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耕根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詩詞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有著自身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古詩詞作為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標誌,有利於被世界各民族所接納、借鑑,有利於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高中語文要求學習古詩詞,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是陶冶學生情操,使學生得到美的薰陶的重要途徑;也是對高考試題的一種重視。

      第一,學習古詩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古詩具有簡潔、抒情、篇幅短小而豐富的特點。在學習中,要充分了解詩中意境,詩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去補充和領悟,這就需要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對於小學生而言,他們有豐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詩作為一個起點,去聯想、補充和創造,以構設想象中的圖畫。古人云: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即是這個道理。

      第二,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古詩教學給了我們一個發揮想象的空間,發展創造性思維,進行藝術再創造。學生在讀古詩時,對詩中描繪的各種形象大都見過,然後利用想象根據詩意把大腦中記憶的各種意象進行再造組合,從而在大腦中創造一個新的畫面。這樣不僅對詩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發揮了主導作用,發展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這對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促進智力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能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古詩把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藝術妙筆融為一體,有著特殊的審美功能,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情”、“詩中有理”,既閃耀著美的光彩,又給人以深刻的啟迪;既抓住“亦畫、亦情、亦理”的特點,又引發學生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昇華。因此小學古詩教學的過程其實是鑑賞美的過程。對於小學生而言,他們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審美體系,對於好與壞、美與醜、善與惡往往憑藉外部表象去下定論,而不能分析其內在的美和價值。透過古詩教學正好可以彌補這一點,因為古詩往往反映一種內化的、含蓄的情感,詩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寓含在詩文中,正所謂“詩以道志”。教師可以透過對古詩的講評,擴充套件學生的審美視野,讓學生獲得更高層次的審美經驗,得出正確的審美標準。

      第四,古詩教學可以汲取古詩的有益精髓,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古詩不僅體現詩人對社會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認識,更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思想結晶。它能讓學生珍惜新生活,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以及思鄉惜友之情,同時教給學生闡事明理,為人處世之道,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同時,它還可以培養學生在音樂、建築、繪畫等方面的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 2 # 福建徒步哥

    學習古詩詞,有助於陶養情操,能夠加深對於事物的感性認識,更能夠體會到他人的感受

    更好的來完善自己的人生

  • 3 # 九頂山前

    目的及原因很多。歷史文化傳承,民族精神延續,都有相關性。

    說一下自身感受。

    歷盡艱辛,站在群山之巔,看山腳碧波東流,山間雲遮霧繞,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這種感覺,如何?

    如果你能想得到“君臣一夢,千古空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這又是一種什麼體會?

    難免,你也會心生惆悵,又或是人生得意,此時有詩相伴,又有煩惱減半、恣意共享之感,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更不必說感情了: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或者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也不一定非得拔高到多麼多麼崇高之處。感覺對了,就有內味了。

  • 4 # 香巴仁

    1、偶句押韻

    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首句均可以押韻或不押韻。

    2、押平聲韻

    近體詩為了聲韻和諧,一般押平聲韻,大多數近體詩(即唐及以後的詩,唐以前的叫古體詩)也遵守這個要求。但仍有押仄聲韻的典範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絕句《江雪》,全文押入聲(短促音):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無論以古入聲韻尾還是以今普通話ie、ue韻朗讀,均沒有拗口之嫌。

    3、一韻到底

    原則上,近體詩中間不能換韻,尤其是在科考考場上的試帖詩、應制詩和限韻詩。但由於科考使用的《切韻》體系已經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語聲韻,部分韻母已經合併或分離,更可能有詩人鄉音難改,使用方音作詩,因而仍有在詩中更換為鄰韻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

    吾宗老孫子,質樸古人風。耕鑿安時論,衣冠與世同。

    在家常早起,憂國願年豐。語及君臣際,經書滿腹中。

    注:二、四、八句的“風”“同”“中”是平聲“東”韻,第六句的“豐”是平聲“冬”韻,“東”與“冬”通押。

    日常作詩與應試不同,不應用應試的要求苛刻地對待作者,尤其是後世使用古韻書作詩的作者。

    4、首韻借韻

    古體詩的押韻,可以把鄰近韻部的韻,比如一東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稱為通韻。但是近體詩的押韻,原則上必須嚴格地只用同一韻部的字,即使這個韻部的字數很少(稱為窄韻),也不應參雜其他韻部的字,否則叫做出韻。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韻,可以借用鄰韻。因為首句本來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押韻避忌

