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衿書法

    臨帖,要有明確的目的。否則,臨帖成了抄帖,浪費了精力和時間,對學習的收穫很少。

    我的專欄《趙孟頫行書洛神賦學習講座》中專門對這個問題有詳細介紹,大家可以去看看。在這裡不妨再談一談。

    臨帖首先我們要有明確的目標。我今天要學什麼,橫畫的寫法,還是豎畫的寫法,還是某個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都要在臨帖前先明確下來。在臨寫時便按照制定的計劃去執行。在臨寫的時候,就不要去管其它的事,堅定的向著目標去做。一遍臨下來,對比分析得失。再臨第二遍。再對比,再分析。如此反覆,寫不像,就要換一種寫法。不能寫不好,仍然不進行改變。如果堅持在錯誤的寫法上不改變,便會形成習慣。

    大家都想尋找快捷的學習方法,而放著快捷的方法不用,非要去圖數量上的堆積。漢字的八個基本筆畫,就好比音樂裡的七個基本音符一樣,我們把這七個音符的位置記牢,手指要做的事就是熟練的按在它們的位置上就可以演奏出動聽的音樂。書法的道理也是和音樂一樣。我們把八個基本筆畫的寫法爛熟於心,起行止,輕重緩急熟練的掌握,再按照漢字的結構規則去組合,何必要每個字都去臨寫?臨帖要明理。不要再做無用的抄寫。在形體上死磕像誰誰誰的,不問其中的原由,寫到老都不明白,還沾沾自喜於自己寫的一手漂亮的歐體……

  • 2 # 大棗紅了

    臨帖就是把範帖放在一邊,憑觀察、理解和記憶,對著選好的範本反覆臨寫。王羲之在《筆勢論》中說:“一遍正其手腳,二遍得形勢,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道潤,五遍兼加抽撥、不生澀。如其生澀,不可便休,兩行三行臨之,惟取滑健為能,不得記其遍數。”臨帖是個長期的過程,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持之以恆,才能出成績。常用臨寫有四種:

    對臨法:把範帖放在眼前對照著寫,對臨是臨帖的基本方法,剛開始時會缺乏整體識,往往看一畫寫一畫,容易造成字的結構鬆散、過大過小等毛病。應加強讀帖,逐步做到看一次寫一個偏旁、一個完整字乃至幾個字。

    背臨法:不看範帖,憑記憶臨西習過的字,背臨的關鍵不在死記硬背具體形態,而在臨法於記規律,不求毫髮逼真,但求能寫出最基本的特點。因此,背臨實際上已經初步有意臨的基礎

    意臨法:不求區域性點畫逼真,要把注意力放在對範帖神韻的整體把握上。意臨雖不要求與原帖對應部分處處相似,但各種寫法都應在原帖的其他地方有出處,否則就不是臨寫。

    創臨法:運用對範帖點畫、結體、篇章和風格的認識,書寫範帖上沒有的字,或聯字成帖的最後一個階段,也是出帖的開始。

    在反覆地臨帖學字過程中,合起字帖,根據自己的意念,去默寫帖中的字沒一筆畫,去追妨範本的風格、神韻。

  • 3 # 大國傳承

    書法臨帖要分階段,字的觀察更要有方法。

    第一階段:對書法的初步認識。

    這個階段不能閉門造車,也不可能自己悟出什麼方法來,需要請教老師或者看一些書法類的教材資料,有個對書法的瞭解深入過程,要知道書寫時最進本的用筆方法,比如基本的握筆方法,毛筆運用中的藏鋒與露鋒,中鋒與側鋒,方筆與圓筆,疾筆與澀筆以及點畫形態等。但是不能迷信於“權威”,要在學習、理解和提高中融匯貫通,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從古到今書法大家雲集,然各有各的方法和特點,正所謂“法無定法”。

    第二階段:注重臨帖方法和步驟。

    首先,臨帖之前要讀帖,讀帖又分粗讀和精讀。粗讀就是把帖通讀一遍,瞭解文章內容和書寫特點。精讀就要認真觀察每個字的字形結構、 筆畫轉換、運筆銜接、筆畫間的挪讓關係,整個字的態勢、重心、疏密和筆畫間的粗細、虛實和挪讓關係以及字與字之間的搭接、連帶關係。

    其次,開始臨帖,至少要分三遍。第一遍,照貓畫虎。按照讀帖時對字形結構和運筆方法的理解進行臨摹,找出書寫過程中的不足和錯誤;第二遍,熟悉消化。透過第一遍的臨摹,對帖的內容更加熟悉,理解也更加深入,在此基礎上要糾正第一遍發現的不足,更正以前的錯誤。消化吸收,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第三遍,理解感悟。這個階段非常關鍵,因為前兩遍的臨摹已經對帖子有了充分的認識和理解,在書寫這個機械化的程式中不會再消耗過多的精力,就有精力在臨摹過程中理解更多深層次的東西,獲得更多的提高和感悟。注意,臨帖一定要像,越接近原帖,說明你的方法越對。誠然,學到的東西也越多。切不可進行所謂“意臨”,那基本都是臨帖不到位的藉口。

