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嘛哩嘛哩哄

    脾臟運化萬物而生溼,可以說,每個人體內多少都是有溼氣的。

    中醫經常說“十人九溼”,溼氣一旦沾上了,會很麻煩的。

    “溼”的本質是水,但是又與水不同。

    溼,是瀰漫在天地之間微細的水,你只能感受到它,卻看不見它,而水是看得見莫得著的。

    我們都知道,夏天最容易積攢溼氣,夏季人體很容易受到溼氣的困擾,尤其是現在正雨水綿綿之際,空氣中的水分增多,溼氣特別重,外溼的居住環境,易入侵人體。

    那麼,夏天溼氣重的表現有哪些?

    專家:這兩個部位越大,溼氣越重!

    1. 肚子大

    中醫認為:脾臟能運化水溼。

    脾喜燥而惡溼,若脾陽振奮,脾臟健運,運滑水溼功能正常,溼邪則不易致病。

    而溼氣重,會導致水溼留在人的身體內,脾胃受損,水溼也就無法順利排出來,然後慢慢就會造成小腹的水腫。

    這種情況,其實嚴格來說,不是肥胖,因為只有小肚子那裡會顯得比較大。

    2. 下肢大

    中醫有句話叫傷於溼者,下先受之,溼邪為陰邪,往往侵襲人體腰部以下的部位,所以會引起水腫。

    有些人發胖是從腿部開端的,但是假如你的下肢莫名就變粗了變大了!這其實可能不是長胖了,而是虛胖水腫,大都是體內溼氣重而引起的!由於體內水分太多,身體的推陳出新會反常,水分無法及時的排出。從而會引發下肢虛胖,浮腫等。

    另外,溼氣重還有哪些表現?

    1、早起犯困,哈欠頻繁

    2、渾身沒勁,四肢無力

    3、頭屑多,頭髮愛出油,易脫髮

    4、排便粘稠,不成型

    5、睡覺經常流口水

    6、前胸後背起痘痘,額頭也經常爆痘

    記住4招,祛除溼氣,“溼”不再來!

    一、喝茶祛溼

    1.白鼓丁薏仁茶:有祛溼、健脾胃的作用。

    其主要材料有:玉米鬚、薏苡仁、白鼓丁根、白鼓丁葉、赤小豆、芡實、山楂、淡竹葉、五方草;

    玉米鬚,具有利水、消腫、洩熱的功效,不僅能排水祛溼,也能開胃止瀉,預防腎病。

    薏仁,是祛溼中常用到的材料,具有利溼健脾、祛風勝溼的功效。與赤小豆搭配後,祛溼效果更突出。

    馬齒莧,據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溼的功效,還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白鼓丁,是清熱解毒、利尿利溼的佳品,可改善溼熱所致噁心、舌苔發黃等症,還可以養胃護胃,改善胃病。芡實,芡實,歸脾、腎經,能健脾祛溼、固腎止瀉。

    山楂,歸脾經,有很好的消食健胃的功效,可改善胃脘脹滿、不思飲食等病症。

    淡竹葉其性味甘淡,能清心、利尿、祛煩躁,解渴消暑,解毒利尿,對於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口腔炎等有良好的療效。

    2.谷谷丁番麥須茶:有利尿祛溼,消水腫的作用

    其主要材料有:谷谷丁、番麥須、玉竹、玫瑰

    番麥須,俗稱玉米鬚,不僅有很好的利尿消腫作用,同時對調節血糖、血脂也有幫助,尤其是穩定血糖效果突出。

    谷谷丁,擅長祛溼熱,有瀉火、除溼、利尿作用,可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溼熱引起的痘痘有不錯的效果。

    玉竹,可調節身體津液,玫瑰花可起到調和作用。

    二、泡腳祛溼

    溼氣重,用熱水泡腳,是有一定作用的。

    腳底穴位,非常之豐富,泡腳能夠疏通經絡、促進血液流通、舒緩壓力、幫助體內排出體內溼寒。

    水溫度以38~43度為宜,水量摸過腳踝,泡到後背感覺有點潮,或者額頭出汗了,就算是好了。

    三、調料祛溼

    《本草綱目》記載,大蒜“其氣燻烈,能通五臟,祛溼寒,辟邪惡”。蔥、姜、大蒜除了祛溼的功效,還能殺菌消毒、預防和治療感染性疾病,活化細胞、加快新陳代謝、緩解疲勞等,這種方法簡單快捷,每天做菜都新增一些調味料即可,安全放心。

    四、運動祛溼

    運動排汗能去溼氣,每天堅持運動鍛鍊,能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和血液迴圈,提高體內的水分代謝,幫助排出體內溼氣。

    注意,並不是出汗越多,對祛溼越有利,大汗反而會傷身,微微出汗為宜。

    慢跑,快走、瑜伽,皆是不錯的運動方式。

    練瑜伽,能去溼氣,因為瑜伽是動態練習,可以增加水分代謝,幫助溼氣排出。

    所以,日常多做做瑜伽,對於祛溼也十分有利!

  • 2 # 夏歌泡泡糖

    溼氣是萬病之源,溼氣如果不盡快的除去,

    那麼很多病都會找上來!

    溼氣會使人體抵抗力下降,增加患病的風險,溼是百病之源,

    溼氣重會讓人困頓、機體無力、精神不振,

    還會誘發慢性病,常見的關節炎、腳氣、婦科炎症以及肥胖等,

    都與溼氣重有著重要聯絡。

    “中醫認為,因於溼,首如裹,溼熱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長,短為拘,弛長為痿”

    在三伏天裡,由於氣候原因,人體最容易受到溼毒的傷害。

    一般來說,身體中溼氣過重的時候較多,溼氣重的人,常常感覺身體沒力,有些人還會有嘔吐等情況,身體有兩處,也會慢慢變"大"。

    身體兩處"大",說明溼氣過重了

    一、小肚子大

    中醫認為:脾臟能運化水溼。

    脾喜燥而惡溼,若脾陽振奮,脾臟健運,運滑水溼功能正常,溼邪則不易致病。

    而溼氣重,會導致水溼留在人的身體內,脾胃受損,水溼也就無法順利排出來,然後慢慢就會造成小腹的水腫。

    這種情況,其實嚴格來說,不是肥胖,因為只有小肚子那裡會顯得比較大。

    二、腿部變粗

    對於體內溼氣嚴重的人來說,溼氣會逐漸下沉在人體的下肢,從而使下肢的血液迴圈出現一定程度的阻礙。

    除此之外,溼氣重還會導致下肢的新陳代謝變得緩慢,從而形成水腫的現象,導致腿部水腫粗大。

    溼氣重的人,要注意不做六件事

    1、不溼發入睡

    特別是女性頭髮長,不少人平時洗頭不方便,習慣在晚上洗頭。

    然而,洗好頭以後,一定要等頭髮晾乾才可以睡覺,否則溼法入睡,會格外加重溼氣!

    最好的方法是,洗頭後用吹風機吹乾,這樣不但頭髮幹得快,還會避免頭髮上的水份侵入人體,造成溼氣。

    2、不開空調

    溼氣重的人,不宜開空調,天涼時不宜穿太少,面板長期暴露在外,容易導致溼氣加重!

    此外,晚上睡覺時也不要開空調,天氣過熱時更不要將門窗緊閉,因為室內潮溼容易導致溼氣加重。

    3、不重口味

    腸胃功能好壞,直接關係到營養及水分的代謝,一旦代謝變差,體內的溼氣不易排出,便會加重。

    所以,想要腸胃好,最重要的就是,少吃重口味的食物。

    如油膩、過鹹、太甜等,都是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的食物。

    經常食用,不僅會加重炎症的反應,還會導致溼氣越來越重,損害身體健康。

    4、不吃涼食冷飲

    夏天天熱,很多人都喜歡吃冰淇淋等涼食,尤其是女孩格外喜愛!

    然而,生冷食物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造成脾虛胃寒。

    而冷飲吃多了會讓腸胃消化吸收的功能出現停滯,形成溼氣。

    5、不熬夜

    現代人把我們的睡眠是時間顛倒了,白天睡覺,晚上工作,玩手機等,這樣的生活方式導致我們身體的陰陽失衡,就容易讓溼氣趁虛而入!

    因此,溼氣過重的人,要禁止熬夜。

    6、不喝酒

    喝酒不止傷肝、傷胃、傷神經、傷血管,對溼氣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尤其是女性喝酒,是招溼氣的關鍵因素,酒精很容易引起溼氣,特別是喝猛酒、喝大酒,最重要的是,越涼的酒,引起的溼氣越嚴重。

    溼氣重的人,教你6招,祛溼毒,更長壽!