    1、忌重韻

    即同一個韻字在一首詩的韻腳裡重複出現,此乃大忌。

    2、避免同義字相押

    如一首詩中同時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韻

    古人寫詩多依官韻,而許多我們認為是同韻的字在官韻中被分別列入不同的韻部之中,如“冬”與“東”之類,如果在同一首詩中相押,即為出韻。這主要是因為古今語音變化的原因,今天已沒有必要再強調這一點了。

  • 5 # 孟周

    開始要說明的是,所說的古代詩詞,肯定都是那些經典之作啦。

    要說起學習的目的,各個人可以有自己的出發點;要說起學習的意義,可能普遍性更強一些吧。因此,這裡談的可能是個人的理解更多一些,自然免不了可能會涉及一些普遍性的東西。

    首先,學習古代詩詞是領略傳統文化內容之美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國古代詩歌同其他國家的文學作品相比,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走出了一條獨特的道路,而且對其他思想文化領域有著深遠的影響,在精英們的生活中也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在中國古代,其實不只知識精英,就是一些人印象裡與文人雅士毫不想幹的那些不讀書的帝王,都有名詩傳世,像項羽有《垓下歌》,劉邦有《大風歌》。

    其次,學習古代詩詞是體味傳統文化內涵之深的重要途徑之一。中國古代詩歌不只在文學理論方面受中國古代獨有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密切影響,而且在詩作的內容上也常常以形象的、感染力極強的方式展示精神世界的深度和厚度,給讀者樹立起一個個魅力十足的人格形象,並對讀者理解和把握世界和人生有極高的借鑑價值甚至極強的指導意義,就更不用說審美水平的提高了。

    最後,學習古代詩詞是提升自己表達能力水平的重要渠道之一。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雖說好像有誇大之嫌,但是中國古代詩人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感人肺腑的想象創造,精心推敲的遣詞造句,豐富多彩的寫作內容,都既給人特殊情境下的情理共鳴而可以直接拿來吟誦,又能使長期浸潤其中的人們從得以借鑑,甚至創造出自己的傳世作品。這樣都會使人比那些見到美人、碰到激情、遇到盛事,只會喊道真漂亮、太美了、幸福死了,能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能更引發人們的共鳴,甚至讓這共鳴超越時空吧……

  • 6 # 空谷幽生

    談談自己個人的看法:

    一、張載曾言:為往聖繼絕學!本人的筆名叫宏華,即宏揚中華文化之意!這是初心!

    二、提高修養,涵養品格,學習前人在艱難困苦中的堅持,在成敗得失間的豁達,在為人處事中的寬容,對生命的尊重,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孜孜追求……

    三、堅持學習,以身作則,為兒女樹立好榜樣!

    四、學習摸索古典文化乃至創作,這條路艱辛苦澀,常人難以堅持深入。這可以磨鍊心性,健全人格!

    《一剪梅——春日賦紅花檵木》

    滿目青山瀉蔥蘢。

    時節從來不踏空。

    一園寂寞獨君雄。

    玉樹瓊花,佔盡春風。

    笑問身邊碧樹叢,

    年年青翠幾枝紅?

    世間萬物法天然,

    千種風情,無一雷同。

    《七絕——春悟》

    欲牽春風恨無手,

    將舞明月愛登樓。

    明月春風相問好,

    人生何處惹閒愁。

    《復日援物資附中文詩事》

    磨難從來不足奇,

    感同身受若連臍。

    青山這片雲和雨,

    轉眼生成虹與霓。

    不論明月照何方,

    同在東洲沐日光。

    華夏文明衣帶水,

    友鄰攜手譜華章。

  • 7 # 東城地勢坤

    傳承經典詩詞文化,吾輩當自強。

    看看這次疫情日本援漢物資的標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再看看我們發動群眾的力量,群眾的標語是“武漢回來莫亂跑,傳染肺炎不得了”,“今年過年不串門,串門只串自家門”。

    一個是含蓄文雅,一個是直白通俗。這兩種語言文字的對比,我想無論什麼樣的價值取向,都是高低立判。

    這就是學習古代詩詞的意義,讓我們重拾祖先的國風。讓我們重新找回文化自信,讓中華文化的尊嚴再次攀登世界文化的頂峰!

