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歲月流情

    溼氣重,是被很多人常常說起的一句話,很多時候這個“溼”,指的就是“痰溼” ,最近是夏秋之交,自己感覺更為明顯。我也覺得自己變“油膩”了,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見到油膩大叔,那麼有木有“油膩小姐姐”呢?

    參照以下的9個標準,對照一下,自然明白。

    1 .頭油很重。頭髮像打了摩絲一樣,幾天不洗可以捋成一團。慢慢的頭髮就會掉,就像一塊地,肥料多了莊稼被燻死了,這就是所謂的脂溢性脫髮。如果把頭髮剃光了,可謂油光可鑑,比剛擦過的皮鞋還亮,完全可以當鏡子照。

    2 .臉上的油也很多。用紙揩下來可以炒一盤菜了。臉上會長很多痘痘,這種痘痘的比較碩大,不像青春痘那麼鮮紅。

    3.怎麼也睡不醒,越睡越想睡。早上起來頭重如裹,整個人濛濛的,恍恍惚惚。

    4 .總感覺很累,不願意走動,雙腿像灌了鉛一樣沉重,能夠躺著絕不坐著,能夠坐著絕不站著,能夠站著絕不走著。以為自己身體很虛,想吃點補藥,一吃補藥身體更不舒服了,更沉重了。

    5 .他們大腹便便,有著碩大的圓滾滾的肚子,嚴重者低下頭看不到自己的腳尖。

    6 .他們的大便很不爽,上廁所的時間很長,浪費的手紙也很多,大便黏膩,很臭,怎麼也衝不掉,必須要用刷子。

    7 .胃口不好啊,吃飯就是不香,不知道什麼叫餓,稍微多吃一點就會胃脹腹脹。但是他們卻喜歡吃肉,喝點酒胃口就開了。

    8. 口氣大,不是說話很牛的意思,是口腔氣味大,腳指頭痛,一查尿酸高。

    9 .舌質偏紅,舌苔膩,像剛剛舔過奶油雪糕,白白厚厚的,有時會發黃。

    這幾點只要具備了,無論是大叔還是小姐姐,你都是油膩的,也就是痰溼體質了。

  • 22 # 感悟的一生

    女人一處“越大”,溼氣越重

    【小肚子大】

    中醫認為:脾臟能運化水溼。

    脾喜燥而惡溼,若脾陽振奮,脾臟健運,運滑水溼功能正常,溼邪則不易致病。

    而溼氣重,會導致水溼留在人的身體內,脾胃受損,水溼也就無法順利排出來,然後慢慢就會造成小腹的水腫。

    這種情況,其實嚴格來說,不是肥胖,因為只有小肚子那裡會顯得比較大。

    另外,女人溼氣重,還有哪些表現?

    1、早起犯困,哈欠頻繁

    2、渾身沒勁,四肢無力

    3、頭屑多,頭髮愛出油,易脫髮

    4、排便粘稠,不成型

    5、睡覺經常流口水

    6、前胸後背起痘痘,額頭也經常爆痘

    三個習慣,加速溼氣發生,儘量避免!

    1、貪涼

    不論是寒涼的環境,還是寒涼的食物,都會導致體內的陽氣不足,讓溼氣加重。

    所以,日常要避免貪涼,尤其是夏天。

    不要洗涼水澡,少喝冰飲料,少吃冰棒等,這些都會刺激腸胃,造成脾胃不和,導致體內溼氣重!

    2、溼發

    女人晚上洗頭後,一定要注意,吹乾後,在入睡。

    如果頭髮溼漉漉,便開始睡覺,很容易導致溼氣入體,危害健康。

    3、酗酒

    中醫認為,酒,助溼邪!意思是說,酒精,是加重溼毒的主要因素之一。

    雖然我們都說,喝酒,有助於提神,能放鬆心情。

    但是,你也要知道,喝酒會損傷肝臟,導致酒精肝;會傷害血管,導致血管堵塞;同樣,更會加重身體的溼氣,進而誘發一系列疾病。

    記住5招,祛除溼氣,“溼”不再來!

