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湖夜雨

    權臣之所以稱為權臣,就是說他已經掌握了軍政大權,包括宮中的禁衛權等,都在權臣的掌握之下,像曹操當年,統率宮庭禁軍的就是他的親信曹洪、許褚等人,如果漢獻帝下旨捉拿處死曹操,他們難道會聽命?

    到了曹操自己的子孫曹髦時,局面又變成了司馬昭做了權臣。當曹髦漸漸成年後,對司馬昭的驕橫跋扈大為不滿。當有人彙報,寧陵發現了祥瑞,一條黃龍出現在井中時,曹髦並不高興,反而垂淚嘆息:“龍應該是飛騰天空,遨遊四海,現在卻委屈地蟠在井裡,那是什麼祥瑞啊!”當下寫了一首詩:

    潛龍詩 傷哉龍受困,不能越深淵。上不飛天漢,下不見於田。蟠居於井底,鰍鱔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

    司馬昭聽說了之後,就殺氣騰騰地帶劍入宮,要曹髦封他晉公,加九錫。曹髦氣憤得說不出話來,司馬昭於是在朝堂上大聲吼叫道:“我們司馬家父子兄弟有大功,封晉公是理所當然的事,怎麼不行?”

    曹髦見他兇巴巴的樣子,十分惱火,於是應諷道:“敢不如命!”司馬昭聽了,臉脹紅了,像豬肝,乾脆撕破臉皮,怒斥說:“你寫《潛龍詩》,說我是泥鰍黃鱔,膽子可不小啊!說罷就冷笑著大搖大擺地徑自走了。文武百官誰也不言語,大氣也不敢喘。

    曹髦氣憤已極,於是穿上盔甲,拿了刀劍,集合了忠於自己的親信三百多人,要去殺司馬昭。有一些謀臣,跪在曹髦的車前阻擋,哭諫。曹髦氣憤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再不能受他的侮辱了,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就算拚死也值了。”

    司馬昭聽到後,馬上令賈充率幾千名的禁軍殺來,禁軍不保皇帝,反而殺皇帝,這就是權臣時代的怪現象,曹髦那些親兵數量小,武功也不強,當然打不過這樣禁軍,於是被一個叫成濟的人,把曹髦一戟給捅到馬下,殺死了。

    殺了皇帝,司馬昭派人擬了詔書,宣佈皇上作亂,廢了他的帝號,只稱為“高貴鄉公”。

    當然,也有成功的,北魏孝莊帝元子攸面對驕橫跋扈、擁兵自重的權臣爾朱榮。竟然如同康熙除鰲拜一般,以寥寥幾人圍攻武將爾朱榮,併成功殺掉了他。當時宣爾朱榮進殿後,埋伏下的兩個人,抽刀撲了上去,但是爾朱榮畢竟是在戰場上拚殺出來了,他不和這兩人纏鬥,直接撲向魏孝莊帝,意欲擒住皇帝作人質後要挾,哪知道爾朱榮扼住孝莊帝的咽喉,正得意間,卻被孝莊帝抽出身邊暗藏的尖刀,一刀捅死了這個北魏版的董卓--爾朱榮。所以,這成就了,中國歷史上,皇帝親自誅殺權臣的成功一幕(康熙誅鰲,應該不算,鰲拜雖然蠻橫無禮,但絕對沒有控制朝堂上下的所有權力,離權臣還差得遠。)

    不過,雖然殺了首惡爾朱榮,但爾朱榮的侄子爾朱兆起兵報復,又囚殺了魏孝莊帝,魏孝莊帝死前對著佛像禱告:來世再不做帝王!

  • 2 # 南朝居士

    權臣通常是你殺了他這個人沒什麼用的,

    漢獻帝有機會殺曹操沒有?肯定有,問題是,殺了曹操有什麼用?能解決曹操集團嗎?

    當年北魏孝莊帝元子攸殺了權臣爾朱榮,結果呢?也不過是為爾朱榮償命罷了。

    什麼是權臣?

    通常指掌握國家軍政大權、威脅統治者的大臣,

    這些人不是單獨的個體,而是一個家族,兄弟子侄、門生故吏遍佈朝堂和各地,盤根錯節,同時掌握國家大部分軍隊,包括禁軍。

    曹操死了有曹丕,司馬懿死了有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高歡死了有高澄、高洋,宇文泰死了有宇文護、宇文毓、宇文覺、宇文邕,

    這樣的權臣。你殺了某一個人沒用,除非你能瓦解他的集團,剪除羽翼,不然死的是你自己。

    我們看勉強稱得上權臣的霍光,他自己是大將軍,一把手,掌握軍政大權,丞相是他的人,皇帝身邊也都是他的人,他的兒子霍禹,侄孫霍山、霍雲分別控制都城南北軍和禁軍,你殺霍光?顯然不可能吧?

    皇帝光憑一個稱號通常沒什麼用,如果有用,就不會有那麼多被殺被廢的皇帝了,

    皇帝是貓,制不住老鼠,老鼠就會戲貓。

    皇帝想跟權臣都,不是不可能,很難,

    什麼是政治,用某偉人的話說就是“自己這邊人多多,對方人少少”,這就是政治鬥爭。

    皇帝起碼你得有人事權和軍權吧?你得讓很多高官能站在你這邊吧?不然,拿什麼籌碼鬥?

