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戰鬥大黃蜂
-
2 # 滿山紅遍
父親李旦也和中宗一樣是個軟弱的皇帝,不願和太平公主發生正面衝突,總是忍讓。而太平公主則認為是自己給了他做皇帝的機會,功勞巨大,所以她掌握了朝政大權。隨著自己勢力的強大,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膨脹起來,想像母親那樣也做做女皇。
太平公主的主要對手便是太子李隆基,開始她沒把他放在眼裡,覺得他還年輕,但後來瞭解了李隆基的英勇果斷之後,就開始防範他。她製造輿論說,李隆基不是長子,沒資格做太子,更不能繼承皇位。太平公主的目的是要廢除李隆基的太子身份,為自己以後做女皇帝開路。
到公元712年,睿宗厭煩了做皇帝的生活,把帝位讓給了兒子李隆基,但是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權:朝廷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和軍政大事的決定權。睿宗的讓位加劇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雙方都在積蓄力量,準備除掉對方。
在公元713年的七月三日,唐玄宗李隆基果斷地先下了手,親自率領兵馬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幹幾十人,將傾向太平公主的官員全部罷官廢黜。唐玄宗終於掌握了皇帝應有的權力。當年,唐玄宗把年號改為開元,表明了自己勵精圖治,再創唐朝偉業的決心。
-
3 # 公子靈均
起唐玄宗,大家都不會陌生,畢竟他和楊貴妃的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流傳千載,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就是敘其故事。不過白居易就是唐朝人,本朝人說本朝事,畢竟有些打皇家臉,所以開頭改成了“漢皇重色思傾國”。大夥兒可能覺得,唐玄宗是個老糊塗,把唐朝搞得一團亂。其實呢,還真有些冤枉他。事實上,唐玄宗這個人非常有才能,只是後期惰政了。如果歷史可以假設,那麼假設唐玄宗在開元盛世的時候,比如開元二十九年忽然駕崩,那麼他絕對是個千古一帝。那麼,他當初是怎樣登上皇位的呢?
原來唐玄宗李隆基本是睿宗李旦的三兒子,按照封建制度的傳統,皇位應該長子繼承。所以李隆基的排位基本上和皇位無緣。睿宗的長子叫做李成器,此人博學多才,性格也很謙和,還有一樣特長,喜歡音樂。他還曾經指點過楊貴妃的音樂。那麼,既然李成器天生聰明,多才多藝,為人又好,又無過失,這麼多光環集於一身,為何李旦要傳位給老三李隆基,而不是老大李成器呢?說來又是一番故事。
看過薛剛反唐的朋友應該有些印象,李旦這個人,曾經二次即位。頭一次當上皇帝了,無奈他娘太厲害,把他趕下來,自己做皇帝了。李旦的老孃是誰,大家應該知道了吧?碰到這麼強勢的家長,李旦這孩子的內心從小就是脆弱的。話說他第一次登上帝位,就立時年6歲的長子李成器為太子了。後來武則天把兒子李旦趕下來,李旦被降為皇嗣,李成器的太子地位自然也就拜拜了。再後來,武則天退位,中宗李顯即位,卻被老婆韋皇后和親生閨女安樂公主毒殺,原因是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想繼續當女皇,悲催的中宗啊!這時候,李隆基站了出來,他聯絡朝中,暗地蓄力,在緊急關頭,率軍入宮,把韋皇后和安樂公主誅殺。這樣,托兒子的福,李旦又登基了。
但是,這次登基之後,李旦對於立誰當太子起了猶豫。按說,李成器以前就是太子,為人也沒問題,立太子還是應該選他。但是在第二次登基的過程中,李隆基立了大功,出了大力。沒有李隆基當機立斷力挽狂瀾,李旦的第二次登基根本就是沒有的事。所以李旦犯了猶豫。在這個時候,李成器主動表態了,他說,三弟李隆基有這樣大的功勞,應該立為太子。李旦沒有立即答應他。李成器卻非常堅定,再三請求讓李隆基擔任太子。李隆基得知後,也上表推辭,說應該大哥長子李成器擔任太子。好麼,後世的康熙朝是九王奪嫡,搶著當太子。這李旦的兩個兒子,卻是推著讓太子。
三推兩讓,李成器態度非常堅決。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治國才能不如三弟李隆基。於是,李隆基被立為了太子。後來,李隆基當上皇帝了,和李成器的關係還非常好。直到開元二十九年,李隆基當了三十年皇帝了,李成器才去世。李隆基得知大哥去世的訊息,非常悲痛。他下令給李成器“讓皇帝”的諡號,以皇帝之禮安葬。我們看慣了歷史上兄弟手足之間,為了爭搶皇位,鬧得手足相殘的段子,而像李成器和李隆基這般手足情深,爭讓帝位的情形,實在難得。
-
4 # 任十三讀史
如果非要用發家兩個字的話,李隆基的發家史絕對是波瀾壯闊。
大名鼎鼎的唐玄宗,在唐朝歷史上是一位舉足輕重的帝王。無論是他創造的開元盛世,還是他和楊貴妃之間纏綿悱惻的愛情以及歷經安史之亂的狼狽,千百年來,都是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孫子,唐睿宗李旦的兒子,公元685年生於東都洛陽。四歲被奶奶過繼給伯父李弘,五歲父親被奶奶廢了皇位。七歲短暫出閣建府之後,又被幽閉宮中十餘年。直到祖母武則天暮年,父親李旦被封為相王,李隆基才如出籠的小鳥,恢復了自由。這時他已經是個16歲的翩翩少年。
李隆基當上了尚輦奉御,其實就是個宮內管馬的官,有點兒類似於齊天大勝的“弼馬溫”。官兒雖然不大,但是李隆基卻有幸目睹了一場政變。以張柬之為首的朝臣發動政變,幹掉了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兄弟,並逼迫武則天讓位給中宗李顯,史稱神龍政變。弱冠之年的李隆基第一次感到奶奶也不是不可戰勝的。重要的是手中的力量和精心的謀劃。這對於以後他的許多行動起到了重要的啟示作用。
唐中宗李顯的皇后韋后和女兒安樂公主都是野心勃勃的傢伙,估計也是受了武則天的影響。她們毒死了唐中宗,希望成為第二個女皇。早就在旁監視許久的李隆基夥同姑姑太平公主一起,殺死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轉而推舉自己的父親李旦繼承皇位,也就是唐睿宗。
父親即位後,李隆基的對手變成了姑姑太平公主。兩人經過了一系列的明爭暗鬥,最終是太平公主敗下陣來,死在了李隆基的手中。公元713年,唐睿宗李旦徹底退居幕後。唐玄宗李隆基完全掌權,他將自己的國號改為開元,預示勵精圖治,再創唐朝輝煌的決心,這一年他才28歲。
此後的20年內,唐玄宗李隆基牢記初衷,兢兢業業,知人善任,賞罰分明。他先後任命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等賢臣為相,大力整頓吏治,盡心管理國家,使唐朝逐步擺脫了自己繼位初期的混亂和腐敗,軍事、經濟和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一步步的走向繁榮和強盛。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為“開元盛世”。
-
5 # 漫談文史八卦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兒子,出生於武后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在他出生的前一年,他的伯父唐中宗被廢為廬陵王,他的父親被立為皇帝。雖然李旦為皇帝,卻住在偏殿無權聽證。當時武則天已經年逾花甲,卻仍然專斷正事,大興告密之風。
永昌年間(公元689年),李隆基被她奶奶過繼給孝敬帝李弘為子,延續其香火。第二年,他的父親李旦被廢。天授二年八月,因為官員裴匪躬、範雲仙私下拜見李隆基的父親李旦,武皇帝震怒。女皇下令禁止李旦見大臣,李隆基和其二伯家的三個兒子也被幽禁。
長壽二年(公元693年),李隆基被降封為臨淄王。同年,他的母親竇氏和嫡母劉氏被武則天秘密殺害。八月,其父被誣告謀反,幸虧當時有大臣安金藏大義剖腹,證明李旦並無反心,李旦才倖免於難。聖歷二年(公元699年),被幽禁七年之久已經十四歲的李隆基被解除禁閉。年事已高的則天大帝在大臣狄仁傑等人的規柬下,仍然立唐中宗李顯為太子。長安年間(公元701-704年),以張柬之為首的大臣發動了“神龍政變”,迫使武則天讓位於唐中宗。當時,李隆基負責掌管武則天的閒廄馬匹。
之後的幾年之間,李隆基暗中集結有勇有謀之人,在皇帝的親軍中發展勢力。韋后想效仿武則天稱帝,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想立溫王李重茂為太子。李隆基借太平公主的勢力不斷壯大自己。
正當雙方劍拔弩張之時,親近韋后的兵部侍郎崔日用向李隆基告密。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穿便服進入禁苑,說服禁苑總監合作。入夜後,李隆基聯合萬騎果毅李仙鳧、葛福順等人,直入羽林營,斬殺韋后一黨,然後宣佈“韋后毒死先帝,謀危社稷……立相王為帝以安天下。”李隆基率兵進入宮城,直入宣武門。韋后、安樂公主與其夫武延秀都被殺,史稱“唐隆之變。”李隆基被封平王、監殿中監,同中書門下三品、監押左右萬騎。
