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劉備最初投奔公孫瓚,後投奔曹操。劉備還 投奔過袁紹,劉表,為何劉備的名聲依然很高?
16
回覆列表
  • 1 # 萌娃萌寵大放送

    一句話,成王敗寇,一個算是帝王了,一個是為人將領 。不可同日而語。為王者,前期那叫忍辱負重臥薪嚐膽。為將者的人生目標卻該是戰死沙場,精忠報國。

  • 2 # 大飛熊騎士

    因為劉備的跳槽和呂布的跳槽有本質的區別。

    劉備的跳槽

    劉備的跳槽大部分是被人追著打,只好投奔其他勢力。

    第一,攻打黃巾。

    剛開始劉備投奔過很多人,主要是跟隨一些將領攻打黃巾。

    第二,投奔公孫瓚。

    討伐黃巾後投奔他的同學公孫瓚,公孫瓚讓他屯兵齊國。

    第三,陶謙。

    離開齊國,去徐州幫助陶謙抵擋曹操的進攻。後來領徐州牧。

    第四,投奔呂布,曹操。

    在徐州被呂布打敗,認了呂布當大哥。後又被曹操打敗,又投了曹操。最後,被曹操逼出,投奔袁紹。

    第五,離開袁紹,投奔劉表。

    不受重用,離開袁紹,投奔宗室劉表。

    劉備的投奔往往是一種英雄無立錐之地的無奈。

    而呂布不性質一樣了。

    呂布的跳槽。

    第一,丁原。

    呂布認了丁原為父,丁原也重用呂布。董卓用利益一勾引,就殺了“義父”。

    第二,董卓。

    董卓也認了乾兒子,也重用呂布。呂布還是因為利益的問題,被王允利用,殺了董卓。

    第三,投奔袁術,袁紹。

    投奔袁術,袁紹時,縱容部隊搶奪。呂布個性又驕傲,結果讓袁術和袁紹都有恨意。

    總結,丁原,董卓也不是什麼好貨,呂布開始就不該“認賊作父”。卻又因為私利殺死他們,於情理,氣節都說不過去。

    劉備是到處投奔,都不受重用,要不就是無奈之舉,劉備頻繁跳槽也是情理之中了。

  • 3 # 中孚鑑

    呂布不僅跳槽,還拜義父,本來姓呂,拜丁原為義父。

    後來投向董卓,又拜董卓為義父,殺死前義父丁原。

    在後來,受到司徒王允的美人計,連環計,反間計,又把他這個義父董卓殺了。

    呂布反覆無常,見利而忘義。

    曾經呂布兵敗無路可去,徐州劉玄德收留,沒多久趁劉玄德不在,就搶了徐州。

    後來呂布被曹操所得,因其反覆無常,於是把呂布殺之。

    呂布姓呂,拜丁原和董卓義父,剛好三姓。

  • 4 # 孫博士侃歷史

      呂布是三國時期首屈一指的猛將,常言道“人中呂布”。但呂布也有另一個不太好的名號——“三姓家奴”。然而,亂世之中,情勢所迫而依附於其他諸侯本也就是尋常之事,若比較改換門庭的次數,另一位大英雄是不遑多讓的,甚至比呂布更甚,那就是漢昭烈皇帝劉備。可是,歷史上劉備為何沒有獲得“三姓家奴”的惡名呢?

      

      首先,我們比較一下劉備和呂布投靠各方諸侯的次數。呂布依附過丁原、董卓、張揚(兩次)、袁術、袁紹、劉備、曹操,共8人次,而劉備則依附過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孫權、劉璋,也共計8人次。兩人在諸侯間遊走,可謂不相上下。但是,劉備的名聲卻要好的多。

      呂布名聲不好主要有三點原因,第一,呂布為人比較隨性,有喜歡居功自傲,在誅殺董卓後,呂布曾在中原諸侯間反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常常自恃有功而驕恣,而他對下屬的管理也不好,常恣兵抄掠。第二,呂布出身寒門,與上層士大夫沒有太多交集,也不懂得籠絡士人,與其“義父”董卓相比,都難忘其項背。第三,呂布拜董卓為義父,卻又背叛並親手誅殺董卓,董卓雖然禍國殃民,名聲不好,但呂布這種行為,也落得口實。

