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與狼共舞說歷史

    上古時期,華夏先祖大禹劃分九州治理天下,自此以後,“州”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根本的行政區劃而一直存在。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北宋王朝,將整個天下分為400軍州,幽雲十六州便在其中。

    幽雲十六州在哪裡?

    從唐末到元初這數百年時間內,幽雲十六州一直處於不斷易主的一個狀態,是真正的兵家必爭之地。先後有後梁、後唐、北宋、遼金等政權佔據此處,以圖進取天下,或退守大漠。

    幽雲十六州是指:幽州、順州、儒州、檀州、薊州、涿州、瀛州、莫州、新州、媯州、武州、蔚州、應州、寰州、朔州和應州。嚴格意義上來說,幽雲十六州大致囊括瞭如今的河北、天津、北京全境,以及山西東北一部分地區。

    南下跳板、北方屏障——幽雲十六州

    為什麼幽雲十六州在唐末數百年間糾結不清、擾亂天下局勢?答案就在於其地理位置:幽雲十六州全境地勢平坦,氣候溫和,大多是平原地帶、一馬平川。唐朝末年,北方少數民族再度崛起,中原王朝內亂不止。

    不管是唐末的節度使還是後來的遼金等少數民族政權,都屬於是馬背上的民族,有著強大的騎兵力量,反觀中原王朝由於缺乏養馬重地,還是以步兵為主。所以一馬平川的幽雲十六州就成為了遊牧民族南下的跳板,進可攻、退可守,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也在情理之中!

  • 22 # 逝去即歷史

    "幽雲十六州"也被稱為“燕雲十六州”指的是古代的十六個州:幽州、順州、儒州、檀州、薊州、涿州、瀛州、莫州、新州、媯州、武州、蔚州、應州、寰州、朔州、雲州。

    其實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廣大區域。

    為何中原王朝依舊糾結了幽雲十六州數百年呢?

    1、幽雲十六州換來的皇位。

    因為幽雲十六州丟了,被石敬瑭送給了契丹人。石敬瑭是五代十國後晉的開國皇帝,他原本是後唐河東節度使,在“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的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起兵造反當皇帝是一件非常時髦的事情。

    石敬瑭也想要趕一下這個時髦,但是實力不濟,受困於太原,於是他向契丹求援,將燕雲十六州送給了契丹,並且自稱為“兒皇帝”,稱遼太宗為“父皇帝”。

    2、幽雲十六州的糾結

    要說幽雲十六州的戰略地位是相當重要,並不是僅僅是地盤割讓的問題。幽雲十六州就是中原的“北大門”,是面對契丹的一道屏障,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就像是敞開了大門,隨時恭候外族的入侵一樣。

    雖然後來趙匡胤建立了宋朝這個統一的王朝,但是在宋朝統治的三百多年時間裡,別說收復幽雲十六州了,連自己最後都被打的龜縮到南方成了“南宋”。

    直到朱元璋推翻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才將幽雲十六州奪回了。

    所以說幽雲十六州是封建王朝幾百年的“心結”比較合適。

  • 23 # 清論歷史

    幽雲十六州就是指的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東北的廣大領域。若是大家熟悉地理的話, 就知道這個地方正是長城的所在地。

    長城就是建立在崇山峻嶺當中,主要的目的就是用來抵禦北伐少數民族的一道天然的屏障。因此說來幽雲十六州這個地方,對於中原來說真的是太重要了。

    可以說只要這個地方,掌握在中原人的手裡,他們就可以靠著長城的天塹,來抵禦遊牧民族的南下了。

    可是,到了五代十國時期,有一個叫石敬瑭的兒皇帝,他把幽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從此之後,契丹的大軍再來中原的時候,就如同進入到自己的後花園一樣方便了。

    這就是為何大宋一直要拿下幽雲十六州的原因。

  • 24 # 脂肪故事

    “胡騎肥馬嘯嘯鳴,南望王師又一年”。“幽雲十六州”,是中華文明史上的一道傷疤。大好河山,落於胡人之手,凡盡數百年,原本是草長馬肥、山川雄美的幽雲諸州,卻成為刀兵血火的殘酷戰場。

    一、【割城之傷——幽雲十六州是如何淪為異族的跑馬之地的】

    1、幽雲十六州為哪十六州:幽雲十六州,自古以來就是中華大文明圈不可或缺的領土。由上圖可知,十六州即當時的幽州、順州、檀州、薊州、儒州、涿州、瀛州、莫州、新州、媯州、武州、寰州、朔州、蔚州、應州、雲州。按照現在的行政區劃來看,燕雲十六州大致包括天津、北京和河北的的部分地區。也就是說,現如今咱們的首都,也曾經淪為胡馬肆虐之地。令人不勝唏噓!

