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有扶酥

    這問題我來答。

    曹操從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到赤壁之戰前,用9年的時間,消滅了袁氏三兄弟、幷州高幹以及打垮了烏桓,成為北方獨一無二的霸主。

    接下來,曹操趁劉表病死,準備南下奪取荊州,當曹軍走到新野的時候,劉表不肖的兒子劉琮竟然舉手投降了,曹操就這樣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荊州。與此同時,有三方勢力比較緊張,那就是寄居樊城的劉備、江東的孫權和益州的劉璋。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結果劉備與孫權結成聯盟,共同抵禦曹操。益州劉璋那邊也派來了張松來見曹操,甘願做曹操的小弟。對於這種送上門,不用戰爭就能把益州納入自己勢力範圍的好事,曹操居然一反常態,冷落了張松,拒絕認劉璋這個小弟。曹操為什麼拒絕到嘴的肥肉呢?

    曹操志在奠定一統大勢,益州暫不考慮

    曹操拿下荊州後熱血沸騰,決定立即東下擊敗劉備、孫權。曹操為什麼決定先打劉備?因為劉備是當年曹操“煮酒論英雄”認定的大英雄,最具稱雄的實力與威脅,是曹操統一天下的最大絆腳石,所以曹操的當務之急是消滅孫劉聯盟,奠定天下一統大趨勢。反觀偏安一隅的劉璋卻沒什名氣,曹操壓根沒把他放在眼裡,益州只不過是打敗孫劉聯盟後的囊中之物而已。謀士賈詡勸曹操先安定荊州局勢後,再圖謀天下。但曹操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對孫劉聯盟志在必得,完全聽不進去勸告,自然也是對益州的張松愛搭不理的。

    益州方面誠意不足,似投機分子

    劉璋一開始結交曹操甘願當小弟的想法,是在公元205年,確切的說,張松是益州方面的派出的第三批使者。

    漢中的張魯一直對益州虎視眈眈,劉璋有深深的危機感,於是想拜曹操這座山頭,以尋求保護,其目的就是讓曹操出兵滅了張魯,劉璋第一次派出使者聯絡曹操。當時曹操正忙著對付袁譚,哪有時間收拾張魯。對於主動投懷的劉璋,曹操既然暫時幫不上忙,但也不想失去一個盟友,於是就儘量安撫,封劉璋的兄長瑁為平寇將軍。

    2年後,曹操正討伐烏桓,北方馬上就要徹底平定。劉璋雖然沒多少能力,但總有深深的危機感,又第二次派張肅(張松的哥哥)結交曹操。送給曹操300老弱病殘士兵,就這誠意明顯不足啊,把曹操當成了養老院!曹操還得陪笑臉,又給張肅封官了,反正天子在手,封誰都是一句話的事。劉璋略顯誠意不足,益州方面似乎就是來要官的。

    208年曹操拿下荊州,不光劉備、孫權慌了,劉璋也慌了,於是第三次派別駕張松來結交曹操。這一次曹操對益州方面很反感,對張松愛理不理,直接封他為一個縣令的芝麻官,你要知道張松是益州的大官,別駕相當於州里二把手。這樣的結果就是張松很生氣,勸劉璋放棄曹操的大腿,改換劉備。

    張松矮矬醜,正逢曹操對士人的反感期

    張松是三國史中記載的一個醜八怪,史載張松身材矮小行為放蕩,還居然能言善辯!曹操當時剛殺死孔融,彌衡也曾經討曹操的反感。對於這種能言善辯,耍嘴功夫厲害計程車人,曹操唯恐避之不及,所以曹操對張松也很討厭。看來以貌取人的例子古已有之。

    總之曹操最後冷落了張松,就代表冷落了劉璋,把劉璋推給了劉備,為後來奪取益州提供了便利,造成三分天下的局面。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曹操也沒想到赤壁之戰會以失敗收場!

  • 2 # 職謀縱橫

    小背景:張松求見曹操,曹操拒不相見。在程昱的再三勸說下,曹操終於同意接見張松。丞相府內,曹操再三羞辱張松。翌日,曹操又令軍隊操演來震懾張松,張鬆氣憤而走。

    個人覺得,曹操之所以冷落氣走張松,主要基於這幾點考慮:

    1·曹操已採取休養生息政策,不宜開戰

    曹操在兩年內,逐馬超、破韓遂、滅宋建、橫掃羌、氐,虎步關右,涼州地區基本平定。然而此戰也極大消耗了曹操的兵力和實力。

    平涼州之後,曹操確立了休養生息的三大政策,以求積蓄力量、徐圖霸業,暫時不宜開戰。

    2.曹操覺得得不到大的實惠,不想摻和

    張魯與劉璋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多次交戰,都有贏又輸,互相之間誰也滅不了對方。

    曹操心裡很清楚,幫助劉璋攻打張魯,得不到大的實惠,張魯這邊沒法一口吃下,劉璋那邊也是一反覆之人,只是在利用自己而已,不會真心實意將益州拱手想讓。

    曹操的策略就是誰也不幫,讓張魯與劉璋一直打下去,互相消耗實力,待到時機成熟了,一舉殲滅之。

    3.曹操推測張松來是求救,沒想到還有獻圖

    張松過來拜見曹操,曹操推測是過來求救的,想利用自己去攻打張魯,牽制張魯的兵力,緩解劉璋的軍事防禦壓力。

    曹操不想見也不想幫,只能用計把張鬆氣走。張松受到冷落,心裡很不爽,根本就不打算再獻圖了,若曹操知道張鬆手上有益州軍事佈局圖,肯定會改變做法,先把圖騙到再說。

    4.張松面相醜陋,說話刻薄,曹操不太喜歡

    曹操不太喜歡這個張松,心裡也不夠重視。首先,身份不對等,曹操高居丞相之位,張松一區區益州別駕,還沒啥名氣;其次,張松面相醜陋,曹操看著就不太爽,覺得劉璋求人辦事還派這麼醜的人,這明顯做事考慮不周全;再次,張松與曹操後,與曹操聊天過程中,曹操譏諷張松,張松正面硬懟回去,惹得曹操很不爽。

  • 3 # 日航通鑑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問題吧,曹操為什麼冷落張松,放棄主動投靠的劉璋。

    一、劉璋交好曹操

    劉璋為何要交好曹操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個時候曹操“徵荊州,定漢中”,在劉璋看來,曹操此時已經呈現出了鯨吞天下的勢頭,下一步只要擊敗孫吳,曹操就可以統一全國了。劉璋本來性格就比較懦弱,不願意承擔與曹操爭鬥的事情,因此劉璋就想投降曹操了。

    在這種情況下,劉璋越早去投降越好,因此劉璋開始了對於曹操的瘋狂討好。據記載:

    “遣河內陰溥致敬於曹公。”“璋復遣別駕從事蜀郡張肅送叟兵三百人並雜御物於曹公”。

    說實話,此時的劉璋已經表現出了對於曹操的歸順,其中最顯著的特徵便是劉璋接受了曹操的官職的任命。這個時候只需要曹操一點頭,然後進行政權的交割,益州就成為了曹操的勢力範圍了。因此劉璋派出了張松去拜訪曹操,想要和曹操談進一步接洽的事情。而正是這一接洽,讓曹操和劉璋的關係破裂了。

    二、張松與曹操的接洽

    我認為張松與曹操接洽,不僅僅談的是益州的交接問題,更是談的是未來的以張松為代表的東州集團的權力分配的問題。

    劉璋的父親劉焉屬於過江猛龍一類的人物,空降益州,與益州本土的大族們鬥智鬥勇,最終成功在益州紮根立足。劉焉靠的是什麼呢?靠的正是東州勢力。這一批東州勢力是在黃巾之亂、董卓之亂中從南陽、三輔等地遷徙到益州的,劉焉挑取其中的精銳建立起了東州兵。此外,東州兵種很多人在劉焉的朝堂之上還有所作為。

    劉焉死後,劉璋即位。說來有趣,擁立劉璋的人並非東州勢力,而是益州勢力。據記載:

    “州大吏趙韙等貪璋溫仁,共上璋為益州刺史。”

    投桃報李,劉璋自然不會虧待這一批益州勢力,在劉璋一朝,益州勢力逐漸復甦,開始與東州勢力的分庭抗禮。因為劉璋的闇弱再加上益州勢力的本土優勢,東州勢力節節敗退眼看就要退出朝堂了,無奈之下他們只得再次引入外力,攪渾益州這潭水,然後進行權力的再分配,東州集團首先尋找的便是曹操。但是結果不容樂觀,據記載:

    “璋復遣別駕張松詣曹公,曹公時已定荊州,走先主,不復存錄松,松以此怨。”

    翻譯一下就是劉璋派張松去見曹操,曹操這個時候已經平定了荊州,打跑了劉備,因此對於張松並不待見,張松因此非常怨恨曹操。《三國演義》中將其解釋為曹操認為張松長得太醜了,因此不存錄張松。有時候讀到這一段,我往往覺得很奇怪,曹操本人長得也不俊,甚至對於自己的長相頗有些自卑之意,因此曹操也注重才華過於品德和外表。而且在“連環計”裡面,龐統也很醜啊,為啥曹操不嫌棄龐統卻嫌棄張松呢?因此我認為僅僅歸咎於長相,不僅是罵龐統,更是罵曹操。

    真正的原因是什麼?我認為恰恰是張松和曹操在權力劃分上沒談攏。曹操的人才很多,不差張松這幾個人,雖然張松等人很有才華,但是面對著他們不合理的權力分配的要求,富有心機的曹操自然不會答應,與其讓這些熱衷於權力的人將自己的朝堂擾亂得不清淨,不如不接受他們的條件。

    我猜測曹操與張鬆起了衝突,曹操讓張松回去,想要劉璋另外派人來談判,但是張松回去之後卻沒有說實話,那麼張松究竟回去說了什麼呢?

