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銀杏智庫

    殲31和殲20,哪個更適合做艦載機?殲31比起F35,孰優孰劣? (名字就是個代號,本文就用殲31了,不用爭論)

    第一,殲20不適合做艦載機。

    首先,氣動不適合著艦:

    1,鴨式的迎角解除安裝控制,在大迎角時候有優勢,迎角越大越靈敏,而小迎角時候則沒有平尾式的載入控制靈敏。也就是說著艦時候控制穩定的能力不強。遠耦合鴨翼面積很小,低速下配平能力低,而且上反漏氣,舵效更差。即便有了向量噴口,也主要用於起飛,對著艦的幫助比較少。而且平尾式的載入控制,是增加升力的狀態,復飛更容易。

    2,大後掠三角翼也不利於著艦。殲20的翼型,展弦比過小,誘導阻力大,低速升阻比很低。如果速度高起來,鴨翼的渦流效果得到凸顯,高速段優勢盡顯。可是著艦的時候是低速啊,需要速度低的同時還有更大的升阻比,一方面可以減速增升,便於復飛,另一方面著艦穩定。

    3,可否改變?這個問題是由鴨翼的遠耦合和機翼的大後掠帶來的,那麼改變就是變成近耦合,可是近了翼稍渦流就無法透過尖拱邊條渦捲到機翼之上,那就只能放棄共面鴨,採取高置鴨翼,可是隱身也就差了。三角翼展弦比加大,那麼高速優勢也就沒了。這不是變成了陣風?鴨式和三角翼都不利於低速升阻比,可以雀降,增大迎角著艦,如果要保留遠耦合鴨翼,和大後掠三角翼,迎角增加就太多了,這樣會擦尾的,而且飛行員的視野也不好。安全穩定的使用,是我國航母威懾力的首要來源,不可冒進貪功,因小失大。

    其次,殲20的結構不適合做艦載機: 雙發動機的緊湊佈局,主起落架之後的中間並無承力結構。艦載機著艦要後輪碾過攔阻索,攔阻索再彈起來,攔住隨後過來的尾鉤。有的艦載機就因為尾鉤距離後輪只有2米(f18超過5.5米,f14d達6.6米,甚至連x47b都有3.1米),導致長期無法鉤住攔阻索,後來不得不往後堆焊一條鼓包,把尾鉤往後延伸。這樣增加了重量,降低了隱身性。 我們不能再犯同類的錯誤。從結構係數來看,加尾鉤位置有高強度結構才好,這樣不會額外增加重量,安全性也更有保證,畢竟尾鉤拉斷飛機的事故也是不少的。

    (如圖,殲20主起落架在彈倉後緣位置,也是機翼的開始處,後面沒有合適的位置放尾鉤)

    第二,殲31適合做艦載機,完全可以成為世界最大的隱身艦載機。

    1,中航對鶻鷹的評價:重量控制最精準,數字化程度最高,複合材料用量最多,研製時間最短,成本控制最優。 第一句就是重量控制,可見設計團隊是瞄著艦載機去的。而研製時間短成本低透露出來的另一個資訊就是,粽子使用了很多成熟技術。符合艦載機求穩的要求。

    2,鴨式優勢在於放大靜不穩定度,而艦載機還是穩定一些好,低速好控制,殲31就是平尾式佈局。

    3,艦載機需要大迎角起飛或者降落時,尾翼在機體影響區,受到干擾。殲31垂尾更大,試驗艦載階段可以先用第一個版本,垂尾大更安全。而且沒有尾鰭,不會受到甲板和反彈擾流的影響。

    4,採用和教練10獵鷹一樣的平尾,尾撐盡力後延,轉軸盡力靠前,一方面增加舵效提高起降時的控制能力,一方面也提高了大迎角控制能力,抗得住機體影響區的干擾。另外和垂尾的位置錯開了,可以減少因為二者動作而產生的雷達散射。如果沒有艦載考慮,提高靜不穩定度應該如同F22那樣,平尾楔入機翼後緣襟翼一段,同時還能減少跨超音速的阻力。 (如果艦載型的翼展增加很大,也會楔入)