    一、養身重清補

    溼氣重的人,要注意口味清淡,重口味會引起溼氣加重!

    如過鹽、過油膩、過辛辣的食物,都會導致溼氣的加重,不容易排出、

    但是,蔥、姜、蒜這樣的調味料,有較好的祛溼作用,吃飯做菜的時候,不妨放上一點。

    其中,效果最好的就是姜了,可以煮一碗熱辣辣的薑湯,將體內的溼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

    二、喝祛溼茶

    取玉米鬚、薏苡仁、白鼓丁、赤小豆、山楂、芡實、淡竹葉、馬齒莧等草藥植物。

    製成白鼓丁薏仁茶泡水,有利水滲溼的作用。

    玉米鬚,可利水消腫、平肝利膽,能幫助溼氣從尿液中排出,可去體內的溼熱之氣,起到很好的祛溼效果。

    薏苡仁,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溼、補肺清熱、可袪風寒,排溼毒等功效 。

    白鼓丁,可清熱解毒、去火消炎,促進溼氣的代謝。

    馬齒莧,清熱解毒、利水祛溼,避免溼氣的侵蝕,增加溼氣的代謝,減少體內毒素的堆積。

    赤小豆,是我們常用的祛溼的食物,有健脾益胃、利尿消腫,和薏苡仁搭配效果更佳。

    山楂、芡實、淡竹葉,即有助於脾胃的功能,有可促進溼氣的代謝。

    三、每天泡腳

    堅持泡腳

    泡腳,也是一種養生方式。

    中醫認為,“春天洗腳,昇陽固脫;夏天洗腳,溼邪乃除;秋天洗腳,肺腑潤育;冬天燙腳,丹田暖和。”

    平時,用熱水泡腳,有利於祛溼。

    泡腳時,水溫不要太熱、也不要太涼,泡腳時間不宜過長,20-30分鐘為宜,泡到微微出汗就行。

    泡腳時,不要讓自己大量出汗,中醫講“出大汗傷陰,風走溼留;微微出汗,風溼具去”。

    四、運動祛溼

    春季凡物復甦,是運動的好時節。

    溼氣重的人,最好做一點有氧運動,但是運動不要太過悠閒,要保證微汗,不能大汗淋漓,也不要不出汗。

    運動後,要注意保暖,如今的春季還是有些寒冷,否則寒氣入體,得不償失。

    運動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跑步、游泳、騎單車。

    五、按足三里穴

    溼氣與脾胃不好有關,而足三里,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溼當然也少不了它。

    用大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處,作點按活動,一按一鬆,每分鐘按壓15~20次,每天按壓約5~10分鐘。

    按摩時,有酸脹、發熱的感覺為宜。這時起到健脾消化、陽氣生髮,溼邪減少。

  • 3 # 韓一聲醫學博士

    所謂“溼”是中醫症候中的一種型別,溼是一種可以導致疾病的“邪”,屬於陰性的損害。溼氣重是指溼邪較為嚴重,已經形成了重濁有質之邪,對於身體的損傷較大。但是溼氣是分為很多型別的,不同型別的表現不一樣,有些可能表現為某些部位“大”,而有些則不會,所以籠統地說某個部位“越大溼氣越重”是不科學的。而溼氣本身並非直接致命的疾患,因此說溼氣越重,壽命越短也是不合適的。

    中醫師最講究因人而異和辨證施治的。很多人都有溼氣,但是溼氣重的情況又可分為熱溼和寒溼兩種不同的型別。簡單地,可以透過舌的表現來區分,如果舌苔發黃、舌苔很厚、舌面發紅,一般是溼熱體質;如果舌苔上有齒痕、舌苔發白,舌面有粘性的液體,一般是寒溼體質。從這一點看,似乎“大舌頭”的人可能溼氣比較重。

    此外,溼氣還有內溼和外溼之分。如果溼邪表現在外,侵襲人的肌表,則導致困遏清陽,清陽不升,這些患者往往感覺頭重如裹,身體的沉重感,例如頭部、頸肩部和身體睏乏,活動時有沉重和酸楚等感覺。如果溼邪表現在內,主要是阻滯關節和內臟,會導致陽氣不得布達,主要表現為關節腫痛、面板麻木、內臟不適,食慾不振等等。從這一點看,似乎身體某些部位(如下肢)的腫大可能是溼氣重的表現。

    總之,溼氣重是一個較為複雜的中醫症候,廣大網友如果不是專業的中醫醫務人員,還是不要自己擅自診斷,需要到正規醫院的中醫科或者中醫院進行診治。

  • 4 # 東北向前

    常見溼氣重的人在街上橫行。走起路來搖搖晃晃。常見的這種肥胖的人。臀部比較大腿也比較粗。那個腳更是肥胖。夏天的時候一般穿的拖鞋。而是拖鞋被漲的四裂八半。

    為什麼減肥這麼難,就因為溼氣太重。

    喝飲料吃甜的。

    叫外賣。

    晚飯吃得晚,或者在戶外活動比較多。

    晚飯吃了太多。

    喝湯是高手,是大肚漢。

    吃油膩的吃的多。

    吃魚愛吃小龍蝦。

    喜歡吃帶餡兒的。

    一張大豬臉,一個人能吃兩。

    溼氣重的人說白了就是不愛鍛鍊,生活規律性很差。

    負能量比較重。

    比較愛怨人愛抱怨。

    承擔社會責任的能力比較差。

    不能吃苦。

    也許更愛佔小便宜。

    心機比較重!

    溼氣重

    就是負能量比較重的一個毛病。

  • 5 # 豫智瑜

    這兩個部位越大,溼氣越重!一、肚子很多人不胖,不怎麼喝酒,但是肚子很大!這就是體內的溼氣加重了!溼氣太重的人,會導致小腹水腫變大,造成了肥胖的假象。

    二、下肢有些人發胖是從腿部開端的,但是假如你的下肢莫名就變粗了變大了!這其實可能不是長胖了,而是虛胖水腫,大都是體內溼氣重而引起的!由於體內水分太多,身體的推陳出新會反常,水分無法及時的排出。從而會引發下肢虛胖,浮腫等。

  • 6 # 歐歐小魚

    現在很多人都在談溼氣的話題,但有溼氣的應該還是少數人,這個問題我應該是有發言權的,臉色差,頭髮油,舌頭大吃涼性食物就拉肚子。都是溼氣重的典型症狀。想要徹底祛除真的像是一場持久戰。生活方方面面都不能像正常人一樣。首先怕冷,冬天穿的巨多身體還是不怎麼暖,夏天吹了空調肚子著涼就會拉肚子不止,喝不了冰的喝一口感覺要命了哪哪都不舒服。西瓜苦瓜涼性寒性的都不能多吃。身體會有許多不良反應。而且溼氣特重的人感覺有點髒,不清爽,因為脾胃功能差,體內垃圾多,毒素多。哪怕你再幹淨人感覺看起來不精神,有點病態 。所以千萬要注意生活習慣,不要惹溼氣上身。 想要健康的身體和好看的氣色就要杜絕溼氣。懂得愛護身體。願每個人都能遠離溼氣做一個清清爽爽充滿活力的年輕人。

  • 7 # 小周老師說保險

    人體溼氣重的時候,身體兩個部位會變大,主要指的是肚子和下肢。

    1.肚子大

    溼氣太重的人,會導致小腹水腫變大,看似肥胖,實則是溼氣過重。因此,當你發現自己的肚子變得特別大,可身體其他部位又沒有明顯變胖的話,很可能就是溼氣過重造成的。

    2.下肢大

    溼氣重的另一個特點就是下肢浮腫。如果雙腿不明原因就開始變得粗腫,而其他部分又沒有明顯變胖的話,就要警惕是下肢浮腫。體內水分太多,溼氣太重,水分又沒有及時排出,就會滯留在體內,引起下肢浮腫,變得肥大。

  • 8 # 網羅趣事sos

    這個問題既然有明確的回答,那麼我就以開玩笑的方式給大家聊聊,希望喜歡。

    男性如果胸部越來越大,那麼代表你太能吃,能睡,懶壽命也會短,因為你完全被活生生懶死了。

    第二個就是隱私部位了,因為太能去房事或者是自身的手淫,導致你的性慾低下,那玩意越來越沒用,直到變成銀槍蠟頭,所以請好好愛惜你自己,雖然都喜歡去做,但是還是需要適當,為了你的性福。

  • 9 # Happybaby

    所謂“溼氣不除,百病重生”!