    三、張松回去說了什麼?

    張松回去之後,跟劉璋說了這些話,據記載:

    “會曹公軍不利於赤壁,兼以疫死。松還,疵毀曹公,勸璋自絕”

    當時曹操正好在赤壁大敗,損兵折將,本來已經明朗的天下大勢一下子就變得更加混亂了,因此張松直接就跟劉璋說曹操這個人啊,非常高傲,對您不尊敬,你現在在益州可以稱王稱霸,但是後來到了曹操的地盤上,恐怕您就是菜板上的肉了。

    為了保障東州集團的權力,張松換了一個人,即劉備,張松想要引劉備入川,擾亂益州局勢,然後完成權力的再分配,據記載:

    “因說璋曰“劉豫州,使君之肺腑,可與交通”璋皆然之,遣法正連好先主,尋又令正及孟達送兵數千助先主守禦,正遂還。”

    因此劉璋派出了法正、孟達、張松等人去結交劉備,想要借劉備之力去抵禦曹操。(說來有趣,孟達、法正、張松等人均是東州集團的代表人物)本來是一招驅虎吞狼的計謀,結果演成了引狼入室。而且張松還趁機黑了一波益州本土勢力,據記載:

    “今州中諸將龐羲、李異等皆恃功驕豪,欲有外意,不得豫州,則敵攻其外,民攻其內,必敗之道也。”

    結果反而真正心思不純的,確實張松等人。這樣在張松的一系列連環炮之下,迷迷糊糊的劉璋選擇了劉備,放棄了曹操,最終益州旁落他手。

    因此並非曹操昏庸,只不過是沒談好價錢而已。政治是場博弈,層層加碼,只看誰出的價錢更高了。張松拿著主公的利益待價而沽,甚至不惜出賣主公換取自己集團的榮華富貴,說來真的是讓人不齒啊。

  • 4 # 公元前

    當時曹操兵不血刃就得到了荊州,此時的他是躊躇滿志,他把劉備打的丟盔棄甲,所以他內心有點膨脹,曹操膨脹確實是有資格的,但是他沒想到的是赤壁之戰他會大敗,他認為南下之後,天下就是他的了。所以他看不起張松,而張松對曹操識記恨之心。

    其實,說到底還是曹操認為張松才能平庸,他認為有張松和沒有張松自己一樣能夠得到天下。但是曹操沒有想到的是就是張松阻礙了他統一天下的步伐,因為張總為劉備入川打開了通道。

    從當時的環境看,曹操統一天下,已經沒有什麼懸念了。在那種環境下,劉璋當然要投奔曹操;因為當時如果要投靠曹操,劉璋和曹操談判的空間還比較大的。如果等到曹操拿下江東之後,再和曹操討價還價,恐怕就沒有什麼餘地了,於是劉璋就趕緊派張松和曹操談判。

    按照劉璋的想法,即使投奔了曹操,肯定能賣個好價錢。意思是,益州願意接受曹操的統治,允許曹操派兵進駐益州,而劉璋必須是益州牧,益州的政治格局不會改變。

    從歷史的記載來看,劉璋確實是想投靠曹操,但是按照張松的意思,張松希望曹操能讓他來當益州牧。換而言之,我投靠你曹操,你讓我當益州牧,我是你治下的人。

    但是,沒想到,曹操竟然看不起劉璋和張松,他認為等我拿下江東,你益州早晚是我的,曹操被他眼前一片大好的形勢所迷惑了,所以才拒絕了劉璋。因為,從當時的環境來看,曹操拿下江東,已是勢不可擋,到時,順便耐下益州,可謂是手到擒來。在那種環境下,面對前來投靠的張松,曹操自然不想和他談什麼條件。

    如果當時曹操,接受了劉璋的投降。然後隨便給劉璋和張松封一個益州的什麼官職,估計曹操也不會慘敗。但是,曹操卻被眼前一片大好的形勢所矇蔽,所賜曹操認為益州的劉璋才敢提出不合理的條件和他談判,他認為劉璋太把自己當根蔥了,所以才讓人把張松給攆了出去。

  • 5 # 愛尚文史

    漢末時期戰火紛飛,是中國古代史上第二大亂戰時代。其戰火延續了近百年之久,割據諸侯數不勝數。然而,打仗就跟我們當今社會的各行各業一樣,弱肉強食、優勝劣汰是最基本的法則。弱者要想求得生存,就必須去討好強者,或者說依附強者。

    說白了,劉璋雖然也是一路諸侯,但其人生性懦弱、目光短淺,不懂得知人善任,不懂得如何審時度勢。毫無雄才大略。雖然他愛民如子,算得上是位仁君。但是益州在他的帶領下,數十年內只敢自保,從來都不敢進取,甚至連一個小小的張魯都搞不定。

    曹老闆基本統一北方後,一路氣勢如虹,有併吞天下之勢。劉璋的益州或將面臨倒閉破產的風險,因此他多次派人去跟曹操接洽,希望可以跟曹操搞好關係。

    前兩次的接洽非常順利,但是當他最後一次派出使者張松,準備跟曹操討論收購問題的時候,竟然被曹操一口回絕了。是什麼原因導致曹操不待見張松呢?具體有以下幾點:

    第一、時機選擇錯誤

    劉璋派張松出使曹營的時候,恰好在曹操統一北方,並且征服荊州期間。

    原內容如下:

    璋復遣別駕張松詣曹公,曹公時已定荊州,走先主,不復存錄松,松以此怨。

    這時候的曹操是非常自負的,對益州劉璋壓根就不屑一顧。如今北方已經統一,荊州劉琮也已經投降,劉備更是狼狽奔逃。勉強能跟曹操抗衡的,只有一個東吳。只要再拿下東吳。天下再無曹操的對手。

    曹操自認為天下勢在必得,已經沒有人能夠阻擋他的步伐。正如謀士賈詡勸他“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是一個道理,曹操壓根就聽不進去。他以為天下就是他的了。所以就區區益州來說,曹操已經不那麼在乎了。

    不久後,劉璋又遣張肅出使曹營,並送上了三百“老弱”士兵,還送了一些七七八八的雜御物品。曹操身為堂堂的北方霸主,劉璋只給了三百老弱殘兵以及些許雜御物。對曹操來說,劉璋此舉簡直是一種侮辱。不過此時荊州還沒有拿下,曹操雖然內心不悅,表面上仍然表示歡迎,並封張肅為廣漢太守。

    劉璋前兩次跟曹操接洽,但並沒有表示投降曹操,他實際上在等,等待荊州的戰報。如果曹操贏了,就舉州歸降,如果曹操輸了就繼續割據。這點曹老闆肯定是清楚的,所以他對劉璋的做法非常反感。

    ——第三次,劉璋又派張松前往

    一方面,如今的曹操以為自己所向無敵,已經不把益州放在眼裡了。另一方面,對劉璋之前的搖擺不定略施懲戒。

    曹操冷落張松的目的,並不是說他拒絕了劉璋的投降。前者張肅等人都有加官,唯獨到了張松這裡就是“不復存錄”實際上是拒絕劉璋講條件。你願意投降可以,但是你不能跟我講條件。如果你不願意投降,那麼等我擊敗了孫權,就不會再給你投降的機會。

    ——這就是一個強者的姿態,一個勝利者的姿態。

  • 6 # 臨石觀海

    三國迷局,曹操為什麼冷落張松,放棄主動投靠的劉璋?

    曹操身為一代梟雄,深謀遠慮,愛惜人才,但他在面對張松時卻沒有了這一人設,冷落了張松,致使張松轉投劉備,益州易手。

    那麼曹操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此時曹操已經拿下荊州,擊潰劉備,到達人生巔峰,已經在展望一統天下了,張松喪失了談判籌碼,錯過了示好的最佳時機,加上曹操看出劉璋動機不純,所以當時曹操會冷落張松,致使後來益州落入劉備之手。

    曹操拿下荊州,擊潰劉備,信心爆棚所以冷落張松

    事實上張松已經是劉璋派去的第三位使者了,劉璋在聽聞曹操要打荊州之後,馬上做出反應,先派了陰溥去向曹操表白,得到了曹操熱情的回饋,曹操封劉璋為振威將軍,封劉璋他哥劉瑁為平寇將軍。劉璋一看有戲,又馬上派出了張松他哥張肅帶了禮物出使,而曹操也很上道,封張肅為廣漢太守。

    有了前兩次成功的經驗,劉璋又派出了益州名士,別駕張松前往示好,張松也信心滿滿的去了,可此時的曹操卻變了個人,相當冷淡,張松碰了一鼻子灰,狼狽的回了益州。

    按這思路看,貌似是張松出了問題,難道真的是張松長得太過猥瑣,噁心到了曹操?不至於,以曹操的容人之量,再難看的人也能容忍,再說就算張松長得醜,曹操見了只會產生惺惺相惜之情。曹操的相貌連尊曹魏為正統的陳壽都不敢描述,可見也好看不到哪裡去。

    那麼曹操態度由熱轉冷,其答案只有一個,其原因不在張松,而在形勢。那就是此時曹操已經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戰略要地—荊州,擊潰了人中之龍—劉備。拿下荊州,使得東吳引為屏障的長江被曹操共有,擊潰劉備,使得天下反曹者心驚膽戰。