    5,中間承力結構一直延伸到尾椎,方便安置尾鉤,不會出現堆焊延伸那樣的難堪。 立柱式雙輪前起落架,比跪式的鉸鏈更抗衝擊,適合著艦,可見具有設計指向性。

    6,整體看來。最起碼殲31也是一款以艦載機為設計目的的戰機,各種技術應用,應該說中規中矩,說不出什麼不好,也沒什麼出彩的地方。符合艦載機求穩的立場。

    7,唯獨有一點擔心,我們的航母沒有美國大,而我們的艦載機卻比美國大,那個數量是否夠用?一個波次的投彈量夠不夠完成戰術指標呢?可能需要更多的殲15來搭配。這一點殲20就更不合適了,因為它更大,導致數量更少。無論是空中對峙,還是對地波次打擊,對於中國航母來說,數量需求更重要。畢竟真的打航母,還有21帝等其他更好選擇。

    第三,殲31碾壓其他隱身艦載機還是沒有問題的。

    ㈠,體積優勢。 總有人說殲31小,那麼真的嗎?看資料還是可以看個大概的。

    殲31珠海航展的中航官方資料(艦載版還會放大): 武器燃油全內建狀態作戰半徑1250千米,攜帶外掛油箱時作戰半徑2000千米。 機長17.3米,翼展11.5米,機高4.8米。 比起同類來說,不算機翼部分,機體長寬高一乘,多了十幾立方米。這還小?到底是不是跟同類飛機比的?(見銀杏另一篇自己提問回答)

    而且,殲31的方形率很高,小翼展而機體寬。機體各處厚度差不多。可沒有大肚腩和高脊椎,可不是用突出部位獲得的尺寸。在隱身戰鬥機裡,厚度僅次於殲20。

    有人說,殲31是外輪廓大。可是兩個發動機啊,佔用空間會多啊,單發的可以彌補啊。真的嗎?兩個發動機那可是中發,可不是大發。算一算就知道了。渦扇13,長度4.14米,進氣口直徑沒找到,最大直徑1.02米。 計算對總體空間利用的影響,公平起見,都用最大直徑。 V=Lπrr,渦扇13的體積是3.38,兩個就是6.76立方米,差距連1個立方米都不到,拿什麼彌補整體的體積差距?(見另一篇)

    體積優勢就帶來了航程優勢,這就是1250公里作戰半徑的保障。

    體積優勢還帶來了彈倉優勢。中推發動機在上面兩側,機身向下傾斜,彈倉在下面,深度也未必有多少影響。如果發動機在中間,彈倉在兩邊,影響的是長度和寬度。兩側進氣道就要向中間更快彎曲,因此影響了兩肋彈倉的空間。而整體上殲31體積優勢巨大。尤其是能夠保證容納更長的空空彈、空艦導彈,確保更大的射程。 殲31雖然也是兩側進氣,但兩個發動機在尾椎兩側,因此進氣道擠佔中間彈倉空間較少,設計機腹彈倉更加自由。因此大家看到了大大的彈倉,寬度不低於2米,長度大概4.5米。(如上面圖)這樣寬大的彈倉,可以容納更復雜的掛架,可以選擇發射次序。

    側彈倉目前全世界同類都沒有。但是,31起落架艙重新修改之後,是可能放置側彈倉的,具備升級空間。起落架可以更換,試飛階段前收起落架更安全,液壓故障還可以利用風阻開啟到鎖定角度。使用成熟之後是存在後收或者側收起落架的可能的。這個有待於觀察。

    扔炸彈的話,用小飛翼無人機更好,何必還用有人機呢?大型炸彈的話,殲15更好啊。反正航母的用法是長時間、持續性、漸進式介入施壓,非隱身的多用途戰機是必須要保留的,讓人家看得見才能更好的施壓。而且對地對海任務還是殲15更擅長,電子戰版本的霹靂飛鯊也需要保留這一款,規模降低成本,便於維護。

    ㈡,空戰能力優勢:

    1,超音速佔位。 說高空高速入場優勢,殲31可是針對了對手研製的,超音速面積率優勢在握,翼展更加後掠。做到比對手更好更快,給空空彈更大的初始動能和勢能。首先進入射程,把對手納入不可逃逸區。

