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郎君聊三國
-
2 # 弓目
李鴻章都簽了哪些條約?
1同治十年(1871年)七月二十九日李鴻章代表中國與日本簽訂了《中日修好條規》,
2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出兵侵臺,此事最後雖以簽訂《中日臺事條約》而暫時平息,但後來日本還是於光緒五年(1879年)乘隙吞併了琉球。
3光緒二年(1876年)與英國簽訂了《中英煙臺條約》,源於“馬嘉理案”導致的中英間的嚴重交涉。條約也因增開了宜昌、蕪湖、溫州、北海四個通商口岸,並允許英華人可以進入西藏,損害了中國主權。
4光緒九年(1883年),中法戰爭在越南境內初起。李鴻章在光緒十年(1884年)四月十七日與法國代表福祿諾簽訂了《李福協定》,五月,隨著法軍進攻諒山,協議又被撕毀,直至清軍在廣西和臺灣戰場分別取得勝利後,李鴻章才最終與法國代表巴德諾簽訂了《中法會訂越南條約》,結束了戰爭。法國取得了對越南的“保護權”,中越邊境對法國開放等特權。因此,時稱“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
5光緒十年(1884年),北韓爆發“甲申事變”,對北韓時存覬覦之心的日本,乘機出兵。時候,李鴻章與日本專使簽署《天津條約》時,規定北韓若有重大事變,中日雙方出兵需要事先知照。為甲午戰爭爆發結下禍胎。
6光緒二十一年二月十八日,李鴻章受命,作為全權大臣赴日本議和。二十三日,馬關條約簽字。
7清政府的外交政策由“以夷制夷”轉向“結強援”。二十二年(1896年)四月二十二日,李鴻章在莫斯科簽訂了《中俄密約》,中俄結盟共同對付日本,並同意俄國修築西伯利亞鐵路經過中國的黑龍江、吉林直達海參崴。
8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李鴻章、奕劻代表清廷向八國聯軍求和簽署了《辛丑條約》,這個是賣國吃回扣的頂峰!
-
3 # 戰龍集團—笨傻懶蠢
如何評價李鴻章
如何評價李鴻章?
毛澤東評價說他"水淺舟大",意思是,李鴻章有大才,可惜啊,當時的時代背景讓他無法施展,正所謂生不逢時。"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淺薄者流亦知省哉。"
曾國藩:才可大用。曾國藩作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牛人,眼光很毒辣。
梁啟超評價李鴻章: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
晚年的李鴻章,曾說過一段話,也許能讓我們略微瞭解一下當時的處境,“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
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淨室,雖明知為紙片糊裱,然究竟決不定裡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風小雨,打成幾個窟窿,隨時補葺,亦可支吾對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預備何種修葺材料,何種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術能負其責?”
雖然後世之人對於李鴻章,往往都認為其是一個賣國賊,簽訂瞭如此多的不平等條約,同時還有人認為他在和法國簽訂條約的時候,收受了賄賂,但在當時他的名聲極好,極受重視。
-
4 # 扶蘇與魚
作為晚清重臣,李鴻章是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領袖之一,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官至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
一生當中參與了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之為“東方俾斯麥”,
慈禧太后視為“再造玄黃之人”。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他與曾國藩等人主導洋務運動是其進步的表現。他也有外交上維護中國的事蹟,如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戰爭處於不利情況時曾主動用最小代價來達成和解等,都是他衛國有利的一面。但後人也多詬病李鴻章曾作出的錯誤決策。如過於避戰和重視海防而願意犧牲整個新疆放棄疆防;1885年在完勝日本的情況下籤訂的《中日天津會議專條》。給予了日本可以派兵進入北韓的權利;與日本的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指揮失誤導致軍艦在威海衛被全殲;中法戰爭勝利後反而簽訂了不平等條約等。雖然這些不利條約和做法受制於各種客觀條件,但他依然要為這些事件的誤國行為承擔很重的責任。另外在早期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他殺人過多。留下較多負面影響。
-
5 # 國家文史
很榮幸回答您這個問題。
李鴻章簽訂了哪些不平等條約?李鴻章是晚晴重臣,深得慈禧太后的信任,他代表清政府與各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多達三十多個,其中影響力比較大的有:
1876年9月13日,與英國在煙臺簽訂《中英煙臺條約》,該條約清政府需賠償英國二十萬兩白銀,英國實現了擴大在華通商特權的願望,得到了入侵中國西南邊境的所謂“條約權利”。是李鴻章簽訂的第一份真正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1885年4月18日,與日本在天津簽訂《中日天津條約》,該條約規定中日同時從北韓撤兵;將來北韓國若有變亂重大事件,中、日兩國或一國要派兵,應先互行文知照。使得日本獲得了隨時向北韓派兵的特權,9年後日本利用此條約發動了中日甲午戰爭。
1885年6月9日,與法國在天津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該條約簽訂後,法國勢力開始伸入雲南、廣西等地,而這個條約是清軍在取得中法戰爭勝利的情況下籤訂的,被稱為世界外交史上空前絕後的奇聞。
1895年4月17日,與日本在日本馬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該條約規定:中國賠償日本二億兩白銀,割讓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遼東半島因三國干涉未被割讓,增開蘇州、杭州、重慶、沙市為商埠,允許日本在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