    身體中長期的被溼氣纏身,會造成許多不適的症狀。

    幸運通道(零三零九九七點康姆)

    夏季正是祛溼的好時候,大家又緊鑼密鼓上演“祛溼大戰”。

    身體的4個反應,是溼氣太重:

    1、頭昏腦漲、渾身不爽

    不知道為什麼,總是頭昏腦漲、渾身不爽,這就是體內溼氣較重的表現。有的人可能還會伴隨著發熱或是怕冷,流鼻涕等症狀。

    2、關節炎

    關節炎其實就是溼氣累積到一定程度演變而成的炎症。一旦發現自己關節氣血流通不暢,四肢經常感到痠痛沉重,特別是下雨天或是天氣變化四關節伸屈困難的時候,那就說明,你體內溼氣已經很重了。

    3、消化能力變差

    溼氣和脾密切相關,所以對應到身體表現,就會出現消化能力變差,具體的說,也就是會出現食慾不振、腹脹腹痛等情況。

    4、大便黏膩、小便渾濁

    很多人表示大便黏膩,粘便池,衝不乾淨,有時衝幾次都還會有“餘孽”殘留,這其實就是溼氣重的表現。此外,如果你小便混濁也可能是體內溼氣較重,需注意。

    另外,這兩個部位越“大”,說明您的溼氣越重,壽命“越短”,需警惕! 具體指什麼?

    1、肚子大

    中醫認為:脾臟能運化水溼。

    脾喜燥而惡溼,若脾陽振奮,脾臟健運,運滑水溼功能正常,溼邪則不易致病。

    而溼氣重,會導致水溼留在人的身體內,脾胃受損,水溼也就無法順利排出來,然後慢慢就會造成小腹的水腫。

    這種情況,其實嚴格來說,不是肥胖,因為只有小肚子那裡會顯得比較大。

    2、脾氣大

    這些種種不適,會導致溼氣重的人脾氣非常的大。

    溼氣重的人,祛溼記住“三堅持”:

    1,堅持喝茶

    喝茶,是我國傳統的養生方式,將一些具有健脾祛溼的食材,搭配在一起,做成茶包,泡水喝,有一定的祛溼作用。

    黃花苗茯苓茶

    將黃花苗、茯苓、薏仁、梔子、砂仁、赤小豆、荷葉、馬齒莧、芡實、人參等24種食材,搭配在一起,泡水喝。

    黃花苗,藥食兩用,性寒,有瀉火除溼的作用,利於改善溼熱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溼熱引起的痘痘有一定幫助。

    茯苓,健脾和胃,利水滲溼,寧心安神。薏仁,健脾益胃、祛風勝溼、養顏駐容、輕身延年。

    赤小豆,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砂仁,善於化溼行氣,用於溼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

    馬齒莧,利水祛溼、消炎止痛、止血涼血。荷葉,善於清暑化溼、昇陽清陽、涼血止瀉,對暑溼煩渴、暑溼洩瀉、脾虛洩瀉有一定的幫助。

    2,堅持泡腳

    泡腳,也是一種養生方式。

    中醫認為,“春天洗腳,昇陽固脫;夏天洗腳,溼邪乃除;秋天洗腳,肺腑潤育;冬天燙腳,丹田暖和。”

    平時,用熱水泡腳,有利於祛溼。

    泡腳時,水溫不要太熱、也不要太涼,泡腳時間不宜過長,20-30分鐘為宜,泡到微微出汗就行。

    泡腳時,不要讓自己大量出汗,中醫講“出大汗傷陰,風走溼留;微微出汗,風溼具去”。

    3,堅持運動

    運動,可促進體內氣血迴圈,加速溼氣排出體外,還可緩解壓力。

    運動時,出出汗,也是不錯的祛溼方法,還利於體內排毒。

    平時運動,最好每次超過30分鐘,不要過度,避免造成關節損傷。

    另外,溼氣重的人,記住三個少:

    1、少溼發入睡

    寒冷的冬季,早起氣溫更為低下,所以,很多人,會選擇在睡前洗髮。

    如果,睡前洗髮,一定要注意,吹乾後再入睡,切莫溼發入睡,否則會加重體內溼氣。

    2、少喝酒

    酒助溼邪,喝酒,容易導致體內溼氣重。

    所以,冬季,要注意少喝酒。

    3、少吃油膩食物

    冬季進補,要注意,少吃油膩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負擔,影響水溼運化,導致體內溼氣重。

  • 10 # 琪漫解說

    身體中長期的被溼氣纏身,會造成許多不適的症狀。

    夏季正是祛溼的好時候,大家又緊鑼密鼓上演“祛溼大戰”。

    身體的4個反應,是溼氣太重

  • 11 # 一池雲錦嬋皙草本護膚

    溼氣一直困擾著很多人,尤其是頭部、舌頭、面板、關節,以及精神狀態等症狀的顯現。溼氣重的人,頭髮特別油,口臭等等,但主要表現在:

    1.肚子大

    很多人總是突然發現,吃的也不是很多,自己的肚子卻變大的特別快。這種很有可能是體內的溼氣加重了。

    肚子大,溼氣重

    溼氣太重的人,會導致小腹水腫變大,造成了肥胖的假象。所以,發現自己的肚子變大,而且又不是脂肪的原因,那麼就要注意是溼氣的影響了。

    2.下肢變大

    有些人發胖是從腿部開始的,假如你的下肢莫名就變粗了變大了!這其實可能不是長胖了,而是虛胖水腫,大都是體內溼氣重而引起的!

    由於體內水分太多,身體的推陳出新會反常,水分無法及時的排出。從而會引發下肢虛胖,浮腫等。

    你是哪種情況呢,對號入座吧!

    夏天經常吹空調也是會導致溼氣重的哦!可以堅持多喝祛溼茶,健康又養生,效果也是很不錯的哦

  • 12 # 養生小百科

    溼氣是萬惡之源,會惡化和誘發很多身體問題,傷害人體的五臟六腑,需及時排除體內的溼氣.可以試試這個辦法,快速祛除體內溼氣,在家即可自我調理,簡單又方便!

    這兩個部位越“大”,說明您的溼氣越重,壽命“越短”,需警惕!

    1、小肚子大

    中醫認為:脾臟能運化水溼。脾喜燥而惡溼,若脾陽振奮,脾臟健運,運滑水溼功能正常,溼邪則不易致病。溼氣重導致水溼留在人的身體內,脾胃受損,水溼也就無法順利排出來,然後慢慢的就會造成小腹的水腫,這種情況其實嚴格來說還不是肥胖,因為只有小肚子那裡會顯得比較大。

    2、腿部變粗

    對於體內溼氣嚴重的人來說,溼氣會逐漸下沉在人體的下肢,從而使下肢的血液迴圈出現一定程度的阻礙。

    除此之外,溼氣重還會導致下肢的新陳代謝變得緩慢,從而形成水腫的現象,導致腿部水腫粗大。

    溼氣重的女人,要注意不做五件事

    1、不溼發入睡

    女性頭髮長,不少人平時洗頭不方便,習慣在晚上洗頭。

    然而,洗好頭以後,一定要等頭髮晾乾才可以睡覺,否則溼法入睡,會格外加重溼氣!

    最好的方法是,洗頭後用吹風機吹乾,這樣不但頭髮幹得快,還會避免頭髮上的水份侵入人體,造成溼氣。

    2、不開空調

    溼氣重的人,不宜開空調,天涼時不宜穿太少,面板長期暴露在外,容易導致溼氣加重!

    此外,晚上睡覺時也不要開空調,天氣過熱時更不要將門窗緊閉,因為室內潮溼容易導致溼氣加重。

    3、不喝酒

    喝酒不止傷肝、傷胃、傷神經、傷血管,對溼氣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尤其是女性喝酒,是招溼氣的關鍵因素,酒精很容易引起溼氣,特別是喝猛酒、喝大酒,最重要的是,越涼的酒,引起的溼氣越嚴重。

    4、不吃涼食冷飲

    夏天天熱,很多人都喜歡吃冰淇淋等涼食,尤其是女孩格外喜愛!

    然而,生冷食物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造成脾虛胃寒。

    而冷飲吃多了會讓腸胃消化吸收的功能出現停滯,形成溼氣。

    5、不熬夜

    現代人把我們的睡眠是時間顛倒了,白天睡覺,晚上工作,玩手機等,這樣的生活方式導致我們身體的陰陽失衡,就容易讓溼氣趁虛而入!

