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21 # 莫安營

    洪承疇降清之後,向滿清建一大策:

    旗人不用營生,由漢人出錢養著。

    有人算過賬:滿人五百萬,每人每月四兩餉銀,則每年需12X4X500=24000萬兩。從滿清入關至滅亡,兩百多年,共需6000000多萬兩。如果用馬車裝運,每車裝千斤,要四百萬輛車才裝得下。如果把這些銀兩鑄成銀圓,每圓直徑一寸一分,把這些銀圓聯成一帶,可以繞地球58圈。

    有人說,這洪承疇忒壞了!

    有人說,不,這是洪承疇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洪承疇,明萬曆進士,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戰敗,降清。洪承疇降清後,據清人筆記所載,至少被兩個人打過。

    一是洪太夫人。洪承疇把他老媽從閩中迎來京中,太夫人見到他,怒罵,掄起柺杖就打,說:“你個奸臣,接我來,要老孃做旗下老婢嗎?我打死你,為天下除害。”洪承疇只好落荒而逃,太夫人隨即買舟南歸。

    二是沈百五。洪承疇幼時即識沈百五,常飲食於其家,呼沈為伯父。崇禎時,義軍活躍,淮河糧道受阻,京中惶恐。洪承疇請沈百五出山任事,沈百五散盡家財,籌資購買大船,由海上運糧入京。崇禎召見,授予沈百五為光祿寺卿。洪降清後,沈百五欲起義兵,後被清兵捕獲,洪承疇便勸沈百五投降。沈問:閣下是誰?洪答:伯父忘了嗎?小侄洪承疇呀。沈高聲道:洪公受國厚恩,早已殉節。你是何人,欲陷我於不義乎?然後就給了洪承疇一個響亮的耳光!

    據說,洪承疇降清之後,亦頗有悔意,於是秘室造請,向滿清獻了上述大計。此計妙在何處呢?首先,從此滿漢分居,漢人得以農工商賈而不受其擾。雖然出了不少錢,但總的說,還是有利的。其次,滿人不務營生,難免一物不知,死於安樂。

    事實上,到康熙時,昔日驍勇善戰的八旗子弟就已腐朽不堪,除了吃喝玩樂全會,其他就啥也不會了。

    也許,洪承疇被他老媽和他沈伯父打了之後,心中真的有幾分後悔。

  • 22 # 巖巖說史

    洪承疇,福建泉州人,進士出身,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太子太保,可以說是位極人臣,國家之柱石!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席捲中原之時,洪承疇受命進剿,不出兩年,幾乎全部將其消滅乾淨,足見此人之軍事能力非同一般。松錦戰役中,因其戰略計劃不被採納,崇禎又接連催促其出兵與滿清野外決戰,最終兵敗被捕。本來,洪承疇還想以死明志,決不投降皇太極;很遺憾,據說在孝莊的美色之下,他歸順了皇太極,成了叛徒。更為致命的是,洪承疇還為清廷獻計獻策,鼓勵其入主中原;他還出徵東南,很多忠義之士死在他手下,此乃可惡至極!此外,南明覆興在即之時,他又督師南征,打斷永曆王朝北上的戰略計劃。

    其一、獻計入主中原,定鼎天下。自從努爾哈赤起兵叛明以來,八旗軍隊雖說所向無敵,以一當十,但畢竟人數不多,對入主中原也是力不從心。所以,皇太極等人幾次入寇中原也是以劫掠人口和牲畜為主,以增強後金的實力,以期能夠不被大明耗死。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後,多爾袞也一直在關注中原的動靜,但並不敢輕舉妄動。此時,熟悉農民軍實力和明朝政治局面的洪承疇向多爾袞提出入主中原的建議:“我兵之強,流寇可一戰而除,今宜先遣官宣佈王令,示以此行特期於滅賊,不屠人民,不焚廬舍,不諒財物之意。”此等建議相當狠毒,既說出了農民軍的弱點;又提供了安撫民心之策略,可謂是“良策”!

