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21 # 十洲

    沒人的時候,和有人的時候一樣!

    獨自的時候,和有別人的時候一樣!

    努力是給自己堅持的,不是給別人看的!

  • 22 # 淺憶夢微涼Lotus

      意思就是在自己獨處的時候,與家人、陌生人、領導、下屬、同事、老師、朋友等各種複雜多變的人際關係,或者各種多變的環境下,都能做到:

      “慎”小心謹慎,人際關係上,再熟悉在親密的人,也當時第一天認識的人,一樣尊重、有禮有節、在讓雙方關係巧妙的進步的同時,也能雙方保持克制。

      “獨”獨自行事,在我們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里,每天都有無數的風險、誘惑、危險、想到過、從未遇見過的等等情況,我們都能不忘初心,清楚自己要什麼,該怎樣去爭取;不該要什麼,如何果斷但有方法的去拒絕。

      合起來,慎獨就是要:像君子一樣,清楚自己未來的路,做一位君子時刻保持清醒,砥礪前行。

  • 23 # 兒童教育古今談

    君子慎獨在《中庸》和《大學》中都有提到。

    《中庸》強調在最細微處也要慎,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大學》強調人前人後一致,不自欺欺人。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每個人在和其他人相處的時候,多少都會有所收斂顧忌,給盡力要求自己符合一般的社會道德原則。但是獨處的時候,卻往往會比較放縱,原則性,自我約束意願都有降低。

    君子慎獨的提出,針對的就是這種情況。他主張人應該在獨處的時候,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這樣才是全面的道德修養,才是表裡如一,言行一致。

    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慎獨是古代士人修身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要求。

  • 24 # 好玩的國學

    感謝邀請。慎獨這個詞,出自禮記。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獨也。通俗的說,慎獨就是一個人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你一定要更加規範自己的言行,要想到舉頭三尺有神明,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不讓自己的思想開小差走邪路。

    中國儒家思想特別重視人的道德修養,認為道德修養是人提升道德境界、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然途徑。孔子說克己復禮,要剋制自己的不當慾望,孔子的弟子曾子認為人要學會自省。他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並把自省當成道德修養的重要方式。而孟子更加重視自省的精神,他說:“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意思是:“你愛護別人但人家不親近你,就反省自己的仁愛夠不夠;你管理人民卻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才智夠不夠;待人以禮對方不報答,就要反省自己恭敬夠不夠。任何行為如果沒有取得效果,都要反過來檢查一下自己,只要自己本身端正了,天下人民就會歸順你了。”而慎獨,則是在自省和克己的基礎上,對人的情緒和隱秘的慾望進行自我管理的一種更加高階的手段。

    慎獨是中國人特別是中國的讀書人道德修養的主要方式,這種思想也一直影響著中國人的文化性格。古往今來多少賢人志士“慎獨”以身,傳為佳話。柳下惠坐懷不亂,楊震的“四知”箴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慎獨拒禮;劉備的“勿以惡小而為主,勿以善小而不為”;許衡的不食無主之梨,“梨雖無主,我心有主”;曾國藩的“日課四條”:慎獨、主敬、求仁、習勞,其所謂慎獨則心泰,主敬則身強。以上種種,無一不是“慎獨”自律、道德完善的體現,成為行為的標準和依託。

  • 25 # 十八員外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儒家也有修行心法,《中庸》的第一章就是孔子的後代恐怕年久失傳而做的,不過到了現在,幾乎淹沒無聞了,所幸有此篇在,尚可一窺聖人遺傳。開篇講性,這是三教種子,我們人的一切活動都是性的作用,是須臾離不了的,見性才是修道的開始,那麼怎麼修呢?下面就是實際的實行方法。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如何用功呢?戒慎,恐懼,兩個詞意思差不多,小心謹慎的樣子,在哪個地方用功?其所不睹,看不到的地方,其所不聞,聽不到的地方,這是雙關,就是聲色不到的幽微處,到這裡來用功,我們知道在這容易見到性的本體呀。

    下面,“莫見乎隱,”眼睛盯著這個看不到的隱秘地方,“莫顯乎微,”耳朵聽著這個聽不見的幽微的地方,行話就是心念耳聞,心息相合也,“故君子慎其獨也,”這個眼不見、耳不聞,聲色不到處,就是“獨”,慎獨,在這個地方謹慎用功,怎麼用?就是心念耳聞,以耳聽息,心息合一,見性修道,這是慎獨。

    下面的中和,一個講體,一個講用,都是性的作用,所以性字一字,是聖人一字心法,講《中庸》是怕你不懂,分成二了,注意二不是道,一才是道。不過《中庸》發揮得好,使我們容易見道。

