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8
回覆列表
  • 1 # 殘陽暮裡酹江月

    因為金人侵宋,宋人一路南遷逃亡。

    具體到李清照自己身上,她的丈夫趙明誠出任江寧(現南京)知府,

    李清照至江寧後,雪日每登城遠覽以尋詩。屢寫詩諷刺投降派, 曾有“南來尚怯吳江冷,北狩應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訊息欠劉琨”之句。

    在金兵屢屢進逼下,又遇城中爆發叛亂,趙明誠棄城而逃。

    李清照有感於此,在路過烏江時,做《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稱頌項羽之死不肯偷生回江東。

    以此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

  • 2 # 慎言君

    簡要地說,項羽是一個有些“情懷”的人,是自身武藝出眾且受周圍人追捧的“硬漢”式的人物,這“硬漢”又有兒女柔情的一面,這就顯得可親可愛。又加上他是個寧可自刎也不願投降,或者說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又顯出一種君子的,或者叫貴族氣質,也被後人解讀成英雄氣概,帶有一種感染人的悲壯,所以被歷代文人墨客稱道。

    反觀劉邦,出身較項低微很多,自身能力不顯,行事又不擇手段,沒有信義可言。據記載,為逃命都能把親人踢下車去;又能在敵人拿他父親做要挾的情況下,說出願意跟敵人分一杯煮他父親的肉湯的話。以此而論,不是殘忍至極,就是把對方的仁慈或善良當作軟肋,這都不是君子所為。奪得天下之後,又有“飛鳥盡良弓藏,野兔死走狗烹”的行為。他的價值觀不被後代文人認可就在於此。

    總之,我國文化中人們還是傾向於一個有情有義君子式的統治者,不是以成敗論英雄的,體現的是對正義和仁善的追求。

  • 3 # 馬火蟻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詩人寫詩都是有感而發,否則就是無病呻吟。又俗話說憤怒出詩人!沒有云兒沛的思想感情也難以寫出詩句。

    李清照讚頌項羽,是因項羽不屈不撓、悲壯豪邁的氣節令人欽佩。項羽失敗後不肯苟且偷生、烏江自刎的情節和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義對比鮮明。

    更主要的是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沒有血性,趙明誠被任命首都知府,一天深夜,城裡發生叛亂,趙明誠沒有履職而是悄悄的縋城逃跑了。叛亂平定後,趙明誠被革職。李清照深為丈夫的臨陣脫逃而羞愧,雖並無爭吵,但往昔的魚水深情已一去不返,她從此冷淡疏遠了趙明誠。戰亂中,他們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兩個人相對無語氣氛尷尬。行至烏江,面對項羽兵敗自刎之地,李清照不禁浮想聯翩,心潮澎湃,隨口吟出了“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詩。趙明誠聞聽愧悔難當,深深自責,鬱鬱寡歡,一蹶不振,不久急病發作而亡。

    劉邦雖然打了勝仗做了皇帝,但劉邦起身於社會底層,懂得忍辱負重,能屈能伸,善用權謀,狡猾奸詐,有時讓人覺得他勝之不武,他精神裡缺少高貴的靈魂,比趙明誠強,但人格上遜於項羽。李清照是巾幗大丈夫,她若上戰場肯定會做女版項羽而不是劉邦,這也許就是惺惺相惜吧!

  • 4 # 今古雜壇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項羽、劉邦兩人之間上演了數次你追我躲的好戲,後來劉邦兵分兩路,一邊牽制項羽,一邊派韓信攻打項羽老家彭城,在權衡利弊後,項羽、劉邦再一次和解,並用鴻溝為楚漢兩國的分界線。讓項羽沒有想到的是,劉邦在議和之後,並沒有就此打算與他和平相處,而是與自己的部下商量如何把項羽消滅,在漢軍的一系列計謀與打擊下,項羽節節敗退,於烏江自刎,一代英雄就此隕落。

    項羽能征善戰,在戰場上叱吒風雲,面對戰爭,他勇敢,他無畏;面對親人、愛人,他重情重義,最後為他的江東父老慷慨赴死。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不得不說他是一位值得讓人欽佩的英雄。

    在李清照的眼中項羽是傑出的,生是“人傑”,死為“鬼雄”,言語之間對項羽充滿了讚賞之情。除了李清照,著名詩人杜牧的《題烏江亭》中寫道“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也體現了他對項羽之死的悲痛與惋惜。

  • 5 # 祝震霖

    因為項羽雖敗猶榮,傲骨錚錚,霸氣未減!

