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熊孩子越來越多,不懂禮貌和規矩的孩子越來越多,是否與此相關?你怎麼看?
22
回覆列表
  • 1 # 晨曦之光2017

    首先,我們要明白兩個概念:自由 和 接納

    1、什麼是自由?

    自由是為所欲為?自由是不分場合的想說就說、想唱就唱、想跳就跳、想吃喝就開拔?

    自由是相對的,而規則是絕對的!

    只有遵守了規則,知道規則的界限在哪裡,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這就好比:開車!只有瞭解並熟知交通規則,才會獲得相對的行車安全和技能提升,才有隨時上路開車的自由!

    然而,獲得自由的技能和開車一樣,不是與生俱來,而是需要通過後天不斷的努力、反覆練習、不斷試錯、總結失敗中才能獲得!

    2、接納

    接納是不高興時可以衝我大喊大叫?

    接納是生氣時可以亂扔東西?

    接納是願望沒有達成就撒潑打滾?

    這不是接納,這是放任!

    接納孩子看世界的方式和我不一樣;

    接納孩子情緒的調節方式和我不一樣;

    接納孩子擇友的標準和我的異同;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接納自己做選擇時的困難,是因為思維縝密;

    接納自己的經歷過的童年創傷,那是我成長的起點;

    接納自己的失敗經歷,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

  • 2 # 斌澤燕

    如何教育孩子在現代大環境下是每個家長都感興趣的話題,尤其是當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時都會問自己:“我該怎樣教育孩子或我用什麼方法更好地教育孩子?”

    “自由和接納”作為一種教育方式存在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這也給很多迷茫的家長指了一個教育孩子的方向。於是很多人都去實踐,可往往只在孩子身上看效果,結果可想而知。

    我想說的是如果讓“自由和接納”發揮作用,家長必須和孩子一起成長,只有家長真正體會其實質內涵就能在孩子身上看到使用這種教育方式的效果。用好了它就真的好!

  • 3 # 遇見Alisa

    給孩子自由是要有一定的規則,這樣的自由孩子會體會到無限的可能,生活中要與孩子有個約定,而不是限制,不要用過多的焦慮破壞了孩子的自我成長,靜待花開,收穫未來。孩子無需刻意培養,給予充分的愛,放任孩子自由發展,他會展現出無限的可能性。

    我們不需要孩子做完美的人,接納孩子,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同時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選擇相信孩子,如果不能按個人意願去做出自由選擇,就相當於丟掉個性,失去自我。對生命最好的扼殺就是否認孩子的真實感受,用自己的判斷替孩子做出選擇。讓孩子成為自己,做他想要做的事情。所有充足的愛流動,孩子的好習慣就會自然呈現。接納孩子,接納我們自己,自我成長,靜待花開。

  • 4 # 房產中介的每一天

    曾經也想過,放任孩子自由,自由的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要什麼就給什麼,但是漸漸發現孩子不對勁,成了別人口中的“熊孩子”。當發現孩子想要做什麼的時候,超出自己的承受範圍,自己就開始發脾氣,孩子反抗,天天都是一場戰爭。開始學習給孩子規則,孩子剛開始不聽,不接受。

    這時接納孩子的情緒又成為了課題。開始跟孩子共情,接納孩子的情緒,慢慢平靜下來之後,開始共同制定規則。制定規則之後發現孩子開始有些變化了,他開始有安全感,不再要求寸步不離,他的內心變得更加有力量,開始跟周圍的人據理力爭,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孩子又擁有了他的自由。

  • 5 # 董董悅讀時光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確定接納和自由的概念是什麼?在眾多的育兒理念和育兒書的研究中,我們會發現,接納一般是接納孩子的情緒,接納孩子的內心需求,接納孩子的個性特質,以及做出某種行為背後的內心想法。在這基礎上我們再進行有效地引導。

    而自由,在尹建莉老師的《自由的孩子最自覺》中是這樣來界定的:“自由的含義絕對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甚至胡作非為——這恰恰是不自由的表現——真正的自由不是放任,而是給孩子選擇權、嘗試權和犯錯誤權,使孩子獲得成長必需的生活經驗。 ”

