經歷過的越戰場景帶了出來,我們這些人感到欣慰吧!

    整個片子不僅僅是小剛導演一個人的情懷,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情懷。劉峰的這樣子的戰友應該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吧!畢竟中國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之現實就是如此。幸運的是國家現在也每個月補助我五百多塊錢。。。無論如何,當兵打仗也是一個兵應該去做的事情。

    感謝小剛導演的這麼一部電影讓我們這些老兵有了回憶的空間。我覺得我們戰友們在每年的216(出征日)這天聚會的時候又多了一番感慨吧!

  • 19 # 民間公益踐行者陳忠銘

    今晚觀影對越自衛反擊戰題材影片【芳華】,向所有參戰人員致敬。童年時期最大的恐懼就是:萬一越南軍隊打過來怎麼辦?現在才深深的體會到我們的歲月靜好是因為有解放軍在日夜守衛甚至是流血犧牲。2016年10月,我會同福建省正能量公益服務中心代表前往漳平市看望慰問反擊戰烈士蘇興松的母親。2017年2月,我會同福建省施善公益服務中心代表前往龍巖市新羅區適中鎮看望慰問反擊戰烈士黃啟明的母親。以後還會去看望你們的。

  • 20 # 爬冰臥雪69499939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那些曾經的歲月總讓人流連忘返中共鳴。《芳華》這部電影是我當年部隊生涯的情景再現,那些洋溢著青春氣息的文藝兵戰友,那些演出,排練,感情糾葛的點點滴滴浮現在眼前……80590火箭兵文工團。

    如今我們都已人到中年,各奔東西,有些戰友已經幾十年未曾謀面,生活趨於平淡,歲月靜好,祝願我親愛的戰友們芳華永駐,感恩部隊,感恩戰友!

    感謝小剛導演再現了曾經的歲月,共鳴的淚水早已模糊了雙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樣在學生心目中成為優秀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