    2,能量機動。殲31是雙發啊,都可以加向量噴口的,遇到單發沒向量的對手,那優勢大了去了。 能量機動也要看推比,殲31在中航是重量控制最佳得主,複合材料和鈦合金列印技術先進。 2012年,奧巴馬親自宣佈,把鈦合金3D列印列為未來9大科技之首。次日,中國公佈,該技術已經大量應用於各型飛機的結構工藝。以F22佔比40%的鈦合金架構來說,如果採用我們的列印代替熱等靜壓,可以減重40%(引用王華明教授所說,不是比較,勿稽核掉)。4成的4成,就是整機的16%呢,即便沒有全部零件這麼多,也不是一個發動機推比可以追平的了。 除了減重,其實很多人不知道,殲31發動機也有優勢(勿噴,去看銀杏另一篇回答再說),沒出來就是優勢,比某些出來定格差品的強。殲31與梟龍、利劍無人機是共享發動機的,有體制保證其專案,還怕什麼。隨著材料革命首先在中國展開,結構材料的奈米顆粒製備、量子測量下的結晶控制,都會給發動機帶來革命性飛躍。

    3,角度機動。玩瞬盤啊,瞬盤看翼載啊,殲31體輕啊(前文介紹過了),不超重啊。這還擔心什麼?

    4,先敵發現能力。隱身機為了不被別人發現,雷達要做針狀波束掃描,發現非隱身機容易,但是這種針狀波束對於隱身機基本無法發現,因為訊號積累太少。那麼隱身機發現隱身機就需要綜合光電跟蹤系統了。而這東西在飛機的下巴上,只能發現比你飛得低的目標。這一點殲31處於全面優勢啦,針對了對手嘛,有高度優勢。也許有人說還有分散式紅外系統啊,可是那個孔徑小,而且是用的中波紅外,針對的是地面潮溼背景和超過300K的高空高溫物體,對於發現水平大距離物體是不擅長的。

    5,隱身性。二次輻射電磁波的繞射是需要曲率變化越平緩散射越小的,如果近似圓筒肯定不好。疙瘩多了,尖頂繞射就多了。殲31明顯身材更板整,這身材技術就奠定了差距。

    6,彈倉優勢,也就是先敵發射優勢。(前文也提到過)又長又寬的彈倉,可以安放更長的空空彈,獲得先敵發射優勢。

    7,殲31機鼻直徑更大,雷達根部有1米左右,可以容納更多單元的有源陣雷達。

    ㈢,艦載機發動機雙發備份,更安全。 一個是故障時還有另一個動力,另一個是鉤住攔阻索更安全。雙發有尾椎結構,尾鉤安裝位置強度有保證,比單發堆焊的好多了。必須強調,艦載機安全第一。(標配發動機不需要著急,航母是保護海外資產的,殲15眼下夠用。世界隱身艦載機的階段還沒正式進入呢,要持續幾十年呢。再說一次,梟龍和利劍001用的發動機與殲31同款,必然會搞成的,有體制優勢保證)

    ㈣,1250公里作戰半徑,體力大嘛。

    第四,不知道是否還有其他艦載機方案。現在只知道殲31比殲20適合艦載,如果有更好的方案,那就另說了。

    第五,殲31做艦載機的用法。 殲31的艦載機任務有3個: 1,指揮無人機蜂群,可對峙,可打擊。 2,偷襲敵機,包括侵入我防空圈的敵機,以及使用高拋式超遠距離衝壓反輻射導彈偷襲敵人預警機。 3,當地人沒有防空能力之後,跟著殲15一起對地對海攻擊,使用外掛彈。 另外,考慮到規模成本問題,不會僅僅供應海航,在一些沒有四代機的方向,也是可以部署的,主要是防空。作為踹門者,也是比較合適的,因為鶻鷹腹部隱身遠好於肥肥。 也就是說,可以作為黑龍殲20的必要補充,黑龍還是以刺殺對方空中高手(預警機、隱身機)為第一要務。

    第六,最後對國產先進武器,送上祝福。 我不太喜歡鶻鷹這個稱呼,如果非要叫鳥,叫雕鴞也好啊。 為表達我的期望,我給它取個綽號——霸天虎。(和動畫片沒有關係,美國動畫片的狂派,人家叫的是deception,意思是反欺騙。霸天虎這個詞,也是國產的。中國有了龍,有飛豹,還應該有猛虎,期望它能夠虎嘯山巔,傲視世間百獸。)