    因此,我們要先確定,家長們的“接納和自由”是不是真正的接納和自由,是不是在恰當的情況下應用,以及能不能在接納和自由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引導,進行智慧的溝通。

    真正的接納和自由是有利於我們的教育的。首先是因為它尊重孩子成長規律,尊重了孩子的特質,而不是盲目地干涉和管教,但並不代表孩子所有的行為都是正確的。就像我們要尊重孩子,但並不代表我們可以做無為的父母,我們要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遇到困難的時候,出現一些不恰當的行為時,進行更有效的指導,幫助他們啟用內在的力量,培養良好的品格與習慣。

    而有些爸爸是把接納與自由當做放任。看到孩子踩踏花草不干涉,看到他們用電子產品不進行引導,看到他們的興趣被商家和市場所控制而不不管,這並不是真正的接納與自由,這只是把孩子的成長權教給了外部環境,即使這個環境中有不利因素。真正的接納與自由,需要我們在孩子沒有形成自己的審美,沒有形成自己的正確觀點時,多引領他了解豐富而真實的事物,進行興趣的培養和價值觀的引領。

    有些爸爸媽媽在看到孩子的行為不太恰當時,能夠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告訴孩子正確行為的界限在哪裡,這會的規則在哪裡?讓孩子在規則中,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才智,這並不是一種限制,而是一種充滿智慧的接納和自由。

    總之接納和自由的教育方式,並不是對孩子的行為聽之任之,放縱孩子,恰恰相反,接納和自由,代表了我們要尊重孩子本身的個性,同時要根據他的個性,提出有針對性的引導,這才是真正的接納與自由。最重要的是家長不要把接納和自由,當做溺愛和放縱,在這個前提下的接納與自由,才是一種良好的教育方式。

  • 6 # 麻麻軍嫂

    看到這個問題突然想寫一寫我這幾年來在育兒方面的感受,兒子今年4歲,從孩子剛出生時接觸到孫瑞雪老師的《撲捉孩子敏感期》,讓我第一次接觸到“敏感期"一詞,讓我知道原來育兒又這麼多學問。接下來我拜讀了孫老師的《自由與規則》,這本書中所提出的教育理念深深吸引著我,反思自己的成長軌跡,讓我更有一種衝動,想讓我嘗試用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來養育我的孩子。經過了幾年來的嘗試,我談一下自己的體會,所謂“自由與接納”就是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完全按照孩子的成長軌跡讓他在一個無束縛的環境中自由成長,那麼怎麼才算是按照孩子的成長軌跡成長呢,簡而言之說就是作為家長不過多的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說教,讓孩子們自己去體會這個形形色色的世界,透過自己的感知來認識世界,成長成一個獨立的人。

    在這個過程可能孩子的做法有時會違揹我們成人的意願或者說他們的做法會讓我們覺得很沒面子,這時我們更應該懂得去接納我們的孩子,比如和小朋友分享東西這個事情,陳對自己的東西可謂是嚴防死守,如果其他人敢碰他認為是他的東西,他便會大哭不止,這樣的問題一直持續到3歲多,他慢慢的肯拿出東西與他的好朋友進行分享,而在此過程中我從未曾告訴過要他把自己的東西和其他人進行分享即便是家人,這樣成長起來的陳會對自己的東西特別愛惜,即便和我出門都是他幫我看東西,給到他的東西他也是小心翼翼的收好,從來不亂丟亂放。

    因為時間問題,今天和大家分享這些,其實在“自由和接納"上應該再加上規則而這個規則並不是我們認識上管教。

  • 7 # 青鳥大V店

    沒有真正極好的教育,就好像沒有完美的小孩一樣。

    自由和接納是在孩子成長教育中不得不提到的一組詞語。當下資訊資源豐富,學習途徑便捷的情況下,每個父母都對孩子的教育自有一份心得,對於這份籠統的提問,大約說下自己的一點感觸吧。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有一份成長的內在強大力量,指引成長。自由是相對的自由,在規則內的自由,不同年齡段的自由空間和時間的滿足,同時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蓄滿這個愛的杯子。接納孩子的前提是接納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能理解孩子共情孩子。

