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縹緲峰下一粒沙

    朱允炆是朱元璋親自選定的繼承人,名正言順的天子,卻將一把王炸活生生打成了爛牌,被朱棣奪去了帝位。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原因很明顯,朱允炆是個理想主義者,不適合為帝。

    明朝的藩王雖然沒有漢朝權力那麼大,但始終也會威脅到中央集權,所以削藩是應該的。但任何一件事情,不可能因為目標正確就一定會成功,決定成功與否的是過程。

    朱允炆空有削藩的雄心,卻不明白欲速則不達的道理;他想要親賢臣遠小人,卻沒有識人之能,倚重的大臣空有忠心卻沒有幹實事的能力。簡單來說,他想做一個好皇帝,卻缺乏相應的心機手段,更沒有大局觀。

    咱們先來看一看朱允炆是怎麼削藩的

    藩鎮是歷朝歷代都有的問題,漢朝有著豐富的經驗。如果朱允炆夠聰明,他就應該去學習一下別人的經驗,吸取一點教訓。但他沒有,他說要削藩,就直接開始了。

    登基才幾個月,他就對叔叔們開刀了。周王朱橚是第一個,接著是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齊王朱榑、岷王朱楩等等。這些藩王本身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卻都不到削藩的程度。

    朱允炆這麼做,等於是落人口實,讓天下人都看到朱元璋屍骨未寒,他就對叔叔們不仁義,不是個厚道皇帝。

    況且湘王朱柏是藩王中比較自律的那一類,沒什麼惡行,還非常孝順,因朱元璋之死悲痛得都不想活了,朱允炆還汙衊他要謀反,派軍隊偽裝成商隊,出其不意的包圍了朱柏的府邸,準備捉拿他回京受審,朱柏不堪受辱,率領全家人自焚身亡。

    這件事讓朱家宗室極為憤怒,對朱允炆意見很大。

    但朱允炆做得最錯的,還不是逼死朱柏,而是朱柏死後他迫於宗室壓力,暫停削藩,這讓朱棣獲得了寶貴的準備時間。

    他削藩的步驟也很有問題。透過種種跡象,他預估朱棣要造反,卻不先動朱棣,而是動勢力較弱的其它藩王,這是在幹嘛?故意打草驚蛇、提醒朱棣警惕朝廷嗎?

    “先易後難”是做作業的方式,政治不是這麼玩的。

    再來看一看朱允炆重用的是哪些人

    當然了,如何削藩並不是朱允炆一個人做出的決定。他有個智囊團,包括黃子澄、齊泰、方孝孺等人。

    (電視劇中的方孝孺)

    這些人都是當世大儒,用儒家經典教育朱允炆,理論知識一套一套的,“紙上談兵”這個成語,形容的就是他們。自己就是書呆子,還把朱允炆也教成了書呆子。

    他們是學者而不是政治家,沒有輔佐皇帝的能力。朱允炆的失敗,有一大半是他們造成的。

    不過,雖然拖了後腿,他們至少還有忠心。朱允炆信任的另一個人李景隆,不但無能,連忠心都沒有。

    建文元年8月,朱允炆派李景隆率50萬大軍討伐朱棣,大敗而歸;建文二年又給他60萬大軍,還是給燕軍送了人頭。可以說朱允炆的家底就是被李景隆給敗光的,簡直讓人懷疑他是朱棣派來的間諜。

    (電視劇中的朱允炆)

    他卻對李景隆還是那麼信任,甚至不治他的罪,只是暫停了職務,依然讓他居住在南京。然後,朱棣進逼南京時,李景隆打開了南京金川門,迎燕軍入城,當了可恥的帶路黨。

    總之,朱允炆被朱棣奪了帝位的原因很多,但本質上就三個字:他無能。

  • 22 # 黑水布衣

    你真的認為所謂的“天子之名”在戰爭中有什麼用嗎?如果有用,古代就沒有那麼多造反成功的例子了。歸根結底,建文帝朱允炆削藩失敗,他自己以及他的決策班底是要付主要責任的。當然,朱棣運氣非常好,鑽了個空子直搗黃龍,靖難成功。

    我就來談談建文帝削藩失敗的原因:

    一、決策層急於求成

    建文帝的決策班底主要是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他們都是飽學之士,也足夠忠誠,但明顯政治經驗不足。更要命的是,開始削藩的時候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周王、代王、岷王、湘王、齊王皆被建文帝收拾了,成功的經驗讓建文帝及其班底飄飄然了起來,開始將矛頭對準了手握重兵的朱棣。當時朱棣上面的哥哥都已死去,他成了朱元璋兒子中最年長者,其據著險要的地理形勢、士馬精強、軍事經驗十分豐富,絕不是上面那五個王所能比的。這時的建文帝明顯是急於求成的,最終逼反了朱棣。

    二、主動放棄底牌

    其實在一開始,建文帝手中是有底牌的,那就是朱棣的三個兒子皆在南京。朱棣在奪位之後再也沒生出兒子,這三個兒子絕對是制約朱棣的底牌。可惜這些書呆子竟然把他們都放了!

    “燕王稱病篤,乞三子歸,泰欲遂收之。子澄曰:‘不若遣歸,示彼不疑,乃可襲而取也。——《明史·黃子澄傳》

    既然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已擬定削去燕王朱棣,與燕王朱棣準備血戰,就不該放歸燕王三子,如拘留於京師,亦可羈縻燕王。可他們偏偏將之放棄,徹底讓朱棣放開了手腳,大幹一場。

    三、遣將不當

    “乃拜長興侯耿炳文為大將軍,帥師分道北伐,至真定為燕所敗。子澄薦曹國公李景隆代將,泰極言不可,子澄不聽,卒命景隆將。當時帝舉五十萬兵畀景隆,謂燕可旦夕滅。燕王大喜曰:‘昔漢高止能將十萬,景隆何才?其眾適足為吾資也。’是冬,景隆果敗。”——《明史·齊泰傳》

    耿炳文雖然在真定大敗,但其怎麼說也是朱元璋時期的重要將領,怎麼也比紈絝子弟李景隆強的多吧,李景隆的爹李文忠算是英雄人物,但他真的是毫無能力之輩,事實證明李景隆果然是酒囊飯袋。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三軍主帥是個廢物,你讓這場戰爭怎麼打?

    四、禍起蕭牆

    其實即使李景隆是個廢物點心,但燕王朱棣以一地對抗全國那也是十分困難的。靖難之役持續了三年多,由於補給線過長,朱棣手中沒有多少城池,他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如果再耗下去,失敗的很可能就是他。

    這時,一個南京空虛的訊息被他得知。於是,朱棣一鼓作氣繞道前進,把兵峰開到了南京城下。其實南京城高牆厚,朱棣想要攻破也不是一件易事,其軍隊的背部也面臨著前來勤王的軍隊壓力。可惜,堅固的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那位花花公子李景隆和守衛金川門的谷王朱橞開門迎客,燕王軍隊挺進南京城,建文帝最終功虧一簣。

    應該說,建文帝的失敗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簡單的說就是書生意氣太濃,將一手好牌打爛,他完全可以依靠舉國之力拖垮朱棣,可惜其急於求成,最終落得個去向不明的千古謎團。

  • 23 # 略木略子略

    朱允炆,是歷史上有名的建文帝,也有太多電影、電視劇取材於這段歷史。湯唯主演《大明風華》就是講靖難之役,建文帝削髮入山,行蹤遂成千古之迷。

    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標病逝後,曾想讓與自己非常相似的皇四子朱棣接班,但遭群臣的反對,因還有二、三皇子封地都是邊境重地,手握重兵,如出現爭儲,結果將非常嚴重。朱元璋只得將朱標的次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朱標長子早逝)。

    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後,一反朱元璋的做法,推行新改,重德背刑,減免稅賦,銳意文治,崇尚禮教,精簡機構,革除冗員,增加了財政收入,減輕了人民的負擔,緩和了社會矛盾,對社會的安定產生了積極作用。建文帝一系列措施得到百姓和部門官吏的擁護,但觸動了一些宦官的利益,為日後靖難之役埋下了禍患。

    朱允炆在削藩問題上雖然說謀劃得比較超前,但犯了致命的錯誤,那就是沒有先削當時實力最強的燕王朱棣,而是從周王、齊王等五王下手,結果打草驚蛇,逼燕王朱棣奮起反擊,以“誅齊黃、清君側”為名,用“恢復祖宗舊制”為旗號,揮師南下,爭奪帝位。史稱“靖難之役”。