  • 22 # 兵說

    隨著美國f35c艦載機的問世和試驗,隱形艦載機的時代就要來臨。殲20和殲31能否上艦,擔當起艦載機的重任也成了一個熱門話題。從我的角度來看,兩者現在的情況都無法直接上航母當艦載機,都需要改良,而且是大改。改的方向不一樣,最終的效果當然也不一樣。如果追求艦載機本身的單獨作戰能力,殲20毫無疑問比殲31更能勝任。如果追求的是艦載機的數量叢集效應,殲31會更好。

    殲20的結構強度要比殲31好很多,畢竟它是重型機,身板本身就比較厚重。但它和殲31一樣,上航母前都需要先加粗一下大腿,尤其是前起落架。艦載機落到甲板上,一瞬間的衝擊力能夠完全折斷普通起落架,進而造成嚴重後果。因此艦載機一定要先加粗起落架,改變其受力結構。如果要考慮彈射問題,還需要加上側面的彈射拉桿。殲20由於太重,結構方面需要下大功夫。而殲31又比較輕,需要加強。

    然後就是載彈量,如果要成為艦載機,殲31就要考慮如何把反艦導彈裝進去,殲20也一樣。殲20的掛彈承載力更強,內建彈倉也更大。而殲31則不盡如人意,如何把反艦導彈塞進去,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然後看航程和空戰能力,艦載機的任務是爭奪海戰時的領空權。我國的航母噸位屬於中型,不是十萬噸的重型航母。艦載機的數量自然要少,因此要讓單機的作戰能力更強一些,飛得遠一些,一個當一個半用。從這個角度看,殲20更好。未來如果有了更大噸位的航母,讓殲20和殲31混搭上艦也是個不錯的主意,這樣既有數量,也有質量。

  • 23 # 紙上的宣仔

    這兩個都可以改裝成艦載機,但是個人更傾向殲20上艦。下面說說2者各自的優劣勢,以及為什麼本人傾向殲20上艦。

    殲20

    如果是殲20上艦,我們就可以擁有作戰半徑極高(>1500公里)的航母戰鬥群。同時由於殲20的超音速機動性更好,它的空優能力也更強。F-22不敢說,暴打F-35沒有任何問題。而美國的艦載機恰恰是F-35這種小胖子,它的跨音速段機動性很不錯,但是超音速機動性就爛的沒法看了,最大飛行馬赫數只有1.6,作戰能力全要仰仗自身超強的態勢感知能力。不過該有的態勢感知能力殲20一樣都不缺,沒辦法誰讓殲20是後起之秀摸著美帝過河呢,所以這方面已經F-35也毫無優勢。

    殲20的EOTS。殲20的感測器和F-35一樣多

    同時我們要知道一個事實,就是中國的航母處於起步階段,我們差距最大的是數量比美國少的太多太多了。美國有11艘航母,而且還有新航母在建造;我們現在只有2艘小得多的遼寧級,和一艘正在建造的003。數量上的巨大劣勢,決定了我們在戰略上是守勢。那怎麼守呢?很簡單,能截住對面的艦載機攻擊波,防止自己的航母戰鬥群遭到打擊,所以要求我們的艦載機首先必須要能佔據空中的優勢。殲20恰恰就是這麼一款空優戰機。殲20從頭到尾的設計都強調了極速能力和超音速機動性,是可以做到2.5馬赫戰鬥巡航的戰鬥機(F-22的最大速度才2.25馬赫),打F-35就跟老鷹俯衝抓地面上兔子差不多。

    說個題外話,美國使用中型機當艦載機已經有20多年,看起來美國人已經鐵了心的走中型機路線。但是實際上當年美國海軍退役F-14重型機,並且拒絕F-22艦載機專案,是因為這倆一個比一個難伺候,F-14的變後掠翼,F-22的隱身塗層,在高鹽高溼的條件下非常不耐損,而且艦上還不具備維修能力,所以美國海軍才不要的,而不是因為他們是重型機。

    殲20的機翼後掠角比F-22更大,因此可以適應更高的馬赫數

    問題的另一面就是強調空優能力會在一定程度上犧牲掉對地能力。殲20作為空優戰鬥機,雖然對地能力也不差,但是它畢竟太大了,一艘航母的攜帶量是比較有限的,這樣一次能夠放飛的艦載機數量也必然不如FC-31這種中型機。這個是殲20作為艦載機的缺點。

