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狐狸晨曦

    武當派祖師張三丰,高山仰止,深不可測。論武功境界,可稱金庸原著所有出場人物第一人,甚至勝過《天龍八部》裡那個武功超凡入聖的少林掃地僧。

    說起武功,其實絕大多數人都是外行,即使有的朋友在現實生活中練過太極拳、形意拳之類的國術,也未必符合金庸在原著小說中的設定。所以我們可以換個大家都更熟悉、也更容易理解的領域來舉例子,那就是作詩。

    詩聖杜甫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是公認的古今七律詩第一,算是我國詩壇的巔峰作品之一了。當然是能夠體現杜甫在詩上的境界的。

    但是,《登高》並不能真正代表杜甫的境界極限,只能代表杜甫境界的下限,即到了杜甫的境界,可以寫出《登高》這樣的傑作。但是杜甫寫詩的真正極限是什麼?恐怕誰都不得而知。

    一個有作詩天賦的古代文人,當他第一次讀到《登高》,無疑會極大地拓展他的眼光和視野。不出意外的話,他自己的寫詩水平也可能大進,但是,這個文人哪怕把《登高》吃得再透,也只是理解了杜甫《登高》的境界。他理解了杜甫為什麼了不起,為什麼是“詩聖”,但即使如此,這個文人也只是“略窺門徑”,幾乎不可能達到杜甫《登高》的境界,更不可能憑藉《登高》,達到杜甫本身的境界。

    ——這正可以類比太極之於張三丰。這就是老頑童周伯通為什麼武功練得越高,越覺得王重陽了不起;張無忌為什麼武功越高,越覺得張三丰深不可測的原因。

    為什麼說掃地僧哪怕在《天龍八部》裡表現得再神乎其神,他的境界也不可能比張三丰高呢?

    因為無論是蕭峰、慕容博還是大輪明王鳩摩智,雖然都承認掃地僧武功遠比自己高明,但都談不上一個真正的“服”字。

    但境界,是能讓人徹底“服氣”的。古往今來任何具備古典文學素養的人,對杜甫的《登高》,除了服氣,不可能產生其他的念頭。如果有人讀了杜甫的《登高》,自認為自己可以寫出一首水平接近的七律,那麼這人只可能是對中國詩壓根沒入門,根本不能理解《登高》的境界,正如桃谷六仙看不懂沖虛的太極劍法,認為只是小孩子亂畫圈圈。

    所以,掃地僧是有上限的。他的實戰上限,是不能完勝蕭峰、蕭遠山這兩名頂級高手的聯手,會在正面對決中,被蕭峰的降龍十八掌打斷肋骨,吐了血;境界上限,是不能讓慕容博鳩摩智這些頂級高手徹底服氣。

    而張三丰是沒有上限的,無論是實戰還是境界,只能以“深不可測”四字形容,為了劇情需要,只能讓他在敵方假冒偷襲中,被強行打傷。

    蕭峰、慕容博,鳩摩智,這些《天龍八部》的絕頂高手,就類似於歷史上的一流詩人,如杜牧,如陸游;

    楊逍、殷天正、韋一笑,這些《倚天屠龍記》中的高手,武功大概遠不如蕭峰慕容博,也就類似於歷史上的二三流詩人,如金庸老爺子的祖上查慎行,寫寫【草木連天人骨白,關山滿眼夕陽紅】這樣的詩句。

    他們之間的差距當然很大。但是在讀到杜甫《登高》的時候,這種差距差距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杜牧和陸游對杜甫的佩服,絕不會因為他們的水平和杜甫更接近,而比査慎行之流少了半分。恰恰相反,正因為杜牧陸游們自己作詩水平的更高,對更高境界上的杜甫的佩服之情,只會更加強烈。

    即使作詩水平到了杜甫這個境界,還是有自己心神往之的崇拜物件,世人皆知是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為什麼杜甫對李白詩句的極高評價,會超出古往今來任何一人,甚至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就是因為只有到他這個境界,才能真正理解李白的偉大,而哪怕是杜牧、陸游,他們不論如何佩服杜甫,對李白杜甫這個境界,多少還會有所低估,很多層面是他們所不能理解的。

    《倚天屠龍記》一書中,無論張翠山還是張無忌,都是一開始大大低估張三丰的境界。張翠山在冰火島時,曾認為張三丰的武功只比謝遜略勝;張無忌在靈蛇島時,曾認為張三丰要跟自己聯手,才能對付波斯明教的風雲月三使。但隨著他們自己武功水平的提高,他們對張三丰的評價也越來越高。

    所以,“僕人眼中無偉人”,無論張翠山還是張無忌,如果用他們主觀上的估計,去評估張三丰的真正武功境界,就如井底之蛙不知天地之廣大一般,何其不妥。

    張三丰從建立武當派,創立太極神功起,他並駕齊驅的目標,從來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創立少林派,持武林牛耳千年之久的達摩祖師,舍此之外,哪怕是上代頂級高手,如五絕,如郭靖楊過,也並非他要追趕的物件。至於同代頂級高手,如玄冥二老的師父百損道人之流,更是從不在眼中。

    到了倚天之後的《俠客行》的時代,武林中人已是人人皆知,張三丰可與達摩祖師並列為古往今來第一大高手,非此則即彼,又有誰還知道,北宋末年曾有個武功出神入化、驚鴻一瞥的少林掃地僧呢?

  • 2 # 笑談百家

    1:官方評價

    第一,《天龍》中掃地和尚,一招降蕭遠山、慕容博,談笑間傷鳩磨智。而這幾人武功與第一英雄蕭鋒都在伯仲之間!可見其武功之高,實在驚天地,泣鬼神! 第二,獨孤求敗。後世英雄楊過,在無劍譜傳下的情況下學到獨孤求敗武學的皮毛,既便是張三丰在百歲之餘還神感佩服! 第三,黃裳,深諳道家武學,後自創九陰真經,開華山論劍之先河! 第四,無崖子。半人半神,深不可測!笨和尚虛竹得到其功力,便縱橫天下,少有敵手!以至於,連橋峰都佩服其功力深厚。 第五,東方不敗,半人半魔,聯合當時三大高手(令狐沖、任我行、向問天)都不能敗之。 第六,張三丰,自創武當一派,太極拳、劍對後世武學影響伸遠。繼往開來、震碩今古的大宗師! 第七,王重陽,五絕中第一高手,身兼先天功,一陽指兩大奇功!創立的全真教對後世影響深遠! 第八,虛竹,身兼秋水、童姥、無崖子三大高手之功力,千古內功第一人,又盡窺天山派武學精要!排到第八,未免有點虧! 第九,段譽,功力高深不必說,北冥神功吸人內力,六脈神劍天下無雙,凌波微步輕功獨步武林,連蕭鋒都自嘆不如! 第十,蕭峰,古往今來第一英雄,“誰說降龍十八掌敵不過星宿毒功”無論氣勢,武功都是上等中的上等!

