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梨城小慧
-
22 # 禪菲兒
河南南陽春節期間風俗非常多
民間習慣將春節稱做過年或者年下。這個節日在所有的節日中歷時最長、最隆重,一般從臘月二十三日祭灶的晚上便開始了,一直到正月初五“破五”之後,春節才算正式過完。
臘月二十三是祭灶日,也稱過小年。因為民間傳說,灶神是一家之主,它經常暗中觀察一家人的善惡,每到臘月二十三,就要昇天向玉皇大帝稟報,供玉皇大帝作為賞罰的依據。如果被它說了壞話,就會被奪去100到300天不等的壽命。因此,人們於臘月二十三日這天祭灶神,用意是讓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為顯示祭灶神的誠意,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將灶臺、案板、鍋碗瓢盆收拾得乾乾淨淨,並將舊灶神像揭下換上新的灶神像。灶王爺像旁邊的對聯除“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外,還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爐香”等。民間之敬灶神,蓋始於漢。據《漢書·陰識傳》載,有一男子名陰子方者,做飯時遇灶神顯靈,子方立刻下拜,並把自己心愛的黃狗殺之以祀,灶神不負陰子方的一番美意,賜富於陰家,讓陰家一夜暴富,子孫也都享受高官厚祿。自此以後,世人便紛紛效仿,每逢臘月二十三祭灶,以期得到灶神福廕。據《清史稿》載,乾隆皇帝亦甚為敬崇灶神,每年臘月二十三都要到坤寧宮祭灶,60年如一日,從不間斷。在侍祭灶王爺上,皇帝如此,百姓自然不用細表。民間祭灶的行為清楚地透析出平民百姓希望平安的心理願望。
臘月三十晚俗稱除夕,家家吃團圓飯,包餃子以備春節早晨吃,飯後要“熬年”守歲。凌晨鳴放鞭炮,一為迎歲,二為驅邪。
守歲的風俗由來已久,最早的記載見於西晉《風土記》:“終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歲。”傳說遠古時代有一種獨角獸叫“年”,這種怪獸異常兇猛,每到臘月三十,就竄到人間危害百姓,但它最怕火光、紅色和聲響。人們為了不受“年”的傷害,到了這一天都穿紅衣、點紅燈、貼紅紙、放鞭炮和煙火,並燒香祈禱,徹夜不眠,這種習俗流傳下來,就叫“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南陽民間很重視這個日子,無論大人小孩,都不可說晦氣話,只能說吉祥語。守歲至午夜後,還要吃“更年餃子”,南陽民間的餃子,又稱扁食,呈元寶形狀,人們都說更歲時吃之來年財運興旺。
正月初一為春節,人人換新衣,天不亮即先放開門炮,接著點香燭,上供品。供品一般為棗山饃、刀頭肉、油炸魚、水果等。點香燭敬神祭祖。早上全家吃餃子,接著晚輩向長輩拜年,長輩給兒童壓歲錢,南陽民間稱為“壓腰錢”。家長帶男孩子上墳地祭祖,為已故長輩拜年,鄰居親友互相拜年。自初二起,親戚朋友和鄰居間相互拜年開始。人們隨身攜帶禮品,特別是新女婿第一次去岳父家拜年,禮品務求豐厚。這樣的走親串友拜年賀節持續到初四初五,有些親朋故舊多的家庭常常要持續到初七初八。初五習稱“破五”,舊時人們認為每個月的初五、十三、二十二是“楊公忌”日,百事不成。正月初五是一年的第一個忌日,民間甚為重視,故有“小年下,大破五”的諺謠。此日大放鞭炮以示破“五”立吉。當晚,把五日內禁忌往外倒的垃圾,全部倒在院外的糞堆上,謂之“送窮土”,邊倒邊唸咒語:“窮土去,富土來,今年一定要發財。”
從正月初二開始,南陽習俗已將以後幾日的走親串友日程安排就緒:初二去外婆家給外祖父母及舅舅、妗子拜年;初三去姑家或姨家給姑父姑姑拜年;初四到岳父母家拜年;初五以後是走一般親朋故舊的日子。初六大開市,百業開張。
在南陽傳統習慣中,春節習俗最具亮色的有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貼春聯。春聯之出現,在中國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據載,春聯由五代後蜀皇帝孟昶首創。964年春節,孟昶親筆寫了一幅聯語:“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宋史·西蜀孟氏》。),世人倍感新穎,乃從宮廷到民間,競相效仿,進而成俗,一直延於今日。
南陽民間的春聯,總體而言,其內容多為祝頌慶賀和謳歌褒獎之類,細分之,有如下數端:一為謳歌歷史風流人物。如南陽為越國上將軍范蠡的故鄉,聯雲“五湖寄跡陶朱業,四海交遊晏子風”;臥龍崗為蜀相諸葛亮躬耕之地,聯曰“西漢文章兩司馬,南陽經濟一臥龍”。二為熱愛家鄉風光。南陽城背倚獨山,面向白水,於是撰聯曰“背靠青山龍虎地,門對綠水鳳凰池”;“洛陽牡丹豔,宛城桂花香”等。