  • 8 # 皮皮獅友

    學古詩文是為了更好地做一個現代人,是為了瞭解古代人的思想,對今天的現實有洞穿感。而中小學的古詩文教育與大學乃至成人的古詩文教育當然有很大的不同。一來要注重未成年人的受教心理,不可硬灌;二來要選在他們理解能力範圍內的東西;三要多講授情感,同時在高年級加入說明性的篇章,以便培養學生的理性認知。

  • 9 # 穿插游擊隊

    對中國成年人來說,古詩詞文言文等這些古文比“立體幾何”更有可能有用。事實上“有用”的知識大多是在工作現場學的,我們在學校裡學習各種知識主要不是為了有用,而是為了鍛鍊大腦、養成品格、選拔人才和傳承文化。古文有難度有哲理有美感而且是中國的,完全能起到這些作用。

    中國文言文比西方拉丁文的用處大多了。

    拉丁文是一種已經死亡了很久的語言,但是美國的一些私立中小學至今仍然在教授。表面上的理由是學習拉丁文能讓人加深理解英文,背後的理由是能起到一個階層符號的作用。有餘力學習一個看似沒用、實則代表精緻精神生活的東西,這很高階。

    古人說,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但我知道,對大多數人來說,對古文都是又愛又怕。

    所愛的,自然是它承載著歷史的厚重與中文的美感;所怕的,是古籍經典浩如煙海,真是不知要從哪兒讀起。

    何況,大多數人讀文言文也實在是很費勁的。所以,很多人的古文家底兒,就止步於高中語文學過的那些篇目了。

    作為中國人,這實在是一件太可惜的事。

    今天我們來試著解決這一個棘手的問題:為什麼我們今天還要讀古詩詞?

    你可能會說,這還不簡單?因為古典詩詞很美啊,對,可是你發現沒有?古典詩詞的美我們越來越難欣賞。至少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音韻的變化。很多古詩的讀音和我們今天的普通話已經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說,蘇東坡那首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你聽,句子是很美,但是幾乎沒有押韻。我們念起來,跟散文差不多。為啥?因為這首詞用的是入聲字做韻腳的,今天的普通話沒有入聲字,已經讀不出來韻律了。

    還記得上大學的時候,我們隔壁班中文系的北方同學,因為北方方言沒有入聲字,所以要痛苦地背誦入聲字表。我們這些南方同學看見了就笑話他們。因為南方方言中,幾乎完整地儲存了入聲字的讀音,很多用入聲字押韻古詩詞,用我們家鄉話念起來,詩意就出來了。而北方同學就沒有這個福分。

    音韻變化,不僅是押韻的問題。對詩意本身也有影響。比如,王維的那首著名的《觀獵》裡的兩句詩“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用普通話念下來,你會覺得,哦,就那麼回事。

    但在粵語發音中,十個字,四個字是g打頭的舌根音,七個字是ng韻母,這叫舌根濁鼻音。在廣東話中你是不是感受到了那種強勁的風聲和打獵時候拉弓放箭的聲音?但是,一旦回到普通話,這個意境就沒有了哦。

    還有一點變化,也讓我們今天欣賞詩詞的能力也在下降。就是古代詩人寫作時候的很多情境,今天已經沒有了。比如,送別詩,這是古詩當中的一大類。圍繞送別這個情境,中國人發展出了一個非常複雜的符號系統。比如,古詩中一提到楊柳的“柳”,通常都和送別有關,因為柳的發音和留下來的“留”近似嘛。

    《金陵酒肆留別》 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淮上與友人別》 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說了這麼多,回到今天一看,別說柳樹了,就是送別這個場景也快沒有了。19世紀的歐洲文學裡還經常有火車站“月臺送別”的場景,這叫月臺文學,也是因為那是生離死別的地方,情感張力特別大。但是今天呢,坐高鐵連站臺票都不賣了,因為沒有必要了嘛。你上了火車,兩個人還是想念,咱們接著微信裡聊啊。

    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人不再分成眼前的人和離別的人,而是分成通訊錄裡有的人和不認識的人。除了異地戀的戀人和空巢老人,離別這種情感,幾乎都從當代人的辭典裡刪掉了。

    由此你一想,這還了得?古詩當中的一大部分,不僅送別詩,連懷遠詩,就是想念遠方的人的詩也沒有情感基礎了啊。什麼“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還有杜甫著名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欣賞這些詩歌的情感基礎會不會被抽空呢?