  • 26 # 心平氣和難

    慎獨,慎從字面上理解應該是世人要懷著一顆真心,有了真心對待世人,人人才能像森林的樹木一樣獨立生長。為什麼這多人解釋為小心謹慎,孤獨,不解,多說無用,無論怎麼解釋,說到不如做到,大家努力做到了,古人也安心了,我們也不會爭論了,大家也能和諧相處了,美好生活就能實現。

  • 27 # 就你厲害能耐

    百度上截圖複製再多有啥意思,簡單點講就是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要恪守道德規矩,不要覺得沒人監督就可以肆意妄為。還有更深一點意思我的理解就是君子的為人應該是從內心深處就是坦蕩的,周圍有沒有人都應該是一樣的

  • 28 # 黃油球1235

    孤陰不生,獨陽不長,慎獨核心解釋,孔子是易經的的發展者,慎獨不會粗淺的解釋為獨處時候的品德,這是曾仕強對慎獨的解釋

  • 29 # zxxt高超

    君子慎其獨也。——《禮記·禮器》。說的就是一個人的氣質和修養,到了一定的境界,就會言行合一,不管是群居還是獨處,所作所為是一樣的。在人前不趾高氣揚,也不卑賤下作,在一個人的時候,也不放浪形骸,率性而為。

    這就是君子的作為啊。原文全篇所表達的思想就是清靜無為,行之有度。

    我們都是凡人,這樣的氣節很難達到。古人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但出淤泥而不染,只要一心向善,敬畏生命,道法自然,做一個胸懷坦蕩的人,還是能達到的。

  • 30 # 百變金剛24

    就是說獨自一人也很慎重,不做違反道的事,不做缺德的事。人在做天在看,瞞不過老天。有人偷懶看見反正沒人知道,就不好好種地,結果秋天他家的地不如人家的地大豐收。

  • 31 # 麥穗寶貝052

    儒家的一個重要概念,慎獨講究個人道德水平的修養,看重個人品行的操守,是個人風範的最高 境界。出於《禮記·中庸》對於其含義,東漢鄭玄注《中庸》“慎獨”雲:“慎其家居之所為。”人們一般理解為“在獨處無人注意時,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苟”《辭海》,或“在獨處時能謹慎不苟”《辭源》。

    慎獨,即是自律,是封建士大夫的道德至高道德標準,具體指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能模範地遵守道德規範,做到言行一致,人前人後都是君子。

  • 32 # 落羽3718

    我想到的是“君子慎獨,不欺暗室”

    意思是一個品行端正的人不緊要注意自己在人前的行為,舉止。更要注意自己在人後的行為。即使自己一個人獨處一室,沒有其他人發現的情況下,也不做見不得人的事情。

    這充分顯示一個人的品行,有些人人前一套,背後一套。

    一個真正的君子,就應該表裡如一,有一說一。但現代社會這樣有一說一的人可能並不能被大家喜歡。現在更被大家所認可的大概是所謂的“看破不說破”。說是一種成熟的表現。

    說白了就是社會生存法則吧!

  • 33 # 無惑854

    真相!也許"慎獨"真正應該是這樣的意思。 大眾理解的慎獨多是獨處時謹思慎行自已的行為。是指的個人的自律修養,這是狹隘的個人思想。 而我想說的是慎獨真正的意思"慎"是要尊重重視,嚴肅對待自己對相應事物的認知和理解,判斷和決定。這是慎。而"獨"是指獨自,獨一,獨立,獨行的個體思想,言行,行為及事物。 歸結就是尊重重視,認真嚴肅對待一切所面對的獨自,獨一,獨立,獨行的,個體的思想言行及事情事物。 因為斗轉星移芸芸眾生,我們經歷了太普遍,太平常,太多的千篇一律,反覆不斷,盲目趨同,人芸亦芸,造成獨立,獨自,獨一,人格個性的缺失,掩蓋和被打壓。多少真理被賤踏,人性被泯滅,良善被欺壓。人人被大眾的趨勢所吞沒,迷失自已的獨立獨一性,身不由已而隨波遂流最終淪落為大時代的犧牲品。天地造物任何人類生命降臨都是驚天地泣鬼神的一筆。天生我材必有用,天大地大必有我容身之地。但事實是普遍眾生感受的是渺小,無力,無奈。生命不及天地間的一粒塵埃。 所以我要說請尊重珍惜每個生命獨一無二的稀有,重視鼓勵獨立的思想人格,發揮引導人人獨自的創造價值,這樣大眾才會滿足,世界才能大同,人類才有希望。或許這才是聖人先賢要告訴我們的慎獨的真正意思。 無惑年澗

  • 34 # 孤狼靠自己

    我就不用書本的話來說了,講點大家都能聽懂的,慎獨一詞,適用於我們處世立身。很多進入職場不久的同志,過了一年半載也許就忘了自己剛來時的狀態和表現。在沒有相應的約束情況下,往往會做出與平時截然不同的舉動,看起來,也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因為沒人管,也沒人看見。但是,請記住時刻都會有很多雙你看不到的眼睛在注視著你。哪怕是走路的姿態,一舉一動都要遵循慎獨這個詞彙。我也是如此,時常提醒自己。在沒有壓力或者管理的情況下,一定要維護好現有的狀態。哪怕是表演也好,其實人生不就是表演嗎?全在演技,深入社會的同志,應該深有同感吧!