    歷史上東漢以後,鬥贏權臣的皇帝不多,最有名的就是宇文邕殺宇文護和李治殺長孫無忌了

    宇文邕直接殺了宇文護,很多人就覺得皇帝直接殺權臣就可以了,問題是,宇文邕為什麼要等12年再殺?很簡單,宇文邕的兄弟們都長大了,自身就權力大了,這時候殺了才有用,不然,也只能為他陪葬了。

  • 3 # 蕭逸45

    歷史上皇帝被權臣架空的例子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作為皇帝來說為什麼不能一劍殺了權臣,而是要小心翼翼的鬥智鬥勇,這裡我舉出四、五例權臣架空皇帝不一樣的例子讓大家做參考。

    一、任憑處置型的:最有名氣的當是漢獻帝與蓸操

    漢獻帝是東漢的未代皇帝,自九歲被立為皇帝,就一直赤詁傀儡生活,先是受制於董卓,後來落於李、郭之手,最後受到蓸氏父子脅迫長達四十年之久,你說漢獻帝殺蓸家人的心有多大呢?我想沒有人願意一輩子做傀儡的,可是漢獻帝身邊連一個幫助自己的人都沒有,以他本人一個文弱書生單挑也殺不了蓸操的,可以說他能活到那麼大年齡已經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二、全力輔佐型的:這裡有名的有漢宣帝與霍光

    漢宣帝即位初,霍光表示要歸政於帝,但宣帝沒有接受,朝廷事務的決策仍先經過霍光過問再稟報皇帝。宣帝對霍光表面上很信任,但內心十分忌憚,與之同車時“若有芒刺在背“。雖然漢宣帝對霍光有不滿意的地方,但是卻對霍光是敬畏並存,霍光為劉家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以至霍光死了霍家以謀反罪誅連九族,霍光的墓卻沒動,而且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的位置也沒有拿掉。 三、刺殺失敗型:曹髦與司馬昭

    曹髦見國家政事自己不能作主,心中不安,又常憂慮被廢受辱,打算在殿上召集百官廢黜司馬昭。同年五月初六夜裡,曹髦使冗從僕射李昭等在陵雲臺部署甲士,召侍中王沈、散騎常侍王業、尚書王經,憤慨說道:“司馬昭之心,連路上的行人都知道!我不能坐等被廢之辱,如今親自率領你們去討伐他。”王沈、王業急速將此事告知司馬昭,司馬昭召護軍賈充等作戒備。曹髦知道事情洩露,率領左右進攻司馬昭所在的府邸,到達南闕時賈充率兵自外而入,阻擋曹髦。曹髦聲稱要討伐有罪之人,敢有騷動抵抗者滅族,相府中的兵將都不敢迎戰。賈充呵斥諸將說:“司馬公平時養活你們,正是為了今天啊!”太子舍人成濟刺殺曹髦,戈刃從背上穿出,曹髦在車中駕崩。司馬昭聞訊大驚,自投於地說:“天下人該怎麼議論我啊!”事後,司馬昭召集百官商議事變的原委。並專請僕射陳泰到一個幽靜的房間,對他說:“玄伯,天下人會怎樣看待我呢?”陳泰說:“只有腰斬賈充,才能向天下人略表歉意。

    四、刺殺成功型:康熙與鰲拜

    康熙決意剷除鰲拜集團。鰲拜黨羽已經遍佈朝廷內外,行動稍有不慎,必將打草驚蛇,釀成大變。康熙決定不露聲色,於是挑選一批身強力壯的親貴子弟,在宮內整日練習布庫為戲。鰲拜見了,以為是皇帝年少,沉迷嬉樂,不僅不以為意,心中反暗自高興。康熙八年(1669)五月,康熙先將鰲拜的親信派往各地,離開京城,又以自己的親信掌握了京師的衛戍權。然後他召鰲拜入宮覲見。鰲拜此前常常出入宮廷,不以為奇。這次一召,他就毫無提防地來了。此前,康熙召集身邊練習布庫的少年侍衛說:“你們都是朕的股肱親舊,你們怕朕,還是怕鰲拜?”大家說:“怕皇帝。”康熙於是佈置逮捕鰲拜事宜。等到鰲拜入宮,康熙一聲令下,少年們一擁而上,鰲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 接著,康熙命議政王大臣等審訊鰲拜。大臣們審實後,宣佈鰲拜30條罪狀,應處以革職、立斬。據法國傳教士白晉記載,當時鰲拜請求覲見康熙,讓康熙看他為救康熙祖父皇太極而留下的傷疤。結果,累累傷痕和對上兩代皇帝的功績,終於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念及鰲拜資深年久,屢立戰功,且無篡弒之跡,遂對他寬大處理,免死禁錮。其黨羽或死或革。不久,鰲拜就在禁所死去,卒於康熙八年。

    歷史上這樣的事例太多,不一一列舉,接下來就看看在什麼情況下才能去殺掉權臣。

    首先漢獻帝與曹操,漢獻帝沒有一個親信,大多數的時候連曹操的面都見不上,單挑也打不過曹操,所以他想一劍殺曹操是做夢。第二漢宣帝要殺霍光是有可能的,但是他要依賴霍光幫他治理朝政,而且要殺他風險太大,只能靠活過他;曹髦在實力懸殊太大的情況下,迫切的希望殺掉司馬昭,最後只能搭進去自己一命;康熙在親信掌握皇宮的衛戍權,還要依靠皇太后的威望才把鰲拜幹掉。

    說明了你沒有實力,連權臣碰都碰不到,更別說殺他,即使殺了權臣自己的命也保不住。

  • 4 # 中國歷史研究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很多人看到這句是不是覺得天下所有的東西都是皇帝的,大臣的權利也是皇帝給的,那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造反能夠成功呢?或者是古代那麼多權臣能夠把持朝政呢?甚至是可以左右皇帝呢?

    汽水這個裡面也有很多不一樣的,主要還是看兵權,兵權這個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掌握在誰的手裡誰就是實際的掌權者,這個也是為什麼古代皇帝一般殺功臣的時候只殺武將,而對於文臣一般都是沒有顧慮的,因為文臣就算你想造反也沒有這個實力,但是武將就不一樣了,手握大軍,一旦造反那皇帝自己就要身首異處了。

    比如說霍光,手握軍政大權,真正的權臣,對於皇帝的廢立都是他說了算,劉賀是他搞上去的,但是看到劉賀胡作非為沒幾天就又被霍光給搞下去了,又立劉詢為皇帝。為什麼霍光能夠做到如此呢?他是輔政大臣,手裡又有兵權,誰敢不服啊?霍光就是典型的權臣代表,但是這個時候還是不能自立,除非是自己造反。

    但是霍光和曹操又不一樣,霍光雖然有實權,但是他不敢造反,因為這個時候皇權還在,但是曹操時代就不一樣了,這個時候其實和漢朝已經沒有任何關係了,說曹操是權臣已經不適合了。漢獻帝只是一個殼子,因為這時候所有的都是曹操建立起來的,曹操實際就是皇帝。只是曹操藉助大漢這個殼子而已。這個時候漢獻帝已經沒有任何的翻盤機會了,不管是朝廷裡的大臣還是外面的老百姓都是支援曹操的或者是曹操的人。漢獻帝怎麼殺他?