    2:大多數讀者的看法

    第一名:張三丰 唯一能水火併容的武學奇才、一生自創很多絕學讓武當與少林齊名、足見其武學修為、武功能陰能陽能柔能剛、所謂水火併容/剛柔並進。 第二名:楊過 一招黯然銷魂掌破石穿金、面對任何出招都會硬接、武功以剛猛著稱、性格孤敖、黃蓉所贈[西狂]封號及是相應。 第三名:郭靖 資質貧庸但能堅持不懈、終練成降龍十八掌及九陰真經、左右互搏、且俠肝義膽、以保家衛國為己任。 第四名:蕭峰 武功尤為剛猛、性格與郭靖相似、 第五名:金輪法王 此人也算是個武學奇才、只因心術不正、一心直想天下第一、殊不知只有心存浩然正氣才能達至武學巔峰。 第六名:令狐沖 風清楊傳授獨孤九劍、一生最愛酒、對朋友可以兩肋插刀、赴湯蹈火。 第七名:張無忌 機緣巧合練成九陽神功和乾坤大挪移、但此人優柔寡斷且婦人之仁、終不成大器。 第八名:天龍掃地僧 過於誇張 第九名:鳩摩智 此人與金輪法王如出一轍、罕見武學奇才、以道家小無相功內力催動、強練少林七十二絕技、殊不知七十二絕技乃自殘絕學、每練一技都會自傷身體、要以佛法來化解。 第十名:陳家洛 自創百花錯拳、出招極為漂亮像百花一樣、但又給人一種不符合邏輯的錯覺 。 第十一名:韋小寶 此人乃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徒弟、但武功實在不敢恭維、其實就是一個地痞流氓且混得不怎麼樣、巧合之下進宮當了太監、以痞子邏輯來與人周旋、竟然越混越好、所以說:做人要做蕭峰、交朋友要交令狐沖、出來混還得韋小寶。

    3:我個人看法

    中國武俠小說(尤其是金庸大俠的作品)有一個潛在的規律,那就是一代不如一代。

    就拿曾有人問我 "喬峰 和 張無忌 誰更厲害"

    我個人認為喬峰更勝一籌

    原因有二

    一:從劇情上分析:喬峰

    天龍八部中的丐幫第三代幫主喬峰有兩大絕學,降龍十八掌和擒龍功,有誰見過喬幫主耍打狗棒法,我個人認為這套棒法是丐幫的代表,身為丐幫成員人人都會一招半式,只是唯有幫主才可習得全套心法口訣。所以這棒法喬峰會是肯定會,不用的原因有兩個可能,其主要原因是棒法的實用性和殺傷力遠不及他的另外兩個絕學降龍 十八掌和擒龍功;另一個原因與此話題無關,一會兒我再作解釋。

    到了射鵰英雄傳裡的丐棒第十八代幫主洪七公時,擒龍功失傳已久,丐幫仍然已兩 大絕學降龍十八掌和打狗棒法威震武林,之後洪七公又將掌法傳於郭靖,將棒法傳給了黃蓉,立黃蓉為第十九代丐幫幫主(一個聰明可愛的 只懂棒法的女幫主)。金庸這樣寫的原因我個人認為一是反映“一代不如一代”的“潛規則”;二是承前啟後,為以後襄陽城破,郭靖黃蓉陣亡,掌法藏於屠龍刀 中,此秘密除小女郭襄再無人得知,世人皆以為掌法也失傳這一結果作了巧妙的鋪墊。

    再到倚天屠龍記時,丐幫哪裡還稱的上威震武林,此時的丐幫連僅剩的絕學打狗棒法也要幾個長老一起演練,哈哈~又不是陣法!

    由此可證:喬峰>洪七公>郭靖

    張無忌

    射鵰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中的男主角張無忌能力怎樣呢?我們且看他和周芷若在屠獅大會上的那場比試:論 當時的能力,張無忌的一大絕學九陽神功早已練成且運用自如;另一大絕學乾坤大挪移已練到七層,用小昭的話說以此境界當世屈指可數。而周芷若呢?原本天資 悟性 和武學根基都很平庸,看了郭襄為九陰真經所寫的“速成功略”,草草而練成的九陰白骨爪也是九陰真經的冰山一角,且尚練到皮毛之處(這是楊過的愛女黃衫女子 已證明過的)但這場比試的結果卻是平手,無論是張無忌大意,還是九陰白骨爪的招術過於鬼異,張無忌一時矇住了,總之是平了!以此戰績我認為張無忌在和射鵰首部曲中的郭大俠較量,很難取勝!(假設,他們能比試一次)原因很簡單,在射鵰英雄傳中,梅超風練的九陰白骨爪是和三流高手江南七怪對抗 的招術,雖說風姐練的走火入魔有點瘋,但在此套掌法上的修為和造詣絕對高於小周。(人家瘋了那麼多年也沒事,說不定和西毒一樣在瘋顛中創新)

    以此類推:郭靖>江南七怪=梅超風=或>周芷若=張無忌

    綜上所述:喬峰何懼張無忌

    二:從招術上分析天龍八部中有“南慕容,北喬峰”之說,可見慕容家的斗轉星移和喬峰的絕學有可對抗性。但要練到精益求精且運用自如方可,像慕容復那樣的半吊子只能是圖有虛名之輩。

    而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的兩大絕學其中之一與慕容家的斗轉星移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實戰性和殺傷力遠不及斗轉星移!(那才真正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此外我有個小疑問?不知為什麼不能接段玉的六脈神劍。但綜合評估比乾坤大挪移厲害)另一門絕學九陽神功原本就是出自少林的內功心法,我個人認為極有可能是少林的易精經或其他內功心法的一部分演變而成。

    在金庸小說中,武功演變的例子不勝列舉,比如:葵花寶典的一部分演變成了辟邪劍譜;北冥神功的一部分演變成了吸星大法;黯然消魂掌的一部分讓張君寶參悟了幾十年,方才創出了太極;等等。

    所以綜合這兩點可以證明,喬峰遠勝張無忌。

    如果真要他們在同一時代比武,以張無忌的武功應該沒有資格與喬峰對決,兩人實力相差太大了!

