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21 # 茶鄉梅子

    大棚葡萄上市早,能提前1—2個月上市,補充水果淡季供應,單價高,可以獲得豐產高效,年均收入2—3萬元/畝,是農村致富的好門路。現將栽培技術介紹如下:1、品種選擇。透過全國各地的試驗,適於大棚栽培的品種有京亞、京秀、鳳皇51、京優、乍娜、巨峰。這些品種的共同特點是休眠期短,豐產性強,耐高溫,耐貯運,果實發育期短,成熟早,生長中庸,抗病,便於管理。2、定植建園。選用一年生健壯扦插苗,要求有20根以上主側根,根長在15釐米以上,莖粗1釐米以上,有4—6個飽滿芽。定植密度因品種、立地條件、整形方式、種苗木資源等多種條件而異。一般籬架整形,行株距為1.2—1.5米×0.5米,畝定植1000株左右。定植行株距確定後,要抽槽改土,施足底肥,實行高標準建園才能獲得高效益。

    一般抽深、寬各50—80釐米的定植槽,畝施4000—5000公斤農家肥。抽槽時表土與底土分開放,然後先回填表土,再填底土,分層施入有機肥。定植時期,方法同常規植樹。3、當年管理。苗木定植成活後,促進苗木健壯生長是實現早果優質高效的基礎,因此應抓好以下幾點:

    ①整形修剪。及時選留主蔓。大棚葡萄由於栽植密度大,與傳統整枝方式有很大區別,一般採用獨龍幹整枝法,即定植苗萌芽後只留1個主蔓。定蔓的原則是留下不留上,留強不留弱,對多餘的芽全部抹除。當主蔓新梢長到80釐米時進行第一次摘心,以後每長30釐米摘一次心,副梢留1—2片葉摘心。並及時立杆綁蔓,一般30—40釐米綁一次,摘除卷鬚。

    ②強化肥水管理。苗木成活後及時追施速效氮肥提苗,秋季宜多追磷鉀肥,同時進行葉片噴肥,注意做到少量多次。9月份開始早施基肥。生長季節遇旱應及時澆水,同時注意雨季排水。此外搞好病蟲害防治。4、建棚及扣棚。9—10月,在1年生密植葡萄園上建大棚。第二年初夏即可收穫上市。北方地區為日光溫室,東西向微拱式,北面有後牆。跨度7—9米,長50—70米。後牆及兩個山牆採用磚土結構,厚50—80釐米,後牆高2—2.5米,脊高3米左右,距後牆1.2—1.5米。

    支柱為鋼筋水泥柱,架材為竹木,後背鋪50釐米厚的玉米秸,用土壓實。長江流域為塑膠大棚,南北向拱形,跨度5—7米,長30—50米,高3米。可採用竹木、水泥預製件、鋼管做骨架。

    棚膜均採用透光保溫性好的聚氯乙烯無滴膜,四周壓入土中。日光溫室距5米留一個長、寬為0.8×0.5米的通風口,上覆棚膜或手拉式草簾。屆時在大棚上扣膜,每年換用新膜。

    葡萄從落葉開始休眠,一般2個月左右完成自然休眠。完成自然休眠後仍可扣棚升溫。由北至南,葡萄開始落葉時間為10月底至11月底,相應扣棚時間為12月中下旬至元月下旬。5、棚內溫度管理。一般在升溫前順行灌一次透水,覆蓋地膜保墒,然後升溫。棚內溫度應逐漸提高,可分為5個階段。

    ①發芽前:白天溫度15—18℃,夜間5—6℃;

    ②發芽至開花前:白天18—20℃,夜間6—7℃;

    ④落花至果實膨大期:白天25—30℃,夜間15—18℃;

    ⑤果實著色至採收期:白天不高於30℃,夜間15℃左右,拉大晝夜溫差,促進果實著色和糖分積累。

    6、棚內溼度控制。棚內空氣溼度,從覆蓋至發芽,相對溼度應控制在90%左右,發芽至開花前控制在60—70%,花期至果實膨大期控制在50—60%,以後直至採收期以50%為宜。