    又說道魏忠賢,那可是權傾天下的九千歲,當時哪個人不怕他呢?但是為什麼崇禎一個剛上臺的小毛孩就能把他搬倒呢?因為魏忠賢實際是沒有任何權利的,太監其實就是和皇帝共生共存的,只有皇帝寵信自己的時候,那他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因為他沒有兵權,那些大臣巴結魏忠賢也只是因為魏忠賢才可以和皇帝說上話,皇帝又信任他,但是隻要皇帝一不信任他之後,那他就什麼都不是了。對於這樣的權臣皇帝就可以隨時剝奪他的一切。

    還有康熙和鰲拜其實就是和劉詢於霍光差不多的,只不過霍光比鰲拜更會為人臣子。

  • 5 # 宋安之

    掌握了國家軍政大權並且權傾朝野或者說威脅了帝王統治的大臣是為權臣。

    這個問題頗有一點自相矛盾哈,既然知道皇帝的權力被架空了,那麼權力中最基本的人身安全肯定也得不到什麼保證了,還能殺得了權臣嗎,難不成皇帝一個人自己動手殺權臣嗎,那是不可能的。

    就算趁其不備將權臣殺了,但是面對權臣的死忠勢力反撲,被架空的皇帝可承受不了這種報復的。

    權臣可以說是封建家天下社會中威脅皇帝統治的一顆巨大毒瘤,像有名的隋文帝楊堅和滅亡西漢的王莽都是以權臣出身而取舊朝而代之的。

    通俗來說封建社會的開國皇帝,一般都是靠著真刀真槍自己一步步打天下而來的。而封建王朝官僚體系中的權臣也是一步步在體制內經過殘酷政治鬥爭走過來的,他們或靠家族勢力或靠自己的戰功或者其他成就或靠外戚身份來一步步擴大自身勢力,遇上昏庸或者年幼皇帝以後權力是更進一步,真正達到了權傾朝野。

    一般來說自古都是文武百官圍繞在皇帝身邊,以皇命來當唯一標準的,說白了皇帝就是天下中最大勢力的首腦。而權臣一般來說是在這個官僚體制內,藉著權傾朝野的權力來提拔自己的心腹,同樣形成了一股勢力,同樣有一批文臣武將唯命是從,靠著自己勢力中的門生故吏和兄弟子侄來掌控了國家的軍政大權。

    這時候的權臣,被架空皇帝就是採取突襲斬首的行動殺了權臣,那麼權臣餘下的勢力可沒有那麼好擺平,一般情況下這些憤怒的權臣黨羽會要了皇帝的命重新再立一個聽話的傀儡皇帝。

    北魏孝莊帝元子攸就是一位被權臣架空的苦命天子,但他並沒有乖乖認命,而是不服輸的冒險了一把,暗中培養了一些死士,將權臣爾朱榮和元天穆騙入宮中殺死。

    後面的故事毫無疑問,爾朱榮被誘殺後,爾朱家族當然不幹了。於是元子攸遭到了接連不斷的造反,最後被爾朱兆俘虜。

    元子攸的俘虜生活也是很屈辱的了,這位皇帝被囚於寺廟也就算了,還被爾朱兆當狗一般的用鐵鏈子拴著,最後憋屈的被爾朱兆勒死。

    可見皇帝被架空,就是突襲直接殺死權臣也沒什麼用,權臣黨羽的反撲,一般皇帝還應付不了。

    其實鰲拜勉強算是一個權臣,他並沒有達到真正權傾朝野的地步。

    鰲拜擅政其實有一定的巧合的,頗有一些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的戲劇性。鰲拜擅政的主要原因在於,經過順治一朝,那些開國王爺還有開國元勳基本上都死差不多了,當時幼帝康熙還小又不懂事,排名第一的輔政大臣索尼也是年老體衰無心政事,鰲拜藉著八旗中兩黃旗與兩白旗恩怨,聯合了四位輔政大臣中兩黃旗的索尼和遏必隆殺死了正白旗的蘇克薩哈,藉此立威,才給人一種權傾朝野的印象。

    其實當時清朝入關不久,國家正處蒸蒸日上的初期,忠心於皇帝的勢力還是更多的。鰲拜根基不深,還沒有透過其黨羽把控了國家的軍政大權。

    當然說這些並非是說這就是康熙可以成功的原因。其實很多表面上很輕鬆的事情,背後的付出很多,更何況是康熙智擒鰲拜這種事情背後的付出。

    康熙背後的付出就是,當時孝莊太后為了防止鰲拜擅政,用了一招聯姻,不惜打破了清朝沿襲下來的皇后必須是出自大清最忠實的盟友蒙古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家族的成例,讓康熙迎娶了排名第一的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為皇后。

    這樣一來將索尼綁進康熙的皇權戰車中,索尼身為清朝開國元勳,其家族勢力可是不容小覷,康熙這邊的勢力開始壯大。

    因為鰲拜這個權臣還達不到真正權傾朝野,還是有機可乘的。所以康熙八年五月份,康熙將鰲拜的親信黨羽調離了京城派往各地任職,又以自己的親信掌握了京師的衛戍權。

    在多重安排下,康熙才開始了智擒鰲拜,並且智擒鰲拜成功以後,都沒有將其殺掉,就避免了鰲拜黨羽的反撲,因此徹底的成功了。

    說完這兩個歷史故事以後,想必大家也清楚了。所謂的權臣,就是被架空的皇帝也不是沒辦法殺死。但問題在於權臣不是單單一個人,還是一個龐大利益集團的首領,如果沒有充足準備,便急匆匆的殺死權臣,打破僵局以後,那麼被架空的皇帝可能都當不了一個傀儡皇帝了,而是會在權臣的死忠黨羽反撲之下,成為一具屍體。

    所以說殺掉一隻禍國殃民的大老虎不難,但是引來一群老虎的報復可是一個難題。而且更難的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老虎現象呢,如何杜絕這種現象更是難上加難的問題。