  • 35 # 如月軒主

    感謝邀請,最早聽慎獨這個詞,就是我上中學的時候,兼任我們政治老師的校長說的。老師說的很直白,就是獨自一個人的時候,能控制自己。不是在人前一個樣,自己在的時候一個樣,慎獨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修為!二十多年過去了,這個詞深印腦海,並付諸行動,願大家做修為高尚的人,受人尊敬的人!我們共勉!

  • 36 # 瑜晴書齋

    中國傳統文化一貫提倡慎獨和自律。慎獨是指一個人在獨自活動時,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憑著高度的自覺,按照道德規範去做事,沒有任何有違法律或有悖道德的行為,簡單地說就是要有自律

    從古至今自律都是非常重要的,孔子就說過,“吾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這句話非常深刻,我都到七十歲了,可以隨心所欲地做很多事情,但我卻不會逾越規矩。自律就是內化於心,外化以行。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這個窮不是說家裡特別貧窮,而是不得志、不得意。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我有機會,我就會為社會做貢獻,為他人奉獻我的能力;如果我沒有獲得這個機會,我也不沮喪,我可以做好我自己,努力地完善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意義的人,成為一個善良的人,成為周圍人的榜樣,也可以給他人帶來積極的影響,這是自律的最高境界。

    曹操在《短歌行》說“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在歷史上是有典故的。說的是西周初期的政治家周公,周公寫過一封《誡伯禽書》,裡面有兩句話 是這樣的:“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土地博裕而守以儉者,安”。周公告誡他的兒子伯禽說:“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卻洗一次頭要多次握起頭髮,吃一頓飯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來接待賢士,這樣還怕失掉天下賢人。你到魯國之後,千萬不要因有國土而驕慢於人。”

    伯禽時刻謹記周公的告誡,去治理他父親的封地——魯國(都城在今山東曲阜),使魯國民風大變,國力漸強。所以,自律的意義就像《誡伯禽書》裡講的那樣,不管你的地位多高,不管你的財富有多少,都應該保持謙卑、勤儉的態度,這就是自律。

    春上春樹從準備成為職業作家開始,他就給自己制訂了嚴格的跑步、寫作、作息計劃——每年跑一次全馬,每天跑步十公里。幾十年如一日,就像他說的,“持之以恆,不亂節奏”。正是這樣的堅持,不僅讓他成為一個非常穩定和高產的優秀作家,也讓他成為“自律”的代名詞。一夜成名可能跟才華有關,但持續的創造力,卻是源於高度的自律

    自律還有一個方面,就是要記得自己是誰,無論多麼成功,都要保持一種謙遜的態度。很多人錯失機會或者最後失敗,往往都是因為忘了自己是誰。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要幹什麼,堅守不變,這就是真自律。

    自律可以讓我們離夢想更近。不管你從事什麼職業,有什麼樣的社會地位,也不管你有多少財富,只有做到自律,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的生活。如若你擁有公權力,就更加要自律,自律能讓你心胸坦蕩,受人尊重,一路坦途……總之,自律能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 37 # 高三青雲老師

    東漢楊震當上了東萊太守,王密賄賂10兩金子,並且說天黑沒人知道,楊震說: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麼能說沒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拿著金子走了。

    為了寫得通俗易懂,我在這裡用了“天黑”兩個字,實際 上原文是“暮夜”二字,這兩個字真妙啊!代表了“沒人知道”的情況,就是沒有第三個人在場的情況,按理說是很隱密的,在這種情況下,很多行賄和受賄就發生了。

    但是楊震卻嚴辭拒絕:

    上天知道 ,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能說沒人知道呢?

    泰國也有一個故事,是說一個旅行的人來到泰國,到店裡想買佛珠,女店員說每個一百泰銖,這位旅者還價說買三個,每個60銖行不行?