    而此時的曹操信心爆棚,奪取天下指日可待,等滅了東吳,益州還不是唾手可得,給張松臉色,就是給了劉璋不要太高看自己,現在的形勢是我為刀俎,你為魚肉了的訊號。

    璋復遣別駕張松詣曹公,曹公時已定荊州,走先主,不復存錄松,松以此冤。—《三國志》

    其次,曹操看出劉璋示好並非真心實意

    劉璋作為益州之主,其標籤就是闇弱,而當時的劉璋日子相當不好過,外面是有血海深仇的鄰居張魯,內有東州集團,益州集團的相互博弈,加上自身能力有限,已有力不從心之感。

    璋累遣後羲與璋情好攜隙,趙韙稱兵內向,眾散見殺,皆由璋明斷少而外言入故也。—《三國志》

    而劉璋向曹操示好無非是借當時風頭無兩的曹操之威名震懾內憂外患,以求自保。

    而英明神武的曹操當然明白此間深意,因此在沒打下荊州,形勢不明之時,也欣然接受劉璋的示好,但在他認為大局已定之時,劉璋就失去了討價還價的資格。到了踏平江東之時,劉璋也沒機會再嘰嘰歪歪了。

    總結:綜上所述,曹操之所以冷落張松,是因為他當時剛剛拿下了戰略要地荊州,擊潰了心腹大患劉備,意氣風發,整個天下都已經是囊中之物,當然也包括劉璋的益州。所以曹操冷落了張松,暗示劉璋不要討價還價,加上曹操看出劉璋並非真心實意投誠,故而準備等打下東吳,滅了劉備之後再來收拾益州,那時候就是予取予求了,但沒想到他遭遇了赤壁之敗。

  • 7 # 青梅煮酒品三國

    引言:曹操在佔領荊州後已經志得意滿,曹操本就沒把劉璋當做和自己一個級別的敵人。在曹操眼裡能稱的上對手的無非就是袁紹、劉表、孫權,劉璋根本不值得曹操顧慮。而且曹操深知只要大軍壓境劉璋必然投降,所以接不接受根本無足輕重。曹操是劉璋為囊中之物

    曹操在統一北方後趁劉表去世率軍征討荊州,劉表次子劉琮放棄抵抗率荊州之眾投降,曹操兵不血刃就接收了荊州。曹操滅袁紹平荊州,消滅了兩大敵人正是志得意滿的時候,這時劉璋派遣張松前來向曹操乞降,曹操怎麼會把他放在眼裡。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就是這個道理。

    劉璋只是天下諸侯眼中的一塊肥肉

    曹操在接收荊州後,意欲順勢平定東吳。當時的局勢只剩下曹操、孫權、劉璋、張魯及劉備五股力量,其中曹操、孫權是最強大的了。劉璋雖然手握天府之國,但是劉璋過於闇弱無能了,在當時而言連劉備這種小股勢力都把劉璋當成一塊肥肉,那麼劉璋向曹操這樣的梟雄乞降怎麼會得到重視,更何況來的只是草包的一個手下。

    總結:

    劉璋手下並不是沒有強將,只是他太沒有主見,導致他無能是天下眾所周知的。曹操並不是放棄了劉璋的投降,曹操心理很清楚滅掉東吳劉璋、張魯之輩必然望風而降。而且曹操也是有傲氣的,無能的劉璋和曹操完全不能比肩,那麼劉璋手下必然也不會受到重視。

  • 8 # 在下葵小胖

    我是向日葵,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曹操在進行北方大掃蕩的時候,漢中的張魯和益州的劉璋也沒閒著,他們兩時有軍事摩擦,張魯見曹操初定北方,為求自保,趕緊向曹操示好,劉璋一看,不甘人後。派出別駕張松,去見曹操,也向曹操示好,結果曹操見張松樣貌醜陋,身形短小,一副小人的樣子,曹操心裡的厭惡之心,頓時由心而起,不理張松,曹操放棄了這次收復劉璋的機會。

    《後漢書》:張魯以璋暗懦,不復承順。璋怒,殺魯母及弟,而遣其將龐羲等攻魯,數為所破

    曹操為什麼會放棄這個送上門的機會那。筆者將透過還原歷史來闡述分析這個問題。

    樣貌醜陋的張松。(見上圖)第一,曹操在中原地區分別擊敗呂布,袁紹,劉備等強人,擁有了中原地區,氣勢無比壯盛。對於劉璋這個二流的諸侯,則是不屑一顧。

    首先曹操分別透過用兵,戰勝了中原地區各大諸侯,呂布、袁紹、劉備等強者,皆是曹操的手下敗將,曹操不僅透過戰爭,統一了北方地區,還收降了這些強者手下的兵士,已經是當時東漢時期最大的軍閥了,對內,挾天子,以令群臣。對外,雄兵百萬,虎視天下。

    其次,益州的劉璋,在曹操的眼裡就是一個“二流”諸侯,在曹操眼裡根本沒有“牌面”,對曹操構成不了威脅,在曹操眼裡能夠可以和他一分高下的只有呂布,袁紹,袁術,劉備這些強人,但是這些人最終都被曹操打敗,袁術先死,呂布袁紹後亡,劉備出逃,所以曹操現在放眼天下,已經難有可以與他匹敵的人了,因此他根本沒把張松的主公劉璋放在眼裡。這也是曹操不搭理張松的主要原因。

    所以說,曹操就沒有瞧得上益州的劉璋,主公劉璋都沒讓曹操看得起,你一個二流諸侯的下屬,在曹操眼裡,更是如草芥一樣,現在看來,冷落張松,都算是輕的。

    曹操擊敗各大諸侯,統一中國北方,虎視天下(上圖),懦弱無能的二流的諸侯劉璋(下圖)第二,曹操見張松樣貌醜陋,身材短小,曹操以貌取人,輕視張松,所以張松事不能成。

    首先,張松這個人,樣貌很醜陋,身材也短小,我們都知道曹操是東漢有名的愛美之人,他自身的形象就是比較偉岸的,他身邊的幕僚跟班也皆是,風度翩翩,貌美之人,

    楊修,郭嘉等人,皆是形象俱佳之人,要不曹操也不會接納於他們。

    其次,曹操看到劉璋派這等醜陋的人來出訪自己,頓時感到劉璋在羞辱自己,輕視自己,一個偌大的益州竟然沒人了,這讓曹操心中很是憤怒。覺得自己臉上沒光,因此在會談中,一直都是正面迴避張松的。

    《後漢書》:十三年,曹操自將徵荊州,璋乃遣使致敬。操加璋振威將軍,兄瑁平寇將軍。璋因遣別駕從事張松詣操,而操不相接禮

    所以說,從上面的概述看,這次張松的出訪沒成功,一是和他的樣貌有關聯,二是因為曹操覺的自己被輕視了,被羞辱了,所以他才會全程冷落張松。

    張松的形象使他的這次出使,大大折扣。第三,張松恃才傲物,人醜不說,情商還低,言語上與曹操發生衝突,令曹操內心不悅,至此,張松出使,事必不成。

    首先,張松能夠作為劉璋的別駕,必定是一個有本事的人物,但是張松應該明白自己的身份和處境,自己作為劉璋派來的一個說客,他的任務是說服曹操,能夠和劉璋和平共處,而不是來激化矛盾的,但他情商低的缺點,在這件事情上,被無限放大了,曹操因為他的樣貌醜的問題上,多少會在言語和形態上表現出厭惡,但張松卻沒有很好的處理,而是爭鋒相對,致使大家都很下不來臺。

    其次,曹操這個人一直討厭恃才傲物的人物,楊修,許攸這些人都是因為這個原因,而身死曹操之手,而張松相對於楊修這些人來說,還是一個外人,曹操內部的人,就因為這個原因,不受曹操待見,你一個外來人還在曹操面前,玩恃才傲物的這一套,不是自尋死路嗎?曹操沒殺他,就是算燒高香了。

    所以從上面的闡述來說,張松恃才傲物,情商低,也是他這次出使失敗的一個原因。

    張松言語刺激曹操這件事,使的張松恃才傲物,情商低的缺點,被無限放大,見(上圖)。曹操聽完張松,心中已經有了打算(下圖)第四,曹操喜歡用戰爭的方式來讓對方臣服,這是曹操的一貫伎倆,比起讓對方投誠,曹操更喜歡用戰勝對方的方式來讓對方投降。

    首先,曹操這個人,是個熱愛戰爭的狂熱分子,這並不是因為他喜歡殺戮,而是他喜歡征服別人後心中的那種快感,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大大的戰役和戰爭基本都是曹操發動起來的,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等,尤其他在擊敗袁紹後,問鼎中原後,那種內心的愉悅達到了頂峰,這也是他為什麼後面要強勢當魏王的原因,他喜歡眾人對他的膜拜。

    其次,曹操是個權利上癮的人物,他享受膜拜的感覺,不管是對自己人,還是敵人,曹操在擊敗呂布後,呂布作為一個曾經的諸侯,向曹操求饒,曹操頓時,感到內心愉悅,要接受呂布的投降了,可這個時候,劉備跳了出來,悉數呂布的過往,說到丁原和董卓的下場,曹操才派人殺了呂布,本身曹操還在享受呂布對他的跪拜之中,但是因為劉備的勸誡,才動了殺心,殺掉了呂布。

    《三國志》布與其麾下登白門樓。兵圍急,乃下降。遂生縛布,布曰:“縛太急,小緩之。”太祖曰:“縛虎不得不急也。”布請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劉備進曰:“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太祖頷之。布因指備曰:“是兒最叵信者。”於是縊殺布。

    而東漢的另一件事情,則更說明曹操喜歡降服對手,曹操在宛城事件中,納了張繡的嬸孃,使的張繡起兵造反,殺了曹操的大兒子曹昂和大將典韋,後續,曹操對張繡用兵,張繡兵敗,張繡被迫向曹操再次投降,本來,張繡殺了曹操的兒子和大將,曹操必定會殺死他來報仇,但曹操卻一反常態,接受張繡的投誠,還讓兒子曹均娶了張繡的女兒,並封張繡為揚武將軍。曹操這麼做,一是理虧,自己先搞了人家的嬸孃,理虧在先,二是因為張繡作為封疆大吏,向曹操下跪,投誠,讓自己心裡很是舒服,愉悅。所以曹操才會對張繡的過失既往不咎。