1901年9月7日,在北京與十一國公使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該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的,共計達9.8億兩白銀,也是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標誌著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主權被嚴重侵犯,人民負擔沉重無比。
在三十多個不平等條約中,最著名的就是《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
這兩個晚清後期最大的不平等條約是在清政府全權授權下,由李鴻章出面談判的,而李鴻章在亂局之中也是抱著"我不如地獄,誰入地獄"的態度,為當時的殘存河山"能爭一分算一分",但是這些喪權辱國的條約也使他背上了“千古罵名”。
如何評價李鴻章?關於李鴻章的評價,歷來褒貶不一、眾說紛紜。
表揚他的人認為,李鴻章在晚晴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下,努力維護國家內部穩定,如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積極發展洋務運動,奠定了中國近代工業的基礎;大力發展軍事工業,建成了第一支近代海軍;艱苦開展外交斡旋,在列強環伺的情況下,透過外交手腕盡最大努力維護了大清利益。
批評他的人認為,李鴻章殘酷無情,瘋狂鎮壓起義軍,出爾反爾、言而無信,對於投誠的人員也趕盡殺絕;對外簽訂一個接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出賣了民族利益,加重了人民負擔,是不折不扣的“賣國賊”;在清末海防與疆防之爭中,力挺加強海防而摒棄西北邊疆,若不是左宗棠收復西北,恐怕中國國土至少喪失五分之一。
筆者認為,評價一個歷史人物,必須把他放到具體的歷史時代,如果他在無力改變客觀環境的情形下,儘自己最大的主觀努力,為國家民族利益做出了貢獻,那就應該給予肯定;如果他主觀上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維護狹隘的階級利益,甚至不惜犧牲國家民族的長遠利益,那他就一定站在歷史的逆流上。
李鴻章之於滿清政府確實有“再造玄黃”之功,名列晚晴中興名臣一點也不為過,如果不是李鴻章這個“大清裱糊匠”,在風雨飄搖之中,四處奔走、力挽狂瀾,清王朝基本不可能撐到20世紀;與此同時,李鴻章因為歷史的侷限、階級的侷限、利益的侷限,他主觀上始終在維護清朝封建統治者的核心利益,縱使得到了朝廷和“友邦”的無量表彰,卻不能改變其犧牲中華民族長遠利益的事實。
-
6 # 劍客斷刈
李鴻章簽訂了《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條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這兩個條約。李鴻章在清末他辦洋務,練兵,做兵器,這都是為了讓大清強大起來。他奉命於敗軍之際,受命於危難之間。為了國家的生存,他做到了最好。但是一人之力無法拯救這個落寞的帝國,他成為了歷史的罪人,成為了大清的替罪羊,他是一個可悲的人物。
-
7 # 文史小棧
李鴻章其人
毫無疑問,李鴻章對於清廷的貢獻是非常巨大的,《清史稿·李鴻章傳》中稱其為“中興名臣”。
身為朝臣,他忍辱負重,以天下之事為己任,組建海軍,發展洋務運動,效法自強,“內悅昏君,外御列強”。
“譽滿天下未必不為鄉愿,謗滿天下未必不是偉人”,世人對於李鴻章褒貶不一,有人罵其為賣國賊,也有人稱其是功臣。
在我看來,才學認知、外交手段、政治遠見、忠貞報國……這些李鴻章都不缺少,唯一可惜的就是生錯了時代!
當時的清王朝早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李鴻章用盡一生去延續這個腐朽的政權沒落。西方列強的入侵又給了清王朝沉重的衝擊,對此,李鴻章不是沒有圖強自救。
他周旋於各國列強之中,應統治者的要求籤下一個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為清王朝贏得一絲生機。
“中興四大名臣”,他們身上的確有著封建儒臣的缺陷,但是如果沒有他們,清朝廷也不能夠在列強的炮火之下苦苦支撐這麼久,或許歷史就將改寫。
李鴻章作為晚清三朝元老,代表清朝廷從事了許多外交活動,簽訂了30多個條約,大多數都是不平等的。
1.《中日修好條規》1871年9月13日,李鴻章與曾國藩代表清廷與日本簽訂的條約,准許往來貿易,開啟沿海通商口岸。條約看似平等,但其實只是日本急於開啟侵略通道的一個幌子。
2.《中英煙臺條約》1876年9月13日,與英國在煙臺簽訂。清政府賠償白銀二十萬兩白銀,擴大了英國在華通商的特權。嚴格來說,這是李鴻章簽訂的第一份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3.《中法會議簡明條款》1884年4月17日,在天津與法國代表福祿諾簽訂,又稱《李福協定》。清政府承認法國與越南訂立的條約,在中越邊境開埠通商,清政府的妥協讓法國進一步擴大對華侵略戰爭。
4.《中日天津條約》1885年4月18日,與日本在天津簽訂。此前清政府幫助北韓打敗日本,但是清政府卻再一次妥協,簽訂了天津條約。後來,日本藉此條約發動了中日甲午戰爭。
5.《中法會訂越南條約》1885年6月9日,與法國公使巴特納在天津簽訂。法國侵略雲南、廣西等地,清軍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清朝廷還簽訂了這喪權辱國的條約,舉國譁然。
6.《馬關條約》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馬關簽訂。這一條約使中國半殖民地化加深,割地賠款,增開商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資辦廠,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
7.《中俄密約》1896年6月3日,在莫斯科簽訂。沙俄利用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的困境,誘迫清政府簽訂強盜條約,將中國東北地區劃分了俄國。
8.《中德膠澳租借條約》1898年3月6日,與德國駐中國公使海靖在北京簽訂。清朝廷答應將青島“租借”給德國99年,修築膠濟鐵路及開發沿線礦藏,青島隨即淪為了德國的殖民地。
9.《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1898年6月9日,與英國公使竇納樂在北京簽訂。清政府將九龍半島“租借”給英國99年,租借期間管轄權歸英國,擴大了英國對於香港的統治。