    土壤溼度,自扣棚至採收應保持土壤相對持水量60—80%。不同物候期內,以萌芽和果實膨大期需水量較大,宜控制在70—80%範圍。果實生長髮育過程中儘量避免土壤含水量變化幅度過大,防止產生裂果。7、肥水管理。每年採果後施足基肥,畝施3000—4000公斤、複合肥50—100公斤,抽槽深施。每年於萌芽期第1次追肥,用尿素30公斤、三元複合肥50公斤;落花後第2次追肥,用尿素40公斤;著色前期第3次追肥,用硫酸鉀50公斤。

    在果實生長期葉片噴肥3—5次,用0.3%磷酸二氫鉀、硫酸鉀或氨基酸鉀,促進著色,提高品質。遇乾旱應及時灌水,特別在夏季除棚後應注意防旱,施基肥後應灌一次透水。8、整形修剪。第一年冬剪從80釐米處定幹。其上萌發5—7根結果枝,除最下邊的一梢不留果穗作為預備枝外,其餘一梢留一個果穗。弱梢不留果穗,同時掐去副穗和穗尖1/3—1/5。

    坐果後修整果穗、疏小粒和過多果粒,每穗留50—60粒,大果型的巨峰留40粒即可,平均每穗400克,株產2公斤左右,畝產控制在2000—2500公斤為宜,產量過高,品質會下降。第二年冬剪從預備枝以上留1釐米短截,預備枝按中長梢修剪,作為下年的結果母枝。第三年以此類推,結果枝每年更新,保持結果部位穩定。大棚內溫度較高,溼度也大,光照不良,易造成徒長。因此重點搞好夏剪,要及時抹芽、除卷鬚、定枝、引縛。結果枝花穗上部留7—8片葉摘心,抹除下部副梢。摘心後的延長枝每長6—7片葉摘一次,副梢留1—2片葉摘心,以控制生長,充實花果和枝蔓。

    為了提高坐果率,花期前應在不影響溫度的前提下放風,在初花期噴0.3%硼砂液。

    9、病蟲害防治。大棚內的葡萄病蟲害較輕,但不可忽視,要進行綜合防治,落葉後結合冬剪,剪除病蟲枝、枯枝,清除園內的落葉和雜草,減少病蟲越冬基數。

    主要病害為房枯病、白粉病、褐斑病、灰黴病等。防治方法:發芽前噴1次波美3—5度石硫合劑,花前間隔15天噴2次70%甲基託布津800—1000倍液。花後隔15天用50%多菌靈800倍液和石灰半量式200倍波爾多液各噴一次。蟲害主要防治薊馬、紅蜘蛛和害蟎。可噴布20%速滅殺丁2000倍液、40%氧化樂果1000倍液。採果後除膜,除膜後的病蟲防治同露地。

  • 22 # 三農洞察

    溫室大棚葡萄栽培相對於露地栽培來講,具有諸多的優勢:葡萄採用大棚栽培,一般可比露地栽培提早20~30天成熟。葡萄大棚栽培,一般第1年為幼樹期,在定植當年年底搭建大棚,第2年開始進入大棚生長管理。春季是葡萄萌芽展葉、枝蔓伸長及抽穗、開花結果的季節,加強春季葡萄管理,提高葡萄產量和品質,是果農普遍關心的問題。大棚葡萄在春季應採取以下幾點措施:

      一、及時蓋膜

      單膜覆蓋栽培一般在1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覆膜,雙膜覆蓋栽培在1月上、中旬覆膜。覆膜後採用20%石灰氮或朵美滋10倍液進行塗芽破眠。