    要求孩子的前提是自己做得到,育兒即育己,要想和孩子一起成長,先要自己學習成長。

  • 8 # 明媚156766926

    近年來,悄悄地流行了一些教育理念,以蒙氏教育為主,還有其他的各種特色早教機構,幼兒園,漫天遍野開花。

    絕大多數家長就是人云亦云,跟隨主流,選擇各自身邊有名氣的、有影響力的、在自己經濟能力承受範圍內的各種教育機構,參加各種講座、體驗課、嘉年華、親子活動等以期能讓孩子儘早接觸團體,儘早學到“各種技能”,甚至是儘早開發各種潛質。。。。。。家長們樂此不披的精神實在可嘉,這一切的付出均是來自於那句很流行的: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曾經有一個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特別地推崇“愛與自由”,認為孩子就該在一個很是自由自在的環境中接受著所有傳授知識的人給予他的那份關愛。此概念被被津津樂道,傳頌良久。不少家長爭相把孩子送往跟這樣的理念或沾邊或掛鉤的機構和幼兒園進行學習和生活。也有不少媽媽去參加了一些機構舉辦的蒙氏教育法,希望一舉學成後,就可以受用終身。

    但是,切不可濫用蒙氏理念。這是一個比較人性的教育理念,但是人是環境的動物,環境決定人的成長方向、各種習性等。只是要人,都不可避免地會融入人群,過集體生活。孩子尚還年幼,如果可以在傳統的中國教育方式方法中摻入這份西方育兒理念,那麼就是合適的,但如果只是沒有選擇地放任孩子全方位自由散漫,一味地放任和包容不良習性,那隻能是害了他。

    愛,要懂孩子;愛,要有限度;愛,要守原則;愛,要懂規矩。

    自由的前提,是要孩子付出相應的努力和代價;接納的前提,是要用同理心去充分理解與體諒孩子。控制情緒,客觀面對。

    在養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合格的家長要經歷的遠比自己長大的過程複雜得多,如何把握好愛的尺度和接納的限度,是我們一生需要修行的重要課程。

  • 9 # Anne1547371

    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是否先設身處地問問自己,讓世界給予我們“自由和接納”是否真的那麼好?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普及,到了我們這一代當媽的,很多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或許很多寶媽們在孩子出生前就已讀過一些育兒讀物,並深諳“尊重孩子”的道理。那麼,帶著“尊重孩子”的準則,運用設身處地的換位思維,是不是更容易回答這個問題呢?

    首先談談自由。

    自由,是每個人都向往的一個快樂天地。毋庸置疑,“自由”兩個字深受大家的喜愛。作為成年人,我們希望可以自由創業、自由戀愛、自由作主……且不說我們追求的自由是對還不是不對,我們總是期待自己追求的自由被尊重被接納而不是被唾棄甚至被侮辱。

    作為一個小孩,他們從呱呱落地開始也在追求自由,這種自由表現為他們用自己想要的方式探索這個世界的神秘。

    到底給不給孩子自由,我想在孩子嬰幼兒期我們是比較容易做出判斷:只要不影響孩子的人身安全,無論是行為上的,還是情感上的,孩子任何一種“自由的追求”都應該得到重視,能給予的儘量給予,實在不能給予的就轉移孩子注意力。

    隨著孩子逐漸自主,有了自己的想法,甚至交際圈逐漸放大,不再單純侷限於家裡,那麼“自由”這個命題就要繼續深入了。“給孩子自由”,我想應該延伸為“給孩子自我管理的機會”。在這個自由的土壤上,我們要允許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允許孩子犯錯,並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認識,找到學習成長中的樂趣。從根本上講,自由不是放縱不管,而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讓孩子更加茁壯成長。