政變後,李旦再次被擁立為帝,李隆基被封太子。太平公主仗著擁立有功經常干預政事,精明能幹的李隆基的不會任人擺佈。皇太子與太平公主的矛盾日益激烈,太平公主甚至想廢掉李隆基。李旦為了社稷穩定最終毅然禪位給李隆基。
延和元年(712年),李隆基繼位為帝,即唐玄宗。當時,群臣多是太平公主黨,他們看到玄宗銳意進取,多想廢黜他。先天元年(713年),唐玄宗聯合岐王李範,兵部尚書郭元振等人率先發動政變。玄宗親自率兵斬殺太平公主親信多人,公主本人也被賜死於家。同年十二月,玄宗改元開元,他勵精圖治,開創了繁華的開元盛世,成為一代明君。
-
6 # 歷史的影像
唐玄宗李隆基像
概要:唐玄宗李隆基的發家史跟他的性格與膽識是密不可分的。武則天的侄子,趾高氣揚,根本不把李氏宗室放在眼裡。有一次,武氏諸王到朝堂參加每月朔望的兩次會見時,他看到李隆基的車騎儀仗威嚴而整齊,心中不悅,便利用自己金吾將軍糾察風紀的權力橫加阻撓。李隆基卻理直氣壯地責問:“我家的朝堂,幹你什麼事?竟敢挾迫我的車騎隨從!”(出自《舊唐書》.玄宗紀“吾家朝堂,幹汝何事?敢迫吾騎從!”)。他暗中聚結才勇之士,在皇帝的親軍萬騎中發展勢力。先後經歷史唐隆之變,太子時期。接下來我就繼續詳細解說。
早年經歷:武后垂拱元年秋八月五日戊寅(685年9月8日),李隆基生於東都(今河南省洛陽市),後以其日為千秋節、天長節。出生時其父李旦為帝,母竇氏為德妃。垂拱三年(687年)閏七月丁卯,封楚王。永昌元年(689年),祖母武則天命令李隆基過繼予孝敬帝為子,繼其香火。載初二年(690年),李隆基五歲時,父親李旦被祖母武氏廢除帝位,遷居東宮。
天授三年(692年)十月戊戌,李隆基出閣,開府置官屬。李隆基英俊多藝,儀表堂堂,少年時代就顯出了極有膽識的性格。當他七歲時,正是武周時期,武懿宗自認為是武則天的侄子,趾高氣揚,根本不把李氏宗室放在眼裡。有一次,武氏諸王到朝堂參加每月朔望的兩次會見時,他看到李隆基的車騎儀仗威嚴而整齊,心中不悅,便利用自己金吾將軍糾察風紀的權力橫加阻撓。李隆基卻理直氣壯地責問:“我家的朝堂,幹你什麼事?竟敢挾迫我的車騎隨從!”祖母武則天知道此事後,不僅未加罪於他,反而更加寵愛他。雖然李隆基獲得了祖母的寵愛,但在長壽二年(693年)正月,其母竇氏與嫡母皇嗣妃劉氏被武則天秘密殺害,屍骨無蹤。根據史料可知,李旦的另一位妾室豆盧氏和李隆基的姨媽竇氏撫養、照料年幼喪母的李隆基。同年臘月丁卯,李隆基由楚王改封臨淄郡王。根據《唐會要》的記載,就在長壽二年,李隆基娶王氏為郡王妃。
聖曆元年(698年),李隆基再度出閣,賜第於東都洛陽的積善坊。大足元年(701年),隨祖母回到西京長安,賜宅於興慶坊。長安中,歷右衛郎將、尚輦奉御。神龍革命後,伯父唐中宗復位。景龍二年四月(708年),李隆基兼潞州別駕。
唐隆之變景龍四年(710年),李隆基從潞州(治所在今山西長治)回到長安。他暗中聚結才勇之士,在皇帝的親軍萬騎中發展勢力。太宗時,選官戶及蕃口中驍勇的武士穿虎紋衣,跨豹紋韉,從遊獵,於馬前射禽獸,謂之百騎。武則天時增加為千騎,中宗時發展為萬騎。李隆基非常重視萬騎的作用。
中宗暴死,傳聞韋后和安樂公主下毒暗殺中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韋后想效法武則天自稱皇帝,但太平公主與上官婉兒密謀,以中宗遺制,立溫王李重茂(中宗少子)為皇太子,韋后知政事,父親相王李旦參政。韋黨宗楚客、韋溫、紀處訥等人,極力反對相王參謀政事。相王不想捲入宮廷鬥爭,對事件採取迴避的態度,於是李隆基就主動地策劃了消滅韋黨的宮廷政變。
當時韋后想稱帝登基,對太平公主立李重茂為帝不滿;李隆基又藉助太平公主的力量壯大自己。正當雙方劍拔弩張之際,原來親近韋氏的兵部侍郎崔日用改變態度,暗中向李隆基告密,勸其立即發動攻勢。於是,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簡,苑總監鍾紹京等,密謀策劃,欲先發制人。
有人建議,把發動政變的事先向相王報告,李隆基胸有成竹地說:“我是為了拯救社稷,為君主、父親救急,成功了福祉歸於宗廟與社稷,失敗了我因忠孝而死,不連累相王。怎可以報告,讓相王擔心呢!現在報告,相王若贊成,就是害他參與了危險的起事;若他不贊成,我計謀就失敗了。”於是,決定揹著相王,立即行動。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等人穿便服進入禁苑,到苑總監鍾紹京住處。這時,鍾紹京反悔,拒絕參加這次政變。但其妻許氏卻堅定地說:“忘身殉國,神必助之。既然參與同謀,即使不參加,勢難免罪。”鍾紹京明白,前往拜謁李隆基。入夜後,萬騎果毅李仙鳧、葛福順都先後來到,請李隆基釋出命令。
二更時分,葛福順拔劍直入羽林營,斬韋黨掌握軍隊的韋璿、韋播、高嵩,然後宣佈:“韋后毒死先帝,謀危社稷,今夕當共誅諸韋,身高有馬鞭之長者皆殺之,立相王為帝以安天下。敢有反對者,罪及三族。”羽林軍將士紛紛表示從命。李隆基率眾出禁苑南門,進攻宮城。葛福順率左萬騎攻玄德門,李仙鳧率右萬騎攻白獸門,相約在凌煙閣會見。李隆基率兵直入玄武門。韋后惶恐逃入飛騎營,被飛騎斬首獻於李隆基;安樂公主正在畫眉,也被斬首,其夫武延秀同時被殺。凡是諸韋及韋后親信均被逮捕斬首(但並未殺絕韋家人),史稱唐隆之變。
這時,李隆基才將唐隆之變的經過報告相王。相王抱著李隆基哭泣著說:“宗廟社稷的災禍是你平定的,神明與百姓也都仰賴你的力量了。”(《舊唐書》.玄宗紀“宗社禍難,由汝安定,神祇萬姓,賴汝之力也。”)當日,隆基被改封為平王,兼殿中監,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押左右萬騎。
到這個時候,李隆基的實力大大增加。
太子時期李隆基與姑姑太平公主迫使李重茂禪讓於相王李旦。相王即位,是為睿宗。睿宗與大臣議立太子。按嫡長子繼承製度,兄長宋王李成器應為太子,但李成器堅決辭讓說:“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平王有功於國,自己決不居平王之上。”參與消滅韋黨的功臣也多主張立李隆基為太子。睿宗順水推舟,遂在秋七月己巳,冊立平王李隆基為皇太子,大赦天下,改元景雲。九月庚戌,李隆基長子李嗣直封為許昌郡王,次子李嗣謙為真定郡王。
太平公主恃著擁立睿宗有功,經常干預政事。她又感到太子李隆基精明能幹,妨礙自己參政,總想另易太子。同時,太平公主在後宮中,包括李隆基的身邊大量安插耳目。李隆基當然不願任人擺佈,亦想除掉太平公主。睿宗最初遇到困難先聽太平公主的意見,再徵求太子的意見。後來,愈來愈傾向太子。
景雲二年(711年)二月,睿宗命太子監國,六品以下除官及徒罪以下,由太子處分。九月,李隆基的一位妾室——楊良媛生下他的第三子李嗣升,即日後的唐肅宗。楊良媛懷孕時,東宮中依附於太平公主的耳目,“必陰伺察,事雖纖芥,皆聞於上”,李隆基心不自安,甚至因太平公主之故試圖為楊良媛墮胎。在先天元年(712年)七月,睿宗禪讓於太子。太平公主雖力勸睿宗不要放棄處理大政的權力,但已無濟於事了。
元 任仁發 《張果見明皇圖卷》區域性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李隆基於延和元年(712年)八月三日即位,是為唐玄宗,改元先天。當時,宰相多是太平公主之黨,文武大臣,也多依附她。於是,除掉太平公主就成了玄宗的當前要務。而太平公主的黨羽看到玄宗銳意親政,就想廢黜玄宗。
先天元年(713年)七月,玄宗與岐王李範、薛王李業、兵部尚書郭元振、龍武將軍王毛仲等決定起事。玄宗命王毛仲到閒廄取出御馬並調家兵三百餘人,親自率領太僕少卿李令向、王守一,內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親信十多人,先殺左、右羽林大將軍常元楷、李慈,又擒獲了太平公主的親信右散騎常侍賈膺福及中書舍人李猷,接著殺了宰相岑羲、蕭至忠;竇懷貞暫時走脫,最後自縊而死。太平公主見黨羽被誅殺殆盡,驚恐萬狀,不得不逃入佛寺,三日後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請玄宗恕其死罪,被玄宗拒絕,太平公主最終被賜死家中,享年四十八歲。其夫武攸暨墳墓也被剷平。太平公主自殺後“籍其家,財貨山積,珍奇寶物,侔於御府,馬牧羊牧、田園、質庫、數年征斂不盡。”,是為先天政變。自此以後,一切軍政大事玄宗完全可以自作主張了。
唐玄宗李隆基《明皇幸蜀圖》區域性
-
7 # 小陽談歷史
李隆基年輕的時候命運多舛,年紀很小的時候,就被奶奶命令要過繼給李弘,後來目睹了自己的親爹被奶奶廢掉帝位,被幽禁在東宮,一關就是七年,到十四歲才被放出來。自小就在這種環境當中長大,看過了這麼多政變流血犧牲,肯定也不是個簡單的人。於是李隆基和自己的姑姑一起發動了“唐隆政變”,後來政變成功,李旦成了皇帝李隆基成了太子。後來由於李隆基勢力逐漸發展強大,他的父親李旦無法控制,便將皇位直接給了李隆基自己當了太上皇。李隆基登基,改年號為開元,表達了他創造一番新局面的決心。
唐玄宗登基後,為了改變武則天死後唐朝混亂的局面,先後任用了五位宰相,全部都是在歷史上有一點名氣的賢相,都是因時局來選的不同性格不同專長的人,其中最有名氣的張九齡是他的第五個宰相。對於其他地方官吏的選拔也是十分嚴格,因為李隆基覺得地方官是和百姓直接聯絡的,百姓過得好不好得看地方官好不好。和唐太宗比起來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開創的開元盛世甚至比他太爺爺的貞觀之治更加出名。