    因此,溼氣過重的人,要禁止熬夜。

    想要健康祛溼,謹記四多、三少!【四多】

    1、多運動

    體內溼氣重的人,大多都缺乏運動,久而久之,會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病症。

    因此,日常生活中,要適當運動,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的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

    如慢跑,散步,太極,瑜伽等非劇烈的運動,這些運動,都有助於氣血迴圈,增加水分代謝。

    2、多喝茶

    白鼓丁薏仁茶:白鼓丁、芡實、薏苡仁、馬齒莧、赤小豆等。

    白鼓丁,也叫婆婆丁,用來治溼是最為適宜的,《本草綱目》記載:婆婆丁解食毒,散滯氣,化熱毒,消惡腫、結核。

    其可瀉火除溼,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溼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芡實,既能健脾,又能除溼,讓機體獲得輕鬆感,消除睏倦。

    薏苡仁,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溼、補肺清熱、可祛除風寒,排溼毒等 。

    馬齒莧,清熱解毒、利水祛溼,避免溼氣的侵蝕,增加溼氣的代謝,減少體內毒素的堆積。

    赤小豆,是我們常用的祛溼食物,有健脾益胃、利尿消腫,和薏苡仁搭配效果更佳。

    3、多泡腳

    中醫認為,夏天泡腳,溼邪乃除!

    也就是說,夏天多用熱水泡泡腳,有利於排出體內的溼氣。

    泡腳時,水溫要適中,時間大概保持在30分鐘左右為宜,泡到微微出汗,而不是大汗淋漓最佳。

    4、多按穴

    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有一個穴位:陰陵泉穴。

    此穴是脾經的合穴,也是人體的排溼大穴。

    作用:經常按揉,可排滲脾溼,健脾利水,通利三焦,快速祛除體內的脾溼。

    方法:用力點按此穴,再揉按,每次按摩10分鐘左右,每日一次即可。

    【三少】

    1、少酗酒

    中醫認為,酒,助溼邪!意思是說,酒精,是加重溼毒的主要因素之一。

    雖然我們都說,喝酒,有助於提神,能放鬆心情。

    但是,你也要知道,喝酒會損傷肝臟,導致酒精肝;會傷害血管,導致血管堵塞;同樣,更會加重身體的溼氣,進而誘發一系列疾病。

    2、少貪涼

    不論是寒涼的環境,還是寒涼的食物,都會導致體內的陽氣不足,讓溼氣加重。

    所以,日常要避免貪涼,尤其是夏天。

    不要洗涼水澡,少喝冰飲料,少吃冰棒等,這些都會刺激腸胃,造成脾胃不和,導致體內溼氣重!

    3、少重口

    腸胃功能好壞,直接關係到營養及水分的代謝,一旦代謝變差,體內的溼氣不易排出,便會加重。

    所以,想要腸胃好,最重要的就是,少吃重口味的食物。

    如油膩、過鹹、太甜等,都是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的食物。

    經常食用,不僅會加重炎症的反應,還會導致溼氣越來越重,損害身體健康。

  • 13 # 食萬個為什麼

    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面。"

    溼邪,可以說是現代人健康的一個“威脅”,嚴重損害健康。

    十人九溼,大部分人體內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溼氣。

    那麼,體內溼氣重,身體外在有哪些表現呢?

    這兩個部位越“大”,說明溼氣越重

    01:舌頭胖大

    舌頭胖大,出現“齒痕舌”,說明體內溼氣重。

    尤其是,早上起來後,發現舌體兩邊有齒痕,舌頭又胖又大。

    這些都是脾虛溼重的典型症狀,需要好好健脾祛溼了。

    02:小肚子大

    《傅青主女科》雲:“夫帶下者俱是溼症。”

    小肚子越大,溼氣越多,特點就是減不下去。

    體內溼氣重,滯留在體內,無法排出,久而久之,便會慢慢導致小腹的水腫。

    這種嚴格來說,不算是肥胖,只是小肚子顯得比較大。

    此外,溼氣“重”的人,身體還會有3種表現:

    表現一:頭昏體沉

    溼氣重的人,首先反應出來的,便是頭部。

    如果感覺頭部昏昏沉沉,有種裹著布料的感覺,那麼很有可能是溼邪,已經侵入身體了。

    另外,隨著溼氣加重,身體也會逐漸感覺困重,不舒服,四肢像拴著鐵球一樣。

    表現二:面板爆痘

    身體溼氣過重,面板同樣會受到影響,比如說:爆痘。

    面板爆痘,是溼氣向外反射的訊號,會使毒氣在體內堆積,導致面板出油,出現爆痘的情況。

    爆痘可能發生在面部,也可能發生在後背。

    很多人,總是不停地治療痘痘,其實,如果身體溼氣不除,痘痘總是會反反覆覆的。

    表現三:大便軟爛

    通常來講,一個健康的人,其大便呈金黃色,軟硬適中,條狀。

    而一旦大便呈軟爛,不成形,且顏色發青,很容易粘在馬桶上,不能衝乾淨。

    這說明體內溼氣比較重,導致消化吸收功能異常。

    一個是外部原因,氣候潮溼、久居溼地、涉水淋雨,溼邪可從外侵襲人體,稱之為外感溼邪。

    另一個,是體內臟腑功能不調,也可導致溼邪內生

    所以,預防溼邪入侵,要注意兩點,那就是要防“外溼”,更要防“內溼”。

    防外溼

    ①外出時要帶好雨具,以免雨淋。

    ②在外不慎淋雨或涉水後,要及時將身體擦乾,更換衣服。

    ④睡前洗髮,一定要吹乾後再入睡,切不可溼發入睡!

    ⑤在陽光燦爛的日子,儘量開啟窗戶通風換氣,讓陽光照射到室內;而陰雨天或霧霾天氣就要少開窗戶了。保持室內溼度不高於60%更有利於身體健康。

    防內溼

    這些食物,都易“生溼”,在多溼季節,最好少吃以下食品,以防機體生內溼。

    ①煎炸、燒烤食物,如炸薯條、炸雞、燒鵝、燒乳豬......

    ②辛辣食物,如麻辣火鍋、川菜、湘菜,過食辛辣食物,會生內熱。

    簡單四招,“逼”出體內溼毒,秋冬少生病,更健康

    第一招:食粥

    脾運化水溼,一旦脾虛,則會導致體內溼毒腫。

    粥與腸胃相得,生髮胃津,健脾胃,有利於脾運化溼,幫助排除體內溼氣。

    可用健脾食材,如:薏仁、茯苓、赤紅豆、芡實等,熬煮成粥,每天吃一點,健脾祛溼,效果佳。

    第二招:飲茶

    用健脾利溼的食材,做成茶,每天喝,是簡單有效的祛溼方法之一。

    自己動手做,白鼓丁薏仁茶,每天泡水代茶飲,有助於幫助排溼毒。

    材料:玉米鬚、薏仁、赤小豆、馬齒莧、白鼓丁、芡實、山楂、淡竹葉

    做法:以上材料,全部碾碎,做成茶包,熱水沖泡,代茶飲,即可。

    白鼓丁,利尿利溼,洩溼熱,改善溼熱所致噁心、舌苔發黃,紅腫痘痘等症,還可排除更多毒素。

    薏仁,利溼健脾、祛風勝溼,利腸胃,消水腫。與赤小豆搭配後,健脾利溼、消腫解毒,祛溼效果更突出。

    玉米鬚,入肝、腎、膀胱經,可利水消腫、平肝利膽,涼血、瀉熱,可去體內的溼熱之氣。

    芡實,既能健脾,又能除溼。它能去除體內溼氣,讓機體獲得輕鬆感,消除睏倦。

    淡竹葉, 以滲溼洩熱見長。山楂,歸脾經,可健脾,有助於祛溼。

    馬齒莧,清熱解毒、利水祛溼。

    幾種搭配在一起,去除體內溼氣,效果尤佳,不妨試試。

    第三招:泡腳

    用熱水泡泡腳,可祛除暑溼,有助於體內溼邪外洩。

    泡腳可「引氣下行」,引導陽氣到足底、助眠強身,有發汗排溼氣的作用。

    每天泡腳,能刺激經絡,促進血液迴圈,祛除暑溼,讓人精神振奮。

    入秋後,要注意堅持泡腳,去除體內溼毒,給健康打下基礎。

    第四招:艾灸

    艾灸,有開鬱、祛溼、補陽氣的作用,經常艾灸,有助於身體排溼氣。

    艾灸的時候,可以多艾灸下面幾個穴位,祛溼效果加倍。

    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

    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寬度。

    豐隆穴,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是祛溼較好的穴位。

  • 14 # 分享健康生活

    萬惡之源來自於——溼氣。

    溼指的是溼邪,是一種不利於身體健康的一種“邪氣”。

    一旦溼氣纏身,對脾臟,胃臟,肝臟等組織臟器都會產生極大的危害。

    而秋季的到來,正是祛溼的季節。

    身體兩個部位越“大”,說明您的溼氣越重,應該抓緊祛溼!

