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嫂阿花

    每個父母都希望有個懂事的孩子,特別是看到別人家孩子乖巧討人喜歡、逢人就“叔叔”“阿姨”的時候。

    兩個媽媽分別帶著3歲多的孩子在汽車人玩具店門口徘徊,孩子眼裡滿是喜愛,不時回頭看看媽媽,就像再說“媽媽,給我買一個吧!”,只是還沒有開口,媽媽們看了看價格,開始給孩子解釋,寶貝,媽媽已經給你買了很多汽車人玩具了。。。。。。

    還沒說完,這個孩子就撒嬌了:這個汽車人的兩個手臂顏色是不一樣的,我很喜歡這種,就買這一個吧,以後就不買了。

    媽媽寵溺的看看孩子,雖然貴了點,但是能承受,那就買了吧,孩子的開心實在難得。

    朋友的孩子沒有說什麼,只是眼睛一直盯著這個已經買下來的玩具。

    媽媽在付款的時候和店主說要買兩個一樣的,一個送給朋友家的小朋友。

    這個小朋友回頭看了看自己媽媽的表情,趕忙說,阿姨,我不要,我家裡有很多了。。。。。。

    正在付錢的媽媽看看孩子欲言又止的表情,也不好說什麼,因為對方家庭條件比自己家還要富裕不少。

    回家路上,孩子一路上心都顯得興奮極了,一直把玩汽車人,而朋友的孩子的眼睛就沒有離開過那個兩隻手臂顏色不一樣的汽車人玩具。

    看到朋友家這麼“懂事”的孩子,他的父母可是相當自豪的,甚至有時候會炫耀一下自己帶娃的“成績”。

    但是這樣的“懂事”,完全不是這個年齡的孩子該有的成熟。這更多的算是一種害怕,因為害怕媽媽不喜歡“看到玩具就想要”這樣的自己,為了變成父母喜歡的樣子,獲得父母的關注和誇獎,壓抑了自己的想法和天性,同時也喪失了自我和自信。

    有人說,“懂事”分為兩種,一種是壓抑自己的慾望,為了討好父母,努力變成父母想要的樣子;另一種是理解了家庭的困難,把自己的慾望深藏在內心深處。

    你的孩子現在多大了呢?是否已經成熟到可以理解家庭困難了呢?如果沒有,你還想要一個“懂事”的孩子嗎?

  • 2 # 佛系育兒先育己

    懂事聽話的標籤不要給孩子貼上,因為那是我們的“高壓”造成的。孩子成長都會有所謂的叛逆期,敏感期,和發育期,我們要做的就是和孩子交流,多遵從他的內心感受,不要總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態度去教育他,讓他什麼都聽你的。如此,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缺乏自我思考,缺乏生活的能力,活在父母的陰影下而不是自我創造的精彩世界。

    聽孩子內心的聲音,跟著他的節奏一起搖擺。

    你的身份不是家長,而是朋友。

    你的作用不是教育,而是正確引導。

    你需要孩子的光合作用,來汲取孩子的精華。

    你是你,孩子並不是你的。

  • 3 # 痴夢58

    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了心理問題較多,原因就是,他們以滿足他人意願、獲得他人首肯為生活主導,失去表達自我的聲音,忽略自己的真實需求,內心壓抑十分痛苦。 越乖的孩子,隨著他漸漸長大,他就會從一個不提問的“乖”學生、成為一個唯唯諾諾的“乖”員工、感情上讓婆婆包辦的“媽寶男”、生活上不能完全自主的爛好人。從這個角度講,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不“乖”。也有可能在人生選擇時不是因為自己的真實喜好,而是犧牲自己的感受去討好別人,你說這樣的人是不是越長大越痛苦。

  • 4 # 清水無爭

    我從小就是乖乖女,懂得家庭實際情況,壓抑天性。現在覺得自己從來就沒有快樂過,並且一點自信都沒有。什麼都不會去爭去要,也不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父母對於教育的弊端也全然不知,還一味誇獎我的懂事。他們又怎麼能看到我內心的想法,又怎麼知道我的懂事是壓抑了自己多少年不快樂的結果。

    現在我女兒沒有我從前那麼懂事,想要什麼她就會提出來。當然不是非要不可的哭鬧,但在一般情況下,我還是盡力去滿足她。有時候當她想要什麼東西的時候,外婆阻止,她會說,我不,我就要。她的意思簡單明瞭,我現在想要這個,你阻止不了我。所以現在女兒簡單而快樂,活潑而可愛。假如你要阻止她做某件事,請給她分析出阻止的要求。請不要一頓痛罵去讓她壓抑自己的想法。