    但我個人認為他們如果生活在同一時代,張無忌在武學上的修為和造詣一定在喬峰之上,因為他的天資和悟性都在喬峰之上。這一點我也是通讀金庸全部小說,才總結出的。金庸小說中的武功是認人的,比如:獨孤九劍 玉簫劍法 捻花手 彈指神通 還有之前說的打狗棒法 等等都是聰慧過人之人方可習的。(這也就解釋了之前我說喬峰不用打狗棒法的原因之二,可能他不夠聰明,不能深刻領悟其精髓而不能發揮其真正威力,所以學而不用)而左右互博術 大力金剛指 蘭花拂穴手 降龍十八掌均為剛正 悟性平平甚至愚鈍之人方能練成。

    此外,金庸小說中關於絕學的退變有很多例子

    比如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絕學是什麼?六脈神劍首當其衝,那時的一陽指不算什麼,凡大理皇室主角全都會。比如:段正淳 段延慶可到了射鵰英雄傳中,就指省下一陽指了,段智興竟然還以此絕學位列五絕。可想而知,不同年代的高手是沒有可比性的,根本不是一個檔次。

    我喜歡金庸小說 就因為他真亦假,假亦真。他對歷史,醫學,地理等方面的知識令我歎為觀止。這樣以來想象空間就大了,至少不會一開始就讓我覺得胡吹一通!

  • 3 # 糖豆0357

    我覺得修為到了張三丰這樣的境界已經不能用實力的強弱來界定了,張三丰乃開宗立派的大宗師,沒有對武學造詣,競爭規則的深刻領悟是做不到這一點的。也是江湖上一些所謂武學高手難以企及的。張三丰是透過武學的修煉達到了一種嶄新的人生境界,上升到了一種哲學的高度,實現了對客觀規則、規律的認識和把控。才能展現出這樣不平凡的氣象。太極拳、劍的創立正是基於這樣卓越的領悟和認知。在倚天后期張無忌、周芷若的硬實力已經絕不遜於張三丰,然而真正交手之後才知道相差甚遠,原因即在於此。實力強弱只能決定暫時的勝負,而握住歷史發展脈搏的人才會得到歷史的選擇…

  • 4 # specia28

    能開宗立派,個人能力肯定不弱,真正在金庸書中出現的人中,東方不敗、掃地僧、張三丰、張無忌四人應該是個體最強,但張三丰開宗立派,從個人成就來說,應該屬於最高的一個。那些傳說的人物不算,像什麼獨孤求敗、達摩什麼的,而黃裳出場太短,也沒和真正高手過招,個人覺得實力是不如張無忌的。

  • 5 # 電影時光館

    張三丰在金庸體系中被稱為一代宗師,因為縱觀金庸小說中所有的高手,也沒有一個人是自創的武功。只有張三丰開宗立派,創出了武當武功,更是百年後,創出了太極,在這一點上,無人能出起左右。

    說道硬實力,也許很多人都說不準,和張三丰處在同一檔次的人有很多,掃地僧,王重陽,獨孤求敗,東方不敗等等,這些人不在同一時空,而且都是所屬時代的第一人,所以很難比較。

    但在倚天中,張三丰無疑是第一人,能和張三丰相提並論的前期只有空見神僧一人,空見確實很厲害,硬接金毛獅王七傷拳,少林金剛不壞神功確實厲害,但那個時候謝遜還是很年輕,七傷拳也未必成型,但還是一拳就把空見打死了,而同樣在張三丰遇襲後,同樣是在毫無防備的狀況下,張三丰還可以反擊,一掌拍死假空相,而且在最後,還有把握接趙敏的三大僕人,實力不可謂不強。

    而最能提現張三丰實力的就是一招制服玄冥二老,後期只有張無忌一個人可以和張三丰比,可是張無忌對敵玄冥二老還需百招之後,在境界上更是萬萬比不上張三丰。

    所以張三丰絕對是金庸小說中,開宗立派,境界第一人。

  • 6 # 清水空流

    在金庸先生小說裡,張三丰絕對是一個高山仰止的人物,是開宗立派的人物。張三丰橫跨《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兩部小說。但令人遺憾的是在《神》裡就露臉了一次,是個懵懂少年。而在《倚》裡再出現的時候,已經是一代宗師,江湖大咖了,但其中的過程金庸大師卻沒有寫。

    在金庸大師的武俠體系裡武藝最高 最巔峰的無疑就是掃地僧。這是公認和毫無疑問的,但掃地僧是孤立的,驚鴻一瞥,神龍見首不見尾。可以忽略不計。

    在掃地僧以下,屬於第二集團的應該是東方不敗,蕭峰,郭靖,楊過,張三丰,金輪法王,張無忌這七個人。那麼這七個人的排名就是個人喜好和理解不同而已。

    作為開派宗室,一代巨匠。在金庸大師的體系裡無疑是最牛逼的人物之一。就武功而言在我眼裡應該排如下(由於金庸大師的小說版本較多,我本人按金庸大師三聯版為依據)

    1.掃地僧。2東方不敗。3張無忌。4蕭峰,5郭靖。6張三丰。7楊過。8金輪法王。

    理由,掃地僧自然不不必說,東方不敗排名第二就憑能夠就靠繡花針抵擋任我行,令狐沖,向問天三大高手聯合攻擊。再加上為了練絕世武功敢給自己一刀,足見心狠守辣。可排第二位。張無忌繼得張三丰的絕學,又會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排名第三理所當然。蕭峰身兼丐幫少林兩家絕學。任何武功到蕭峰手裡都會化腐朽為神奇。所以排第四位。郭靖是第一個學會九陰真經的人休,再加上丐幫絕學,而且內功深厚(張三丰自己所說)排在張三丰之前是必須的。

    張三丰自認為不如郭靖和師傅覺遠大師。以此推導。應當說把張三丰排在第六是比較合理的排名。

  • 7 # 千篇非一律

    張三丰,武當派創始人,自創的太極拳、太極劍流傳至今。幼時得到過神鵰大俠楊過的指導。峨眉派創始人郭襄女俠的朋友。魔教教主張無忌的師祖。

    我喜歡電影《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那咱就從電影中分析一下張三丰有多歷害吧!電影開場就是張三丰大戰玄冥二老,玄冥二老應該是趙敏手下一等一的高手,雖然匆匆幾招就結束了,但是不難看出張三丰戰他倆很輕鬆。再有一場就是打敗少林寺偷學九陽神功的和尚,可見九陽神功奈何不了張三丰。最後是峨眉派掌門滅絕師太,可以說是江湖高手吧!手持倚天劍在老張面前還無還手之力。至今沒見到真正打敗張三丰的小說和影視作品,可以說張三丰的武功高深莫測。