但是李隆基在開創盛世沒多久就開始墮落,越來越懶惰越來越沉迷在享受當中。開端算是把張九齡罷免了之後任用了那個很會馬屁的李林甫。李隆基是個瀟灑的人,會唱歌作曲,會作詩作畫,長得也是很不錯的,這樣的男人也肯定是個多情之人。他之前很寵愛的武惠妃死了,李隆基十分傷心,寂寞難耐之時聽說了四大美人之一的楊玉環,於是楊玉環進攻,開始了一段傳奇。費盡心思討她歡心,從嶺南馬不停蹄送荔枝,親自寫曲子給她伴奏,送她無數的珠寶首飾和新衣服,把楊玉環的家人親戚三姑六婆全部封官加爵,其中以楊國忠最為出名,成為了日後的奸臣,也是他的得寸進尺胡作非為送斷了自己和親妹妹的性命。
他對楊貴妃絕對是真愛,萬般不捨無可奈何最後賜了他白綾,但是自己在貴妃死後還把楊玉環的香囊帶在身上,把楊貴妃的畫像掛在自己的房間裡面,還想將她改葬到自己的陵墓裡,自貴妃死後他自己也讓位成了太上皇再無心過問政事,整天悶悶不樂鬱鬱寡歡沒過多久他也死了。世人都只知起貴妃名,而不知其皇后名。
-
8 # 瘋哥哥l
李隆基並不是個草包皇帝,雖然他當朝後期發生了安史之亂,但他所掌握的唐朝也是整個唐朝最昌盛的時候。他是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唐隆政變李隆基是武則天的孫子,從小也比較受武則天喜愛。
武則天死後,傳位給唐中宗李顯,李顯在宮中暴斃。當朝宰相宗楚客夥同太常卿武延秀、司農卿趙履溫、國子祭酒葉靜能以及韋家諸人一同勸說韋后沿用武則天的慣例登基稱帝(都是武則天做的示範)。
當時也有傳言,說唐中宗李顯就是韋后下毒害死。
而此時,韋后扶李重茂登基,改元唐隆,並將領南北衙禁衛軍交與韋家子弟統領,基本上朝廷內外都被她把持了。
眼見又一個武則天要出現了。
這時候相王李旦的三兒子,就是臨淄王李隆基,已經被革去官職。但是李隆基平素裡是李氏子弟裡比較有擔當謀略的一個。
兵部侍郎崔日用,瞭解到韋后和宰相的陰謀之後,怕自己被牽連,於是把訊息告訴了李隆基。
李隆基當時就坐不住了,於是聯合太平公主密謀殺掉韋后,奪取政權。
這裡不得不說一下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小女兒,看到母親能當皇帝,她其實也躍躍欲試。
雖然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想要殺掉韋后,而韋后一幫人也想除掉他們。而李隆基手裡並沒有多少兵權。
恰逢負責皇家護衛的萬騎軍將領收到韋后集團的欺壓,深有不滿,同時他們對李隆基又敬重有加。於是李隆基授意他們,擇機殺掉韋后。
唐隆元年六月二十日申時(7月21日),李隆基身穿便服,一馬當先,衝進禁宮,同時羽林軍也倒戈站在了李隆基這邊,於是順利殺掉韋后集團。同時對韋氏一門凡是高過馬鞍的全部殺掉。至此將韋后的勢力全部剷除。
政變之後,李隆基擁立自己的父親,相王為帝。在此之前,相王並不知道此事,事情結束之後才前往告罪。可見李隆基英勇果敢,大有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的魄力和膽識。
在此期間,是太平公主逼李重茂退位,李旦登上寶座,是為唐睿宗,改元景雲。
長子辭讓,得當太子李隆基擁立父親稱帝,同時得到太平公主的協助。
但李隆基是第三子,並非長子。
長子宋王李成器應為太子,但李成器堅決辭讓說:“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平王有功於國,自己決不居平王之上。”
當然,參與消滅韋黨的功臣也多主張立李隆基為太子。睿宗順水推舟,遂立李隆基為太子。至此,李隆基具備了當皇帝的基礎。
先天政變,誅殺太平公主,榮登大寶太平公主恃著誅殺韋后、擁立睿宗有功,經常干預政事。她又感到太子李隆基精明能幹,妨礙自己參政,總想另易太子。李隆基當然不願任人擺佈,也早就想除掉太平公主。
睿宗最初遇到困難先聽太平公主的意見,再徵求太子的意見。後來,愈來愈傾向太子。李隆基為太子之後與太平公主的矛盾日益加劇。
景雲二年(711年)正月,太平公主竟把宰相邀截到宣政殿光範門內,明目張膽地勸宰相更易太子,遭到宋璟的嚴詞拒絕,才未能得逞。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之間的矛盾與鬥爭,愈演愈烈,睿宗對此感到不安。睿宗覺得自己實在是沒有能力處理好妹妹和兒子之間的矛盾。也發現妹妹有武則天的想法,於是不顧大家的反對,毅然把帝位讓給了李隆基,改元先天,自己做了太上皇,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權:朝廷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和軍政大事的決定權。
李旦的讓位加劇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雙方都在積蓄力量,準備除掉對方。
其實,太平公主的實力遠在李隆基之上。太平公主集合了朝廷內外很多力量打算用各種方法直接除掉皇帝李隆基。甚至打算下毒毒死李隆基。
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命王毛仲武裝家兵三百餘人騎著馬,李隆基親率太僕少卿李令問、王守一,內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親信十多人,先殺左、右羽林大將軍常元楷、李慈,又擒獲了太平公主的親信散騎常侍賈膺福及中書舍人李猷,接著殺了宰相岑羲、蕭至忠;尚書右僕射竇懷貞亂中自裁而死。太平公主見黨羽被誅殺殆盡,不得不逃入佛寺,三日後返回被捉。
太上皇李旦出面請李隆基恕其死罪,被李隆基拒絕,太平公主最終被賜死家中,是為“先天政變”。
自此以後,唐玄宗終於掌握了皇帝應有的權力。這一年,李隆基把年號改為開元,表明了自己勵精圖治,再創唐朝偉業的決心。
於是開啟了開元盛世。
靠膽識和實力拼殺出來的千古帝業武則天之後,綱常崩壞,各種力量蠢蠢欲動,在這樣的環境中,李隆基靠著自己的果敢、英勇先除韋后,後誅太平,算是把各種力量,特別是女權力量壓制住,理順了綱常倫理,算是另外一種意義下的大一統。
這樣的結果也是非常人可及,算是另外一種意義的中興。也是在這開始,李隆基勵精圖治,使唐朝進入一個最鼎盛的時期,長達40年。
-
9 # 蘭陵不算黑
先不說發家史,我們先說這大唐朝,總是和女人有扯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大概是大唐龍脈上被人栽成了桃花源。自武則天開始,武則天、韋皇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楊玉環。這幾個女人亂政,一個接一個,李隆基的發家史,也總是有這幾個女人做配角,而且稍有不慎,就會被這幾個配角搶戲。我們先從李隆基悲催的童年史開始吧。
公元685年,李隆基出生於洛陽,其父李旦為唐睿宗李旦,雖然李旦當時只有25歲,可謂是年富力盛,卻只是個傀儡皇帝,做不了他老孃武則天的主,武則天當時已過花甲之年,大概是年紀大總是腦袋不夠用吧,武則天自鎮壓揚州徐敬業叛亂後,朝堂就興起一陣告密之風,多少宗室朝臣被遭誣陷,兩年後,李隆基就被他奶奶過繼給了他的大爺李弘,也就是武則天的長子。次年,自己的親爹李旦被廢帝位,移居東宮。
天授二年,七歲李隆基開始出閣,這期間因為父親李旦私自接見內務大臣,被武則天知道後,因此事牽連,又被入閣,“皆幽閉宮中,不出門庭者十餘年”。聖歷二年,即公元699年,李隆基又一次出閣,武則天聽從狄仁傑建議,復立三子李顯為太子,李隆基也做官了,不過是弼馬溫,負責皇帝的日用馬匹。但是正是利用這弼馬溫的職務,李隆基積攢了足有萬騎親衛,這也為其後來政變保障了武裝力量。此期間,朝臣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政變,除掉了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武則天被迫讓位唐中宗李顯。
李隆基這個三大爺李顯懦弱平庸,朝政大權慢慢的就落在這個三大爺的老婆韋皇后和其女兒安樂公主手裡,還讓其小舅子韋溫掌握了大權,又是女人惹的禍,在自己三大爺李顯被這兩個婦人毒死之後,李顯終於忍無可忍,於公元710年7月21日夜,發動萬騎,殺掉三大爺的小舅子們,策反羽林軍,並殺死韋皇后與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等重要人物,重新輔佐父親李旦上位,雖已按嫡長子立太子,但是大哥李成器大手一揮說“不必”,堅持擁立政變頭功的弟弟李隆基為太子。
朝中政事剛有平穩,女人又想起來鬧事,李隆基這個姑姑太平公主仗著政變有功,總想另立太子,這姑侄倆又開始了內鬥,李旦一看情形不妙,一方是妹妹,一方是兒子,乾脆我嘛也不管了,直接讓帝位於李隆基,改元先天,這樣雙方更是勢如水火,關鍵時刻,李隆基奪得先手,發動“先天政變”,奪回大權,之後,李隆基改年號“元年”,意為再創偉業。
先天政變後,李隆基徹底掌控朝政,剛開始雖然勵精圖治,治國有方,可能是祖墳真犯了桃花吧,一個楊玉環又引起一個安史之亂,不過這已是李隆基的下坡路了。
-
10 # 老羅談史
唐玄宗李隆基在歷史上也是一位著名的皇帝,他開創“開元盛世”局面,或許在成功的路上他太順利了,後期覺得自己可以提前退休了,不免放縱起來。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也被後人津津樂道。拋開後面不說,來說說他是怎樣發家的?