    1、肚子大

    脾喜燥而惡溼,若脾陽振奮,脾臟健運,運滑水溼功能正常,溼邪則不易致病。

    而溼氣重,會導致水溼留在人的身體內,水溼也就無法順利排出來,然後慢慢就會造成小腹的水腫。

    溼氣重的人,不是所謂的胖,看起來只有肚子比較大。

    2、“頭大”

    經常感覺到頭昏腦漲、渾身不爽這就是體內溼氣較重的表現。

    尤其是早上剛起床的時候,總是覺得渾身疲憊,乏累等,身體很沉。

    有的人可能還會伴隨著發熱或是怕冷,流鼻涕等症狀。

    溼氣重的人,也會出現5種表現!

    1、面板癢

    溼氣重的人,面板經常會感到癢癢的,像有蚤子在身體爬動一般難受,用手去抓癢,有紅色凸起,像被蚊子叮一樣。

    2、小便渾濁

    3、大便黏膩

    很多人表示大便黏膩,粘便池,衝不乾淨,有時衝幾次都還會有“餘孽”殘留,這其實就是溼氣重的表現。

    4、面板爆痘

    身體溼氣過重,面板同樣會受到影響,比如說:爆痘。

    面板爆痘,是溼氣向外反射的訊號,會使毒氣在體內堆積,導致面板出油,出現爆痘的情況。

    爆痘可能發生在面部,也可能發生在後背。

    5、舌苔厚膩

    溼氣重的人,口氣,也相對較重,溼氣,會讓毒素在身體淤積,嘴裡便會有異常氣味。

    溼氣重的人,往往舌苔厚膩,四周有齒痕,比較典型的一個表現。

    生活中如何去除溼氣?

    1、一定少喝酒

    中醫認為,酒,助溼邪!

    喝酒會損傷肝臟,導致酒精肝;會傷害血管,導致血管堵塞;

    同樣,更會加重身體的溼氣,進而誘發一系列疾病。

    2、適量補水

    水是人體必需的,但是不可過量,否則也會造成溼氣纏身。

    平時除了喝水,也可適當補充祛溼的代茶飲。

    可在水中加入以下小植物,如馬齒莧、玉米鬚、薏仁、赤小豆、白鼓丁、黃實、山楂、淡竹葉等製成白鼓丁薏仁茶泡水。

    白鼓丁,擅長祛溼熱,可瀉火、利尿、除溼,改善溼熱所致噁心、舌苔發黃等症。

    黃實,歸脾、腎經,能健脾祛溼、固腎止瀉。薏仁,可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

    馬齒莧,歸肝、心、脾、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溼之效。

    玉米鬚,可利水消腫、平肝利膽,涼血、瀉熱,可去體內的溼熱之氣。

    淡竹葉,以滲溼洩熱見長。山楂,可健脾消食,有助於脾胃健康。

    赤小豆,健脾利溼、消腫解毒,值得注意的是,要選用赤小豆,而非紅小豆,切莫選錯了。

    2、堅持運動

    溼邪之氣可以隨著汗水排出體外,所以每天堅持體育鍛煉。

    快走、瑜伽、太極等能調動身體代謝,又不會過度消耗陽氣的運動是最為適宜的。

    在運動前,必須要先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來進行熱身,否則很容易拉傷肌肉。

    小步快速的行走,在燃燒脂肪的同時還可以提升臀部肌肉。

    最後注意的一點就是,在快步走結束之後,要放鬆拉伸,這樣才不會造成肌肉緊繃,產生疲勞感。

    3、每天泡泡腳

    對於寒溼,我們要採取辛溫化溼的方法,我們會採用花椒、乾薑、辣椒、胡椒,每天泡泡腳出汗,來散寒祛溼。

    能夠祛除寒氣,透過腳底傳遍五臟六腑,改善女性宮寒的體質。

    比如花椒有殺菌止癢的功效,使用花椒泡熱水燻洗外用,消炎殺菌,用這個水泡腳即可。倒進洗腳盆要漫過腳踝,這樣效果更好。泡腳時間最好不要低於20分鐘!

    4、不熬夜晚睡

    不熬夜。在晚上12點之前入睡,體內的溼氣就會透過腎臟和呼吸排出,自然能達到祛溼的效果。

    要保持室內的清潔乾爽,潮溼、陰冷的環境中生活是非常容易導致溼氣入侵體內。

    女性一定要擦乾頭上的水分在選擇入睡,否則會導致溼氣的侵蝕。

    最後常做三個動作,可祛溼,促排毒:

    1,拍肘窩

    2,拍腋窩

    3,拍膕窩

  • 15 # 煙月不知人事改

    中醫認為,“溼邪在,百病在,溼邪除,百病無”。

    溼氣,是一種津液過多的表現,而“溼氣”在體內是正常存在的。對身體有害的,被稱為“溼邪”,與風、暑、寒、燥、火,稱為“六淫”。

    溼氣過重的原因!1、內在原因-----脾虛

    中醫講脾惡溼,就是脾很討厭溼氣,所以如果你的脾健康,你身體就不會有溼氣的產生,所以說溼氣的內在根本原因是脾臟虛弱,導致不能代謝溼氣。

    2、外界原因-----寒溼入體

    現代的人都喜歡韓流,無論是什麼天氣,穿的很少,露腳踝、露肚子等,這兩者身體的部位,是最容易導致寒溼得侵入,所以我們要看注意保暖。

    3、自身原因-----生活方式

    我們說溼氣重根本在於脾臟虛弱,而如果你吃肉過多,或是暴飲暴食,吃的很飽,這些行為都是傷害我們的脾胃功能的。

    睡眠不足,現代人把我們的睡眠是時間顛倒了,白天睡覺,晚上工作,玩手機等,這樣的生活方式導致我們身體的陰陽失衡,就容易讓溼氣趁虛而入。

    空調房,其實我們排汗是很好的祛溼的方式,但是現代人都呆在空調房裡,夏天吹空調導致。

    溼氣“重”的4種表現,你佔了幾個?表現一:大便黏,難以衝下

    體內溼氣重的人,往往在早上排便時,會感覺大便比較“黏”,其表現主要是會“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要多衝幾次才行。

    中醫講“溼氣黏腸”,體內溼氣重的人,會導致大便次數增多,排便不淨,溏軟不成形等表現。

    表現二:舌苔厚、膩

    體內溼氣重的人,舌頭會表現出很厚的舌苔,或發黃、發膩,這可能說明體內有溼熱。

    中醫講“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從舌頭看,也能看出脾是否溼氣重。

    表現三:小腿發沉,全身乏力

    體內溼氣重的人,往往會在早上起床後,感覺小腿發沉、發酸,甚至會覺得全身乏力、渾身不適,就像是身體附著了重物。

    表現四:食慾差

    體內溼氣重也會讓人的食慾變差,就是那種沒有飢餓感,吃一點東西就覺得胃裡脹脹的,甚至吃飯時,會有隱隱的噁心感。

    中醫講,“脾惡溼”,脾溼重,會影響食慾,變得不想吃東西。

    三招逼走溼氣,輕鬆甩掉大肚腩!第一招:飲食祛溼

    人體內管控溼氣的開關是“脾”,平時注意飲食,多選補脾祛溼的飲食,可以幫我們很好地去除體內的溼氣

    1、祛溼食物

    芹菜

    體內熱盛、食慾不佳、疲倦無力的溼熱體質者可以多吃點芹菜。

    芹菜味道清爽、口感脆,好處也多多,能清熱滲溼、通血脈、健齒潤喉、明目醒腦、潤肺止咳。

    苦瓜

    苦瓜的口味有的人接受不了,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它的功用。

    它清熱解毒,對於祛溼也有一定的作用,特別是當溼氣嚴重引起一些面板問題時,苦瓜可以改善它們。

    扁豆

    扁豆是甘淡溫和的健脾化溼食物。能健脾和中,消暑清熱。解毒消腫,除溼止瀉。

    適用於脾胃虛弱,便溏腹瀉,體倦乏力,水腫,白帶異常以及夏季暑溼引起的嘔吐,腹瀉,胸悶等症。

    2、祛溼茶飲

    白鼓丁薏仁茶

    ——馬齒莧、黃鬚、薏仁、赤小豆、蒲公英、芡實、山楂、淡竹葉

    馬齒莧,清熱解毒、利水祛溼,還可排除更多毒素。

    黃鬚,可利水消腫、平肝利膽,涼血、瀉熱,可去體內的溼熱之氣。

    薏苡仁,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溼,養顏駐容、輕身延年 。

    赤小豆,可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

    芡實,既能健脾,又能除溼。它能去除體內溼氣,讓機體獲得輕鬆感,消除睏倦。

    黃花苗茯苓茶

    ——茯苓、蒲公英根、葛根、甘草、梔子、薏苡仁、赤小豆、砂仁、山藥、綠豆、黑豆、百合、乾薑、芡實、冬瓜皮、淡竹葉、馬齒莧、陳皮、桔梗、荷葉、人參、金銀花、菊花、紫蘇葉