    其二、制定安邦章程,鞏固滿清統治。清兵入關之後,便乘勝追擊李自成等農民軍首領,不到兩年時間便將其消滅乾淨,但這一切都是在為大明覆仇的旗號下進行。再加上滿清人數不多,對中原的統治也是力不從心,很可能會在各路義軍的打擊之下退出關外。對此,洪承疇又給清廷獻上自己的“治國策略”,即是“習漢文,曉漢語”以促進滿漢融合,化解恩怨;沿用內閣票擬製度,以制約八旗旗主的權力,從而鞏固皇權;推行科舉考試製度,吸收大量漢族知識分子進入政權,以擴大統治基礎。洪承疇的策略幾乎都被清廷採納並加以推行,所以北方很快就恢復安定,反抗之力量也就大大削弱。

    其三、督辦江南軍務,鎮壓反清力量。清兵入關之後,由於勝利來得太突然,太不可思議,所以多爾袞便強制在全國推行“剃髮令”。此舉遭到了江南人民的強烈反抗,並因此而釀成“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慘案。此時,多爾袞派遣洪承疇督辦江南軍務,替換無惡不作的豫親王多鐸。洪承疇抵達江南之後,除了招撫鄭芝龍等中間派之外,他對待自己曾經的同僚和抗擊清朝之義軍可謂是痛下殺手,絕不手軟。例如,原明朝左僉都御史金聲、大學士黃道周、明宗室長樂王朱誼石、瑞安王朱誼防、金華王朱由產、高安王朱常淇、瑞昌王朱誼貴等盡數被殺害。洪承疇之做法,之為人,可謂是無恥至極,其罪當誅。

    其四、經略西南五省,打斷明朝復興之路。順治年間,李定國、孫可望等南明將領如風捲殘雲般橫掃清軍。定南王孔有德在桂林戰敗自焚而死;滿清敬謹親王尼堪在衡陽戰場被擊斃,湖南幾乎全部光復。一時之間,天下震動,南方各地抗清義軍再次活躍,大清半壁江山岌岌可危!此時,年近七十的洪承疇再次率兵南征,經略西南五省,他先是利用南明內訌之機擊敗孫可望,而後則是挑撥離間,招降孫可望。而孫可望一旦歸順大清,南明不但損失猛將不說,而且其還將南明的軍事佈防圖盡數獻出,坑了李定國一把!可以說,大明覆興的最後希望就是被洪承疇給扼殺的,真令人痛心。

    總而言之,作為叛將的洪承疇,不但不會夾著尾巴做人,而且還向自己曾經的朋友、同僚們舉起屠刀,打斷了明朝的復興之路。就此而言,洪承疇確實是大明最為可恥的叛徒。因此,他不但不被士大夫認可,連清朝的皇帝也看不起他,僅封“三等輕車都尉”世職,列入《貳臣傳》便是最有力證明!但是,洪承疇在民族融合方面確實做了不少貢獻,這點也是值得肯定的!對此,各位有何高見。

  • 23 # 不可思議的歷史

    洪承疇本出身寒門,少年出名、兩榜進士,仕途得意、位極人臣,君主賞識、下屬歸心,以這些經歷來說,在這場明清國戰中,他無論是戰勝而成為大明棟樑,或是戰敗以身死謝恩酬國,都將是一段勵志故事,也不枉讀了那麼多聖賢書,以身踐行,為自己、為儒家在歷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洪承疇在松山戰敗、十三萬大軍盡沒,淪為滿清階下囚。路過錦州時,他寫下一首“王師已喪孤臣在,國土難全血淚餘,千年若化遼東鶴,飛越燕山戀帝居”的絕命詞,那時大約想的也是陷於賊手,為國盡節。大明崇禎皇帝,聽說他戰敗後已自盡殉國的謠傳,以為他辱朝廷,不負君國,更賜祭九壇,國禮安葬,優加恤撫。豈料洪承疇臨到生死關頭,方知“自古艱難唯一死”,被范文程一番勸說,,然後皇太極一番禮賢下士的表演,便讓他背棄家國,剃髮留辮,屈節以事胡虜,和故國、故君從此一刀兩斷。

    但作為一個最沒有理由、最不應該投降的人,他偏偏就選擇了投降。 洪承疇自己顯然是意識到了這一點的,所以,他才會比其他人更瘋狂百倍的為清廷賣命,務求扼殺南明,拿下中華江山,瘋狂誅殺一切反清人士,意圖在幫助清廷獲得中國正統中建立巨大功勳,清廷以後能洗白自己。

    洪承疇肯定沒想到,自己最後還是被清廷不屑地列入了貳臣傳,泉下若有知,是否應有悔?