首先了解的他的出生背景
李隆基生於685年,這個時期唐朝處於內亂當中,他的奶奶武則天正準備篡位。武則天廢掉了他父親的李旦的皇位,690年,武則天篡唐改周,登基稱帝。不過沒過幾年,以張柬之為首聯合太子李顯發動政變,史稱“神龍政變”,幹掉了武則天的男寵張氏兄弟,逼其禪讓退位,李顯繼位,稱為唐中宗。在他幼年時期,親眼目睹這場政變,對他的人生產生一定影響。從小胸懷大志,異於常人,要想不被欺負必須自己強大起來。他也從小在宮中長大,看慣了宮庭政變,勾心鬥角。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養成冷靜思考·抓住時機的習慣。
發動政變,奪取政權
唐中宗李顯繼位,生性懦弱,權力都掌握在韋后手裡,她也想成為第二個“武則天”想當皇帝,竟然毒死了自己的丈夫。李隆基看到這情形,吸取前面的經驗,抓準時機,聯合他的姑姑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殺了韋后等人,擁護自己父親李旦登基稱帝。他順理成章成了太子,離自己的帝王更近一步。公元712年,李旦退位,李隆基繼位。
開創出“開元盛世”的繁榮局面
李隆基當上皇帝后,勵精圖治,虛懷納諫,知人善任,賞罰分明。他先後任命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等賢臣為相,大力整頓吏治,盡心管理國家,使唐朝逐步擺脫了自己繼位初期的混亂和腐敗,軍事、經濟和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一步步的走向繁榮和強盛。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為“開元盛世”。
綜上所述,李隆基的發家也不容易,從幼年時期只能呆在家裡失去自由,少年時期親眼目睹宮廷政變,耳濡目染,到青年時期發動政變奪取政權,一步步地實施自己帝王計劃。當上皇帝后,開創出“開元盛世”,成為一位賢明的君王,只可惜晚年時期放縱起來,與楊貴妃盡情享樂,導致唐朝由盛轉衰,逐漸走向滅亡,令人唏噓不已。
-
11 # 希望星晨58298869
李隆基曾是一位英勇威武的勵志青年,但由於他和楊貴妃哀惋動人的愛情故事流傳千載,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一首《長恨歌》有“漢皇重色思傾國”的表達;讓我們感覺到唐玄宗是個荒淫、昏聵、無道 的帝王;其實呢?早期的唐玄宗有上勁心、足智多謀、能力卓越,只是在他把大唐推向開元盛世後,他才開始沉溺女色,怠政、惰政罷了。
神龍政變後,李顯復辟了皇位,由於懦弱無能,朝政大權逐漸落到了皇后韋氏和安樂公主手中,原來帶頭髮動政變的張柬之等五大功臣在韋后及武三思的排擠與詆譭下,被貶官驅逐,太子李重俊因遭受安樂公主的打擊,不甘心被凌辱,起兵誅殺韋后及安樂公主勢力失敗後也死於非命。
韋皇后想效仿自己的婆婆武則天君臨天下,他重用韋氏外戚韋溫等掌握了大權,安樂公主賣官鬻爵的不法行為也越演越烈,還一味請求父皇李顯封她為皇太女,也想過一把女皇的癮。
景龍四年(公元710年),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殺了李顯,韋皇后加緊了篡位的步伐;一直靜觀時變的李隆基主動聯手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密謀發動政變,誅滅韋氏及其勢力,以維護李唐王室的江山社稷,經過周密計劃,姑侄二人決定先發制人。
這年七月二十一日夜,在玄宗的安排下,心腹葛福順率兵突襲羽林營,誅殺了韋后在軍中的黨羽,策反了羽林軍,並攻入玄德門;李仙鳧亦引兵攻入白獸門,李隆基則 親自引兵進入內宮,守衛內宮的武士紛紛倒戈響應,韋后逃入飛騎營反被斬首,宗楚客、安樂公主、武延秀、上官婉兒等人也陸續被殺,韋后的殘餘勢力盡皆被消滅,此舉挽救了大唐的江山,史稱“唐隆政變”。
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迫使韋后擁立的傀儡皇帝李重茂禪讓,促使李旦復辟了皇位,按照立嫡立長的宗法制度,李旦的長子宋王李成器應為太子,但李成器堅決辭讓,參與消滅韋黨的功臣們也多主張立李隆基為太子;睿宗順水推舟,遂立第三子李隆基為太子;太子之位的得來,完全是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有了崇高的個人威望的結果,他還真不是坐享其成的紈絝子弟。
李旦並無政治理想,而太平公主因擁立睿宗有功,經常干預政事,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威望,後來,當時的七位宰相就有五位出自太平公主的門下,其實際權力甚至超過了皇帝;由於風華正茂的李隆基精明能幹,太平公主覺得這個侄兒在妨礙自己參政,總想透過皇帝另易太子。毫無主見的睿宗最初遇到困難先聽太平公主的意見,再徵求太子的意見;後來,愈來愈傾向太子,這樣姑侄二人的矛盾日益加劇。
景雲二年(711年)二有,太平公主指使一個術士對睿宗說:觀天象,太子應該上位。妄圖促使睿宗廢黜李隆基的太子職位,睿宗是維護李姓宗室的,並沒有中套;景雲三年(712年),李旦不顧妹妹太平公主的感受,毅然把帝位讓給了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這樣,更加劇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二人都在積蓄力量,準備除掉對方。
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命王毛仲武裝家兵三百餘人跟進,李隆基親率太僕少卿李令問、王守一、內侍高力士、李守德等親信十多人,把太平公主的勢力消滅殆盡,太平公主不得不逃入佛寺,三日後返回,李隆基拒絕了太上皇李旦為妹妹太平公主的說情,賜死她家於中,是為“先天政變”。
自此,唐玄宗終於掌握了皇帝的權力,這一年,李隆基把年號改為開元,表明了自己要再創大唐的偉業;於是他聯手群臣勵精圖治,開創了足以與李世的貞觀之治相媲美的繁榮局面----開元盛世;縱上可知:唐玄宗李隆基的發家史就是自己腳踏實地,不畏艱險,出生入死的奮鬥史。
-
12 # 道乃天成
其實唐玄宗他的發家歷史比他的結局要更加精彩,並且更富有戲劇性和智慧性,他的發家歷史簡單的概括來說就是,靠著一項體育運動,初次登上歷史舞臺,同時他又一團結自己的敵人,最終讓自己上位,這個過程裡面充滿著各種戲劇性,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個悲劇帝王的精彩前半生吧。
話說在唐玄宗誕生的時候,他在當時根本說不上話,因為在他的面前有好幾座大山,首先自然是武則天,這位唯一的女皇帝,在她之下還有他的爺爺唐中宗李顯,而理想之下又有他的父親李旦,這就好像一個金字塔一樣,在唐玄宗的上面層層疊加,有著好幾層的權利曾把他緊緊的壓在底層,
但是這對於他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一個真正厲害的人,他需要不斷的政治磨練,同時是金子總會發光。唐玄宗這麼一個優秀的人物,雖然他在當時沒有資本登上政治舞臺,卻也因為一個政治運動或者說是一項體育運動而登上的各位歷史大師的面前,這項運動就是唐朝歷史上最風靡的馬球運動,
他和現在的足球有點類似,不過他的方式卻不一樣,是由每一個運動員騎在馬上在高速運動中去擊打球,使之進門。這可是一個非常鍛鍊人的事情,不僅鍛鍊人的騎射能力,而且還要鍛鍊人的反應能力,在現在來說讓那些足球高手們去打馬球,那可能會比較吃虧,但是唐朝畢竟是一個兇悍的國家,在長時間的武力對抗中,
他們擁有著上午的份上,每個人都喜歡這項運動,其中,唐玄宗對這項運動玩得特別溜,當年他就在自己的爺爺唐中宗面前,大秀了一把馬球技術,打敗了來自於突厥的使者。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他不僅展現出了自己強悍的騎射技術,而且還為國爭光,所以他第1次進入到了各位政治家的面前,
也為他後來繼承皇位賺得了第1桶金子,唐中宗李顯和李旦兩個人都關注到了他。不過可惜的是,剛剛登上歷史舞臺還不夠,他需要跨越層層的障礙去奪取自己的權利,在這個過程中,先後有幾位高手阻攔著他,例如歷史上非常著名的韋皇后,她想要模仿武則天,想要再來一個女人創造政權的故事,
要知道當時唐玄宗並不掌握兵權,但是為了自己未來的皇權位置,他居然聯合了自己的對手,也是他的姑姑太平公主。他對太平公主言明,如果韋皇后獲得的政權,那麼不僅他自己完蛋,而且太平公主也會失去作用,所以最終勸動兩人合作,一起打垮了韋皇后,他也因此登上了唐玄宗的位置,
但在事後,他用又是太平公主發動政變,直接剪除了這股曾經幫助自己的敵對勢力。於是唐玄宗就從一個特別會打球的運動健兒,又聯合了自己的對手,打敗了自己的敵人,並且最終將之滅掉,這可以說是一系列的高難度動作,但是就在他手中玩得非常的溜,最終毛度了唐玄宗的位置,可以說他的發家歷史非常的精彩,絲毫不比後來差多少。
-
13 # 洋哥說歷史
公元690年,武則天南面稱帝,創立大周,不僅對唐代政治走向影響深遠,更是感染了她身邊一大批同樣擁有野心和報復的女人們。武則天的兒媳、中宗李顯的皇后韋氏也好,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也罷,都有了稱帝的野心。
公元710年,皇后韋氏在餅中下毒,謀害了自己的丈夫中宗,另立年僅16歲的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韋氏則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聽政。京城之中傳言紛紛,說韋氏會效仿武則天,不日就要登基成為女皇。時任衛尉少卿的相王李旦之子、臨淄王李隆基得知此事,氣憤難平,隨即召集親信,聯合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一同策劃推翻韋氏,匡扶社稷。不久,李隆基率領薛崇簡等人率兵攻打玄武門,宮中衛士群起響應。韋氏驚慌之下逃往飛騎營,卻被士兵所殺,盛極一時的韋氏集團就此滅亡。大事既定,太平公主又對相王李旦說天下應該屬於您的,而不該屬於李重茂。於是幫助李旦登基,是為睿宗。太平公主由此威震天下,不僅加封食邑萬戶,號之為“鎮國太平公主”,就連他的三個兒子也一併進封王爵。軟弱的睿宗對其言聽計從,但凡她推薦的人都加以重用,前後七任宰相,有四個出自太平公主門下。對於姑姑的專橫,睿宗的太子李隆基採取以退為進的策略,只待羽翼豐滿之後再尋對策。愈發驕縱的太平公主看著唯唯諾諾的睿宗,逐漸產生了取而代之的念頭,就在此時,睿宗宣佈退位,將皇位讓給了太子李隆基,是為唐玄宗。713年太平公主與尚書左僕射竇懷貞、侍中岑羲等人密謀謀殺新皇。得知訊息的李隆基立即調集人手,先行誅殺了太平公主前驅的一干逆臣。太平公主聞訊逃入南山,後被玄宗下詔賜死。受到此案株連,太平公主的兒子及其黨羽共有數十人被殺,之後唐玄宗李隆基得以穩坐江山。
