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家有兒女六人行

    在思考並準備回答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我特意問了一下9歲多的兒子的看法:他希望爸爸媽媽在培養教育他們兄妹倆的過程中分別承擔什麼責任?兒子說:“他首先希望爸爸媽媽關係好,不吵架。其次,他希望爸爸媽媽多多陪伴他!”我試探地問:“對於這兩方面,你覺得爸爸媽媽做得怎樣?”他說:“爸爸媽媽是相愛的,對我的陪伴都還不錯。”這就是孩子希望父母作為一個整體應該承擔的基本責任或者是整體表現吧!我繼續問他:“你覺得爸爸、媽媽在培養教育你們的過程中分工有不同嗎?”兒子說:“媽媽在生活方面照顧我們多一些,做飯啦,洗衣服啦,購物啦!爸爸對家裡一些重要事情的規劃比較多,規劃路線帶我們去旅遊啦,課外班的選擇啦!”看來在他的印象中,我們有明確的角色分工的。我個人認為,父母雙方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確實要有分工,但又必須是一個整體。在一些重要事情的處理方向上,父母雙方的基本態度應該是一致的。在處理方式上,可以依性別不同各有其行為特點,相互補臺。在我的指尖接觸鍵盤的同時,腦海中閃現出這麼一句話:“爸爸也是溫暖的,媽媽也是有原則的,爸爸媽媽是相親相愛的。”是的,就是希望這樣的感覺和印象,向著某個契合點發展,留給孩子溫暖和諧的印象。反思自身的媽媽角色,我發現還有很多方面做得不夠好,主要是在原則性和溫暖性上總在糾結,原則不強,溫暖過度了。希望以後的我儘可能做到:原則是堅定的,態度是溫和的,行為是成全的,成全於孩子們一直向上、向善、做更優秀的自己,成全於我成為一名更合格的、更優秀的媽媽。

  • 22 # 不默魚

    家是由爸爸媽媽和孩子組成的,爸爸媽媽相親相愛是家庭幸福的基礎。爸爸媽媽關於孩子教育的理念是否一致,是家裡學習氣氛的關鍵。在孩子小的時候,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與遊戲。 如果只有媽媽一人陪伴關注孩子,對孩子來說,會缺少很多的樂趣,沒有多元性的發展,對以後的性格也會有影響。

    在寶寶剛出生的一年時間裡,吃喝拉撒睡都是我和婆婆照顧,育兒知識也是我一人在學習,期間還考了高階育嬰師。爸爸參與的不是很多,寶寶與他感情最淡。後來公公婆婆回老家以後,我給老公提出了很多建議,就是關於孩子教育的,實施一年多的時間,現在總結一下:

    1、我們是一家人:每個人都要對這個家做出貢獻,家務和孩子,我們都有不可推卸責任。這個觀點是一切教育開始的起點。

    2、學會帶寶寶玩:要求爸爸下班回來,一定要多陪伴寶寶,多抱抱她,陪她玩遊戲,天氣好的話,吃過晚飯,爸爸一個人帶寶寶出去玩一會。

    3、參與寶寶的生活照顧:因為爸爸上班,做飯洗衣這些事做不了。只有晚上洗澡的時候能幫上忙,我給寶寶洗完澡,爸爸把她抱出浴室,給她穿衣吹頭髮,然後讀繪本衝牛奶。這樣半個小時早已過去,我也洗漱乾淨。

    4、帶孩子外出遊玩:寶寶還小,平常只能在小區玩,到了週末,一家人出去遊玩,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開闊了視野,也鍛鍊了寶寶。所以,會要求爸爸儘量把工作安排好,週末有時間陪我們。現在的爸爸,已經不用我要求,自己就會把工作安排好,找一切時間帶我們出去滿世界溜達了。

    同一本書同一件事,爸爸媽媽的講法和看法不一樣,就會以不同的方式展現給寶寶,寶寶得到的也會更多。所以在孩子教育這個問題上,爸爸媽媽分工不用那麼明確,只要爸爸媽媽用心參與進來,就是好的教育!我也在一直努力製造爸爸參與教育的機會!

  • 23 # 瓜媽聊育兒

    有一句話“最好的家是爸爸愛媽媽”

    孩子的出生給一個家庭帶來了無限生機與快樂,同時也帶來了麻煩和矛盾。父母在家庭的作用不言而喻,一個人成年後的性格,處理問題的方式,接人待物的風格無不是受原生家庭的影響。那就涉及到原生家庭裡父母的分工了。我認為在家庭教育裡沒有必要有分工或者任務的區別,傳統的觀念裡慈母嚴父是對父母教育責任的總結。那麼如果爸爸本來就是個性格溫和的人,就一定要扮演嚴父的角色嗎?父母承擔的責任應該是做自己,愛家人樹立榜樣。不要刻意扮演什麼角色或者分擔什麼任務。順其自然,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來引導孩子就好。比如我家媽媽全職了,孩子主要是媽媽教養,爸爸除了上班同樣也給孩子洗衣服做飯。媽媽要學習考試了,爸爸就負責週末全職。在孩子的教育上媽媽時間多,就多教孩子知識和教養,爸爸帶的時候教會孩子勇敢和快樂。現在孩子愛爸爸愛媽媽不會在某個特定場景裡選擇現爸爸還是找媽媽。比如生病的時候爸爸媽媽都可以照顧不會單獨的粘媽媽,在外面挑戰勇氣的專案,爸爸媽媽的鼓勵效果是一樣的。