    關於“接納”的問題。我想,除了要接納孩子在生活、學習中犯的錯,還要接納孩子的成長步伐。在生活中,我們總能透過電視、書籍、媒體等各種渠道看到別人家“神奇的孩子”,然後就開始質疑自家的孩子,為什麼用了看似正確的教育理念,但孩子的成長速度那麼慢,別人家跟我們同齡的孩子現在什麼都會了,可是自家孩子怎麼什麼也不會呢,是不是教育方式錯誤了呢。對於有這種想法的媽媽,我想說,媽媽,彆著急,接納孩子的成長步調吧。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多用智慧去引導孩子、關愛孩子,然後,就把孩子的一切都放心地交給時間吧。

    你會發現,自由和接納,終將不會虧待你和孩子。

  • 10 # May梅156842213

    給孩子自由是指給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間

    給孩子自由是指給孩子自己的話語權

    給孩子自由是指給放手給孩子

    做他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想他可以想的事情

    給孩子自由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同時接納孩子的

    不完美

    如何接納孩子?

    我們可以接納孩子所有的感受:憤怒、生氣、害怕、鬱悶、自暴自棄、興奮、開心、憧憬……

    接納孩子成長過程中種種適齡行為,錯誤尋求價值感和歸屬感不當行為

    but接納不等於允許孩子們的打人,罵人,惡言惡語的不良行為

    自由和接納是每個父母給到孩子的禮物,只是它們需要界限.在孩子和父母約定的規則內的自由可取的;接納,需要父母先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才可以做到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接納孩子的所有感受,不是允許孩子的所有行為.

  • 11 # 小森林965

    給孩子自由和接納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那麼好?

    我們這一代父母,受到上一代批評式教育的陰影而心有餘悸,所以選擇在下一代教育上實行寬容政策,以此鼓勵孩子人格自由,釋放自己的天性,獲得尊重以及樹立自信心,還能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廣泛的興趣愛好,以此彌補家長兒時得不到的童年快樂。

    然而凡事都有兩面性,一味地接納也會縱容孩子做出一些始料不及的事情,讓孩子形成獨斷專行,不聽勸諫的反面性格。所以家長應該做的是自由與接納的同時,從旁引導與指正,在非常嚴重的是非道德觀念面前,不能拐彎抹角,敷衍了事,必須直截了當挑明立場,指出後果。這樣才能教育得當,收放自如。

  • 12 # 喵小姐-杭州

    諸事皆過猶不及。 中國人做事都講究一個度,自由和接納也是。給孩子自由和接納,並不是說就完全不管他了,他想怎麼樣都可以,那樣子是寵溺,是嬌慣。可以想象未來孩子會發展到怎樣的蠻橫不講理。正面管教裡面講求“和善而堅定”。“和善”可以理解為這裡的自由和接納。 自由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你給孩子自己選擇的權利,不會什麼都替他安排好,不會什麼都控制在你這裡。接納意味著什麼?接納意味著,你允許孩子有自己不同的意見,允許他和你想象的不一樣,允許他就是他自己,允許他會有情緒,會做錯事情,允許他有學習的過程,允許他在成長中會有磕磕碰碰。 與此同時,不要忘記了,還要有“堅定”,給孩子自由和接納之後,也要堅定的給予他方向。無規矩不成方圓,一味的任由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那就成了放縱。這其中的度如何把握,就是每位家長的功課啦~

  • 13 # 心義爸爸

    給孩子「自由和接納」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那麼好?熊孩子越來越多,不懂禮貌和規矩的孩子越來越多,是否與此相關?你怎麼看?「自由和接納」的必要性

    要探討「自由和接納」的必要性,我們先可以從反面的角度來看看如果失去了「自由和接納」,會是什麼樣的情況?

    「自由和接納」,字面上的反義詞是「控制與否定」

    即便我們都能從字意上看出「控制與否定」不是好的教養態度,可是家長們總是不自覺地就陷入到這個狀態中。為什麼?

    「控制」能帶來秩序感,讓家長有了一切盡在掌控的錯覺,從而陷入到越控制越想要控制的怪圈當中。這樣的教養環境,換來的是孩子失去了自由發展的能力,失去了主見。

    「否定」更是一個怪圈,暴露出很多家長的問題思維——孩子哭是不對的,不準哭;孩子喜歡玩遊戲是不對的,不準玩;孩子考得好很開心是不對的,要謙虛,不準得意忘形!長期被否定的孩子,失去的是自信,是成長的基礎。

    所以,「自由和接納」的長期目標一定是讓孩子培養出自信、自律、自主的發展,當明確了這個目標的,家長才能夠放下「控制與否定」,去努力營造「自由和接納」的教養環境。

    那麼如何營造?