    茯苓,健脾和胃、補腦健身、利水滲溼、寧心安神。

    蒲公英根,可瀉火除溼,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溼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葛根,歸脾胃經,能夠起到調理脾胃的作用,如果溼氣重常會有腹瀉,葛根能夠幫助治療脾虛,緩解拉肚子的症狀。

    甘草,補脾益氣,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癰腫瘡毒。

    第二招:穴位祛溼

    穴位按摩,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調理身體代謝,讓溼氣走的更快一點。

    1、血海穴

    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兩寸,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坐在椅子上將腿繃直後,會在膝蓋內側看到一個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隆起的肌肉頂端就是血海穴。

    作用:可輔助緩解月經不調、閉經、氣逆腹脹、溼疹、面板瘙癢、貧血等狀況。

    2、豐隆穴

    在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拇指)。

    作用:中醫認為溼必生痰,此穴位可以化痰溼、清神志,可輔助緩解痰溼誘發的胸腹痛、嘔吐、便秘、眩暈、煩心、面浮腫、四肢腫等狀況。

    3、陰陵泉穴

    採用正坐或仰臥姿勢,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處於脛骨後緣和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

    作用:陰陵泉穴可以起到內化溼邪的作用,還可清利溼熱、健脾理氣、益腎調經、通經活絡,輔助緩解腹脹、洩瀉、水腫、膝痛等。

    第三招:運動祛溼

    運動不僅有助於去除溼氣,也能在溼氣走後,塑造完美的身形,一舉兩得~

    1、祛溼步

    祛溼步,其實就是一個蹬腿的動作。

    溼氣大的人可以採用“祛溼步”的方式散步:雙手叉腰,後面的腿往前蹬出去,腳尖勾著蹬出去。

    走得不用太著急,走穩一點、慢一點,只要把腿抖起來,氣血迴圈就舒暢開,經絡就疏通。

    祛溼步,可以促進腿的氣血迴圈。腿的氣血循好,溼氣就能很好地排出去。

    2、祛溼瑜伽

    瑜伽中很多體式都可幫助祛溼排毒,這裡介紹一下天鵝式:

    跪坐,雙腳趾靠攏,雙膝分開,雙手伸直,放在雙膝上。

    雙手放於膝間的地上,十指向後,掌心向下,手臂、雙肘儘量向內併攏。

    深吸氣,降低上體重心,屈肘,合併雙肘,向前移動重心,腹部放在雙臂及雙肘上,雙腳併攏,慢慢向後伸直雙腿,直到身體重心放在雙手及雙腳腳趾上,抬頭。

    保持到不能繼續時停止,呼氣,回覆放鬆休閒,呼吸正常之後繼續練習。

    功效:這個姿勢可以強壯腹部器官、肌肉,促進代謝,淨化血液,消除毒素,幫助排出溼氣。

  • 16 # 嶄新的每一天

    “溼氣”在中醫裡又叫“溼邪”!如果長期生活在潮溼的環境下,就會讓溼邪侵入你體內,容易損壞脾肺。而大家注重的健康,積累在體內的溼氣太重的話,就會容易生病。讓人感到疲憊等現象!

    女人身體兩處“大”,說明溼氣過重了

    一、小肚子大

    中醫認為:脾臟能運化水溼。脾喜燥而惡溼,若脾陽振奮,脾臟健運,運滑水溼功能正常,溼邪則不易致病。

    然而,當脾胃功能下降時,就會導致溼氣過重溼留在人體,水溼無法順利排出來,慢慢的,小肚子就會出現水腫,小肚子會顯得很大。

    這種情況來說,因為肚子裡不是脂肪,所以不算是肥胖,因此溼氣重導致的肚子大,想透過減肥的方式減掉是不可能的。

    二、腿部變粗

    對於體內溼氣嚴重的人來說,溼氣會逐漸下沉在人體的下肢,從而使下肢的血液迴圈出現一定程度的阻礙。

    除此之外,溼氣重還會導致下肢的新陳代謝變得緩慢,從而形成水腫的現象,導致腿部水腫粗大。

    溼氣會引起主要的三大疾病:

    1、脾胃病

    溼氣過重和脾虛有直接的關係,中醫講:“脾惡溼”,所以溼氣重最先傷害脾臟,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噁心、嘔吐、厭食、甚至是胃脹、積水一些實質性的疾病。

    2、關節疾病

    關節是活動最多的地方,溼氣容易聚集的地方,平時下雨或是陰天是,關節或是頸椎就會出現疼通,酸脹的感覺,主要就是溼邪入體導致的。

    3、婦科病

    一旦女人溼氣重,很容易導致婦科疾病,出現婦科瘙癢,月經前後頭暈,乏力,或是出現閉經、痛經等症狀,嚴重會誘發多囊卵巢綜合徵,甚至是不孕不育症。

    想要健康祛溼,謹記四多、五少!【四多】

    1、多運動

    體內溼氣重的人,大多都缺乏運動,久而久之,會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病症。

    因此,日常生活中,要適當運動,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的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

    如慢跑,散步,太極,瑜伽等非劇烈的運動,這些運動,都有助於氣血迴圈,增加水分代謝。

    2、多喝茶

    白鼓丁薏仁茶:白鼓丁、芡實、薏苡仁、馬齒莧、赤小豆等。

    白鼓丁,用來治溼是最為適宜的,《本草綱目》記載:白鼓丁解食毒,散滯氣,化熱毒,消惡腫、結核。

    其可瀉火除溼,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溼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芡實,既能健脾,又能除溼,讓機體獲得輕鬆感,消除睏倦。

    薏苡仁,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溼、補肺清熱、可祛除風寒,排溼毒等 。

    馬齒莧,清熱解毒、利水祛溼,避免溼氣的侵蝕,增加溼氣的代謝,減少體內毒素的堆積。

    赤小豆,是我們常用的祛溼食物,有健脾益胃、利尿消腫,和薏苡仁搭配效果更佳。

    3、多泡腳

    中醫認為,夏天泡腳,溼邪乃除!

    也就是說,夏天多用熱水泡泡腳,有利於排出體內的溼氣。

    泡腳時,水溫要適中,時間大概保持在30分鐘左右為宜,泡到微微出汗,而不是大汗淋漓最佳。

    4、多按穴

    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有一個穴位:陰陵泉穴。

    此穴是脾經的合穴,也是人體的排溼大穴。

    作用:經常按揉,可排滲脾溼,健脾利水,通利三焦,快速祛除體內的脾溼。

    方法:用力點按此穴,再揉按,每次按摩10分鐘左右,每日一次即可。

    【五少】

    1、少酗酒

    中醫認為,酒,助溼邪!意思是說,酒精,是加重溼毒的主要因素之一。

    雖然我們都說,喝酒,有助於提神,能放鬆心情。

    但是,你也要知道,喝酒會損傷肝臟,導致酒精肝;會傷害血管,導致血管堵塞;同樣,更會加重身體的溼氣,進而誘發一系列疾病。

    2、少貪涼

    不論是寒涼的環境,還是寒涼的食物,都會導致體內的陽氣不足,讓溼氣加重。

    所以,日常要避免貪涼,尤其是夏天。

    不要洗涼水澡,少喝冰飲料,少吃冰棒等,這些都會刺激腸胃,造成脾胃不和,導致體內溼氣重!

    3、少重口

    腸胃功能好壞,直接關係到營養及水分的代謝,一旦代謝變差,體內的溼氣不易排出,便會加重。

    所以,想要腸胃好,最重要的就是,少吃重口味的食物。

    如油膩、過鹹、太甜等,都是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的食物。

    經常食用,不僅會加重炎症的反應,還會導致溼氣越來越重,損害身體健康。

    4、少熬夜

    現代人把我們的睡眠是時間顛倒了,白天睡覺,晚上工作,玩手機等,這樣的生活方式導致我們身體的陰陽失衡,就容易讓溼氣趁虛而入!

    因此,溼氣過重的人,要禁止熬夜。

    5、少潮溼

    有些女性因工作原因不得不長期在潮溼環境久呆,如浴池搓澡、陰涼倉庫管理、位於陰面辦公室等,長期久呆,也會使體內溼氣加重。

  • 17 # 醫者良言

    1.溼氣較重,壽命越短,需要警惕,具體指什麼?