      

      相比與呂布,劉備就要高明的多了。

      作為劉備的敵人,曹魏、孫吳陣營都有人攻擊過劉備朝秦暮楚,反覆無常,還有人說劉備投靠誰,就會搶誰的地盤。但是實際上,劉備依附過的人,大多都對劉備是讚美的。比如公孫瓚、袁紹、劉表都對劉備甚是禮遇,陶謙更是把劉備作為了後繼者。而如曹操、孫權、劉璋等人,劉備雖然最後背叛了,但這些人最初之時都還是很尊敬劉備的。那麼劉備為什麼會有如此的魅力呢?

      第一、劉備懂的低調,不在明面上做僭越的事情。劉備和呂布都是擁有自己的客卿和軍隊的小軍閥,他們依附於大諸侯,自然會受到提防,但相比於呂布的飛揚跋扈,劉備就有分寸的多。比如依附袁紹時,劉備想要擴大軍隊,他沒有直接向袁紹討要,而是派遣趙雲暗中招募,對外就宣稱是自己的舊部,而袁紹也不因此而懷疑劉備。這種做法雖然陽奉陰違,但至少不會在表面上得罪自己的主公。

      

      第二、劉備懂得結交士人。劉備每到一個地方,就總能的到好名聲,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劉備懂得籠絡人心,特別是懂得籠絡士人之心。這樣,劉備每到之處,首先就贏得了當地士人之心,而無論劉備日後如何,這些當地的文化人總會幫劉備做宣傳,而劉備的好名聲也自然就傳開了。

      第三、劉備依附過的諸侯,雖然結局都不太好,但很多也並不能怪劉備。比如陶謙、劉表屬於壽終正寢。袁紹雖然官渡之戰失敗,但劉備脫離袁紹打的還是幫助袁紹聯結劉表的旗號,袁紹本人是認可的,而劉備的離開也沒有對袁紹造成實質的傷害。

      

      第四、記恨劉備背叛行為的人,大多不能再說話,或和劉備擁有了共同的利益了。比如被劉備的背叛而失敗的呂布、劉璋,他們麾下會記恨劉備的人,早就身首異處,而劉璋部下大多數人,即便當初不滿劉備,歸降後也要改換口徑了。再比如孫權陣營的人,鑑於吳蜀兩國盟友的關係,也沒有必要總提劉備喜歡背叛主人的事情。如此看來,似乎只有曹魏陣營之人才有可能用此事攻擊劉備。

      

      第五、相比於呂布,劉備建立帝業,是一個成功者。呂布不過是漢末群雄逐鹿的一個匆匆過客,而劉備則是以勝利者的姿態建立了帝王之業。因此,關於他的行為和品行,自然是有眾多人願意為劉備做美化的。這是呂布絕不可能擁有的待遇。

      第六、尊劉抑曹思想下,千百年來的不斷美化。在流傳更廣的小說演義中,劉備幾乎始終都是正統的代言人,這就使得劉備的各種行為都得到了更大程度的美化和修飾,經過千百年來的不斷加工,其仁德形象更是深入人心,關於劉備到處依附諸侯的事情,自然也就沒有那麼多人去計較了。

      

      綜合以上六點原因,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幹了相似的事情,劉備的名聲卻要遠好於呂布了。

  • 5 # 子逸110235986

    劉備乃仁德之仕,易主實出無耐。而呂布乃寡義之人,為私慾而認人為父,而後仍是為私慾而殺”父“投人。二者有質的區別,所以劉仍受人愛戴而呂則是“三姓家奴“,人人鄙棄。

  • 6 # 一紙如風a

    呂布為什麼被稱之為三姓家奴?