    第三階段:出帖。

    可以用法帖的模板和書寫風格進行創作,這樣就能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慢慢形成自己的風格。

    最後,臨帖的數量和質量都很重要。數量是一種機械化的記憶,要每天不間斷的臨帖,而且要有一定的數量和強度才能心手相應,心到筆隨,由量變到質變。質量則是在臨帖過程中對書法的理解、感悟和轉化。不能一味“死臨”,要活臨活用,取其精華,融會貫通,為己所用!

  • 4 # 墨客書藝

    書法臨帖是有不同的階段的。每個不同階段的重點也不一樣。第一階段是寫像每個筆畫,每個字的結構。就是單字。第二階段是要觀察每個字的造型特點,並且有什麼規律。比如偏旁部首,大小,粗細、欹側,高低等。第三階段是要看字與字之間的關係,如何避讓。包括行與行的關係。也叫章法。最後看字的韻味。為什麼這個人的字是這樣的特點,那個書法家又是那樣的樣子?也就是不同的風格。臨帖到這裡,基本上是吃透了!

  • 5 # 書法有云

    書法臨帖,我們主要透過技巧和神采這兩大方面來觀察並進行書寫。

    第一、技巧方面

    技巧方面就是可以看得見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筆畫、結構、章法等等。

    1、筆畫

    筆畫的學習我們基本上是以永字八法為綱領,將漢字的筆畫分為點橫豎撇捺折提鉤8種,然後再將其每一個筆畫進行細分來進行學習的。

    在筆畫的學習中,我們首先需要知道它的起筆是露鋒還是藏鋒,是方筆還是圓筆;收筆方面是放鋒收筆還是斂鋒收筆或者藏鋒收筆;筆畫在漢字當中是處於主筆還是輔筆其長短以及姿態態,這些都是我們在觀察中必須要掌握的。

    2、結字

    按照間架結構的分類,我們首先需要判斷出,它的結構是左右或者上下或者包圍等等。

    然後再進一步的進行觀察,找出這個字的主筆以及它的4至位置。再按照結字的特點,進一步的分析他們的疏密,穿插。用筆的輕重,長短等等方面。

    3、章法

    章法是書法學習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有大章法和小章法之說。

    小章法是指一個漢字當中筆畫之間的呼應。而大章法則指整篇作品中,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分佈。

    在臨帖的過程中章法方面的把握主要對行書草書的要求會比較高。而正體字當中則需要觀察它的前一個筆畫收筆與下一個筆畫起筆之間的呼應關係。

    第二、神采方面

    神采是一幅書法作品的靈魂,它是看不見的,只能意會不能言表。

    但是我們可以透過一些規律,對作品的神采來做進一步的分析並且領悟。

    比如性格粗獷的人,他是很難將作品書寫成溫婉柔媚來的。反之,謙謙虛君子之類的人,他也是難以表達出粗獷的作風來。

    透過對字型的結字特點,筆畫姿態和整幅作品的章法佈局,我們進一步的瞭解其神采蘊含之處。

    綜上所述

    書法的臨帖學習不單單是在技巧與神采這兩個方面,我們最好還能透過對書家的背景以及創作時的狀態,來進一步的加深對字帖的瞭解。因此,書法臨帖的學習除了技巧方法之外還有技巧之外的東西需要我們的進一步學習。而這些正所謂功夫在詩外。

  • 6 # 中書協會員譚雲協

    書法臨帖的正確方法是孫過庭說的,要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

    察之者尚精就是臨帖動筆之前,一定要看清楚帖子上的字,包括用筆和結字。每一個筆畫都要看清楚他的入筆,運筆,收筆和長短粗細,空間位置等。切不可一個字看一眼,甚至一行字看一眼。

    擬之者貴似是說,動毛筆寫出來的字一定要和原字一模一樣。至於如何叫他一模一樣,另外再說。等我網路上講課時,再說吧。

    下面左邊是我寫的,後邊是我臨的書譜

  • 7 # 一二三婉兒

    書法臨帖應該對臨和背臨才有用,一直靠眼睛看著臨摹沒有行程記憶就沒多大用,再有一種就是多對臨,形成肌肉習慣。看你選那種。

  • 8 # 抱庸詩書

    臨帖的方法是因人而異的,新手與老人不同,天分高者與平常人也不同。天才畢竟是極少人數,對一般初學者而言,是有規律可循、有技巧可鑑的。

    一是先通讀而後動筆臨寫。拿到一本帖,不要急於開啟就臨,盤它之前,先要和他混個眼熟,堅持每天翻看個幾遍。古語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書法學習也是如此。看多了,感性認識就豐滿了,對其筆法字法就有了粗淺的印象,遍於日後在臨摹實踐中系統的把握特點規律。

