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話嘮勿擾
-
2 # mei了個mei
糖尿病是全球性的一種慢性病,發病受多種因素影響,與地域,種族,生活方式,社會經濟水平有關。而不同的糖尿病分型與遺傳因素關係密切性不同。父系家族2型糖尿病可能性大,這種型別糖尿病大約佔了中國族群的90%以上,而這種糖尿病與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有關,從遺傳學來說是一類多基因遺傳性疾病,但從過去到現在,人群中2型糖尿病遺傳背景沒變,但患病率不斷升高,提示系環境因素的變化所致,環境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誘發因素。而環境因素主要是指飲食結構的改變,體力活動過少而至肥胖以及精神緊張,吸菸,飲酒等。從改善自身生活方式為主,戒菸限酒,早睡早起,營養結構合理,適度運動,避免體重超重或肥胖。(管住嘴,邁開腿)
-
3 # 精準營養
人類基因組的遺傳變異越來越複雜。 單核苷酸多型性(SNP)是分散在人類基因組中最常見的遺傳變異。大約十年前,在公共資料庫報告了超過1000萬個SNP 。遺傳多型性通常在至少1%的群體中鑑定,並且這些變體中約54%不是有害突變。最近GWAS已經成功地鑑定了超過40個獨立的1型糖尿病相關標誌性SNP;然而,這些成果不能完全解釋糖尿病的家族遺傳性。例如,對雙胞胎的研究顯示,對於異卵雙胞胎,成對1型糖尿病一致率為10%,而對於同卵雙胞胎,一致率約為50%。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NCD),如冠心病、高血壓、癌症和糖尿病,大約佔全球死亡率的60%,往往在家族中聚集,親屬患病的風險更高於一般人群。家族共享基因和環境。然而,不同家庭,甚至由不同族裔組成的家庭,可能在同一個環境中、同一個城市中生活。在這些情況下,個體基因透過調節對營養物或飲食的反應而導致NCD易感性,例如糖尿病。
糖尿病可被視為現代飲食和生活方式選擇與我們的遺傳構成之間不相容的結果。基因的變化影響胰島素分泌或利用,葡萄糖或脂質體內平衡的某些損傷。在糖尿病患者中,這些變異基因通常不直接引起疾病,但會改變糖尿病的風險。如果您攜帶遺傳風險變異,您可以透過選擇與您的基因組成相符的、正確的食物和生活方式來儘可能減小糖尿病風險。
-
4 # 今生有緣KL1234566
我本人感覺糖尿病不會遺傳,是個體原因造成的,生活無節制無規律,暴飲暴食,不加強有氧運動,造成營養過剩,再加上現在人的生活節奏快了,隨之壓力也增大,高血糖的人也會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年輕化,上兩代沒有糖尿病史的家庭,現在這一代人也有的成了"糖人"。這是我對日常生活的一點觀察!
-
5 # 鄧乃哲大夫
糖尿病是遺傳相關性疾病。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糖尿病的易感性涉及多個基因,這些基因的變異使人更易患糖尿病。調查中發現,國內陽性家族史者佔8.7%,國外高達25-50%。英國學者觀察單卵雙胞胎糖尿病長達20餘年,在1982年總結分析報告200對孿生兒中二人同在5年內患病者,2型達91%,1型為54%。說明兩型糖尿病都和遺傳有關,只是遺傳方式不同,前者和遺傳因素更為密切。
-
6 # 中國疾控中心
在我國, 糖尿病主要是2型糖尿病,佔全部糖尿病的95%左右。目前認為,除了極少數與單個基因有關外,2型糖尿病與遺傳有一定關係,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比沒有家族史患者的發病率高很多。2型糖尿病是多因子疾病,主要與不良生活方式、環境、遺傳等多種因素有關。有糖尿病的家族史,可能是遺傳的作用,也可能是家庭成員有共同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有家族史或並不是必定遺傳糖尿病,這種遺傳是有一定的可能性,其中涉及的機制非常複雜,目前尚未十分清楚。
-
7 # 倒立者