    回顧歷史呂布原來姓呂,其父親早逝,認荊州刺史丁原為義父,丁原待他極好。然而呂布被董卓用一匹赤兔馬便收買了,於是殺義父丁原,降 董卓,認董卓為義父,使得賊人董卓如虎添翼。

    為滅董卓,司馬允用計將貂蟬同時獻給董卓和呂布使得董卓和呂布心生間隙,終呂布殺死義父董卓奪回貂蟬。這就是呂布被稱之為三姓家奴的來歷。

    劉備他依曹操,依呂布,依劉表,依孫權,依袁紹,東奔西走,寄人籬下。劉備與呂布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劉備的依並非真的依,劉備的依很聰明,他的依僅建立在自己弱小的基礎上面,一有機會就自己出去建立自己的政權,而從未陷收留自己的人而不顧,忠肝義膽,不忘初心。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反觀呂布反覆無常,殺兩任義父丁原董卓。呂布趁劉備不在,城內空虛,趁虛而入奪取徐州。

    關羽忠肝義膽,身在曹營心在漢,曹操用名利美色都未能留住關羽,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此可見劉備無論從品性,性格,都超出呂布太多。

    曹操活捉呂布,殺呂布之時呂布要認曹操為義父。曹操深知呂布反覆無常即使呂布為戰神為萬人敵,曹依舊不敢用遂殺之。

  • 7 # 蘇沉船

    三姓家奴是《三國演義》給呂布行跡做出的總結,並不見於史書,呂布在歷史上沒有拜丁原為義父。按照《三國演義》的邏輯,呂布本姓呂,拜丁原為義父,後弒父投敵。繼而拜董卓為義父,再度弒父投敵。

    把呂布的行為結合起來,呂布不僅多次易主,還有弒主弒父之名,為世人所不齒。若把呂布所有易主的事蹟算進去,本還得加上他投靠袁術、袁紹,所以可見《三國演義》的邏輯是針對呂布弒主弒父給出“三姓家奴”的名號。

    劉備每次易主卻不弒主,又不易姓,故說不上是他人的家奴。按道理劉備所忠誠只有大漢天下,他救陶謙還屬於雪中送炭,其後投袁紹、劉表、孫權都只是藉助其力量復興漢室威嚴,談不上屈膝於誰。

    呂布轉投董卓那時可是名副其實的投靠國賊,叛變的原因竟只是為了跟董卓爭女人,事情的前後都得看細節。

    呂布其人所到之處都沒有好名聲,在袁術、袁紹麾下就縱容士兵掠奪,趁曹操、劉備出征就趁機偷襲。又徘徊在曹操、劉備、袁術之間,沒有明確的表態,反把周邊的人全部得罪。對忠臣高順是罷黜兵權,對權臣陳宮是聽信妻子之言,否定了計策。對其餘部將是戴上綠帽子,呂布其人是將反覆無常發揮到極致的人。

    這樣的人給他諸葛亮和關羽輔佐又能如何?定計而不用,忠臣不給兵權,怎能發揮手下文武的才幹?

    劉備所到之處都很受人敬仰,早期結識的牽招跟他有割頸之交,田豫與他淚別,袁渙不肯參與慶祝劉備已死的宴會,陳登生平瞧不起很多人,唯獨敬重劉備有霸王之略。這些跟劉備處於敵對陣營的人物都沒有說過劉備一句壞話。

    世人不會只膚淺的因為劉備多次易人而瞧不起他,會根據劉備平日裡的作風給予評價。劉備早年跟百姓同吃同席,有人派刺客去刺殺劉備,竟被劉備為人所感動,放棄行刺劉備,其得人心如此,這才是劉備和呂布最大不同。

  • 8 # 陸棄

    在三國期間,其實劉備易主的次數,比呂布多得多。劉備曾依附過公孫瓚、陶謙、呂布、劉表、曹操、袁紹等多人,但劉備之依附,只是暫時投靠,並沒有象呂布似的拜為義父。劉備是世之梟雄,暫時依附,只是為了存身,其志在圖天下。所以最後在與孫權聯手大破曹操後,佔據了荊州為基業,便不再依附別人,而是在諸葛亮、龐統、法正、關羽、張飛、黃忠、魏延、趙雲等人的輔佐下,打下了自己的一方天地,成為三國之中的一方霸主。劉備的經歷是個傳奇。在那個時侯,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侍,更換主人並不認為是多麼見不得人的事。三國之中,許多人並非從一而終,但並沒有被後人詬病。