    1、調料祛溼

    蔥、姜、蒜,是我們常見的調味料,做菜時加入,不僅能增加味道,還有著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

    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辣辣的薑湯,用薑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溼氣逼散出來,待全身發過汗之後,病症會有所緩解。

    此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等。

    2、喝茶祛溼

    白鼓丁薏苡仁茶:

    白鼓丁也叫蒲公英,蒲公英有清熱解毒利尿的功效。《本草經疏》記載:“蒲公英昧甘平,其性無毒。當是入肝入胃,解熱涼血之要藥。”蒲公英可瀉火除溼,可以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溼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白鼓丁薏苡仁茶:

    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葉0.2g、馬齒莧0.1g、槐米0.1g、芡實0.3g、綠茶0.2g

    薏仁入脾,可以健脾除溼,味甘淡,滲利即利水滲溼,像疏通水道一樣將水排走。

    赤小豆可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

    馬齒莧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腸經。清熱解毒,利水去溼,散血消腫,除塵殺菌,消炎止痛,止血涼血。馬齒莧還含大量維生素E、維生素C、胡蘿蔔素及谷胱甘肽等抗衰老的有效成分!

    白鼓丁番麥須

    配方:蒲公英根、玉米鬚(番麥須)、玉竹、玫瑰花

    功效:去溼氣,降血糖,適合高血糖者祛溼降糖。

    做法:

    將蒲公英根、玉竹洗淨,烘乾炒製成茶,備用;取包裹在玉米葉中的玉米鬚,洗淨烘乾備用;野生玫瑰花瓣自然陰乾,備用;取玉米鬚1g,蒲公英茶0.5g、玉竹0.5g、玫瑰0.3g,碾碎後做成白鼓丁番麥須茶包,每日取一包泡水代茶飲即可!

    蒲公英用其來祛溼是最為適宜的,《本草綱目》中說:“蒲公英解食毒,散滯氣,化熱毒,消惡腫、結核。”蒲公英可瀉火除溼,可以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溼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玉米鬚俗稱番麥須,也是具有很好的利水消腫作用的,且可綜合調整脂質代謝,對血糖的調節作用尤為明顯,可在祛溼的同時對身體血糖、血壓和血脂有一個綜合的調節作用。

    3、泡腳祛溼

    溼氣重,用熱水泡腳,是有一定作用的。

    腳底穴位,非常之豐富,泡腳能夠疏通經絡、促進血液流通、舒緩壓力、幫助體內排出體內溼寒。

    水溫度以38~43度為宜,水量摸過腳踝,泡到後背感覺有點潮,或者額頭出汗了,就算是好了。

    4、穴位祛溼

    承山穴:是溼氣最佳的排洩的通道,是最佳的穴位,

    取穴方法:在足太陽膀胱經上,位於小腿肚子下方正當中

    點揉方法:輕輕地按、輕輕地揉,以感覺到酸脹微痛為宜,

    或是將兩腿伸到床外,讓承山穴恰恰擱在床沿上,兩腿左右晃動,以推拿承山穴的作用。

    5、運動祛溼

    運動排汗,能去溼氣,每天堅持運動鍛鍊,幫助排出體內溼氣。

    注意,並不是出汗越多,對祛溼越有利,大汗反而會傷身,微微出汗為宜。

    慢跑,快走、瑜伽,皆是不錯的運動方式。

    練瑜伽,能去溼氣,因為瑜伽是動態練習,可以增加水分代謝,幫助溼氣排出。

    所以,日常多做做瑜伽,對於祛溼也十分有利!