10.《辛丑條約》1901年9月7日,在北京與十一國公使簽訂。該條約使中國徹底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的,主權喪失,標誌著滿清成為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
8 # 矇昧中的覺醒
近代中國很多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都有李鴻章參與,比如《煙臺條約》、《中法新約》、《中俄秘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等。但是李鴻章親自主持的有這五個:
1、《越南條款》 ,該條約於1885年(光緒十一年)6月9日由清北洋大臣李鴻章與法國公使巴特納在天津簽訂。共十款。法國強迫清政府訂立的關於結束中法戰爭的不平等條約。
2、《馬關條約》,該條約是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於1895年4月17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馬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3、《中法簡明條約》,該條約是公元1884年(光緒十年)5月11日,在德華人德璀琳的斡旋之下,清廷派李鴻章與法國海軍中校福祿諾在天津簽訂了《中法簡明條約》(又稱《李福協定》)。
4、《辛丑條約》, 簽訂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是中國清政府和英、美、法、德、俄、日、意、奧、西、荷、比十一國政府在義和團運動失敗、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在北京簽訂簽定的一個不平等條約。
5、《中俄密約》,1896年6月3日(光緒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沙俄利用中國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戰敗的困境,藉口“共同防禦”日本﹐誘迫清政府派遣特使李鴻章與俄國外交大臣羅拔諾夫﹑財政大臣維特在莫斯科簽訂《禦敵互相援助條約》。
李鴻章一生戰功無數,歷經討伐太平軍、平定捻軍、洋務運動、中法戰爭、甲午戰爭、義和團運動,是清朝地方武裝淮軍的建立者和領導者,並且為清朝建立了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為“東方俾斯麥”,慈禧太后視為“再造玄黃之人”,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死後追贈太傅,晉封一等肅毅侯,諡號文忠。從這些人對他的評價我們可以更直觀的看出李鴻章是什麼樣的人。(附帶李鴻章青年和老年照片)
-
9 # 一桌宴席
李鴻章簽了多少個不平等條約,這無足輕重。重要的是他籤的這些條約,以及他為清廷修修補補很多年,給後世造成了什麼影響,也就是說他做了這一切,到底有什麼用?
在這張照片中,李中堂的姿勢與龍應臺和寫日記的那個芳芳很像,都是斜上45度角凝視遠方,顯示他們正在思考,而且是深邃的思考。李鴻章,這一輩子做了很多事情,討伐太平軍,平定捻軍,洋務運動,中法戰爭,甲午戰爭,義和團運動,而且還是淮軍的建立者和領導者,他也是北洋水師的建立者。瞧瞧做了多少事,夠累的啊!日本鬼子裡面那個很出名的首相———伊藤博文曾經說過“李鴻章是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短長之人”,德國海軍大臣也稱李鴻章為“東方俾斯麥”,還有慈禧那個老孃們視李鴻章為“再造玄黃之人”,還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與李鴻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瞧一瞧,看一看,這麼多的名譽,這麼多的頭銜都放在李鴻章的身上,那麼李鴻章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做出了什麼驚天動地的事蹟,能夠配得上這些名譽呢?
其實李鴻章就是清廷的裱糊匠,在李鴻章年輕的時候滿懷著雄心壯志,準備為野豬皮的後代們效忠的時候,這時的清廷實際上已經是一個千瘡百孔,馬上就要沉掉的破船了。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尖銳而深刻的階級矛盾,越來越貪婪的外國入侵者,這三座大山壓在這艘破船上。李鴻章晚年自詡為一間破屋子的裱糊匠,試圖用光鮮亮麗的紙張,漂亮的絲綢,把這艘破屋子糊的漂漂亮亮的,但是一下雨一颳風,房子可能就會搖搖欲墜,沒辦法,只能再糊一層,再裱一層,但是終究經不起風雨啊!一聲雷劈,咔嚓一聲,破房子還是倒了,只不過房子倒的時候,尊敬的李中堂李大人已經歸天了,他看不到這一切了。
李鴻章,為滿清這艘破船辛苦了一輩子,1901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那年死了,經11年之後,破船終於還是搖搖欲墜,倒了。不過說句實話,李鴻章能把滿清在這種情況下又活了好幾十年,應該是有大才的人,可惜他的才能都用錯了地方。所有的誇獎,滿清給的這些榮譽,侵略者給的這些讚揚,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作為一個裱糊匠,李鴻章這一輩子註定是個車輪前面的那隻螳螂一樣的悲劇式的人物。
-
10 # 瘋狅的石頭455
李鴻章一生參與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多達三十多個。1871年,天津教案辦理完畢後,李鴻章代表中國與日本簽訂了《中日修好條規》,這是一個雙方平等互惠的條約,中日雙方互相尊重對方為彼此平等之國家。1874年,由於牡丹社事件,中日雙方最終簽訂了《中日臺事專條》,為日本侵佔琉球提供了理論契機。李鴻章還分別於同治十三年(1874年)與秘魯簽訂了《中秘通商條約》;光緒二年(1876年)與英國簽訂了《中英煙臺條約》,這兩個都是不平等條約。1884年,因為中法戰爭,李鴻章作為清廷的主和大臣先後與法方簽訂了《李福協定》以及《中法會訂越南條約》。李鴻章也因此背上了使中國“不敗而敗”的罵名。而此前這些不平等條約的簽訂與他後來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相比,簡直就是不可比擬。1895年的《馬關條約》,作為戰敗國之談判大臣,李鴻章還捱了日本右翼分子一槍,最終把賠償總額從3億兩下降到2億兩。1896年,李鴻章與沙俄政府簽訂了《中俄密約》,中國在東北的權益進一步被出讓給俄國。
其次,李鴻章到底是不是賣國賊呢?