    二是先看宏觀全域性再到微觀個體。書法美學的領略,視覺為第一品相。好的書法作品,打動你的首先是作品宏觀的氣勢神韻。臨形貌為最初級,臨技法為第二層,而神采則是最高階。從總體上先把握好作品(帖子)的特點特色,會提醒自己在日後的單字臨摹中不忘初心,始終記著遲早還是要到神采神韻這上面來。

    三是逐字深察細照線條結體,摹準形貌,再由由形貌到神采。初臨務求精到逼真,怎麼像就怎麼寫,雖然簡單粗糙,但也最管用。臨摹中解構單字,重點就是筆法字法,觀察線條特點逆向推想用筆的方法,行筆的技巧,提按的力量變化以及速度節奏等;總結單字的結構規律特點,各結構單元的佈局關係等等。

    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 9 # 樂活載道

    首先,來介紹一臨帖的六種方法:

    (1)實臨法。這是最常用的臨帖法。此法就是將範本放於眼前,用毛筆(硬筆)對照著寫,透過觀察與理解法帖來摹擬範字。開始時可看一筆寫一筆,看一字寫一字;待臨熟了,便可看幾字或幾行而寫之,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對臨。待對範本中每一個字、每一行都有了精熟的記憶與理解。便可憑印象將全帖寫出來,這就是背臨。臨帖要臨到背臨的程度。

    (2)指臨法。這種方法可用於不具備紙、筆的情況。如在休息時.在路途中,便可運用手指在空中或桌凳等物體上,憑對範字的記憶進行“臨習”或“創作”。就在這種獨特的書法學習中,往往能加深對執筆手感與運筆疾緩的理解與把握。這種方法不僅在當代被人採納;晉人王羲之有磨破衣服的佳話,就是在清朝時,便有鄭板橋睡覺時用妻體習字的趣史為例,廣為傳頌。

    (3)心臨法。在腦海裡設一張紙、一支筆來臨習範字,也是一種有趣而有效的方法。其實這種方法被每一位學書者於無形中運用。當臨習法帖時,先觀範字,加深理解,而臨習落筆之時便在腦海裡有對範字“演習”或“放影”的過程,即便是瞬息即逝。這與“意在筆先”的書論不謀而合。其實,在眾多的休息、閒暇之餘,我們若能有效利用“心臨”之法-進步往往會在下一次實臨中顯露出來。

    (4)意臨法。這是臨習法帖氣韻、意境的方法.被眾多書家廣為運用。臨習法書時不求一字一畫肖合形畢,但求整體氣韻生動自然。這是一種帶有創造性的臨習方法,不適於初習者運用,等學習者有一定臨寫基本功後可試用。

    (5)創作臨習法。有的書本稱之為“集古字”。選取法帖中的字進行“移植創作”,或對聯,或條幅,或扇面.能“箭”臨帖與創作之“雙鵰”。王羲之行書名帖《聖教序》便是由僧懷仁集王字而成。這種臨習法能有效消除臨帖乏味的,心理弊病,提高對碑帖的興趣與感知能力.是一種於習書者深為喜愛的方法。

    (6)臨摹互補法。傳統的“臨摹互補法”為用毛筆(硬筆)先摹後臨的方法。還有一種新的“臨摹互補法”——先用硬筆勾摹出範字的“骨架”。然後再用毛筆在“骨架”上“加肉”。

    那麼知道了方法,怎麼去觀察每個字,怎麼才能寫好呢?且聽和我慢慢道來。

    選帖以後,即開始臨帖。如何臨帖,應有步驟,特別是沒有教師指導而靠自學的人和中小學生,應循序漸進,即從鉤摹或影格開始,再進入對臨、背臨。

    1.鉤摹。

    即用透明或半透明的紙,如有光紙、硫酸紙等,蒙在選好的帖上,用毛筆或用鉛筆沿著範本的字,用極細的淺色的線條沿著字形的輪廓線(內外各佔一半)鉤出字的輪廓,稱“雙鉤”。然後在鉤好的輪廓線內,按字畫用毛筆寫出來(如範本是黑跡本,則要按墨跡的墨色濃淡來寫),稱為“填廓”。