    相互尊重,是前提

    尊重孩子,尊重自己、尊重情形。

    《正面管教》提倡和善與堅定並行的育兒理念。

    和善就是要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需求才能讓家長從根本出發去做好溝通;尊重自己的狀態,才能有足夠地耐心去面對孩子的挑戰。

    堅定就是要尊重自己、尊重情形。堅定的是自己的底線,有底線的家長才能讓孩子明白如何透過尊重的方式溝通,而不是一次又一次挑戰家長的底線;堅定的是對事的界限,凡事都有界限,讓孩子學會擔當,才能迅速成長。

    偽命題:熊孩子是「自由和接納」慣出來的?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上行下效,不懂得相互尊重的家長,展現出來的一些行為可能被孩子解讀為他為人處世的標準。

    行大於言,知道,還必須做到。能做到相互尊重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一定是有邊界懂原則的。

    面臨的問題和建議

    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是,家長做到了,可是複雜的家庭環境,比如隔代教育,同樣也可能影響孩子對於「自由和接納」的理解。

    所以給出三個建議:

    需要全家人共同營造好的氛圍。隔代教育的“寵”也是基於“愛”,家長自己能做到,再逐步影響全家人一起做到。

    需要家長與孩子加強連線。孩子不可避免地要與不同的人交往,家長與孩子加強連線,提高陪伴質量,才是長期影響孩子的關鍵。

    是關注未來,堅定信念。孩子成長過程中,挑戰就像海浪一樣,一波又一波。只有清楚地知道自己做出的決定將影響孩子的未來,才能夠讓自己真正關注到「自由和接納」的根本目的。而不是疲於應付挑戰,是不是又被“打回原形”,成為控制性父母。

  • 14 # 雪花飄126860953

    春天來了,棵棵小苗破土而出,欣欣然迎接大自然的賜予和挑戰。我們會堅信,只要有陽光、土壤、水份,苗兒們終究會茁壯成長。他們頑強的生命力是上蒼賦予!

    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我們父母成長的過程。我們應該懷著對生命敬畏的態度對待孩子的問題。渴望自由與接納不光是孩子,相信我們大人們也一樣。在生活中,我們看到許多焦躁的父母,他們沒有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就好像不停地、執著地衝著土裡的種子叫嚷“趕快發芽、趕快發芽!”般,催促孩子成長!

    不給孩子一定的自由,想方設法控制孩子的思想和手腳,永遠不可能讓孩子成為“獨立個體”,那麼這樣十幾二十幾年後,我們的孩子決不會超越我們。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沒有強大內心、不自信的孩子步入社會後如何迎接人生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我們給予孩子“自由與接納”,一切從愛出,珍視孩子內心的感受,幫助孩子提高自信,加強自制力的鍛鍊,更好地認識自我,讓孩子從內心噴湧出努力向上的慾望,才是我們為父母的職責所在。

    給予自由不等於放縱,施行浸潤式的教育,依靠“他律”形成“自律”。如果父母只是採取壓制式的管理,就如《我們為何如此不安》這本書所說,我們的孩子長大成人後,會帶著“未被滿足撒嬌欲”對待生活,他們終將無法得到內心的充盈與幸福。

  • 15 # clare922

    給孩子自由和接納的教育方式,本意是好的;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愛鬧,你看呀,媽媽,螞蟻在搬家,快看呀,媽媽,蝸牛爬的好慢呀。他們像嘰嘰喳喳的小雀兒,也像蹦蹦跳跳的小鹿。給予自由和接納,就是釋放他們的天性,接納他們本來的樣子,讓孩子們感到快樂,感受到自我的存在。