    呂布之所以被罵,在於他投奔了兩位主人,都拜為義父,但最後這兩位“義父”都死在他的手裡。董卓是個罪大惡極的軍閥,處死他固然大快人心,還演繹出一段呂布與貂蟬的故事。但呂布到底是董卓的義子,以子殺父,敗壞人倫,在儒家看來,這是不得人心的。呂布的另一位義父丁原,實際上是一位非常正直的人,對呂布也非常好。但呂布有眼無珠,在董卓的金錢與名馬誘惑下,竟然親手殺死丁原。這事辦得非常不地道,奠定了呂布人品不正的基礎。董卓該誅,丁原何罪之有呢?還是你的義父。為財殺父,為人不恥,張飛罵他,得到許多人的喝彩,就不難理解了。

  • 9 # 剛剛好ing

    劉備是三國第一影帝。雖然自帶超級掃把星體質,但沒有反水殺害投奔物件,且沒有哪個勢力把劉備看做投誠的下屬,而是以大漢皇叔、天下英雄視之。

  • 10 # 老肖彈Bass

    一 劉備並不是所謂的“家奴”,劉備輾轉投於公孫瓚 曹操 袁紹 劉表不假,但是並沒有到一個地方就跟人套近乎攀親戚,一直就是以一個落魄皇族宗室的身份,大家對劉備的稱呼也一直是“劉使君”,劉備還是很在意自己所謂的孝景帝玄孫這個稱呼的,所到之處大家一敬他是皇族宗室子弟,二敬他落魄中還能保持節操;呂布則不一樣,投靠誰門下則認誰作乾爹,中國有句話講叫“認賊作父”,說的就是這種無節操無下限的小人,在中國傳統觀念裡 天地君親師為最大的五項,是不容背叛的,至少是不容輕易背叛的,呂布這種逢人就認作乾爹的行為自然為所有人所不齒;二 劉備投靠過的人,沒有死於劉備之手的。雖說也誆騙過公孫瓚的兵馬,也裝傻認慫瞞過曹操的猜疑,也因為酒後失言跟劉表鬧的不愉快,也因為關羽殺了顏良文丑跟袁紹紅過臉,最終都依靠自己精湛的演技和堅韌的心性還有幸運女神的眷顧化險為夷,成功出走,終成一方霸主。再回頭看看呂布,每一次改換門庭都是手染鮮血,上一分鐘還一口一個義父乾爹,下一分鐘就操起了方天畫戟,這樣養不熟的白眼狼誰願收留誰敢收留,也就難怪白門樓曹操聽劉備言“公不見丁原董卓之事乎?!”之後冷汗直流,馬上命人勒死呂布而後梟首了。

  • 11 # 瓊林夜話

    在《三國演義》裡,呂布是一位武力值超高的武將,然而,他的智商和情商卻沒有達到預期。儘管他很厲害,但是張飛卻屢屢叫他三姓家奴,這時為什麼呢?

    呂布本名姓呂,後來因為勇武在丁原帳下出任騎都尉,並認丁原為義父。儘管是義父,呂布也沒改名叫丁布,但那也是父親。後來呂布聽了董卓的話,殺了丁原,又認董卓為父。所以,張飛罵他是三姓家奴。

    並且,他為了前途和利益,連義父都敢殺,這樣沒有信用的人,當然會被人瞧不起。當曹操抓住他的時候,他還想認曹操為父,曹操也很欣賞他的勇武,但是劉備給曹操提了個醒,曹操便把呂布給殺了。

    劉備不一樣,他投靠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以及劉璋,那是因為時運不濟,並不是為了利益而輾轉於各路勢力。並且,他一直以復興漢室自居,所到之處也以忠厚示人,所以,名聲越來越高。

  • 12 # 大獅

    在三國演義中,有第一猛將之稱的呂布雖然有一身好本事,但是名聲卻不十分好,只因汙點太多,因此張飛罵其是個“三姓家奴”。

    何謂“三姓家奴”,這與呂布的身世有關。要說呂布也是個可憐人,生父早亡,為了生計便認了荊州刺史丁原為義父,做了人家的螟蛉義子。丁原對呂布十分不錯,將其視為己出。但呂布這人心術不正,貪戀權貴,見利忘義。在董卓贈與的赤兔馬和千兩黃金之下,竟手刃義父丁原,取其首級,獻給董卓,而後又認董卓為義父。