    FC-31

    如果我們的航母不以美國為假想敵,那麼FC-31上艦是比較合適的。FC-31尺寸小,一艘航母能夠攜帶的FC-31必然超過殲20的,而且維護上應該也要比殲20方便一點。再一個FC-31的價格也比殲20更便宜。FC-31 2.0在外掛模式下,共有12個掛點,可以做到8噸載彈量(內2噸外6噸)。作為艦載機其實還是夠用了,不過要注意的是,FC-31的彈艙太小了,而且沒有經過特殊修型,所以對地模式和F-35還是不能比的。比如F-35可以攜帶2000磅炸彈或者同樣等級的反艦導彈巡航導彈,FC-31的彈艙是做不到的。至於空優能力,FC-31可以略強於F-35或者持平。

    殲20和FC-31體型對比,殲20還是大了不少

    FC-31 2.0,最大起飛重量28噸,可載8噸彈藥

    珠海航展上的FC-31 2.0官方宣傳

    FC-31彈艙最大能攜帶500kg炸彈或者導彈,僅和F-22對地能力相當

    所以用FC-31只能打造的航母艦隊,出動能力會強一些,價格會便宜一些。但空優不夠不明顯,對地也只是勉強夠用。

  • 24 # 尖端防務

    如果在J20和FC31之間選擇誰應該上艦那麼必然是J20

    首選從需求來說,我國下一代艦載戰鬥機必然是具備4S能力的第五代戰鬥機,這一點是非常明確的。前海軍司令吳勝利也曾講過,下一代艦載機必須是具備4S的重型四代機。海軍為何會有這樣的要求,其實也很容易理解。我國航空母艦一出家門,遇到的五代機不光有F35,還有部署在第一島鏈上的F22。所以我們的下一代艦載戰鬥機對標的就是F22而不是F35,而且4個S一個都不能少。從時間上來看,現在已經逼近沈飛所總設計師孫聰所說2020年的時間節點,這個節點就是我國艦載戰鬥機出現的節點,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時間節點,不會輕易推翻。全新研製第五代機艦載戰鬥機需要的時間比較久,可能性不大,最大的可能是在J20和FC31這兩種戰鬥機中選一個,然後改型上艦。

    那麼J20和FC31兩型戰鬥機哪一個更適合上艦呢?很顯然J20會佔據很大優勢,因為J20發展比較早,現在早已服役,技術相對比較成熟,而且4個S一個都不少。而且作為空軍的天字一號工程,獲得的資源和支援是比較充足的。而FC31作為中航自籌資金的專案獲得的資源相對有限。

    J20其實尺寸並不大

    有人說J20尺寸比較大,上艦比較佔地方,影響載機數量,這個觀點實際上是錯誤的。J20機長20.3米,翼展12.88米,其實尺寸並不大,比J15的尺寸還要小一圈。

    J20和FC31在遼寧艦甲板上最大起飛和最大回收狀態下的載機分佈

    有觀點認為FC31上艦會有數量優勢,這個其實是不存在。因為有人算過,以遼寧號航母的甲板面積為準,FC31也就比J20多載一架。就算航母排水量擴大一倍,也不過就是多裝載2架,數量上並無優勢。

    FC31被髮動機拖了後腿

    相反,FC31體型小帶來的弱勢倒是非常明顯。首先中型機的體型限制了FC31發動機的選擇範圍,只能選擇WS13及其改型WS13E來做動力。而這兩型發動機效能都比較落後,推重比在8左右,離五代機普遍要求的10個推重比相差深遠。而且採用的是比較落後的常規氣動佈局,用8個推重比左右的發動機是無法超巡的。這和J20情況完全不同,雖然J20目前用的向量版WS10B推重比也不高,只有8.8左右。但J20採用的是鴨式氣動佈局,氣動阻力上的優勢很大,仍然可以實現超音速巡航。(WS15三步曲)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J20和FC31兩者在氣動設計上有本質差別,兩架飛機的氣動佈局完全不同,FC31和F22一樣都是常規氣動佈局,J20是鴨式氣動佈局。常規氣動佈局中重心在前,機翼產生的升力在中間,平尾產生的升力在後。整架飛機要想保持平衡,平尾產生的升力一定是負的,為了產生負升力必然就會產生配平阻力。而對鴨式氣動佈局來說完全沒有這個問題,鴨翼產生的升力是正的,重心在中間,機翼產生的升力也是正的,三者達成平衡,不存在配平阻力問題。