    可愛的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前半段的人生的確過得容易並且安逸,就像她的號一樣。她是現在的山東濟南人,出生於書香門第,從小生活優裕,無憂無慮,家中藏書豐厚,從小就受到了極好的文化薰陶,養成了非常不錯的文化素養,成就了一代才女,是宋代婉約詞的重要代表。遇到趙明誠並且嫁給他後,愛情美滿,兩情相悅,令人羨慕。要不是後來的那場抗金戰爭,可能她的一生都不會有什麼大的遺憾。然而,壞運氣還是不管不顧地來了,她開始了逃難生活,顛沛流離,居無定所,此後她從來都是不容易,再也沒有安逸過,最終鬱郁而亡,客死江南。更令她大失所望並且感到羞恥的是:她丈夫趙明誠在知江寧府(南京),守衛江寧抗金時,竟然不顧妻子和全城黎民百姓,棄城而逃。這樣的懦夫行為使她無地自容,後來當她坐船經過項羽拔劍自刎的遺址時,感慨萬千,這才有了“《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悲嘆!李清照其實是對丈夫趙明誠的恨鐵不成鋼,所謂愛之深,責之切也。

    當然,趙明誠的棄城而逃肯定不該提倡,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詞典裡,只能查到不斷抗爭,不斷亮劍。中華民族的精神,就是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一部和大自然的抗爭史。我們上古的神話傳說中的精衛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都是抗爭精神的具體體現。

    大敵當前,即便明知道打不過,也不能逃跑,要敢於亮劍應戰,即使倒在敵人的刀劍之下,那是力量有限,技不如人,並不可恥。打敗了,那也只是叫做雖敗猶榮,照樣是英雄,照樣受人尊敬。

  • 6 # 太白讀

    其他答主已經講了李清照寫這首詩的背景故事。丈夫趙明誠不戰而逃,李清照深感恥辱,才寫詩諷刺。但是為什麼不寫劉邦而贊項羽呢?

    因為劉邦已經享受了勝利的果實,得享國運400年且漢文化源遠流長。而作為對手的項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政從羽出,號為霸王”,生前榮耀之極卻壯年身死,令人憐惜。

    項羽年少成名,二十二歲便起兵叛亂。隨後在鉅鹿之戰中,破釜沉舟,擊潰秦朝最後的生力軍,諸侯作壁上觀,勝利之後召集諸侯相見的時候,被嚇到“膝行而前,莫敢仰視”。滅亡秦朝之後,又分封天下,號為霸王,當時也僅僅二十五歲。

    在和劉邦爭奪天下的時候,又多次以少勝多,即便是稱為“兵仙”的韓信也在項羽手裡吃了小虧。可謂是意氣風發,但是因為剛愎自用,最終自刎烏江。

    誇讚項羽,不讚劉邦。與其說是針對丈夫,不如說是諷刺南宋政府不思進取,苟且偷生。李清照對照項羽放棄回到江東捲土重來的精神和宋朝政府苟且偷生的求和,寫下了千古留名的這首詩。

  • 7 # 昴日星官

    文化偶像這個問題,歷來都是隨著時代以及個人處境變遷而變化的。

    李清照本身是文化界他人的偶像,這一點不妨礙她自己有偶像。

    李清照在趙明誠沒有去世之前一直被照顧得很好,生活優渥,個人思想遠沒有在南宋時期成熟,依然是小資思想。其次,她本身也頗有財富,希冀能夠有個強大的守護。而此時,宋朝一敗再敗,一退再退,讓她失望透頂。再者,處於南宋北宋交接時間段,世間多戰亂,生活極其不安穩,物價也日益飛漲。這個時候按照宋朝小資的本性來說,“國難思良將”正是很應景的事情。

    再來看看項羽本人有什麼?