玄宗登基之後,深知安定昇平的政局來之不易,所以用人處事深思熟慮,致力於政治的穩定。而政治的穩定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玄宗注重興修水利,發展農業、手工業生產,使百姓豐衣足食,各國商人,使者往來不絕,使唐朝的聲威遠達西亞,迎來了開元盛世。
-
14 # 紅顏讀史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個兒子,他周圍圍繞著的是他奶奶武則天、他姑姑太平公主、他大爺唐中宗李顯和他大娘韋后,以及他堂妹安樂公主,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危機四伏,三步一坑,五步一坎。
所以李隆基能發家登基,很不容易。
李隆基自幼就是一個很有野心有抱負的人。在他剛剛五歲那年,他父親唐睿宗李旦就被他奶奶武則天廢了,武則天自己登基成為一代女皇,這給年幼的李隆基不小的心理震撼。
不過他沒有一蹶不振或者自怨自艾,反而在小小的年紀體現出一種特別的堅韌,他以三國時的曹操為自己的精神偶像,還給自己起了一個和曹操一樣的小名“阿瞞”。
這樣的小孩很明顯和那些還在搶吃的搶破頭的孩子不一樣,到了七歲的時候,李隆基就敢因為看不慣武氏的作為而進行當場訓斥,毫不留情面。
雖然自己的族人被小屁孩教訓了,但武則天不僅沒生李隆基的氣,反而覺得這個小孩很有骨氣也很勇敢,和李治、李旦、李顯這幾個她眼裡的李家廢物不同,倒有幾分像李世民的脾氣,所以武則天反而很欣賞李隆基。
這種欣賞其實極其有限,實際上李隆基一直在過著朝夕擔憂的生活。
武則天一方面繼續鉗制著李隆基的父親李旦,另一方面因為宮廷之內誣告之風盛行,李隆基的母親也捲入一場宮廷紛爭,死了後連埋在哪裡都不知道,而李隆基自己也基本上相當於被軟禁在皇宮中。
神龍政變前後,李隆基進入了蟄伏期。在被軟禁中一天天長大的李隆基,更加認清了眼前的殘酷現實。
他直到十四歲才恢復了人身自由,可以稍微地參與到政事之中,這時候聰明的李隆基採取的對策是蟄伏,儘量低調,並將自己的鋒芒掩蓋起來。
那時候李隆基曾經擔任過專門給皇宮養馬的官職,基本上相當於宮廷“弼馬溫”,這是一個帶有輕蔑侮辱意味的官職,但李隆基還是接受了。
很快,神龍政變發生,武則天還政李唐,李隆基目睹了這一切,而這個當口其實最好的選擇是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708年,23歲的李隆基出任潞州別駕,終於離開皇宮離開京城,他繼續韜光養晦,裝成一副不學無術、瘋瘋癲癲的樣子。
2年後,李隆基偷偷回到京城,暗中發展自己的勢力,但卻對外偽裝成一群年輕男子整日打獵、遊玩的假象,用來矇蔽對手。
擊殺韋后,初顯鋒芒李隆基的一系列表現落在韋后和安樂公主的眼裡,她們從最初對李隆基的忌憚、使絆子到被李隆基的表象所麻痺,從而將注意力從李隆基身上轉開,開始琢磨著如何實現自己的野心。
韋后生平最大的願望就是像婆婆武則天那樣成為女王,而安樂公主也一心夢想著要成為“太女”,武則天死後,繼位的唐中宗李顯之無能,超過了他爸李治和他弟李旦,朝政大權很快被韋后母女把持。
然而,韋后只有野心沒有實力,她剛剛毒死李顯還沒等進行下一步計劃,就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聯盟截胡了。
是的,李隆基不僅暗中發展自己的武裝力量,他還拉攏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作為武則天的女兒、李顯的妹妹,很顯然不願意讓韋后這個外來的媳婦奪走本屬於自己家的皇權,但太平公主勢單力薄,只有選擇和李隆基合作。
李隆基發動的這場政變史稱“唐隆政變”,其過程非常從容而且乾脆利落,韋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等先後被殺,直到徹底將韋后的力量連根拔起後,李隆基才將政變的真相告訴自己的父親,那時被貶為相王的李旦。
唐朝經過了武則天的奪權之後,對於皇后擅權、外戚專政這樣的事可以說是深惡痛絕。眼看著韋后又要成為第二個武則天,那些文臣武將們大多數都期待著能有奇蹟發生,而李隆基的出現給了他們這個奇蹟,所以當時雖然和韋后力量對比懸殊,但李隆基卻勢如破竹,可以說是人心所向,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
攜政變之功立為太子,將矛頭對準姑姑太平被雪藏的李旦重新成為皇帝,是為唐睿宗。
按照長嫡順序,李旦應該立長子李成器為太子,但李成器這個人有點“不成器”,倒不是說他無德無能難擔大任,相反他正是太有德行了。
早年間李成器就曾經謝絕過他大爺李顯賜給他的封邑和賞賜,理由是自己何德何能,承擔不起,這一回李成器仍舊拒絕了將自己立為太子的提議,認為李隆基在這次政變中功勞最大,應該讓他做太子。
於是李旦便將李隆基立為太子,而李成器也因為他的這些選擇和舉動,一生受到李隆基的敬重,死後還被追封為“讓皇帝”,意思是李成器將帝位讓給了他。
成為太子之後的李隆基日子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順利。
父皇李旦還是那麼謹小慎微,唯唯諾諾,而且最重要的是,姑姑太平公主因為參與了唐隆政變自恃有功,經常對政事指指點點,李旦也挺樂意的,還經常請教她。
這樣一來,太平公主日漸變得驕橫起來。她自幼受到母親武則天的影響很深,在她的內心深處,她那種成為女王的念頭其實要比死去的韋后更加強烈。
太平公主掐指一算,自己最大的障礙就是李隆基,於是便攛掇著李旦換太子;而李隆基也不甘示弱,他豈能受太平公主擺佈,便想除掉自己的姑姑。
這一回,曾經結盟的姑侄二人算是對上了。
這一下子李旦著急了,他生怕母親武則天、弟媳婦韋后的事件再次重演:雖然太平公主是自己的親妹妹,那也不行!
於是,李旦立馬將皇位傳給了李隆基,以防夜長夢多。
太平公主一看急了,這不是逼我嘛,於是立刻發動“先天政變”,企圖效仿母親和嫂子,並派人在李隆基的飯食裡下毒。
只可惜,韋后不如武則天,而太平不如韋后。
她的陰謀很快被李隆基瓦解,支援她的人一一被殺,太平逃跑了三天後又回到皇宮,她覺得沒人真的敢殺她,即使她要造反。
李旦也向李隆基求情,但李隆基心意堅決。
從小到大,他已經受夠了皇宮內部因為爭奪皇權而產生的各種政變、殺戮和血腥,任何想要覬覦李唐帝位的人,都該死。
除掉太平公主後,李隆基終於穩固了自己的帝位,成為李家王朝繼李淵、李世民之後第三個做出政績的皇帝。
-
15 # 濤說精彩歷史
1、李隆基(685-762)發家是靠他精明強幹,極有膽識,還有一點點運氣。2、具體的,他的發家和“三次清除外戚的政變”有關——神龍政變、景龍政變、唐隆政變;李隆基主導了第三次“唐隆政變”,最後發家。
(705年-710年,清除外戚勢力的三次政變)
1、不幸的早年(685-707年)。
685年,李隆基出生在東都洛陽,當時他爸李旦還是傀儡皇帝,所以李隆基被封為楚王;可好景不長,父親李旦被廢、被監視,母親被殺,出閣的李隆基也降為臨淄王。
李隆基的童年非常不幸。但和當時其他李唐皇族動不動滅族相比,他又很幸運,武則天明顯對小兒子李旦留了一手,所以她的孫子李隆基也逃過一劫。
李隆基越長越英俊,他多才多藝,儀表堂堂,而且極有膽識。
一次武氏諸王到朝堂參加每月朔望的兩次會見,武懿宗看到李隆基的車騎儀仗威嚴整齊,很不高興,便利用自己的權力橫加阻撓;李隆基李隆基卻理直氣壯地責問:「我家的朝堂,幹你甚麼事?竟敢挾迫我的車騎隨從!」
武懿宗怒不可遏,卻也奈何不了李隆基。
祖母武則天知得知此事,並未加罪於這個帥氣、大膽的孫子。
(一張圖,看明白李隆基的早年經歷)
2、清除外戚的三次政變,李隆基主導最後一次,以非嫡子身份登基大寶。
李隆基的發家也充滿了幸運和大膽。
首先是神龍政變,705年武則天讓還江山於李唐;
再然後是景龍政變,武三思被殺死,武氏外戚被清除大半。但政變發起人李重俊接續乏力,被韋氏殺死,中宗勢力衰弱;
最後是唐隆政變,韋氏外戚及後來太平公主的被殺死,李隆基終於以非長子身份發家。
這三次政變讓人眼花繚亂,但總體脈絡清晰,三次政變有四方勢力:武氏外戚、韋氏外戚、中宗系、睿宗系,被幹掉的次序是武氏外戚→中宗系→韋氏外戚,精明強幹的李隆基代表了睿宗系,站在了權力之巔。
(李隆基)
我們主要說唐隆政變。
李隆基出鎮潞州的時候,就開始加強軍事實力,暗中聚結才勇,在皇帝的親軍萬騎中發展勢力;恰逢太平公主對景龍政變後,韋氏專權的現狀十分不滿,於是聯合李隆基發動政變。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等人穿便服進入禁苑;入夜後,萬騎果毅李仙鳧、葛福順都先後來到,請李隆基釋出命令。
二更時分,葛福順拔劍直入羽林營,斬韋黨掌握軍隊的韋璿、韋播、高嵩,然後宣佈:「毒死先帝,謀危社稷,今夕當共誅諸韋,身高有馬鞭之長者皆殺之,立相王為帝以安天下。敢有反對者,罪及三族。」
羽林軍紛紛表示從命。很明顯,李隆基從斬斷了韋氏外戚的兵權,吸取了李重俊景龍政變失敗的經驗。
接下來一帆風順,李隆基率眾出禁苑南門,直入玄武門,進攻宮城。葛福順率左萬騎攻玄德門,李仙鳧率右萬騎攻白獸門,相約在凌煙閣會見。韋后聽後惶恐逃入飛騎營,被飛騎斬首獻於李隆基;安樂公主正在畫眉,也被斬首,其夫武延秀同時被殺。此後諸韋及韋氏親信均被逮捕斬首,史稱唐隆之變。
政變前,李隆基並未告知軟弱的父親及兄長,李旦得知成功後心驚肉跳,他抱著李隆基說:“宗廟社稷的災禍是你平定的,神明與百姓也仰仗你了”。
事實的確如此,李隆基地位超過了他的幾位哥哥,被立為皇太子;馬上連李旦都禪位,李隆基登基,是為唐玄宗。另外,唐玄宗還在先天二年(712)清除了太平公主勢力,徹底結束了唐朝前期外戚干政的局面。