    女店員說,我賣出一串,老闆給我10銖,你這樣還價我就不賺錢了。

    旅者靈機一動,說,不如這樣,你賣給我60銖一個,我再每串給你20銖,這樣一來,你獲得的報酬不就多了,而我也可以買到便宜的佛珠。

    女店員搖頭說,不行。

    旅者就說,就我們兩個知道,你老闆也不知道。

    女店員說,佛 知道。

    這雖然是兩個小故事 ,但代表的含義並不小,這就是我們傳統文化裡講得“慎獨”。

    所謂慎 獨,這句話出自四書裡的《中庸》: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翻譯成白話文是這樣的,“從最隱蔽、最細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所以,君子要學會慎獨。”

    其實,再簡化一點就是:

    一個君子,在別人看不到的環境裡,就算是做壞事也不會被 別人發現的時候,仍然不去做,這就是慎獨。

    上面提到的楊震和王密,在晚上只有兩個人的時候,沒有第三者在場的情況的時候,王密行賄,但是楊震卻堅決拒絕,並且說“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難算是沒人知道呢?”這就是君子的“慎獨”的精神啊!堪稱君子的典範。

    而那個泰國女店員,暗夜不昧,也是“慎獨”,不貪不佔,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楊震迂腐,但是現在這麼多貪官敗露,當初他們何嘗不是和王密是同一個心思呢?

    實際上現在那麼多貪官落馬,有大老虎,也有小蒼蠅,如果他們受過傳統文化教育 的薰陶,有一點點兒的“慎獨”的精神,就不會後半生在監獄之中度過了。

    “天知,神知,我知,你知”這八個字說得真好,尤其是“你知”,簡直太妙了!

    當你覺得沒人知道的時候,有多少人卻想著戴罪立功,最後就把“你”給咬出來了哈,到了關鍵時刻,那些大老虎小蒼蠅才知“你知”是最不可靠的,但為時晚矣。

    “慎獨”看上去很傻,但把生命距離拉長,我們就會看到,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的道理?看上去很奸的人最後都“聰明反被聰明誤”了。

    而看上去很傻的方法,卻最為長久。

    “沒人知道”是最大的騙人話,其實欺騙的是自己,“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是最智慧的體悟。

    在物慾橫流的時候,尤其要慎獨,表裡如一,人前人後一個樣,才是人生最寶貴的經驗。

  • 38 # 徐力大多吉

    這樣吧,我用“人民”這兩個字來解釋回答這個問題。

    在現代語言中,人民中的“人”與“民”,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可以說意思相同。但是在古代,“人”與“民”卻是有區別的,這兩個字的意思是不一樣的。

    在古代漢語中,“民”是指這樣一種人,在公開場合,在光天化日之下,在有別人監督的時候,不敢做壞事,不敢做違法亂紀的事,不敢做違背公正平等的事,但是在沒有人監管的時候,在自己獨處的時候,就不再有顧忌了,就放縱自己,就不再遵紀守法了。

    “人”是指這樣一種人,在有人監管的時候,能按照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去做。在沒有人監管的時候,在自己獨處的時候,也不放縱自己,在自我約束下,仍然能做到遵紀守法。這種就叫慎獨。

    所以,在古漢語中,“人”,代表做人境界高,做人成功的人才配稱為“人”,做到了自覺,做到了慎獨的人,才配稱為“人”。而“民”,代表做人境界比較低,像動物一樣,像牛羊豬狗一樣,需要在外力的監督管理下,才能不出格,才能把事做對。

    文字演變到現在,人與民這兩個字合成了“人民”這一個詞,二者的意思基本上也就統一了。但是,二者的差異,我們從一些詞上,還是能品出來的。比如,有人類、人性、人道這些詞,而沒有民類、民性、民道這些詞。比如,有民族、民兵、民國這些詞,而沒有人族、人兵、人國這些詞。因為,在老祖宗那裡,“人”含有褒義的意思,而“民”含有貶義的意思。

    在此,謹祝各位做“人”,不做“民”,謹祝各位成為一個“慎獨”的人,一個自覺的人。就以這句謹祝作為我今天回答這個問題的結束語吧!

  • 39 # 大悔憶智冰

    人前人後一個樣,獨自一人也不動壞心思。

    很不容易做到的,做到的都是聖人。

    我知道我父親是朝這個境界努力的,他並且這樣教育我們。

    他是我心中的聖人!

  • 40 # 王陽明心學智慧

    慎獨,最根本的意義就是三個字:“致良知”,所有的言行舉止,起心動念,所思所想所做,都只聽良知的指引。

    這要求人首先把向外追逐之心收回來,只關注到自己內在的良知上,去掉一切私慾,也就是找回良知的過程。

    然後就是按照良知去做,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不能被私慾牽著鼻子走,心靜如水,根本不需要頭腦去算計得失,根本不用去擔心結果會怎麼樣。

    活著“致良知”之中,才是真正的“慎獨”,你覺得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場中,哪些思維方式只有做了領導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