    J20藉助鴨翼和機身邊條實現了非常高的升力係數和非常低的阻力系數

    對J20來說,鴨式氣動佈局還可以起到減小機翼載荷的作用,能夠進一步減小機翼面積,以進一步減小阻力。因為J20有兩個渦流發生器,一個是鴨翼,另一個是鴨翼和機翼之間的機身邊條,這兩者結合能夠產生更強大的渦流,因為鴨翼的展向尺寸比FC31的進氣道側邊嵴尺寸要大得多,導致鴨翼渦尺寸更大,連機身邊條產生的渦流都比FC31進氣道側邊嵴產生的渦流強大。而且鴨翼下方的氣流壓力大,在鴨翼渦流經機翼和機身上方時能不斷向渦流補充能量,使渦流的強度遠遠超過FC31。在這方面FC31和F22情況類似。J20的小展弦比機翼翼根部分更長,可以更充分的利用渦流的力量。最重要的是機身也能夠獲得比FC31和F22更大的升力,相對而言J20的單位面積機翼載荷就會更小。這也是鴨式氣動佈局的升力係數要高於常規氣動佈局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這樣就可以適當減少機翼面積以減少阻力,以平衡發動機效能的不足。實際上F22的機翼面積為78平方米,J20為68平方米。J20的機翼面積更小一些,所以在氣動阻力上,採用鴨式氣動佈局的J20是有很大優勢的。在阻力系數上J20可能佔據百分之十幾的優勢。

    而能不能超巡,一方面看氣動設計,另一方面還要看發動機。J20目前裝備的向量版WS10B推重比只有8.8左右,但因為採用了高推核心機,中間狀態推力仍然可以達到10噸左右。關於WS10B的推力,2018年4月份,深圳衛視在介紹J10C服役的新聞中曾公開過WS10B的效能,稱中間狀態推力超過90千牛,加力推力為144千牛。中間狀態推力超過90千牛,但是到底超多少呢?根據通常戰鬥機中間狀態推力和加力推力之間的關係,WS10B的中間狀態推力在98千牛左右,也就是10噸左右的推力。這樣的中間狀態推力在加上J20優秀的阻力系數,J20完全可以實現超音速巡航。而且WS15發動機目前也正在試飛,兩三年之後也會定型進入大批次生產,換裝WS15後,J20的技術優勢會更加明顯。

    對於FC31來說,氣動設計上沒有什麼優勢,跟F35差不多,雖然有所最佳化,但優勢不大,再加上現裝配發動機推力只有8左右,所以是無法實現超音速巡航的。FC31要想實現超音速巡航就必須等WS19發動機,WS19發動機加力推力在11噸左右,推重比可以達到10。但是WS19發動機的進度很慢,剛開始試飛,2020的節點是趕不上了,再加上還要修改FC31的進氣道來匹配WS19,這樣超巡至少要三到四年之後了。就目前的國際形勢和臺海狀況來說,海軍已經等不及了。能超巡還是不能超巡,這就是到底誰能上艦的關鍵。

    J20上艦的另一個優勢是空中機動效能,對戰鬥機來說瞬間盤旋角度是評價戰鬥機機動性的一個重要指標,這方面鴨式氣動佈局仍然佔有很大優勢。以J20和F22為例,戰鬥機在快速轉彎時都會將機身側傾,這就是在利用整機升力在水平方向上產生的分量來提供更強大的向心力,幫助戰鬥機獲得更小的轉彎半徑。既然J20的升力係數更高,產生的升力更大,那麼就更容易獲得小的轉彎半徑。我們知道飛機轉彎時還要藉助於垂尾來產生操縱力矩,雖然J20的垂尾相對於整機的氣動中心點要比F22的距離要短,也就是操縱力臂要小,但是仍然也透過儘量後置垂尾,加大垂尾後掠角度等措施進行了一定的補償,更重要的是J20採用了全動式垂尾,整個垂尾的面積比F22的方向舵面積大了一倍以上。所以最終,J20的垂尾能夠產生的操縱力矩要比F22大不少。然而事情還不僅如此,J20還有自己的獨門絕技,那就是鴨翼差動,鴨翼差動技術是從J10身上繼承過來的,如今已經運用的爐火純青了。透過鴨翼的差動也能夠產生水平方向上的操縱力矩,這個力矩也是比較大的。因為鴨翼到整機氣動中心點的距離很遠,所以操縱力臂就很長,導致操縱力矩也非常可觀,而常規氣動佈局是完全沒有這個能力的。