    我真的不想孩子如我幼時那樣懂事,直至現在我依然想要的不敢要,想做的不敢做,瞻前顧後。我想童年的陰影會伴隨孩子一輩子。

    我只想要快樂的孩子。

  • 5 # jessica宣

    我很清楚地記得,我小的時候,奶奶帶我出去玩。路過路邊的糖果攤,奶奶指著說:“想要嗎?”我搖搖頭說,“不想要。”奶奶滿意了,說:“這孩子最乖,從來不亂要東西。”

    從心底來講,小小的我,其實是想吃那色彩繽紛、酸甜可口的糖果的。只是,“懂事”和“乖”,是那個年代對小孩子的最高讚譽。

    我從心裡模模糊糊知道,我“乖”就會讓大人高興,於是,敏感的我把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長大以後,我成了一個不懂拒絕別人、疲憊不堪的“爛好人”。

    我還是經常看到長輩對孩子說:“你再淘氣我就不喜歡你了。”或是“再這樣做我就不愛你了。”孩子眨巴著眼睛,馬上安靜下來,以證明奶奶還愛著自己。每次看到我都心裡一酸,彷彿看到幼年的自己。

    為了博得看護人的喜愛,情願壓抑自己真實的天性,這種偽裝起來的“乖”孩子,有什麼用呢?我們所生活的時代已經不同了,這樣的要挾,還不停在我們的教育生活中上演。

  • 6 # 小飛浪子

    這個我就比較專業了。從小我就很乖喜靜,所以家裡人和親戚也就比較疼愛我,小時候從沒給家裡惹過禍,每次過年親戚都以我為例子教育他們小孩。現在長大了,弊端也就出現了。剛出學校時,性格內向,(到現在都是)問路也不敢去,需要幫助時也不敢張口,怕被拒絕。心裡容易自卑,做事缺乏勇氣。碰見不公平不會反抗,只有自己默默承受。從來不會自己去爭取,只能靠別人施捨。受了委屈也只是自哀自怨。臉皮特薄,承受不起失敗,所以也就缺乏很多機會。太多太多了,根本講不完。不過可以改正,我認為最主要的是重新拾起自信心,端正自己的心態,臉皮厚點沒關係,還有就是不要怕失敗,九十九次失敗一次成功那也是成功。這些就是我根據自己二十多年來的人生性格做出的總結及改變方式。

  • 7 # 三土媽媽

    首先要看“乖”這個概念是怎麼定義的?在很多人眼裡孩子所謂的乖就是不吵不鬧不哭不叫,大人說什麼就是什麼!個人認為這種“乖”其實就是讓孩子失去對外界探索的興趣,小孩子的認知是在探索中積累起來的,不在地上爬他怎麼來體會爬行的感覺?還有“乖”就是失去自我認知能力,只有當我們沒有自己主見的時候才能別人(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很多時候父母要求孩子乖聽話其實可以說是大人內心的控制慾在主導這樣的思想。如果小時候的“乖”是以孩子失去探索興趣,害怕創新和失去自我認知能力為代價的話,那麼就為以後的“痛苦”埋下了伏筆。

  • 8 # 起名困難戶g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乖巧,所謂的乖巧就是聽父母的話,按部就班的成長,從小養成了聽話,唯命是從的生活方式。

    長大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遇到了越來越多的事情,由於時代和思想的不同,與父母會產生很大的分歧,但已經養成了乖巧的性格,不忍心甚至不會反駁父母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委曲求全順從父母做違心的決定。

    在生活上越來越壓抑自己的想法,到最後甚至沒有自己的想法,雖然父母都是為我們好,但是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也要說出自己的想法,因為人生是自己的。

    越聽話,越壓抑自己,越來越孤獨,不是為自己而活!

  • 9 # 脂肪故事

    這個說法沒有道理。

    很多同學,小時候挺乖巧,長大了也很快樂,生活幸福。

    很多同學,小時候調皮叛逆,長大了痛苦的也挺多。

    部分媒體和文學作品也在刻意強調這一點。

    實際上,不管是乖巧還是調皮,只是小孩性格的外在顯示而已,

    乖不是唯唯諾諾,是一種教養。

    隨著小孩的不斷成長,該經歷的風雨,都會經歷,該經歷的鍛鍊,一樣不少,該經歷的痛苦,誰言輕重?