糖尿病是多基因遺傳病,基因和環境可能共同產生作用。父母有糖尿病,則子女患病危險性比普通人高,但並不完全一定。糖尿病雖然有遺傳傾向,但遺傳的僅是對糖尿病的易感性。所以,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應更多注意飲食、運動、控制體重以及保持良好的心情等,定期測定血壓、血糖。
-
8 # 油裡游魚
一個壞訊息:糖尿病可能遺傳
我們開門見山地說,糖尿病是可能遺傳的。
糖尿病很複雜,致病因素也很多,現代醫學對糖尿病還沒有研究得十分透徹。但是,「糖尿病有遺傳傾向」是各國醫學專家已經達成共識的。
有些研究發現:
1 型糖尿病
如果某人的直系親屬(父、母、親兄弟姐妹)患有 1 型糖尿病,那麼這個人一生中患上 1 型糖尿病的機率將大大提高:
如果這個人的母親是 1 型糖尿病,這個機率大約是 3%。
如果他的父親是 1 型糖尿病,相應的機率約為 5%;
如果他的親兄弟姐妹有 1 型糖尿病,他自己得病的機率約為 8%。
相比而言,普通人一生中患上 1 型糖尿病的機率還不到萬分之一 。
2 型糖尿病
2 型糖尿病患者的家庭裡常常也有「同病相憐」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作為 2 型糖尿病患者的直系親屬也更容易發生 2 型糖尿病。
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得了 2 型糖尿病,其中遺傳因素的作用佔了一半以上。
一個好訊息:糖尿病可預防
雖然糖尿病有遺傳的可能性,但並不是說,自己有糖尿病,家人就一定會得糖尿病。別忘了,還有許多非遺傳因素,是和糖尿病相關的。
這些非遺傳因素包括:
1 型糖尿病
病毒感染:目前已已經發現一些病毒的感染可能破壞胰島
-
9 # 北藍健康之家
雖然目前對糖尿病的研究和認識一直都在不斷深入,但一直以來,對糖尿病真正的發病原因目前觀點很多,影響因素也很多,因此還沒有十分確切的原因。
由於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在發病原因和機制上存在非常大的差異,所以針對糖尿病患者能否懷孕,很多人也存在誤區。
通常情況下,2型糖尿病主要後天生活習慣不良導致的。由於飲食不節制,吸菸飲酒,應酬過多,運動過少導致體重肥胖,內分泌失調而最終發展為糖尿病,這種糖尿病患者往往透過改善飲食和使用藥物可以控制血糖,遺傳並不是最大的原因。
1型糖尿病目前認為主要是由於先天性的基因缺陷,導致身體免疫系統異常攻擊自己的胰島細胞,從而導致胰島細胞分泌功能喪失,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這種情況的確是存在一定的遺傳因素,但並不代表只要是1型糖尿病就一定100%會遺傳,糖尿病的影響因素很多, 即便父母都是健康人,也有可能由於基因變異而導致1型糖尿病發生。目前並沒有相關資料證實,1型糖尿病患者的子女和普通健康人的子女在糖尿病的發生率上有多麼大的不同。
因此,無論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只要在妊娠期間控制好血糖,都不必過於擔心生育的問題。
-
10 # 精靈醫生
關於糖尿病是否為遺傳病,我們需要對糖尿病和遺傳病有一定的瞭解。
我們先來大致瞭解一下遺傳病。從疾病的分類來講有一種最為宏觀的分類方法,將所有疾病分為兩類,即:簡單性疾病和複雜性疾病。簡單性疾病通常是指符合孟德爾遺傳學規律的單基因遺傳病,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遺傳病。複雜性疾病則是除簡單性疾病以外的其他疾病,通常這類疾病的發生同時受到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其中的遺傳因素並非為單個或少數基因所左右,而是受到非常多基因來影響疾病的易患病性的,近期在Cell雜誌上發病的一項研究就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闡述。