小編認為不能這麼簡單的認定李鴻章是不是賣國賊,中國古代歷來就有人臣無外交的慣例,李鴻章許多時候只是執行或者迎合上意,他自己也有自己的許多無奈。另外,國弱無外交是民族國家時代永恆不變的道理,李鴻章背後是一個千瘡百孔的大清王朝,如何在國力羸弱的情況下,為國家爭取利益,是非常需要智慧的。
-
11 # 微史論
作為晚清重臣,李鴻章是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領袖之一,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一生參與了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也曾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曾把李鴻章視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將其稱為"東方俾斯麥";慈禧太后視為"再造玄黃之人",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
透過上述國內外統治階級對李鴻章的高度評價,可知在統治階級眼中,李鴻章是能夠挽救晚清之人。但是,在普通百姓眼中,看到的只是他簽訂了各種不平等條約,賣國而已。
那麼,怎麼評價李鴻章呢?主要從四個主要的方面進行闡述。
第一,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李鴻章進入仕途後沒幾年,就遇到了太平天國起義。太平軍橫掃半個中國,老師曾國藩統帥湘軍全力阻擊太平軍,奮力為清廷做最後一搏。在湘軍獨木難支的情況下,李鴻章臨危受命,組建淮軍,積極參與鎮壓太平軍,最終太平天國被滅。太平天國雖說是農民起義,但並不完全值得同情,以洪秀全為首的領導班子簡直就是一個邪教團體、一群烏合之眾進行的烏托邦實驗。曾國藩與李鴻章鎮壓太平天國對整個國家與民族來說,利大於弊。李鴻章力挽狂瀾,可記為一大功也。但在實際鎮壓中,李鴻章卻殺人如麻、血洗鎮壓。
第二,推動洋務運動消滅完太平天國後,李鴻章緊接著開始推動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是中國的第一次較大的"改革開放",作為洋務運動的推動者,李鴻章是少有的具有睜眼看世界的大臣,堅持"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理念,創辦了中國500多個第一,200多個亞洲第一。如中國近代第一個造船廠、第一條鐵路、第一座鋼鐵廠、第一座機器製造廠、第一所近代化軍校、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在李鴻章的主持下,白手起家,中國引進先進的西方生產技術,創辦了近代現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涉及軍工、郵電、金融、鐵路、航運、冶金、教育等幾十個領域。中國工業化、現代化的開端,就始於此。
其中,北洋水師又是李鴻章的重要傑作之一。當年《美國海軍年鑑》評價北洋海軍實力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當時,國內還有其他三支水師,南洋水師、福建水師、廣東水師。但唯以北洋水師實力最強。遺憾的是,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滅,失利雖有各種原因,但李鴻章將勝利的希望寄託於西方帝國,尤其是俄國,導致的指揮失誤,也是無法推卸的責任。
作為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者,李鴻章可謂居功至偉,這也是李鴻章人生中最大的功績。可以不誇張地說,沒有洋務運動,清朝就不會存活那麼久。沒有洋務運動,就不可能有後來的國家工業化、現代化。
第三,簽訂不平等條約李鴻章不得不說是晚清中國外交第一人。雖說他代表清政府與西方列強四處簽訂賣國條約,但他在維護國家形象與利益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比如,七十歲高齡還在出訪歐美,當年出國可不像今天坐飛機那樣舒服,漂洋過海坐船,經常要忍受一個月的顛簸。
但李鴻章最被後世詬病的就是簽訂不平等條約。雖說有客觀條件存在,但是李也是身在局中局,無法拋開歷史責任。1885年在完勝日本的情況下籤訂的《中日天津會議專條》,給予了日本可以派兵進入北韓的權利;中法戰爭勝利後反而簽訂了不平等條約等。
最嚴重的就是甲午戰敗,這標誌著晚清圖強的"洋務運動"徹底失敗。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去日本簽訂《馬關條約》,雖然據理力爭,拒絕簽字,還被日本人行刺、打了一槍,差點搭上小命。然而清政府畏戰的底線早已被日本所掌握,外加清帝國最高統治者慈禧、光緒的要求,李鴻章只能簽字,而簽訂《馬關條約》卻成了李鴻章最恥辱的一頁。
第四,塞防海防之爭李鴻章與左宗棠的有一場著名的塞防與海防之爭。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海防派主張海防優先,甚至有放棄新疆的打算。而左宗棠則認為新疆不可丟,毅然抬棺出征,八千里路血與火,收復新疆,確保了領土的完整。如果放棄新疆,那必被俄國佔領,成為人家自古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直到今天仍是俄國的領土。如果這樣,這種罪過可就大了去了,李鴻章會徹底成為民族的罪人。這是李鴻章看到歐美帝國以及日本均以海上進攻清朝,使得李鴻章認知造成偏差,關注海防沒有錯,但是放棄領土的想法太過危險。也是被後人詬病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總結李鴻章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圖強,然而無法改變中國落後的現實。對於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曾據理力爭,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與曾國藩等人主導洋務運動是其進步的表現。他也有外交上維護中國的事蹟,如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戰爭處於不利情況時曾主動用最小代價來達成和解等,都是他衛國有利的一面。