  • 23 # 汪醫生小課堂

    體內溼氣過重,會讓人身體不適、四肢沉重、手腳冰冷、不願意活動,甚至出現腸胃不適的症狀。體內溼氣重的人,其也會出現身體體徵的改變,人體的某些器官也出現相應的變化。

    1.舌苔厚膩:溼氣重最常見的表現是舌苔厚膩。正常人的舌頭一般呈淡紅色,舌面上有一層薄薄的、顆粒大小均勻的白苔。溼氣重的人白苔增厚、舌頭肥厚。

    2.肚子大:很多人日常生活中會發現自己身材消瘦,但小腹部凸出,這有可能就是體內溼氣加重。溼氣重的人,其體內水分太多,會出現水腫,小腹、大腿都出現假性肥胖。

    除了舌苔肥厚、肚子大常見的表現外,還會出現以下表現。 大便不成形。正常人大便呈金黃色條狀。體內溼氣重大便不成形,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 刷牙時噁心。很多刷牙時會出現噁心、乾嘔,這也可能是體內溼氣過重的表現。 體內溼氣重的人,主要是環境溼潤,缺乏鍛鍊,平常飲食油膩,久而久之,體內溼氣淤積,會引發一系列病症。建議平常利用除溼器營造乾燥的生活環境加強運動,運動有利於排出體內淤積的溼氣。除了運動外,泡腳發汗也是祛除溼氣的一個可靠方法。很多女性朋友喜歡用薏米、紅豆煲湯煮水喝,這對消除水腫也很有效果。

  • 24 # 微笑的一生

    溼氣,就像是體內的水蒸氣,總是圍繞著體內器官。

    此時,器官就像是裹了一層溼毛巾,沉重而不能正常工作。

    溼氣,可以說是現代人健康的一個大“威脅”,嚴重損害健康。

    生活中,十人九溼,大部分人體內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溼氣。

    身體兩個部位越“大”,體內“溼氣”就越重,壽命越短,需警惕

    第一個:舌體胖大,有齒痕

    舌頭胖大,出現“齒痕舌”,說明體內溼氣重。

    尤其是,早上起來後,發現舌體兩邊有齒痕,舌頭又胖又大。

    這些都是脾虛溼重的典型症狀,需要好好健脾祛溼了。

    第二個:小肚子大

    《傅青主女科》雲:“夫帶下者俱是溼症。”