瞭解了簡單性疾病和複雜性疾病我們再來看看糖尿病。糖尿病通常可以分為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相對少,其發病機制主要與一些自身免疫反應有關。II型糖尿病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糖尿病。目前,已經有很多與糖尿病發病相關的遺傳基因和環境因素被發現,因此從疾病的分類來講,II型糖尿病屬於複雜性疾病,而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遺傳性疾病。不過也有一些特殊的糖尿病被歸到遺傳性疾病之中,比如之前有學者在加拿大的愛斯基摩人中發現了一個單基因的糖尿病發病家系,這就屬於遺傳性的糖尿病。
對於多數的糖尿病來說其雖然屬於複雜性疾病,但是並非遺傳因素不重要,這種因素在不同的患者身上發揮的作用是不同的,比如問題中提到的多個家庭成員都患有糖尿病,則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後代出現糖尿病的風險。去年英國就進行了一項研究用生物標誌物和基因變異位點篩查糖尿病,最後發現了不少糖尿病患者的確存在遺傳變異。不過糖尿病既然為複雜性疾病,環境因素在其中是發揮重要的作用的,之前已經有研究顯示即便存在遺傳易發病因素,如果及時調整環境因素也可以大幅降低疾病的發病風險。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知道自身有發生糖尿病的遺傳傾向,如果可以及時調整飲食結構、增加運動量的話也可以提前對疾病進行預防。
-
11 # 科學運動與健康
當前社會,隨著我們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經算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慢性疾病。我們去醫院,醫生對糖尿病的檢查也會特別關注家裡的直系親屬是否有人患有糖尿病嗎?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很多科學家就發現在糖尿病患者家屬中,患有糖尿病的人數就遠遠高於正常人群。
確實,糖尿病是具有很大的遺傳傾向的,比如有些家庭的家族史可能會遺傳三代。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的遺傳與多個基因相關,而這些基因的變異會導致人們更容易患有糖尿病。但糖尿病的這種遺傳只能是算作是一種遺傳傾向,不能算是真正的遺傳病。因為導致一個人患上糖尿病還有另一個很大的影響因素,那就是環境因素,主要包括飲食、心理狀態、生活方式等等,同時,一個人的體重,身體狀況也是影響糖尿病發生髮展。因此,糖尿病是受遺傳和環境等因素共同影響的,這些因素都對糖尿病的發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一個人的含有糖尿病的基因,不用擔心自己一定會患有糖尿病,如果他能夠擁有良好的生活方式,也可以避免患上糖尿病。平時可以透過加強運動和並控制飲食來預防糖尿病,糖尿病由於肥胖密切相關,特別要關注腹部脂肪,因為減少腹部減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 另外,要控制高血壓,高血壓與糖尿病病情發展密切相關。自己平時也要定期做血糖檢查,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發展為糖尿病。
-
12 # 心血管守護者貢鳴說
你好!
糖尿病的確有一定的遺傳傾向,無論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近年來也一直是科學研究的熱點之一
在明確糖尿病的遺傳特徵之前,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糖尿病最基本的疾病機制,即糖尿病與胰島素的關係