    2、幽雲十六州與石敬瑭:談到幽雲十六州的淪喪,石敬瑭是罪魁禍首。五代十國後唐同光四年,石敬瑭被授予陝州保義軍的節度使,其後任河東節度使,併兼雲州馬步軍統領,並尚公主。成為當時最大的地方勢力。類似石敬瑭這樣的封建軍閥,在“領地”內幾乎等同於皇帝,上馬管軍、下馬管民,威赫一時。

    明宗駕崩後,接位的唐閔帝異常忌憚石敬瑭,不斷削弱他的兵權。公元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數戰之下,被打得潰不成軍,遂向當時北方最大的勢力契丹借兵,一舉消滅了後唐,登基為帝。

    3、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契丹憑什麼要幫助石敬瑭?因為他提出了三個令契丹人無法拒絕的條件,除每年向契丹獻上大批供品之外,還認契丹帝耶律德光為父,而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石敬瑭為一己的野心和權欲,將國土割與異族,被永遠的釘在了恥辱柱上,歷代史家皆不吝筆墨“殺”之。

    二、【中原屏障——幽雲十六州讓數個王朝寢食難安】

    自幽雲十六州被割讓之後,其後的數個王朝,都為此寢食難安,發動了無數場戰爭,誓要奪回此十六州。

    1、幽雲十六州是中華文明的天然屏障。《契丹國志》記載:幽、燕諸州,蓋天造地設以分藩漢之限,誠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也。明朝有一句很有骨氣的話:天子守國門。幽雲之地,地形險要,虎踞燕山、北扼平川,如同一道鐵壁守護了中華的大好河山,所以明朝定都北京的意義就在於此。幽燕一失,北方大門洞開,胡人的鐵騎可以長驅直入,再無屏障,對中華王朝形成了極大的威脅。

    2、終宋一朝,始終將收復幽雲十六州作為基本國策。五代十國後期,陳橋兵變,趙氏黃袍加身,歷經數年終於一統河山,結束了中華大地的連綿戰火和割據混亂,漢家文明重新恢復了元氣!除了幽雲十六州!沒有了北方的屏障,胡人鐵騎可以長驅直入,數日內遊騎即可抵達國都開封,幾乎無險可守。所以,宋朝一直在試圖收回燕雲十六州。

    3、宋遼國戰,圍繞幽雲十六州,終朝未熄。歷經多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給大宋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尤其是雍熙北伐失敗後,北宋從主動進攻轉入了被動防守。《宋史》記載:雍熙之後,終宋不振。而雄據北方的遼國,卻也沒有能力完全滅宋,僵持之下,雙方簽訂了“檀淵之盟”,形成了百年的對峙。背後,金、元數朝,幽雲十六州始終淪為異族之地,痛哉!

    三、【山河一統——朱元璋的最大功業就是收復了幽雲十六州】

    1、幽雲十六州數易手。遼據有幽雲十六州,國力卻逐漸轉衰,終於為金所滅。金定都燕京,同樣對大宋虎視耽耽。這個時代,湧現出了抗金英雄岳飛、韓世忠等名將,名留青史。其後,金為元所滅,幽雲十六州再度易主,燕京改稱大都,成為元朝的國都。數個朝代皆定都於此,可見幽雲十六州的戰略地位。石敬瑭賣國之惡,莫過於此。我們寧願沒有像岳飛那樣的英雄!英雄輩出的年代,未必是好事!

    2、幽雲十六州終回中華懷抱。元朝依靠發動殘酷的戰爭,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帝國,卻因為殘暴的統治和治理文明的落後,導致群雄並起,最終,朱明王朝定鼎中原,收復幽雲十六州的時機終於來臨!