  • 8 # 走過萬水千山2018

    第一,俺心目中的張三丰印象。

    少時啊,張三丰是本連環畫《武當英傑》,可是記憶模糊了。後來啊,張三丰便是李連杰的《太極張三丰》。現在啊,便是惡補和重溫了金大俠“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之後對張三丰的全方位瞭解了。但文學形象不能等同於歷史形象,歷史的才是相對更真實的,下從歷史角度,說說張三丰到底多厲害。

    第二,創立武當。

    一說武當派,無人不知,豈不知正是大名鼎鼎的張三丰所創。地點:湖北武當山。時間:起於元而興於明。武當派被稱作內家之宗。張三丰,歷來被皇家尊崇。尤其朱元璋。朱元璋建立明朝依道教香軍之力,張三丰曾顯跡相助,助洪武奪取江山。

    第三,創立太極。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出門晨練,隨處可見練習太極拳者。這拳法,正是張三丰所創,自元,經明,歷清,到今天,健康國人多少載?太極拳,宗於內內丹修煉,外觀自然之執行,柔中有剛,後與傳統武術文化交融,成為世界瑰寶。

    第三,發展道教。

    古今練道者無數,而得天地之造化者,張三丰也。老莊以來,道家興起。張道陵“張天師”之後,道教興盛。人稱張三丰恰是張道陵張天師的後裔,得其真傳,是道教的一脈傳承。我們常說儒釋道三教合一問題。當時,儒家為官方力挺,自不在話下。佛教開始進入中國開始盛行。幸得有了張三丰,昌明道教。終於使得三教平分天下。

    第四,武俠小說上的張三丰。

    回過頭來,再提一鼻子文學上的張三丰,以金庸作品為例。在小說裡,張三丰武功蓋世。代表武功有:純陽無極功、太極拳、太極劍等。金庸的很多武俠小說,張三丰都有出現。到《倚天屠龍記》,成為天下宗師,武林領袖,其修為已經無人能及。

  • 9 # 張家公子名無忌

    張三丰有多厲害,我給大家一個參照,和天龍八部中最厲害的掃地僧比較一下,就知道張三丰有多厲害了:

    在倚天的世界觀裡,大家都知道張三丰武功卓絕,天下難逢敵手,但眾人之所以敬佩張三丰,稱他為張真人,連明教教徒常遇春都稱他為“仙長”,絕不僅僅是因為他武功高、年紀大,而在於他是開宗立派的一代宗師,他是保護黎民、抵抗韃虜的錚錚鐵漢。一個人,一生只做好事,不做壞事,人格魅力足夠偉大,即便他絲毫不會武功,仍然被人民崇敬。話說回來,張三丰是真正做到了“天下第一,與世無爭”八個字。

    掃地僧就是系統機械降神,就是在這個世界觀解決不了的時候突然由外部力量強行解決,關於他的故事沒頭沒尾,根本沒法評價他武學究竟到何種程度,當時他用了幾成功力也不知道,反正就是蕭峰以十成功力轟嚮慕容復掃地僧輕鬆化解,能在蕭峰全力搶救之下在其面前“殺死”其父,擄著蕭遠山慕容博“屍體”就跑蕭峰還沒追上,而且對少林絕技如數家珍、利弊如何,還能一眼看出誰練了少林絕技、怎麼練的,還對逍遙派武功知根知底,在少林寺數十年,只剃度,未拜師(即他是少林寺的人,但不是少林派的),謎一樣的人物。

    境界上說,兩個人都已經是頂級,老張開創武學,立一派根基。掃地僧更像是一次外掛般的救場,為了推動劇情,老張有很多爭議的地方,而掃地短暫的出場幾乎完美。掃地的神秘給了他很大的印象加成,老張的一些地方,比如挨剛相全力一掌受傷很大的減分。很多人比較簡單的看法就是認為掃地非常厲害幾乎無敵,喬峰都打不動而老張能被剛相一掌重傷,所以認為掃地更強。記得空見嗎?神功護體的時候吃謝遜七傷拳無礙,不護體的時候一招幾乎斃命。掃地如果完全不運功護體,你猜喬峰能不能打動?往小了說,空見練到極限可能就是掃地的水平。掃地的強大是因為出場太少,引數太小,而短暫的出場也不是無敵,被降龍十八掌傷到了。

    張三丰練的是綿,他自己也曾說一直不理解少林寺是如何練成如鐵似鋼的硬功。張三丰的武功是開闢了新的形式,自成一家,不同於以前和當代的主流。他的徒弟也都如此練的,每一個在江湖上都能獨當一面,可見真人的武學智慧極高。三豐的拳法與他的道家修為相輔相成,也是拳法也是修道。掃地僧則幾乎是佛法的代表,通身上下都是慈悲,看起來悲憫而不食人間煙火。哪怕最後收蕭老和慕容的時候也不收在自己名下,是一個四大皆空的神人。兩人比較武功更像比較佛法和道法,一個大智大慧,一個瀟灑自在。武功上各自有不敗的理論和可能,唯一的高下應該在於掃地僧撇的乾淨,不染塵世。張真人看的透徹,難免殘留人性。一個是人,一個是神。

    掃地和張三丰的武功,在書中分別只露冰山一角。但兩人的風格則大相徑庭。掃地走得是謀定後動的路子。幾十年不動,一出手就一定會解決問題。而張三丰雖然看似穩重,武功最強的方面卻在於天才勃發和強大的研發能力。少年張君寶情急出手之前,恐怕自己也想不到會用雙圈手破解對方繁不可勝的招數。興動去龜山蛇山瞧了幾天,就創出金書bug級武學真武七截陣。偶然書寫遣懷,就出來一套倚天屠龍功。所以如果掃地主動去找張三丰,只打一場,張三丰必輸。狹路相逢,各憑發揮,則勝負不可知。如果給老張反思醞釀的機會,十場車輪戰。打到最後,那麼糟糕的多半是掃地。

  • 10 # 劍客浪心2020

    張三丰到底多厲害?敢情反問問的是那個張三丰?是說歷史記載的張三丰呢,還是說武俠小說裡面的張三丰,亦或者說現在民間印象當中的張三丰呢?