    女人,小肚子越大,溼氣越多,特點就是減不下去。

    體內溼氣重,滯留在體內,無法排出,久而久之,便會慢慢導致小腹的水腫,這種嚴格來說,不算是肥胖,只是小肚子顯的比較大。

    此外,體內溼氣重,還有這幾種表現:1、食慾差

    溼氣重的人,會嚴重損害脾胃健康,進而導致食慾減少。

    2、身體發沉

    溼氣重的人,往往感覺身體沉,提不起勁來,精力不足,人容易疲憊、乏力。

    3、頭髮油膩

    早上剛洗的頭,到下午就非常的油膩,頭屑還多。此時,或許是體內溼氣重所致。

    4、面板爆痘

    面板爆痘,是溼氣向外反射的訊號,會使毒氣在體內堆積,導致面板出油,出現爆痘的情況。爆痘可能發生在面部,也可能發生在後背。

    5、大便粘,難以衝乾淨

    早上排便時,若出現大便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可能是體內有溼氣。

    若大便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型,且排便不淨,則體內溼氣加重了。

    不想體內溼氣重,多飲一水,遠離二物,常揉三處多飲一水

    用健脾利溼的食材,做成茶,每天喝,是簡單有效的祛溼方法之一。

    自己動手做,白鼓丁薏仁茶,每天泡水代茶飲,有助於幫助排溼毒。

    材料:玉米鬚、薏仁、赤小豆、馬齒莧、白鼓丁、芡實、山楂、淡竹葉

    做法:以上材料,全部碾碎,做成茶包,熱水沖泡,代茶飲,即可。

    白鼓丁,利尿利溼,洩溼熱,改善溼熱所致噁心、舌苔發黃,紅腫痘痘等症,還可排除更多毒素。

    薏仁,利溼健脾、祛風勝溼,利腸胃,消水腫。與赤小豆搭配後,健脾利溼、消腫解毒,祛溼效果更突出。

    玉米鬚,入肝、腎、膀胱經,可利水消腫、平肝利膽,涼血、瀉熱,可去體內的溼熱之氣。

    芡實,既能健脾,又能除溼。它能去除體內溼氣,讓機體獲得輕鬆感,消除睏倦。

    淡竹葉, 以滲溼洩熱見長。山楂,歸脾經,可健脾,有助於祛溼。馬齒莧,清熱解毒、利水祛溼。

    幾種搭配在一起,去除體內溼氣,效果尤佳,不妨試試。

    遠離二物1、遠離冷飲

    冰鎮飲料、冰激凌、雪糕等,這類冷飲,要注意遠離,少吃一些。

    這類食物,吃得多,容易導致脾虛。脾虛,會加重溼氣,不利於溼氣的排洩,這類冷飲還是要少吃為好。

    2、遠離酒飲

    “酒助溼邪”,喝酒,是加重“溼毒”的關鍵因素。

    尤其是,冰鎮的啤酒,會加重身體負擔,導致體內的津液代謝失去平衡,溼氣也就越來越重。所以,要注意,少喝酒,切莫貪杯。

    常揉三處

    經常按揉一些健脾利溼的穴位,也有助於身體祛溼排毒。

    1、揉陰陵泉穴

    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經常按揉,可排滲脾溼,健脾利水,通利三焦,快速驅除體內的脾溼。

    稍微用些力點按此穴,再開始揉按,按摩5-10分鐘左右。

    或者,拇指指端放於此穴,先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再點按半分鐘,至區域性有酸脹感。

    2、揉委中穴

    位於雙側膝蓋後方的凹陷處。

    委中穴,是十二正經中肝經、腎經、膀胱經經脈循行區域。

    膀胱經,是人體大的排毒祛溼通道。

    經常按揉委中穴,可有效的幫助身體進行祛溼。

    把手掌搓熱,來回搓擦,間斷按壓穴位,以局部發熱、酸脹為宜。

    3、揉湧泉穴

    腳窩,藏著人體保健要穴——湧泉穴。溼氣,容易從人體的湧泉穴進入人體,祛溼,也可以按揉湧泉穴。此外,經常敲打腳窩,有助於陽氣生髮,陽氣,是排溼邪的“根本動力”。陽氣不足,單靠外力,溼邪是很難徹底排出。因此,經常按揉拍打湧泉穴,對於祛溼,十分有益。

    去體內溼氣,還可以這樣做:1、多運動

    運動排汗,也能去溼氣,每天堅持運動鍛鍊,幫助排出體內溼氣。

    注意,並不是出汗越多,對祛溼越有利,大汗反而會傷身,微微出汗為宜。

    慢跑,快走、瑜伽,皆是不錯的運動方式。

    2、多泡腳

    熱水泡腳,有一定祛溼之效。

    並且,多用熱水泡泡腳,對於人體健康,大有益處。

    經常泡腳,能疏通經絡、促進血液流通、舒緩壓力、幫助體內排出溼寒。

    水溫度以38~43度為宜,水量摸過腳踝,泡到後背感覺有點潮,或者額頭出汗了,就算是好了。

    3、重飲食

    少吃煎炸、燒烤食物,如炸薯條、炸雞、燒鵝、燒乳豬......

    少吃辛辣食物,如麻辣火鍋、川菜、湘菜,過食辛辣食物,會生內熱。

    少吃冰涼食物,如冷盤、冰啤、雪糕 ,過食冰涼食物,易損傷陽氣,導致脾胃虛寒。

    4、不溼發入睡

    晚上洗頭後,一定要注意,吹乾後,再入睡。一旦,頭髮溼漉漉,便開始睡覺,很容易導致溼氣入體,危害健康。

  • 25 # 飲膳太醫

    女人溼氣重,還有哪些表現?

    1、小肚子大

    溼氣太重的人,會導致小腹水腫變大,看似肥胖,實則是溼氣過重。因此,當你發現自己的肚子變得特別大,可身體其他部位又沒有明顯變胖的話,很可能就是溼氣過重造成的。

    2、早起犯困,哈欠頻繁

    3、渾身沒勁,四肢無力

    4、頭屑多,頭髮愛出油,易脫髮

    5、排便粘稠,不成型

    6、睡覺經常流口水

    7、前胸後背起痘痘,額頭也經常爆痘

    住5招,祛除溼氣,“溼”不再來!

