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神秘人XS

    提到隋煬帝楊廣,那簡直就是暴君的形象代言人。在很多人印象中,楊廣就是歷史上最大的敗家子富二代,荒淫無恥、昏庸殘暴,他也直接導致了隋朝的滅亡。

    縱觀楊廣的一生,開拓了很多的事業。他統一南北朝,遷都洛陽,攻滅吐谷渾,征討契丹、琉求,三徵高句麗,開鑿大運河,確立了三省六部制,開創科舉制度。

    隋煬帝在位期間,雖然在疆域上實現了統一,但是北方與南方事實上仍是貌合神離,為了完成南北兩地從形式到精神的真正統一,也為了加強中央政府對四方疆域的控制,他下令徵調百萬餘人修建大運河。大運河連線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連線了兩個文明,如此浩大的工程,利於千秋萬代,也為後來的李唐盛事鋪好了道路。

    楊廣是極有戰略眼光的,對於建功立業那也是狂熱的追求,本來這些也是好的,但偏偏同時進行,沒有考慮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或者說他根本就不在乎,才會有這些濫用民力的行為。當時被徵發擾動的農民不下一千萬人次,平均每戶都有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象。也正是他不在乎的這些人,在他第三次征討高句麗失敗後,成了壓垮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其罪也彰,其功也卓,這一點和秦始皇相似,弊在當代,利在千秋,這也許就是對楊廣一生最好的評價了。

    不過歷史都是由勝利者來寫的(唐高祖李淵),我說的也不一定是真的,有請各路大神評上一評

  • 2 # 諾言77147201

    隋煬帝楊廣是隋朝的第二任君主,初登基繼位,改年號大業,正是表明了想建功立業,開創盛世局面的決心。而史書《舊唐書·李密傳》記載李密數說隋煬帝的十大罪狀,其中有“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的話。同樣死後其諡號"煬"卻表示: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離德荒國曰煬。如此可惡的諡號又說明了後世對其劣跡是多麼憎惡,令人髮指。具體他都有哪些功績那呢?為什麼又被如此詬病呢?

    首先,楊廣可是一個少年時期勇猛無前,驍勇善戰。在他還是皇子師就親自率領大軍南下,攻克南陳。在當時長江天塹公認無法逾越,滅陳朝是比較困難的事,在楊廣的指揮下,隋軍軍紀嚴明、英勇殺敵,消滅陳朝。

    再者,他開鑿大運河。為加強南北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他命人先後開鑿疏浚永濟渠、廣通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將這五段共五千多里連結貫通,連成了大運河。加強了隋王朝對南方的軍事與政治統治,而且使南方的物資能夠順利的到達當時的洛陽和長安,在有利於軍事和政治的同時,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有力的發展。運輸方便了,帶動經濟發展,更是日日增進。

    其三,他還是推進科舉制度的第一人,自漢代以來察舉制、九品中正制這是選賢方式多是世族子弟,而科舉制度讓更多的平民百姓有權入朝為官。這個人類文明歷史上,意義非凡的重大進步,延續至封建王朝覆滅。他這一措舉,至今仍在襲用。

    功在後世,利在千秋。他建功立業的熱情太澎湃了,以致於勞民傷財,讓百姓苦不堪言,怨聲載道。繁華盛世怎麼能一蹶而就呢?得民心者得天下,李淵的機會來了,楊廣慘了。李氏得天下後,第一件事就是修撰史書,名不正則言不順,於是就開始大規模的抨擊隋煬帝楊廣的暴行,滅隋建唐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同樣,李世民也借鑑隋朝滅亡的教訓,勤政為民,與民休養生息,最終開創的貞觀之治。

    還有隋煬帝的《飲馬長城窟行》詩:"萬里何所行,橫漠築長城。"恢弘大氣的場面,浪漫與才情從側面也證明他不是一個昏庸無道、荒淫喪國的君王。

  • 3 # 闌翎

    隋煬帝被黑這個說法有二,一是不是全黑,自大唐開國後為隋撰寫史書,隋書上寫得就有些誇張了,荒淫無度,除誅骨肉等等。有一些寫的算是公正,土木之功不息,驕怒之兵屢動等。也都說隋煬帝聰明博學,如果勵精圖治,將是天下雄主。

    二,黑的不能再黑把隋煬帝說的比畜生都不如的,其實是民間小說曲藝。老百姓看史書的少之又少,看戲聽故事的多之又多。到了明朝就有大量的隋唐小說,而更家喻戶曉的就是清朝的《說唐演義全傳》和《隋唐演義》,這裡面真真的把隋煬帝說的是畜生不如,歷史上壞人壞事全按他身上。以後著名評書《隋唐演義》就是改編這個的。

  • 4 # 漫譚文史

    呵呵呵!