    這個巨大難題,無論是古代被架空的皇帝還是當下的法治社會,都似乎有些難以解決,都似乎有些治標不治本。

  • 6 # 泊圖泊途

    權臣發展到一定地步一般不會輕易去犯險,肯定會盡量避免去私密的空間。皇帝能殺了部分權臣,但是不可能盡殲臣黨。其黨就算為了避免自己受到連坐也會對皇帝方面施加報復。弄不好皇帝也會死於非命。

    大臣能稱為權臣,除了其地位非同尋常以外,還會對人事和軍隊有非常強的把控。作為權臣,肯定會用自己最得力的部將作為羽翼,將反對派的人移除或任命到不要緊的地方。比如說三國時期的曹爽就將京城軍隊交給其黨羽。皇帝失勢,自然也就沒了辦法。

    古有成例,皇帝不賢者會被搞下臺,比如伊尹就將商王太甲廢了行政權,後來還權那是後話。並不是所有人都是伊尹。清君側這種事我們也見過很多。所以殺大臣最好有正當理由。

    東吳諸葛恪被召見時就預感到了此行不妙,但最終還是因為猶猶豫豫而被害。諸葛恪北伐勞民傷財、進展緩慢失去民心,這也是他被殺的原因之一。如果他並無大過卻被殺,勢必引起混亂。

    殺權臣需要有正當理由並且掌控軍隊。曹爽被司馬懿設計的時候,獲得了太后的旨意,並且司馬懿控制了武器庫、把守了城門,事情才得以順利進行。司馬懿雖然不是皇帝,但是道理比較類似。

  • 7 # 公爵991

    殺權臣沒有用,要把權臣集團一網打盡,這個難度太高了。東漢和帝是個成功案例,康熙那個只能算半吊子。

    你乾死一個權臣頭目,最開心的是二號權臣,成功上位

    再取個例子,曹操死後,位置輪到漢獻帝了嘛?這不還沒有曹操死了前過的舒坦。

  • 8 # 緣水灣源

    因為權利相互制衡!殺了他,但他背後還有利益集團,或者今天殺了張三,明天又來了個李四;另一種就是殺了他,自己也會死,還不如苟延殘喘!

  • 9 # 焱峰無涯

    都說了被架空了,怎麼殺?比如你是漢獻帝,想殺了董卓,結果一回頭滿朝文官手無縛雞之力連個屁都不敢放,滿朝武官全都是董卓的人在當頭領,誰聽你的?你要是有過激反應,董卓二話不說就能殺了你再立新帝,凡事都怕有人開過先河,只要一拿周勃說事就能把弒君大罪洗的乾乾淨淨的,最後被人搶走了話語權的皇帝只能是吃瓜群眾嘴裡的昏君,死有餘辜。

  • 10 # 淪客人

    這就是實力問題了,你說的權臣掌權,已經掌權了,就說明他的實力和勢力超過了皇帝,歷史上權臣和皇帝一直是相生相剋的存在。從有了皇朝開始就有權臣。

    當然權臣權利大過皇帝,而皇帝無法控制權臣的時候大多發生在一個朝代的末期,如西漢的王莽,東漢的曹操,董卓。兩晉南北朝時期就太多太多了,每個國家,每個皇帝幾乎身邊都有這樣一個人,那是一個君君臣臣觀念靠邊站的時代,權臣們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形式掌握政權,北魏的爾朱榮,西魏的宇文泰,東魏的高歡等等。北周的楊堅,隋朝宇文化及,唐朝的朱溫,太多太多就不一一舉例了,這些人都是不把你皇帝殺了就算好的,皇帝只是一個木偶,被大家提來提去,一不順心就會廢掉,命都難保,還殺什麼權臣。尤其是那些幼年皇帝,根本就是一個擺設,他的皇位和生命都是權臣說了算的!

    皇帝和皇族對權力的掌控不了,就會出現權臣,這是一個歷史現象。

  • 11 # 微三峽

    權臣,顧名思義,他手上有權利,一般手上不握點兵權也就不能算作是權臣了,而權臣還有政權,他們在朝堂上可以左右一件大事的走向,他們在民間有佈局,在朝堂上有一大批的擁護者,在後宮還有自己的眼線,說不定皇帝身邊最親近的人就是他派來的,權臣一個人是無法成立的,他的背後、它的走有,在看得見看不見的地方都有他的佈局,動了他,牽扯是很大的。

    是個人都會靠向強的一邊,也有那麼幾個忠心護主的,但是權臣及其黨羽分分鐘弄死他,皇帝不由分說的要殺了他,螻蟻尚且偷生,更何況是一個權臣,搞不好人家就直接拉你下來自己坐皇位了,所以皇帝都是暗中扶持自己的勢力,慢慢剪掉權臣的黨羽,最後給權臣按一個罪名,再細數他往日的罪,然後再殺了他。

  • 12 # 魔智

    古代的權臣掌政的時候,皇帝的權力被架空,為何皇帝不能直接殺了權臣?

    皇帝當然是想把權臣弄死的,但是被架空的皇帝想殺權臣哪有那麼容易!

    權臣如董卓,皇帝想法設法殺了多少次啊。除了被太監設計了一次,連曹操都親自上陣,最後還是靠設計呂布殺了董卓。最後的權利也沒回到皇帝手裡。

    到了曹操的時候,連宦官都沒幾個是忠於皇帝的了,何況是其他人,就算殺了曹操,權力依然不會回到皇帝那,至少曹操還保留了對皇帝表面上的尊敬。

    明朝也經常出現權臣權力過大的情況,但那不是皇帝的權力被架空,只是皇帝比較懶,皇帝真的說話,還是很有威望的。

    然後就是滿清的鰲拜。玄燁為了扳倒鰲拜,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最後用最直接的手段,直接把鰲拜拿下,拿下鰲拜朝裡朝外的動盪就不足為外人道了。如果擒拿鰲拜失敗的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 13 # 歷史偵查處

    我們經常在電視劇或電影中看到權臣當道飛揚跋扈,可做皇帝的卻非常窩囊只能隱忍不發,遇到個懦弱無能的皇帝,只能任由權臣擺佈廢立,甚至招致殺身之禍,比如說大秦帝國的秦二世、東晉皇帝司馬德文、北周皇帝宇文毓等等皆乃此流,在權臣面前,這些皇帝只有引頸就戮成為案板上的魚肉。