    痛苦與否,來自於對生活的認知,來自於價值觀的判斷。

    買不起房,再調皮的小孩也會痛不欲生。

    失戀了,同樣都會痛不欲生。

    那麼,

    為什麼我們不去喜歡一個彬彬有禮、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勇敢大方的小孩?

    難道我們非要去喜歡一個粗魯無文、亂扔垃圾、偷偷抽菸、喜歡從捉弄別人的惡作劇中得到滿足的調皮孩子?

    為什麼非要稱讚浪子回頭?而不是對一貫優秀的人大力肯定?

    乖巧不等於老實,乖巧不等於低能,乖巧不等於懦弱。

    性格需要引導。

    家長是第一責任人,也是最好的老師。

  • 10 # arrluo

    從小媽媽就對我很嚴格,我也順利成章成為她心目中眾人口中的乖乖女,不早戀不出去玩,上學努力考第一,上班掙錢了努力攢錢回家,沒接觸過多少男孩子的我第一次談戀愛就把自己獻出去,是接觸的人太少,受得教育都是人心是善,被壓迫久了特別想任性,想放肆去愛去享受,卻發現世界跟你想象的已經不一樣了,你為他付出的那個人也只是玩玩而已,瞬間覺得自己的人生充滿黑暗,如果生命可以重來一次,我不做乖乖女,想怎麼跟小夥伴瘋玩就玩,不那麼顧家不那麼在意爸媽的感受,不壓迫自己

  • 11 # 路過的小尾巴

    越乖,代表越聽話,這種聽話不一定是軟弱,很可能是不願意讓父母傷心,不願意讓周圍的人傷心,於是哪怕違背自己的意願,勉強自己,壓抑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也要達成別人的願望。 但是隨著人的成年和周圍人的習慣,越乖的人,周圍的人往往會越忽視他們的需求和訴求,而且提出的要求會越來越過分。 比如小時候可能只是覺得不讓你學琴,讓你學跳舞,但是大了以後就很可能不能選擇你喜歡的專業、工作、甚至伴侶。 一旦提出意見,家裡人就會用:我們都是為你好,你怎麼可以這樣,你怎麼能這麼不聽話,你完全不明白等種種理由甚至用自己的健康安全來施加隱性壓力,比如說:.媽媽知道你不想這樣,但是我們都是為你好,不這麼選我們會很傷心的,你自己看著選吧。做出痛心疾首的樣子。孩子往往會妥協,因為不想讓父母傷心。但是父母不會意識到這是孩子的妥協,而是會認為孩子很開心的接受了自己的建議,自己的行為是對的,是為孩子好的,是有道理的。從而變本加利,越來越提出自己的想法而忽視孩子本身的想法。 總有些衝突是孩子無法接受的。沒有人願意被人左右一輩子,總有不能忍的時候。於是到了衝突發生的時候,孩子就會在遵從自己的意願+讓父母傷心和違背自己的意願+讓父母開心中艱難的選擇一個,但是越大,父母越難接受孩子的反對,傷心程度越高,孩子因為讓父母傷心而給自己的內心愧疚感也更大。

  • 12 # 江南148466612

    小時候越聽話,長大後什麼都不順,聽話的孩子一般話不多,不善言辭與人交流,長大後發現社會不喜歡老實人,老實人混社會很難受,小時候老實父母誇獎,長大後老實父母又責怪你太老實,工作愛情都不順,會感覺壓抑,覺得一切都是假的,連父母對你的誇獎也是假的,只是父母為了臉面逼你做老實人

  • 13 # 行走的兔斯基

    因為所有的事情都壓抑在心裡,有苦難言,有口難開。做的好是應該,做不好捱罵還不能回嘴,要不就會冠以你以前很乖怎麼現在這樣的罪名,然後壓榨你的發言權!