    就因為隋朝太短命了,如果延續一百年,就不是這樣了,隋煬帝一定是有作為的賢明君主了。

    各位看看那些短命的王朝,秦,西晉,隋,以及那些短暫的五代十國等等,都不咋地。

  • 5 # 塵主007

    楊廣在位14年(604年——618年)“統一江山”、“修通運河”、“西巡張掖”、“三遊江都”、“三駕遼東”可以概括他一生所為。 隋煬帝的功業:一、親自指揮完成祖國統一(一統江山)公元589年,年僅20歲的楊廣被拜為隋朝兵馬都討大元帥,統領51萬大軍南下向富裕、強盛的陳朝發動進攻,並完成統一。當時人們認為“長江天塹,古以為限隔為南北......”當年符堅百萬大軍都沒有突破長江天塹。可見這是非常難以完成的任務。可隋軍在楊廣的指揮下,紀律嚴明、英勇善戰,一舉突破長江天塹。所到之處,所向披靡。而對百 姓則“秋毫無犯”,對於陳朝庫府資財,“一無所取”。博得了人民廣泛的讚揚。“天下皆稱廣以為賢”。20歲的楊廣完成了中國的統一大業,結束了上百年來中國分裂的局面。也結束了中國三、四百年的戰亂時代。從此中國進入了和平、強盛的時代。這要比李世民指揮部隊平定各路農民起義與割據的小軍閥要戰功卓著。隋煬帝楊廣功勞蓋世!!!二、下令修建完成大運河(修通運河)隋煬帝下令開挖修建南北“大運河”,將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連線起來。如此浩大的工程,利於千功萬代。大運河對於中國來說遠比長城對於中國更重要。大運河連線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連線了兩個文明。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逐漸成為一體。修建大運河是凝聚中國之舉。滿足了將已成為全國經濟中心的長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連線起來的迫切需要。“大運河”的修建使中國水運暢通、發達,為中國後世的繁榮富強打下了牢固堅實的基礎。自清末改漕運為海運,大運河才不再是國家經濟的大動脈了。隋煬帝為中國後代子孫萬代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他對中國的功績是不朽的、是很難有人比擬的......只是為此付出的代價太大。勞民傷財導致滅國。如此浩大的工程誰修建都不討好,誰建都會傷國體。有誰敢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還有誰敢做如此大的手筆?大概只有氣魄同樣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了。三、親自開拓疆土暢通絲綢之路(西巡張掖)公元605年(大業元年),隋將韋雲起率突厥兵大敗契丹,韋雲起揚言借道去柳城(今遼寧朝陽南)與高麗交易,率軍入其境,契丹人未加防備。韋雲起率軍進至距契丹大營50裡處,突然發起進攻,大敗契丹軍,俘虜其男女4萬餘人。隋朝阻止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強大。公元608年(大業四年),隋煬帝派軍滅了吐谷渾。開拓疆域數千裡,範圍東起青海湖東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庫魯克塔格山脈,南至崑崙山脈,並實行郡縣制度管理。使之歸入中國統治之下。這是以往各朝從未設定過正式行政區的地方。公元609年(大業五年),隋煬帝率大軍從京都長安(今西安)浩浩蕩蕩的出發到甘肅隴西,西上青海橫穿祁連山,經大斗拔谷北上,到達河西走廊的張掖郡。這次出行絕不是遊山玩水,個人玩樂的。因為西部自古大漠邊關、自然條件環境惡劣,隋煬帝還曾遭遇到暴風雪的襲擊。此峽谷海拔三千多米,終年溫度在零度以下。士兵凍死大半,隨行官員也大都失散。隋煬帝也狼狽不堪,在路上吃近苦頭。隋煬帝這次西巡歷時半年之久,遠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義重大。在封建時代,中國皇帝抵達到西北這麼遠的地方,只有隋煬帝一人。隋揚帝西巡過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進一步促成了甘肅、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隋煬帝到達張掖之後,西域二十七國君主與史臣紛紛前來朝見,表示臣服。各國商人也都雲集張掖進行貿易。隋煬帝親自打通了絲綢之路,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績。為炫耀中華盛世,隋煬帝楊廣在古絲綢之路舉行了萬國博覽會。這是舉世創舉。

  • 6 # ZjK東北Ren

    事實上,真正瞭解歷史的人,是不會輕易對一位帝王做出好與壞的評價的,因為歷史學簡單來說的一個原則就是凡事講證據,而且還要看時代背景或階級屬性等等。現在的很多人瞭解歷史是透過觀看影視劇,而影視劇為了達成製作效果有時候要對歷史進行加工和演繹,因此就會特別突出某個歷史人物的某些特徵,這就導致了大家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存在快意恩仇的情況。

    隋朝第二位皇帝、煬帝楊廣在歷史上和大多數帝王一樣是一位功過參半的皇帝,隋煬帝在位十四年,最後被部將殺死於江都。其在位期間平定南陳,完成統一,結束了自三國以來近四百年的戰亂局面、隨後開鑿京杭大運河,連線南北經濟、文化,這條運河的開鑿弊在當代,功在千秋。繼續推進完善進士科,為中國古代文官制度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中國古代選拔人才開創了一條明路。當然也存在諸多問題:生性殘暴、窮奢極欲、窮兵黷武等。在歷史劇中放大了他的缺點,導致了他的不斷被黑。歷史人物還是要從歷史裡看,才不會片面。

    不過,富大龍的隋煬帝還是很符合大家對隋煬帝的想象的!

  • 7 # 醒復醉o

    你好,我是一個普通的歷史愛好者,針對你的問題,我想發表一些自己簡單的看法。

    漢繼秦制,唐承隋業。隋朝是一個大一統的國家,楊廣是第二任君主。楊廣在位期間開創了影響封建王朝選拔人才的科舉制度,修建了隋朝的大運河 ,營建東都、遷都洛陽,對後世頗有影響。楊廣也一直頻繁的發動戰爭,如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民力疲憊,致使民變頻起。造成天下大亂,直接導致了隋朝的覆亡。 

    從他所作為來看,無疑是一位有著偉大抱負的雄主,為何竟落到為亡國的地步?近年來,很多網友都為他鳴不平,更是反映出了他乾的很多事,都是利在千秋的大事。

    科舉,這對九州百姓是一個好事,利國利民。卻打擊了門閥貴族,和他們結下了仇恨,貴族門閥離心離德。

    修運河,這麼大的水利,更是利在千秋!修東都,營建一座新的都城!

    與此同時進行的,更是戰爭不斷,一直對外用兵,國內人民厭戰情緒高漲,徵兵徵民夫勞力,十室九空,老百姓當然不願意,於是紛紛起義,導致楊廣不得不又四處征討,打仗就費錢,國庫又空虛,形成了惡性迴圈。

    想法很好,做法卻沒有循序漸進,對於古代士大夫儒家思想來看,他是一個暴君,喜怒無常,想法太多,折騰百姓的昏君。

    而李世民篡奪王位,所做作為無非是與民休息,繼續小規模延續楊廣很多政策,卻成就了大唐盛世,只能說楊廣操之過急啊!

    其實還是與民休息,讓老百姓先休息好了,把楊廣的這些想法一件件的讓後世慢慢幹下去。或者自己先搞成一件,那也是有功績的明君了。

    總體來說,楊廣不適合做君主,適合當一個名臣,當初還是應該讓楊勇做皇帝,讓楊廣給他哥哥打工指不定隋朝又是另外一番模樣了。

    做人做事,切記貪多,戰線過長,肯定要失敗,楊廣,希特勒等都是例子。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聽史讀史更要學史,以古照今,確有學習借鑑的意義!