    第一個毫無疑問的是個人武力驚人;其次,統帥能力強悍,破釜沉舟,以弱勝強;再三,項羽是個情種,亥下之戰虞姬別霸王成為美談,而劉邦曾拋妻棄子,甚至連老父即將烹飪也,劉邦要求給他留下一碗肉。這在宋朝當代的道德水準之下,是不可能被崇拜的,由於為尊者諱,故意不提及罷了。項羽唯一可惜之處便是,太過剛強,不肯保留薪火回到江東。這也就是李清照諷刺北宋朝廷的緣由。

    劉邦有什麼?第一,籠絡人心有一套。此時,宋朝屬於官方,本身手持大義,卻喜歡偏安,不斷綏靖。劉邦也是。李清照本身出自官宦家庭,對此中種種齲齒之處瞭若指掌,自然熟知同屬官宦的劉邦那些小伎倆。第二,劉邦疑心甚重。宋朝為了鞏固皇權,一條腿走路,制掣武將的發揮,政權層羅疊嶂,相互制約。這樣在太平時期沒問題,一旦戰爭爆發,很不利於統一指揮。試想一下,當一個指令得到下達前,相互扯皮兩三天,那麼宋朝的戰爭統屬還能抓得到戰機不?

  • 8 # 志疆惠達

    夏日絕句

    宋 ·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活著就要當人中的俊傑,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人們到現在還思念項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

    瞭解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他的歷史背景,有時候詞人寫的詞是為了抒發對當時社會或者朝廷的不滿,但又不能直接說出來,只好借古諷今了。這首詞就是表達了詞人對南宋朝廷苟且偷生,放棄北方大好河山,偏安一隅的無情吐槽。

    以一女兒之口怒出此詞,實在是有種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人是男兒!令人無邊的羞恥汗顏。

    在此要說明一下,並不是李清照只稱贊項羽,而不稱讚劉邦,只是當時項羽的事蹟更能拿來一用,更能最佳貼合,鮮明對比眼下正在發生的可恥無膽軟弱無能之為。不見得她心裡對劉邦就不認可不稱讚。

    宋欽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李清照44歲。金人大舉南侵,俘獲宋徽宗、欽宗父子北去,史稱“靖康之變”,北宋朝廷崩潰。五月,康王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為高宗,南宋開始。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趙明誠罷守江寧,獨自棄城而逃。三月與李清照“具舟上蕪湖,入姑孰,將卜居贛水上”(《金石錄後序》)。舟過烏江楚霸王自刎處,清照有感而作《夏日絕句》以吊項羽。以項羽寧肯一死,引頸烏江以謝江東父老的壯烈史蹟,對南宋統治者進行諷喻。

  • 9 # 此生逍遙休問天

    詩人李清照生活在南宋,南宋統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

    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齊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殺死敵兵數百,然後自刎。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爛宋王朝的瓊樓玉苑,擄走徽、欽二帝,趙宋王朝被迫南逃。後來,李清照之夫趙明誠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裡,城中爆發叛亂,趙明誠不思平叛,反而臨陣脫逃。李清照為國為夫感到恥辱,在路過烏江時,有感於項羽的悲壯,創作此詩,同時也有暗諷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項羽能征善戰,在戰場上叱吒風雲,面對戰爭,他勇敢,他無畏;面對親人、愛人,他重情重義,最後為他的江東父老慷慨赴死。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不得不說他是一位值得讓人欽佩的英雄。

    在李清照的眼中項羽是傑出的,生是“人傑”,死為“鬼雄”,言語之間對項羽充滿了讚賞之情。除了李清照,著名詩人杜牧的《題烏江亭》中寫道“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也體現了他對項羽之死的悲痛與惋惜。

    而劉邦在人們的印象中是奸詐形象,不厚道,所以,自古以來對項羽讚美有加,而對劉邦多諷刺貶持之詞。

  • 10 # 君憶

    要想知道李清照為何只贊項羽,我們先得了解李清照那個跌沛流離的時代是什麼樣的。

    李清照家世不凡

    公元1084年,李清照出生於北宋齊州章丘明火鎮,父親是官至禮部侍郎,學識淵博;母親也是名門之後,所以李清照算是出生於書香門第的官二代。

    李清照年幼時就以能文、精通韻律而出名,十八歲時於史部侍郎的兒子結婚,當時算是郎才女貌、門當戶對。

    顛沛流離

    奸黨蔡京把持朝政,李清照父親因政治原因被革職,丈夫的父親也因惹怒蔡黨而被殺害;便和丈夫歸隱田園,研究學術。

    靖康元年,金人攻宋,皇帝南逃,李清照和丈夫也只能難逃避難;他們渡長江、跨山海,再這途中丈夫因病離世。

    金人大舉南侵,李清照又隨著皇帝高宗四處流竄,居無定所;國破家亡以及晚期的悽慘遭遇,使李清照早已精神痛苦和悲困。

    以上就是李清照一生大致寫照,唯一沒有強調是在他們顛沛流離的時間裡,李清照創作了大量的詩詞,她曾寫很多詩詞鼓勵宋王朝應該鼓起勇氣對抗金人的入侵;所以她前期的詩詞都是豪放大氣,巾幗不讓鬚眉;