  • 24 # 楊楊166809956

    在孩子的世界裡,爸爸媽媽猶如天地,是幼小心靈的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充滿愛而和諧的家庭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家是孩子安全的港灣,是孩子在小區、學校、單位等感受到不舒服、危險之後可以第一想要去的地方;是孩子想要得到情感安撫、心理支援等的地方;是孩子覺得安全舒適的地方;是孩子覺得無論外面遭遇什麼樣的誤解和衝擊,但是,家人都會和他站在一條戰線上去理解他、支援他、包容他的地方。

    媽媽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來源,我認為媽媽要儘可能溫柔、耐心、貼心;要儘可能包容、理解、支援孩子;要儘可能給孩子提供一個空間盛放孩子的情緒和自我;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景下,媽媽應儘可能站在孩子的一邊去提供一個環境讓孩子有機會說出他的想法、動機、情緒、感受、願望等。媽媽需要和孩子建立和強化和孩子的情感聯結和信任的主線,孩子長大了,也依然願意把自己內心的世界呈現給媽媽,尋求媽媽的幫助。

    爸爸是孩子成就感的重要來源,爸爸需要給予孩子力量感,帶領孩子去探索更遠的世界;爸爸需要為孩子建立人際和社會規則意識,建立規則的時候要儘可能簡短扼要和堅定;爸爸是家庭建設的推動者,愛媽媽,和媽媽建立和諧的伴侶關係,為孩子今後的人際關係和親密關係提供一個儘可能好的身教言傳和模板;爸爸需要儘可能給這個家提供經濟和物質支撐。

    爸爸媽媽是孩子成長的模板,所以,爸爸媽媽不需要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需要成為更好的自己,需要儘可能做好自己,孩子會在崇拜和認同中會成為他自己。

    好的夫妻關係是送給孩子最尊貴的禮物,為了孩子有更好的未來,我們要努力工作,更要努力建立更好的夫妻關係和家庭關係。

  • 25 # spring的小尾巴

    如果把教育孩子當成一個工作專案,父母就是這個專案的主要責任人,想把這件工作做好,那必然離不開父母之間的分工合作。

    父母之間需要有一個分工

    俗話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水”,父愛就像巍峨不動的高山,代表社會的規則、規範,代表為人處世的基本道理。

    而母愛則如靈動不絕的流水,溫婉堅韌,迂迴而前行,代表了人與社會、與他人的相處之道。

    當然,這裡“山”和“水”的分工是根據大部分男女性別氣質來分的,如果你們家剛好相反,“母愛如山,父愛如水”也沒什麼問題,但夫妻二人必須有這樣的一個概念,然後根據各自特質做出分工。

    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分工也不是絕對的、固定不變的,比如,在孩子小時候,孩子的教育工作主要還是側重在“母愛”這邊,他需要在與父母、家人的溝通中,獲得對這個世界的感性認識,獲得情感上的滿足。而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融入社會、集體,他則需要在“父愛”那裡獲得更多的規則和規範認知。

    父母之間更需要通力合作

    山離開了水,就失去了生命;水離開了山,則會失去方向。選擇山清水秀,還是要水漫金山,這就要看雙方合作的情況了。

    試想這樣一個場景:一個4歲小孩,明明自己會吃飯了,還是吵著要媽媽喂。這時爸爸媽媽的態度應該如何呢?

    爸爸態度:

    A、吃飯的事情媽媽管,自己不管不問。

    B、主動制止小孩繼續吵鬧,和孩子說力所能及的事情應該自己做。

    C、批評媽媽,孩子這麼小,喂一下又沒什麼關係。

    媽媽的態度:

    A、吃自己的飯,等爸爸制止孩子吵鬧行為。

    B、配合爸爸,並耐心解釋為什麼要讓他自己吃飯。

    C、和爸爸說孩子還小,自己來喂他也沒什麼關係。

    這裡面態度A就是“門前雪”,只管自己的事情,分工是有了,但卻缺乏對孩子教育的責任感;態度C就更要不的,簡直就是“豬隊友”,不但不配合還要扯後腿。而態度B則是相互合作,不放棄自己的責任,同時也盡力為對方的責任創造條件,相互補充,通力合作,更好地完成家庭教育的責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離婚的女人,你捨得丟下自己的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