但後人也多詬病李鴻章曾做出的錯誤決策。如過於避戰和重視海防而願意犧牲整個新疆放棄疆防;簽訂很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雖然這些不利條約和做法受制於各種客觀條件,但他依然要為這些事件的誤國行為承擔很重的責任。另外在早期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他殺人過多。洋務運動和他的一系列措施並沒有改變中國繼續淪落,也讓他的功勞並不顯著。
在國家體制整體落後的時代,僅憑個人的力挽狂瀾,是無法改變整個國家的命運的,李鴻章就是這樣的一位。
-
12 # 稜鏡看點
先來評價一下李鴻章。李鴻章作為晚清重臣,是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領袖之一,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然而說到底,李鴻章只能是作為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代表封建官僚的利益。
李鴻章簽訂了眾多不平等條約,下面我們來大致說一下。
1871年9月13日,時任清朝直隸總督的李鴻章和兩江總督曾國藩,在天津和日本簽訂了《中日修好條規》,條約規定:“兩國既經通好,自必互相關切。所有沿海各通商口岸,彼此君應指定處所,準聽商民來往貿易。兩國所屬邦土,亦各以禮相待,不可稍有侵越。”等。從條約內容看基本上算是平等條約。可日本明治維新後,急於擴張疆土,簽訂這一條約,只是日本侵略中國的一個幌子而已。
1876年9月13日,李鴻章與威妥瑪在煙臺簽訂了《中英煙臺條約》,該條約雖結束了滇案(實際是英國為開啟中國內陸大門的藉口),但清政府需賠償英國二十萬兩白銀,而英國也實現了擴大在華通商特權的願望,得到了入侵中國西南邊境的所謂“條約權利”。是李鴻章簽訂的第一份真正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1884年4月17日,李鴻章在天津與法國代表福祿諾簽訂了《中法會議簡明條款》,又稱《李福協定》。條約包括:清政府承認法國與越南訂立的條約;法國不索賠款,不傷中國體面,中國同意在中越邊境開埠通商;宣告中國自北越撤兵,調回邊界。清政府的這一退讓,讓法國更加肆無忌憚,繼續擴大對華侵略戰爭。
1885年4月18日,清政府代表李鴻章與日本在天津簽訂了《中日天津條約》。條約規定:中日同時從北韓撤兵;將來北韓國若有變亂重大事件,中、日兩國或一國要派兵,應先互行文知照。本來清政府幫助北韓打敗日本,救回了被劫持的北韓國王,可清政府和李鴻章卻採取妥協的政策,簽訂了天津條約。這一條約,使得日本獲得了隨時向北韓派兵的特權,日本利用此條約發動了中日甲午戰爭。
1885年6月9日,清代表李鴻章與法國公使巴特納在天津簽訂了《中法會訂越南條約》。條約簽訂後,法國侵略勢力開始伸入雲南、廣西等地。清軍在戰場上取得勝利後,李鴻章還簽訂了這喪權辱國的條約,被稱為世界外交史上空前絕後的奇聞。左宗棠曾說:“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
1895年4月17日,清代表李鴻章、李經方與日方代表伊藤博文、陸奧宗光在日本馬關簽下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標誌著中日甲午戰爭的結束。條約規定:賠償日本二億兩白銀,割讓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遼東半島因三國(俄羅斯、德國、法國)干涉未被割讓,還增開蘇州、杭州、重慶、沙市為商埠,並允許日本在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使中國半殖民地化加深,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
1895年11月8日,李鴻章與日本代表林董在北京簽訂了《中日遼南條約》。該條約主要是對《馬關條約》中割讓遼東半島一條,簽署的條約。由於俄羅斯、德國、法國為了自身在華利益,迫使日本歸還遼東半島。此條約雖然使日本歸還了遼東半島,但清政府卻要賠償日本庫平銀三千萬兩作為“酬報”。
1896年6月3日,李鴻章與俄國代表羅拔諾夫﹑維特在莫斯科簽訂了《中俄密約》。此條約是沙俄利用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的困境,誘迫清政府簽訂的強盜條約。條約的簽訂,使俄國不費一兵一卒,就將中國東北地區變成了俄國的勢力範圍,進一步延伸了俄國的侵略矛頭。
1898年3月6日,清政府代表李鴻章、翁同龢與德國駐中國公使海靖在北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德膠澳租借條約》。該條約規定:將青島“租借”給德國99年,修築膠濟鐵路及開發沿線礦藏,和山東省事務等,青島隨即淪為了德國的殖民地。
1898年6月9日,李鴻章與英國公使竇納樂在北京簽訂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條約規定:清政府將深圳灣到大鵬灣的九龍半島的全部,租借給英國99年,租借期間管轄權歸英國。此條約的簽訂,使英國控制香港行政區陸地面積擴大了約11倍,租借地水域擴大了四五十倍。
1901年6月,八國聯軍與清朝宣戰。8月15日,北京淪陷,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城。9月7日,清廷代表奕劻、李鴻章在北京與十一國公使,在北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該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的,共計達9.8億兩白銀;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標誌著滿清政府成為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徹底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主權被嚴重侵犯,人民負擔沉重無比。
-
13 # 使用者5273288909132
一生簽了多少不平等條約沒統計。他是大清的標準背鍋俠。個人認為他是個了不起的人。中國近代工業的基礎底子功勞非他莫屬。
-
14 # 唯一的知新
生不逢時,把整個國家的失敗都壓在太后和李中堂兩人身上,是不公平的