    可笑的是,洪氏後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千方百計為其洗白不說,而今還公然吹噓洪承疇為開清第一人,除了日常舉辦各種紀念會、研究會,2015年,福建南安洪氏後人還組織了“隆重紀念開清重臣洪承疇誕辰414週年”的儀式。

  • 24 # 歷史雲頂

    在中國悠長的歷史中,明朝是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大一統中原的王朝。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歷經四年起義,一舉滅了元朝統治,改國號大明,都城定於應天府。在明朝統治的276年內,先後繼位十六任帝王,也經歷了永宣盛世。而這個偉大的王朝,在崇禎皇帝在位的第16年被滿蒙統治政權的清朝所取代。據史料記載,這與吳三桂引清入關有著直接聯絡,吳三桂也成為後世心中明朝最大的賣國賊。但真正的最大賣國賊,恐怕連吳三桂都要甘拜下風,這個人就是明朝崇禎皇帝的肱骨臣子—洪承疇,現如今快被洗白了。

    相較於吳三桂,洪承疇或許不那麼為世人所熟知。洪承疇是一個極具才華的人,從小立志於齊家治國平天下。因家境貧寒,早年便輟學貼補家用。後得到同鄉舉人的賞識,自此學得更多的知識。年僅23便取得舉人,第二年考取了進士。從政後,相較於同位臣子,洪承疇升遷速度很快,累遷至薊遼總督。平定了大大小小的叛亂起義,一度讓闖王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陷入低潮,成為崇禎皇帝的左膀右臂。那麼這樣一個文韜武略兼備的人,是為何去降清賣國的呢?

    洪承疇做明朝名臣的輝煌人生,截止於松錦之戰。公元1638年,洪承疇兵敗松錦被清軍俘獲。起初作為一個從小研習儒家思想學術的學者,洪承疇一定程度是愛國的。據記載:被俘之初,洪承疇不發一言,對來勸降的人閉目不見,只求速死。那麼最終答應降清究竟為何?一定不可能是皇太極與莊妃使的美人計降伏他的無稽之談,就洪承疇從政行為來看,他是一個想成大事有野心的人,不會為區區一個莊妃所迷惑沉淪。當然范文程等人多次的勸說要起很大作用,加上皇太極一向惜才,看重他的才華,對他的待遇優厚。加上這樣一個雖然年近半百,但仍有野心的人來說,他是愛惜性命的,也極為審時度勢,眼看清朝政權蓬勃發展,明朝統治正往下坡走,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他歸順了,也叛國了,成為了漢奸。這對原本認為臣子已死的難過不已的崇禎皇帝來了一個沉重的打擊,甚至讓那些為他戰死難過祭奠的人感到諷刺。

    洪承疇降清後,為清軍攻打明軍提供了一系列的計策,最終清朝取代明朝,這其中洪承疇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由此可見,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最大賣國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學術界越來越有不同的看法,甚至為他洗白。這是為了什麼呢?他建言獻策,讓清朝頒佈“只除賊,不殺百姓”的號令,這樣從另個層面來看,他一定程度上還是有良知的。另外,學術界認為洪承疇的行為,是順應改朝換代的局勢的,以清朝這樣一個一步步茁壯成長的政權,去對抗一個幾近沒落的明朝統治,即使沒有洪承疇,依舊會打敗明朝,統治國家。

    這就是洪承疇,昔日的最大賣國賊,如今已快被洗白,真令人不解。

  • 25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洪承疇到底是怎樣的人?就現在的觀點來看,不外乎兩種說法。

    第一種,洪承疇是賣國大漢奸。作為明朝社稷重臣,洪承疇在被俘後投降不說,還盡心盡力為清朝平亂,搞垮了南明政權。如此數典忘祖之徒,實在是民族的一大敗類。

    第二種,洪承疇是促進民族融合的民族英雄。洪承疇投降後,採取“以撫為主”的策略,最大程度地避免了生靈塗炭。並且他建議滿人“習漢文,曉漢語”,倡導儒家學說。這一舉措,淡化了滿漢之間的差異,讓清朝能夠穩定平穩地完成朝代更迭,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洪承疇劇照)

    那麼,洪承疇為何會得到這兩種極端評價,他到底做了哪些事呢?