    誰知宋王朝一次次的讓她失望,最終讓她國破家亡,悲壯之下寫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以此來諷刺宋王朝的懦弱以及敬仰項羽誓死不過江東的英雄情懷。

  • 11 # 天馬行空128039981

    出自宋代詩人李清照寫的巜夏日絕句》中“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詩,可以看岀詩人李清照的觀點直接讚揚項羽,為何不讚劉邦呢?連巜史記》司馬遷劉邦項羽的評價都重次之分。劉邦從布衣到皇帝的傳奇一生,歷史上肯定了劉邦對民族的統一強大,對漢文化的保護髮作岀了決定性的貢獻。但劉邦的人格品質,卻不被人待見看好的不多,既使在劉邦事功得到極高推崇時,也只是說他拯民於水火,而不對其整個人品加以推崇。充分突出描寫了劉邦的人品不看好。

    而項羽是一位民族英雄。在他27歲時就是一個銳不可擋的霸主。在消滅秦國的戰爭中,項羽叱咜風雲、所向披靡、“攻定陶”,“拔襄陽”,“斬李田”,“殺宋義”所表現出來的軍事才幹、英雄氣概,雄偉英武,不愧為一代霸主的風範。

  • 12 # 清潔的紅醋栗

    這要從北宋末年的歷史背景說起。

    還要說到李清照《夏日絕句》這首詩。

    《夏日絕句》是李清照南渡杭州的路上寫的一首抒發悲憤的懷古諷今詩,“生當做任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北宋末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京都汴梁失陷,宋徽宗宋欽宗二帝被虜,帝宮后妃宮女數千人被虜入金,被金兵凌辱,平民百姓被殺無數,血流成河,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恥”。

    而此時的宋高宗趙構,正帶著朝廷一班人馬倉皇逃跑江南,在杭州(臨安)建立南宋,苟且偷安。當時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隨朝廷先行南渡,李清照則隨著難民潮流一起向南逃難。李清照和趙明誠是著名的金石學家,家裡收藏大量的金石文物,李清照捨不得丟棄文物,於是她率領家人押著十五車的文物一路艱難行進,歷盡艱辛,由於戰火,許多文物丟失,到杭州時已所剩無幾。在逃難路上,李清照目睹難民慘狀,悲憤萬分,心中一股正義之氣油然而生,於是這下了這首千古流傳的《夏日絕句》詩。

    這首詩前兩句,語出驚人,直抒胸臆。提出“生當作人傑”,為國建立功業,報效朝廷,“死”也應該做“鬼雄”,方不愧於頂天立地的好男兒,深深的愛國之情噴湧而出,震撼人心;後兩句詩人透過項羽寧死不肯過江東的悲壯之舉來諷刺南宋當權者逃跑苟安於江南的無恥行徑。

    這首《夏日絕句》詩運用了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烏江自刎這一典故,歌頌了項羽的壯烈之舉,在詩人李清照看來這種失敗中表現出來的異乎尋常的英雄氣概在宋朝廷南渡時尤為可貴。詩人盛讚“不肯過江東”的精神,實是借史實來諷刺當朝臨危逃跑,苟且偷安的無恥行徑,抒寫滿腔悲憤之情。

  • 13 # 小不懂大叔

    因為項羽為人正直勇猛,就疼愛一個虞姬,無心計,對待自己的妻子和將士比較關心貼貼,親力親為,但是在利益大事方面又表現著小家子氣,所以放在現代項羽就是一個正人君子和暖男,放到古代卻不適合君王,

    而劉邦處事比較圓滑,擅長收買人心,該捨得就捨得,妻妾眾多,功成之後又誅殺功臣,但他在利益面前不會斤斤計較,他會受惠與人家借力打力為自己創造更大的利益,帶領團隊和經營自己的事業。放在現代就是一個渣男,不過在哪個朝代都適合做一個領導和一個君王的材料。

  • 14 # 曉岸漫步2018

    晉朝人阮藉不喜歡劉邦,他道:“世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一千多年來,人們為何不喜歡成功人士劉邦,而喜歡失敗者項羽?是因為劉邦成功得不光明磊落,項羽失敗得氣壯山河。