    不會的。為啥?因為文學的作用,本身就不是讓我們瞭解那些熟悉的東西,而是讓我們體驗那些不熟悉的東西,這詩詞才能豐富我們的體驗,擴充套件我們的生命啊。所以這些場景即使消失了,但是它們對應的生命體驗不會消失啊。

    什麼叫生命體驗不會消失?我們來舉個例子。著名的送別詩: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種送別,尤其送別還要擺酒的場景今天是沒有了。但是你讀這首詩,真的是隻有送別嗎?

    我在網上看到一位彭運生老師寫的文章,就讀出了言外之意。你看,整首詩關鍵在這個“更”字,勸君更進一杯酒。這分明是這場送別酒,已經喝到最後階段了。其它勸酒的詞,已經說沒了,這才拿出了最後一個理由,你再喝上一杯吧,因為西出陽關無故人啊。

    那奇怪了,既然有這個“更”字,前面幾杯酒的勸酒詞是啥呢?用什麼理由勸元二喝的呢?其實就是這首詩的前兩句嘛。

    我們還原一下這個詩意:來,我先敬你第一杯,為啥?因為“渭城朝雨浥輕塵”啊,早上剛剛下過雨,空氣多清新啊。來,我再敬你第二杯,為啥?因為“客舍青青柳色新”嘛。此情此景,將來多值得懷念啊。就這麼一直喝到無話可說,不得不分別了,這才奉上最後一杯酒,“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啊。

    你體會一下,這種話語的節奏感,前兩句勸酒詞,藏在了寫景的句子裡。然後,更進一杯酒,那種分別的無奈,那種不忍說出口,但是最後又不得不說出口的話,西出陽關無故人,最後還是脫口而出了。整首詩這樣排布,力道才足嘛。

    我們今天即使沒有送別這種情景,送別也不擺酒了。但是這種教科書級別的對語言節奏感的把握,你不覺得嗎?人性不變,我們對這種高妙節奏感的感受力就不會下降啊。這就是這首詩我們今天還要讀的原因。

    再舉一個例子。也是著名的詩: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根本就不是寫景詩,為啥?因為萬徑人蹤滅了,這個場景是沒有觀察者的。只有“孤舟蓑笠翁”,這是所謂的“造境之詩”,是詩人憑空造出來的一個情境,絕不是寫實的寫景。

    所以說啊,如果非要說,場景熟悉,我們才能欣賞得了這首詩。那《江雪》這首詩,古人也欣賞不了啊。因為壓根就沒有人能親眼見過這個情境啊。

    那自古至今,那麼多人覺得這首詩好,他們從這首詩裡得到啥呢?我覺得彭運生老師說得好,是一種獨享權,獨自享受美好東西的權力。

    千山鳥飛絕,把天上的事物隔絕開來;萬徑人蹤滅,把人間的事物隔絕開來;孤舟,把此地的同類隔絕開來;蓑笠,人在蓑笠之中,這是把外界環境也乾脆隔絕開來。這還不夠,還要加上一場雪,還要有一場寒,把可能的紛擾也隔絕開來。所有這些詞,都是為了隔絕外物的,把這些詞都拿走了,還剩什麼?就剩兩個字了,“獨釣”。對一個老翁,不著急,專注於此刻的目標。

    我自己幹活幹到所謂有心流的時候,也就是渾然忘我,完全沉浸在此刻創造的愉悅的時候,最容易蹦到腦子裡的詩就是這首《江雪》。

    欣賞這首詩不需要江,也不需要雪,只要我在隔絕外物,獨享美好的時刻,這首詩就是為我寫的。

    人性不變,我們心靈中那些柔軟的,容易被觸動的地方就不會變。在十幾個字,幾十個字的篇幅裡,就可以體味吟賞古往今來人類最美好的情感,這是我們中華文化中的人,獨享的福分。