    而當權臣遇到聰明絕頂善於偽裝的皇帝,那麼權臣反過來就會淪落為權力的陪葬品了,譬如子嬰殺趙高、宇文邕誅宇文護、康熙擒鰲拜等等,這些皇帝當遭遇權臣有個共同的特點便是善於韜光養晦忍字頭上一把刀,只要時機到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擒殺胡作非為的權臣。

    然而,我們會發現,在歷史上大凡成功誅殺權臣的皇帝,在積蓄力量前總會有過很長時間的蟄伏期,而在羽翼尚未豐滿的階段,皇帝對待權臣大抵會以謙卑容忍彎彎繞繞的方式麻痺籠絡權臣,只待時機一到迅速果決扳倒擋在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

    那麼問題來了,皇帝作為天之驕子受命於天,按道理來說他要殺個把人不是很輕輕鬆鬆的一件事情嘛!何必至於那般委曲求全呢?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北魏皇帝元子攸身上找到血淋淋的慘痛教訓。這個皇帝就是以自己的親身實踐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直接揪住權臣痛下殺手是行不通的。至於為什麼行不通?我們可以看看打了雞血的元子攸蠻幹的下場。

    北魏晚期,風雲飄搖,六鎮起義此起彼伏,而此時主掌北魏國政的太后胡充華擅權濫政,北魏王朝更是雪上加霜,皇帝元詡為了從母親胡充華手中奪過權力,企圖藉助晉陽大將爾朱榮的勢力回京勤王。訊息洩露之後,元詡被生母胡充華毒殺,爾朱榮聞訊打著替皇帝報仇的旗號殺入北魏都城洛陽誅殺了胡充華等人,並立元子攸為帝,史稱孝莊帝。

    元子攸成為了北魏第十位皇帝后,爾朱榮傾力輔佐,並憑藉著六鎮精兵平息了葛榮等人的叛亂聲望大增,此後的他逐漸將自己的門生爪牙安插入朝中各個重要的職能部門,元子攸實則已經淪為了名副其實的傀儡皇帝。

    但不甘於傀儡的元子攸憤憤發出了“寧為高貴鄉公(曹髦)死,不為常道鄉公(曹奐)生”的感嘆,於是他和一幫親信密謀剷除爾朱榮,奪取本該屬於拓跋家族的天下。由於爾朱榮的女兒嫁給了元子攸成為了皇后,不久皇后誕下龍嗣,爾朱榮孤身進宮探望外甥,卻被元子攸提前埋伏的刀斧手剁成了肉泥。

    爾朱榮家族安插在宮廷裡的眼線很快將這個令人震驚的訊息散播了出去,爾朱榮的侄子爾朱兆等爪牙率軍殺入皇宮,剷除權臣的元子攸還未來得及慶祝就被爾朱兆所殺。

    從元子攸以血的代價親身實踐的教訓來看,皇帝遇見權臣,大凡只要是腦子正常的沒有不想處之而後快,但問題是權臣一般掌握了軍權和朝政,要動這樣的人作為被扶持的傀儡,唯一的選擇只能默默暗中積蓄力量,只待遇見合適時機一擊必殺,方能剷除心頭刺,否則偷雞不成蝕把米,輕則性命堪憂,重則江山不保。因此,這就是為什麼歷史上凡是能夠最終剷除權臣的皇帝在尚不具備足夠強大的力量前要儘量向權臣討好示弱了。“將欲取之必先予之”,不採取溫水煮青蛙的方式焉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 14 # 小白讀資治通鑑

    再做個任務,對這個問題沒什麼見解,權且講三個在《資治通鑑》中看到的故事罷了,我讀《資治通鑑》也恰好讀完漢成帝時期。這三個故事,漢宣帝將霍家連根拔起,漢成帝解決了漢元帝時期擅權的石顯,卻又自己培養起來另一個權臣,活生生被架空,對比起來興許可以回答你這個問題。

    一、漢昭帝漢宣帝如何應對霍光

    霍光是個權臣大家都沒有意見,他的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去病帶他入了宮,成為漢武帝的寵男,漢武帝死前,託孤給霍光、上官桀和金日磾,而霍光是大司馬,大將軍。

    但是,霍光三人權力鞏固搖搖欲墜的大漢江山,讓劉弗陵坐穩皇位後,三位輔政大臣之間開始了權力爭鬥,上官桀幾次密謀殺害霍光,都沒能成功,有一次上官桀指使下屬彈劾霍光,但是年僅14歲的漢昭帝劉弗陵卻說:“將軍冠!朕知是書詐也,將軍無罪。”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將軍之廣明都郎,近耳;調校尉以來,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將軍為非,不須校尉。”

    漢昭帝說,將軍請帶上帽子,朕知道這道奏章是假的,將軍並沒有罪。霍光說,咦,你怎麼知道呢?漢昭帝說,將軍去檢閱,是最近的事,選調校尉以來,還不到十天,燕王怎麼能知道這些事呢?況且如果將軍如要謀反,也用不著選調校尉。單單這一段,司馬光特意評鑑一番,而這件事引起的巨大影響就是,“尚書、左右皆驚。”後來,只要上官桀的同黨說霍光的壞話,漢昭帝立即怒斥:“大將軍忠臣,先帝所屬以輔朕身,敢有毀者坐之!”說霍光是忠臣,先帝託付他輔佐我,誰再膽敢汙衊大將軍就問他的罪。自此以後,上官桀包括其他所有人再不敢攻擊霍光了。可以說,霍光是劉弗陵一手扶持起來的權臣。

    霍光的權力大到什麼程度呢,霍光在人事任免上,可謂有完全的發言權,自己說了算。原來同為輔政大臣的上官桀,想提拔長公主的情夫丁外人都得霍光點頭才行。而霍光因為朝廷缺少舊臣,張湯的兒子張安世在漢武帝時就擔任尚書令,心地純正真誠,霍光便奏請漢昭帝任命張安世為右將軍兼光祿勳,作為自己的副手。當然,只要霍光想提拔誰就提拔誰,漢昭帝沒有不答應的。《資治通鑑》記載:“時政事壹決大將軍光;千秋居丞相位,謹厚自守而已。”當時國家政事全部由霍光一個人決定,田千秋雖然身為丞相,也只能謹慎穩重,自我保全。可見霍光的權力有多大了。