    這個思考思路是易中天先生在品評三國的時候提出來的人物形象話題。因為歷史人物往往具有三個形象,一個是歷史形象,也就是所謂記錄在歷史,特別是正史當中的形象。第二種形象是文藝作品形象。就好比說武俠小說,民間演義等等所描述的人物形象。第三種就是民間印象。可以說每一個歷史著名的人物,都是離不開這三個形象的。但如果說要分析這個人物相對真實可信的形象,一般來說還是要從歷史形象當中進行分析。畢竟無論文藝作品和民間印象,都免不了傳說演繹誇張甚至是神話。離真實只能是越來越遠了。

    那麼看一下正史當中的記載,引自明史列傳之一百八十七 方伎:

    張三丰,遼東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寶,三豐其號也。以其不飾邊幅,又號張邋遢。頎而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鬚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輒盡,或數日一食,或數月不食。盡經目不忘,遊處無恆,或雲能一日千里。善嬉諧,旁若無人。嘗遊武當諸巖壑,語人曰:“此山異日必大興。”時五龍、南巖、紫霄俱毀於兵,三豐與其徒去荊榛,闢瓦礫,創草廬居之,已而捨去。   

    太祖故聞其名,洪武二十四年遣使覓之,不得。後居寶雞之金臺觀。一日自言當死,留頌而逝,縣人共棺殮之。及葬,聞棺內有聲,啟視則復活。乃遊四川,見蜀獻王。復入武當,歷襄、漢,蹤跡益奇幻。永樂中,成祖遣給事中胡濙偕內侍硃祥齎璽書香幣往訪,遍歷荒徼,積數年不遇。乃命工部侍郎郭璡、隆平侯張信等,督丁夫三十餘萬人,大營武當宮觀,費以百萬計。既成,賜名太和太嶽山,設官鑄印以守,竟符三豐言。   

    或言三豐金時人,元初與劉秉忠同師,後學道於鹿邑之太清宮,然皆不可考。天順三年,英宗賜誥,贈為通微顯化真人,終莫測其存亡也。

    這裡面基本上是簡言概述的,當然由於明史屬於官方修訂,一般而言對於傳說等難以考證的事情往往就略過,而且從張三丰是被列為方伎的範圍,可見官方對於術士丹士等是不會列在正傳正統當中詳細記載的。但專門羅列了張三丰,因為他“太祖故聞其名”一個人在那個歷史時期能夠驚動皇帝,甚至專門下聖旨去尋訪他,可見他當時也有挺大的影響力。從這點來說,也挺算是“厲害”的了。然而這個“厲害”是在那個方面呢?

    可以肯定的是不是因為他的武功。

    從明史“太祖故聞其名”之前的描述來看,張三丰在當時傳言在皇帝耳中的形象,是一個“異人”的形象的。也就好比說聽說某某地方有個神奇的“大師”的感覺。但這個大師肯定不是特指“武術大師”因為史書正文寫的“以其不飾邊幅,又號張邋遢。頎而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鬚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輒盡,或數日一食,或數月不食。盡經目不忘,遊處無恆,或雲能一日千里。善嬉諧,旁若無人。嘗遊武當諸巖壑,語人曰:“此山異日必大興。””這裡的描述,和武術壓根沒有一點關係。只有一個仙風道骨,行為怪異,行蹤飄忽,甚至好像有點能掐會算的神通高人的形象。而後來的記載也是他在武當山這個地方,把當年戰亂留下的廢墟整理一下。等於重新修繕了一番變成可以讓弟子道童居住修煉地方。然後緊接著就“已而捨去”,就是說建好了人就走了。去哪裡了?不知道!

    所以皇帝覺得這個人挺神秘的。那麼皇帝最關注的是啥呢?肯定不是仰慕學武功的。皇帝最關注的肯定是修道煉丹長生不老。但是太祖朱元璋是沒能尋到他。

    為什麼說皇帝最關注的是張三丰是有長生不老的仙術呢?其實正史當中也有答案。就在後面的引述:“或言三豐金時人,元初與劉秉忠同師,後學道於鹿邑之太清宮,然皆不可考。天順三年,英宗賜誥,贈為通微顯化真人,終莫測其存亡也。 ”這記載可玄乎了。說張三丰是金朝時候的人。因為金和宋基本上就是同一時期。那麼可以說張三丰是宋朝人也沒啥毛病。那麼皇帝去尋訪的時候已經是明朝了。當中宋元明已經是三個朝代時期,差不多過去了兩百多年。一個活了兩百多年的人還能傳說登山建房雲遊四海。而不是做成黑白相片掛在牆上的。怎麼能夠不讓最大理想是活到“萬歲”的皇帝神往呢?甚至一直到了明朝英宗的時期,皇帝都過去了幾代了,最後實在找不到,皇帝就“賜誥”。賜誥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皇帝宣佈,張三丰這個世外高人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了,要麼已經羽化成仙飛走了。要麼就是入土為安了。總之他已經OVER了。大概這個意思。如果從金時算起到明英宗的時期,估計兩三百年的時間都是要有的了。

    正史當中很有意思的就是,幾乎有關張三丰的一切都是“或言”“不可考”而前面的很多事蹟也是沒有親眼證實,只是因為傳說的信誓旦旦所以不得不記載下來。但正因為他在民間的名氣大的幾乎不容質疑他的真實存在性,連皇帝幾代都在關注,故而不得不記載在正史裡面。那麼這個不能否認存在卻沒辦法親眼證實的人物,從歷史形象來說,已經是一個神秘莫測的人物了。那麼姑且下結論,張三丰很“厲害”但這個厲害和武術當中的厲害無關。因為即使是傳言傳說都不得不記載在正史裡面的張三丰,也沒有一個字寫到了他的武功怎麼樣。

    以上算是歷史形象。那麼到了文藝形象上面,張三丰可就厲害的不得了了。據說他開創了武當門派,創立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又有梯雲縱,真武神功,紫霞神功,兩儀劍法,又說他學自少林,什麼易筋經,洗髓經,九陽神功等等他都有一些聯絡。儼然就成了一代武林宗師泰斗。

    為什麼這樣呢?很簡單,讀者喜歡,願意這樣看。假如說光傳說修道修仙的形象的張三丰,基本上也就讓老百姓知道一下就完事了。因為這個太遙遠。但是說道武俠裡面。這個就大大吸引人了。而且關鍵是武術高人和長壽看起來是非常順理成章的。一個鶴髮童顏仙風道骨的老者,首先就應該覺得他的功夫深不可測。更何況幾乎都是成仙印象的世外高人,耍幾趟武術打遍天下無敵手也是順理成章的邏輯。

