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文旅品牌官
-
22 # 小毛觀歷史
李淵打江山靠的是兒子李世民,屬於兒子比老子強,而朱元璋靠的是自己個人能力很強,他在位的時候,兒子必然不敢造反
-
23 # 朱玉群100V
唐朝初年的“玄武門之變”的發動者是秦王李世民,明朝初年的“靖難之役”發動者是燕王朱棣。 秦王李世民在隨末農民戰爭和各豪強地主武裝集團之間的兼併戰爭中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卓越功績,具有極高的政治威望,同時也積聚了雄厚的軍隊實力。秦王李世民與唐高祖李淵之間雖是父子但更是君臣,綜合實力上,呈現“主弱臣強”的態勢,因此,隨著唐王朝皇族內部矛盾的激化,作為臣子的秦王李世民就有實力發動“玄武門之變”並最終奪取了皇位。 燕王朱棣在朱元璋建立明王朝的過程中還是少幼時期,雖然人小鬼大很聰明但是他還是少不更事的。朱元璋依靠淮西集體的勢力,利用自己的政治智慧,以建立根據地的方式東征西討、南爭北戰,最後建立明王朝,實現了從社會最底層一躍至社會金字塔尖高度的政治飛躍。朱元璋此時不僅擁有至高無上的政治威望和統治全國的強大軍事力量,而且還具有極為豐富的政治和軍事鬥爭經驗,一人獨大的態勢,決定了明太祖朱元璋和燕王朱棣之間“主強臣弱”的政治格局。朱元璋後期,燕王朱棣封藩北平,擔負起明朝北方重要門戶的防守,還多次跟隨大將徐達等北伐實力仍然還很強大的蒙元殘餘集團,後還多次獨立掛帥親征蒙古並取得多次勝利,穩定了明朝北方的社會局面,不僅擁有比較高的政治威望、擁有一定的軍事力量,而且還富有身經百戰的政治和軍事經驗。此時的朱棣與老年的朱元璋相比還是“主強臣弱”,朱棣不敢也不能發動政變奪取皇權。在朱元璋死後,年少稚嫩的文弱書生建文帝朱允炆與強健雄霸的中年朱棣之間就是“主弱臣強”的態勢了。因此,隨著建文帝朱允炆不合時機的削藩政策推行,朱明皇族內部的鬥爭白熱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就成為可能了。
-
24 # 一鳴驚人影視
公元626年7月2日,大唐武德九年6月,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政變,殺死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迫自己的父親李淵退位,成為千古一帝唐太宗。
700多年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章的四子朱棣推翻了明正言順繼位的侄子,自己當皇帝。
李世民與朱棣的行為基本都屬於""謀反""。對於李世民來說,雖然也是唐高祖李淵的兒子,但爵位是秦王,而太子是國家儲君,在皇帝並未廢黜太子之位的前提下,李世民便殺死了太子,這就是以臣弒君,並且事後逼迫自己的父皇成為太上皇,而自己強行做皇帝。
而朱棣則是光明正大地起兵造反,經過3年的戰爭,把明太祖朱元璋確立第二任皇帝拉下龍椅。
同樣都是""謀逆"",李世民是在開國皇帝在位期間成功幹掉法定的接班人上位,而朱棣是在自己的老爹朱元璋去世之後才舉兵造反。
到我們從當時二人的身份處境來看,就知道之中的事了。
1.李世民權勢滔天而朱棣僅限自己的封地。
我們來看李世民在朝中的官職地位:
其他的待遇還有:
封邑三萬戶:唐制,王爵食邑一萬戶,李世民有三萬戶。
禁中騎馬:古代在宮禁中除了皇帝外嚴禁其他人等騎馬,但李淵允許李世民騎馬。
贊拜不名:臣子朝拜皇帝時,贊禮官吏只能稱呼有一殊榮的大臣官職,而不能呼其名。三國時曹操也是如此。
從這裡可以看出,李世民不但有名,獲得了高於其他親王的地位待遇,也有實權,掌握了京畿和部分禁軍兵權,還有著自己的文武官員班底。實際權利已經超過了太子。
在這種條件下,李世民在大唐帝國的心臟位子發動一擊,取得政權是很容易的事。
而朱棣就沒有這麼幸運了,雖然他就藩燕王時手握重兵,但他畢竟是臣子的身份,朱元璋是其君父,極有手段。與李世民控制了長安周邊及部分禁軍的強權不同,朱棣僅僅只能掌握屬於他名下的燕軍,在南京朝廷也沒有很大的影響力。在建文帝施行削藩政策時,朱棣不得不裝病來逃避朝廷官員的監督,""靖難之役""更是打了三年,多次差點讓朝廷軍隊取了性命,更不要提在朱元璋在世的時候造他老爹的反。
2.李淵和朱元璋對局勢的掌握也高下分明。
李淵和朱元璋這兩位雖然都是開國皇帝,但是兩人對局勢的掌控顯然不在一個水平上,李淵對於自己兒子們的管理能力不如朱元璋。
3.大唐的江山是李世民打下來的,所以李世民掌握大唐大部分的軍權,而明朝的江山是朱元璋打下來的,全國大部分的軍權掌握在朱元璋手裡。
-
25 # 中國驃騎兵
題主,你好。這個問題問的好。朱元璋得天下,主要帶兵之人是淮西將領如徐達、常遇春等人,皇子基本上沒有帶兵之人。朱元璋為鞏固皇權,主要剪殺的都是功臣集團。老朱88後,朱棣才敢造反,若是老朱在,他就只能等死,沒有兵權,他鬧個頭。
李淵奪取天下主要是靠幾個兒子帶兵征戰天下。皇子都是帶兵大將。兵權在手,他完全控制不住形式,所以他在位的時候,就有宮廷之變。
回覆列表
李淵的江山主要靠李世民打下的,且太子又是指定繼承人,如李世民不起兵也必然被殺;而朱元璋從零打江山,發生靖難之疫也是必然,皇位不傳兒子傳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