      二、控制溫、溼度

      覆膜後一週實行低溫管理,此間白天溫度控制在15~20℃之間,夜間棚溫5~10℃,一週後白天提高到20~25℃,夜間保持10~15℃;催芽期棚內空氣溼度保持在90%以上。進入萌芽期,應嚴格控制棚溫,其適宜溫度為白天22~28℃,夜溫10~15℃,溼度在80%左右。新梢生長期白天溫度應控制在25~28℃,夜間15℃左右,空氣溼度以70%為宜。大棚葡萄一般採用開閉裙膜或開天窗的形式調控棚內溫溼度。當催芽期棚內溫度高於35℃、萌芽後棚溫高於32℃時開始掀起裙膜進行通風降溫,下午1 5:00後當棚溫下降到25℃以下,放下裙膜進行保溫。棚體長度超過40米的大棚在中午棚內溫度過高時還需在棚體中部撐開部分頂膜(開天窗)加強散熱,以防熱害。棚內溼度過大起霧時應及時通風排溼,特別是萌芽期和花期,應加強通風,防止新芽積水爛芽及授粉受精不良。低溫到來之前,嚴堵棚門,防止大棚透風,在大棚外加蓋防寒物,或在棚內適當採取加溫措施。

      三、覆蓋地膜

      萌芽後,新梢生長到2釐米時,全園覆蓋地膜,進行土壤保溼、棚內控溼,萌芽前期可防止爛芽發生,後期可減少灰黴病的發生,坐果15天后應揭除地膜。

      四、澆水

      葡萄覆膜前大棚內充分灌水,即澆好蓋膜水,板結土壤應及時中耕,保持土壤疏鬆。2月中下旬至3月初萌芽期,有條件的果園應及時全園灌中水一次,即灌萌芽水,以確保萌芽整齊。之後澆水一般結合施肥進行,要根據土壤墒情小水勤澆、薄肥勤施,切不可大水漫灌。土壤溼度自覆膜後,應保持土壤相對持水量60~80%,萌芽期需水量較大,宜控制在70~80%,儘量避免土壤含水量變化幅度過大。

      五、施肥

      葡萄萌芽前1~2周,結合灌萌芽水施催芽肥。催芽肥以速效肥為主,如尿素、人糞尿等。一般畝施尿素5~10公斤,或氮、磷、鉀複合肥15~20公斤,硼肥、硫酸鎂各1公斤。施肥量約佔全年的15%左右。萌芽後根據長勢進行根外追肥,長勢弱的可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0.2%尿素以促進枝蔓生長。

      六、抹芽定梢

      主要抹除結果母蔓上的副芽、弱芽和著生部位不當的芽。從萌芽後開始,每隔3~5天抹芽一次。第一次在芽萌發至有2~3片葉時,不論結果母蔓上抽生雙芽或多芽,均只留一個強壯芽,其餘全抹去,同時將著生部位不當的芽也抹除;第二次在出現花序時進行,抹除細弱無花序的嫩梢和過密的梢。對多年生蔓上的隱芽萌發的芽及地面發出的萌櫱枝,除因更新或補缺需要外,其餘全部抹除。按果穗大小、葉片大小、合適的蔓果比和產量來確定梢量:穗重平均在500g以上或大葉型品種,一般每畝定2800~3000條;穗重平均在500g左右或中葉型品種,定梢在3000~3500條;穗重在500g以下或小葉品種,一般定梢在3500~4000條。棚架式每平方米的留梢量透過計算確定,確保架面枝條分佈均勻。定梢距離一般掌握在12~15釐米,實行等距離定梢。定梢一般在新梢長到30~40釐米時結合綁蔓進行。

      七、綁蔓疏穗

      新梢長至30~40釐米時要及時綁縛以防風折,使新梢均勻排布架面;新梢生長到第6片葉開始,有卷鬚發生應及早去除。花序過多時,可疏去部分過多的花序,一般弱枝不留穗,中庸枝留1穗,壯枝留2穗。

      八、病蟲害防治

      覆膜前徹底清園:大棚葡萄病蟲害一般較輕,防病的關鍵是休眠期清園消毒。對上年秋後沒來得及清園或清園不徹底的園區,要將園中的雜草、枯枝、老翹皮、病葉、殘果以及殘留在鐵絲上綁縛新梢的塑膠繩等,全部清除出園,焚燒亦或深埋。

      覆膜後及時預防:葡萄絨球期,要對全園噴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劑與0.5%的五氯酚納混合劑,以降低病蟲基數。此次噴藥要求全面、徹底。若枝幹有蚧類和地衣苔蘚,應噴射一次8~10倍的松鹼合劑,或45%松脂酸鈉90~100倍液,使用時要與石硫合劑間隔15天以上。

  • 23 # 漁人草舍

    葡萄是人們常見的水果之一,葡萄在種植過程中管理至關重要,葡萄採用大棚栽培,一般可比露地栽培提前20~30天成熟。那麼大棚葡萄1-3月份如何管理呢?一起來看看吧!