    在歷史記載和傳說中,我們不難看出:劉邦是一個投機取巧、善於鑽營、殘忍狡詐、無情無義的人。你看他,為了逃命他幾次將自已的親兒女推下車,使他能輕車快馬逃脫敵人的追擊;他奪取江山後,他大殺功臣,把一些跟他一道衝鋒陷陣、屢建奇功的人先後藉口斬殺、流放……

    而項羽則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偉岸壯士。他一生征戰無數,但從不亂殺無辜,也從不亂斬手下官兵。在“四面楚歌”兵敗垓下時,他讓部下渡江求生,自已則留下吸引劉邦大軍。最後時刻,他寫下傳誦千古的《垓下歌》,與虞美人一道引頸自刎,康概撲死。

    儘管劉邦和項羽同是反秦英雄,但項羽的作用遠大於劉邦。沒有項羽的鉅鹿之戰和彭城決戰滅了秦軍主力,就沒有秦朝的滅亡。沒有項羽的婦人之仁,就沒有劉邦的坐想其成。如果項羽在垓下時不以江東父老為念,不以天下蒼生為念,聽從謀士建議渡過江去,再招江東子弟東山再起,那天下還會是劉邦的麼?

    項羽一生英雄蓋世、坦率豪爽、氣度豁達、仁義撲誠。生得轟轟烈烈,死得康概悲壯,贏得後人景仰,所以喜歡他的人多。

    上面所述也是李清照喜歡項羽的原因。

    李清照儘管是女兒之身,但她從小就崇拜英雄人物,有英雄情結。她同所有喜歡項羽的人一樣,把項羽看作是一個頂天立地、叱吒風雲、有情有義有擔當的真豪傑。同時她覺得在命運面前,她和項羽都是被命運拋棄了的苦命人一一是命運讓項羽功敗垂成,是命運讓丈夫棄她而去。她嘆惜項羽,也嘆惜自已,所以,她憤筆寫下了千古奇詩: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懇過江東!

  • 15 # 雨雨99

    李清照為何贊項羽,而不讚劉備?

    第一,出身。

    李清照出身於世家,她的父親李格非是一代大學者,但是在我們前面提到的正統文化環境中,一個女性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要表現才華其實反而更難。

    李清照可以說非常幸運,她的父親不但自己學問好,同時能夠超越當時男女的這種界限,使女兒受到最好的教育。

    李清照更為幸運的是,她嫁給了趙明誠。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是當時朝廷的大官,家裡的收藏非常豐富,而且在丈夫的家中她得到了像在自己家中同樣的鼓勵,使得她的文學成長空間非常之大。

    第二,歷史背景。

    靖康二年五月初一,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在南京正式即位,重建宋朝,是為宋高宗。不久之後,趙明誠被任命為建康知府,這時北門大亂,趙家青州故第10餘屋的書冊文物被焚,李清照夫婦只攜帶一小部分文物隨人群逃難,從此開始了她在南方苦難的生活。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南宋的局勢進一步惡化。李清照夫婦繼續向江西方向逃亡。有一天,夫妻二人正好行至烏江,李清照站在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的地方,不禁心潮盪漾,就這樣,面對浩浩江水,李清照隨口吟出了這首《烏江》,流露出深濃的家國之感,表達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取向。

    第三,詩意。

    全詩大意:人活著的時候應該做人中的豪傑,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人們到現在還思念項羽,只是因為他在慘遭失敗之時,寧可自殺也不肯苟活偷生逃回江東。從這首詩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女詞人的錚錚鐵骨,看到了一個女子心中那份不屈的愛國熱情和英雄豪氣。如此慷慨激揚、擲地有聲的詩篇,對於一個女子來看,實在是巾幗不讓鬚眉。

    靖康之戰給國家和百姓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國家在生死存亡之際,在金軍的侵略下,趙宋王朝的成員倉皇南逃,無數的百姓流離失所。這一路上,李清照夫婦目睹了國家造成的傷害,以及南宋統治者不顧百姓的死活,拋棄中原河山,苟且偷生的情景。