  • 10 # 鈺涵茶行

    這些年,從幼兒啟蒙的“三字經”, “漁翁對韻”到小學語文課文增加古詩詞的篇幅,無一不顯示古代詩詞文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去學習詩詞呢?我們認為有下面兩點:

    第一,透過最優質的語言去認識美。

    對於美的事物,大家可以看,聽,聞,觸,想,也可以用繪畫,攝影,音樂等藝術形式予以表達。相對來說,語言是最綜合的表達方式,它既有形象性,也有音樂性,可以靈動,也可以靜穆,可以揭明,也可以暗示。

    世界上一切文化中,最優質,最美好的語言一定出現在詩歌裡。大家學習古詩詞,就能學習到最優質,最美好的漢語。

    比如大家讀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就會在池塘邊逗留,觀察;讀過“風吹草低見牛羊”,就想去內蒙草原騎馬,放羊;讀過“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就不會只想著吃遍成都美食,而是會跑到武侯祠去憑弔,瞻仰;讀過“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才會在遇見瀑布時,不至於只會叫著“哇塞”“太美了”,這類蒼白無力的形容詞。

    第二,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去學習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

    在古代中國,無論老幼,無論尊卑,只要有文化的人,幾乎都會寫詩。

    詩詞不僅僅是文人墨客吟風弄月的奢侈藝術,它更重要的價值,在於用一種優美易懂的形式,用一種親切自然的態度,用一種無孔不入的眼光和筆觸,來記錄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

    對於當代中國人而言,詩詞就是認識,學習傳統文化的一扇視窗,一種捷徑。

    比如讀了“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就可以瞭解成都的地理與交通;讀了“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既能瞭解金陵城,也能瞭解六朝貴族;讀了“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便知道古人如何過春節。

  • 11 # 吻雨不傷春

    【目的】:透過古詩詞鑑賞,加深人們對文字的妙用的認知,提高了文學素養,陶冶了情操和個人氣質,有道是:腹有詩書氣自華。人們愛詩,學詩,都是有一顆嚮往美的心。

    【意義】:相隔千年的靈魂共鳴,瞭解了作者當時的情感,遭遇,用高度提煉的文字書寫生活中的一切。

    【舉例】:

    學了詩之後,想念一個人,會用“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醫”,而不是“你可想死我了”

    學了詩之後,誇一個人美,會用“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而不是“你太美了”

    學了詩之後,豪情萬丈,會用“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而不是“我要雄起”

    學了詩之後,愁緒滿滿,會用“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而不是“我好憂愁”

  • 12 # 99無名

    毫無疑問,中國文化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民族文化之一。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中華詩詞不僅詩句優美,更包羅永珍,無論少兒的啟蒙律詩,還是詩經、楚辭,以及廣為傳唱的唐詩宋詞元曲,它們或詠物,或明志,或寫意,或寓言,如百花爭豔奼紫嫣紅。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中華文化講究學以致用,熟讀詩書不僅能豐富個人的精神文化,對於提高寫作能力更是百利而無一害,學習過古詩詞的人無疑會在遣詞造句的手法上更加豐富。而且我們也可以透過誦讀朗朗上口的詩詞,提高我們的語言能力,感受中華文化的詩詞魅力。

    古詩詞不僅記錄了古人的生活狀態,還可以讓我們領略或豪情或婉約的古人風采和不凡氣度。

    除了意境,文采等等,我們還能學習到韻律格式,工整對仗等令人叫絕的巧妙安排,更能體會精妙推敲之樂。

    而且有很多古詩詞通俗易懂,包含了許許多多做人的道理,有些更演變為後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格言。

  • 13 # 安林001

    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意思是說不學詩,就不懂得怎麼說話;不懂得禮,就不能夠立身。

    可見古詩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多麼重要。

    作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者,除了會讀會用白話文外,更應該懂一些古詩文來壯大自己,充實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質,陶冶情操,增強自信心。

    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它不僅內涵豐富、包羅永珍、意境深邃,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而且語言凝鍊、短小精悍、詞句優美、韻體和諧、易於誦記,名篇佳句燦如星海,美不勝收。

    千百年來,這些優秀的古代詩詞合著中華民族的脈搏,時時刻刻撞擊著國人的靈魂,滋養著國人的性情。

    所以透過學習古代詩詞,可以獲得古詩文經典的基本薰陶和修養,接受中國傳統美德潛出移化的影響和教育,感受傳統文化的搏大精深,體味傳統文化的人文內涵,傳揚中華民族精神,提高愛國熱情,激發學習和工作鬥志,為振興中華而學點古詩詞吧!