而在太后與李中堂裡挑,要黑也只能黑太后吧我個人認為李鴻章還是算不錯的,比當代的官員要強多了,只是當時的歷史背景和當時的世界觀所致,後人覺得他太爛了。誰讓他是中堂呢別的事情懶得黑他,北洋艦隊的覆滅不黑他黑誰.注意我說的不是大東溝海戰,是窩窩囊囊死在威海衛.中堂大人在那個位置那個條件,做得算是很好的了本來了,是非成敗根本不是後人能評說的。
但是我主觀來說的話,也不能說一個國家自己的軍隊打不贏怪不來負責簽字的大臣,這個大臣—平時負軍隊主力一支淮軍-北洋軍的就是李鴻章。尤其是甲午戰爭李鴻章的淮軍北洋系,不管是陸軍還是海軍都是一敗塗地,他至少要擔上治軍用人的責任。後來有些人罵他讓中國喪權辱國就是這一點。
當然了,他只能做到他能做到的地步。你要中國像日本那樣飛速發展,不太現實。這麼大個攤子還走那麼快,清政府和李鴻章都做不到這一點。
李鴻章還是不錯的,至少比平時什麼事都不做,只知道挪用國家收入修頤和園奢侈享受,惹起滔天大禍出了事只會逃命,臨走還推珍妃下井的的慈禧強。當然,政治眼光跟政治手腕是兩碼事,不然的話慈禧也不會能呆最高位置那麼多年。
-
15 # 看經典品百味人生
李鴻章一生共簽下30多個條約,大多為不平等條約。
《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中英煙臺條約》、《中日天津條約》《中法會訂越南條約》
英國及美國對李鴻章最為著名的評價:不僅是中國在當代所孕育的最偉大的人物,而且總和各方面的才能來說,他是全世界在上一世紀中最為獨特的人物。
以文人來說,他是卓越的;以軍人來說,他在重要的戰役中為國家做出了有價值的服務;以從政三十年的政治家來說,他為這個地球上最古老的人口最繁盛的國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認的優良設施;以一個外交家來說,他的成就使其成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日本人對李鴻章的評價是:知西來大勢,識外國文明,想效法自強,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清史稿·李鴻章傳》評價說:“中興名臣,與兵事相終始,其勳業往往為武功所掩。鴻章既平大難,獨主國事數十年,內政外交,常以一身當其衝,國家倚為重輕,名滿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為己任,忍辱負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氣自喜,好以利祿驅眾,志節之士多不樂為用,緩急莫恃,卒致敗誤。疑謗之起,抑豈無因哉?”
梁啟超《李鴻章傳》對其評價是:“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吾欲以兩言論之,曰:不學無術、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勞苦、不畏謗言,是其所長也。”
孫中山上書李鴻章時,這樣說李鴻章:“我中堂佐治以來,無利不興,無弊不革,艱難險阻,尤所不辭。如籌海軍、鐵路之難,尚毅然而成立,況於農桑之大政,為民生命脈之所關,且無行之難,又有行之人,豈尚有不為者乎?”
美國總統格蘭特稱李為當時世界四大偉人之首,與當時英國首相本傑明·迪斯雷利,法國總理甘必大,德國首相俾斯麥齊名。 近代史學家唐德剛(安徽合肥人,李鴻章同鄉)認為其“內悅昏君,外御列強”,是自有近代外交以來,中國出了“兩個半”外交家的其中一個,(另外周恩來是一個,顧維鈞是半個。)
李鴻章對自己作為嘗作出以下的總結:“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間淨室,雖明知為紙片糊裱,然究竟決不定裡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風雨,打成幾個窟籠,隨時補葺,亦可支吾對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預備何種修葺材料,何種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術能負其責?” 李鴻章生逢大清國最黑暗、最動盪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場”無不是在國家存亡危急之時,大清國要他承擔的無不是“人情所最難堪”之事。因此,華人在對他咒罵痛斥之時,確實“不可不深自反也”,確實不可“放棄國民之責任”。
-
16 # ekin811111111
李鴻章一生簽下了30多個不平等條約,主要有《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他是晚清重臣,我認為他對中國來講是有功的,雖然眾多不平等條約是他簽訂的,但他能不籤嗎,如果換成其他人,條約內容就會更不平等了。
李鴻章是中國現代化的奠基人,親手創辦的北洋水軍,那可是東方第一支現代海軍,亞洲第一,世界第六。他這一生受到的掣肘太多,所以他的改革很難真正實施,失敗在所難免,伊藤博文在馬關對李鴻章說:“十年前在天津時,敝人曾向中堂進言,貴國之現狀,實有改進之必要,但爾後貴國晏然依舊,不圖改進,以至今日,實深感遺憾。” 李鴻章怎會不知,只是他手中的權利是在太少太少。清廷的腐朽不是單靠他一個人,能扭轉的。
-
17 # 小空話歷史
清朝末年,西方列強用先進的火炮武器轟開了清朝閉關鎖國的大門,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這種形勢下,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也隨之簽訂。
1.中日修好條約
1871年,李鴻章和曾國藩在天津和日本政府簽訂了中日修好條約,條約內容大致意思是兩國和平友好相處,不互相侵犯。但是當時的日本已經明治維新了,國力大增,野心也隨之增加,這個條約只是日本的緩兵之計罷了。
2.中英煙臺條約
1876年,李鴻章與英代表在煙臺簽訂了此條約,此條約幫助了英國打開了中國內陸大門,還賠償了英國政府白銀20萬兩。
3.中法李福協定
1884年,李鴻章在天津和法國代表福祿諾簽訂了此協議,此協議雖然沒有賠償,但是清政府在越南邊境的軍隊必須比全部撤回,這也讓法國更加猖狂的侵略中國。
4.中日天津條約
1885年,李鴻章和日本代表在天津簽訂了此條約,這一條約的簽訂使得日本有了隨時向北韓出兵的特權,後來日本發動了中日甲午戰爭。
5.中法會訂越南條約
1885年6月,李鴻章和法國代表簽訂了此條約,當時的清軍在越南戰勝了法國,但是還是簽訂了這個喪權辱國的條約,法國隨後開始公然侵略廣西等地。
6.中日馬關條約
1895年4月17日,李鴻章與伊藤博文簽訂了馬關條約。當時甲午戰爭結束,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中國還賠償白銀2億兩,割讓臺灣澎湖列島等地給日本,從而掀起了列強們瓜分中國的狂潮。