    鉤摹是因為初學者對範帖的字沒有認識,用筆也不熟悉,用這種經過雙鉤後再按筆畫來臨寫,以熟悉範帖的字形和筆法特點。所以在“雙鉤”以後“填廓”時,應按筆畫一筆一筆地寫,不能亂塗,摹寫時應按筆順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來寫,並要注意筆法,如逆入回鋒,頓筆收筆等等,按學到的筆法知識以範本的字為榜樣進行。不論鉤摹和填廓,都要態度認真,不可草率。到了已初步掌握範帖的字的結體、筆法以後,即可進入對臨。

    抱甕翁鉤摹張遷碑

    2.影格。

    用比較透明的紙蒙在範本上,為了不讓範本受墨跡汙染,在兩層中間可以放一張完全透明的薄角膜片,然後照字的筆畫,用“描紅”的辦法,一筆一畫地臨寫,這就是影格。怕蒙在下面的範本字看得不特別清晰,可以多買一本範帖,放在旁邊作為參考和對照檢查。這樣可以省去鉤摹時間。這種方法的目的和鉤摹的目的是一樣的。

    康有為曾經這樣說過:“學書必先摹仿,不得古人形質,無以得其性情也。故欲臨帖,必先使之摹仿數百反過,使轉運立筆盡有,然後可以臨帖。”意思是學習書法必須先摹仿,不掌握古人的間架骨力,就無法得到古人書法的神情氣韻,故必須先摹仿幾百次,掌握了古人起筆、轉筆和收筆等筆法,然後才可臨帖。不論是鉤摹填廓、影格描紅,都是為了熟悉和掌握範本的筆法和結體特點以及形態、神韻。為了較快地掌握一部分字的運筆和結體,較快見效果,鞏固記憶,對範帖可以一部分一部分練,如先臨習三四頁,反覆數十百遍,已基本掌握範帖的筆法、結體,再往後繼續臨寫,這樣一部分一部分地進行,易見效果,也可提高練習的信心,增加興趣。

    (1)對臨。

    即對著範本的字臨寫。第一步是先用格臨。具體步驟是:先用角膜片或較厚的紙畫出九宮格、米字格。九宮格的作用是為臨摹時便於掌握結體和字畫的位置,因為有上下、左右八條線作為依據,它和漢字的結構相一致。如左右、上下結構、上中下、左中右等並列結構,九宮格也分上中下、左中右九格,這樣臨寫時,就比較容易掌握各部分的比例、筆畫的長短位置和傾斜的角度大小,做到心中有數,也便於檢查。米字格的作用相同於九宮格。由於字的撇、捺等筆畫的斜度很難掌握,不容易看準,而米字格恰好兩條對角斜線可作依據,橫豎筆畫則有兩條中心線作標準,也便於掌握橫豎畫和各部分的位置。兩者都是臨摹時的有利工具。

    臨寫時將透明的畫有九宮格或米字格的角膜覆蓋在範本上,在臨寫的紙下邊也放一張畫有九宮格或米字格的襯紙,就可以臨寫了。這種格臨比鉤摹、描紅又進了一步。雖然有九宮格或米字格來確定筆畫的位置,但是怎樣起筆、運筆、迴轉、收筆及筆畫的粗細、長短、斜度等,就靠臨習者在前段摹寫掌握筆法的基礎上,憑觀察範本字型來進行。這樣,經過反覆格臨,在九宮格和米字格輔助下,能夠較準確地掌握字的間架結構和筆法以後,第二步即可對臨,即取掉蓋在範本上的九宮格或米字格,臨寫時可以在臨寫紙下襯一張畫有方格的紙,完全靠觀察範本上的字在方格中臨寫。格臨和對臨,首先要注意不要只看一畫寫一筆,要觀察和記住字的全體筆畫和長短等比例,掌握住整個字的間架結構和形狀神態。如果只看一畫寫一筆,只注意區域性,缺少整體概念,就掌握不住字的整體,更不可能體現出範本字的神韻。所以一定要觀察到每一筆畫在整個字當中的位置和比例,從整體中看點畫。臨寫到比較熟練以後,就可以進入背臨階段。

    (2)背臨。

    是指把範本收起來,默寫範本的字,是臨寫的最後階段。它是在鉤摹或影格和格臨、對臨的基礎上,對範帖的書體的結構特點和筆法都純熟了,閉起眼睛均可歷歷在目,才能默寫得出範本的書體。背臨,著重在對範本書體的形神掌握,並不要求筆畫的絕對相似。但從形神來說,應和範本基本一致,甚至是和範本完全一樣。所以背臨著重意臨。當然,初時背臨,不論結構、筆法和神韻都會和範本有較大距離,這就靠對照範本檢查找出差距,在進行第二遍背臨時改正。只要反覆進行背臨,就能越來越準確地寫出範本的神韻來。能做到這一步,就可以進入書寫了,說明已掌握了一家書體了。

