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寶貝good

    一個人在幼年表現得越乖越聽話,一方面是性格偏內向,一方面常常是在家長老師們的高壓下壓抑了自己的慾望,或者為了討好大人而放棄自己的要求、愛好。久而久之,他們越來越不愛表達自己的意願,甚至不願去思考,沒有了自己的主見,只想等待遵從別人的指令,做一個默默無聞的接受者、跟從者。這些“乖”孩子長大走上社會後,如果有一天他們在社會上有了強烈的展現自我的意識,發現自己的思維習慣與生活習慣無法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一定會沮喪和痛苦。畢竟這個社會上的領導者一定是能發號司令的、制定遊戲規則的強者。當然不排除一部分孩子足夠智慧,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和習慣,重新適應了社會的規則。大部分孩子要麼繼續追隨領導者,要麼越來越痛苦。

    所以,教育孩子是要他們知書達理有主見,不要施壓強迫孩子言聽計從。

  • 22 # 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聽大人的話,按大人的要求來做;

    懂得察言觀色,知道怎麼樣做來取悅大人;做事很自覺,不讓人操心;壓抑自己的需要,不直接表達自己的反對意見和不滿情緒;一直表現得開開心心、無憂無慮;

    從這些描述中我們就可以發現,這種意義上的乖孩子基本可以等同於“喪失自我,戴著假面生活的孩子”。

    從小到大,他的個人意志一直處於被壓抑、被控制的狀態,並且內化了父母的觀念和需要,本能地按父母的意願行事。他們的個人價值隻立足於外界對自己的評價,只有他人認可自己,或者自己符合了社會上約定俗成的“好”的標準,他才會覺得自己有價值,否則,他就有可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小的時候,他們的生活環境相對單純,評價標準相對單一,“乖孩子”們只要取得好的學習成績,取得一些榮譽,就可以比較輕鬆地實現個人價值。但他們進入社會後,發現人際關係相比之前複雜了很多,獲得他人認可的方式也不再像以前那麼明確、單一,而想要符合“好”的標準,也不再是單純靠個人努力就能實現的。這早已不是隻要聽媽媽的話就能萬事無憂的世界了,“乖孩子”們被丟進了一個異域世界中,過往奉行的法則、掌握的技能一下子都失靈了。

    人的安全感相當程度上來自於對外界的掌控感,如果一個人發現自己對眼前的生活既無能為力,也不知該如何提升、改變自己,更發現要實現個人的價值看起來無比艱難、渺茫,他肯定會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而且,曾經給他們帶來快樂和價值的皇冠,現在成為了直刺入腦的荊棘環,這種巨大的反差以及由此產生的恐懼、茫然、憤怒,更是直刺心底。

    所以,孩子還是不要那麼“乖”為好。

  • 23 # 農地圈

    孩子小的時候,覺得孩子乖是一種福氣,可是,等孩子長大後,很多人發現,這些所謂乖的孩子很不讓人省心。孩子小時候太乖,有時並不是好事。究竟怎樣看待孩子的乖呢?

    1

    “乖”,只是討好大人

    孩子的乖,不是真實的自我,而是對奉承大人的一種表現,因為畏懼,喜歡大人,想討好大人,得到大人的讚賞和肯定而做的事情。其實,這些行為和表現,也許並非是孩子真心想做的,只是為了得到大人的讚許而已。也許,一旦失去了大人的肯定,這種行為並會戛然而止。

    2

    乖孩子不會傳達真實的情緒

    孩子太乖了,有時會壓抑自己的情緒,因為孩子受大人的教育,一級各種約束,不能亂髮情緒等等。孩子有時因為想著做一個乖孩子,向著乖孩子這個標準前進,儘量壓制自己一些內心的真實的情緒。

    3

    乖孩子,沒有太多主見

    太乖的孩子,容易順從別人,順從別人的看法,所以,易順波逐流,沒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在眾人面前,更會壓制自己的看法,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沒有主見。

    4

    乖孩子,獨立能力差

    太乖的孩子,不夠頑皮,喜歡安安靜靜地在一起地方做事,不會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這樣不會搗騰的孩子,其實動手能力比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要差一些。因為缺少了這樣動手的機會。

    5

    乖孩子,做事容易落後,創新能力差

    太乖的孩子做事容易循規蹈矩,按順序做事,易墨守成規。所以,做事,想法不易有創新,不易突破。那些不乖的孩子,思路和行為,容易突破常規,推陳致新,想象力更為豐富,常常能創新和發明一些新奇的東西。