    從這裡我們能看到李清照心中的愛國激情,她希望自己和宋朝的統治者能夠明確自己的使命和責任,要有一種保家衛國,誓死捍衛的勇氣和魄力,不要貪生怕死,委曲求全。實際上李清照並非是一個雄壯豪放的女子,從她的詞作中,我們會發現她是一個心思細膩的閨秀女子。但是,與一般閨秀女子不同的是,她是一位關心國事,憂心國運的女性。也正是有這份赤誠之心,讓一個纖弱女子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第四,為何贊項羽。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垓下兵敗退至烏江,這時烏江亭長恰好看到項羽,想要幫助項羽渡江。可是項羽卻拒絕了,他笑著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江東子弟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說罷,項羽在殺敵數百後就拔劍自刎了。

    所以,李清照對楚霸王項羽的態度是肯定和稱讚的,甚至是欽佩和推崇的。她不以成敗論英雄,極力讚美項羽崇高的氣節和不懼生死的精神。與之相比,宋朝當權者在在同樣的情況下,卻拋棄大號山河,苟且偷生。這是一個有力的諷刺,借項羽自刎烏江的事實來諷刺“南宋小朝廷”的逃跑主義。

    這也透露出李清照對國家命運和前途深深的憂慮,表達了詞人希望抗戰到底,恢復故土的思想感情。無疑,這不僅僅是一首雄渾闊達的詠史詩,更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言志詩。

  • 16 # AA江舟AA

    不同的人對項羽和劉邦會有不同的評價,這取決於他們不同的價值取向。

    一個崇尚貴族精神的人,他會把人的勇敢、高貴、重義、輕生等品質視為人的最高價值。因此,對項羽這樣的英雄就會倍加賞識。項羽勇武過人,視死如歸,把名譽和節操看得高於一切。垓下之戰,儘管他尚有機會逃生,但他卻不願帶著敗名和舍下為他而戰的無數將士的屍骨逃回江東。於是,他讓為數不多的殘餘將士划船過江,而自己留下與萬敵絕殺。這種大無畏的視死如歸的精神,歷來都為後人所讚揚、所敬仰。這種精神自然也融入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

    具有歷史視野的人在評價他們時,會更看好劉邦。因為他會從事業成敗的原因來分析人物的優缺點。據此,他會看到劉邦在其事業發展中所表現出的寬大胸懷和善於用人優點。劉邦知道,不論蕭何、張良還是韓信,他們各自的才幹都在自己之上;但劉邦對他們卻施以懷柔,給予信任,大膽任用,充分發揮他們的才幹。因此,依靠他們奪得了天下。劉邦的知人善任和寬大胸懷為史界所推崇。

    劉邦和項羽這兩個人物,他們各自的優點正是對方的缺點,他們各自的缺點也正是對方的優點。這兩個人物,我們對誰都不能絕對否定和絕對肯定。不同的人因不同的價值取向和不同的喜好而對他們有不同的評價,使這兩個人物在中國歷史人物的長廊中,成為世世代代的人所爭論不休的最耀眼的人物。

  • 17 # 浪花先生

    我的觀點沒有從歷史背景的角度

    簡單的從古代中國文人士人精神分析吧。

    劉邦他有很多故事,說的好聽是能屈能伸,能忍辱負重,但另外一方面說,他其實是一個地痞,兩面三刀,心狠手辣。

    比如:從劉邦父親被項羽抓住,威脅說要煮了,就回應:我和你曾經結為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既然你要把自己的父親殺掉燉湯喝,那不妨也分我一口.

    從儒家角度講,這其實是不孝,如此例子還有許多,因為劉邦文化不高,地痞氣息很濃,所以不受文人喜歡。要讚的話,肯定是贊有氣節的人。

  • 18 # 化外萬民胡少峰

    李清照的是非標準不一定有價值。項羽逞的是匹夫之勇。鴻門宴不聽謀士范增之言,講的是婦人之仁,落得四面楚歌,自刎烏江。一意孤行,哪有顏面回去見江東父老。

    南宋一路南逃,偏安一隅。一兩個勇夫焉能抵擋住胡兵的千軍萬馬。區區一個趙明誠,螳臂當車,不自量力。岳飛嶽鵬舉都無力迴天。腐敗在朝廷,昏聵在皇家。天子無道,百姓才跟著遭殃。國破必然家亡,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易安居士,頗有男兒風骨,詩作比詞作更具豪氣。她能喝酒,也很風流。詞作哀怨久絕,詩作豪情萬丈。讀之判若兩人。

    單論個人,項羽號稱楚霸王。有萬夫不當之勇。劉邦不過是個更夫,和屠狗之輩,臭味相投。劉邦能僥倖奪取天下,風光無限,項羽功高蓋世,淪為悲劇英雄。項羽的結局,暗合李清照前途的暗淡。這個叫不叫“惺惺相惜”?