    《三國志》:太祖拒袁紹於官渡,繡從賈詡計,復以眾降。語在詡傳。繡至,太祖執其手,與歡宴,為子均取繡女,拜揚武將軍。官渡之役,繡力戰有功,遷破羌將軍。

    所以說,曹操是個喜歡用戰勝別人的方式,來讓對方臣服,曹操在對待益州劉璋的問題上,早都做好了規劃,他不接受劉璋的投誠,他要用戰爭的方式來讓劉璋臣服於自己的腳下,所以說張松來不來,作用不大,曹操對對於張松的態度,也是曹操對劉璋的暗示,自己必定會率兵打益州。請你做好準備。

    曹操享受用戰爭擊敗對方後,對方臣服於自己的快感,(上圖)為呂布兵敗後,向曹操求饒的場景,(下圖)為張繡向曹操投誠。

    綜上所述:曹操從一開始就沒想過接受劉璋的投誠,在加上劉璋派了一個不懂規矩,並且樣貌醜陋的張松來當使官,使的曹操感到被羞辱了,以此加深了曹操對劉璋用兵的信念。所以說,張松出使荊州,當說客,只是曹操用兵益州的一個小插曲。

  • 9 # 冷月鉤沉

    曹操冷落張松,發生在建安十三年。

    這一年,曹操統一了北方,戰勝了袁紹,開始揮師南下,目標直指荊州。

    荊州牧劉琮懼怕曹操的實力,開城投降,曹操幾乎兵不血刃就佔領了荊州。

    而劉備和劉琦退守江陵城,因不忍心奪取劉琮的荊州,被曹操大軍所破。

    和荊州相鄰的益州牧劉璋,聽到荊州劉琮投降的訊息後,非常擔憂自己的命運。

    加上曹操虎視眈眈,想要一統天下的決心,讓劉璋寢食難安。

    於是,劉璋詢問手下建議,大家都同意主動投降,可以和劉琮那樣享受一輩子的榮華富貴。

    他派別駕張松出使許昌,獻出益州的地圖,以表示投降的誠意。

    曹操對劉璋投降已經是默許的,當然曹操也不害怕劉璋反悔,因為即使用武力他也能拿下益州。

    那麼,這個別駕張松和曹操接下來的會面,成為益州命運的轉折。

    張松這個人長相醜陋,第一印象就減了不少分。

    加上他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幹,讓曹操下不了臺。

    所以,曹操最後把張松用棍棒打出了門。

    在曹操看來,劉璋除了投降自己別無選擇,即使怠慢了這個張松,也不會影響雙方達成的共識。

    可這個舉動惹惱了張松,他連夜向益州返回,途中被劉備截胡。

    劉備對張松是一天一延,夜夜笙歌,讓張松覺得受到了禮遇和尊重。

    張松見劉備有誠意,加上劉璋性格軟弱,他決定勸告劉璋不投靠曹操,等待時機,暗中卻和劉備私下聯絡。

    他不僅獻出了益州的地圖,還作為內應引劉備入蜀。

    後來張松和劉備暗通被發現,全家都死於劉璋之手。

    劉備趁勢和劉璋翻臉,最終佔領益州,成為一方霸主。

    張松這個人其實很有才幹,如果不死對劉備有更大的幫助。

    就連羅貫中都有一點惋惜張松,他說道。

    一覽無遺世所稀,誰知書信洩天機。未觀玄德興王業,先向成都血染衣。

    在筆者看來,張松並非賣主求榮的奸臣,而是他代表的益州本土系,急需要一位有遠見卓識,能夠和曹操平分秋色的人物,來維持他們的既得利益。

    劉璋的父親劉焉做到了,所以他們擁護劉焉。

    而劉璋連張魯都害怕,也沒有向外擴張的實力,所以張松和法正選擇換掉他,讓劉備接替劉璋,重新維持益州本土派的利益。

    曹操雖然是一位最佳選擇,但他沒有和張松搞好關係,也就得罪了整個益州派系的人。

    這樣的情況下,劉備撿到了一個益州,從而有了割據一方的實力。

    —End—

  • 10 # 胡侃解密三國

    劉璋要投降?不要鬧,不要說曹操不信,淺薄如我也不信!其一劉璋從沒有要真心投降;其二,槍桿子出政權,天上掉的餡餅都不能吃;其三,曹操吃過大虧的,比如當初的張繡;所以劉璋的主動投靠,不可信,不能信。

    第一,背景

    張松這次出使已經是劉璋的第三次接觸曹操,曹操南下荊州,驚慌的劉璋就派出了第一位使者陰溥,當然第一次接觸應該沒有談實際東西,而且當時劉表尚在,曹操還是禮遇了陰溥,並且給劉璋加官進爵;

    然後劉璋馬上派出了第二位使者張肅,就是張松的哥哥,

    璋復遣別駕從事蜀郡張肅送叟兵三百人並雜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肅為廣漢太守。

    這裡要說明一下,“叟兵”並非是老弱病殘,而是可以匹敵“丹陽兵”的一個精銳兵種。這裡的“叟”是一個地名,因為當地的兵英勇善戰,所以當地徵募的兵叫“叟兵”,跟“丹陽兵”一個道理。

    這次曹操的反應就有點意思了,可以參考當初對付呂布時的陳登,出使曹操為呂布求徐州牧的陳登被曹操拉攏封為廣陵太守,這次曹操故技重施,封張肅為廣漢太守,沒有給劉璋任何東西,其意圖可以說有點明顯。

    第三次就是張松的這次了,曹公時已定荊州,走先主,不復存錄松,松以此怨。跟演義中差不多,反正就是根本沒鳥張松。

    第二,為何?

    其一,劉璋投降有多少可信度?在沒有任何直接衝突的情況下,直接投降,並不是真投降,劉璋的意思應該是“名降實獨”,名義上劉璋投降“改旗易幟”,但實際上劉璋仍然是割據的草頭王。可以參考後來的孫權,夷陵之戰前,面對來勢洶洶的劉備,孫權也曾投降給曹丕,但也僅僅是名義上的,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其二,曹操也壓根不信,想當初張繡面對曹操大軍,不戰而降,結果眾所周知,長子曹昂,侄子,大將折了一堆,就連曹操自己也差點掛了,而且當時曹操還是在大軍壓境的情況下,那劉璋這次都沒有接頭就直接投降,完全不可能的事,腳指頭都能想明白的事。

    其三,曹操這時剛剛接手了荊州,正在飄,就是完全不跟你談條件,想投降,馬上投,來晚了就沒位置了,正是曹操“自矜”的時候。裴松之這裡註解了習鑿齒的一句感嘆很合適:

    習鑿齒曰:昔齊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國,曹操暫自驕伐而天下三分……君子是以知曹操之不能遂兼天下者也。

    中間的一段略掉了,反正意思就是霸主齊桓公當時飄了一下,反叛了九國,現在曹操不過才三分天下,就如此傲嬌自矜了,透過這也能看出來曹操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了。

    第三,結果

    當時益州的既得利益者,已經鐵了心要賣了劉璋了,因為劉璋保不住他們的利益,曹操當然是最好的買家,但是可惜的是曹操不稀罕這個,他們只能退而求其次,找了備胎買家劉備,這次的買賣就不太好做了,因為曹操實力強可以直接收購劉璋,但是劉備實力弱,想吞劉璋不現實,按當時的實力來說,合併都應該讓劉璋當老大,而張松法正等人的目的就是換老大,直接合並當然不行,所以只能用陰謀,結果當然大家也都知曉。

    綜上來看,張松出使,談投降是假,賣劉璋是真,但是最佳買家曹操不相信,也不敢信,所以當然也不存在拒絕,而且當時也沒有夠談到投降的地步。所以便宜了劉備,從這一點來說劉備要感謝曹操。

  • 11 # 始終先生

    《三國志.蜀書.劉二牧傳》雲:

    璋聞曹公徵荊州,已定漢中,遣河內陰溥致敬於曹公。加璋振威將軍,兄瑁平寇將軍。瑁狂疾物故。臣松之案:魏臺訪「物故」之義,高堂隆答曰:「聞之先師:物,無也;故,事也;言無復所能於事也。」璋復遣別駕從事蜀郡張肅送叟兵三百人並雜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肅為廣漢太守。璋復遣別駕張松詣曹公,曹公時已定荊州,走先主,不復存錄松,松以此怨。會曹公軍不利於赤壁,兼以疫死。松還,疵毀曹公,勸璋自絕曹操大軍南下,劉璋急於向曹操示好

    建安十三年7月,曹操親率大軍南下,攻取荊州,漢中張魯受朝廷招安多年,且一直與劉璋有嫌隙,劉表是長江之南實力最強的諸侯

    《三國志劉表傳》這樣記載劉表“帶甲十萬,地數千裡”

    曹操南下是必然的趨勢,劉璋擔心曹操在荊州受阻後,會改從漢中南下攻取益州,因此,劉璋急忙派使者向曹操示好,曹操為了安撫劉璋,以朝廷之名封劉璋為振威將軍。隨後,劉璋又派張肅給曹操送去三百叟兵,象徵性的對曹操攻打荊州提供幫助,表示自己是聽從朝廷號令,是和曹操一心的。