    掌握了一家的書體風格,再學另一家是否還需要再經過這些過程?這就不必了。因為,此時控制運筆及掌握結體特點的能力都已大大提高了,只要直接進入對臨即可,而且學會另一種書體的時間和過程都會大大縮短,實際上已經可以進入書法藝術創作。為了追求和創造自己獨特的風格,一輩子要臨寫和研究多種多樣書體流派,進行比較分析,吸取特點長處,為我所用。

  • 10 # 墨騰四海

    1.臨帖

    臨帖是學習書法的最根本的方法。古往今來,沒有一個書法家是不經臨習而成功的,沒有一個字寫得好的人是不經過臨帖的。只有臨帖,取法唐楷、晉行、漢隸、秦篆等傳統的東西,才會有所獲。

    2.專一

    學書首先應師承一家,建立根據地,然後再發展。這就有一個選帖的問題,選帖的標準:①好帖;②喜歡。選定帖後專心致志,認真臨習,堅持不懈,直至形同神似。這個時期檢驗你學習得怎樣,首先看臨得像不像,再看筆法筆意。

    3.博採眾長

    當對一本帖或一家書體臨習達到形同神似之後,就要廣涉其他好帖,取其營養加以吸收消化,融會貫通。

    4.字外功夫

    練字的同時經常要多讀書,多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識,加強自身修養。總之一句話,加強字外功夫的訓練。

    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便自成一家。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把正確的學書之路概括為:

    二、科學的學書方法

    明確了正確的學書之路之後,我們還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有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就可得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1.臨帖和摹帖

    這既是正確學書之路的開端,又是正確學書方法中的根本點,必須堅信不疑,堅定不移。

    臨帖和摹帖各有優點,效果各異。姜夔《續書譜》中說:“臨書易失占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臨書易進,摹書易忘。”其中的“筆意”即指筆法、筆勢及線條意趣。“臨”的方法就是看著字帖,照著寫。只要仔細地臨,便容易掌握筆法筆意.從而把範本的精髓學到手。“摹”的方法,就是用薄紙蒙在帖上,直接地描畫。所以字形基本上不會走樣,多摹幾遍,有利於把握結構。但摹書看不清筆法,“易失筆意”,雖然間架不錯.但沒有筆法,字就僵化。所以,初學者可以臨摹並用,相互補充。

    2.每天定量

    事實證明,任何事情都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練字也一樣,寫得太少,練習量跟不上,就談不上進步;當然盲目機械地多寫,疲倦了效果也不好。一定的量才能達到的一定的效果,較佳的量才能達到較佳的效果。

    3.循序漸進

    學習書法,在勤學苦練的基礎上,還應該懂得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第一,先正楷,後行草。蘇軾說:“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就是說楷、行、草書三者如同人的立、走、跑,如果人連站都不能站,怎麼能走和跑呢?如果沒有楷書基礎,直接寫行書、草書,就會疏於法度,流於輕滑飄浮。行書、草書是楷書的流、便、疏、散,學好楷書之後,加強用筆的流動呼應,行草就容易上手。等到楷法熟練,再寫行草時.便可悟到兩者相通之處,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相得益彰。第二,先點畫,後結構,再章法。書法是線條的藝術,也就是以基本點畫為基礎的藝術。基本點畫不好,整字或整篇的藝術性就無從談起。由於鋼筆尖性硬,線上條變化上相對簡單得多,故鋼筆書法學習在結構上花的時間多,而在用筆、點畫上相對較少。但這並不是說點畫用筆不重要,相反,它是鋼筆書法的基本功,只有在點畫書寫的基本功紮實之後,才可能去把握結構。在結構上有了一定的基礎後,整幅字的章法就容易把握了。

    1、放棄學習現代人的書法,直接從源頭學期,學習唐代歐陽詢的楷書《九成宮醴泉銘》,學習現代人的書法是沒有出路的。

    2、不要一個字寫半年,這種辦法只能把你帶進死衚衕,你可以一個字寫多遍,可以精臨,甚至一天寫一個字都是可以的,但不能長時間的寫一個字。

    3、寫楷書,一定要把起收筆交代清楚,寫一筆是一筆,起收筆迷糊,這個字就沒有精神,尤其是楷書。所以在練習歐體的時候建議使用毛邊紙,這種紙不是太洇墨,很適合練習楷書。

  • 11 # 劉中南書法教學

    一、有效的交流,應該建立在相同體驗與感受的基礎之上

    所以,你應該先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定期帶著作品一起真誠探討書法臨習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相信一定可以撞出一些火花來!因為交流確實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在書法學習中的踐行者!因為只有志同道合的人才可以與你促膝長談,也只有志趣相投的人才能與你無話不說,才能真正地彼此真誠!這樣的交流,無論身心都是快樂的!