  • 19 # 東霖Damagelee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大才女的一首讚美詩流傳千年,也讓項羽在這悠長的歲月裡,被後世人無限遐想。

    從野史到小說、演義、戲曲,再到現今的影視劇,項羽的形象基本被固化,同樣劉邦也享受著相同待遇。

    老兩位的形象,正史的記載,野史的傳說,文學作品的宣揚,戲曲影視劇的傳播;爭論由傳統媒體,轉向新媒體,各路網路大神、鍵盤俠、抬槓協會風起雲湧!

    “大風起兮,雲飛揚”!

    無論風雲變幻,滄海桑田,汝等何言,寡人還是西楚霸王!

    無論江山更迭,世易時移,汝等何言,朕還是大漢皇帝!

    項羽成了一個“拉轟”的男人,一個出場自帶“BGM”的男人,一個具有“英雄主義+浪漫情懷”的男人!

    女性往往感性!愛得痴狂、愛得沉迷、愛得奮不顧身;也愛得卑微、愛得偉大、愛得勇往直前!

    虞姬死了,死在了項羽的面前,死在了愛人的懷裡!無論何因,她的死也成就了項羽!

    項羽何人?楚國貴族階層,我不想贅述其生平、經歷、背景,網上一查一個準!

    “忠孝仁義”,項羽佔了幾樣?

    其叔父,項梁擁立楚懷王熊心為“義帝”,“義帝”是為反秦鬥爭事業的精神領袖。被項羽所弒!不忠!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項羽之父及其家族為保楚地、楚王,戰死無數!叔父為復楚國,戰死!項羽弒君自立!不孝!為復仇,無論公私,鉅鹿坑殺二十萬降卒 ,而後屠城無數,其部眾,燒殺搶掠,破壞無數!殺降屠城!不仁!何為義?大義、正義、公平、公正、公道。項羽有什麼?但凡佔點“義”,也不會導致“垓下之圍”,而後“自刎烏江”,“身首異處”!不義!

    霸王已經很慘,我也就不火上澆油了!

    布衣天子,大漢開國皇帝,勝者為王!

    天子、諸侯、士大夫構建的幾千年的政治基礎和架構,冒出兩位平民皇帝,布衣天子!這還不夠傳奇,簡直神奇!劉邦就是其中一位!

    一介布衣,起於草莽,最終成就帝業!各中辛酸、艱難、困苦,人性的掙扎、扭曲,最好的心理醫生也醫治不了的創傷!

    他會是一個高尚的人?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

    “給我個機會…以前我沒得選…現在我想做個好人。”

    “留著跟閻王說吧!”

    我信你個鬼,項羽、劉邦,你們倆個糟老頭子壞得很!

  • 20 # 觀微影品歷史

    秦朝末年的楚漢爭霸,是一個有歷史轉折意義的時期,這個時候,劉邦和項羽脫穎而出,憑藉自身的優勢和臣子的智謀,爭奪天下。最終使得善於用人的劉邦發財了項羽,建立了漢朝。

    但為什麼,後人往往懷念項羽而不是劉邦呢。

    1.劉邦為人輕浮,年輕時可以說是無所事事,秦朝末年,他四十七歲了,才只是當了個小小的亭長。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對他的記載還是比較詳細的。

    2.劉邦自身,文武不全。韓信曾說他只不過能帶領十萬人而已,可見他的才能是多磨的低。他之所以能夠統一天下,是因為他手下聚集了很多的能人。像張良,韓信等。

    外因一就是項羽不願意再回到江東而選擇了自殺。這讓人不得不對項羽感到憐惜。

    外因二是項羽本人很有魅力,很多人也很喜愛他。雖然他也有缺點,但是和劉邦比起來,就好多了。他有家世背景,祖父曾是楚國大將項燕。從小習武,就氣質和能力突出。而且力能扛鼎,是個不可多得的猛士。

    他們兩個相比較一下,就連劉邦的大臣都評價他是慢而侮人,項羽是仁而愛人。可見,兩者的評價截然相反。

    3.人們普遍都有同情失敗者和弱者的心理,況且項羽失敗的冤啊,在很多人心裡,項羽比劉邦出眾的更多,也更加配得上最後的勝利。可是,上天卻選擇了劉邦。

    李清照,曾經寫過,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動漫中男女角色的顏值究竟會對你觀看有多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