    大業十四年(618年),驍果軍在江都發動兵變,楊廣被叛軍縊殺。唐朝諡煬皇帝。

  • 8 # 安殊意

    因為隋煬帝沒有發言權。

    他歷史上做了好事,但是瑜不掩瑕,因為他的剛愎自用,國家崩壞,百萬大軍三次攻打高麗,都沒有攻下來。

    下屬離心,李世民逼著老爹造反,自己都被禁軍將領宇文化及給逼死,這皇帝當的失敗。

    試問:那個生統一王朝的皇帝,能被自己心腹的禁軍將領給弄死的?

    隋煬帝所謂的雄圖,不過是在宮裡,規劃下,這裡要修條河,意義很重大,修不好我弄死你。

    下屬就要拼命修河。

    派軍隊攻打高麗,就要以德服人,要贏得漂漂亮亮。自己帶著大軍北上逞威風,敗了就輸紅眼。

    國內造反,就丟棄一切,一定要保住帝位。

    也就文采好些,會裝而已,他的雄圖都是建立在隋朝的國立力上的,換個穿越者,那就是超級簡單模式。

    總而言之:菜。

  • 9 # 江湖小曉生

    導語:隋煬帝西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前兩次吃了虧,第三次對方扛不住了,最終讓高句麗臣服。可惜他是亡國之君。隋煬帝挖通大運河,方便了南北物資運輸,有利於天下一統,利在千秋。可惜他是亡國之君。隋煬帝開科舉之先河,相對合理地解決了選拔官員的問題,延續千年的科舉制度極有可能是他開創的,至少是他發揚光大的。可惜他是亡國之君。

    由此可見,不管隋煬帝做了多少事情,他最後是個亡國之君,足以說明他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沒有任何意義,至少對隋朝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當然了,你可以說隋煬帝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可這是隋煬帝所想的嗎?當然不是,要是知道自己做了這些事情隋朝會滅亡,打死他也不會做。

    01隋煬帝不是一個沒有作為的皇帝。

    隋煬帝精力旺盛這是沒的說的,做皇子的時候,就曾經帶著大軍南下,消滅了南陳,完成了隋王朝一統天下的大業,也算是征戰天下的猛將了。

    在這之後,隋煬帝又開始用各種手段,謀取太子的位置,將自己的哥哥楊勇逼退。沒有精力還真的沒辦法做好這些事情。

    隋煬帝稱帝以後,看北方的高句麗非常不爽。中原王朝亂了這麼多年,你高句麗卻能夠從西漢一直延續下來,所以隋煬帝開啟了三次征討高句麗的行動,基本都是親征。可見隋煬帝是一個非常喜歡搞事情的人。

    這麼一個精力旺盛,喜歡搞事情的人,對天下來說,有沒有什麼好處呢?當然沒有好處。皇帝喜歡搞事情,老百姓鐵定是沒好日子過的。

    后帝乃外徵四夷,內窮嗜慾,兵革歲動,賦斂滋繁。有司皆臨時迫脅,苟求濟事,憲章遐棄,賄賂公行,窮人無告,聚為盜賊。帝乃更立嚴刑,敕天下竊盜已上,罪無輕重,不待聞奏,皆斬。百姓轉相群聚,攻剽城邑,誅罰不能禁。帝以盜賊不息,乃益肆淫刑。---《隋書》

    所以隋煬帝心血來潮,開始挖掘大運河。後來大運河的作用的確很大,可當時隋煬帝可沒想那麼多。

    他喜歡江南揚州的風花雪月,可是從陸路走實在是太累了。遷都洛陽以後,隋煬帝便命人開鑿一條從洛陽到揚州的大運河,以此來供給他遊山玩水。

    他不知道的是,開鑿這一條河,需要幾十萬民工的努力才能完成。期間多少民工因此而累死病死,這都不在隋煬帝的考慮範圍之內。他只希望自己的龍船能夠暢通無阻地在大運河上前進就行了。

    隋煬帝的確是個有作為的皇帝,可同時也是一個不計民生成本的皇帝。這樣的皇帝統治天下,家裡就算有再多的本錢,也會被花光的。

    02隋煬帝再多成就,終究是亡國之君。

    很多人拿隋煬帝跟秦始皇相提並論。有些人甚至認為,隋煬帝的功績完全不輸秦始皇。當然持這些論調的人,自然是有很多道理可以說。

    比如說都是大一統王朝傑出的君主,都做了很多豐功偉績:

    秦始皇第一個一統天下,從此以後一統天下的想法,一直成為諸侯們的心中最偉大的志向。而隋煬帝第一個開創科舉制度,徹底改變了官場被士族壟斷的局面,為後世選拔官員提供了相對合理的辦法,至今依舊沿用。秦始皇第一個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使得全國上下各地的人民百姓,都能夠良好地溝通貿易交流。隋煬帝第一個開鑿大運河,使得南北運輸得以貫通,一統天下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秦始皇將各諸侯國的長城全部連在了一起,成為了萬里長城,以此來抵擋外族的入侵。而隋煬帝三次出征高句麗,最終將其征服稱臣。

    由此可見隋煬帝好像跟秦始皇差別不是很大,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秦始皇開創了大秦王朝,而隋煬帝滅亡了大隋王朝。

    九年,又詔為盜者籍沒其家。自是群賊大起,郡縣官人,又各專威福,生殺任情矣。及楊玄感反,帝誅之,罪及九族。其尤重者,行轘裂梟首之刑。或磔而射之。命公卿已下,臠啖其肉。百姓怨嗟,天下大潰。---《隋書》

    一個是開國之君,一個是亡國之君。這兩者之間,可就有著天壤之別了。秦始皇雖然做了那麼多事情,可是他活著的時候,秦朝沒有滅亡的徵兆。而隋煬帝同樣做了那麼多事情,結果把隋朝給搞滅亡了,就治國能力而言,兩者高低立見了。