    可是這種教育方式真的很好嗎? 孩子就像小樹苗,小樹苗的成長離不開修修剪剪,不修剪就容易長歪,對孩子來說,花花世界全是色彩,都是精彩,他們充滿活力,什麼都想嘗試,可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自由往往也和散漫一同出現,接納有時候不懂得篩選,這樣的自由失去了邊界,容易打擾到別人,打擾到別人的自由不叫自由,叫沒規矩,接納不懂得篩選,就是全盤接受,好的壞的,都接受,接受了壞的不叫接納,叫縱容。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一定是有邊界的,給予他們玩耍的自由,也要給予他們閱讀的樂趣,接納他們身上天真的一面,也要糾正他們不良的習慣。

    曾看過一篇文章《孩子,我寧願欠你一個快樂的少年,也不願看到你卑微的成年》,在該學習知識和規矩的時候,如果只知道單純的玩耍,滿足一時貪玩,帶來的是成年之後沒有豐富的知識儲備, 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年代,孩子以什麼立足? 所以作者才會在眾人紛紛表達給孩子自由和接納教育的時候,站在逆風的方向高聲疾呼,我寧願欠你一個快樂的少年,也不願看到你卑微的成年,我想這位作者是真正領悟到教育真諦的人。

    教育原本就不是自由、快樂和接納的代名詞,教育是古代人頭懸樑、錐刺股,是聞雞起舞,鑿壁偷光,知識的儲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靠時間和汗水的積累,而自由和接納顯然是不夠的。需要規矩、學習、積累等配套使用,方才有效。

    願孩子們努力,為自己爭得自由看世界的權利,爭得被接納時的欣慰微笑!

  • 16 # 潘建敏2

    作為一名媽媽,我欣賞並努力實現[自由和接納]的教育方式。 關於自由無論大人還是孩子,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作為養育者,我們養育孩子的目的,就是讓他成為自己的主人。因為,倘若我們能夠做到作自己的主人,我們就是自由的了。當我能做自己的主人的時候,我就不是別人的一件工具,我就不受別人的意志行為所支配。這時候,我的行為,由我自己的理性及自覺的目的所推動,而不是被外在的大自然或其他人所決定和驅使。當然,絕對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存在的都是相對的自由。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這種相對的自由體現在,清晰明確的界限。明晰我自己和孩子的界限;明晰孩子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的界限;明晰我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的界限;明晰人與人,事與事,物與物之間的界限。關於接納接納意指,我允許孩子作為另一個具有獨特結構的個體存在於我之外。它不代表,我要接受並支援孩子的思想和做法;也不代表,孩子的一切都要符合我的思維繫統,成為我的一部分。這意味著,我要接納孩子的需求,接納她的優點與缺陷,接納她的成功與失敗,接納她的喜樂與憂傷,接納她的恐懼與憤怒。接受孩子身上那些正向的東西,對我們家長來說是輕鬆愉悅的。當挑戰來臨,當負面情緒,負面事件降臨時,這對於我們家長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因為,也許這恰恰是我們排斥,不願意面對,不接納的部分。然而,我們接納與否,對於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它決定了孩子對自我的認知,對世界的看法,與他人的關係基調。因為,我們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是孩子的整個世界。[自由和接納]的教育方式不是真的好,而是必須。

  • 17 # 俺是兩個娃的媽

      這個問題我比較糾結,因為無論是哪種方式都不能夠完全達到教育的目的,因為不是所有小孩都是很自覺,加上小孩小自律性也差一些,完全給他自由,也怕亂了分寸,所以我的理解是半自由。

      我自己有兩小孩,大的11歲,小的才一歲半,大的小孩這個年齡段正是想法多多的時候,跟她說什麼問題不會像以前一樣照做就行了,她會問你很多問題,甚至有點“反抗”的意思;在8歲之前一直是外公外婆帶的,一個小孩,可以說幾乎是要什麼給什麼(只要不太過分),帶回來之後我也“調教”了很久,到現在多多少少有些收穫,只是在細節上還是很費腦力。

      有一次期末考試考了個全年級第二,進步了很多,把她高興壞了,同時我也挺高興的,緊抓了半年總算沒白費我的時間;可是這個時候她來談要求了,說:“媽媽,這次考試我考得挺好的,說明我學習是進步了的,可是有個問題我想跟你商量一下,就是再開學後我的學習你可不可以不要再跟的這麼緊了,其實你每次查我的作業,我都好緊張。”