    所以說文藝形象的張三丰,從丹士修道之人,一下子變成了武林宗師泰斗。這個轉變符合思維邏輯,同時也是願意讓讀者接受的最好形象。

    那麼到了民間印象,那就更加誇張了。歷史記載形象神秘莫測,演義作品裡面一代宗師。那麼到了民間傳說在加上演繹傳說,張三丰已經基本上和神仙是一個級別了。可惜傳說民間修到仙籍的主要只有呂洞賓鐵柺李等八仙,這個說法同樣深入人心。否則我估計張三丰當時如果覺得傳說的靠譜的話,應該能夠列在第九仙的範疇了。那麼既然是仙。自然神通廣大到了無所不能的地步。區區一些武術範疇的東西,簡直就是不在話下了。

    那麼張三丰究竟有多厲害呢?我的結論是你覺得他有多厲害就多厲害。看你願意覺得他應該多“厲害”就好了。

  • 11 # 梅花傲雪70

    透過武俠小說知道了,武林中南尊武當,北尊少林!少林寺練的是佛門外家拳,武當山練的是道家內家拳。外家崇尚外練筋骨皮,內家講究內練一口氣。少林寺起始於一個印度來的和尚達摩,興起於一部電影《少林寺》。武當開創於本土道教張三丰,揚名於不甘心落後於外國和尚的傳說!與達摩一樣,可以肯定,張三丰是人,但來如霹靂閃電,君臨大地。去如神龍擺尾,虛實難惻。已經達到了神仙的境界。據說他300多歲時還有人見過他。據說他創造了太極拳系列。真偽與否,希望有志之士有緣能得遇800多歲的他,一探究竟!謝謝邀請!

  • 12 # 老王的高老莊

    首先從張三丰的武功路數分析:

    1.九陽神功

    2.少林易筋經

    3.太極拳,太極劍

    4,少林羅漢拳

    5,梯雲縱

    其次從張三丰的經歷來說

    《1》太極是一種新武學,當年以太極十三式轟動武林;

    《2》從玄冥二老手裡輕鬆將張無忌救下

    《3》輕鬆解決少林叛徒,當時少林寺沒有人能打得過那個叛徒;

    《4》打敗少林金剛般若掌高手

    《5》發明倚天屠龍拳

    《6》江湖公認的武林太鬥

    《7》當時,張無忌要不是會太極拳,太極劍,他打不過趙敏的三個家奴;

    綜上所述,我認為張三丰的武功在張無忌之上!

  • 13 # 孫zx

    看金庸的張三丰,開始出場,什麼也不會,神鵰俠楊過教他幾招,接著就能運用。對比下金庸系列的主角,有誰可以呢?

    然後直接對比的幾個人,何足道,郭襄,張三丰,無色。你覺得這幾個人開始誰最強,最有條件最強。

    何足道,郭襄,崑崙跟峨眉。百年後六大派圍攻光明頂,對比下,很清楚誰厲害,無色,跟後來小輩的比,渡字輩,空字輩,圓字輩的和尚比。真心不用比。

    三豐,沒有授業師傅,沒有踩在巨人的肩膀上,開宗立派。內功上不說,招式上,陣法上哪裡比幾派差。

    這個就是個天才,百分之九九的努力,再加百分百的天才辦的事。

    對比下,金庸系列裡成無敵的人,稱作無敵的人,除了隱居的幾個人一直無敵,活了一百多,沒人敢上門踢場子了,都有多少場的大戰?得怎麼樣的戰鬥經歷可以這樣?

    張三丰帶著無忌去少林時,想想下吧!少林怕的事,是老頭單挑少林啊!有沒有人想拼一下,正面剛一下三豐呢?沒有。

    號稱無敵的,不敗的,都有人挑戰。這個活了這麼久,不躲人,不隱居的,為什麼沒人挑戰?

    他已經不是不敗了,不是求敗了,他過了這些境界了

  • 14 # 灰碟壞水

    【張三丰武功之深,雖已到了從心所欲、無不如意的最高境界】這就是作者給予張三丰的武功評價,武功的最高境界,那麼武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樣子呢?

    神鵰俠侶中,劍魔獨孤求敗留下四個境界,利劍、軟劍、重劍、無劍,楊過雖然學習了木劍的練習方法,然而當與金輪法王對戰之時,馬上想到自己不用玄鐵重劍,小覷了天下英雄,可見楊過本人的境界仍然處於重劍範疇,而只有無劍的境界,才有可能屬於武學的最高境界。

    同樣在神鵰俠侶中,金輪法王學到了龍象波若功的第十層,而龍象波若功第十層之上還有三層,只有達到最高層,才有資格說進入武學的最高境界。

    天龍八部中,少林一套般若掌法,獲得的評價已經是沒有止境,也就是說,對於足夠天資的人來說,即使是學習般若掌,也有可能達到無劍境界,達到龍象第十三層的境界,如果說這個境界屬於最高境界,那麼這就是張三丰的武功境界。

    如果無劍不屬於武功的最高境界,那麼獨孤求敗這樣的高手,其實也不是張三丰的對手……

  • 15 # 葦說歷史真相

    刀叔導讀:金庸小說中張三丰算得上是縱貫整個系列的第一人,足見查老先生對張三丰的崇敬之情。那麼,張三丰到底會多少種絕世武學?又是哪門武功讓他真正的無人能敵?今天刀叔給您詳解一下。

    讀金庸武俠,張三丰是一個無法忽視的老人家。金庸給張三丰的情節,一在十幾歲,一在九十歲以後,可謂一首一尾,獨獨缺了中間的七十年。

    正當他十幾歲的時候,第一次、第二次華山論劍都已遠去,大勝關英雄大會、襄陽城英雄大會也已經過去許久。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已經演變為東邪、西狂、南僧、北俠、中頑童,五絕當中東、南、中都已年近百歲,郭靖的生命力也已經不再強健,楊過一心隱居。

    這些真正的英雄人物,都將退出江湖。這時候還是張君寶的少年張三丰,面對的只能是一個缺少英雄的時代。於是張三丰近百年間只能獨領風騷,做一個寂寞大神。

    那麼,活了一個多世紀的張三丰究竟會多少種武功呢?好了,現在我們來盤點。

    武器——真武劍

    真武劍是張三丰三四十歲的佩劍,張三丰帶著它四處遊蕩。到了晚年間,張三丰只用尋常木劍了,而真武劍也曾了武當派鎮派之寶。

    內功——武當九陽功、純陽無極功、太極玄功、九霄真經

    其實在武俠小說中,武當派的內功心法多了去了。有古龍的束溼成棍,還有天蠶變等等,因為有的並非張三丰所創,所以並不做論述。

    不過,真正讓張三丰無人能敵的,還是《九霄真經》。九霄真經分為九竅九章,一竅自成一區,練成七竅七章,便能開發人體九成竅穴,潛力極限發揮,堪稱絕世高手。九章圓滿之後,仍有【兩極歸元】【太極歸宗】【終極歸一】【無極歸真】四大巔峰境界!傳說張三丰活過百歲,終成就【終極歸一】之境,修為已無人能敵!