    雖建文帝部署兵力,奮力平叛。但由於大將李景隆的指揮不當,明軍屢遭敗績。夜長夢多,熟知軍事戰略的朱棣分析形勢,決定直搗黃龍,佔領南京,在不法宦官作內應協助下,朱棣攻城掠地,率軍佔領南京。朱棣殺入宮中,搜尋了三天,也沒有找到朱允炆的蹤跡。從此,建文帝下落成為歷史之迷。

    建文帝朱允炆雖在位四年,但他深受百姓和官員的愛戴,有很強影響力,靖難之役後,投降的文臣只有二十四人,近千人官員或自殺、或逃亡,永樂朝廷幾乎無人可用,可見建文帝在士大夫心中的地位。

    還有一種說法是鄭和下西洋就是朱棣為尋找建文帝的下落,同時藉以宣揚國威,交通各國,結果仍然未找到他的蹤跡。後來的一些起義軍,就假借建文帝的後代為名反清復明,可見建文帝對後世的影響。

  • 24 # 邪門正道

    朱允炆有“天子之名”,坐擁天下,為什麼還會被朱棣奪位?

    (注:本人文風比較輕鬆,勿見怪)

    其實,朱允炆被朱棣打敗的原因很多。為了讓大家更清楚的瞭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點一點來分析:

    No.1 允炆之敗 元璋背鍋

    其實,客觀的來講,朱元璋對朱棣篡位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怎麼說呢?朱元璋不是支援朱允炆嗎,怎麼會害他呢?

    其實,在我看來啊,靖難第一功臣當數朱元璋。此話怎講?你們不知想過沒有,為什麼南軍(朱允炆方)如此不堪一擊?為什麼朱棣實力如此雄厚?為什麼朱棣會有如此藉口?仔細想想,這一切的一切,是朱元璋自己親手造成的。

    首先說南軍,為什麼戰鬥力如此弱?

    回想朱元璋,可能受郭子興影響,有點“小心眼兒”。

    開國之後,朱元璋幹了什麼?大殺開國功臣。為何?朱元璋疑心太重,怕大臣們反了。

    細數一下,除了湯和和耿秉(炳)文,哪個功臣不是死在獄中就是被處死。湯和若不是瞭解朱元璋,提前交了兵權,自然在朱元璋死前三年病卒。那麼又想,憑什麼耿秉(炳)文就能活下來?沒能力的人就容易活下來。

    其實耿秉(炳)文也不是有多菜,只是因為他是一名防守型武將,對朱元璋和後世造不成很大的威脅,所以朱元璋就把他留下來。靖難的時候,耿秉(炳)文已經老了,已經不能打仗了。再看看宮內,不都是些方孝孺,黃子澄之類的書呆子,除了唸書,幹不成幾件正事。

    所以除了鐵鉉以外的個別人,南軍人再多,也沒幾個拿得出手的了。所以,戰鬥力可想而知。反觀朱棣,從小與武將廝混,得到爸爸老朱的賞識,保衛邊防北京,戍邊是多麼重要的事啊,兵力不強才怪呢!

    還有朱元璋對“靖難”的設定,下面我們會詳細講解。

    No.2 朱棣兵強 實力雄厚

    其實,上面已經說過,朱棣和武將們在一起,漸漸成了戰場殺手,得到老爹賞識,送去北京戍邊。還不忘對朱棣說,我給你拍了幾個好叔叔戍邊,你就安心當皇帝吧。我想,朱允炆心裡也是五味雜陳。

    燕王朱棣的兵力在藩王中數一數二,可畢竟是個藩王,為何會如此強大?這就扯上寧王了。

    怎麼說呢,寧王是誰?朱棣的親弟弟,當時流行“燕王善戰 寧王善謀”之說,可見寧王之強。寧王也是戍邊藩王,兵力雖不如朱棣多,但有一個相當於今天的“特種部隊”—朵顏三衛。這是一支由投降蒙古人組成的軍隊,戰力相當之強。而朱棣卻用錢收買了他們,並說服寧王,事成之後,平分天下。

    寧王也是無可奈何,知道有風險,而且平分天下又是不可能的,所以只好事成之後去一個好地方“養老”。

    (然而,事實上,後來寧王沒能實現願望,只好去了南昌……)

    當然,朱棣勝利也不是偶然的,他坐到一個大多數人做不到的事—親自帶兵出征。這樣一來,士氣必然旺盛!