    舌頭肥大:溼氣比較重的人舌頭是肥大的,看起來舌苔是比較厚膩的,而且舌頭的兩側有那種類似鋸齒狀的痕跡。

    肚子大:一般來說溼氣重的人,小肚子都比正常人的大,而且肥胖者大多也存在溼氣重的情況,這是因為體內溼邪易滯、容易集聚、難以消散。但是需要注意,肚子大也不一定說明就是溼氣重,需要結合別的一些症狀。

    2.除此之外,溼氣重還有別的症狀:

    大便不成形:正常人的大便是金黃色的,形狀是圓柱形或者香蕉形的,排便的時候是比較通暢的。如果溼氣重,那大便就會不成形,即使大便成形了你會發現馬桶上有一些糞便存在,這些糞便很難被沖掉。有的人可能感覺糞便噁心,不想看馬桶上的糞便,那也可透過用手紙的數量來判斷,對於溼氣重的人來說,至少需要3張紙才能擦乾淨。

    睡眠充足的情況下,早晨起床後依然犯困:現實中有很多人雖然不熬夜,每天11點之前睡覺,睡眠的長度也有8個小時,但是早晨起來的時候依然困,而且感覺頭沉,彷彿身上被包裹了什麼東西一樣,讓人看起來沒有精神,出現了這種情況也說明體內的溼氣比較重。

    3.如何去除溼氣?

    避免潮溼的環境:生活中應該儘量做到經常曬被子,儘量減少呆在潮溼的環境中。可能很多人覺得這沒有什麼,其實這些都會使體內的溼氣加重。夏天的時候很多人喜歡睡在地板上,殊不知這樣會損傷我們的身體,容易誘發風溼性疾病,這時候需要睡在距離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另外在下雨天應該儘量減少外出的次數,儘量不穿潮溼的衣服。

    堅持運動:運動不僅僅是可以促進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還可以緩解壓力,去除體內的溼氣。這主要是因為運動可以增加人體的產熱量,可以把這些溼氣逼出體外,從內向外提高溫度,從而達到很好的祛溼效果。

    拔罐:估計生活中有不少人都喜歡拔罐吧,感覺疲勞的時候就拔罐一次,確實可以起到很大的效果。但是說起拔罐能夠去除溼氣估計很多人不知道吧,其實這個是很好理解的,因為拔罐的時候是需要火的,而火的溫度高,可以把體內的溼氣逼出體外,另外拔罐還可以維持人體的陰陽平衡,有扶正祛邪的功效。但是需要注意拔罐後不玩立刻洗澡、洗頭,否則會加重溼氣,拔罐也就起不了什麼作用了。

    清淡飲食:我們現在之所以很多人溼氣重是因為飲食的問題,因此我們應該儘量做到低鹽、低脂、低糖、低能量飲食,每天吃食鹽的總量<6g,不吃油炸或者油煎等油膩性食物,不吃糖果或者甜食,平時可以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適當增加優質蛋白的攝入比如雞蛋、牛肉等。

    其他:注意休息,不熬夜,每天11點之前睡覺,保證7個小時的睡眠時間。不可太勞累,保持良好的心態,經常學會放鬆身心。必要的時候可以去看看中醫,服用點中藥。

  • 18 # 肌肉型男

    這兩個部位越“大”,說明溼氣越重,壽命“越短”,需警惕

    第一個:小肚子

    溼氣,能引起婦科病。《傅青主女科》雲:“夫帶下者俱是溼症。”

    女人,小肚子越大,溼氣越多,特點就是減不下去。

    體內溼氣重,滯留在體內,無法排出,久而久之,便會慢慢導致小腹的水腫。

    這種嚴格來說,不算是肥胖,只是小肚子顯得比較大。

    第二個:舌頭

    舌頭胖大,出現“齒痕舌”,也說明體內溼氣重。

    尤其是,早上起來後,發現舌體兩邊有齒痕,舌頭又胖又大。

    這些都是脾虛溼重的典型症狀,需要好好健脾祛溼了。

    有看過中醫的朋友,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被告知“溼氣重”的經歷?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

    溼氣大又會有什麼危害呢?

    溼氣不同的程度,溼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不同,可以分為以下五級:

    一級溼毒:在表皮;症狀:面板騷癢,長溼疹,頭臉油膩、長痘。

    二級溼毒:在肌肉; 症狀:酸,困,累,乏,如肩頸肥厚,酸困,腰痠,乏力。

    三級溼毒:在骨骼,即是骨寒溼,俗稱風溼。 症狀:肩周炎,肩痛,頸椎勞損,腰痛,風溼關節炎,變天關節就痛。

    四級溼毒:在臟腑(子宮、卵巢、脾胃、肺)症狀:脾胃虛弱,便秘,肺虛多痰,婦科炎症。

    五級溼毒:在身上(腫瘤)切了又長,長了又切。那麼為什麼會存在溼氣呢?溼的存在主要有三個因素:

    1.因為吃了過多的油膩物,消化不了,堆積成溼;

    2.雖然沒多吃,但本身消化能力不足,吃一點兒就膩住了,也會成溼;

    3.還有就是環境、季節因素的影響,比如夏天,很多人體內都會有溼,身體會變得很重、很懶。

    這三種症狀歸根結底都和脾氣有關係,“溼重”是標,“脾氣虛”是本。

    中醫說的脾,是負責運轉的,任何代謝產物的排除都要藉助脾氣的力量。脾氣一虛,髒東西就要瀦留體內。髒東西是什麼呢?可以是多餘的脂肪,也可以是異常的分泌物、排洩物。

    那麼什麼樣的人是溼氣大呢?

    胖人多陽虛“溼重”

    很多胖人看似壯實,實為虛寒溼氣大。特別是肚子上脂肪多、游泳圈越來越大的人,更不能忽略他們體質的寒性。

    你如果去摸這種胖人,他們的面板一般都是涼涼的。就是因為他們的身體自己知道缺少陽氣,本能地增多脂肪,以起到保溫的作用。所以也就有“胖人多陽虛,而瘦人多陰虛”的理論,往往是越胖越虛,越虛越胖,形成惡性迴圈。

    胖人的正確減肥方式應該是溫化寒溼,“溫”是增加代謝脂肪的能力,“寒溼”就是指那些不該積存在體內的脂肪。

    那麼,溼氣大的人應該如何健脾祛溼?

    1.拔罐

    拔罐是可以調理身體的這是中醫療法裡很重要的一種療法,那麼拔火罐,對溼疹到底有沒有好處?是否可以依靠其來治療溼疹?那我們來分析下拔火罐對於祛溼的作用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比較明顯呢?

    拔罐是利用燃燒、擠壓等方法排除罐內空氣,造成負壓,使罐吸附於體表特定部位(患處、穴位),產生廣泛刺激,形成區域性充血或瘀血,而達到可以驅逐寒氣、疏通脈絡、消除淤血、治癒疾病的目的。因此,體內溼盛的人拔火罐非常好。

    但是對於有經常食用寒溼食物導致的內溼就不會那麼有效果了,這也是治療溼疹所說的,忌口海鮮的道理,拔罐等療法只能作為理療保健的方式來緩解寒溼。

    2、食療

    白鼓丁薏仁茶:

    白鼓丁也叫蒲公英,蒲公英有清熱解毒利尿的功效。《本草經疏》記載:“蒲公英昧甘平,其性無毒。當是入肝入胃,解熱涼血之要藥。”蒲公英可瀉火除溼,可以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溼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白鼓丁薏仁茶:

    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葉0.2g、馬齒莧0.1g、槐米0.1g、芡實0.3g、綠茶0.2g

    薏仁入脾,可以健脾除溼,味甘淡,滲利即利水滲溼,像疏通水道一樣將水排走。

    赤小豆可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

    馬齒莧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腸經。清熱解毒,利水去溼,散血消腫,除塵殺菌,消炎止痛,止血涼血。馬齒莧還含大量維生素E、維生素C、胡蘿蔔素及谷胱甘肽等抗衰老的有效成分!

    3、運動

    運動不僅可以緩解壓力,還能加速溼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等運動,有助於活化氣血迴圈,增強體內水分代謝。

    4、避開溼氣的環境

    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溼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痠痛。

    潮溼下雨天減少外出。

    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不要蓋潮溼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乾身體,吹乾頭髮。

    5、清淡飲食

    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保護腸胃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淡、適量、均衡飲食。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食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

  • 19 # 健康小樣兒

    一到了秋冬季節,很多人就開始琢磨怎麼滋陰養生,別急!你可能最大的問題還沒有解決,那就是溼氣!