    棚膜管理與溫溼度控制

    1.扣棚封膜

    單膜覆蓋栽培一般在1月中、下旬封膜,雙膜覆蓋栽培可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封膜。封膜時先蓋頂膜、再封圍膜,切忌同時封閉;雙膜栽培在覆外膜後15天左右再覆內膜為佳。

    2.破眠處理

    扣棚後用20%石灰氮或朵美茲20倍液進行塗芽破眠,但切不可塗頂芽;藥劑處理後7天若枝條幹燥需向枝條噴水一次,以促進吸收。

    3.溫溼度控制

    覆膜後要緩慢升溫,使氣溫和地溫協調一致。首先實行低溫管理,棚內溫度白天控制在15~20℃,夜間5~10℃;扣棚後第2周,白天棚溫升到15~20℃,夜間保持7~10℃;第三週白天棚溫逐漸上升到20~25℃,夜間保持10~15℃。萌芽後嚴格控制棚溫,適宜溫度為白天22~28℃,夜溫不低於10℃,棚內溼度控制在60%~70%為宜;新梢生長期保持土壤溼度70%~80%、空氣溼度70%左右,棚內夜溫不低於10℃、日溫不高於30℃;花期棚溫控制在15~28℃,棚內溼度控制在50%~60%。

    4.棚膜管理

    萌芽後棚內溫度高於32℃時及時掀起裙膜通風降溫,下午15:00後當棚溫下降到25℃以下,放下裙膜進行保溫;新梢生長到2公分時候,全園覆蓋地膜;花期棚內溫度30℃以上時及時開天窗通風降溫;棚內溼度過大起霧時應及時通風排溼,以防棚內高溫高溼造成爛芽、爛花及加重病害的發生。低溫到來前,及早封閉大棚,並在棚外加蓋防寒物,或在棚內採取燻煙、加熱等增溫措施,以保證枝蔓生長和開花坐果。

    肥水管理

    1.澆水

    覆膜前大棚內進行一次充分灌水,即澆好蓋膜水;覆膜後應根據土壤和棚內空氣溼度情況及時灌水,催芽期應保持土壤相對持水量70%~80%、棚內空氣溼度保持在90%以上;萌芽期應及時全園灌水一次,即灌萌芽水,以確保萌芽整齊;萌芽後根據土壤墒情小水勤澆,切不可大水漫灌;新梢生長期需水量較大,土壤溼度宜控制在70%~80%,儘量避免土壤水分劇烈變化;花前10天根據土壤墒情灌一次催花水,保持花期土壤溼度60%~65%,花期水分過多會引起大量落花落果,除非土壤過於乾燥,否則花期不宜澆水。

    2.施肥

    在萌芽前15天左右施催芽肥,催芽肥以速效肥為主,配合少量磷肥,一般每畝施尿素10~15千克或高氮型全價肥15千克,若上年基肥施用過多催芽肥也可不施;新梢開始生長後根據長勢進行根外追肥,長勢弱的可葉噴施0.2%磷酸二氫鉀、0.2%尿素以促進枝蔓生長;開花前10天左右施著果肥,以氮肥為主,適當增施磷肥,可株施氮肥50克+磷肥200克,長勢旺、芽前肥、基肥充足的果園可不施,巨峰落花重花前忌施氮肥;開花期結合噴藥葉面噴施翠康金硼液1200倍液或0.1%~0.3%硼砂溶液補充硼肥。

    枝蔓果實管理

    1.抹芽

    主要抹除結果母蔓上的副芽、弱芽和著生部位不當的芽。芽萌發至2~3片葉時,不論結果母蔓上抽生雙芽或多芽,均只留一個強壯芽,其餘全抹去,結果母枝平均每隔15~20公分留一芽,每條結果母枝留2~5個芽,缺枝多留、不缺枝少留,一個芽眼只留一條梢。但早春低溫陰雨、倒春寒多發地區,為確保產量,也可在新梢長至4~5片葉時,視其花穗著生情況決定去留。