  • 14 # 無心憶舊

    從小到大,我都是自給自足,沒有說自豪的展現什麼,上中專,和同學打工,暑假一個月掙了1800塊錢,結果家裡面什麼都沒說,就給我剩200塊錢,然後跟我說 家裡水費不得交嗎?電費呢,煤氣費呢?網費呢?你不小了,該懂事了。直到現在為止,我還是認為,活的真是有壓力,呵呵,我只想說,懂事,是一種很深的絕望!故事可能跑題了,見諒

  • 15 # 投胎是個技術活啊

    我兒子三歲,非常的乖,比方去超市,他明明很想要這個玩具,要是不給他買,他就看一會然後就跟我們走了,要吃的,不買也是自己倔嘴生氣,也不哭,有次他奶奶帶他去打吊瓶,有個孩子正在吃開心果,我兒子就一直看,非常的想要,哪小孩就問我兒子,你想吃嗎,我兒子說,我不吃,你吃吧,一會我奶奶就去給我買,我婆婆給我說的時候,心疼的要死,家裡又不是窮的吃不上了,他就不哭,乖的有時候我好生氣,就想你歇斯底里的發會瘋吧,總覺得我兒子才三歲懂的太多,也太在乎大人的感受,我從小性格也這樣,所以特心疼我兒子,

  • 16 # 金剛服了娃

    這個問題,我感覺我比較有發言權。但是 我也不全同意這個說法。越乖的孩子長大了就越痛苦嗎?不一定吧!我覺得有一種乖就是父母一直管教很嚴格,實際上壓抑了孩子性格的自由發展,什麼事,從小到大父母管的習慣了,什麼事都只會聽父母的,這樣以後就會做事沒主見。

    還有一種就是家裡性格特別乖,在外面不太乖,家長要時刻注意孩子的心態,有可能孩子管的過了,平常在家裡感覺心裡有事也不敢和家裡人說,自己一個人憋屈著,等那一天爆發了,他都能把房給掀了。注意不要讓他形成極端性格。

    太乖了,也有可能是說這個人從小就被管束著,自己各方面都發展不起來,畢竟這個社會上,確實你太乖,過不下來。

    不要太乖,只會聽別人的意見的人,永遠長不大;不要太滑,只會想著佔別人便宜的人,可能到最後賠了本。

    如果你是 太乖的孩子,社會規則不太懂,那麼一定要相信適者生存,努力擺脫眼前的束縛,試著去改變。

  • 17 # 俏寡婦

    我忘了是個科學家還是個什麼來著。反正是個很成功的人。

    從小是個乖小孩,成績一直很好,一步一個腳印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他說,我會盡量多犯點錯,多做一些很多想做的事。

    乖小孩,就是聽父母話的小孩,但是人生怎麼才走得精彩和快樂,父母是不會考慮的,只會考慮你是否健康安穩。所以,乖小孩到了一定年齡會有很多後悔的事,這是必然的。

    很多事,想做就去做吧。做之前想想,是不做會後悔還是做了會後悔。

  • 18 # 皇城根1983

    兒子今年八歲了,從小爺爺奶奶一直帶著,一直教育兒子不和其它小朋友打架別人打你你躲開不還手,有一次因為一個鄰居家的孩子動手搶他玩具,兒子委屈的哭了回家跟我說,那個小孩比他小奶奶教育他小朋友比你小要讓著他,我聽了心裡挺不好受的,後來我就教孩子別人不對你可以跟他講道理,如果他不講理動手打你你就要還回去,我覺得長期讓孩子這樣壓抑下去孩子會出心裡問題,而且現今這社會老實真的受氣,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哈!

  • 19 # 媽媽懂你

    乖,就是懂事、聽話,不用父母操心,不會帶來麻煩。

    我們那個年代,父母最大的驕傲就是當別人用欣羨的眼光看著你的孩子,嘖嘖感嘆誇獎著:“你家的孩子真乖真懂事啊!”

    因為聽話懂事意味著少點麻煩:不會跟弟妹搶糖吃,不會跟鄰家的孩子攀比要玩具,不會提出任何在父母眼裡看起來有點“過分”的真實需求。

    懂事的孩子,更容易成長為“討好型人格"。因為童年的經歷告訴TA,必須要聽話懂事,否則你會失去別人的喜歡,包括媽媽的愛。

    在這種懂事狀態下長大的孩子,會在未來的社會中面臨更多的迷茫與糾結:

    不懂得拒絕,對他人的請求總是來者不拒。

    羞於表達自己的訴求,總覺得自己的需求是有罪的期望對方能揣度出自己的心思。

    自卑、敏感,表面上是善解人意,可背後卻害怕對方不高興,哪怕委屈自己。

    職場上,不知道如何向老闆提出合理的加薪要求;

    朋友間,總是秉承著“談錢傷感情”的原則;

    戀愛中,對自己想要的總是不說,總期望著另外一半能懂得自己。

    歸結為一點:無法正視自己的訴求以及維護這份訴求的權利!