    就算說破天,隋煬帝也是親手把隋王朝葬送的那個皇帝,他就算做了再多偉大的事情,都無法彌補他在這件事上犯下的錯誤。

    03隋煬帝太著急,所有事情堆在一起做,所以隋王朝才會滅亡。

    隋煬帝才做了14年皇帝,可是做的事情,是人家幾代皇帝都做不完的事情。他個人的精力比較旺盛,所以全都給做了。

    比如說三徵高句麗的事情,第一次出征隋煬帝居然帶著100多萬大軍,動用200多萬民夫,這代價未免太大了,最終還是失敗了。再比如說西征吐谷渾這件事,雖然看似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是一來沒有徹底剿滅吐谷渾,二來也沒有真正拿到河西走廊的控制權。隋煬帝楊廣遷都洛陽的時候,為了打造東都,每個月都要動用200萬民工,這是多麼浩大的一個數字。同時隋煬帝又開鑿了大運河,300多萬的民工出動,幾乎一半民工死在了大運河工程中。以至於民工造反,叛亂不斷。建造大運河的同時,隋煬帝還吩咐人在運河兩岸建造各種亭臺樓榭,以此供應他停船的時候,下船到岸上游玩。這一浩大工程,更是給隋王朝的財政赤字貢獻了力量。

    這麼多事情都給做完了,消耗的人力物力,甚至是幾代君王都難以消耗的,可隋煬帝只用了14年。結果隋王朝成為了眾矢之的,連隋煬帝的手下人都看不下去了,他不滅亡也就怪了。

    總結:不可否認他的雄才大略,可代價未免太大了。

    隋煬帝的確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動不動就動用上百萬人做一項工程。三徵高句麗動用300多萬人。開鑿大運河,動用300多萬人,死的就有近200萬。建造東都洛陽,又動用了200多萬人。

    這樣的大手筆,不是一般的帝王敢做的,就算敢出手也未必能出手。因為其他帝王需要考慮一個成本和代價的問題。

    始畢率其種落入寇,圍帝於雁門。詔諸郡發兵赴行在所,援軍方至,始畢引去。由是朝貢遂絕。明年,復寇馬邑,唐公以兵擊走之。隋末亂離,華人歸之者無數,遂大強盛,勢陵中夏。迎蕭皇后,置於定襄。薛舉、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梁師都、李軌、高開道之徒,雖僭尊號,皆北面稱臣,受其可汗之號。使者往來,相望於道也。---《隋書》

    如果這項工程完工了,可以為王朝帶來的好處,比犧牲這些人力物力要大的多,那麼他們或許會實行。可隋煬帝完全不會考慮這些事情,他只顧著自己的雄才大略,完全忽略了自己有多少家底。

    僅僅14年時間,隋煬帝就把隋文帝留給他的家底都給敗光了。除此之外,民生凋零,百廢待興,天下成了一個大工地,一切都要後世之君重頭再來。

    參考資料:《隋書》

  • 10 # 文刀沐子

    楊廣同志和贏政同志差不多,都是巫儒之術的推祟者同時也是受害者。

    這二者都是承繼了理法基業卻推崇儒術,贏政同志開闢了儒術入廟堂的先河;楊廣同志發明了科舉制度,為儒徒的入仕參政開了綠燈。但,巫儒之徒都是貪得無厭,喂不熟的白眼狼,而且除了裝神弄玄搗鬼蒙人之外,啥都不會幹。剛開始這二位同志都被巫儒給矇住了,對以儒治國深信不移。但,久而久之,上當多了,他二位對儒術產生了懷疑,尤其是對他們裝神弄玄搗鬼騙人的巫蠱之術深惡痛絕,繼之發現儒徒是一群跳大神的騙子。於是乎分別對儒術進行了某種限制和打擊,贏政同志進行了焚書坑儒的偉大事業,楊廣同志更絕,下令禁止儒徒們行裝逼搗鬼跳大神的箴緯之術,等於是剝奪了儒徒們的看家本領,掘了巫儒們的祖墳!

    由於推祟禍國殃民的儒術,且發現巫儒禍國後打擊不力,導致二位同志領導的秦.隋二朝早亡,同樣由於他後期發現了儒術的弊端,對儒徒們進行了限制和打擊,導致儒徒們的不滿,繼而招致儒徒們的萬代咒罵!

    可以說,秦隋二朝亡在尊儒,而且燒香惹出鬼來,罵名也緣起巫儒!

    再說一遍,儒從巫出,儒經皆史,巫儒史本是一家子。中國的史籍,全在巫儒手中,誰給他們好處,他們頌揚誰,誰得罪了它們,誰就的得萬世罵名!

    歷史是紙墨功夫,而功業是要寫在大地上的。長城,大運河這二個至今還造化著子孫的偉大工程,就是贏政,楊廣二位同志不死不朽的紀念碑!

    希望我華夏子孫,不要當歷史的白眼狼!贏楊二位祖先,是至今仍在福澤我們的實幹家,雖然他們犯了不少錯誤,尤其是犯了引儒禍國的大錯,但是,他們是唯二至今仍在造福著我們的先祖!對此,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故而,我你切不可人云亦云,跟著巫儒騙子們瞎起鬨,以免寒了歷史心!

  • 11 # 這個歷史不簡單

    隋煬帝的功績:

    1.抵禦外族,對外作戰:

    隋煬帝楊廣在繼位後,早期抵禦外族入侵,下詔徵發男丁一百餘萬人修築長城,二十天完成了西起榆林,東至紫河。並對高句麗、吐谷渾和突厥發動了戰爭。

    《資治通鑑·隋紀》:

    又詔發丁男百餘萬築長城,西拒榆林,東至紫河。尚書左僕射蘇威諫,上不聽,築之二旬而畢。

    2.開鑿大運河,聯通南北經濟軍事:

    隋煬帝命令尚書右丞皇甫議徵發河南、淮北各郡的百姓前後一百餘萬人,開闢通濟渠。從西苑引谷水、洛水到黃河,又從板渚引黃河水經過滎澤進入汴水,從大梁以東引汴水進入泗水到淮河。

    又徵發淮南的百姓十餘萬人開鑿邗溝從山陽到楊子進崐入長江。

    後來隋煬帝又下詔徵發黃河以北各軍一百多萬人開鑿永濟渠,引沁水向南到黃河,向北通涿郡。

    隋煬帝先後開鑿疏浚永濟渠、廣通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將這五段共五千多里連結貫通,成了大運河。

    由於大運河的開通,從此聯通了南北經濟與軍事,並加強了隋王朝對南方的軍事與政治的統治。在有利於軍事和政治發展的同時,也加強了南北兩方的文化交流。

    《資治通鑑·隋紀》:

    辛亥,命尚書右丞皇甫議發河南、淮北諸郡民,前後百餘萬,開通濟渠。自西苑引谷、洛水達於河;復自板渚引河歷滎澤入汴;又自大梁之東引汴水入泗,達於淮;又發淮南民十餘萬開邗溝,自山陽至楊子入江。

    詔發河北諸軍五百餘萬穿永濟渠,引沁水南達於河,北通涿郡。

    3、改進開創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從隋朝隋煬帝開始創立,經過唐朝的改革,直到宋朝才算步入正軌,明清發展成熟。

    科舉制的建立,削弱了士族門閥在政治上的壟斷地位,加強了皇帝的中央集權,有利於人才的選拔。

    科舉制從隋朝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

    4.改革內政官制,加強中央集權:

    隋煬帝把州改為郡;改度、量、衡,全部依照古式。改上柱國以下的官為大夫;設定殿內省與尚書、門下、內史、秘書省共為五省;增設謁者臺、司隸臺與御史臺併為三臺;分太府寺設定少府監,與長秋、國子、將作、都水為五監;又增改左、右翊衛等為十六府;廢除伯、子、男的爵位,只留王、公、侯三等爵位。

    《資治通鑑·隋紀》:

    改州為郡;改度量權衡,並依古式。改上柱國以下官為大夫;置殿內省,與尚書、門下、內史、秘書為五省;增謁者、司隸臺,與御史為三臺;分大府寺置少府監,與長秋、國子、將作、都水為五監;又增改左、右翊衛等為十六府;廢伯、子、男爵,唯留王、公、侯三等。

    雖然隋煬帝的功績不少,但由於隋煬帝修築長城、開鑿大運河勞民傷財,賦稅嚴重。並且官吏監督工程嚴酷急迫,服役的壯丁死去十分之四、五。有關部門用車裝著死去的役丁,東到城皋,北至河陽,載屍之車連綿不斷。

    而隋煬帝卻又奢華、荒淫無度,招致民怨沸騰,天下大亂,因此將隋煬帝加入昏君暴君之列。

  • 12 # 小熊貓看歷史

    首先,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楊廣作為一個亡國之君,還想後朝對他有什麼好話?不把他描寫成十惡不赦的暴君,怎麼凸顯出唐朝得天下的正當性?正所謂“天命無常,唯有德者居之”,你楊廣失德,所以才丟了天下,我李家有德,所以這個皇位就應當由我坐。

    當然楊廣本身也是有很多黑點,這才導致最終天下大亂,隋朝滅亡,也讓史官們可以隨意抨擊。

    首先楊廣的皇位就來之不正。本來太子是他的哥哥楊勇,但是楊廣透過偽裝成儉樸、謙卑和不濫情的形象,騙取了獨孤皇后的信任,另一面又不斷向獨孤皇后誣告楊勇要陷害他。在獨孤皇后不斷的枕邊風作用下,楊勇太子之位被廢,楊廣順利成為太子。

    楊廣還沒當上皇帝,狐狸尾巴就露出來了。隋文帝病重時,楊廣居然想對父親的妃子陳夫人用強,但是沒有得逞。隋文帝知道後,大怒,悲呼:“畜生何足付大事”。然而楊廣此時羽翼已成,整個仁壽宮都被他控制起來,隋文帝即使想廢掉他也沒辦法。不久後隋文帝就病死了,死因不明。楊廣當上皇帝后,他的大哥楊勇以及他的所有兒子也被全部處死。

    楊廣在位年間,大興土木。營造東京,開鑿大運河,加上年年出巡,每次出巡都要修建行宮。每次工程都要徵調上百萬的民夫,總計十餘年間被徵發擾動的農民不下一千萬人次,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象。

    楊廣又極其驕奢淫逸,酷愛排場。為了出遊揚州,下令造龍舟、樓船等各種船數萬艘 ,最大的龍舟有四層樓高,最上層有正殿、內殿、東西朝堂,中間兩層有一百二十間臥室,都用金玉裝飾。可以想象,這麼大的船浪費了多少人力物力,這些都是民脂民膏!

    楊廣又好大喜功,妄圖透過開疆擴土建立自己在軍事方面的功業。結果三徵高句麗,都遭到了失敗。不僅浪費了大量的軍費,為了追究責任,楊廣還誤殺了上萬計程車兵。

    所以,楊廣的功績肯定有,例如開鑿大運河、推廣科舉制,開通絲綢之路等,但是大運河也造成了民怨沸騰,三徵高句麗最終讓唐朝撿了桃子。加上史書是由後世書寫,楊廣其他的功勞被有意無意地抹去,反倒是上面提及的黑點不斷被放大,所以隋煬帝成了千年難得一見的暴君也就不足為奇。

  • 13 # 稻田之外

    成王敗寇,歷來如此。歷史從來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對於一個亡國之君,自然不會有太好的評價。況且,後來的君主也需要透過貶低前朝君主來樹立自己政權的合法性。不過隋煬帝楊廣情況更特殊,隋朝就滅在了他的手裡,而且是兩世而亡,他需要付全部責任。這跟秦二世還不一樣,秦二世雖然也是亡國之君,但責任主要不在他,所以後人的非議會少點。而歷史上其他的暴君或昏君,雖然昏庸但往往不是在他這一代亡國,所以評價還會好點,後代多少會給改改,不至於弄得天怒人怨。楊廣的名聲不好,既有自己作的原因,也有其他的額外因素。當然,他的自身因素是最主要的。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曾經說過:“一旦皇帝成了人們憎恨的物件,那麼他做的好事和壞事就同樣會引起人們對他的厭惡”。這也就是常說的“塔西佗陷阱”。楊廣就屬於這種情況,做的壞事太多,雖然做了不少好事,但人們只會記得他的殘暴和昏庸。