    No.3 功臣之最 張玉景隆

    其實,這是開玩笑的題目。怎麼說呢,可以說其實是一褒一貶。

    張玉,是“靖難第一名將”,張玉的犧牲,震怒了士兵,愈發愈勇。

    所以有時候,死人比活人好用……

    景隆(朱允炆方)是誰?李景隆,名將之後,即曹國公李文忠之子。

    “虎父有犬子”,一代名將李文忠怎麼會有這樣一個“飯桶”兒子,可悲。

    不過,正是李景隆的出戰,為朱棣提供了很多契機。

    ……

    所以,說景隆才是真正的“靖難第一名將”也不為過。

    ……

    No.4 防風固沙 綠化必行

    其實,老實說,上天是站在朱棣這邊的。何謂也?你想想,天颳了兩次大風,都朝朱允炆方向刮,搞得南軍眼睛睜不開,還把李景隆的帥旗刮斷了。這種運氣,你得連續中多少張百萬彩票啊!

    朱棣的運氣這是有多好啊,不然,造反到這裡也就結束了。

    不過,這真的是老天讓朱棣造反嗎?不迷信的我,竟然信了……

    不過,這給了我們一大啟示:植樹造林,真的很重要啊。不然,就成了嚴肅的軍事問題……

    綠化很重要啊!

    綠化很重要啊!

    綠化很重要啊!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No.5 允炆愚蠢 贈防彈衣

    其實,朱允炆也是一大功臣。怎麼說呢?朱允炆曾下令,不能傷害他叔叔(朱棣),然而,社會青年朱棣卻沒有下令“勿傷我侄”的命令,甚至還用這來偵測敵方軍情……

    敵人也不敢殺他,萬一朱棣沒死,哪天朱允炆和朱棣和好了,自己的腦袋也就搬家了;萬一朱允炆也不同意呢?所以,朱允炆犯下了相當愚蠢的錯誤!

    No.6 請別忘記 黑衣宰相

    這裡的“黑衣宰相”是誰?姚廣孝!若不是姚廣孝,朱棣可能不會造反,可能半途放棄,可能有信心而無謀。

    這一切,姚廣孝功不可沒!

    事成之後,姚廣孝是朱棣唯一的朋友,白天穿朝服,晚上入寺為僧。朱棣對他也十分尊敬。

    (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就噴!)

  • 25 # 一縷守候

    朱允炆為什麼能被朱棣奪去皇位,從他兩人身上分析最好,因為能很快找出蛛絲馬跡。

    先說朱允炆當時所處的朝堂,朝中大臣多為文人。文人嘛,幾乎沒有上過戰場,行軍打仗的經驗為零,所以調兵遣將、武力救國是指不上他們了,只能幫忙出謀劃策了。

    為什麼會有這局面呢?朱元璋在位時,怕不能控制那些有實力的開國功臣,於是藉口大肆屠殺,本意是保護明朝江山,卻將朱允炆的鎧甲扒掉。

    朱允炆自身也是有很多缺點。首先,相對於朱棣而言,他繼位時年紀尚輕,在朝政處理方面欠穩妥。本來削藩的強硬執行,就加快了朱棣的策反之心。削藩過程中,藩王們的結果讓朱棣愈發想取而代之。

    還有削藩就削藩,應該先從實力強大的朱棣開始才好,朱允炆卻反其道而行。這倒好,給了朱棣準備反擊的時間與機會。

    朱允炆本人也是優柔寡斷,又要強硬削藩,又命令不能傷害叔父,這不僅錯失消滅朱棣的好機會,更讓朱棣摸清其心理,最終讓朱棣奪權成功。

    再說朱棣。朱棣這人,一生都在行軍打仗,有著豐富的軍事經驗和政治才能,這也是一個優秀領導者不可或缺的。這點朱允炆就輸了。

    戰場上必須要心狠手辣,殺伐果斷,對待敵人不能心慈手軟,這也是久經沙場的朱棣心知肚明的道理。所以朱棣一旦動了奪權的心,必然不會像朱允炆那樣優柔寡斷。

    再者,朱棣身邊的能人異士,很多都是跟隨自己多年的,其衷心程度可見一斑,並且這些人要麼有極高的軍事才能,要麼能夠出謀劃策,可以說這些人的存在,朱棣如虎添翼。

    所以,朱允炆與朱棣之間的鬥爭,朱棣勝利是必然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起亞傲跑為什麼不用一點1.4T和2.0L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