    後來司徒王允使美人計,用個美豔無雙的小貂蟬使得董卓與呂布這對父子有了隔閡,最終呂布未得美女嬌娃而怒殺董卓。呂布本身姓呂,又因為後來認了兩個乾爹,而後就被張飛罵為“三姓家奴”,可呂布一直只姓呂,因此這罵法有點牽強,顯然很不合理。要知道張飛那位心中最為尊敬的帶頭大哥劉玄德可比呂布投靠的主人要多得多,比如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等等,劉備好在沒認乾爹,要不然這些爹有他受的。

    或許是因為認過乾爹的緣故,呂布就成了張飛眼中的三姓家奴,如果劉備也認過乾爹的話,興許張飛也就不會這麼罵呂布了。

    不過三國之中,還真有個三姓家奴,只不過這人不姓呂,而是姓關。有人一定驚訝,啊,你莫非指的是關羽關二爺。當然不是,關羽沒這造化,這位姓關的叫做關索。

    為何說關索是三姓家奴呢?你且看他的一生,最初關妻胡氏生下關索後,在其七歲之時於中元節燈會上走失,被索姓員外撿獲收養,而後改官姓為索。

    九歲之時又交給花嶽帶往深山修道學武。九年之後回到索家,索父告知已找到親生母親胡氏,他離開索家後便對外自稱花關索,用三家姓當姓名,成為貨真價實的三姓家奴!

  • 13 # 蔡上老君

    這個從演義上來講三姓家奴是指呂布曾認丁原為義父,後因為財寶官爵殺了義父丁原,又投靠董卓認其為義父。後來又背叛了董卓手刃義父董卓。首先我們不論這倆義父是好是壞,屢次對義父下狠手。這個可以說是不顧禮義廉恥,喪心病狂。三姓家奴形容呂布是極為形象貼切的。

    劉備雖多次投靠改換老闆,但也僅僅是和老闆保持上下級關係,這就相對於職業經理人跳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而且劉備也在給人打工的時期也沒做什麼太出格的事。這些老闆敗亡和劉備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劉備也只是在亂世中尋找機會。

  • 14 # 傲視蒼穹39

    劉備投靠過鄒靖、劉虞、毋丘毅、公孫瓚等,這些投靠,劉備都是為將,所效力的物件表面上看是各路諸侯,實際上此時還是東漢,他效力的也是朝廷。所以,每次立功後,封賞他的都是朝廷。公孫瓚也僅是利用了自己的職權,保薦了這位“情如兄弟”的老同學而已。“平原相”的職務,就非常清楚的表述了這一點!

    直到率兵救陶謙,僅管陶謙還支援了劉備四千丹陽兵,但陶謙並不能將他視為部下。事實上劉備也並非他的部下;所以,陶謙為了留住劉備為幫手,表奏朝廷,推薦他為“豫州刺史”。就是今天的省長,只比陶謙自己這個徐州牧低半級而已。此時,朝廷認可後的劉備,已經在名義上也屬於一路諸侯了。

    到被徐州的糜竺、陳登等幾人推薦為徐州牧,還得到了袁紹這個“四世三公”的認可。就更是名正言順的諸侯了。繼而曹操又表奏他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不但有了行政職務“徐州牧(州牧本就軍民兼管)”,還有正式的將軍軍銜,而且還是重號將軍。更兼封了侯爵,成為了正式的貴族了。這些職銜,爵位,卻都是漢朝的正式職銜。所以,在他投奔曹操的時候,曹操身為漢朝廷的“大司馬”,並不敢視劉備為個人屬下,而是以漢臣的身份列於朝班而已。是屬於曹操的同僚,而不是曹操的個人部曲團體成員。

    投奔袁紹的時候,也是一樣的情況,作為並沒有稱帝的袁紹來說,他是漢朝的“大將軍”,當然也只能視身為“左將軍”的劉備為同僚,故只能待劉備以“客卿”的禮儀,並不敢把劉備作屬下看待。和袁紹集團的沮授、田豐、郭圖、審配、顏良、文丑、張郃、淳于瓊等等是完全不同的。這些人屬於袁紹的“部曲”,而劉備則不屬此列。