    F22的向量推力是兩維的

    向量噴管是另一項提高空中機動性的關鍵技術,F22採用了兩維向量噴管,可以獲得強大的過失速機動能力,F31連10個推重比的發動機都沒搞定,就別提向量噴管了。

    J20的軸對稱向量推力是三維的

    而J20則裝備了更先進的軸對稱向量噴管,將向量推力的空間從F22的兩維提升到了三維空間,可以獲得更加強大更加靈活的空中機動能力。

    J20的格鬥彈倉採用了一個簡單而又巧妙的設計實現了發射前鎖定還不用破壞氣動外形

    對於重型五代機來說格鬥彈倉是比不可少的,沒有格鬥彈倉近距空戰能力就要打一個大大的折扣。J20和F22都有格鬥彈倉,但效能上卻有很大差別,J20的格鬥彈倉可以在進入近距離空戰前提前開啟,將格鬥彈掛架外接,然後關上艙門,這樣格鬥彈可以實現發射前鎖定目標,還不會破壞J20的氣動外形和隱形能力。

    F22的格鬥彈倉在發射前要一直敞開著

    而F22的辦法就要笨很多,要想發射格鬥彈,就必須一直開著格鬥彈倉,直到把格鬥彈打出去,這樣既會破壞氣動外形增加阻力影響飛行穩定性,又會影響隱形能力。J20用一個可以旋轉的掛架就輕鬆解決了問題。而對於FC31來說,因為機體尺寸的限制沒法安置格鬥彈倉,如果要用格鬥彈就只能外掛,但外掛會影響隱形能力。可以說FC31在近距格鬥能力上和J20是有很大差距的。

    對J20來說唯一不利的地方在於機翼的設計,J20採用的小展弦比機翼超音速機動性非常好,但低速效能不好。這對著艦有一定影響,但這不是無法克服的缺點。其實只要簡單調整機翼的後掠角度就能很好改善低速氣動效能,或許成飛所還有更好的辦法。

    綜上所述,FC31在超音速巡航能力和空中機動效能以及近距離空戰能力上跟J20之間都有很大差距,這是FC31無法上艦的根本原因。造成這種局面是與FC31的定位分不開的,FC31是沈飛所競爭重型五代機失敗後研製的,一開始就定位在低檔五代機的位置上。和J20及F22這樣的重型五代機之間從頂層設計上就有差距,定位上就已經輸了,還不要說具體的技術實現上的差距,這就導致了FC31必然無法上艦和J20展開競爭,這件事其實在競爭五代機失敗的時候就已經命中註定了。

  • 25 # 一葉楓流

    艦載機採用什麼氣動佈局並沒有一定之規。那些說雙發戰鬥機安全性好的,主要是自我想象。當初美國選擇F-18大黃蜂而不是F-16,主要問題是發動機可靠性的問題。和單雙發沒有什麼關係。當時F-15的可靠性也很差。

    也有人說重型艦載機比輕型艦載機有優勢,那也是在彈射器功率確定的前提下而言的。美國的C-13蒸汽彈射器可以彈射30多噸重的艦載機。對於航空部隊指揮官來說,充分利用彈射器的能力,每次都出動最多的飛機,攜帶最多的彈藥才是最經濟、最重要的。

    艦載機長期徘徊在30噸左右,也跟航空發動機推力在10噸左右有關係。所以彈射器的彈射能力也就在30多噸左右。

    殲20的起飛重量最大可以達到40噸,F-22也有40噸,已經超過目前航空彈射器的上限。所以美國設計了重量小的F-35。美國選擇F-35的另一個原因是體積比較小,航母可以搭載更多數量的艦載機。這也是當初論證F-35的時候沒有選擇更大的重量的原因。如果選擇起飛重量超過30多噸的艦載機,發動機推力就要超過20噸。目前技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交易是一門事業,能分享一下你所使用的交易系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