    二、臨帖要講求方法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仔細地觀察每一個字呢?我與你分享一下我常用的一個"四度"觀察法。

    三、根據"四度"觀察法去實踐

    記住:上一個筆畫的收筆,同時為是下一個筆畫的起筆!收筆是露鋒出尖,還是藏在鋒蓄勢,都要悉心領含和觀察!

  • 12 # 鍾小平書法

    書法臨帖的正確方法,首先要認識自已臨寫的碑帖,臨寫前認真讀帖,分析字形的變化和點畫的特點,反覆練習,熟能生巧。

  • 13 # 金萬鵬

    臨摹不是一二天的功夫,需要長期臨摹,持之以恆。沒有特定方法,因人而定,不要邯鄲學步。讀帖,學帖,研究帖要反覆臨摹。

  • 14 # 書畫延年

    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必經之路,初學者應先摹後臨,臨摹結合,取長補短,能收到形神兼備的效果,臨摹時要認真,要多看,多想,多琢磨然後下筆,臨摹後要反覆對照,看象不象,反覆多臨幾遍,直到滿意為至,選定某帖就要堅持臨下去,想學隸書,選《曹全碑》練得十分熟練後方可換帖,我臨《曹全碑》兩年多了,還在臨習,持之以恆,貴在堅持不懈,萬不可“一曝十寒”。讀帖也很重要,讀帖就是在臨摹碑帖之前,仔細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個字的筆畫和結構,也看也記,時常會情不自禁的用手畫起來,心追手摹,激動不已。以上是我學習書法臨帖的體會分享給大家對初學者能有所幫助,少走彎路。

  • 15 # 老樹書法

    就說說初學吧。初學書法,臨帖必肖其形,也就是要臨得像。這是學習書法的第一關,造形關。人不可能是影印機,但初學書法要努力當影印機,還能等比例放大縮小。當你面對一本自己從來沒有臨過的字帖,能一次就臨寫像到八九不離十,恭喜你,第一關過了。中國書法臨帖擂臺賽的初級賽就專門針對這個第一關,選手們透過反覆打擂,進步相當明顯。

    臨像這個第一關,要有針對性地訓練。我們常見的字帖分碑刻拓本和墨跡本兩個型別,拓本叫碑墨跡本叫帖,統稱字帖。帖因為是墨跡本,起筆落筆行筆都相對清楚,適合啟蒙。碑因為是拓本,只有一個字的輪廓,筆道全然不見,這就需要對用筆造形有一定基礎之後才好臨寫。

    不管是帖還是碑,我們都要在揣摩清楚每一個筆畫的用筆之後努力寫像。像的第一步是“零件”像,也就是筆畫像,每個筆畫都要像。像的第二部是“組裝”像,也就是每個筆畫從哪起、怎麼行、行到哪,怎麼排布,怎麼搭接等等。

    初學就說到這裡了,等你真的做到了“當你面對一本自己從來沒有臨過的字帖,能一次就臨寫像到八九不離十”,那時候我們再說接下來該過什麼關。

  • 16 # 松峰墨人

    首先,我們要懂得什麼叫臨帖,臨帖與抄帖不能混為一談。從古至今,學習書法的人無不是從臨帖開始的,臨帖是學習書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若想要自已的書法寫出來要符合法度,就必須從古今優秀的書法範本入手,仔細觀察每個字的形態、結構、筆劃,領會其精神,再下筆臨寫。臨帖的要求是臨寫得越象越好,不但要形似,還要神似。如何能夠達到這個要求,我認為還是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讀帖,這是臨帖前必須首先要做的事情。讀帖就是將要臨寫的範本通篇閱讀,弄懂內容,看清楚字帖的通篇結構佈局,字與字的間距,行與行的間距,每個字入筆、行筆、收筆的方向,字形的結構,筆劃的粗細,用墨的濃淡枯溼等。讀帖是為了讓自己對字帖的結構佈局有個全面的直觀印象,以便做到心中有數。

    二是臨帖,從低到高又分為描摹、對臨、意臨。描摹就是用透視的薄紙放在字帖上,然後按照字的大小,筆劃的粗細描畫下來。對臨就是把字帖放在面前,用筆在紙上按照字帖的筆畫、結構、佈局寫下來的方法。意臨就是脫離字帖,在心中默記字帖上字的形態、結構、佈局寫下來的方法。意臨是書法臨帖的最高境界,這個階段是臨帖者已對字帖上的字做到了瞭然於心,無論是用筆、字形、結構、佈局等都能很好地把握。

    三是正確的臨帖方法。這才是正確臨帖方法的關鍵。我個人的觀點是要精臨,即一字一字的臨,然後一行一行的臨。每個字都要認真捉摸,從字形字意,入筆收筆,筆劃粗細,筆劃轉折等等方面細心臨摹,越像越好,一字一字完成,然後一行一行完成,最後做到整體結構佈局相似,完成臨帖。