第二是掛年畫。掛年畫,目的在於驅鬼。它與貼門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南北朝時南陽涅陽(今鄧州穰東)人宗懍在其所著《荊楚歲時記》一書中寫道:“正月初一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稱之門神。”這種門神,乃是而後所流行的年畫的濫觴。至唐,傳說唐太宗李世民患病,常感到其寢室內外有厲鬼呼號,難以入眠。李將此事告於群臣,詢問驅鬼之法。秦瓊稟告願與敬德披掛盔甲、手執兵器於門外護衛。夜間果然秋毫無犯。秦瓊敬德雖武藝高強,然畢竟血肉之驅,總讓其夜間伴護,時間一長,過於勞苦,終究不是上策。於是便命畫工將二人之像畫於門上以驅鬼,此後,果無鬼怪鳴號。另外,尚有將鍾馗畫為門神貼於門上的。以秦瓊敬德為門神出於二人威風凜凜,一身正氣,而以鍾馗為門神乃是出於其相貌醜陋,使人望而生畏和善於捉鬼之故。年長日久,世代相襲,人們將門神演變成年畫,則是發揚光大了其中的消災滅禍、四季祥和的文化內涵。南陽年畫圍繞新年喜慶吉祥這一中心主題,題材有如下6個方面:其一為神話傳說,如八仙過海、唐僧取經、秋翁遇仙記等;其二為福瑞吉祥,如仙翁慶壽、觀音送子、天女散花、鯉魚跳龍門等;其三是農家生活,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春牛耕田、耕讀傳家等;其四為四季風景,如春蘭夏荷、秋菊冬梅、花好月圓等;其五為歷史題材,如關公夜讀、木蘭從軍、岳飛抗金、武松打虎、太白醉酒、戚繼光平倭等;其六為民間故事,如白蛇傳、天仙配、梁祝緣等。南陽年畫的製作工藝多為木刻水印,具有線條單純、粗獷渾實、蒼勁有力的藝術特徵。
第三,放鞭炮。“爆竹一聲辭舊歲,金雞三唱迎新春。”在南陽民間,每當熬年守歲到子夜、雄雞報曉之時,便要鳴放鞭炮,一來驅邪除疫,二來增加歡樂熱烈氣氛。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人們是為了避窮神才稱初五這天為“破五”的。“三天戲,五天年。”廣大民眾都把“破五”看做是春節後一個重要日子。由於這一天是財神的生日,因此民間常置辦酒席,燃放鞭炮,歡天喜地迎接財神的到來。這天所迎的財神不止一個,有正財神,偏財神,文財神,武財神。民間最崇拜的是正財神趙玄壇,許多商店和民宅中都供著它的神像。神像上的趙玄壇面黑如鍋底,手持鋼鞭,身騎黑虎,左右兩員大將侍立,威風凜凜。趙玄壇被姜子牙射死後封為元帥,並把曾被哪吒打死的陳九公和姚少司配給了玄壇作為隨從。當人們把趙玄壇尊為財神時,陳、姚二人成了“招財是利”。偏財神伍氏兄弟五人,生前喜殺富濟貧,死後仍替窮苦人家求財,人們稱其為“五顯神仙”,很崇拜他們,常焚香朝拜,默祈賜福。文財神財帛星君白臉長髮,氣度不凡,人們把他的神像與“福”、“祿”、“壽”、“財”、“喜”畫在一起,他的手上託著一個聚寶盆,體現著“招財進寶”的含義。武財神關雲長平生雖不愛財,但他可以幫助人發財。因為關在得到曹操的獎賞之後,蓄積了大量的財物,因為他不愛財,所以樂善好施,把自己擁有的財富賜給那些善良貧困之人,因此,世人都尊他為神,於初五這天祭祀他,求他招財進寶。初五這天的中午全家要吃餃子,俗稱“食元寶”,此俗和接財神目的一樣,反映了普通民眾希冀遠離貧困、享受榮華富貴的心情。“破五”過後,年才算徹底過完,可以開展一系列生產活動了。
-
23 # 野釣空哥
我們這大年初一天不亮就起來煮餃子吃!吃餃子之前先給自家長輩磕頭拜年!小孩子還有壓歲錢,吃完餃子先在自村相互拜年!拜完年後就去給上墳去給祖先拜年!相互拜年的場面很熱鬧!
-
24 # 好良兒
我的家鄉在焦作,每年包餃子裡面都要放上硬幣,等到三十晚上看誰能吃出來。而且家裡一人兩個大饃,其中一個饃也會放上硬幣,等到吃的時候,看誰能掰到錢。餃子和饃裡面的硬幣,媽媽都會拿到香案前供奉 ,保佑來年平安順遂!大年初一起五更的時候,不準喊出家人的名字,只能敲門。初五那天不準使用剪刀等等,很多的習俗,都是兒時美好的記憶~
現在雖然年輕人都沒那麼講究了,但老媽還是保持著傳統,更希望我們不要忘了傳承!
-
25 # 江蘇萍姐
春節,我們貼對聯,掛燈籠,做肉丸,做包子以前可忙了,現在都買現成的了,連今年的年夜飯都學著城市整個家族三桌去飯店吃了。
回覆列表
我是山東的,位於膠東地區,我們這邊過年的氣氛比較濃郁。農村地區基本過完小年也就是臘月二十三以後就開始忙活,蒸各種麵食,論做麵食我們大山東當仁不讓.棗餑餑.桃餑餑 面魚,包子.種類繁多好多好多.基本一天一個種類一直能忙到臘月28 29 過後也就是貼春聯 貼對子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在一起團聚吃餃子 其樂融融 感覺很溫馨過了年三十就是初一 早上早早的吃完餃子就去拜年如果在村裡輩分太低拜年會從一早上一直拜到大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