7.中日遼南條約
1895年11月8日,當時的西方列強為了在華的利益,迫使日本歸還遼東半島,日本雖然歸還了遼東半島,但是清政府也付出了白銀3000萬兩的代價。
8.中俄密約
1896年6月3日。沙皇俄國利用清政府的無能強迫清政府簽下了這個條約,此條約打開了東北的大門,沙皇俄國開始公然入侵東北。
9.中德膠澳租界條約
1898年簽訂了此條約,此條約將青島租界給德國99年,此後山東逐漸淪為了德國殖民地。
10.辛丑條約
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9月戰爭平息。清政府賠償白銀9.8億,此條約的簽訂標誌著中國徹底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李鴻章還是晚清最著名的外交家,在當時清政府腐敗無能的環境下,李鴻章仍然堅持外交,堅持送留學生出國留學,從這裡可以看出他的堅毅。
總結:在晚清風雨飄搖的時候,是李鴻章每次站出來收拾爛攤子,也是他揹負了最多的罵名。在當時的情況下,誰都不願意做出頭鳥,是李鴻章每次站了出來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為當時腐敗的清政府贏得了最後一絲生存的機會。雖有過失,但這並不影響李中堂對當時國家做出的貢獻,李鴻章,晚清的脊樑也。
-
18 # 大明人
作為晚清重臣,李鴻章是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領袖之一,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官至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一生參與了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李鴻章一生簽訂了30多個條約,作為清政府代表與列強簽定的不平等條約有:1876年9月中英《煙臺條約》;1884年5月中法《會議簡明條款》;1885年4月中日《天津條約》,同年《中法新約》;1895年4月中日《馬關條約》,同年11月,《中日遼南條約》;1896中德《膠澳租借條約》;1896年3月,中德《膠澳租借條約》,同年6月《中俄密約》;1898年6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條約》;1901年9月八國聯軍《辛丑條約》等。
李鴻章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圖強,然而無法改變中國落後的現實。對於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曾據理力爭,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與曾國藩等人主導洋務運動是其進步的表現。他也有外交上維護中國的事蹟,如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戰爭處於不利情況時曾主動用最小代價來達成和解等,都是他衛國有利的一面。 但後人也多詬病李鴻章曾作出的錯誤決策。如過於避戰和重視海防而願意犧牲整個新疆放棄疆防;1885年在完勝日本的情況下籤訂的《中日天津會議專條》,給予了日本可以派兵進入北韓的權利;與日本的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指揮失誤導致軍艦在威海衛被全殲;中法戰爭勝利後反而簽訂了不平等條約等。雖然這些不利條約和做法受制於各種客觀條件,但他依然要為這些事件的誤國行為承擔很重的責任。另外在早期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他殺人過多。這也牽涉到湘軍和淮軍的整體評價。洋務運動和他的一系列措施並沒有改變中國繼續淪落,也讓他的功勞並不顯著。 -
19 # 娵訾靜淵juzijingyuan
最有名的就是中日《馬關條約》和《庚子賠款》。其他與日本關於遼東半島和俄國在東北的一些條約。
李鴻章這個人物哪裡都好,就是愛官如命。現在有位“政委”級人物說得好:列強對中國就是工業打農業,是降維打擊,是單方面屠殺。一系列屈辱的條約沒有李鴻章,還有張鴻章、劉鴻章的。孱弱的大清和愚昧的大清子民根本沒有喘息的機會能鹹魚翻身的,好不容易弄了個北洋水師由於統治者內部矛盾,在甲午年一下子被打回了“原始社會”。
不是說李鴻章有多麼賣國,刀架在你脖子上,叢林法則的殘酷性,換了是你又能如何?真正中華民族的覺醒也是大清滅亡以後的“五四運動”,李鴻章生不逢時。
李鴻章知道恥辱。中日《馬關條約》簽訂之後,李發誓絕不踏進日本本土一步,可他訪問美國後在日本橫濱中轉,李就讓郵船停在海上,等另一艘船接他時,他就在海上轉船,兩艘船隻搭了兩塊板子,海浪掀得人一般高,70多歲的老人讓隨從攙扶著哆哆嗦嗦、步履蹣跚艱難地踏上回家的船,連橫濱岸上歡迎李鴻章的日本人都看得觸目驚心。
不說了,說了心酸。
-
20 # 醒世恆言丶
李鴻章一生共簽下30多個條約,大多為不平等條約。近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史料出現,對這位清末重臣也逐漸評價多元化。 他與曾國藩等人主導洋務運動是其進步的表現。他也有外交上維護中國的事蹟,如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以義和團叛亂挾持清廷為外交藉口,不割地而平息事件。 英國及美國對李鴻章最為著名的評價:不僅是中國在當代所孕育的最偉大的人物,而且總和各方面的才能來說,他是全世界在上一世紀中最為獨特的人物。以文人來說,他是卓越的;以軍人來說,他在重要的戰役中為國家做出了有價值的服務;以從政三十年的政治家來說,他為這個地球上最古老的人口最繁盛的國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認的優良設施;以一個外交家來說,他的成就使其成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日本人對李鴻章的評價是:知西來大勢,識外國文明,想效法自強,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清史稿·李鴻章傳》評價說:“中興名臣,與兵事相終始,其勳業往往為武功所掩。鴻章既平大難,獨主國事數十年,內政外交,常以一身當其衝,國家倚為重輕,名滿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為己任,忍辱負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氣自喜,好以利祿驅眾,志節之士多不樂為用,緩急莫恃,卒致敗誤。