-
16 # 玄坤文史
唐玄宗是唐睿宗李旦第三子,他從一個皇子一步步走到登上皇位,並掌握大權非常不容易,他統治了大唐44年,在他執政期間大唐國力達到了頂峰,總的來說唐玄宗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皇帝。
唐玄宗李隆基畫像
李隆基危機四伏的皇子生涯公元685年,李隆基出生於東都洛陽,他的父親李旦在一年前剛被立為皇帝,李旦雖然是皇帝卻沒有聽政的權利,軍政大權被李隆基的祖母武則天掌控著,武則天為了從幕後走到臺前,給自己登基做準備,大肆殘害唐朝宗室成員,很多擁護李氏的大臣也遭到了迫害,慘遭殘殺的唐朝宗室成員達到了數百人,大臣更是無計其數。
兩年後,李隆基作為皇子被封為了楚王,公元689年,武則天下令將李隆基過繼給李弘,一年後李隆基的父親李旦被廢帝,同年武則天登基稱帝,公元691年,李隆基才七歲就被允許出閣(古代皇子出就藩封),但是沒過多久就因為李旦和公卿大臣來往,再度入閣,實際上等於圈禁,這一關就是7年。
武則天畫像
在李隆基入閣期間,李隆基的母親被害死,父親李旦也受到牽連,還好有李旦的妾室豆盧氏和姨媽竇氏照顧,讓李隆基度過了這段艱難的時期,在這期間李隆基還被降為了臨淄王。公元699年,李隆基才再度出閣,他的伯伯唐中宗李顯被立為了太子,公元705年,李隆基親眼見證了神龍政變的發生,武則天傳位給李顯。
唐中宗李顯登基後,李隆基開始在軍隊中發展自己的勢力,唐中宗執政期間,沒能掌握住朝政大權,讓韋皇后和安樂公主逐漸掌控了朝政,最後還毒死了唐中宗,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等人為了不讓政權再次落入異姓人手中,開始謀劃政變,李隆基揹著父親李旦,同太平公主等人發動了政變,韋皇后,安樂公主等人被殺,唐睿宗李旦復位,而李隆基則被立為了太子。
安樂公主畫像
唐玄宗初登大寶,剷除太平公主獨攬朝政唐睿宗執政時期,因為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擁立有功,幾乎所有朝政事務都會和他們一同商議,唐睿宗就剩太平公主一個妹妹了,對她非常寵愛,太平公主權勢日漸鼎盛,甚至風頭一度蓋過了唐睿宗。
最初太平公主並未將李隆基放在眼裡,但是時間一長她就發覺這個侄兒非常的精明能幹,成了妨礙自己掌控權力的一大障礙,而唐睿宗明顯更傾向於李隆基,所以太平公主開始鼓動唐睿宗另立太子,這就激化了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間的矛盾,就私心唐睿宗肯定更偏向自己的兒子,但是他也不想激化雙方的矛盾。
唐睿宗李旦畫像
公元712年,唐睿宗不顧太平公主和朝中大臣的反對,執意退位,傳位給李隆基,但繼續掌控朝政,唐玄宗李隆基登基了,但是他仍然面對著巨大的威脅,太平公主在唐中宗李顯執政期間就開始培植黨羽,加上兩位皇帝都很寵愛她,朝中不少大臣趨炎附勢,在唐玄宗登基的時候,朝中七位宰相五個是太平公主的門人。
太平公主處處和唐玄宗作對,唐玄宗礙於太上皇李旦沒有直接對太平公主動手,太平公主卻和竇懷貞、岑羲、蕭至忠等大臣開始密謀要推翻唐玄宗的統治,並買通了宮女準備毒殺唐玄宗,唐玄宗得知訊息後,把自己的兄弟岐王李範、薛王李業和擁護自己的大臣郭元振、龍武將軍王毛仲等人召來,準備提前下手。
太平公主畫像
公元713年,唐玄宗命部下率先發動了進攻,斬殺了常元楷、李慈等人控制住了軍隊,接著又殺了宰相岑羲、蕭至忠,一場肅清太平公主黨羽的行動開始了,太平公主先躲到了佛寺中,見大勢已去後回到家中,被唐玄宗賜死,太平公主的黨羽,親信被誅殺殆盡。經過這一次政變之後,太上皇李旦正式歸政於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掌權。
唐玄宗掌權後,開始撥亂反正,整頓吏治,先後任用了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名臣為宰相,推動各地恢復生產,朝政風氣逐漸清明,國家運轉回到了正軌,唐玄宗改革軍政,知人善任,唐朝進入了國力最鼎盛的時期。
唐玄宗李隆基畫像
-
17 # 小島知風
李隆基發跡主要在於兩次政變,分別是“唐隆政變”和“先天政變”,可以說“唐隆政變”是李隆基的發跡史。
唐朝在武則天晚年政變頻發,先是名臣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還政於李隆基的伯父唐中宗李顯。
唐中宗李顯復位後,實際政權還是被後宮韋皇后所掌控,韋皇后欲效仿婆婆武則天,想成為第二個女皇,她和李顯的女兒安樂公主母女都想做女皇,安樂公主甚至想讓父皇李顯冊封她為皇太女。
韋氏母女集團的囂張跋扈,嚴重威脅到了李唐皇室的生命安全,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到最後甚至直接毒死了中宗李顯,擁立李顯幼子李重茂為傀儡皇帝,改元唐隆。
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即將成為第二個武則天,這是所有李唐皇室不想看到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李隆基挺身而出,注意是李隆基挺身而出,他父親李旦為人比較謹慎小心,所以不敢有什麼想法和作為,李隆基挺身而出,聯合姑姑太平公主發動了“唐隆政變”。
“唐隆政變”由李隆基聯絡禁軍從玄武門殺進皇宮,在這次政變中,李隆基表現的非常殺伐果斷,他堅持殺盡韋后和安樂公主以及上官婉兒等韋后集團黨羽,真正做到了斬草除根,以防死灰復燃。
韋后集團被誅殺殆盡後,太平公主親自將韋后擁立的唐少帝李重茂從龍椅上拉下來,把自己哥哥李旦攙扶上皇位,從此李旦繼位,是為唐睿宗。
李旦繼位後太平公主因為有擁立之功,權勢滔天,一時之間朝中上下無人能及,李旦繼位就開始打算立太子問題,李隆基雖然對於大唐立有大功人心所向,但是因為他不是嫡長子,從古至今都是嫡長子承位的規矩,李旦的嫡長子是李成器,這位李成器有些像父親李旦,為人寬厚仁義,溫和謙恭,有仁者風範,而李隆基又與大唐社稷有大功,所以李旦一時拿不定主意,他本想把李成器立為皇太子,但是李成器堅決推辭,最後李成器在李旦面前跪哭一夜,懇求李旦把太子之位讓給李隆基,由此李隆基成為皇太子。
李隆基成為太子之後,和姑姑太平公主就權力產生了矛盾,太平公主也想效仿母親武則天,做一個女皇,所以她極力主張哥哥李旦立仁義寬厚的李成器為太子,因為她認為李成器仁義寬厚,比較好糊弄,而李隆基英明果斷,不利於她將來掌權,李成器也知道姑姑想利用自己,所以李成器為了避免姑姑利用自己攻擊弟弟李隆基,他主動向李旦申請去外地出任刺史,就這樣在李成器堅持請求外放,以及賢相姚崇宋璟的勸說下,李旦把李成器外放地方,避免了權力紛爭。
這樣一來太平公主的如意算盤就落空了,李隆基的地位進一步穩定下來,但是李隆基此時雖然為太子,可是他手中權力並不大,朝政大權都在李旦和太平公主那,所以這時期李隆基當太子當的也是很鬱悶。
李旦為人性情溫和謙恭,不是當皇帝的料,他之前就被母親武則天扶持當過傀儡皇帝,加上經歷了後來的幾次政變,使得李旦早已對權力比較厭倦,所以他在位僅僅當了兩年皇帝就早早讓位給了李隆基。
李旦退位為太上皇之後,李隆基登基,改元先天,但是此時李隆基即使當上皇帝也沒多大意思,因為李旦雖然退位為太上皇,還是攬著朝政大權,太平公主也是獨霸朝堂,所以李隆基繼位之初有些像嘉慶皇帝,有名無實。
太平公主眼看李隆基當了皇帝無法阻止,她又害怕萬一李旦去世,李隆基真就大權在握了,所以她千方百計和其黨羽密謀毒害李隆基,另立新帝。
李隆基可不是他伯父李顯和他父親李旦那麼軟弱可欺,他繼位以後就一直堤防太平公主,一直暗中積蓄力量準備剷除太平公主,所以太平公主沒有毒害他呢,反而被李隆基搶先一步。
先天二年,李隆基繼位第二年,他就搶先發動了“先天政變”,他聯合弟弟李範、李業以及大將郭元振、宦官高力士等人發動政變,一舉剷除了太平公主及其黨羽,這次政變中,李隆基再度體現出他的殺伐果斷,太平公主集團的崔湜、蕭至忠、竇懷貞、岑羲四位宰相全部被誅殺,大唐內部高層可以說來了一次大換血。事後李旦親自為太平公主向兒子李隆基求情,想讓李隆基繞太平公主不死,被李隆基嚴詞拒絕。
於是,太平公主被賜死,她的黨羽利益集團全部被李隆基連根剷除,李旦見到兒子如此殺伐果斷,他也果斷的把權力全部交給了李隆基,“先天政變”之後的第二年,李隆基改元開元,表示了他想把大唐推向巔峰盛世的理想,李隆基果然一生都在為其努力,也果然創造出了“開元盛世”。
後續再說一下,那位堅持把太子之位讓給李隆基的大哥李成器,一生也是受到李隆基的尊重與禮遇,李隆基在當皇帝以後,親自命人織造了一床可容納五人的大被子,李隆基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三,上面兩位哥哥下面兩位弟弟,他經常找哥哥和弟弟進宮,兄弟五人同床而寢,同被而眠。
兄弟之中李隆基尤其最為尊重和感恩大哥李成器的讓位之德,作為皇帝的李隆基給哥哥李成器寫信時從來不以皇帝自居,他在給大哥的信中開頭都是“弟隆基白”,在大哥李成器面前,他始終都是那位孝敬哥哥的好弟弟,直到李成器去世,李隆基不顧朝臣反對,堅決追諡大哥李成器為“讓皇帝”,追諡嫂嫂為“恭皇后”,併為大哥陵寢命名為“惠陵”。
李成器死後三個多月裡,李隆基每天都是以淚洗面,每日朝會之後必定登高樓向大哥陵寢方向痛哭流涕,隨侍左右的高力士等宦官看到這一幕都被感動的淚流滿面。
李隆基不僅殺伐果斷,而且有情有義,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真性情帝王,雖然他後期釀成安史之亂,讓唐朝走向衰敗,但是李隆基對大唐還是有大功的,功過是非暫且不談,單以人性來說,李隆基算是古今少有的重情重義的帝王。
-
18 # 蔡州散人
要說李隆基真正起家發跡,還要從他和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聯起手來發動政變說起。
唐中宗李顯在位時期,由於太放任曾與自己同甘同苦的老婆韋氏和女兒安樂公主,任她們胡作非為甚至淫亂宮闈而自己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結果被韋氏和安樂公主這兩個最為至親的親人聯起手來給毒死了,擁立李唐中宗16歲的兒子李重茂登基即位,史稱唐殤帝,又稱唐少帝。韋氏也仿效婆婆武則天臨朝稱制,那分明也是要當女皇帝的節奏!