    輕功——梯雲縱

    堪稱輕功中的輕功,其注重身法的輕靈,不以步法多變來迷惑對手,要旨是身形輕巧,高低進退自如。

    但見張無忌抓著圓音高大的身軀微一轉折,輕飄飄的落地。六大派中有七八個人叫了出來:“武當派的‘梯雲縱’!”

    拳掌——武當長拳、太極拳法、武當綿掌、震山掌、迴風掌、倚天屠龍功、虎爪手

    三十二式武當長拳是武當派的基本拳法,幾乎所有弟子都可以習得。武當綿掌、震山掌、迴風掌和虎爪手,均是武當派獨門絕技,張三丰只會傳給某一個弟子。倚天屠龍功是俞岱巖受傷後,張三丰傷心欲絕,悲痛之下反覆書寫“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所演化出來的武功。

    而真正成為武當派標誌的,還是太極拳法,“倚天”中老張和小張的情節暫不贅述。

    刀法——玄虛刀法

    乃由《道德經》中玄之又玄之意化出,出招變化莫測,暗合道家生生不息之意。

    劍法——繞指柔劍、神門十三劍、太極劍法

    七十二路繞指柔劍使用時以渾厚內力逼彎劍刃,長劍竟似變成了一條軟帶,輕柔曲折,飄忽不定,劍招閃爍無常,敵人難以招架。神門十三劍並非是“神門”所創,而是指“神門穴”,這一套劍法專攻穴位。

    太極劍法是集道家武學之大成的劍法,講究神在劍先,綿綿不絕,以不變應萬變。太極劍法的精奧是以己之鈍,擋敵之無鋒。

    陣法——真武七截陣

    “倚天”當世第一流高手寥寥二三十人,便是單單六俠聯手已經天下無敵,我終於知道為什麼武當派能與少林鼎足而立,有此陣法坐鎮又有何懼?

    武當七俠成名以來,無往不利,不論多麼厲害的勁敵,最多兩三人聯手,便足以克敵取勝,這“真武七截陣”從未用過一次。

  • 16 # 書房記

    在說張三丰到底有多厲害之前,得先說說這歷史上的張三丰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物。

    由於史書中關於張三丰的記載有限,我們只是大致知道,他本名全一,又名君寶,號三豐,遼東懿州人。自幼張三丰即聰慧異常,過目不忘。據說他身材修長偉岸,龜形鶴背,大耳鶴目,鬚髯如戟。無論寒暑,他都只是穿一件納衣。其身上確實有種道風仙骨。在其出家修道前他曾做過縣令,後來在終南山修道。煉的仙丹秘訣後,他便雲遊四方。由於他寒暑基本只是穿一身單薄的衣服,不太注重儀表,顯得有些邋遢,由此而有邋遢道人的稱號。此外,他的飯量也很大,據說一頓飯能吃一升米,此後可以多日不吃飯。這應該說的就是道家的辟穀之術。

    那說到張三丰到底有多厲害,則確實非同一般。一是,他在武當山創立了一個新的道派,也就是三豐派,掀起了中國道教發展史上的最後一波,併成為武當武功的創立者。二是,他的武功高強卓絕,並在歷史上留下了“以單拳殺賊百餘,遂以絕技名於世”的記述。三是,他主張三教合一,即“修己利人,其趨一也”。在他看來,修道之人應以追求道德圓滿為根本。經過潛心著述修煉,他最終修得太極拳法,並從中悟出了前人不曾提及的道法觀點。其著述被後世整理為《張三丰先生全集》,為我國道教史上非常寶貴的文化遺產。

    此外,到了明代,朱元璋還曾派人徵召張三丰入朝。明成祖稱帝后,也為張三丰大修遇真宮,雖然多次遣使尋訪,但都為能如願。此後多位帝王都曾為其加封,由此足見張三丰的影響之大。