疑謗之起,抑豈無因哉?” 梁啟超《李鴻章傳》對其評價是:“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吾欲以兩言論之,曰:不學無術、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勞苦、不畏謗言,是其所長也。” 孫中山上書李鴻章時,這樣說李鴻章:“我中堂佐治以來,無利不興,無弊不革,艱難險阻,尤所不辭。如籌海軍、鐵路之難,尚毅然而成立,況於農桑之大政,為民生命脈之所關,且無行之難,又有行之人,豈尚有不為者乎?” 美國總統格蘭特稱李為當時世界四大偉人之首,與當時英國首相本傑明·迪斯雷利,法國總理甘必大,德國首相俾斯麥齊名。 近代史學家唐德剛(安徽合肥人,李鴻章同鄉)認為其“內悅昏君,外御列強”,是自有近代外交以來,中國出了“兩個半”外交家的其中一個,(另外周恩來是一個,顧維鈞是半個。) 李鴻章對自己作為嘗作出以下的總結:“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間淨室,雖明知為紙片糊裱,然究竟決不定裡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風雨,打成幾個窟籠,隨時補葺,亦可支吾對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預備何種修葺材料,何種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術能負其責?” 李鴻章生逢大清國最黑暗、最動盪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場”無不是在國家存亡危急之時,大清國要他承擔的無不是“人情所最難堪”之事。因此,華人在對他咒罵痛斥之時,確實“不可不深自反也”,確實不可“放棄國民之責任”。
回覆列表
1、《越南條款》 ,該條約於1885年(光緒十一年)6月9日由清北洋大臣李鴻章與法國公使巴特納在天津簽訂。共十款。法國強迫清政府訂立的關於結束中法戰爭的不平等條約。
2、《馬關條約》,該條約是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於1895年4月17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馬關(今山口縣下關市)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3、《中法簡明條約》,該條約是公元1884年(光緒十年)5月11日,在德華人德璀琳的斡旋之下,清廷派李鴻章與法國海軍中校福祿諾在天津簽訂了《中法簡明條約》(又稱《李福協定》)。
4、《辛丑條約》, 簽訂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是中國清政府和英、美、法、德、俄、日、意、奧、西、荷、比十一國政府在義和團運動失敗、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在北京簽訂簽定的一個不平等條約。
5、《中俄密約》,1896年6月3日(光緒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沙俄利用中國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戰敗的困境,藉口“共同防禦”日本﹐誘迫清政府派遣特使李鴻章與俄國外交大臣羅拔諾夫﹑財政大臣維特在莫斯科簽訂《禦敵互相援助條約》。
李鴻章作為清朝末年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的一切功過都對這個大帝中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是可以關係的亡國的級別的影響力。那麼,李鴻章對得起他的影響力嗎?或者說有幹好他的本職工作嗎?並沒有。沒錯,李鴻章這個中堂大人是失職的。很多人可能就會不服氣了,他們認為李鴻章對清朝可謂是盡心盡力,或者說力挽狂瀾都不為過。確實,李鴻章對這個垂垂老矣的帝國是扶持之功,這個沒有人可以否認,小編當然也不會否認。但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李鴻章手握這麼多資源,卻僅僅是扶了一下這個即將倒下的大廈,而沒有幫助它重新站穩,這難道不是失職嗎?
李鴻章手裡握有什麼級別的資源呢?有一個資料可以佐證,李鴻章去世的時候,他的資產大概是四千萬兩白銀!講道理啊,清朝是真捨得出錢,李中堂也是真捨得吞錢,竟然吞了這麼多!難怪當時有這麼一種說法,“宰相合肥天下瘦”。且就不說他當時在清朝裡面是什麼地位了,那絕對是位極人臣。
李鴻章作為北洋水師的建設人,自己的軍隊有如此表現,腐朽墮落到如此地步,這責任肯定是要承擔的吧?所以《馬關條約》是他去籤的,畢竟自己的屁股要自己擦,也算是敢作敢當了。事實上,在敢於承擔責任這一方面,李鴻章還是非常值得欽佩的。他一生大概簽了三十多個條約,有十幾個都是不平等條約。當然,在不平等條約中,清朝是處於吃虧的那一方,這是不用懷疑的。
那麼,李鴻章在歷史中有如此地位,肯定有做過什麼大的貢獻吧?前面說了那麼多中堂大人的不是,下面是該肯定一下了。李鴻章最大的貢獻,莫過於開展了洋務運動了,這是大清帝國“中興”的關鍵因素,李鴻章當然功不可沒。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洋務派當然為中國的近代化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但是,在整個洋務運動中,李鴻章並不是最出風頭的那一個,只能說是順勢而為,沒有中堂大人,難道就沒有洋務運動了嗎?當然還是會有,因為當時學習西方的思潮正盛,有點遠見的大臣都會想到要師夷長技以制夷。比如左宗棠就是這樣有遠見的大臣,他在福建興學堂,引進技術,修船廠,自力更生,建水師,和李中堂相比,也是不相伯仲吧。
總的來說,李鴻章承擔了他的責任,做了他應該做的事情,但是都沒有做到位。他明明有做成80分的能力,卻只做了55分,從某種意義上說,李鴻章的功勞並不能掩蓋他的過失,實在是讓人又惋惜又憤怒。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李鴻章終究是凡人,和他的老師曾國藩相比,終究是兩個層次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