但韋氏的女皇美夢還沒等實現,就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政變擊得粉碎。
公元710年7月,李隆基和他的姑姑太平公主聯起手來,起兵誅殺了韋太后、安樂公主,剿滅了韋氏的全部黨羽,並親手將李重茂拉下皇位,擁立自己的父親李旦即位,是為唐睿宗。
政變之後,其父李旦曾抱著李隆基哭泣道:"宗廟社稷的災禍是你平定的,神明與百姓也都仰賴你的力量了。"當日,李隆基被改封為平王,兼殿中監,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押左右萬騎。隨後又被立為太子。
而李隆基的姑姑太平公主也因此番功勞而晉封萬戶,權勢達到了頂峰。李旦無論在作出何種決定之前,必然事先徵求太平公主的意見;即使她不去上朝,李旦也會派人到她的家裡事先問她徵求她某些事該如何處理。凡是太平公主想幹的事,李旦沒有不同意的,朝中所有官員是升是降,全憑太平公主一句話。一時之間,太平公主的權勢甚至超過了皇帝哥哥李旦。
起初,太平公主根本沒把自己的同盟軍、被立為太子的侄子李隆基放在眼裡,認為他只不過是才只有二十多歲的小青年,再加上曾經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對自己沒有多大的妨礙。
但後來,太平公主漸漸認識到她這個侄子實在太不一般了,李隆基的英明威武讓她慢慢有些害怕起來,再加上她自己的權力慾望越來越大,就想廢掉李隆基的太子位,另外改立一位昏庸無能的人作太子,以便長期保住自己的權勢地位,姑侄之間關係越來越惡化,昔日的親密戰友漸漸變成了誓不兩立、不共戴天的仇敵。即使唐睿宗在中間極力調和兩人的關係,但全都無濟於事。
太平公主一直在積極謀劃推倒李隆基,但卻屢屢被聰明絕頂的李隆基挫敗陰謀。
延和元年(公元712年)七月,西方出現彗星,經軒轅入太微至大角,這在古人看來是非常不吉祥的天變異象。
於是,太平公主利用這個機會,派遣方士向睿宗進言:“彗星是預示當除舊佈新之星;彗星一出,帝座也隨之變位,這表明太子要為天子了。”他們的言外之意,無非是想誣陷李隆基將要弒君篡位,從而蠱惑睿宗儘快除掉李隆基。
可誰知睿宗聽了這話之後,不僅沒有對兒子李隆基產生任何恨意,或者像太平公主期盼的那樣頓起殺心,反而說道:“既然上天預示太子要當天子,那我就順應天意,自己讓位,傳位於太子。”
太平公主一聽急了眼,趕緊聯合大臣勸阻唐睿宗,但唐睿宗李旦此時心意已決,說道“傳位太子就可避免災禍的發生,我已經下定決心傳位於他。你們就不必多言了。”
於是,唐睿宗在七月二十五日詔令正式傳位於李隆基。
八月三日,李隆基即位,此即為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尊睿宗為太上皇帝。
再到後來,太平公主想要謀反,結果連同黨都給侄子李隆基全部給幹掉了。
-
19 # 暮史朝經
唐玄宗這位唐朝皇帝在他繼位之初治理下有一定的繁榮與盛世,後期的治國之道失策讓強盛的唐王朝經過“安史之亂”為唐王朝的興衰埋下了禍根!
唐玄宗便是李隆基,他是唐睿宗李旦第三子,載初二年李旦帝位被臨朝稱制的皇太后武則天廢掉(李隆基奶奶),同年,武則天稱帝。武則天長壽二年,李隆基被武則天封為臨淄王。
公元705年,武則天被張柬之發動政變,迫武則天退位,太子李顯登基。公元710年景龍四年,已經再次復位的唐中宗李旦被想掌握大權的皇后韋后、女兒安樂公主聯合毒殺而死。而李隆基見唐中宗被毒殺,和姑姑太平公主聯合發動政變誅殺韋后與安樂公主,李隆基發動的政變成功誅殺韋后集團,因此被封為平王,統轄兵騎兩萬。
然後與太平公主擁立其父相王李旦繼皇帝位,李重茂禪位。李旦與其兄中宗李顯一樣再次復登皇位,在立皇太子時,李隆基長兄李成器以“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平王有功於國,以此為由推李隆基為皇太子,於是這樣李隆基為睿宗李旦為皇太子。
景龍三年公元712年,睿宗退位給李隆基,自己為太上皇。同年,反對李隆基不是嫡長子被立為“皇太子”又登基的太平公主聯合其黨羽發動政變欲推翻李隆基,結果,政變失敗,太平公主被賜死!這便是李隆基的的發家史。
-
20 # 裡裡楊
李隆基,相王李旦第三子,於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八月初五生於東都洛陽,生母是相王的側妃竇氏。他出生的前一年,李旦剛剛被武則天推上傀儡皇帝的位子。李隆基六歲時,武則天以周代唐,正式登上女皇寶座,李旦被降為皇嗣,並受到嚴密監管。史稱李隆基“性英斷多藝,尤知音律,善八分書。儀範偉麗,有非常之表”(《舊唐書·玄宗本紀》) 。李隆基很小的時候就很有王者之氣。據《舊唐書.本紀》記載,李隆基七歲那年某日,他帶著儀仗入朝,剛好在宮門口碰見正在當值的金吾將軍武懿宗。武懿宗是武則天的族侄,一貫恃寵驕橫,看不慣李隆基的威風,於是上前大聲呵斥,並驅趕他的侍衛和儀仗。隨從們不知所措,李隆基卻走到武懿宗面前大聲喝斥他:“吾家朝堂,幹汝何事?敢迫吾騎從!”武則天聽說了這件事後,不僅沒有責怪他,反而“特加寵異之”。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初,年僅七歲的楚王李隆基開始出閣,建置官屬。隨後,因為尚方監裴匪躬、內常侍範雲仙私自謁見皇嗣李旦,武則天知道後,殺死二人,並嚴令禁止李旦接見公卿大臣,李隆基兄弟與二伯父李賢的三個兒子再次入閣,"皆幽閉宮中,不出門庭者十餘年"。武則天稱帝后,長壽二年(公元693年),李隆基以皇孫身份被降封為臨淄王。聖歷二年(公元699年)李隆基十四歲時,才與諸兄弟再次出閣。這時武則天年事已高,經大臣狄仁傑等人的規諫,放棄立武承嗣為太子,李顯被接回洛陽被立為太子,李旦被封為相王。公元701-704年,李隆基十七八歲時,他開始在朝中任職,曾先後擔任右衛郎將、尚輦奉御、衛尉少卿等職。景龍二年(公元708年),兼任潞州(今山西長治市)別駕,同年,加銀青光祿大夫。在此期間,以張柬之為首的朝臣發動神龍政變,殺死了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兄弟,迫使她讓位於中宗。不久,功高權重的五大臣又被強勢崛起的武三思徹底整垮,並且一一迫害致死;緊接著,太子李重俊又發動了一場政變,誅殺了武三思,卻又因決心和行動不徹底而功虧一簣,事敗被殺;到了李隆基二十六歲這一年,中宗李顯又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突然駕崩,死因異常蹊蹺,而韋后一黨則迅速擁立少帝李重茂,並一舉攫取了朝政大權……唐帝國的政治高層風雲變幻,朝堂上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激烈的權力鬥爭。這一切,李隆基一一看在眼裡,並且暗暗地為自己的將來打算,他最初在朝中任職時,便開始注重結交北門禁軍“萬騎營”的人。其中萬騎營的幾個將領,如葛福順、陳玄禮、李仙鳧等人,都和李隆基關係不錯, 對李隆基後來幾次重大政局變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陳玄禮,是馬嵬兵變的主要參與者。這一段歷史,在《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五》記載:(李隆基)在京師,陰聚才勇之士,謀匡復社稷。在此,提一下萬騎營的來歷。萬騎營是大唐皇帝的近衛兵,其前身是“百騎”,組建於唐太宗時期,最初只有百人左右,是由官奴和少數民族中精心挑選出的驍勇之士組成。他們身穿虎皮紋的衣服,胯下騎的是豹皮紋的馬鞍,威風凜凜,氣宇軒昂。武則天時期,隊伍增至一千餘人,故改稱“千騎”,隸屬左右羽林軍;及至中宗時稱“萬騎”,並專門設定了指揮官。李隆基除了結交禁軍之外,李隆基還利用他在朝中和地方任職的機會,結識了一批有志之士。如前任朝邑劉幽求、苑總監鍾紹京、尚衣奉御王崇曄、利仁府折衝麻嗣宗等人。後來,劉幽求和鍾紹京是李隆基最為倚重的左膀右臂,二人在日後的政變中都發揮了重大作用。而李隆基正式出現在大眾面前是在韋后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死唐中宗李顯後,韋后想學武則天稱女帝之時。韋后毒死中宗,自己總攬朝廷大小事務,當時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商議起草唐中宗遺詔:“立溫王重茂為皇太子,韋皇后知政事,相王旦參謀政事。——《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五》”這份假遺詔將閒散在家的相王李旦拉入了混亂的政局中,因此也遭到了韋后的敵視,成為其眼中釘,肉中刺。韋后為了能獲得絕對的領導權,她讓宗楚客、韋溫和安樂公主等人,制定了一個誅殺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的計劃。 李隆基知道這個訊息後和太平公主聯手先下手為強,將韋后、安樂公主等黨羽誅殺。史載:韋后惶惑走入飛騎營,有飛騎斬其首獻於隆基。安樂公主方照鏡畫眉,軍士斬這。斬武管秀於肅章門外,斬內將軍賀婁氏於太極殿西。——《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五》相王李旦再次登基後,李隆基封為皇太子,他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卻日益加深,原因是他們姑侄倆人都野心勃勃,都想在朝廷中爭得最大的話語權。公元712年農曆八月初三,太子李隆基正式即皇帝位,是為唐玄宗;同時尊睿宗李旦為太上皇,並宣佈三品以上的官員任命、重大刑案及帝國大政仍由太上皇裁決,其餘由皇帝裁決。八月初七,朝廷宣佈大赦天下,改元先天。隨後,太平公主和竇懷貞、岑羲、蕭至忠、崔湜、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長史新興王李晉(唐高祖堂弟李德良之孫)、中書舍人李猷等人密謀,準備以御林軍從北面、以南衙兵從南面起兵奪李隆基政權。魏知古將之報告給李隆基,李隆基再次取得先發制人的優勢,向太平公主集團發起總攻。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李隆基透過王毛仲呼叫閒廄中的馬匹能及禁兵三百餘人,從武德殿進入虔化門,如見常元楷和李慈二人先將他們斬首。又擒獲了太平公主的親信散騎常侍賈膺福及中書舍人李猷,接著殺了宰相岑羲、蕭至忠;尚書右僕射竇懷貞亂中自裁而死。太平公主見黨羽被誅殺殆盡,不得不逃入佛寺之中,三日後返回京中便接到了李隆基的詔書,太上皇李旦出面請李隆基恕其死罪,被李隆基拒絕,太平公主最終被賜死家中,這一事件被稱為"先天政變"。這一年,唐玄宗李隆基以雷霆手段剷除太平公主集團,從太上皇李旦手中奪取了最高皇權,成為名副其實獨攬朝綱的大唐天子。十一月,李隆基接受群臣敬獻的尊號,稱“開元神武皇帝”。十二月初一,朝廷大赦天下,改元開元,表明了自己勵精圖治,再創唐朝偉業的決心。可以說,李隆基的發家史,就是踏著血色一路走過來的鬥爭史,一條披荊斬棘的上位史。今天的我們看著這一路已經覺得驚心動魄,而當時李隆基身在其中,更是面臨著難以想象的艱難和困境。他在一個危機四伏的政治氛圍中長大,時時刻刻都在提心吊膽,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面對著周圍血和淚的教訓,為了生存下去,李隆基不得不學會各種權力鬥爭的路數和技巧,同時還有陰謀詭計,而這一切,都成為他通往帝王路上的必然經歷。取得帝位之後,在接下來的幾十年時間,李隆基果然勵精圖治,實現了空前絕後的“開元盛世”,只可惜後來晚節不保,給大唐王朝帶來了巨大的創傷和隱患,使得大唐王朝迅速走向了滅亡,也是可惜可嘆啊!