    6

    乖孩子,社交能力差

    太乖的孩子,可能比較安靜,不太愛說話,因此,這樣的孩子表達能力可能會差些,太乖的孩子不喜歡出去玩,從而導致孩子的社交能力比較弱。

    在這個急速變化的時代,“乖”真不是個褒義詞!很多事情,前輩要不斷向後輩學習,但不是單純的聽父輩的話。我們發現,那些聽父輩指路的“乖”孩子,長大了卻不得不調整職業方向,重新適應發展的社會。培養孩子的目標有很多,在這個創新極速變化的時代,最壞的可能就是那個“乖”孩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才是健康自由的孩子,才更有可能擁有精彩的人生!請告訴孩子:

    從現在起,你可以做個

    真實的孩子

    走自己路的孩子

    可以生氣哭鬧的孩子。

  • 24 # 知我心理學

    不可否認,生活裡的確有些人像題目描述那樣,小時候很乖,但長大了很痛苦。可這並不能說明“小時候越乖”與“長大越痛苦”是一種對應的關係。

    而其實小孩所謂的“乖”,常常是因為他們身上有一些早熟的表現。我們今天就藉此來談談,造成“早熟”的因素,以及,它們給人生帶來的影響。

    其實,壓力會讓孩子“早熟”

    有神經科學家拿老鼠做了實驗,研究生命早期壓力給它們帶來的影響並觀察它們從小到大的生存能力變化。

    實驗物件是兩組小鼠。一組小鼠的母親會不時跟它們分離,使它們面對一定的壓力。另一組小鼠則有母親全天候的照顧。

    實驗結果發現,壓力下的小鼠,成長髮育更迅速,且更擅長處理挫折。可到了成年後,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卻下降了很多。

    生物進化相關的理論對這些現象做出瞭解釋:當時間緊張且壓力巨大的時候,生物會把更多能量用於發育和繁殖。生存壓力迫使生物本能地催發身體成熟,以便在死亡前提高自己基因傳播的機率,這導致了與正常生理年齡不符的早熟。

    但長遠來看,這些早熟的個體,沒把能量分配在其他能力的長期持續發展上,比如學習和拓展能力。

    童年的壓力給人產生的影響

    其實童年壓力可分為這三種:正向壓力、可忍受的壓力和毒性壓力。

    1.正向壓力

    若是那種在家庭穩定和支援環境下的正向壓力,往往能對孩子健康發展起到推進作用。孩子在這些壓力下學習新的技能、獲得對世界新的認識,這對孩子長大後的競爭力很重要。如果沒有經歷這些壓力反而會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比如生活、工作、社交能力低下等。

    2.可忍受的壓力

    這些壓力往往是嚴重的,也可能會短暫導致孩子大腦神經和結構的變化。但家庭的支援和良好的個人應對可以緩衝這些負面影響。來源包括親人的死亡或離去、嚴重的生理傷害、父母離異等。這些壓力往往出現的時間較短,只要家人提供支援,孩子的大腦可以從這些破壞性的影響中恢復。

    3.毒性壓力

    正是這些毒性壓力長期導致孩子大腦結構破壞、生理早熟、長期的心理或行為問題等。

    雖然毒性壓力對人的影響持久且負面,但也有研究顯示這些早期壓力帶來的創傷是可以修復的。

    “生活中應儘可能地建立與他人的支援關係,這可以減緩或控制毒性壓力的破壞性影響。”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的研究如此總結。支援性關係的來源可以是:讓你感到愛和安全的伴侶、支援你的家人、或者你的親密朋友等,而且學習應對壓力的技能也很重要。如果生活中缺乏這些支援,那麼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我的臨床工作中曾見過許多暮年老者,他們的人生充滿後悔和哀傷。很多人試著用一生的時間去忘記童年創傷發生的那一刻。但當提起童年的創傷,年老的他們依然能夠清晰回憶起那些創傷的細節。而且他們在講述自己故事時,相關的情緒像瀑布一樣噴湧而出,就像他們又經歷了一次創傷。

    但也有很多經歷過童年壓力的老者,他們過得很幸福,並且感恩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他們中有一位說過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從這一刻開始,過去已成過去。過去能給你帶來的不該是痛苦,而是教訓。未來才是你該把教訓用在的地方。”

    不知道你讀到這裡,會不會想起你的童年壓力,並嘗試著重新認識它?

    以上。

  • 25 # 川林閒談2

    乖孩子,人們一般都指順存,聽話、不惹事生非,無叛逆心理、甚至老實。這種性格的孩子,一般長大都溫順善良,被人領導而不能領導人。一生平淡,不會出錯。沒有衝勁,往往失去好多機會,直至落於人後,事不如意,窮困潦倒者皆是。本人也算一個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瑞幸咖啡怎麼樣?會成為下一個星巴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