  • 14 # 公元前

    隋煬帝這個人其實很有才華,但他就是敗在了唐朝那些官員的筆桿子之下。隋煬帝被後世人稱作“昏君”主要有兩點原因:(1)太暴力;(2)太好色。因為這兩點原因,隋煬帝的很多政績,都被蓋過去了。而唐朝的文員就是抓住了這兩點,對楊廣的缺點大肆宣揚。而且,隋煬帝這個人好大喜功,喜歡搞一些面子工程,而且不惜代價。比如:京杭大運河,修運河需要大量的財力和人力,為了修這個工程,隋煬帝不但抓男的而且連女的也抓,很多人因為修大運河,過度勞累而死,這就讓老百姓十分害怕,生活也就不安定了。後來,隋煬帝又開始造大船,以供他南巡時玩樂,這樣又抓了一大批老百姓。隋煬帝不體恤老百姓,弄得民不聊生,自然老百姓就要推翻他。隋煬帝雖然有點暴力,但是他好色這一點,沒史料可查。根據唐朝的的歷史記載,隋文帝在病逝之前,隋煬帝曾經調戲了隋文帝的后妃宣華夫人陳氏,惱羞成怒的隋文帝,立即廢了他的繼承權。但實際上,隋文帝在病逝之前,隋煬帝並沒有調戲他的后妃宣華夫人陳氏。像這樣的例子在唐朝歷史修訂的時候還有很多。

    很多人也認為隋煬帝是“千古一帝”。其實這樣的評價並非空穴來風。楊廣在做太子的時候,就已經有一些政績了。

    隋煬帝自幼胸懷大志,經常南征北戰,他對父母是言聽計從。楊堅要他節儉,楊廣立即就身著樸素;他的母親討厭男人好色,於是他就只和正妃蕭氏親近。登基之後,隋煬帝統一了中國的南北,他執政時期南北方民族實現了真正的大融合;後來他又推行科舉制度,這一制度影響甚廣;而且在他執政時期聯通了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由此可見,隋煬帝並不是一個昏君。

    隋煬帝雖然有才華,但是他太過剛愎自用。當時,以隋朝的國力,征服高句麗完全沒問題,但是,他非要親自率軍出征,並且他出徵時隋朝的政權已經出現了動盪,他離開朝廷之後,無疑是給反叛者提供了造反的機會,這也讓他在以後的隋唐歷史中,永遠被扣上了“昏君”的帽子。

  • 15 # 旅途秀才

    古往今來,關於隋煬帝楊廣,在正史對他的評價中,祖君彥在一篇討伐隋煬帝的“檄文”《為李密檄洛州文》中的一句話可以形容:“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憑藉這樣的“口碑”,隋煬帝作為隋朝的亡國之君也被稱為是史上著名的“昏君”,常常被拿來作為反面典型。但歷史從來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很多隋煬帝楊廣的做法在今天看來,恰恰是極為英明且造福後代的,下面簡單舉兩個例子。

    1、修建大運河。直到今天,大運河依然還擔任著南北水路運輸的重要角色,這條有著1400多年曆史的大運河,在後世的評價中也頗高,詩人皮日休這樣寫道:“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2、開創科舉。隋煬帝楊廣即位第一年,就在詔書中寫道:“君民建國,教學為先,移風易俗,必自茲始。”隨後,九品中正制被廢除,用現在的話說,重才學品質而不重門第科舉制度,讓大批屌絲有了逆襲的機會。從隋朝開科舉至今,像高考這樣的全國統一考試依然是普通人透過個人奮鬥實現自我價值提升的重要渠道。

    既然如此,隋朝為何在隋煬帝楊廣手中二世而亡,隋煬帝還會被黑的那麼慘呢?原因有如下幾個。

    1、歷史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每當一個皇朝取代另一個皇朝之時,前任君主總會被黑的體無完膚,甚至可以說一點價值都沒有。隋煬帝楊廣作為末世之君,自然也不會逃脫這樣的命運,描述為昏庸、荒淫的暴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隋煬帝得罪了關隴貴族。這一點其實才是隋朝滅亡的關鍵,隋朝是靠關隴貴族起家的,但隋煬帝一上臺就透過科舉制度削弱了門閥大族世襲的特權,並透過見東都洛陽、修建大運河等舉措,大力發展隋朝東部的經濟,降低國家對關隴地區的經濟依賴。

    種種舉措,讓原來手裡隱性權力巨大的關隴貴族們很不爽,以前,這些大貴族想做官很容易,現在卻要透過考試才有機會;不僅如此,東部經濟發展了,關隴地區也受到了不小的牽制。觸犯了那麼大的既得利益者,推翻之後再狠狠黑上一把都不解恨。

    3、好大喜功、濫用民力。不管是修建大運河,還是三徵高句麗,或是開發經營西域,隋煬帝一上位,就希望透過東征西討,再加上內部經濟建設和政治改革強力推動隋朝的發展,意圖構建起一個前所未有的大隋帝國。

    可惜的是,隋煬帝的‌野心太大,步子邁的也太快,在得罪了門閥、貴族的基礎上,還濫用民力,大搞基礎設施建設和對外作戰,把老百姓也得罪了。這下就連那些可以從科舉制度中獲益的普通老百姓也不說他好了。

    得罪了貴族和老百姓的隋煬帝楊廣自然而然就成了後世唾棄的昏君,但從歷史的長河來看,隋煬帝的貢獻遠比他帶來的負面效應要大。只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隋煬帝楊廣作為一個國家的老大,如此佈局反而是吃力不討好。

  • 16 # 陶式防務評論

    僅僅就一個原因:一百一十三萬大軍,外加兩百多萬民夫,居然打不下一個小國高句麗。

    打不下也就算了,居然連深入敵境都沒做到,在遼陽一線就被敵軍打崩潰了,死傷幾十萬人,讓遼河為之不流,還讓敵軍收集屍骸築成京觀,甚至最後還把自己國家搞得自爆了。換成玉皇大帝,搞成這種稀爛的戰績,讓整個國家蒙羞,也要被黑啊!

    好比是波斯大帝薛西斯,猶太人舊約曾經很吹捧他,但經不住讓一百萬大軍輸給了幾萬希臘人。還有大流士三世,號稱“仁義之君”,但也是讓一百萬大軍輸給亞歷山大的幾萬人。隋煬帝也就是和這些人一個水準,不都是被黑了嗎?這哪裡是做大事的樣子?

    至於說大運河勞民傷財,看在功在千古的份兒上,大家捏著也能忍。你看,秦始皇修長徵也勞民傷財,但征服嶺南,驅逐匈奴,在世時侯也沒什麼人反叛啊!但是隋煬帝你居然在世的時候,就能搞出一百萬人輸給幾萬人的大敗,誰還能忍呢?