    其實300兵卒根本入不了曹操的眼,但為了安撫劉璋,曹操依然善待使者,封張肅為廣漢太守。

    劉璋接連兩次向曹操示好,都收到曹操的迴應,這讓劉璋自我感覺和曹操達到蜜月期,於是,又派出了使者張松。

    劉璋幾次派使者向曹操示好,無非是為了自保而已,因為他知道自己實力不濟,雖有天險可守,但如果東面和北面一直有敵人虎視眈眈,終歸睡不踏實。

    第三次派使者張松向曹操示好時,時局已經大變。

    建安十三年8月,劉表病亡,其子劉宗接人荊州牧,荊州人士見曹操勢大,勸說劉宗投降。曹操沒有想到,原本應該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卻沒費一兵一卒就收入囊中,此時曹操不但擁有雄霸天下的虎豹騎,更是接管了荊州水軍,可謂強及一時。

    此時的曹操,正是自信心爆棚的時候。被他視為“天下英雄為使君與操爾”的劉備,被他打的抱頭鼠竄,漢中張魯心無大志,劉璋軟弱無能,孫權勢弱,天下局勢都在自己掌控之中。

    此時,張松再次帶著劉璋的善意來到曹操面前,曹操的態度自然而然會有所轉變。前兩次使者來的時候,曹操認為馬上要在荊州有一場大戰,因此需要安撫劉璋,拉攏劉璋,即便劉璋不能幫自己的忙,也不能把劉璋推向劉表。

    而現在,荊州已經是自己的了,不但沒有損失兵力,反而平添了荊州十萬兵士,在曹操看來,現在的益州,就是一塊肥肉,是順勢統一天下的好機會。再與劉璋虛情假意,就顯得多餘了。

    張松在曹操面前,不但沒有受到向前兩次使者一樣的封賞,反而受到冷落,就是曹操的一種態度。

    只是曹操也沒想到,自己會在赤壁大敗,敗得體無完膚。

    張松很有可能私自向曹操提出了某些條件

    在《三國志蜀書法正傳》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松於荊州見曹公還,勸璋絕曹公而自結先主。璋曰:"誰可使者?"松乃舉正,正辭讓,不得已而往。正既還,為松稱說先主有雄略,密謀協規,願共戴奉,而未有緣。

    張松從曹操處回來後,因為曹操的冷落,勸劉璋斷絕與曹操的交往,去結交劉備。劉璋又聽從了張松的建議,但不知道派誰去,張松推薦法正前去,法正回來後,便與張松密謀如何暗中協助歸降劉備。

    這一點描述很有意思。當時應該是赤壁之戰後,劉備佔領荊州的時候。此時劉璋依然穩坐益州之主的位置,益州一直沒有受到中原戰禍的干擾,軍安民樂。作為張松和法正,也一直受到劉璋的重用,本應該忠心耿耿,卻在此時密謀要歸順劉備,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二人並不是忠義之輩。

    那張松在去見曹操的過程中,會不會私自向曹操提出什麼條件呢?

    當時曹操剛剛拿下荊州,實力最強,勢頭正勁,連自己的主子劉璋都向曹操低頭示好,作為張松,極有可能藉著面見曹操的機會,暗示或者明示曹操,自己可以為曹操入川效犬馬之勞(就像獻蜀川圖給劉備一樣),換取某些利益或者好處。只不過當時曹操把一切都想得太過美好,並沒有預料到自己會在赤壁大敗,因此,他沒有接受張松的條件,並十分看不起張松賣主求榮的行為,所以才對張松格外冷落。這就是為什麼曹操能包容在自己面前挖苦自己,出言不遜的禰衡,卻沒有容下張松的原因。同時,這也是張松為什麼從曹操處回來,就急忙讓劉璋切斷與曹操的聯絡,因為一旦劉璋知道自己在面見曹操的時候做出對不起劉璋的事,自己就身敗名裂了。

  • 12 # Mer86

    因為張松出使的時機不好。

    公元205年,劉璋第一次派人出使許昌。

    (建安)十年,璋聞曹公將徵荊州,遣中郎將河內陰溥致敬。公表加璋振威將軍,兄瑁平寇將軍。——《華陽國志卷五》

    當時曹操因為正在河北對付袁譚、袁尚、高幹和烏桓,無暇分心。見劉璋這麼懂事,他也就賣了個面子,重賞使者陰溥。並且曹操還讓陰溥帶話給劉璋帶話,讓劉璋在益州好好幹,給他封了個振威將軍的職務。

    注意,這是朝廷正式任命的職務,相當於朝廷承認了劉璋在益州的統治權。所以劉璋對此任命是非常的重視。

    公元207年,劉璋第二次派人出使許昌。

    當時曹操已經準備南下荊州了,對劉璋的諂媚其實已經無所謂了。但可能因為對拿下荊州還沒有把握,再加上劉璋和劉表一向不對付,所以曹操見到劉璋送錢送人過來後,為了拉攏劉璋,也還是重賞了使者,安撫了劉璋之心。

    (建安)十二年,璋復遣別駕從事蜀郡張肅送叟兵三百人,並雜御物。公闢肅為掾,拜廣漢太守。——《華陽國志卷五》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次出使的人叫張肅,他是張松的哥哥。

    公元208年,劉璋第三次遣使示好於曹操。

    由於有了前兩次的成功,所以劉璋聽說曹操拿下荊州後,就讓張松再次出使,打算跟曹操搭上關係,為自己留條後路。然而張松見到曹操後,卻發現今夕不同於往日,曹操對他的態度非常傲慢,遠不如昔日陰溥和張肅出使時享受的禮遇。

    (建安)十三年,(劉璋)仍遣肅弟松為別駕詣公(曹操)。公時已定荊州,追劉主,不存禮松;加表望不足,但拜越巂蘇示令,松以是怨公。——《華陽國志卷五》

    至於曹操為什麼會對張松態度傲慢,原因不言而喻:曹操不費吹灰之力拿下荊州,心態狂傲到了極點,他既然能拿下荊州,便自然認為拿下益州也不在話下。張松的出使在他看來,完全沒有拉攏的必要了。

    所以曹操在見完張松後,便只是封了他一個越巂郡蘇示縣縣令(蠻夷之地)。相當於是打發了叫花子。

    PS:在《三國演義》中,張松出使鄴城是在赤壁之戰後,但歷史上是在赤壁大戰前。

    張松本來是懷揣著加官進爵的期望去拜見親愛的曹大佬的,然而讓他沒想到是,曹操卻不待見他。要說曹操不待見所有益州來的使者,張松估計也就忍了。但是他哥哥張肅出使時,封的是郡守,而且還是廣漢郡守;他出使時,封的卻只是個縣令,而且還只是西昌那旮沓的小縣令,待遇差距太大,讓他一點面子也沒有。

    所以張松回去後,為了報復曹操,就在劉璋面前大罵曹操,讓劉璋別拍曹操馬屁了,然後張鬆開始吹捧劉備,說咱們可以利用劉備幫忙打漢中。當時恰好劉璋也聽說曹操派鍾繇等人打漢中的傳言,想到漢中被曹操拿下的後果,劉璋也開始心虛了。於是他便緊急採納了張松的建議,結交劉備,請他入川。

    後面事情很多人都知道,建安十六年,劉璋派遣法正和孟達帶領四千兵與大批物資到荊州請劉備入蜀,同時,法正向劉備等人交代了自己和張松歸降的意圖,以及益州的地理環境。諸葛亮和劉備相視一笑,呵呵,機會終於來了。

  • 13 # 涅槃談文化

    三國張松:史上唯一過目不忘之人卻不堪重用

    在三國時期有許許多多的風雲人物,大放異彩。其中有這麼一個人可能被廣大讀者給忘記了。他其貌不揚,準確的說應該是個子矮,生活邋遢,家庭環境不好,長相奇醜。但是他卻有一項常人都無法做到的技能——過目不忘,通俗理解就是記憶力不是一般的好。

    張松,字子喬,劉璋的部下,益州別駕,為人短小,放蕩不治節操,然而很有才幹;他認為劉璋闇弱,始終認為劉璋成不了大器,自己的才能無法在劉璋這彰顯,他需要等待一個機會,一個能讓他一戰成名的機會。經常嘆息。

    他終於他要的機會來了,曹操在與孫劉兩家赤壁大戰前夕,張松奉命出使結交曹操,劉璋怕等曹操滅了孫劉兩家後繼續西進滅了自己,便派出張松出使前往曹營向曹操示好。

    張松此行哪隻是示好啊,一門心思的向曹操推薦自己,此時曹操風頭正旺,也最恨賣主求榮之人,加上張松長相實在太醜陋,三國志上描述他“額钁頭尖,鼻偃齒露”,可見有多醜。曹操見到他吃飯都沒胃口,邊洗腳,還側目聊天,張松也憋了一肚子委屈。當時曹操部下有個叫楊修的也想接機羞辱這個張松,次日楊修便把曹操剛剛寫完的兵書《孟德新書》給楊修看想借此給張松炫耀了丞相的風采。

    張松比較機靈很快就明白了楊修的意圖,無奈楊修不知道張松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張松只是用了不到半柱香的時間便把孟德新書十三篇近萬字都背下來了,看完後的張松只是淡淡一笑說:“此書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闇誦,何為‘新書’?此是戰國時無名氏所作,曹丞相盜竊以為己能,止好瞞足下耳!”意思是這種書哪是什麼新書啊,我們蜀中早就出現過了,就連三算小孩都會背上幾句,曹丞相這是在抄襲而已。楊修當然不信,奈何張松當場背誦了全文,一字不差,楊修見此狀無奈了。趕緊告訴曹丞相,曹操聽聞一是感覺到自己的見解居然與古人相同有點小開心;二是居然被這個醜八卦給羞辱了,把自己辛苦的大半生寫的兵書說是抄襲,頓時就不開心了,一怒之下便把自己的孟德新書給燒了。

    而這個張松固然有其過目不忘的本領,但是你是去投靠曹操的啊,你在怎麼有本事也你不能羞辱你未來的主子啊,可見只是智商過人,情商為零的傢伙,典型的讀死書。經過這麼一鬧曹操更是對他沒了好感,看樣子情商確實不咋樣啊。這樣一來此行不僅沒有完成把自己的介紹給曹操的任務,就連與曹操修好的本職工作都沒做好。這還不算啥,在張松回來的路上,經過了荊州,這個時候劉備駐紮在此,劉備就請了他吃了頓好吃的,立馬就把西川圖獻給了劉備,並勸劉備來奪取自己主子家的益州,自己做個內應。哎,你說這事幹的,此事很快就被劉璋知道了,劉璋勃然大怒,張松及其一家就這樣被殺了。

    你說張松這事做的,雖說劉璋沒有重用張松,但是也不至於讓張松落魄,對自己工作現狀不滿去投靠別人完全能理解,但是也不能以賣自己主子的方式啊,何況主子對自己還可以,這是典型的忘恩負義,試問這樣的人哪家用人單位敢錄用你啊,這是典型的不做作就不會死啊

  • 14 # 漩渦鳴人yy

    首先,對於曹操來講,這天底下大大小小的諸侯那麼多,你劉璋宣佈投降我曹操,那你這投降到底有幾分可信力度呢?不說其他的光,孫權投降曹操就投降過幾回,可人家照樣還是在東吳雄踞一方,根本就不鳥曹操給的那點兒臉色!