    我們都知道,夏天最容易積攢溼氣,但因為夏天炎熱,身體的溼氣還無法作怪,很多人雖然攢了一身溼氣,自己卻不知道。

    但到了秋冬季節,天氣寒冷,溼氣和寒氣勾在一起,身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甚至處在最頂端的頭部,也會有不良反應。

    這兩個部位越“大”,說明您的溼氣越重,壽命“越短”,需警惕!

    一、小肚子大

    中醫認為:脾臟能運化水溼。脾喜燥而惡溼,若脾陽振奮,脾臟健運,運滑水溼功能正常,溼邪則不易致病。

    然而,當脾胃功能下降時,就會導致溼氣過重溼留在人體,水溼無法順利排出來,慢慢的,小肚子就會出現水腫,小肚子會顯得很大。

    這種情況來說,因為肚子裡不是脂肪,所以不算是肥胖,因此溼氣重導致的肚子大,想透過減肥的方式減掉是不可能的。

    二、腿部變粗

    對於體內溼氣嚴重的人來說,溼氣會逐漸下沉在人體的下肢,從而使下肢的血液迴圈出現一定程度的阻礙。

    除此之外,溼氣重還會導致下肢的新陳代謝變得緩慢,從而形成水腫的現象,導致腿部水腫粗大。

    身體的4個反應,是溼氣太重

    1、頭昏腦漲、渾身不爽

    不知道為什麼,總是頭昏腦漲、渾身不爽,這就是體內溼氣較重的表現。有的人可能還會伴隨著發熱或是怕冷,流鼻涕等症狀。

    2、舌頭

    舌頭:如果你發現舌苔厚膩,上面像鋪了一層類似苔蘚一樣的東西……倘若常年如此,那說明你體內溼氣相當嚴重了……此時,舌頭還會出現另外一種現象:邊緣有鋸齒。這是水溼太重,舌頭變的胖大,和牙齒擠壓而形成的。

    3、消化能力變差

    沒有飢餓感,加上食慾不佳,吃一點東西就變得胃脹,平時有隱隱的胸悶感。這種感覺就好像吃下去的東西自己往上頂似的,這是因為溼氣重是會影響到胃腸能力的。

    4、大便黏膩、小便渾濁

    長期便溏,體內肯定是有溼氣在侵蝕。大便後總有某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有溼的一種表現,因為溼氣有黏膩的特徵。體內有溼的人,大便後一張紙是不夠用的,得多用幾張才行。

    堅持“一水二穴三忌”,去除溼氣一身輕祛溼

    一水

    即:祛溼茶水。

    用一些健脾利溼的食材,搭配做成茶飲,泡水喝,祛溼又健脾,效果幾杯。

    自己動手製作

    白鼓丁薏仁茶

    可健脾、祛溼、排毒。

    材料:馬齒莧、玉米鬚、薏仁、赤小豆、白鼓丁、黃實、山楂、淡竹葉

    做法:

    馬齒莧、白鼓丁、淡竹葉、玉米鬚,洗淨切段,烘乾備用;

    薏仁、赤小豆,炒熟備用;

    黃實、山楂,洗淨,掰碎,烘乾備用;

    取白鼓丁0.9g,赤小豆1.7g,薏仁 0.7g,馬齒莧0.1g,黃實0.3g,山楂 0.1g、玉米鬚 0.1g,淡竹葉0.2g,碾碎後,裝入小茶包中。

    每次取一包,熱水沖泡,代茶飲,即可。

    解析:

    白鼓丁,擅長祛溼熱,可瀉火、利尿、除溼,改善溼熱所致噁心、舌苔發黃等症。

    黃實,歸脾、腎經,能健脾祛溼、固腎止瀉。薏仁,可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

    馬齒莧,歸肝、心、脾、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溼之效。

    玉米鬚,可利水消腫、平肝利膽,涼血、瀉熱,可去體內的溼熱之氣。

    淡竹葉,以滲溼洩熱見長。山楂,可健脾消食,有助於脾胃健康。

    赤小豆,健脾利溼、消腫解毒,值得注意的是,要選用赤小豆,而非紅小豆,切莫選錯了。

    祛溼,堅持揉“二穴”

    1、陰陵泉穴

    位置: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陰陵泉穴,是脾經的合穴,是人體的排溼大穴。

    經常按揉,可排滲脾溼,健脾利水,通利三焦,快速驅除體內的脾溼。

    稍微用些力點按此穴,再開始揉按,按摩5-10分鐘左右。

    或者,拇指指端放於此穴,先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再點按半分鐘,至區域性有酸脹感。

    2、委中穴

    位置:雙側膝蓋後方的凹陷處。

    委中穴,是十二正經中肝經、腎經、膀胱經經脈循行區域。

    膀胱經,是人體大的排毒祛溼通道。

    經常按揉委中穴,可有效的幫助身體進行祛溼。

    把手掌搓熱,來回搓擦,間斷按壓穴位,以局部發熱、酸脹為宜。

    一、少吃以下食物

    腸胃功能不好,並且口味也重,這樣的話會使體內的溼氣越來越重!

    如:油膩的食物或者是很鹹,很甜的食物,以及一些像肥肉這種不容易被腸胃消化的食物,這些食物食用下去以後,都會加重溼氣!

    此外,一些寒涼食物、粘膩食物、不好消化的食物都要少吃。尤其要注意生冷食物!

    生冷寒涼的食物是會導致體內的溼氣加重的,尤其是一些冰鎮冷飲,最容易加重溼氣!夏天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二、少做以下事情

    溼氣重的人,夏天不宜立即開空調,天涼時不宜穿太少,面板長期暴露在外,容易導致溼氣加重!

    此外,晚上睡覺時不要開空調,天氣過熱時更不要將門窗緊閉,因為室內潮溼容易導致溼氣加重,這也是保護我們的呼吸道的一種做法。

    三、少熬夜

    睡眠也會對時期有影響嗎?

    睡眠不足,經常熬夜的人,往往得不到好的休息,這就會對脾胃產生損傷,時間長了,就容易導致脾虛,因此身上的溼氣就會加重!

    因此,睡眠充足,也是祛溼的重要一項!脾胃調理好了,可以加快溼氣的去除!

    每人每晚要保證7-8小時的睡眠,在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最好保持在睡眠狀態,能保證人體的正常新陳代謝,對去除溼氣也是很有利的。

  • 20 # 月亮灣拉布拉多犬舍

    通常認為,腹部的贅肉和大腿的贅肉多,是身體溼氣重的一個標誌,但其實並不是這樣,身體溼氣重最直接的標誌就是大便長期不成形和舌苔有齒痕,其餘的,如腹部和大腿的贅肉比較多,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

    右上角關注幫忙點一下,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腹部和大腿肉越多,溼氣不一定越重

    有些人認為腹部和大腿的贅肉是因為溼氣導致的,溼氣有淤堵的作用,腹部和大腿在淤堵下,特別容易肥大。

    沒錯,溼氣確實會導致腹部贅肉增加,溼氣的形成就是因為脾虛導致的,脾不能將營養分佈於全身,在某一處積累,就形成了淤堵和肥大,但每個人的體質是不同的,疾病的表現形式也不同,溼熱的話,病人會呈現大便乾燥,身體消瘦的症狀,此時肚子和大腿就不會肥大。

    所以,身體有溼氣最明顯的兩個症狀就是大便黏膩以及舌苔齒痕。

    溼氣的症狀還有哪些表現形式

    溼氣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就是大便長期不成形和齒痕舌。另外,像經常睡不醒,臉色發黃,身體消瘦或肥胖,臉上長痘,大便粘馬桶等,都是身體溼氣重的一種表現。

    溼氣重怎麼治療

    古有“千寒易去,一溼難除”的說法,就說明溼氣在古代也是比較讓人厭惡的一種疾病。

    對於身體溼氣重還不想太費功夫,太費精力來進行治療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運動,每天三十分鐘的有氧運動,堅持三個月,大部分溼氣重的患者,病症都能去除。

    有條件的人,祛溼可以採用艾灸的方法來進行。很多一線大牌明星,身體都有溼氣重的症狀,他們就會透過艾灸的方法來快速治療。

    另外,治療溼氣,一定要配合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的改善!

    生活習慣上,一定要早睡早起,睡眠不足會引起脾虛導致溼氣重。

    飲食習慣上,不能吃太多的肉,肉生溼,也會導致身體溼氣重!

    最後,祛溼其實非常簡單,但一定要堅持。方法很多,最後堅持不住,也是無效。

    喜歡的話,幫忙點一下關注,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伊朗承認擊落客機導致幾百人無辜喪命,美國的做法是正義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