  • 17 # 墨韻閣

    學習書法臨帖是必然經歷的階段,但是要具體怎樣去臨,還是有一定的方法可尋,要因人而異,我個人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選擇適合自己的優秀碑帖

    選擇自己喜歡的優秀的碑帖,即那些在歷史中形成的、被公認的範本。比如王羲之的《蘭亭序》、《聖教序》,以及歐、顏、柳、黃、米、趙等人的代表性字帖。在一個時期內,選擇其中一種作為學書法的老師,照著臨寫。選好字帖就是相當於找個好老師。從學習古人的精品入手,仔細觀察,認真學習臨摹是提高書法技能的根本途徑,可避免少走彎路。

    二,善於讀帖

    讀帖是特別重要的,不能拿到一本字帖,上去就寫,那樣效果不是很好的。先仔細觀察帖中每一個字,比如:基本點畫,字形結構,運筆銜接,筆畫間的挪讓關係,整個字的態勢、重心、疏密和筆畫間的粗細、虛實以及字與字之間的搭接、連帶關係,墨法,力求全方位瞭解和掌握,以便把握字的精氣神。要做到在臨摹碑帖之前,仔細分析、觀察、琢磨碑帖中每一個字的筆畫和結構,邊看邊記,我有時在讀帖時,時常會不由自主地用手畫起來,心記手摹,手腦並用。

    三,臨帖要精練不要貪多

    我認為,讀帖是臨帖的前提和基礎,選好一本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帖以後,以一本帖為立足點,先讀帖,然後就是臨帖三步走:首先照貓畫虎。按照讀帖時對字形結構和運筆方法的理解進行臨摹,找出書寫過程中的不足和錯誤;其次就是加深理解。透過第一遍的臨摹,對帖的內容更加熟悉,理解也更加深入,在此基礎上要糾正第一遍發現的不足,更正以前的錯誤;最後昇華感悟。這個階段非常關鍵,因為前兩遍的臨摹已經對帖子有了充分的認識和理解,在書寫這個機械化的過程中不會再消耗過多的精力,就有精力在臨摹過程中理解更多深層次的東西,獲得更多的提高和感悟。注意,臨帖一定要像,越接近原帖,說明你的方法越對。誠然,學到的東西也越多。在熟練掌握的基礎上,再臨其他字帖.兼收幷蓄,融會貫通,可能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比今天寫這個明天又寫那個,甚至拿起筆來隨便寫、盲目的寫寫效果要好得多。古人也肯定過這種辦法。寫字不僅要勤奮努力,還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要做到精練出效果.要有“悟性”.多動些腦子,多琢磨,善於從用筆、結體、章法、用墨及意境等方而進行揣摩,用心去領悟.找出規律,日積月累,不斷總結提高。

    四,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學書法是個慢活,不能心急,當然更沒有捷徑,難以速成,太急了不行,不下功夫不行。只有一步一步地學.老老實實地練,持之以恆,打牢基礎,循序漸進.才會學有所成。既不可把書法神秘化,也不能簡單化。我始終相信那句話:“業精於勤”。方法對頭了.功夫用到了,努力了,付出了,加上你的悟性.自然是可以把字寫好的。

    關於書法正確的臨帖方法,我覺得每個人的方法和理解都是不一樣的,其實平時多看、多讀、多想、多揣摩,從各個角度細心觀察每一個字,書寫的能力,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提高的。

  • 18 # 參悟書法

    臨帖的方法

    一、可以先練習碑帖中的筆畫。從碑帖找出幾個不一樣形狀的點(丶)、橫(一)、豎(丨)、撇(丿)、捺(乀)、鉤(亅)等練習基本筆畫。感覺筆畫寫著有點像了,就照著碑帖中比較清晰的字練習。需要注意的是,初學者不要去臨摹那些看不清楚的字。

    二、把握字型的結構。漢字分為獨體字如"中"、"火"、"天"、"土"等,合體字如"苦"、"笑"、"雪"等。獨體字要把握好結構,就要寫好筆畫和筆畫之間的位置關係,還有長度、角度等臨摹時要注意這些方面。合字型首先要把握起構成合體字的偏旁之間的大小比例、位置關係及獨體字要注意的方面。

    三、臨摹目的就是要寫的像。所以我們臨摹碑帖,要做到一點就是要很像。不要隨心所欲,不要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如果這樣臨摹的意義就沒有了。臨摹就是要透過臨寫學習古人如何把握字的結體(結構)、筆法及章法,這樣才能掌握字型的特點優點。從古人書法大家的碑帖中吸取精華,方可能做到入帖出帖。