  • 17 # 張大貓BigCat

    張三丰到底有多強?這一直是金庸書迷的好奇的一個問題。

    在武俠小說中,要想知道一個人的實力,最好的辦法就是看他出手的戰績。

    在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只出手了三次,我們就看看這三次出手的具體情況。

    第一次是在武當山上,鶴筆翁擄了張無忌當人質。

    書中根本沒有描寫張三丰如何出手,鶴筆翁也沒有看清,上一秒鶴筆翁還在屋外準備躍上房頂,下一秒就覺得肩頭一沉,張三丰左手已經搭在他肩頭上。

    轉瞬之間從屋裡到屋外,無聲無息一招就制住了鶴筆翁,只須內勁一吐,鶴筆翁不死也得重傷。

    第二次是帶著張無忌去少林求醫的歸途上,剛好遇到蒙古武士追殺常遇春等人,他僅僅是袍袖揮動,就讓船上的眾武官番僧人人氣息閉塞,半晌不能呼吸。

    等到他袍袖一停,眾人面色慘白,齊聲驚呼,爭先恐後逃竄開去。

    第三次,則是被剛相用金剛般若掌偷襲,張三丰左手反手一拍拍在剛相頭頂上,登時擊斃了這個敵人。

    剛相在趙敏手下是第一高手,比玄冥二老地位還高,又和空見神僧空聞方丈同為空字輩,實力可想而知。

    三次都是秒殺,哪怕小腹被金剛掌雙掌擊中,丹田受損的情況下,依舊是一招克敵。

    說完武功,咱們再從修行方面看一看張三丰的境界。

    就從他非要送周芷若上峨眉這件小事,就能看得出來張三丰的修養。

    和常遇春一行人分手時,明明說好要把周芷若帶上武當山去,另行設法安置。

    但實際上卻將周芷若送去了峨眉,他是考量過的。

    第一是為周芷若考慮,在峨眉她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空間。

    第二是為了避嫌,雖然張三丰當時已過百歲,但他依然認為這樣不妥。

    要知道,笑傲江湖中令狐沖和儀琳獨處一夜,報的就是勞德諾的名號。實際上勞德諾才五十多歲,但眾人一聽是他就覺得沒什麼問題。

    鹿鼎記中韋小寶指使澄觀把阿珂綁進了少林寺,已經是動手動腳了,但是獨臂神尼九難聽說有七十多歲的澄觀陪著,就覺得很放心。

    實際上,男女之間避嫌和年齡根本沒有關係。

    一把年紀色心不死的新聞咱們看的還少嗎?就連摩根弗里曼這樣的老戲骨都被爆出深陷這類醜聞。

    所以不僅武功,張三丰的思想覺悟,也是領先時代的。

    最後,如果真要給張三丰的武功確切下一個定義,二狗覺得是無敵二字。

    參照者,是古龍筆下的李尋歡。

    邊城浪子中荊無命看到李尋歡的傳人葉開之後,自認一輩子比不上李尋歡。他說:我的刀只懂得殺人,可是小李飛刀出手三次,卻都是為了救人的命。

    這也是為什麼上官金虹武功在李尋歡之上,卻死在他的刀下。因為李尋歡並不是為了想殺人而出手的,他做的事,上可無愧於天下,下則無愧於人。

    回頭再看張三丰三次出手,也全是為了救人。這種人生境界,在金庸書中也只有掃地僧能比了。

    這樣的人,有武功有境界有大德,也只能用無敵來形容了。

  • 18 # 張啟超272

    白自在說:我今大功已成,就算達摩祖師三豐祖師也不能勝我。

    張無忌說:我功力越深,越覺得師公深不可測。

    少林寺說:張三丰就算你武功再高,想要單挑少林寺也未必能賺到便宜。

    單田芳評書說:如果一招勝不了你,我就不叫武聖張三丰。

    張三丰說:和我比過武的人都已經不在世間了。

    金庸說:張三丰是古往今來中土武學的第一人。

    你說呢???

  • 19 # 夢露居士

    張三丰有多厲害?他是金庸書中數一數二的高手,可能不在掃地僧之下。

    金庸小說中,判斷人物水平有一條硬標準,那就是自創武學。能自創武學,特別是在武學理念上有所創新的,都是頂尖的大宗師。當然像史婆婆那樣,針對雪山派劍法創出金烏刀法,那就不值一提了。

    而張三丰是金庸小說中自創武學最多的角色,沒有之一。開局的時候,他只會少林寺羅漢拳與殘缺的九陽神功,其他一切武功全靠自己創,書中寫道:“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沖虛圓通之道和九陽真經中所載的內功相發明,創出了輝映後世、照耀千古的武當一派武功。”就問你服不服?

    張三丰自創的武功,都是突破了原有的武學理念。比如真武七截陣,三人列陣威力如同四名頂尖高手,四人如同八名高手……七人就相當於六十四名頂尖高手!每增加一人,威力就會翻倍,真武七截陣強得匪夷所思,屬於在基本武學原理上有重大突破,相當於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

    還有太極拳劍,張三丰教給張無忌,再讓張無忌全數忘記,可謂是“無招勝有招”,同樣領先於時代,當時沒有多少人能理解。而太極拳劍被楊逍、韋一笑評價為能同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並駕齊驅的武學。

    至於倚天屠龍功,是張三丰傷心愛徒俞岱巖被殘害,半夜在園中以手指反覆書寫“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二十四字,演化出的一套極高明的武功。這對於張真人來說,完全是即興創作,不值一提。

    金庸小說中的高手,多是承上啟下,能在所學之上有所創新已經是很了不起了。而像張三丰這樣,以一己之力創出一個門派的武功,並能與少林並駕齊驅,成為武林的泰山北斗,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因此在《倚天屠龍記》一書中,越是強悍的角色,對張三丰就越是高山仰止,境界不同,就會看到不同的張三丰。

    比如,張三丰愛徒張翠山認為師父比謝遜略勝一籌;殷梨亭則認為達到師父三成功力便能打敗楊逍;俞蓮舟愈練愈覺得與師父的差距大,好像自己的功力每天都在退步;明教高手楊逍、韋一笑認為張三丰學究天人;天下無敵的張無忌看張三丰是深不可測。

    張三丰帶張無忌上少林求九陽神功時,少林僧人雖然非常無禮,但是心中卻很是忌憚,他們想:“少林寺中千百和尚一擁而上,你也未必能把少林寺給挑了。”少林寺是執武林牛耳的門派,卻對張三丰如此重視,可見在少林高手眼中,張三丰恐怖如斯。

    到了後人口中,張三丰更是了不起。《俠客行》中的雪山派白自在認為張三丰已是同達摩比肩的大宗師、大高手。達摩是少林祖師,能同達摩比肩,說明張三丰在金書中已經難逢對手了。

  • 20 # 玄坤文史

    張三丰這個人物,很多人是在金庸先生的小說中認識的,在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過這個人物,沒有一條確鑿的證據證實他是真實的歷史人物,關於他的傳說到是很多,比如他早年在終南山得道,之後創立武當派,活了兩百多歲,朱元璋想要得到他的輔佐,主要是求長生不老之道,屢次尋找卻都未果而終。

    因為張三丰的故事很有神話色彩,加上統治者的一些政治宣傳,張三丰被刻畫成了神仙的形象,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龍記中也就借用了這個人物,關於張三丰到底有多厲害,其實他出手的次數不多,並且也不算展現完全的實力,所以只能做個大概的判斷。

    張三丰的實力我覺得網友們的一句話很中肯,張三丰是金庸武俠小說裡修仙的,其實張三丰單從武學資質上看,他就絕對屬於百年一遇的奇才,在他所處年代把主角光環去了,張三丰絕對是天下第一高手,曾經又得楊過指點,學過易筋經,又修得九陽真經,因此內力躋身頂尖高手毫不費力,加上自創太極拳,太極劍,純陽無極功,教出的徒弟武當七俠,也是倚天屠龍時期一流的高手,所以張三丰不只是個人成就上的武功高,他是屬於武學宗師這樣的頂尖人物。

    看看之後武當一脈,雖然不及少林歷史悠久,在之後的武俠世界裡,少林武當一直是正派領袖,另外武學,功夫高不算什麼,自創武功,還能躋身頂尖高手,教出的弟子也能獨當一面才是真的大宗師級別的人,所以射鵰的五絕,張三丰,獨孤求敗,笑傲江湖的老太監,任我行,這一類人才是真正的武學宗師,絕對頂尖的高手,但是張三丰的武功還加入道家思想,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境界顯然遠遠高過其他的一些大宗師,在我看來張三丰的武學成就,遠超達摩祖師,是古今武學宗師第一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兒子放棄了985哈工大,去了211華北電力電氣類是否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