  • 17 # 小張讀歷史

    個人認為隋煬帝在歷史上被黑,主要有兩點原因:

    第一點,隋煬帝在位期間雖然做出了很多實績,但是大多是過在當代,利在千秋。注意“過在當代”這四個字。

    比如他開京杭大運河,很多百姓因為修河堤勞累過度而死,當時人對這項工程並不滿意,認為京杭大運河的開挖增加了百姓的勞役負擔。但是這項工程卻造福了後代千百年,大大提升了古代的運輸效率。

    還有隋煬帝西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其實是有助於國家邊境安寧,有助於大一統程序和民族融合的,但是當時的人們認為常見的征戰耗竭國力,人民得不到休養生息,所以民間對隋煬帝不滿的聲音開始高了起來。

    第二點是隋煬帝得罪了不少人。比如關隴貴族集團,隋煬帝推行科舉制度,得罪了那些透過世襲來獲得官位的老派貴族,所以失去了這些貴族集團的支援。這一點我是很佩服隋煬帝的,向來改革總要觸及某些人的利益,隋煬帝敢於與王朝的核心貴族集團對立,是有膽有識之人。時間已經證明,科舉制度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它影響封建社會的人才選拔將近兩千年。

    另外,隋朝後世的唐朝史官,在寫歷史的時候也有黑隋煬帝之嫌疑。隋煬帝本人的確窮兵黷武,但是不失為一個能征善戰的君主,他雖然好大喜功,但是京杭大運河的開通也的確是做了實事的。唐朝史官在寫隋煬帝的時候把他描述成了好色昏君,其實有失公允,因為其實找不到確切的史料證明隋煬帝是好色殘暴之徒,所以歷史在寫他的時候有抹黑嫌疑。

  • 18 # 君臨格史

    隋煬帝楊廣作為中國歷史上一位非常有作為的皇帝,確實被黑的挺慘。

    諡號是對一個皇帝一生功過的總結。《諡法》曰:“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離德荒國曰煬”。“煬”這麼惡毒的諡號,史上少見,但不幸的是,楊廣成了煬帝的代名詞。

    為什麼說隋煬帝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呢?首先就要看一下他到底做了哪些事情?

    1、完成南北統一大業,成功結束自魏晉以來華夏300年的分裂。

    可能有人會說,統一中國,不是他爹楊堅的功勞嗎?其實,楊堅確實是隋開國皇帝,但統一南北確實也是楊廣完成的。隋開皇八年(公元588年)十月,隋文帝以晉王楊廣為尚書令帥50萬大軍攻陳 ,次年1月陳滅亡。實際上,當時楊廣年僅20歲,可謂是年輕有為。

    2、南征北戰,極大的開拓了華夏的國土。

    楊廣繼位後,攻滅吐谷(yù)渾,討占城,征討契丹,大宴突厥,征討流求,三徵高句麗。

    其中攻滅吐谷渾,使華夏首次將青海高原劃入版圖。

    除向西北開拓疆土外,楊廣還向東南方向開疆拓土,使大隋王朝東南的領土疆域擴大到印度支那的安南、佔婆(今越南地區)及臺灣等地。

    還在海南島上分置儋耳、珠崖、臨振三郡,在北邊設五原郡。

    楊廣的一系列開疆之戰,使華夏幅員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3、開創科舉制。

    科舉制對中國影響深遠,它打破了之前僵硬的門閥制度,給了下層士人晉身機會,大大避免了階級固化,給整個社會帶來了極大的活力。

    4、開鑿大運河。

    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江都、餘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榮起來。大運河對隋唐時期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維護全國統一和中央集權制的加強,都起了促進作用。

    作為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是中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可以說,以上這些,足以讓楊廣成為千古一帝。

    楊廣作為一位有作為的皇帝,為什麼會一直以陰險、虛偽、好色、無德甚至無惡不作的暴君形象流傳千年呢?

    綜合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故意抹黑行為

    中國古代歷朝歷代有個好習慣,那就是為前朝修史,但也有一個不好的習慣,那就是抹黑前朝。

    因為史書往往是由後任王朝編定的,為了增加自己王朝的正義合法性,往往故意歪曲事實,誇大問題,甚至無中生有。對前朝是這樣,對亡國之君更是如此。

    2、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負面的形象一旦樹立起來,便會成為一個靶子,後世學者為了起到典型事例的教育意義,往往故意誇張而為。世世累加,層層加碼,越到後期,離真相越遙遠。

    舉個例子,就比如現在馬雲很出名,於是,許多人為了增加自己的說服力,就把其它人的一些話或者事例安到馬雲身上一樣。

    3、隋朝的滅亡在於沒有處理好關隴集團利益關係

    隋朝承自北周,官僚及軍隊亦承自北周,根基就是陝西的關隴貴族。關隴集團縱橫陝西,在朝堂、在州郡,皆擁有以一當百之話語權。

    作為一個有抱負的皇帝,楊廣父子為了擺脫關隴集團,相繼做了許多工作,包括興建大興城,興建東都洛陽,當然也包括推行科舉制。

    許多措施使關隴貴族的利益受損,矛盾必然步步加深,直至不可調和,暴發衝突。

    事實上,李唐王朝就是關隴貴族之一,最後殺死楊廣的宇文家庭及叛軍也是關隴集團成員。

    4、成王敗寇

    不管楊廣多麼有才,也不管楊廣做出了多少“功在後世,利在千秋”的貢獻,也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隋朝滅亡,最終的結果是隋朝在他手中亡國了,他需要為此承擔責任。

    真實的楊廣

    撥開重重歷史迷霧,真實的楊廣可能和人們固有的認知有很大差距

    1、美姿儀,少聰慧(出自《隋史》)

    作為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嫡次子,楊廣不僅儀表堂堂,而且聰明智慧。

    2、少年虎將,勇猛善戰

    年僅20歲,就帶領50萬大軍南下滅陳,完成中華統一大業。

    3、銳意進取,有所作為

    開科舉,鑿運河,南征北戰,開疆拓土

    4、文辭奧博,亦知是堯、舜而非桀、紂(李世民語)

    最後,請欣賞一下楊廣的文采吧:

    《野望》

    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

    《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晚春詩》

    洛陽春稍晚,四望滿春暉。

    楊葉行將暗,桃花落未稀。

    窺簷燕爭人,穿林鳥亂飛。

    唯當關塞者,溽露方沾衣。

    《夏日臨江詩》

    夏潭蔭修竹,高岸坐長楓。

    日落滄江靜,雲散遠山空。

    鷺飛林外白,蓮開水上紅。

    逍遙有餘興,悵望情不終。

    《悲秋詩》

    故年秋始去,今年秋復來。

    露濃山氣冷,風急蟬聲哀。

    鳥擊初移樹,魚塞欲隱苔。

    斷霧時通日,殘雲尚作雷。

    《冬夜詩》

    不覺歲將至,已復入長安。

    月影含冰凍,風聲悽夜寒。

    江海波濤壯,崤潼坂險難。

    無因寄飛翼,徒欲動和鑾。

    看這些詩文,你能想象它們是出自被稱為荒淫無道的楊廣之手嗎?

    明顯,楊廣被黑的太慘了!

  • 19 # 即佛即道

    公元604年,隋煬帝楊廣繼位,次年改國號“大業”。後世給予楊廣的多是驕奢淫逸、好大喜功的評價。實際上,他是一個有遠大抱負的皇帝。

    隋書記載,他尚秦漢之規模,處處以秦皇漢武的功業為自己的人生目標。為了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必須有所作為,故定年號“大業”。

    楊廣重視人才,在繼承文帝人才選拔制度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科舉制度,為國家選拔了大量人才,如房玄齡等甚至成為唐朝開國功臣。

    隋朝以長安為都城,雖然完成了名義上的統一,但受歷史因素影響,江南、河北、山東等地並不穩定。並且遠離長安,中央無法進行有效控制。同時,長安人口密集,為資源供給帶來了極大壓力。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隋煬帝決定以位居天下之中的洛陽作為東都。

    於是,幾百萬民夫被徵調,僅僅用了十四個月一座規模宏大的洛陽城就拔地而起。即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這也不能不算一個奇蹟。可想而知,在當時的條件下,幾百萬民夫經歷了怎樣的苦難,付出了多少生命。

    在興建洛陽城的同時,為了溝通南北運輸,隋煬帝又先後徵調幾百萬民夫開挖大運河,連通涿郡(北京)-洛陽-餘杭的水上通道。

    公元611年,為完成國家進一步統一大業,隋煬帝調集三十萬大軍分水陸兩路征討高麗,不習水戰,加上特殊的地理環境,隋軍大敗。生還的僅幾千人。但隋煬帝並不甘心,隨即組織第二次征討,就在高麗準備棄城投降之時。隋朝後院起火,楊玄感叛亂,大軍不得不撤退。雖然僅一月就平定了叛亂,但眾多關隴權貴都參加了叛亂,加之東征高麗失敗,實際上隋朝的統治基礎已經被動搖,埋下了滅亡的危機。

    公元614年,隋煬帝三徵高麗,這一次,高麗投降稱臣。三次征討,一百三十萬大軍,所需糧草輜重不計其數,所需民夫徭役更是數目巨大,可以說達到了全國服役的程度。百姓不堪其苦,包括征討大軍在內逃亡者眾多。同時,以瓦崗軍、江淮起義軍、河北起義軍為代表,全國各地陸續出現農民起義軍。統治階層的內部也開始分裂,李淵、竇建德、王世充等勢力紛紛宣佈獨立。

    大隋王朝,風雨飄搖!

    隋煬帝在位十四年,曾經兩下揚州,北巡突厥,西巡河右,領略西南,招撫琉球,他的一生都在為了實現強大的帝國夢、建立比肩秦皇漢武的功業而不停地奔走。同時,這也為天下百姓帶來了沉重負擔,成為隋朝滅亡的禍根。

    同時,煬帝沒有一天不在營建宮室,兩京以及江都,苑囿亭殿雖然很多,時間久了煬帝仍非常感到厭倦,每次遊玩,左顧右盼,覺得這些宮殿苑林都沒有 中意的,不知道什麼是好。於是遍求天下山川圖冊,親自察看,以尋求名勝之地營造宮苑。

    隋煬帝身邊多佞臣,黃門侍郎裴矩、右翊衛大將軍宇文述、內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蘊、光祿大夫郭衍都因為會阿諛逢承而得到煬帝寵信。

    隋煬帝縱情聲色,他在東、西兩京和巡遊各地時,常常讓僧、尼、道士、女道士跟隨,稱之為四道場。煬帝每日在苑中林亭間大擺酒筵,酒酣之際淫亂不止,無所不幹,這是常有的事。

    站在上帝的視角回顧歷史,隋煬帝雄才大略,建東都,開運河,平西域,徵高麗,每一件都可稱為歷史的功業,具有偉大的歷史功績。但身處其中的億萬百姓,他們切身感受並且永遠不會忘記的只是沉重的苦難、無盡的痛苦和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 20 # 魯遼一家親

    北周只有24年,皇權更替頻繁,楊堅迫6歲宇文氏靜帝禪位,建隋!北周時期,北周、北齊、陳三國鼎立!周武伐齊,迎來統一基礎!隋只有31年!唐北周、隋、唐,殺兄迫父,爭奪皇權是常事,為何獨煬帝受毀!楊隋迫宇文周禪位李唐迫楊隋禪位宇文氏迫殺隋煬楊廣、李淵為表兄弟同為關隴集團望族勢力!公元605楊廣繼位,號大業,在位14年,文比堯舜,武追漢武,任一事可立帝!平十世裂國,迎來統一格局;擊潰突厥建馳道,北面無憂;擊潰吐谷渾張掖西域,涼州萬國會盟再開絲路;鑿通大運河,溝通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通北京--洛陽--杭州;建立三省六部,州郡縣制,奠定政治體系;抑制推薦制,開科舉制,選撥賢才!僅僅14完成如此多大事,唐憑什麼迫隋幼帝禪讓?唐代較長,反覆修史,誰又能知舊事!隋煬帝開啟絲路唐沿用隋政治體系、科舉制度同樣有迫父殺兄之事作為姻親大吏,唐又如何說承大統,必是煬帝罪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場病毒的戰役中,最先熬不住的會是農民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