人體胰腺中散在分佈100萬-200萬胰島,其中分泌胰島素的B細胞佔所有細胞的75%左右。胰島素的分泌可直接受外源性營養成分的調節。血中葡萄糖水平是刺激胰島素分泌的最重要的因素。B細胞對血糖水平的變化十分敏感,血糖水平升高時,胰島素分泌增加,當血糖降至正常時,胰島素分泌也迅速減少
但是僅有胰島素是不夠的,胰島素髮揮作用,需要結合到胰島素受體上。在哺乳類動物體內,胰島素受體幾乎遍佈所有組織,但各類細胞受體分佈數量存在很大差異,如每個紅細胞上僅有40多個受體,而每個肝和脂肪細胞上則可分佈20萬-30萬個受體,因此胰島素的靶器官主要是肌肉、肝和脂肪組織
胰島素結合到胰島素受體以後,透過一系列複雜的反應,實現包括糖代謝、脂肪代謝和蛋白質代謝等多種生理作用,而最受人關心的就是胰島素的糖類代謝作用。胰島素的糖類代謝作用簡單來說,就是減少血糖的來源,增加血糖的去路,與其他物質共同調控人體的血糖在一個合理的水平
因此,糖尿病的出現,主要問題就是胰島素對於血糖的調節出現了問題,而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問題,一個是出在了胰島素本身產出大幅度降低,一個是出在了正常產量的胰島素無法透過胰島素受體發揮降血糖的作用(胰島素抵抗)
現在我們再來談談糖尿病的遺傳因素髮現
1.1型糖尿病
不少患者有陽性家族史,據近代孿生兒研究,1型中單卵雙胞胎髮生一致率為30%-50%,其B細胞自身免疫反應一致性為2/3。1型患者第6對染色體短臂上人白細胞抗原(HLA)等位點上出現頻率增減,提示遺傳易感性傾向,且隨人類染色體研究中已知種族而異。研究證實,DQβ57非天門冬氨酸和DQα52精氨酸可明顯增強1型糖尿病的易感性,尤其在白種人中更為顯著
2.2型糖尿病
家系發病調查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的38%的兄妹和1/3後代有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IGT),單卵雙生的發病一致率可能為70%-85%,另外種族患病率調查也進一步證實遺傳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研究認為2型糖尿病是一種異質性、多基因遺傳病。利用全基因組相關性分析(GWAS)方法已經發現30多個和2型糖尿病發病相關的SNP位點。這些SNP有關基因包括:TCF7L2、FT0、KC-NJ11等,上述基因SNP的表型多與胰島的損傷有關。如轉錄因子7類似物2(TCF7L2)的變異體rs7903146與2型糖尿病密切相關,華山醫院研究組證實rs7903146亦與中國內地2型糖尿病相關,認為可能與影響WNT基因的表達有關
-
13 # 大蠍子王
11r我三十多年前,得糖尿病時,醫學專宗就對我進行了隨機調查。問我父母有沒有糖尿病。我回答是沒有。又問我爺爺、奶奶、姥爺、姥姥有沒有沒有糖尿病,我說沒有。專家讓我再回憶我們家誰得過糖尿病,我回答,我得病了後,我母親說,“她的姥姥有糖尿病。"專家立馬問,“她活了多大歲數?”我答,“我母親說,她姥姥活了好幾個99歲。"專家不解問,她怎麼活了好幾個99歲?我答:“山東老人不願別人說她一百多歲了。"專家和眾醫生笑。說,“活那麼大歲數,得什麼病都正常。不得病反而不正常了。"囉嗦半天的意思,就是任何人都不知自己幾枝祖上有糖尿病。所以,人人,即所有人都有遺傳基因。得糖尿病主要是後天好吃懶動的結果。
-
14 # 聶文濤營養干預
目前尚沒有明確依據表明糖尿病是遺傳病,或者說糖尿病的中遺傳的因素佔有的比例極小。
為什麼糖尿病的患病經常可以看到“家族式”?
第一,糖尿病並不是一個發病率極低的疾病,到現在糖尿病的發病率已經超過10%,中老年人群發病率更高,所以一個家族出現兩個及兩個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的情況並不罕見。
第二,當一個家庭中出現一例糖尿病患者,那麼整個家庭的飲食方式,生活方式都會隨之改變,從而家庭中的其他人患上糖尿病。存在很多家庭,往往先是孩子患有糖尿病,然後父母中的一個甚至兩個都患病,有糖尿病是遺傳病的推崇者用“潛伏期”的長短不一樣來解釋為什麼孩子先患病後父母患病。
為什麼說,一個家庭先出現一例糖尿病患者,家庭的生活方式隨之改變,從而其他家庭成員可能患糖尿病?