    1367年,朱元璋遣大將軍徐達率軍北伐。次年八月二日,徐達北伐軍進入大都城。元順帝連夜帶著后妃、太子由健德門逃向上都。元朝在北京地區的統治至此結束。明朝改大都為北平府,在此設北平布政使司。後朱棣遷都北京。由此,幽雲十六州終於迴歸。

    3、圍繞幽雲十六州的歸屬,消耗了數個朝代巨大的人力物力,也付出了無數戰士的鮮血和生命,明太祖恢復漢家衣冠之功,尤以收復幽雲的意義為大,明太祖對維護華夏一統之功,永載史冊!

    【結語】:歷史常常會因為某個人物而改寫。石敬瑭為了一己的私慾,割地稱臣、奴顏婢膝,割社稷之土,毫無家國之心,異族佔據十萬裡河山計四百三十二年,痛哉!而大宋一朝,受幽雲鉗制之累多矣!國土,是一分也讓不得的!

  • 25 # 秋雨魯北說歷史

    幽雲十六州是宋朝和遼朝爭奪的重點區域,這個地區現在來看就是北京、天津全境以及河北北部地區、山西北部地區。此區域加上長城可謂是華北平原的重要屏障,北宋正是因為丟失了幽雲十六州造成了整個北部邊防處於絕對的被動的不利局面。

    幽雲十六州的丟失後北宋北伐未成功

    幽雲十六州本來在後晉皇帝石敬瑭的手中,為了反對後唐自立為王石敬瑭甘心將幽雲十六州讓給遼朝。此後石敬瑭當起了兒皇帝,而幽雲十六州就落到了遼朝的手中,作為華北的屏障這一地區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燕雲十六州又稱“幽薊十六州”、“幽雲十六州”,“燕雲”一名最早見於《宋史·地理志》,包括燕(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共十六州。

    遼朝是遊牧民族契丹族建立的政權,其部隊多為騎兵部隊的機動性非常強。為了遏制遼朝對中原地區的威脅,在北宋建國後宋太宗都發起了北伐,宋太宗在消滅的北漢後趁機向幽州也就是北京城發起了偷襲戰,但是宋軍連續作戰士兵疲憊加上遼軍機動性強後援補充能力強,最終高粱河戰役宋軍慘敗而歸。

    從此次戰役的結果不難看出宋太宗的軍事指揮才能非常有限,宋軍在消滅北漢後已經成為疲憊之師最宜修整,而連續作戰很容易兵敗。反觀遼軍為強化幽州實力不僅增加了兵力防禦還修建了龐大的幽州城做長期準備,遼軍騎兵後援速度非常快,這些都是遼軍的長處。宋軍面對強硬的對手卻沒有長期抗戰的準備以及後援最終失敗也是再所難免。

    為防守汴京最終簽訂《澶淵之盟》

    北伐幽雲十六州失敗後宋朝更加的被動,遼軍在鞏固了幽雲十六州後開始南下騷擾北宋,由於遼軍有騎兵優勢宋軍一直被動防守。公元999元遼軍一直在邊境騷擾宋軍,雖然宋軍在楊延昭等人的率領下取得了一定的勝利,但是遼軍的機動游擊戰術還是讓宋軍非常的被動。

    公元1004年遼軍分料兩路入侵北宋,宋軍憑藉堅固的城池和遼軍對抗。在遼軍進攻至定州一線時,北宋軍隊站穩了腳跟和遼軍打了平手。隨後遼軍三面圍攻包圍澶州(今河南濮陽),宋將李繼隆死守澶州最終取得了勝利。

    面對不利局面遼朝決定和談,而宋真宗早想和談,最終雙方簽訂《檀淵之盟》宋朝向遼朝繳納歲幣戰事結束,雙方歸於和平。

    總結

    北宋因為沒有拿回幽雲十六州導致了防禦上的被動,最終在戰略相持中成為不利的一方,而遼朝佔領幽雲十六州後經過仔細的經營最終取得了對北宋的壓制地位。只能說這個地區的戰略地位太重要,而北宋只能以金錢換和平繼續向前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保持面板緊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