回覆列表
垂拱元年(685年)秋八月戊寅(公曆9月8日),李隆基生於東都洛陽。 出生時其父李旦為帝,母竇氏為德妃。此時正是唐朝宮闈多事之秋。在他降臨世間的前一年,他的祖母武則天與宰臣裴炎把他的伯父唐中宗廢為廬陵王,其父豫王李旦被立為皇帝,是為睿宗。睿宗名為大唐國主,年富力強,卻只能居於別殿,不許聽政。而武則天年逾花甲,仍臨朝稱制,軍國政事由她專斷。武則天在鎮壓徐敬業的揚州叛亂之後,興告密之風,冤獄迭起,唐宗室及朝臣中的反對派不少人受到迫害。史稱“自垂拱以來,任用酷吏先誅唐宗室貴戚數百人,次及大臣數百家,其刺史、郎將以下,不可勝數”。
垂拱三年(687年)閏七月丁卯,以皇子身份被封為楚王。 永昌年間(689年),武則天命令李隆基過繼予李弘為子,繼其香火。載初二年(690年),李隆基五歲時,父親李旦被祖母武則天廢除帝位,遷居東宮。
天授二年(691年)初,年僅七歲的楚王李隆基開始出閣,建置官屬。這年八月,因為尚方監裴匪躬、內常侍範雲仙私自謁見皇嗣李旦,武則天知道後,殺死二人,並嚴令禁止李旦接見公卿大臣,李隆基兄弟與二伯父李賢的三個兒子再次入閣,“皆幽閉宮中,不出門庭者十餘年”。
武則天稱帝后的長壽二年(693年)臘月丁卯,李隆基以皇孫身份被降封為臨淄王。這一年,其母親竇妃被戶婢團兒誣諂為“厭蠱咒詛”,在正月初二朝後,與劉妃一起被秘密地殺死於宮中,不知埋在何處。同年八月,其父李旦也被誣告有“異謀”,武則天命酷吏來俊臣審理,幸虧太常工人安金藏大義剖腹,“以證明皇嗣不反”,才躲過了這場災難。根據史料可知,李旦的另一位妾室豆盧氏和李隆基的姨媽竇氏撫養、照料過年幼喪母的李隆基。
景龍二年四月(708年),兼潞州別駕。李隆基在宮中被幽閉了七年之久。聖歷二年(699年)他十四歲時,才與諸兄弟再次出閣。這時武則天年事已高,經大臣狄仁傑等人的規諫,放棄立武承嗣為太子之念,李顯被接回洛陽,仍被立為太子,皇嗣被封為相王。長安年間(701—704年),李隆基先在親衛府任右衛郎將,後任尚輦奉御,負責掌管皇帝的內外閒廄馬匹。在此期間,以張柬之為首的朝臣發動神龍政變,殺死了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兄弟,迫使她讓位於中宗。弱冠之年的李隆基目睹了這場政變。
政變奪權
景龍四年(710年),李隆基從潞州(治所在今山西長治)回到京師長安。他暗中聚結才勇之士,在皇帝的親軍萬騎中發展勢力。太宗時,選官戶及蕃口中驍勇的武士穿虎紋衣,跨豹紋韉,從遊獵,於馬前射禽獸,謂之百騎。武則天時增加為千騎,李顯時發展為萬騎。李隆基非常重視萬騎的作用。
武則天去世後,李顯懦弱無能,朝政大權慢慢落到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之手,原來發動政變恢復唐朝的功臣、宰相張柬之也被他們貶官驅逐,太子李重俊被殺。韋皇后效仿原來武則天的做法,讓自己的兄長韋溫掌握大權,對於女兒安樂公主的違法賣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大加縱容。在景龍四年(710年),中宗終於死於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之手,被她們合謀毒殺。然後,韋皇后便想學習婆婆武則天,做第二個女皇。沒有等韋皇后動手,一直靜觀時變的李隆基(唐玄宗)和姑姑太平公主以及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簡,苑總監鍾紹京等,密謀策劃,欲先發制人。有人建議,把發動政變的事先向相王報告,李隆基胸有成竹地說:“我是為了拯救社稷,為君主、父親救急,成功了福祉歸於宗廟與社稷,失敗了我因忠孝而死,不連累相王。怎可以報告,讓相王擔心呢!現在報告,相王若贊成,就是害他參與了危險的起事;若他不贊成,我計謀就失敗了。”於是,決定揹著相王,立即行動。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等人穿便服,進入禁苑,到苑總監鍾紹京住處。這時,鍾紹京反悔,拒絕參加這次政變。但在其妻許氏堅定的勸說下,鍾紹京決定參與政變。於是前往拜謁李隆基。入夜後,萬騎果毅李仙鳧、葛福順、陳玄禮等軍官都先後來到,請李隆基釋出命令,終於定於七月二十一日夜發動政變。當夜,葛福順突襲羽林營,誅殺韋后黨羽韋跨、韋播、高嵩,策反了羽林軍,並攻入玄德門,李仙鳧亦引兵攻入白獸門,於三更會師於凌煙閣。李隆基引兵進入內宮,守衛內宮的武士紛紛倒戈響應,韋后逃入飛騎營反被斬首,宗楚客、安樂公主、武延秀、上官婉兒等人也陸續被殺,並於全城搜捕韋氏集團人員,凡身高高於馬鞭的男性皆處死,史稱“唐隆政變”。這時,李隆基才將唐隆之變的經過報告其父相王李旦。相王抱著李隆基哭泣著說:“宗廟社稷的災禍是你平定的,神明與百姓也都仰賴你的力量了。”當日,李隆基被改封為平王,兼殿中監,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押左右萬騎。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迫使李重茂禪讓,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睿宗與大臣議立太子。按嫡長子繼承製度,長子宋王李成器應為太子,但李成器堅決辭讓說:“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平王有功於國,自己決不居平王之上。”參與消滅韋黨的功臣也多主張立李隆基為太子。睿宗順水推舟,遂立李隆基為太子。
初登大寶的時候。
太平公主恃著擁立睿宗有功,經常干預政事。她又感到太子李隆基精明能幹,妨礙自己參政,總想另易太子。李隆基當然不願任人擺伂,亦想除掉太平公主。睿宗最初遇到困難先聽太平公主的意見,再徵求太子的意見。後來,愈來愈傾向太子。李隆基為太子之後與太平公主的矛盾日益加劇。景雲二年(711年)正月,太平公主竟把宰相邀截到宣政殿光範門內,明目張膽地勸宰相更易太子,遭到宋璟的嚴詞拒絕,陰謀才未能得逞。太平公主與皇太子之間的矛盾與鬥爭,愈演愈烈,睿宗對此感到不安。二月間,他聽術士說:“五日內有急兵入宮”,更加感到局勢嚴峻,遂頒下詔書,命太子監國。到景雲三年(712年),李旦怕在這樣下去,李唐江山又大亂,又不顧太平公主的反對,毅然把帝位讓給了李隆基,改元先天。只是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權:朝廷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和軍政大事的決定權。李旦的讓位加劇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雙方都在積蓄力量,準備除掉對方。
據稱太平公主和竇懷貞、岑羲、蕭至忠、崔湜、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長史新興王李晉(唐高祖堂弟李德良之孫)、中書舍人李猷、右散騎常侍賈膺福、鴻臚寺卿唐晙、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知右羽林將軍事李慈、左金吾將軍李欽、胡僧惠範合謀推翻李隆基,並且太平公主準備以御林軍從北面、以南衙兵從南面起兵奪權。甚至已經計劃在李隆基飲食下毒。魏知古將之報告李隆基,李隆基與王琚、張說、崔日用討論後,決定先發制人,於是召集弟弟岐王李範、薛王李業及郭元振、龍武將軍王毛仲、殿中少監姜皎、太僕少卿李令問、尚乘奉御王守一(也是玄宗的內兄)、內給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率先採取行動。
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命王毛仲武裝家兵三百餘人,各騎馬。李隆基親率太僕少卿李令問、王守一,內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親信十多人,先殺左、右羽林大將軍常元楷、李慈,又擒獲了太平公主的親信散騎常侍賈膺福及中書舍人李猷,接著殺了宰相岑羲、蕭至忠;尚書右僕射竇懷貞亂中自裁而死。太平公主見黨羽被誅殺殆盡,不得不逃入佛寺,三日後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請李隆基恕其死罪,被李隆基拒絕,太平公主最終被賜死家中,是為“先天政變”。自此以後,唐玄宗終於掌握了皇帝應有的權力。這一年,李隆基把年號改為開元,表明了自己勵精圖治,再創唐朝偉業的決心。這個就唐玄宗李隆基的發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