  • 14 # 潁水蕭蕭

    提高自己、充實自己唄,這話問的。

    胸有詩書氣自華。古典詩詞都是濃縮的語言精華,可以用極為簡潔的句子表達你幾十句、甚至幾百句都表達不出來的意境。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怎麼樣?是不是兩句話就把你傾洪荒之力都難以表達出來的懷才不遇孤獨感慨傳神地刻畫出來?

    再如,古人表達思念時會說,“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此情無計可消除”,你除了來句“臥槽,想你了”,還會說什麼?

    開心一下,莫怪、莫怪。

  • 15 # 周身刀

    目地是看得懂,寫個文章吹個牛的,讓別人覺得你肚裡有貨,不是白丁;意義是老祖宗的遺產別砸在文盲子孫的手裡,讓洋人笑話。

  • 16 # 遠方西沙

    俗話說的好啊,學會唐詩宋詞三百首,不會寫,也會溜。話糙理不糙,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都是這個理。

    學習古代詩詞的目的就是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對中國古文明的瞭解和認知。

    學習古代詩詞的意義,很多 ,義意也重大,古代詩詞是一個很好認知中國古代各人方面的途徑,很多歌辭詩賦裡,也都有古代人情事故,家國情懷,安分樂道的風土人情的描述和影射。古詩詞不但對中國文明有深刻,深遠影響,它對世界的文明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現在很多國家都效仿學習中國的中庸之道,很多來中國留學生熱衷學習漢文化。

    中國古詩詞是一顆耀眼的明珠,在人類的文明史上,永遠奕奕生輝。

  • 17 # 追求自然的攝影愛好者

    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不學詩無以言。

    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古往今來,無論是贏得青樓薄倖名的文人騷客,還是醉裡挑燈看劍的沙場英雄,都或多或少採用詩詞進行情感的表達。

    學習詩詞的目的可以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意義在於,可以豐富個人的情感以及對生活的品味,提升個人情感表達和審美能力。

    腹有詩書氣自華,詩詞可以對人格進行薰陶。

    古代詩詞是寶貴的歷史文明和精神財富,無論我們身處怎樣的時代,詩詞都值得我們用心去品鑑。

  • 18 # 東湖聽語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古詩詞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試問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的文化能像中國詩詞這樣博大精深,積厚流光。

    學習古詩詞是繼承祖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古代文學,歷史和社會知識,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更能陶冶情操。

    詩詞使人能夠在這浮躁的社會中,恪守住自己心靈的寧靜,感悟人生。從詩詞中,學會了一份冷靜,一份忍讓,一份寬容,一份堅強。

    古詩詞是我們的精神食糧,學習詩詞的孩子充滿智慧,知德明理,更能去發現生活中的美,懂得感恩,比一般的孩子更有幸福感。

  • 19 # 使用者劉國樑

    文學也是當時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我們以史為鑑,取古之長,補今之短!弘揚光明!鞭撻裡暗,為今天社會的健康,和諧發展輸入新鮮血液,有利於人類文明進步!

  • 20 # 歷史摸黑人

    詩詞是藝術的一種,而且很長一段時間是藝術的核心。古代詩詞是我國詩詞的巔峰和寶庫,他們有的語言優美,如李白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有的波瀾壯闊,如岳飛的“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有的含情脈脈,如柳永的“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等等很多優美詩詞。他們是我國文化的瑰寶,使我們文化的精髓。

    學習古代詩詞,可以陶冶你的情操,培養你的美感,增強你的素養。雖然它不能讓你出口成章,不能讓你已此為生,到學習古代詩詞絕對對你有好處。建議你多學習古代詩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離職以後,即使與前同事關係再好,都會慢慢不再聯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