    洪承疇出生於福建泉州。幼時,他家境貧寒,學習條件十分艱苦。儘管生於逆境,洪承疇仍然在23歲就高中進士,並很快成為了明朝刑部一名官員。不得不說,他從小就有一顆不甘於平庸的心。

    崇禎二年,陝北農民起義愈演愈烈,王左掛率部進攻韓城。時任陝西三邊總督的楊鶴手中無將可用,只得把作為參政的洪承疇推上前線。不曾想,洪承疇竟然輕而易舉就解了韓城之危,這一戰,也讓他很快聲名鵲起。

    崇禎三年,洪承疇與降而復返的王左掛再戰,又一次取得了勝利。這一次,洪承疇直接將王左掛斬首,並且對於投降的義軍,洪承疇也盡數誅殺。他這一措施,儘管違反了上司楊鶴的招撫政策,但卻從根源上解決了農民軍再起的問題。

    此後幾年,洪承疇多次鎮壓農民軍的起義,為明廷立下了汗馬功勞。

    到崇禎七年,洪承疇已經身兼三邊總督、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銜等職,總督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五省軍務,成為明廷最為依仗的國之柱石。

    但隨著明朝的日漸衰敗,各地豪傑紛紛揭竿而起。儘管洪承疇多次鎮壓,先後擊敗了李自成和張獻忠的部隊。但在清軍南下後,縱然洪承疇戰無不勝,也無力迴天了。

    (李自成劇照)

    崇禎十四年,洪承疇統領八路總兵,率領十三萬精銳與清軍在寧遠展開交戰。洪承疇本主張步步為營,慢慢向錦州推進。但無奈朝中大臣一直促戰,洪承疇被迫制定了速戰速決的方針。而這也最終導致明軍糧道被截,遭遇包圍。

    洪承疇本決定放手一搏,但各部總部紛紛建議南撤,最終十數萬軍隊土崩瓦解。

    第二年,洪承疇戰敗於松山,遭到了清軍的俘虜。

    被俘的洪承疇開始絕食,堅決不降。皇太極屢屢派人勸其歸降,但均被大罵而回。皇太極不願放棄,他特派先一步投降的范文程前去勸降,讓他再試探一番洪承疇。

    范文程見到洪承疇後,絕口不提招降之事,終於讓洪承疇不再破口大罵。在兩人談古論今的過程中,房樑上一片灰塵落了下來,掉在了洪承疇的衣服上。洪承疇當即將灰塵撣開,繼續同范文程說話。

    范文程回去後向皇太極稟報說:“承疇不死矣。承疇對敝袍猶愛惜若此,況其身耶?”這一番試探,讓皇太極有了收復洪承疇的信心。

    此後,皇太極對洪承疇關愛有加。比如當他看到天氣嚴寒,而洪承疇衣裳單薄時,便當即脫下貂裘給他披上。此事之後,洪承疇便正式投降了清朝。

    (皇太極劇照)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順治都對洪承疇非常器重。在清軍定都北京後,順治讓洪承疇保留仕明時的原職,任命他為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等職。之後,更是讓他成為了清朝第一位漢人宰相。

    受清朝厚恩的洪承疇,也在隨後知恩圖報。順治十年,孫可望、李定國在雲貴一帶彙集幾十萬大軍,歸附於永曆皇帝,開始了新一輪的抗清。61歲的洪承疇被委以重任,率領大軍向南方進軍。

    經過幾年的相持,洪承疇以智取勝,成功讓孫、李二人出現內訌。永曆政權從內部分崩離析,洪承疇順利平定南明。

    事實上,洪承疇在平定江南的過程,確實是堅持了“以撫為主,以剿為輔”的策略。儘管他儘量想要避免沾染同胞的鮮血,但作為曾經的明朝重臣,洪承疇卻在降清後為了前程不遺餘力地為清廷賣命,這已然讓他坐實了“漢奸”之名。

    乾隆時期,乾隆皇帝令人統計了120名明朝叛臣,並編了一本《貳臣傳》,洪承疇赫然在列。《貳臣傳》的問世,讓洪承疇的後代面臨了巨大的道德譴責和精神壓力。這也算是倒戈者付出的代價吧。

    (參考資料:《清史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經典的十大喜劇電影都是哪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