    1、調料祛溼

    蔥、姜、蒜,是我們常見的調味料,做菜時加入,不僅能增加味道,還有著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

    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辣辣的薑湯,用薑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溼氣逼散出來,待全身發過汗之後,病症會有所緩解。

    此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等。

    2、喝茶祛溼

    白鼓丁薏苡仁茶:

    白鼓丁也叫蒲公英,蒲公英有清熱解毒利尿的功效。《本草經疏》記載:“蒲公英昧甘平,其性無毒。當是入肝入胃,解熱涼血之要藥。”蒲公英可瀉火除溼,可以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溼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白鼓丁薏苡仁茶:

    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葉0.2g、馬齒莧0.1g、槐米0.1g、芡實0.3g、綠茶0.2g

    薏仁入脾,可以健脾除溼,味甘淡,滲利即利水滲溼,像疏通水道一樣將水排走。

    赤小豆可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

    馬齒莧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腸經。清熱解毒,利水去溼,散血消腫,除塵殺菌,消炎止痛,止血涼血。馬齒莧還含大量維生素E、維生素C、胡蘿蔔素及谷胱甘肽等抗衰老的有效成分!

    白鼓丁番麥須茶

    配方:蒲公英根、玉米鬚(番麥須)、玉竹、玫瑰花

    功效:去溼氣,降血糖,適合高血糖者祛溼降糖。

    做法:

    將蒲公英根、玉竹洗淨,烘乾炒製成茶,備用;取包裹在玉米葉中的玉米鬚,洗淨烘乾備用;野生玫瑰花瓣自然陰乾,備用;取玉米鬚1g,蒲公英茶0.5g、玉竹0.5g、玫瑰0.3g,碾碎後做成白鼓丁番麥須茶包,每日取一包泡水代茶飲即可!

    蒲公英用其來祛溼是最為適宜的,《本草綱目》中說:“蒲公英解食毒,散滯氣,化熱毒,消惡腫、結核。”蒲公英可瀉火除溼,可以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溼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玉米鬚俗稱番麥須,也是具有很好的利水消腫作用的,且可綜合調整脂質代謝,對血糖的調節作用尤為明顯,可在祛溼的同時對身體血糖、血壓和血脂有一個綜合的調節作用。

    3、泡腳祛溼

    溼氣重,用熱水泡腳,是有一定作用的。

    腳底穴位,非常之豐富,泡腳能夠疏通經絡、促進血液流通、舒緩壓力、幫助體內排出體內溼寒。

    水溫度以38~43度為宜,水量摸過腳踝,泡到後背感覺有點潮,或者額頭出汗了,就算是好了。

    4、穴位祛溼

    承山穴:是溼氣最佳的排洩的通道,是最佳的穴位,

    取穴方法:在足太陽膀胱經上,位於小腿肚子下方正當中

    點揉方法:輕輕地按、輕輕地揉,以感覺到酸脹微痛為宜,

    或是將兩腿伸到床外,讓承山穴恰恰擱在床沿上,兩腿左右晃動,以推拿承山穴的作用。

    5、運動祛溼

    運動排汗,能去溼氣,每天堅持運動鍛鍊,幫助排出體內溼氣。

    注意,並不是出汗越多,對祛溼越有利,大汗反而會傷身,微微出汗為宜。

    慢跑,快走、瑜伽,皆是不錯的運動方式。

    練瑜伽,能去溼氣,因為瑜伽是動態練習,可以增加水分代謝,幫助溼氣排出。

    所以,日常多做做瑜伽,對於祛溼也十分有利!

    進入秋天,你會說天氣乾燥,要格外注意乾燥帶來的危害,其實在這個時候,溼氣依然不容忽視。可能你會說,溼氣只有夏天有,畢竟夏天潮溼,任何季節都存在,時時都有,出現溼氣,要是不加以重視,可能有大麻煩。很多人發現自己整天睏乏無力,無精打采,早上起床困難,頭暈腦脹,還頻繁鬧肚子,好像得了什麼大病一樣。

    如果你伸出自己的舌頭,十有八九會發現自己:舌頭邊緣有鋸齒狀,白白的舌苔鋪滿了整個舌頭,舌頭中間還可能有裂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伊朗承認擊落客機導致幾百人無辜喪命,美國的做法是正義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