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星海一沙鷗
-
22 # 綠樹成蔭柳暗花明
三國時期魏蜀吳都想一家獨大,都想一統江山,面對的形式多樣化。
從司馬懿的個人愛好角度講,司馬懿是個帶兵打仗的統帥,司馬懿如果拿下諸葛亮,他就徹底失業了,沒有工作幹了,像現代有的人說雞勤勞,每天矇矇亮就開始叫人起床,貓也很敬業看到老鼠就一直想方設法吃掉,那都是它們的愛好,司馬懿每天喜歡戰爭,喜歡有戰爭的環境。
從自身的利益角度講,司馬懿熟讀兵書,瞭解歷史,拿下諸葛亮會遇到卸磨殺驢的慘境,司馬懿瞭解曹操是個生性多疑的人,有諸葛亮的飯吃,就有自己的飯吃,曹操利用司馬懿起到一個相互制衡的作用。
從當時的環境講,三國時期出現的能臣武將太多,自己傭兵自重會受到來自多個方面的打擊,司馬懿明白自己的能力抗衡不了曹操,當時的任務委屈求全保護自己的有生力量。
從長遠的戰略角度看,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司馬懿沒事不跟你們有本事的人打,我活的壽命長一些,我打你們的子孫,我就喜歡打你們這些無能小輩
-
23 # 家有梧桐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兵法雲“兵可勝而不可為,可勝者在敵,不可勝者在己。”也就是說,戰爭雖然可以取得勝利,但缺不能強求,是否可以取得勝利,取決於敵方能否給我方以可乘之機,我方能否抓住機會取得勝利,而不能單從我方的主觀意志判斷是否取得勝利。我方只能盡力做到立於不敗之地,不給敵方戰勝我們的機會而已。
戰爭的勝負,從長遠看取決於兩國的綜合國力強弱,從短期看,每一次戰爭的勝利取決於兩軍的綜合實力,這包括地理,經濟,主帥的綜合素質,士兵受訓的情況,武器的裝備等。
從國力上說,三國中期,雖分強弱,但強者都不足以吞併弱者,所以說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後盾都相當堅強。諸葛亮和司馬懿的軍事才能勢均力敵,雙方都精於用兵,足智多謀,誰也別想給誰玩圈套,雙方計程車兵都市訓練有素,武器裝備都是冷兵器,若兩軍交戰,畢竟是惡戰。從地理上說,諸葛亮遠道而來主動進攻,優勢是軍隊凝聚力強,兵鋒銳不可當,缺點是離故國遠,糧草接濟困難。
司馬懿的優勢是在本國防守糧草充足,缺點是十足離家近容易戀家,缺乏同舟共濟的軍心。基於這點,諸葛亮肯定巴不得立即決戰,取勝後以戰養戰,司馬懿肯定不會讓諸葛亮得逞。司馬懿堅持固守,蜀軍一旦糧草不濟,軍隊譁變,不戰自敗,司馬懿趁機就可以取勝,當然諸葛亮更不會給司馬懿這個機會,每當糧草將盡,諸葛亮為求自保,畢竟會提前安排撤退,往往斷後都有埋伏,司馬懿更知道“歸師勿遏,窮寇勿迫”的道理,自然也不會追。
就這樣諸葛亮以攻為守,主動出擊,六出祁山遇上司馬懿,基本上都是這個結局。而對於以被動防守的司馬懿來說,清壁堅野固守不戰,就是最好的應戰。畢竟果子熟了摘起來是最不費力的。
-
24 # caniforget999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著名軍事家,他擒孟達,平遼東,全都是主動出擊,攻城殺將。可偏偏對陣諸葛亮時,堅守不戰。這是為什麼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打不過唄!