    後來他憑一己之力扶植昌邑王上位,27天后又強行給他拉下馬,改立劉病已即位為漢宣帝。“帝初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後車騎將軍張安世代光驂乘,天子從容肆體,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誅,故俗傳霍氏之禍萌於驂乘。”漢宣帝初即皇位時,前往漢高祖廟祭拜,由大將軍霍光同車陪乘,漢宣帝心中十分畏懼,有如芒刺在背,很不舒服。後改由車騎將軍張安世同車陪乘,漢宣帝這才覺得輕鬆從容,十分安全親近。等到霍光死後,其宗族最終遭到誅殺,所以民間傳說,霍家的災禍早在霍光陪同漢宣帝乘車時就已萌芽了。

    所以你看,對於權臣,皇帝想不想收拾?但凡想有所作為的皇帝,都想收拾,只是問題在於能不能收拾,有沒有穩固的基礎和雄厚的實力。漢霍光沒死之前,漢宣帝一直對他恭敬有加,霍光死後,漢宣帝劉病已才剛剛開始佈局收拾霍家。霍山,主管尚書事務,奏章要先經過他的,漢宣帝下令允許官吏百姓直接向皇帝呈報秘密奏章,不必經過尚書,群臣也可以直接晉見皇帝,這樣一來,霍山這個尚書一職,實際上是被漢宣帝給架空了。再有,霍光的兩個女婿,範明友,從度遼將軍改任光祿勳,實際是削了軍權;另外倆女婿,還有霍光的連橋兒(姐夫),調出京城,到地方當太守;還有擔任衛尉的另外一個女婿,調任少府,未央宮、長樂宮的衛尉,長安十二門的警衛部隊和北軍,都歸張安世統領。霍禹呢,雖是大司馬,但跟霍山一樣,也屬於空有職務,沒有實權,被架空了。有了這些動作,才可能找合適機會一舉將霍家連根端,但這些動作,霍光沒死之前,他是做不了的。

    二、漢元帝如何讓石顯成為權臣

    漢元帝懦弱無能,西漢王朝的衰敗就是從他那兒開始的。漢宣帝劉病已死前託孤給史高、蕭望之和周堪,史高是大司馬,相當於霍光的地位。史高後來與蕭望之爭權,石顯與史高選邊站隊。

    “中書令弘恭、僕射石顯,自宣帝時久典樞機,明習文法;帝即位多疾,以顯久典事,中人無外黨,精專可信任,遂委以政,事無小大,因顯白決,貴幸傾朝,百僚皆敬事顯。”漢元帝總生病,讓宦官石顯主持政事,石顯從此權貴。但是石顯畢竟只是宦官,手中也沒有軍權,也還達不到趙高那種程度,只能說是閉塞言路了,讓漢元帝劉奭聽不到言官的勸諫,也不清楚很多大事,甚至被石顯所矇蔽。比如在與史高一起收拾蕭望之時,他奏報“望之、周堪、更生結成黨羽互相恭維推舉,屢次誣陷控告大臣,誹謗離間內外親屬,想來專擅權勢,為臣不忠,欺騙陛下,請謁者招致廷尉。”蕭望之周堪等人結黨營私,屢次誣陷控告大臣,誹謗離間內外親戚,想專權。當時漢元帝剛剛即位,不知道“謁者招致廷尉”是下監獄的意思,就准奏了,後來聽說關進了監牢,大驚說,不是隻讓廷尉查問嘛?又趕緊讓他們出來幹活兒。而石顯呢,建議樂高向皇帝上奏說既然已經下了監獄,應當失眠,但是收回印綬,周堪等人被免官做了百姓。而蕭望之,他是比較器重的,因為有八年恩師之情,還想讓他做丞相。這件事,漢元帝並沒有追究,只是責問了石顯等人。石顯就是這樣一步步被抬高了地位,漢元帝明明知道他搞小動作,每次發現後卻只是責備而已,並沒有問罪。

    但是,要說石顯是權臣嘛?是!威脅江山穩固了嗎?狹義上講,並沒有,因為漢元帝當時只要有這個心,隨時可以收拾他,但從廣義上講,正是因為石顯攝政,國家從此衰敗,因為政治生態有問題了。

    三、漢成帝如何被王鳳架空

    劉驁即位初期,還是解決了他老子的歷史遺留問題。就是將宦官石顯調任長信中太僕,離開了中樞要職,於是滿朝文武百官開始對石顯進行秋後算賬。石顯與家人被放逐,路上憂鬱憤懣,不進飲食,死在途中。石顯的黨羽都被免官,那些因為結交石顯而得到官位的人都被罷黜。

    從這一點上說,漢成帝劉驁還是收拾了權臣,但是這個確實好收拾,我們前面已經做了分析。可是後來他的做法,卻為後來王莽有機會篡位,埋下了禍根。

    此時,有個叫王尊的人趁機彈劾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張譚,說他們明知石顯等人專權擅勢,作威作福,卻不及時奏報皇上,予以懲罰,反而百般諂媚,曲意逢迎,攀附臣下,欺瞞主上,喪失了大臣輔政的原則,都是大逆不道。嚇得倆人脫帽謝罪,趕緊交還官印。那麼漢成帝劉驁是怎麼做的呢?