    投奔劉表時就更不用說;從職務來說,劉表僅是“荊州刺史”,沒有將軍銜。職務比之劉備還低了半級。當然更不敢視劉備為部下了。從這些事就可以看出;劉備雖然投奔多人,但都是以客卿的身份對待他,沒有一人敢認他為下屬,事實上劉備也不是他們的下屬。所以,這也是“幾姓家奴”的汙名,都安不到劉備頭上的原因。

    呂布則不同;在丁原處僅為丁原的個人私將,並非朝廷將軍。和關平之於關羽的關係,其實是一樣的(關平不屬於劉備的‘朝中’將領)。投降董卓後,董卓雖然利用了職權,為呂布某得了朝中認可。但呂布只聽命董卓一人,朝廷對他根本無權調遣。實際上還是董卓的私將。並且,對丁、董二人都人了義父,並表示過只效忠與他們。但是,和王允合謀後,他變得身份才發生了變化,成了真正的“諸侯”身份了。所以,在徐州雖然投靠劉備,僅屬於“客卿”身份。不但劉備不會認為呂布是屬下,連關張都知道,呂布無需聽從劉備的指揮。

    所以,劉備的投靠,與呂布在丁原、董卓處的身份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同僚(或者說客卿)”和“部屬”的區別!

  • 15 # 馮唐李廣

    呂布是見利忘義,純粹是有奶便是孃的投靠,甚至不惜認別人當爹;劉備自始至終以合作者身份出現,寧做最小的股東,也不做打工的皇帝。

  • 16 # 客家小火

    劉備和呂布從出身、志向、謀略、膽識這幾方面都不是一個層次的人。

    一、 出身

    劉備雖是一織蓆販履之徒,但是屬皇室宗親,從小生活在底層,歷經酸甜苦辣於一身;呂布武將出生,早年跟隨幷州刺史丁原做主薄,想不到吧呂布早年也是幹文職工作的。

    二、志向

    劉備志在恢復漢室,這是他一生奮鬥的目標。呂布武將出身其實並沒有太高的志向,頂多想做一方諸侯,哪怕後來追隨董卓、跟隨曹操,由於品行不佳反覆無常最後也落得人頭落地。

    三、謀略

    劉備一生坎坷多難,非常懂得隱忍之道善於偽裝自己,這個品質為後來劉備的成功注入了一股無形的能量;反之呂布處處張揚,逞匹夫之勇得罪了不少幫助過他的諸侯,比如曹操。在三國時代沒有謀略,頭腦簡單的人註定是走不遠的。

    四、膽識

    這個其實劉備和呂布相差無幾,劉備敢接手徐州,後來借荊州最後取西川,那都是膽大如虎的,哪怕是一讓再再讓,那都是裝出來的。呂布是梟雄魯莽式地膽識,更不懂得經營人心。

    劉備張關戰呂布

  • 17 # 阿慶還是阿慶

    首先要說呂布,為什麼呂布是三姓家奴呢?因為呂布認了三個爹唄。第一個爹那就是呂布本姓氏的親生父親了。第二個爹是丁原,但是呂布在受到董卓名馬美女等誘惑之後,馬上把自己這個義父殺掉了,又拜了董卓為義父。後來董卓改革步伐太大,激起司徒王允等人的反對,暗中攛掇呂布殺掉董卓,呂布受了王允送的美女貂蟬,便殺害了董卓這第三個義父,所以有呂布是三姓家奴的說法。

    劉備則不同,劉備更多時候是投奔一路諸侯,然後試圖借力發展自己實力,他在經過最初的抗擊黃巾軍起義過程中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個初始班底,即便投奔了一方,因為他的名氣,他也始終是“客人”一樣的借住方,所以劉備一旦找到比較好的機會,便會選擇離開,並發展自己,而且不對自己借住的勢力造成什麼損傷。

  • 18 # 雲起處

    劉備,皇族後裔啊!雖然要上溯多少代。這呂布能比嗎?

    有了這份基因,殘存希望的人們相信劉備是在匡扶業已崩塌的大漢基業。他所做的一切,就具有了政治正確的前提基礎。

    再者,劉備始終編織仁義的光環,把自己打扮成仁者。包裝做的好啊!