諸葛亮一生五次北伐,不是《三國演義》裡說的六出祁山,其中只有最後兩次率魏軍迎戰諸葛亮的才是司馬懿。司馬懿對付諸葛亮的策略就是堅守不戰,這麼做正體現了司馬懿謀略過人的特質。
司馬懿沒有在野戰中擊敗諸葛亮的把握,同時諸葛亮遠道而來,軍糧接濟不上是蜀軍的命門,所以司馬懿採用最經濟且最有把握的方法,那就是築起營壘,耗走諸葛亮。從實戰效果來看,司馬懿這一策略非常正確。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兩軍在天水城下對峙。司馬懿部下多次請戰,司馬懿就是不聽。諸葛亮軍糧缺乏主動後退,司馬懿率軍尾隨,伺機求戰。他的部下甚至諷刺他“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司馬懿受不了刺激部署兵力主動進攻蜀軍,結果卻被諸葛亮打得大敗,蜀軍斬首三千級,繳獲鎧甲五千領,角弓一千五百張。這時司馬懿和諸葛亮之間唯一一次大規模交戰,結果卻是司馬懿慘敗!隨後諸葛亮繼續撤軍,司馬懿派張郃追擊,結果在木門道中了埋伏,張郃中箭而死。
這充分說明司馬懿對蜀軍戰鬥力的判斷,主動求戰決對得不到好處。反而一旦自己戰敗,那整個關中就有丟失的危險。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司馬懿又和諸葛亮在五丈原對峙,堅守不戰。結果雙方對峙半年之久,諸葛亮病逝,蜀軍只好撤軍。
我們從戰果來看,司馬懿達到了防禦的目的。諸葛亮遠道而來,勞而無功,說明司馬懿戰略方針明確,具體應對得當,雖然敗了一陣,損失上將張郃,但達到了戰前的戰略目標。這些都是司馬懿著名軍事家的體現。
-
25 # 乒乓球804
魏軍佔優,而司馬懿卻取守勢,這是他的老謀深算:“借敵存己”。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當年韓信之悲嘆,鷹顧狼視的仲達先生又怎能忘記呢?
回覆列表
比較這兩個人物,其實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對比:內政、軍事以及謀略三個方面。
1、 在內政上,司馬懿其實在曹魏的發揮空間很小,司馬懿進入曹氏集團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在內政上曹魏人手太多,大門閥士族太多,比如荀彧、鍾瑤,賈詡,之後又冒出個陳群,司馬懿根本無從發揮。而諸葛亮不同,他比司馬懿成名要早,進入劉備軍中,很快就被重用,從管理後勤開始後來成為蜀相,在內政上事必躬親,比劉備管的更多。所以在內政上,諸葛亮要勝司馬懿一籌。
2、在軍事能力上,其實諸葛亮和司馬懿可以算平分秋色,諸葛亮在蜀國真正意義沒打過什麼漂亮的仗,所謂六出祁山、七擒孟獲不過都是後來演繹出來的。有一點可以說明,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權傾朝野,同時掌管內政軍師外交各項大權,而在劉皇叔之後,諸葛亮沒能讓蜀國的土地擴張一點半點,只是在他掌權的者十幾年守住了那部分國土。這麼能證明諸葛亮軍事能力強呢。而司馬懿也差不了多少,他真正意義上帶兵打仗的次數少之又少,曹家的兵權都是在宗親手裡,曹洪、曹真以及之後的曹爽,司馬懿只有在曹丕去世之後和蜀國有兩次交戰,而且都算不上什麼重大的戰役,戰功幾乎是沒有的。
3、 在謀略方面,諸葛亮其實是被《三國演義》神話了,他個人在史書上謀略這一塊其實是空白,他在獻計方面是非常優柔寡斷的,徐庶當年舉薦他,主要是因為他管理內政後勤這些事務的能力,而在謀略方面,他是沒什麼實際建樹的。司馬懿是有謀略的,準確的是說心眼比較多,在三國志中也有記錄,比如稱病讓曹爽放鬆警惕,直接抄傢伙篡了曹家的天下等等。所以在謀略這一塊,司馬懿也完勝諸葛亮。
諸葛亮與司馬懿算棋鋒對手,但是差的不是很遠,諸葛亮是一根筋,司馬懿就靈活些。司馬懿就講,諸葛亮你我各守邊界,互不侵犯,讓老百姓能好好生活,因為在你我有生之年,誰也吞不了誰。不如各安邊界,讓後人來解決如何。諸葛亮不聽六出祁山沒有寸功,自己累死,也沒有出祁山一步。從這看司馬懿高諸葛亮一等。
因為諸葛亮缺少司馬懿的優秀的兩點,可以講司馬懿是這個世界上男人最能忍的人,就這點誰也比不了司馬懿。司馬懿能看到自己和諸葛亮是平手,誰也戰不了誰的一點便宜,在打下去只能是老百姓遭殃,而諸葛亮卻沒有這種意識,你和我在有生之年誰也吞不了誰,不如和平共處,交給下一代讓他們解決。這兩點是司馬懿比諸葛亮高明。
司馬懿能認識自己,能認識敵人,才是高明之人。反之諸葛亮就是認不清自己,認不清敵人,最後自己累死也沒有佔敵人一寸土地。這樣的北伐有什麼用,只能加速國家滅亡,因為國家的精華都讓諸葛亮敗壞完了。總之在軍事上兩人是平手的。這也決定只要司馬懿活著,諸葛亮的北伐就不能成功,只要諸葛亮活著,司馬懿也滅亡不了蜀國。總體來講,內政諸葛亮強於司馬懿,軍事上打個平手,謀略上司馬懿強於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