    所以只要不是你親自來許昌,只要不是你說把所有軍隊全部交給我這種屁話,那麼你就別跟我說頭像這種事情,我也明白你過來投降到底是意味著什麼天子在我手裡面,天下的道義都在我手裡面握著的,此時你跟我提投降只不過是想免除一些道義上面的譴責也就是你不服從天子啊,你不服從中央的安排這種事情,我只要稍微點個頭,你回去打死宣揚一番,回過頭來我來攻打你,我還理虧了!

    關於曹操的事情,其實對於曹操來講,他對於天下大大小小的諸侯十分鄙夷!怎麼說呢?就是18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留在那個毛病!曹操那個時候就已經看透了天下那些割據的諸侯究竟是什麼樣的心思,叫你們去打董卓,一個個不去還忙著搶地盤,等到有了功勞搶的比誰都厲害,就這種人只是天下禍害,不可能成為真正扶持天下的一大助力!所以照曹操的脾氣,你宣佈投降沒用,我要必須親手把你打趴下,你才算真正的歸順於我!

    有什麼比較緊急的事情呢?張松出使曹操的時候,此時曹操拿下荊州還沒有打赤壁之戰,可能這個時間點跟《三國演義》上面稍微有些不同,但是正是由於這個時間曹操在收服金州,並且準備馬上出兵東吳,此時對於曹操來講,劉璋的事情得排最後!我現在還沒有時間去管你這層破事兒,等到我把事情全給處理完了,我再考慮如何去處理你的事情,因為我慢代了使者,最後導致你翻臉攻打我,這種事情絕對不可能,你不會因為一個小小的使者的面子,來弗了我這個中央政府的面子!

    對於曹操來說,他也不希望直接把利益給一個許下空頭支票的人!就算張松真的帶了益州的地圖來給他!那有什麼用?我想去攻打劉璋,你還能夠在前面帶路不成!要劉備那種事,請君入甕,那是當時的劉璋自己把他請進去的,我要去攻打劉璋,我就是自己帶兵過去攻打,沒有他請我這個道理,所以這個時候你能發揮什麼作用,什麼作用都發揮不了!

    至於說地圖資源兵力的問題,我集中兵力平推過去不行嗎?可能此時曹操對於當時的劉璋到底有多麼難打,缺乏一種意識上的概念,他認為可能就是兵力上面的多少問題,至於說怎麼困難程度這個東西我考慮不到,我此時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東吳孫權的身上!

    所以曹操不會因為放鬆的是好,最後選擇去給張松高官厚祿,要情報人才,我也有,我也不去了,你這一口現在我要是答應你的事情將來落人口實,這就是我的過錯,大家想想許攸的下場就明白了!

    所以這件事情馮三方面來講第一,曹操當時有緊急事情要處理,懶得去管瘤張的事情,第二劉璋投不投降都沒啥區別,管他作甚第三張松要給的那些利益,我根本就不可能給他,我只是把他當做猴耍!三件事情混在一起就形成了,劉璋派遣張松出使曹操,這樣三件破事兒混在一起,就是一件破得不能再破的事情,曹操管你幹什麼?

  • 15 # 泊圖泊途

    劉璋和曹操“建交”先後派了三個人,張松是最後一個,也是唯一被冷落的一個,這個歷史事件和大家印象中的可能有所不同。要說明白這件事,最恰當的一句話就是“此一時彼一時也”

    曹操在中原能夠發展起來有他實力的因素,當然也少不了運氣。與之爭霸的對手既有強敵也有弱旅。呂布、陶謙、劉備等接連失敗,隨著冀州袁紹的慘敗,曹操是徹底無敵於北方,大有一統天下的氣勢。曹操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江南。

    (《三國》劇中法正和張松)

    江南面積雖然大,但依然不如北方人口多,發達程度也不如。荊州劉表的死更讓荊州高層無法面對曹操,劉琮直接投降。曹操這段時間前後的活動不僅驚動了孫權,也讓龜縮於益州的劉璋有反應,劉璋正是在這個時候去和曹操“建交”的。劉璋先後派了三個人,最後一個人是張松。

    劉璋第一個派遣的是陰溥,這個名字應該比較陌生,他出使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呢?是在劉璋聽說曹操要征討荊州的時候,此時劉璋可以說已經開始給自己留後路了,而曹操對他也是給足了面子,封劉璋振威將軍。

    (《三國》劇中劉備)

    第二個是張肅,此行張肅帶了些人和禮物又見曹操,曹操也表示出友好,封了張肅個官。第三個張松去的時候就沒那麼幸運了,此時曹操可以說是聲勢滔天,荊州歸附,劉備兵敗,因此就給張松打發了,正印證前面那句話“此一時彼一時”。

    張松很不高興,所以勸劉璋不要和曹操交往,極力詆譭曹操,張松建議劉璋和劉備結盟。這才有了之後的事。而曹操大敗也是原因之一。

    (《三國》劇中曹操)

    以上便是歷史上的事件,發生在赤壁之戰前後,有些朋友把這個事件還停留在小說《三國演義》裡,這裡可以簡單介紹一下小說中的描寫。小說裡張松見曹操是在劉備入川前,和歷史不是一個時間點,張松此舉的目的是為了抵禦張魯。張松長得不好看,而且言語傲慢,曹操對他非常不喜歡,張松還嘲諷曹操:“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割須棄袍於潼關,奪船避箭於渭水:此皆無敵於天下也!”讓曹操無法忍受,所以趕了出去。張松才考慮劉備。

  • 16 # 仁者厚德載物

    這所謂的三國迷局完全是人為美化奸雄曹操造成的。曹操無情冷落著名謀士張松導致失去益州足以證明曹操“唯才是舉”的虛偽性。

    曹操擁有史上最龐大的謀士集團,孔融、楊修、崔琰、荀彧、荀攸、婁圭、陳宮、許攸、毛玠、周不疑等眾多著名謀士都死在曹操手裡,因為曹操手下人才多如牛毛,“才大氣粗”的曹操並不特別珍惜人才,因此曹操冷落張松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在三國鼎立形成之前,東漢王朝四分五裂群雄割據,就如益州被劉璋佔領,不過這並不是劉璋憑藉著自己的本事得來的,而是祖上積攢下的一份家業,他只是幸運的繼承了父業而已。

    劉璋是一個沒什麼野心和抱負的諸侯,每天只管著吃好喝好,過著逍遙快活的日子就行。若真要說劉璋有什麼理想的話,那就是好好守住益州這塊地盤就行。

    公元208年,當曹操攻打荊州之後,劉璋為了自身的利益便開始抱大腿,於是想依附曹操,心想有了曹操這座大靠山,總可以保自己無憂了吧!

    可是漢中的張魯卻一直覬覦益州,很想佔為己有。劉璋見勢不妙,等到曹操攻打荊州,劉璋派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河內人陰溥,曹操也很給面子,給劉璋加官了一個振威將軍,並給他哥哥劉瑁也加了個平寇將軍。可惜劉瑁沒福氣,剛當上將軍沒多久就以“狂疾”而死了,剩下他的漂亮老婆吳氏就做了寡婦,這位漂亮寡婦吳氏就是後來的昭烈皇帝劉備的皇后、季漢太后;果然是有母儀天下之相。

    等到曹操南征荊州的半路上,劉璋又派了別駕張肅帶了三百叟兵和大量禮品前去討好曹操。這次曹操仍然很客氣,宣佈徵辟張肅為丞相府椽,拜廣漢太守。

    而張肅有了中央官職後,益州二把手別駕的位置就空出來了,劉璋於是又將張肅的弟弟張松提拔為別駕,讓張松再去見曹操一次。為什麼還要去呢?因為這時曹操已經接收了劉琮的投降,並打跑劉備拿下了江陵,劉璋必須再表示表示。

    但曹操此時被勝利衝昏頭腦,認為一統天下指日可待,根本不把其貌不揚的張鬆放在眼裡。

    因此曹操對張松非常冷淡,冷淡也就罷了,連基本的禮數都沒有,竟然只授予張松一個比蘇縣令的小官,比蘇就是今天的雲南省雲龍縣,當時是正宗的蠻夷之地,流放犯人的地方,張松怎麼說也是益州的二把手,曹操這麼做,簡直就是啪啪啪打臉侮辱人哪!正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張松身為才高八斗的蜀中名士,那也是要臉面的,這麼灰頭土臉回去,比殺了他還難過。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覺得曹操這麼冷落甚至侮辱張松,一定是因為張松長得很醜陋造成的。