第一,古代中醫名著均記載有穀物“治消渴”“止消渴”,現今糖尿病患者要限制飲食,限制穀物攝取。
第二,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糖尿病發病率由不到百分之一到現在百分之十以上。這段時間正是傳統飲食結構向現階段飲食結構的鉅變期。糖尿病患者遵循的預防方式“限制飲食,限制糖類的攝取”,絲毫沒起到預防作用,反而發病率陡升。
第三,聶文濤醫生2008年公佈了一條“血糖穀物保護曲線”的資料,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隨著放開穀物的限制,血糖會出現一個先升後降的曲線。見聶文濤《有效康復糖尿病》。
-
15 # 突發應急
糖尿病基因遺傳這個觀點認為不成立!現代人得了糖尿病主要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導致五臟六腑損傷,最特別的是胰腺受損造成胰島素無法正常分泌!臟腑受損會否遺傳?本人認為最容易遺傳的不是基因而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習慣!現在的糖尿病人那麼多?三十年前有多少?這些基因從何而來?這個觀點應改正。
-
16 # 軍歌響亮
糖尿病的遺傳規律,父傳女,母傳子。有的雖無遺傳史,但後天不注重生活規律胡吃海喝,當某個基因段發生問題時同樣會得糖尿病,糖尿病和吸菸喝酒參加運動沒有因果關糸。
-
17 # 太生源
從廣義上講,糖尿病在基因層面存在遺傳相關性,屬於遺傳病。
但我們還要清楚這麼幾個概念。
1. 遺傳病的內涵是基因病,只有發病原因和基因遺傳相關的疾病才叫遺傳病。有一些疾病,比如艾滋、肝炎,是病毒的垂直傳播引起的,所以傳播途徑雖然看上去和遺傳病相似,但是不屬於遺傳病。
2.幾乎所有的遺傳病都是機率病,致病的基因不一定會遺傳,被遺傳了致病基因的人也不一定會發病。
3.同一種遺傳病的致病基因也不一定是單一一種,比如高血壓、糖尿病,都是多基因遺傳病。而且不同人種的相關基因也不一樣。
4.致病的基因也不一定是“壞”的基因,而可能是原本用來適應過去環境條件的基因,隨著環境改變,其原本“有利”的作用卻成為了“有害”的作用。比如高血壓的相關易感基因可能和人類遷徙有關,而糖尿病的易感基因可能和人類飲食結構改變有關。
5.那麼我們現在知道了,一些病雖然從定義上來講可以說是遺傳病,比如高血壓、比如糖尿病,比如胃潰瘍、比如一些癌症,但是其實是多種環境因素與多種基因互相影響的結果,“遺傳”這一影響因素在其中佔的比重並不是那麼大。所以在臨床上把他們和血友病這樣的先天性單基因遺傳病或21三體綜合徵這樣的染色體病變都一起統稱為“遺傳病”的話確實不那麼恰當。
6.但是當範圍縮小到一個家族時,由於基因型、居住環境、生活習慣等變數都得到控制,所以這些多基因遺傳的疾病也會表現出較為顯著的“遺傳性”。因此,我們一般也稱這些疾病具有“家族聚集性”。
7.但具有家族聚集性的疾病不一定是遺傳病,比如之前提到的肝炎,也具有家族聚集性。
-
18 # 醫患家
首先糖尿病有一定遺傳易感性(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子女更容易得糖尿尿病),但並不是說父母得糖尿病的,子女一定也會得病,這只是一個機率事件,而且不同糖尿病型別、父母等不同人得糖尿病對子女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
1型糖尿病1) 如果父親患有1型糖尿病,且一直打胰島素或是在青少年時期就確診為糖尿病,子女得糖尿病的機率是1/17。
2) 如果母親患有1型糖尿病,生孩子時不滿25歲,子女得糖尿病的機率是1/25;如果生孩子時媽媽滿25歲,子女得糖尿病的機率是1/100。
3) 如果父母都患有1型糖尿病的,子女得糖尿病的機率是1/4。
4) 家族中無糖尿病的,子女患糖尿病的機率為0.3%
2型糖尿病1) 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患有2型糖尿病得,子女得糖尿病的機率是1/13~1/7。
2) 但如果父母雙方都有2型糖尿病,子女得糖尿病的機率是35~55%左右。
3) 家庭中無糖尿病,子女患糖尿病的機率為14.0左右%
從中可以看出, 2型糖尿病的遺傳作用更大。但糖尿病的發病機制較複雜,除了遺傳因素外,不良生活習慣特別是肥胖等因素對糖尿病的影響也非常大。除了遺傳因素外,糖尿病發病還與以下因素有關。
容易得糖尿病的人群1、性別:女性更容易得糖尿病,特別是妊娠後的女性。
2、高血壓患者:高血壓可能對全身整體狀態包括血糖都有影響。
3、年齡:年齡越高患糖尿病風險越高。
4、缺乏運動鍛鍊。久坐的生活方式是一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
5、高體重指數BMI: BMI值越大越危險