    《資治通鑑》記載:“天子以新即位,重傷大臣,乃左遷尊為高陵令。然群下多是尊者。衡嘿嘿不自安,每有水旱,連乞骸骨讓位;上輒以詔書慰撫,不許。”

    漢成帝因新即位,不願傷害大臣,就下令貶王尊為高陵縣令。可是百官中很多人都認為王尊之言有道理。匡衡沉默而心不自安,每逢遇到水旱天災,都接連請求退休讓位。而皇上則下詔安撫慰留,不批准他辭職。匡衡等人若說迫於石顯的淫威而不敢彈劾,還屬情有可原,人之常情嘛,但處處誇耀石顯,實在不是一個丞相應該做的。而漢成帝因為剛剛即位,不願傷了大臣的心,就放任自流了,你說他根基不穩嘛?相當穩了,石顯都能輕而易舉的收拾了,他還怕什麼呢?歸根結底,還是為政之道的問題。

    如果說對匡衡的寬宏大量不足為怪,那對他媽王政君一家人無功封侯這件事,實在是釀成了大禍,外戚擅權,甚至導致了後來的王莽篡位,西漢歷史畫上句號還得歸罪於漢成帝。因為就算漢元帝時期,西漢衰落,漢成帝即位收拾了擅權的宦官石顯,若是能像他爺爺劉病已那樣執政,西漢還能再興,因為當時的根基還是很穩固的。

    我們來看看,漢成帝時的大將軍,是他的舅舅,大將軍什麼概念,就是霍光那個角色。而且,漢成帝封他的舅舅王崇、王譚、王商等六位王氏族人為侯。當時有人就向漢成帝上書說,漢高祖曾立約說“非功臣不侯”,如今,太后王政君的所有弟弟全都無功而封侯,如此施恩外戚,是從未有先例的。

    漢成帝聽了這番建議後,又作何反應呢?——“於是大將軍鳳懼,上書乞骸骨,辭職;上優詔不許。”大將軍王鳳聞奏恐懼,上書請求退休,辭去官職。漢成帝不準,下詔慰留。

    漢成帝正因為這種婦人之仁,讓王氏一天天坐大,他在位時都實際已經被架空了。《資治通鑑》記載:

    時大將軍鳳用事,上謙讓無所顓。左右嘗薦光祿大夫劉向少子歆通達有異材,上召見,歆誦讀詩賦,甚悅之,欲以為中常侍;召取衣冠,臨當拜,左右皆曰:“未曉大將軍。”上曰:“此小事,何須關大將軍!”左右叩頭爭之,上於是語鳳,鳳以為不可,乃止。

    當時,大將軍王鳳掌握國家大權,成帝謙讓軟弱,沒有實權。成帝身邊的侍臣,曾向他推薦光祿大夫劉向的幼子劉歆,說他博學卓識有奇才。成帝召見劉歆,劉歆為他誦讀詩賦。成帝非常喜歡他,想任命他為中常侍,命左右取來中常侍的衣冠,正準備行拜官禮時,左右侍從之人都說:“還沒有讓大將軍知道。”成帝說:“這是小事,何必通報大將軍!”左右之人叩頭力爭,於是成帝便告訴了王鳳。王鳳認為不可以,此事居然作罷了。

    王鳳架空漢成帝的事兒還有很多,不再一一列舉,顯然,漢成帝想要收拾王鳳這個權臣是不可能了,因為王鳳是大將軍,有軍權在手,朝中黨羽眾多,根基深厚。所以逐步演變到後來王莽篡位的悲劇。所以,對於漢成帝來講,剛開始如果得當,養不出這樣的權臣來,而後養成了,他自己又駕馭不了了,全怪自己。

  • 15 # 小文章大視野

    很簡單啊,不是不想殺,而是殺不了。

    中國的政治制度起源於三代,尤其以周朝的嫡長子繼承製以及分封制影響最大,到秦朝時期建立起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的帝國。帝國的權力集中於中央,中央的權力集中於皇帝,而皇帝為了更有效地治理帝國,不得不將某些權力下放給臣子,設立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九卿制。

    但是下放權力的多少是和皇帝有密切關係的。皇帝強勢,則大臣依賴於皇帝,但如果皇帝弱勢,則反過來大臣控制皇帝,此時便演變成權臣治國,而皇帝則僅僅是一個傀儡,完全被架空。

    歷史上權臣很多,西漢的霍光;東漢末年的董卓、曹操;曹魏時期的司馬昭;北魏時期的高歡,西魏的宇文泰,算下來基本上每一個朝代,都有一兩個掌握大權的權臣,架空皇帝,自己則獲得那無上的權力。

    題主的意思是說,既然皇帝是天子,是上天的代表,也是整個國家的領袖,即便有權臣亂國,那也可以下一道詔書,直接賜死不就完了嗎?畢竟“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這麼說,就是真的不懂權力的遊戲了。是的,君主比起權臣來,在地位和名義上要高得多,然而,一旦權臣攫取到國家權力,便會想方設法地將自己的地位鞏固下來。怎麼鞏固呢?最主要的手段:安插親信。不論是朝中還是宮中甚至是地方,在顯要位置上都安排上自己信得過的人,如此一來,深宮裡的皇帝也就基本上是一個囚犯了。比如曹操,不僅把朝裡的大臣多數換成了自己的親信,宮裡的宮女太監也全部是他的人,甚至到最後,連皇后都是曹操自己的妹妹。在這種情況下,你讓漢獻帝如何殺曹操?下一道詔書?滿朝都是曹操的人,你這邊還沒寫完呢,曹操那邊就知道了,到時候隨便找一個藉口,讓你退位,在找一個其他人頂上這個皇帝的位置,而退位的皇帝,下場就只有死。

    北魏孝武帝元修則是皇帝中的另類。公元532年他被高歡立為皇帝,當然,也就是名義上的皇帝,這貨剛剛即位,就對高歡是非常的不滿,我是皇帝啊,憑什麼什麼都是你說的算?不行不行,我得反抗一下。於是乎,公元534年,元修帶著追隨自己的臣僚,脫離了權臣高歡,跑到了權臣宇文泰的口袋裡。是的,反抗那麼久,就是為了從一個坑跳向另一個坑。沒過多久,這位胸中懷有無限熱情和希望的皇帝被宇文泰賞了一杯毒酒,安詳的死去了。

    所以,權臣當道時,雖然貴為皇帝,想要收回權柄,也只得在暗中做那偷偷摸摸的韜晦之計,待時機成熟,才能反擊制勝。政治和權力中沒有天真,只有狡詐和無法看透的黑暗。

    (全文完)

  • 16 # 戰漢古玉

    在封建社會皇權與臣權之爭始終存在,更多的時候皇帝能夠利用自己的主導地位,採取分解、組合、制衡等多種手段,對大臣的權力、勢力進行掌控,防止對皇權構成威脅,但歷史上君弱臣強的現象並不鮮見,權臣架空、廢黜、殺死皇帝的事情也時有發生。為什麼皇帝不能直接殺了權臣,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