    事實上,陳壽的《益部耆舊雜記》只是說張松“為人短小”,遠不如他哥張肅“有威儀,容貌甚偉”,但這並不是曹操侮辱張松的主要原因,大家都是男人,又不是找美女做妻妾情婦,曹操不會特別介意張松的相貌。

    何況曹操的愛將樂進也是“容貌短小”,他的寵臣王璨也是“容狀短小”,曹操自己也是“姿貌短小”,他憑啥歧視張松啊!正所謂“短小”何必為難“短小”,曹操之所以看輕張松,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曹操膨脹了,曹操集團吞併天下在即,因此曹操不可一世,加上手下足智多謀的謀士多如牛毛,當然不把其貌不揚的張松當棵蔥。

    但曹操侮辱張松的確有點過分,張松雖然長得其貌不揚,但他卓有才幹,志向遠大,並且擁有過目不忘的奇才,張松就是衝著宰輔軍師的理想去的。

    你曹阿瞞居然狗眼看人低?你居然讓我張松去鳥不拉屎地的貧困縣當縣令!所以張松出離了憤怒,我張松這輩子歸順誰都可以,但就算死,也不可能歸順曹操!現在,天下誰是曹操的最大敵人,誰就是他張松的未來與希望。

    而天下皆知,曹操一生最大的對手,就是劉備,唯有劉備,連曹操自己當初煮酒論英雄時都說“天下英雄只有你劉使君與我曹操兩個”。

    因此,張松對曹操有多恨,就對劉備有多愛,張松於是投奔劉備,而劉備果然沒有讓張松失望,他看到張松喜出望外,熱情似火,讓張松如沐春風,與曹操冷若冰霜的態度可謂天淵之別。張松遇到劉備覺得遇到了苦苦尋覓一生的明主。

    因此有勢利文人因此責怪張松背叛劉璋完全是吹毛求疵,劉璋本來就是要把益州投降曹操,與其把益州投降曹操還不如獻給同是漢朝皇族的劉備,既然劉璋胸無大志要投降曹操,張松良禽擇木而棲把益州獻給劉備也無可厚非。

    張松回蜀後,勸劉璋與曹操斷絕關係,並結好劉備;其後,張松又勸說劉璋迎劉備進蜀以抗擊張魯,皆為劉璋所採納。

    但張松的哥哥張肅因為受到曹操的重用而反對把益州獻給劉備,於是張肅向劉璋出賣了弟弟張松,導致張松被滿門抄斬,張肅才是無情無義出賣弟弟的勢利小人。

    而張松的遇害,不僅讓劉備集團失去了一位寶貴超一流謀士(劉備集團只有諸葛亮、龐統、法正三位超一流謀士,而且後兩位都英年早逝),也讓劉備集團失去了整合益州人才資源的關鍵人物,使劉備集團與益州豪強集團的關係破裂,劉備不得不倚仗荊州派與東州派的力量極力打壓益州本地勢力,張肅、嚴顏等益州豪強首腦雖然最終投降了,但仍被劉備棄用。好不容易有個黃權還算可靠,夷陵之戰時也被迫投降曹魏。

  • 17 # 戰國君

    歷史上,張松出使曹操是在赤壁之戰前,而《三國演義》卻把這段故事放在了赤壁之戰後,更加潤色了整個小說脈絡。

    因史實對這段故事的描寫筆墨並不多,我們姑且來就《三國演義》所描述的內容來好好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一是不費吹灰之力拿下荊州後讓曹操有所飄飄然,認為一統全國指日可待

    赤壁大戰之前,曹操誅呂布天下譁然、滅袁紹一統北方、徵烏桓平定異族、奪荊州震懾江東,這一系列的優異戰績讓各諸侯無不震驚,這時候中原絕大部分的地盤都已經歸於曹操,全國還有極少部分勢力不屈服。這些年曹孟德“挾天子以令不臣”,南征北戰獲打了很多勝仗,無論是兵力、糧草、地盤,都無不讓曹操漸漸有些飄起來了,特別是他親率大軍來襲準備奪荊州,不料劉表之子劉琮不戰而降,這更令曹操認為自己十分厲害,漸漸地自我陶醉起來。

    其實我們看過三國的都知道,曹操在赤壁之戰前,部隊多為騎兵、步兵等,且北方人居多,到了南方不僅不習慣水戰,更連水土氣候都不服,所以,沒有荊州這個巨大的前哨站,曹操是不會動心思去謀江東的。

    不僅曹操沒想到,連劉備、孫權都沒想到的是,劉表後代如此之無能,將經營了數十年的荊州拱手相讓。

    這一切的到來,讓曹操的野心慾望達到了空前的頂峰。

    二是張松是三國裡最不合適當使者的人之一

    劉璋為什麼派張松出使曹操?一是曹操已經是實力最強的割據諸侯,天子也在他手上。二是漢中張魯對益州沃土虎視眈眈,讓劉璋感到不安。

    無奈,劉璋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選錯了人,雖然張松有才不假,但是劉璋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外交人員的選派,不僅是要有才,更應當具備以下要素:

    外交官應當具備能夠代表本國形象的良好個人儀表樣貌外交官應當具備高屋建瓴的政治眼光和堅強的心理素質外交官應當能夠代表並牢牢堅持本國或者是自己主子的利益

    而我們回過頭來看張松,可以說他這三樣要素都不具備。

    儀表樣貌就不用說了,

    “操見永年粗鄙不堪,便拂袖而去。”

    曹操見到張松如此醜陋,連看都不想看了。

    第二,張松的政治眼光是夠的,在劉璋這吃了二十多年的飯,看到有點風吹草動,就立馬琢磨著要易主。這確實是有賣主的“眼光”。

    但是心理素質可是差的不行,同樣是求人辦事,諸葛亮舌戰群儒,不僅把事辦了,還把東吳諸臣給羞辱了;張松帶著劉璋和益州的利益去示好曹操,人家刺激了他兩句,他立馬就開始賣弄自己的學問,反而火上澆油。

    楊修知張松大才,引見於曹操,張松說《孟德新書》蜀中小兒都能背誦的事,曹操一氣之下扯碎《孟德新書》。曹操讓張松觀看軍容,張松說:“吾蜀中不曾見此兵革,但以仁義治人。”曹操不愛聽,他說:“大軍過處,順我者生,逆我者死,汝知之乎?”張松說一番話,徹底激怒了曹操。他說:“丞相驅兵到處,戰必勝、攻必取,松亦素知。昔日濮陽攻呂布之時,宛城戰張繡之日;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割須棄袍於潼關,奪船避箭於渭水。此皆無敵於天下也!”操惱羞成怒,要斬之,楊修求情,曹操命人將張松亂棒打出。

    三是益州相對常年封閉,政策制度與曹操心中所想矛盾甚多

    但是從張松離開曹操投奔劉備的時候,我們發現其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比如,張松投降並不是他自己一個人投降,而是帶著一大批人投降的,這其中包含了計謀堪比諸葛亮的法正等人,也就是說,在當時劉備進攻四川的時候,劉璋手下的主要謀士基本上都不是堅定追隨劉璋的,大部分成了劉備的內應。他們對劉備甘心效力並不僅僅是因為劉備賢德有才能,更是劉備答應了他們的某些訴求,而這些述求正是曹操所不能答應的。

    經分析得知,關於以張松為代表的川蜀集團主要有以下利益訴求:

    保留現有官員體制。在原有基礎上加官進爵,這一點一般所有人都會同意,也是所有招募對手投降所用的手法,包括當初赤壁之戰以前,曹操招降孫權的方法也是如此。政體結構保留不動。這點從劉備進川之後,受錢糧制控嚴重可以推出劉備許諾給了這些人相當大的封賞,這些封賞都是從國庫裡出的錢。只是這點錢曹操肯定也不放在心上的,事實上,曹操在征服張魯以後,為了安撫漢中地區的民眾以及張魯等人,也是採用這種辦法的。軍事體制保留不動。這一點也很好理解,那就是讓武將們繼續帶兵,帶著自己原來的部隊,這也是對現有利益集團的自有保護。這一點就讓曹操很不痛快了,因為曹操一路走來,他太知道了:讓武將帶著原來的兵就會滋生結黨營私之事,不僅讓上層難以管理,又不能派靠得住的人去掌管,這使得曹操即便拿到西川那也是名義上的獲得,並沒有實際的行事權。這種投降並沒有實際意義,孫權曾在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時候投降曹丕,但是曹丕勢力卻也同樣無法染指孫吳政權內部。民事政策延續不變。這點估計也是曹操最受不了的地方,都知道曹操能夠以弱勝強打敗袁紹除了曹操更能打仗以外,曹操也比袁紹更得人心。因為曹操採用的是屯田政策,政權對民權不干涉。用軍戶去生產,並用錢採購軍糧,而不是搞攤派。而以張松為代表的西川利益團體則完全不同,他們是士階層,他們要求得到特權,對治下百姓採用奴役的方式,這不符合曹魏政權的執政方針。

    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這恐怕才是曹操冷落張松、不珍惜劉璋投靠他的主要原因吧!