    對於“懂事”,往往分兩種情況:

    一是父母素質高、思想開明,在孩子的童年時期給予充足的愛與溫暖,用自己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成長。這樣的孩子不但健康活潑,而且知書達理。

    另一種情況則是,父母往往忽視孩子的需求與表達,卻過早地要求孩子體會父母的艱辛,聽大人的話,順從父母的意志。孩子看似懂事,內心卻很孤單、讓人心疼。

    然而,大部分的父母總是偏向於第二種情況,所以成年後往往不開心。

  • 20 # 在路上的Nancy

    記得在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裡,有一個高中女孩,她成績優秀,對人友好,很聽大人話。如果心情不好,就會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出了房間,又光輝燦爛了。可是,最後這個女孩卻自殺了。所有的人都很詫異,好好的女孩子,為什麼自殺了?

    這個女孩子,正是讓別人感覺好好的,自己卻越來越不好。自己狀態不好,也不敢說,因為怕別人覺得自己不是好好的,越來越壓抑自己。只呈現陽光面給他人,不讓自己的陰暗面存活,最後陰暗面反撲,把女孩殺死了。

    聽大人話,遵守社會規範,這是一個孩子存活在群體裡的技能。但如果太聽大人話,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也會出現致命的心理問題。

    為什麼乖乖的孩子,更容易出現什麼心理問題呢?孩子表現太乖,會怎麼限制孩子的發展?

    1.沒有自我,不敢表達自己。

    如果孩子遇到一位“惟我獨尊”的父母,孩子會容易失去自我。“小孩子知道什麼?”“我說你不對,你就是不對!還敢頂嘴?”不讓孩子表達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因為孩子不懂是非曲直,只有父母知道。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認同父母,覺得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想法,自己有需求是不對的,逐漸失去自我。

    2.沒有自信,依賴父母,不獨立。

    自我意識沒有建立的話,孩子就會沒自信,低估自己的能力。明明已經很優秀,卻視而不見,覺得自己很差勁,對自己的能力的評估,遠遠低於客觀評價,所以容易束手束腳,依賴父母,什麼都不敢說不敢做。

    3.沒有安全感,缺乏父母的愛,討好別人。

    如果父母忽視孩子的個人需求,只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孩子會覺得內心很匱乏,即使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孩子吃穿花用,但是精神關愛貧瘠,孩子會覺得缺乏父母之愛。為了得到父母的愛,會千方百計的討好父母,按照父母的要求做。長大後,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會討好其他人,一直委屈自己。

    4.不敢探索新事物,保守。

    因為不自信,不敢違揹他人的“忠告”,就不敢探索新事物,所以長大後也不會有什麼作為。

    5.最嚴重,抑鬱自殺。

    抑鬱是種內攻擊。“都是我的錯。”這是抑鬱症患者的內部獨白。內心盛滿鬱悶和怨恨,缺乏對生活的樂趣,這就是為什麼自殺的原因。

    人不光有天使面,還有一半是惡魔。如果不把內心的攻擊性用合適的方式宣洩出來,人就會生病。

    面對乖乖的小孩,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需求,情緒很重要。

    1.

    “我要打死樂樂!”

    “不可以這麼說!太沒禮貌了!”換成

    “當樂樂搶你的玩具時,你非常想打樂樂,對嗎?”

    2.

    “我覺得聚會太無聊了!”

    “胡說!聚會多有趣啊!”換成

    “無聊?說說你的想法。”

    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或者表現要打人的時候很正常,這就像大人之間很生氣,想要“掐死對方”一樣。想想沒什麼,但如果付諸行動,就要考慮一下:

    “自己打得過嗎?”

    “會付醫藥費嗎?”

    “自己被打了怎麼辦?”

    “以後還相處嗎?”

    “打了人,會留下什麼關係後遺症?”

    大人會有如此思考,可是孩子卻非常欠缺這些思考。大人要做的不是控制孩子的需求和情緒,因為那控制不住。而只需要幫助孩子思考以上的問題,約束孩子的行為就行了。這樣就既不壓抑孩子,也幫助孩子不做出格的事情,幫助孩子發展智慧,而不是壓抑自己,委屈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瑞幸咖啡怎麼樣?會成為下一個星巴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