    如此高大上,劉備如願獲得一片同情和讚揚之聲,質疑他的也就不會成為主流。

    而呂布來自北鄙,一無血統二無家世。恃勇鬥狠又沒有整體的包裝規劃,時人把他看做一個不守規矩的搶劫者。他的所做所為,就成了惡奴妄行。

    所以,呂布決然不能和劉皇叔同日而語,他也只能引來一片罵聲了。

    呂布覺得冤啊,臨刑前破口大罵:劉備,你這個假仁假義的大耳賊!

  • 19 # 布夫舟

    這多半是人的刻板印象,受戲曲小說的影響比較大,真實的歷史並非如此。

    劉備再差也是皇室宗親,在當時掌握大義名分,這可是他手裡最好的底牌之一。誰敢讓他做家奴?假如劉備投靠袁紹的時候,劉備說他願意做袁紹的義子,袁紹敢答應嗎?這不是公然和大漢朝對著幹,以下犯上嗎?另外最重要的一點,寫歷史書的人也是有自己的情感在裡面的,通常情況下都是褒揚劉備的,所以劉備當然不會被人稱為三姓家奴。

    呂布在三國中出身並不高,能混成割據一方諸侯,其實是相當了不起的事情。在當時的劉備雖然家境不好,但是他是皇室宗親,並且老師可是當世大儒盧植,人脈並不算差。比如公孫瓚就是劉備的老同學。孫策、孫權、曹操、袁術、袁紹就更不用多說了。基本上靠著祖輩的積累,相對比較容易就能夠割據一方了。

    歷史上的呂布和我們大多數人心中的呂布是不一樣的。呂布剛開始的時候是丁原手底下當主簿,是個正兒八經的文官,和楊修、陳琳、司馬懿乾的活是一樣。可想而知,呂布並不是有勇無謀的匹夫。一個人白手起家走到那個位置,誰都不是吃素的!

    《三國志》裴注裡面就記載了呂布使用金蟬脫殼的計策來逃避袁紹的暗殺。呂布讓人在自己營帳中鼓箏,自己偷偷的逃亡。

    《後漢書》中記載曹操圍困呂布的時候,形勢非常危急,呂布讓自己身邊的侍衛殺掉自己,獻給曹操。左右的人都不忍心,接著呂布就帶著他們一起投降了。

    呂布幹得最壞的一件事情便是殺丁原。因為這件事情,董卓和他結為了父子。三國那個時候人是非常講究出身的,除了劉備集團,大部分的人出身一般以外,無論是曹操、還是孫權,手底下官位高的多半是大家族出身。呂布如果“從一而終”,那能夠到達的位置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呂布才做這樣的事情。

    不過,不管怎麼說,這始終是呂布的一大黑點。

    其後,呂布還投靠了袁術、袁術待他相當不錯。不過呂布縱兵劫掠,袁術非常不爽,因而呂布又投靠了張楊。

    張楊手底下的人建議抓了呂布拿去獻功,所以呂布不得不投靠了袁紹。

    呂布在袁紹手底下是立下戰功的,不過他計程車兵還是紀律太差,袁紹也非常為難,所以呂布就自己請求去洛陽。中途袁紹讓人暗殺呂布,前面講過,呂布成功跑路。

    不過,最終呂布幹不過曹操,無奈投降了,最後被曹操所殺。

    看呂布的經歷實際上還算比較正常的,不過經過小說演義的發展,呂布就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總體來講小說演義對於呂布的描寫,主要有三個傾向:

    第一、呂布成了一個“有勇無謀”的人,武藝描寫逐漸加強;

    第二、呂布“見利忘義”,小人形象加深;

    第三、呂布政治謀略開始隱去。

  • 20 # 宇智波鼬殿閣下

    打個現實的比方,甲和乙分別去兩個公司工作,甲收到其它公司利益誘惑,就出賣了公司的技術甚至搞垮了公司使其倒閉破產。而乙命運不濟,要麼公司倒閉只能換工作,或者看到一個好的工作跳槽換一家公司,但最終公司老闆都自己經營不當,破產了。乙也當過小老闆(徐州牧),但公司由於缺乏人才,很快也被人家收購了。所以說兩種人,性質是完全不一樣的。一種是卑鄙無恥的小人行徑,一種則是命運不濟,命運使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發動戰爭需要大量的軍費,日本甲午戰爭的軍費有多少,是誰借給日本政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