  • 18 # 南閣水哥

    答:三國曆史中我最看不懂的一個人就是張松。這位大哥的人設之崩塌大概只有蔣幹和他有一比。他對於劉備、劉璋、曹操三者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但是呢最終結局是不好。你能說他是愛國呢還是害人真不好說。

    一、張松和劉璋的關係

    張松自認為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在劉璋手下已經官至益州別駕,可是可惜其貌不揚,個頭矮,放蕩不羈,看起來很不起眼。這一點也許在看顏值的時代卻是是差了一些。所以被劉璋也是怠慢。張松就不服氣啊,憑什麼長得醜就要看不起我。一心就想出賣自己的老闆。

    益州之地沃野千里,民殷國富。但是劉璋不會管理,和漢中的張魯打了那麼多年仗也沒有個所以然。而中原的局勢可以說是一日千里的變化。曹操已經平定中原但是在赤壁吃了虧,可是呢依然是統一天下的最大機會者。張松想的就是我要是投靠明主自然會升官發財而且能成功。

    此時恰好又那麼一個機會讓張松出使曹操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二、曹操對張松的冷落

    曹操可是天下梟雄,一般的人才是看不上的。況且對於醜的人曹操心裡就不樂意。但是楊修不這麼認為。張松的本事就是記憶力好。楊修都很佩服他,便向曹操引薦,認為這人必須留下。曹操不理,只是認為張松不過是一般的文臣罷了沒有什麼了不起。張鬆氣不過自己被冷落。

    “脩以公所撰兵書示松,松宴飲之間一看便闇誦”——《三國志·劉備傳》注引《益部耆舊雜記》。

    張松在曹操這受了氣,回去覆命時自然不會說什麼好話,他勸劉璋還是拉攏劉備吧。等劉璋詢問誰能作為使者時,張松也就順勢推薦了法正,法正出使歸來給張松的反饋是:劉備有雄才大略,這也使得他們決定倒向劉備。

    三、劉備的熱情和張松之死

    建安十六年曹操征討張魯時,張松再次勸說劉璋拉攏劉備勢力,劉璋也下定決心要請劉備入蜀,黃權、王累等人苦諫無果。法正也再次作為使者去拜訪劉備,他和張松把益州的兵馬部署、要塞道路全都告訴了劉備,也讓劉備瞭解了益州的虛實。

    這時張松還特地寫信勸說劉備“如今益州唾手可得,不要輕易放手呀”,但劉備還是沉得住氣,他面對張松、龐統的勸諫只是說“這是大事,不可倉促”。建安十七年,張肅因為內心惶恐把張松舉報了,謀逆事發張松也就沒了活路,劉備為此感嘆“張肅殺了我的內應呀”。

    張松死了,但是劉備最終得了益州。張松之子張表後來也接任了庲降都督。這也算是一個補償吧。

    不過我並不喜歡這個人。天生背骨之人又有什麼值得稱讚的呢?

  • 19 # 縹緲峰下一粒沙

    三國豪傑中,曹操、劉備、孫權都是善納賢才之人,這也是他們能走到三足鼎立這一步的原因。

    曹操的確冷落了張松,但放棄劉璋這種說法從何談起?劉璋是益州牧,割據一方,曹操拉攏他還來不及呢,之所以冷落劉璋派來的張松,並不是要放棄劉璋,完全是看不上張松這個人。

    先介紹一下前因,建安十三年(208年),已經打贏官渡之戰、平定北方且天子在手的曹操成為最強勢力,親自率兵征討荊州,劉璋心生懼意,派出使者向曹操示好,曹操便上表漢獻帝,加封劉璋為振威將軍,封其兄劉瑁為平寇將軍。

    為了加深雙方的聯絡,劉璋派極得他重用的別駕從事張松到曹操賬下聽令,但曹操看不上張松,對他很冷淡。

    (電視劇中的曹操)

    曹操為什麼看不上張松呢?我認為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張松長相不佳,曹操是個顏控

    大家都知道,魏晉是中國歷史上最以貌取人的時期,朝廷選官,首先看的就是容貌,容貌氣質上乘的,不管實際上有沒有才華,先加幾分,如果其貌不揚,上司先在心裡判定這是個沒本事的人,如果長得醜,那就抱歉了,醜人沒有在魏晉朝堂立足的資格。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這種風氣,其實並不是魏晉時才開始,東漢末年就有了,曹操更是個標準的“顏控”,不但女色上顏控,用人上也顏控,氣質儒雅、容貌出眾、風姿不凡的謀士,相貌堂堂、身軀修長、目光如炬的武將,在他這裡都有印象分。

    為什麼曹操一見關羽就很欣賞?正是因為關羽很符合他心中絕世武將的形像。

    估計他信奉的是“相由心生”,認為一個人的長相外貌和他的才能、品德是成正比的。

    而張松長得很醜,個子矮小,形容猥瑣。曹操怎麼看得上他?

    二、張松恃才傲物,曹操很煩這種不知自己幾斤幾兩的人

    張松已經長得很醜了,還不安分,醜而多作怪。史書上的描述是“短小放蕩”,這個“放蕩”,倒不是說男女之事上,而是指性情放蕩不羈,恃才傲物。看在曹操眼裡,這就叫不知自己幾斤幾兩。

    小說《三國演義》裡有這樣一個情節,楊修想幫曹操收服張松,就把曹操撰寫的兵書《孟德新書》拿給張松看,但張松為了顯示自己過目不忘的能力,就說這是戰國時代無名氏所作的,自己早已看過,一字不差的背誦了出來。

    楊修不相信曹操會抄襲古人的著作,看出張松有超凡的記憶力,把他推薦給曹操,但曹操一見張松,寧願相信自己和古人撞文了,也不願相信張松有這等奇才。

    但這件事情無論曹操信不信,張松都等於是踩著曹操的名聲往上爬,想說自己過目不忘就直接說,為什麼非要扯上曹操抄襲?曹操又不傻,能不惱火嗎?

    雖然這只是小說家言,正史裡沒有相關記載,但也能說明張松的性情,實在不是曹操欣賞的那一種。楊修倒是挺欣賞張松,可曹操連楊修都煩了,又怎會待見張松?

    (張松獻益州地圖給劉備)

    總之,曹操冷落張松是實,放棄主動投靠的劉璋是假。後來的事情也證明,曹操完全沒有看錯張松這個人。

    就因為曹操不賞識他,張松回到劉璋身邊就能不顧主公的利益,勸說劉璋和曹操絕交,後來更是把益州出賣給了不因他醜陋而嫌棄他的劉備,劉璋基業因此而毀於一旦。

    這種有顆玻璃心還記仇的小人,真是有多遠離多遠,曹操不用他是正確的,否則就等著他因各種小事背叛吧。

  • 20 # 鐵馬冰河wu

    漢獻帝興平元年(公元194年),益州牧劉焉病故,州大吏趙韙等人認為劉焉之子劉璋懦弱無能,便故意立劉璋為益州牧,目的是便於掌控。

    由於劉璋昏庸仁懦,知善不能舉,知惡不能去,不能攫拔有才幹的下屬,以改善益州愈發不堪的政治頹局,因而引起一些士人對他的失望與不滿。其中的代表人物為法正和張松。

    《三國志·蜀書卷三十七》記載:“法正字孝直,扶風郿人也”。他於建安初年入益州投效劉璋。法正本為東州人(意指客籍,蜀地以外之人), 卻一直被東州人所排斥、孤立,“為其州邑俱僑客者所謗無行”,因此不被劉璋重用,常感“邑邑不得志”。

    別駕張松,蜀郡成都人,很有見識,極具才幹,但他也認為劉璋昏昧不明,“不足與有為,常竊嘆息”。 法正和張松都覺得劉璋闇弱,在他手下做事很難有所作為,兩人同病相憐,私下裡來往密切。俗話說:同聲者相和,同氣者相求。張松和法正之所以意氣相投,惺惺相惜,原因正如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所說的那樣:“智慧之士,思得明君”。

    張松和法正都是彼時益州很出色的人才,且都有著遠大抱負。他倆對劉璋統治下的益州政權極度失望和不滿,對不受重用耿耿於懷,遂成為志同道合的摯友。兩人常在一起分析天下大勢,探討出路,期待並策劃著另投明主。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爆發前曹操揮兵大舉南進,並佔據荊州,劉璋欲歸附曹操,遣使向曹操表示敬意。曹操加劉璋為振威將軍,弟劉瑁為平寇將軍。劉璋又派益州別駕張松赴荊州去見曹操。張松見曹操雄才大略,英武果決,很有作為,想乘機投靠他,但曹操未理睬他。

    《三國演義》中描述曹操之所以瞧不上張松,是因為他容貌生的醜陋,遂心生鄙夷,拒絕了他的主動示好。實際上這是演義小說慣用的渲染、誇張伎倆,真實的歷史並非如此。

    史書記載:“璋(劉璋)復遣別駕張松詣曹公,曹公時已定荊州,走先主,不復存錄松,松以此怨...... ” 。

    原來,彼時的曹操已經逼降劉琮,全取荊州,正值志得意滿之時,他的戰略目標是乘勢順江東下,攻取江東之地,因此暫時無意西取巴蜀(益州)。他由此冷落張松,等於拒絕了劉璋的主動投靠,無意中卻成全了另一位梟雄——劉備。

    張松受到曹操冷遇後,理所當然對眼中沒有他的曹操產生了怨恨情緒。《漢晉春秋》記載:“張松見曹公,曹公方自矜伐,不存錄松。松歸,乃勸璋自絕”。《三國志·劉璋傳》記載:“松還,疵毀曹公,勸璋自絕,因說張曰:‘劉豫州,使君之肺腑,可與交通’。璋皆然之,遣法正連好先主,尋又令正及孟達送兵數千助先主守禦,正遂還”。

    由此可見,益州牧劉璋與曹操絕交而轉向劉備,張鬆起到了關鍵作用。退一步說,假若當初曹操接納了張松,必先取得益州,再剿滅劉備,以荊、益之地攻伐東吳,平定天下,那麼後來的三足鼎立之勢也就不可能形成了。

    【插圖源自網路】

    【發文不易 剽竊必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BA停賽至少30天,鐵粉們慌不慌?你覺得NBA取消本賽季的可能性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