    (一)強勢權臣的成長之路。通觀權臣成長之路,無不是鯨吞蠶食皇帝權力、打擊剪滅異己勢力、培養壯大自己實力之路。漢武帝臨終選定託孤大臣有霍光、金日殫、上官桀、桑弘羊四個人,但後來上官桀與燕王劉旦等人謀反,事情敗露被族滅;桑弘羊因與霍光政見不同,被捲入謀反案被處死,一個謀反案除掉一半托孤大臣,從此霍光的權力無人制衡。順治臨終選定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輔政,佈局挺好,後因首輔索尼年邁不能理事,權力格局失衡,鰲拜除掉遏必隆後實力膨脹失控。曹氏篡東漢、司馬氏篡曹魏,分別經過了兩代人的積累。抓權的過程也是權臣壯大自己實力的過程,待到大權獨攬時朝中重要崗位差不多都是自己人,皇宮衛隊、京城駐軍也被牢牢抓在手裡。此時皇帝別說殺權臣,弄不好還會被權臣殺掉;硬把權臣殺了,只會導致政變、戰亂、改朝換代。所以沒有實力作支撐,皇帝的金口也難吐玉言。劉賀被霍光扶上皇帝寶座,不到一個月又被霍光廢掉就是一個典型。康熙之所以能成功除掉鰲拜,首先得益於有孝莊太后的勢力作底子,又娶了索尼的孫女、收服了索尼系勢力,實際上也得益於鰲拜並沒有鐵心謀反。

    (二)弱勢皇帝的心理特點。皇帝雖唯我獨尊,但也難免有心理弱勢。比如,漢昭帝8歲繼位,沒有母親、無依無靠的漢昭帝生活、政務等各方面都依賴霍光,時間久了依賴就成了習慣,所以他壓根不會想殺霍光。霍光當政期間並不是沒有人參他,但漢昭帝無條件地信賴霍光。再比如秦二世胡亥,本來沒有當皇帝的機會,趙高幫他登上皇位,他對趙高除了感激只有信任,等把自家兄弟姐妹全殺光了,把丞相李斯也殺了,面對趙高除了恐懼就不會有別的想法了。還有漢宣帝劉詢,前有劉賀當皇帝28天被廢的例子,只能小心翼翼地與霍光周旋,用時間耗死霍光。此外,還有一些皇帝,根本就不是當皇帝的料,因生而高貴坐上帝位之後根本無心政事,把政務全部交給自己信任的能臣,又不懂分權、制衡之術,硬是把能臣培養成了權臣、奸臣。比如,明熹宗不喜歡政務只喜歡當木匠,大臣們的奏章都由太監魏忠賢轉給他批閱,慢慢被魏忠賢架空,造成魏忠賢專擅朝政的局面。

    (三)朝中大臣的生存之道。按理說,忠是每個朝臣都必須做到的。但大臣們也是人,當忠君與忠於權力不能兩全時,他們為了生存和發展選擇忠於權力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所以,歷史上有指鹿為馬的故事,當著秦二世的面,趙高能夠讓朝臣們全都把鹿認為馬。霍光當庭宣佈劉賀28天干了1000多件荒唐事,把他從龍椅上拉下來,大臣們沒有一人站出來反對。可想而知,如果弱勢的皇帝急於去殺權臣,並以此來考驗朝臣們的忠心,其結果肯定會令人失望。實際上,漢宣帝才是真正的聰明,一個“故劍情深”的詔書,其效果絕不僅僅是讓朝臣們推薦許平君為後,還有一個目的是讓朝臣們知道他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忠於自己不會吃虧。

  • 17 # 蕭湘居士__

    皇帝與權臣如同當今走後門,不但關係密,而且脾性合,殺了太可惜,任其黑下去。貪樁枉法的錢是國與民的,管我上司啥事情,否則還斷了財路。

  • 18 # 季崇潔

    因為皇上沒有實權,又沒有勢力。怎敢殺人呢?萬一惹怒誰,不但權利保不住還可能會引來殺身之險。所以即使權貴在架空他,他也只能暫且忍著!《命寬》

    權勢架空一時寧;權貴當勢逞陰形;退一海闊任其誤;它日必還今日揪!!!

  • 19 # 淡春天

    歷史上有些權臣的確比皇帝能力強,而且勢力超過皇帝的權勢。有些權臣也儘量表面上忠心不二,滿足皇帝的權力慾,君臣相對平衡。封建皇帝終歸是獨裁者,皇帝一但威望豐滿時,就會對權臣一步一步削弱權臣勢力,最後剷除威脅皇權的勢力。

  • 20 # 浮沉於史

    什麼是權臣?權臣是掌握了朝政大權,甚至是軍隊的大臣,而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高官。

    你殺一個高官,這沒什麼影響,在職位上,你高於任何高官,但是權臣就不一樣了,你可以殺掉他的職位,但是你殺不掉他的權力。

    我們看清末,攝政王載灃以足疾為名,令袁世凱回家養病,卸掉了他的一切職位,可是,袁世凱就成為農民了嗎?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朝廷調北洋軍去平叛,可是,他們竟然調不動!

    為什麼,因為他們的首領沒有點頭。

    聽起來不可思議,一個沒有官職的人居然可以牢牢掌控國家的正規軍。這,就是權。

    而且,一般的權臣,實力凌駕於皇權的時候,宮裡基本都是他的人了,包括禁軍和侍衛。

    這個時候的皇帝,更像是一個被監視起來的人,但凡有風吹草動,都會傳到大臣那裡。

    所以,他沒有能力殺死權臣。我們看曹魏,魏帝曹髦想要幹掉司馬昭,結果直接被反殺,皇上把自己的命都賠上了,人家安然無恙。

    而且皇帝的死,並不會有什麼人來追究,就像是死了一個無關緊要的人。

    除掉權臣的不是沒有,鰲拜就是個例子,但是這時候的皇帝,並非是沒有權力,他背後的孝莊,還有老丈人索尼的下屬們,大多是心向著皇上的,鰲拜是一手遮天,但並沒有架空皇帝。

    大家看重的都是權力,而非是單純的皇帝或者什麼官,掌握了權力,皇上要殺誰都可以,但一旦權力被權臣所奪,那麼他不僅不能殺,還要整天想著怎麼去保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喜歡工具車,20萬以內有什麼MPV可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