    1、自己臨摹之後,要把自己寫的和碑帖上的字對比,然後找出寫不好的原因。只有這樣才能進步,還可以在我們對比過程中也逐漸提高我們的讀帖能力。

    2、當我們把筆畫和字的結構寫好後,我們進一步,看看自己寫的字,筆畫之間有沒有呼應關係,很多書法名家都說,把楷書當行書寫,就是為了把楷書寫得靈動,不會有僵硬感。

    3、最後就是章法也就是整篇書法作品的佈局,即字與字之間的關係,把這種關係處理好。

    4、當你已經可以把碑帖臨摹的很像,之後就是背貼,不看碑帖也很也出來,最終你可以寫出自己的作品。

  • 19 # 翰墨書道

    我認為正確的臨摹方法是先讀帖後對臨。這裡的讀帖包括兩個方面。一個對我們真正臨摹學習的字帖經常性的閱讀分析,就是在不臨摹的時候,就像讀書那樣去閱讀,可以是一個字或者一行字,從一點一畫開始閱讀分析點畫,結構整體氣勢。並努力去記住字形中的特點,甚至如照相機那樣印在腦中。在就是臨摹前的讀帖,在臨摹之際,要邊讀帖邊臨摹,初學者不妨讀一個點畫臨摹一個點畫,就是看一筆臨摹一筆,對字形結構和技法熟練了,要堅持看一字臨摹一字。

    或者看一個偏旁部首臨摹一個偏旁部首。在對字帖中每個字都能夠背臨下來了,可以看一行臨摹一行。在臨摹過程中還有要善於照特徵抓特點。不能只是就字論字。

    讀帖和臨摹要堅持一個基本原則,即見樹木又見森林,就是說整體與細節兼顧。如果只顧細節,可能會出現比例不協調的問題,點畫寫對了,點畫在字形中的位置和點畫間的比例關係不對。我常見一些初學書法者臨摹練習是會把字寫出格了,甚至東倒西歪,點畫空間處理不和諧的原因就是犯了這個錯誤,只注意細節不注意整體。如果我們臨摹書法,只注意整體而不注意細節,臨摹的字形就會只見結構不見點畫,就是說從結構看字形與原帖位置都對,甚至可以重影,但點畫形態與用筆節奏非常模糊。雖然字形非常工整穩妥,可細點畫粗糙,不見筆法。這樣都是不對的。

    我們臨摹練習書法一定要二者兼顧均不可偏廢。

    在初步掌握中鋒運筆和調鋒等用筆技法後的臨摹學習往往讀帖功夫重與臨摹練習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們知道,學習書法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一點一畫都要有來歷見出處,也就是說一定要胸有成竹,先做到胸有成竹,然後再臨摹練習時心中有範有準,自然容易見書法之法度,規矩和技法。如果臨摹之際心中沒有範字字形,頭腦中只有這個字的粗略結構,甚至一切都是模糊朦朧的是不可能寫好的 只是按照自己的印象去寫,哪就不是臨摹練習或學習書法了,只是把簡單的一個字抄下來而已,如此學習書法就不正確,嚴格來說與臨摹練習書法無關。

    讀帖的“讀”實際上就是觀察分析,看點畫線條形態位置體味其質感氣韻,包括結構同樣如此。出現一般觀察力不夠我們可以藉助結格線來觀察分析點畫位置長短粗細大小。對於點畫,要觀察分析每一筆點畫的起筆行筆收筆的形狀和粗細輕重、曲直剛柔、藏鋒露鋒等變化特點和比列關係。並把觀察所得要努力記下來,能夠在臨摹時,精準表達出來,也就是要能夠背臨下來,並越像原帖字形越好。

  • 20 # 濟南墨心書法

    您好,書法在進行臨帖時,我覺得正確方法是先要進行觀察,觀察需要注意很多方面的內容,首先是觀察章法,然後是字型整體結構大小,最後觀察字型內的重點結構筆畫。章法指的是字型的實際位置,空間位置,比例大小等,以及與上字之間的留白以及銜接問題。單字臨摹觀察整體字形特點,重點突出的筆畫或者結構,然後再去細看筆畫的處理,筆鋒的控制變化,線條的粗細變化等。臨帖時,先單字臨摹,可以多遍臨寫,這裡要求臨帖細緻,多遍臨寫的過程要有變化有改進,單字臨好再去臨下一個字,整列單字臨摹完成後要把這一列反覆進行臨摹,從行氣,筆法,銜接,字型大小變化,字型粗細變化方面找問題,從而達到一列相對完美的效果。學習書法的過程需要從臨摹開始,是很重要的一步,過程中不斷總結技法,技巧,找到適合自己的字型和帖子,切勿雜亂無章,隨性臨摹,有了一定的熟練技法後方可進行創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些人在領導面前低三下四,在同事面前目中無人,你怎麼看這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