    2.定梢綁蔓

    按果穗大小、葉片大小、合適的蔓果比和產量來確定。穗重平均在500克以上或大葉型品種,一般每每畝定2800~3000條;穗重平均在500克左右或中葉型品種,定梢在3000~3500條。有卷鬚發生應及早去除,同時抹除細弱無花序的嫩梢和過密的梢,新梢長至30~40公分時要結合定梢及時綁縛以防風折。

    3.摘心整穗

    全園花前3~5天或見首花時進行摘心。一般花穗前留5~7片葉摘心,樹勢強則多留,巨峰等落花落果重的品種可2~4片葉重摘心;花下副梢單葉絕後摘心,花上副梢留1~2片葉反覆摘心,頂端副梢保留1~2個,3~4片葉反覆摘心;發育枝可10~13片葉摘心,其上副梢留2~3片葉反覆摘心。開花前一週整穗,疏除肩穗和第一、二副穗,大穗掐去1/3~1/2副穗,掐除穗尖1/5~1/4,使其穗形整齊美觀,一般歐亞種為圓錐形、歐美雜交種圓柱形;同時根據葉果比、果穗大小及產量合理定穗,一般弱枝不留穗,中庸枝留一穗,壯枝留2穗,每畝產1500千克的葡萄園可根據果穗大小選留2000~2500個花穗。

    4.無核化處理

    無核化適合單性結果多、自然結果商品性差或提早成熟的品種,如巨峰系品種藤稔、巨峰、早甜、醉金香、京亞等。要求枝條長勢一致、生長健壯,且需在開花前7~10天花穗整形,一般留穗尖4~7公分。巨峰系葡萄無核化一般採用二次處理法,即第一次在花朵100%開放前後2天,用12.5~25毫克/千克的赤黴素加2~5毫克/千克的吡效隆浸或噴果穗一次,隔10~15天用25毫克/千克的赤黴素進行二次處理。每次處理均需加入快潤、吐溫20等展布劑3000~4000倍液,以使藥液附著均勻。

    病蟲防治

    1.徹底清園

    對上年秋冬季沒來得及清園或清園不徹底的園區,將園中的雜草、枯枝、老翹皮、病葉、殘果以及殘留在鐵絲上綁縛新梢的塑膠繩等,全部清除出園,焚燒亦或深埋。葡萄絨球期(應該在絨球發綠後),對全園噴一次3~5波美度石硫合劑,壓低病蟲基數。此次噴藥要全面、徹底,樹上、地面、立柱、架杆、鐵絲都要噴遍。對於上年病蟲害比較複雜的果園,加噴一次80%殺菌劑300~500倍液與機油(或柴油)乳劑200倍液的混合液。

    2.分節點及時防治

    2~3葉期噴施80%必備8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1500~2000倍液、或2.0%阿維菌素3000倍液、或10%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防治黑痘病、白粉病、霜黴病及綠盲蝽等病蟲害;

    花序分離期噴施廣譜性殺菌劑78%波爾·錳鋅800倍液,以殺滅病菌和壓低菌量;

    花期一般不使用農藥,如花期出現爛花序,用25%福美雙1500倍液+50%抑黴唑3000倍液噴花序;

    發現灰黴病和霜黴病侵染花序,用40%嘧黴胺1000倍液+50%烯醯嗎啉2000倍液噴花序。謝花後是灰黴病、黑痘病、炭疽病、白腐病、透翅蛾等病蟲害的防治點,可用75%甲基託布津1500倍液或40%嘧黴胺1000倍液加3.0%高氯·甲維鹽微乳劑2000倍液防治;若發現葉蟬、綠盲蝽、短鬚蟎,可噴施2.5%聯苯菊酯2000倍液加20%吡蟲啉2000倍液,或用1.8%阿維菌素乳油5000倍液與99%礦物油混噴防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挺好》中老懞開掉功臣柳青,架空蘇明玉。結合劇情,你如何看老闆卸磨殺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