      我想了想,也行,那就放手讓你自己走,接下來的半個學期,我真的幾乎沒看過她的作業,問起她了,孩子也說學得可以,結果再一次期末考試,傻眼了,全年級第2名掉到了全班第16名,拿成績單回來後她都哭了。

      經過這兩件事情後,我跟她商量了一下對策,平時我可以不過問學習,你要玩或者學習,這些時間你自己按排,但週末必須要檢查作業,沒有安排作業或者放學前作業已經上交了也沒關係,我來出題,能過關週末就可以出去玩或者獎勵一個她想要的東西,如果沒有過關,那就在家待著,不能有任何的娛樂活動,大家協商一致。

      剛開始時孩子還是不太樂意的,問我為什麼大家都可以出去玩,她卻不能,我就跟她講了之前商量好的事情,可她已經是四年級了,腦袋裡裝了好多詞,各種理由,說這個那個我都沒有說過;再後來我就跟她說,我們說好的事情,希望你能拿個筆記本記下來,不要到時候你不記得了又說媽媽沒有說過這些話,這樣都是浪費大家的時間和影響心情。

    現在又過了2個月了,這種處理方式在我身上已經收到了初步的成效;經過上兩次的經驗,所以我認為給小孩完全自由的教育方式不理想。

  • 18 # 諾諾說

    什麼是熊孩子呢?

    孩子不應該就是孩子的樣子嗎?

    在孩童時期盡情的釋放孩子的天性,成年後作為一個成年人該做的事情,這才是人類成長的自然規律。

    一個孩子從小就規規矩矩,談吐優雅,又聽話又乖,除了個子小一點挑不出毛病,那還真不是孩子,應該是天上才有的神仙。

    愛和自由只是給孩子提供了一個自由自在的空間,沒有約束,在安全的範圍內只管盡情的釋放一個孩子該有的天性,如果一個孩子在幼年時,特別的壓抑,孩子的天性沒有釋放出來,即使成年後也會釋放他孩子的那一面出來,也就是所謂的成人的外表,孩子的狀態,這對於兩性關係和未來的親子關係也是不好的一面。

    接納孩子和愛和自由同樣重要,被接納的孩子往往都很自信樂觀,也很容易,接納別人。

  • 19 # 蓋蓋家族

    我們誰都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只有相對的自由,如果父母把孩子放縱到絕對的自由,就會變得非常可怕,作為父母,有責任讓自己的孩子幸福快樂,也有責任讓孩子懂得什麼是禮儀,什麼是規則,什麼是原則,甚至什麼是底線,而不是一味地就給他自由,讓他隨性而為。

    我是相信人是有劣根性的,所以才需要父母的教育和引導,可以適當的尊重孩子的意見,但是不能什麼都順著孩子,要狠下心來對孩子無理的要求說不,這個世界是有規則的,孩子早晚有天會長大,如果小時候讓他自由過度,到了成人的世界就會發覺自己很可能融入不進去,這樣會毀了孩子的人生。所以,自由是相對的,不自由是絕對的。

  • 20 # 帥帥156857007

    自由,是孩子的天性,不喜歡被打擾、不喜歡被束縛。如果一直隨著他的自由放縱下去,那應該是和“熊孩子”相差無幾。 孩子是白紙,我們是畫家,我們怎樣畫,他就怎樣做;孩子照鏡子,我們是鏡子,我們做什麼,他就學什麼。記得一個廣告說過:家庭教育是激發孩子潛能的源泉。

    我認為,孩子可以自由,但是在能接納孩子行為的範圍內自由。譬如,去玩水,寶貝可以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打水仗,但你不能把水澆到他人身上,打擾到他人。再譬如,去餐廳吃飯,寶貝很高興,這時候你可以用語言表達你的開心、你的高興,但絕對不能大喊大叫,大聲吵鬧。

    寶貝,希望現在對你束縛性的自由是未來能微笑對你的接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勁爆好看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