6、其他因素,如人種、出生低體重、嬰兒時期餵養方式等也可影響血糖。
遺傳因素和年齡因素我們是沒法改變的事實,但後天的環境因素是可以改變的。透過控制後天因素,改正不良生活習慣(如暴飲暴食、抽菸酗酒、久坐等),保持心情舒暢,前預防糖尿病最直接有效的辦法。
-
19 # 大海撈針啊121
多數糖尿病專家認為,糖尿病是由於多基因變異,使個體產生糖尿病易感性。糖尿病易感者,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較差,極易發生糖尿病。如果糖尿病患者的子女注意節食、控制體重和加強運動,則可避免發生糖尿病。
-
20 # 倩Sur
糖尿病屬於多基因遺傳病,是基因與環境共同作用致病的。
遺傳病是什麼概念遺傳病,是指遺傳物質發生改變所致的疾病。遺傳物質,大眾熟知的是細胞核裡面的染色體,還有染色體裡面的大約2萬個基因,構成基因組。
為什麼遺傳物質改變就有可能會導致遺傳病呢?因為遺傳物質決定著性狀,正常的遺傳物質決定正常的性狀,不正常的遺傳物質決定著不正常的性狀,就是遺傳病。
這樣一看,好像遺傳物質是無所不能的,我們的人生彷彿是一場“命中註定”。基因主宰一切,真的是這樣嗎?基因出現問題就一定導致疾病嗎?其實這只是很極端的情況,屬於大眾認知中狹義的遺傳病——單基因遺傳病。
糖尿病屬於多基因遺傳病除了罕見遺傳病,另一類遺傳病是基因與環境共同作用致病的,叫做多基因遺傳病,也叫複雜遺傳病。這類遺傳病多為常見病,有著巨大的患者人群,除了糖尿病,癌症、帕金森也是多基因遺傳病。
多基因病的病因複雜,需要多個基因的變異並且結合環境共同作用而致病,如果只單單一個基因不能完全決定發病,故發現基因變異並不能診斷疾病,目前只能說是發現了有可能導致疾病的誘因之一,在遺傳學上又叫“帶來了遺傳易感性”。
回覆列表
糖尿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該病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以及胰升高血糖素不適當地分泌過多所引起。多見於40歲以上喜食甜食而肥胖的病人,城市多於農村,常有家族史,故與遺傳有關。少數病人與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反應有關。主要表現為煩渴、多飲、多尿、多食、乏力、消瘦等症狀。生命的常見病,伴發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嚴重時危及生命。
在醫學生,糖尿病可分為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種與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有關的疾病。以下是這兩類糖尿病的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影響。
Ⅰ型糖尿病遺傳因素(15%):
Ⅰ型或Ⅱ型糖尿病均存在明顯的遺傳異質性。糖尿病存在家族發病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臨床上至少有60種以上的遺傳綜合徵可伴有糖尿病。Ⅰ型糖尿病有多個DNA位點參與發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點多型性關係最為密切。
Ⅱ型糖尿病遺傳因素(35%):
在Ⅱ型糖尿病已發現多種明確的基因突變,如胰島素基因、胰島素受體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線粒體基因等。
Ⅰ型糖尿病環境因素(20%):
Ⅰ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統異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薩奇病毒,風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後導致自身免疫反應,破壞胰島素β細胞。
Ⅱ型糖尿病環境因素(30%):
進食過多,體力活動減少導致的肥胖是Ⅱ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環境因素,使具有Ⅱ型糖尿病遺傳易感性的個體容易發病。
一般而言,糖尿病患者會有三高一少的表現,當然也有的只有部分症狀。對於那些有家族遺傳可能性的家屬,應當要在生活上格外注意,防患於未然,而那些已經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則要注意治療和遵從醫生的建議。飲食上儘量少吃糖果、奶油蛋糕之類高糖的食物,平時也要注意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