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減水書生

    這個問題應該這樣問:漢初那麼弱、匈奴那麼強,為什麼匈奴不滅掉漢朝?

    這是一個為什麼+觀點的問題。但是,觀點錯了,所以問題自然不成立。要老鼠吃掉貓、狐狸撓死大象,這可能嗎?所以,最簡單的回答就是實力不允許。匈奴沒有做到的能力,所以在滅掉漢朝這件事上,匈奴連想也不會想。

    01.匈奴還是一種部落聯盟的形態

    中原在秦末戰火之時,匈奴正是強盛的冒頓單于時期。冒頓單于很厲害,驅趕大月氏、攻滅東胡,征服西域二十餘國。

    但是,大月氏、東胡以及西域小國,跟大漢就是不同性質的存在。一條瘋狗,能把衚衕裡的貓全滅了。但是,你把它扔到森林裡,凡是能長出獠牙的,都能滅了它。

    東胡、大月氏,與匈奴一樣,只是遊牧的地方不一樣,是同樣的文明形態,即草原遊牧。曾經大月氏欺負匈奴、曾經東胡欺負匈奴,然後匈奴苦練武功、憋出大招,來了一個扮豬吃虎,把這兩個對手給滅了。

    西域小國呢?天山錫爾河以北就是草原遊牧,天山錫爾河以南就是綠洲城邦。綠洲城邦的文明形態可能高點兒,但也高不到哪裡去,關鍵是體量太小。匈奴騎兵一到,問:服不服?然後,就服了,交點兒稅,以後聽大單于的話。之後,也就這樣了。

    草原內部的自組織,誕生了大匈奴這個草原帝國。但是,這個帝國的文明形態,還在部落聯盟階段。

    後北服渾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之國。於是匈奴貴人大臣皆服,以冒頓單于為賢。

    匈奴貴人大臣皆服,這是典型地用中原思維來解釋草原。所謂的匈奴貴人大臣,就是一個個的部落首領。冒頓首領太厲害,咱們就聽他的吧,叫他大單于。然後,一種原始的個人魅力為核心的威權模式,就在草原上建立了起來。大哥真厲害,得聽大哥的;跟著大哥有肉吃,得聽大哥的。可是,一旦為了大哥要真流血,那聽不聽大哥的,就得打上一個大大的問好了。

    打東胡、殺月氏、揍西域,這根本就不需要流多少血。我們人多、我們馬多、我們刀快,然後就能魔擋殺魔、佛擋殺佛,殺完就分錢。但是,對於大漢呢?匈奴就得真流血了,甚至流血了也不見得能搞定。

    02.西漢真得那麼弱嗎

    漢初,與匈奴的正面較量是平城之戰,漢高祖劉邦被圍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東北馬鋪山),三十二萬大軍勞師而無功。

    但僅是無功,並不是說漢朝被匈奴打服了、打敗了。怎麼理解這種無功呢?

    戰國李牧打匈奴,把匈奴打得叫李爸爸;秦朝蒙恬揍匈奴,把匈奴揍得叫蒙爸爸。現在,你劉邦也去收拾匈奴了,而且還帶了那麼多人,結果呢?嫁個女兒過去,才能讓匈奴管你叫岳父。這就是平城之戰的結果。

    而且,平城之戰是怎麼回事?

    先有韓王信在山西這個地方造反,覺得自己幹不過劉邦,於是就要找幫手。幫手是現成的,就是北邊的匈奴,這夥人一直想殺進來搶劫,但就是殺不進來。於是,兩夥人一拍即合,一起在大漢北境,準備搞點兒大事情。

    韓王信,就是要多佔點兒地方,然後建立一個新戰國;匈奴人,就是想多搶點兒錢,然後把冬仨月給熬過去。他們的目的就是這麼簡單。但是,劉邦和大漢朝廷可不會把這件事想得如此簡單,你韓王信叫分裂國家、你匈奴人叫干涉內政。於是,兩邊兒立即開打,結果打出了一個白登山之圍。

    匈奴為什麼不把劉邦給圍死?擒賊擒王,幹掉劉邦就能幹掉大漢,然後就是草原統治中原了。

    之前說了,匈奴人的目的就是要錢,錢到位、事好辦。所以,陳平也不用賄賂單于閼氏,直接找單于就可以,我們給錢,你們走吧。然後,就結束了。

    還有就是,匈奴人根本就沒有滅掉漢朝的能力。劉邦只是先頭不對,後續部隊之所以遲遲不到。兩個原因,一個是客觀實情,訊息不通、路途阻隔,要增援需要時間;另一個是主觀臆測,劉邦死就死了,功勳將軍們就能把大漢給分了。所以,匈奴與大漢之間根本就沒有進行硬實力較量,真較量起來,冒頓單于心裡也沒底。

    為什麼冒頓單于心理沒底?

    他不可能有底,因為打大漢是要真流血的,手下的的那些貴族大臣,也就是部落首領們,到底賣不賣力,真心不好說。

    徹底撕破臉,錢要不來、血不少流。這個結果,是冒頓最不願意見到的。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見好就收,拿錢走人,之後還能娶公主、搞互市。

    03.原因就是文明代差

    公元300年到500年的時候,整個世界迎來了一波小冰河期。於是,中國遭遇了五胡亂華,西羅馬帝國遭遇了日耳曼入侵。

    小冰河期只是一個緣故,就是北方蠻族有南下的動機。但是,有動機並不意味著有能力,想要並不意味著就能得到。氣候因素很重要,但歷史因素也很重要。而歷史因素就是北方蠻族在與南方文明交流的過程中,實現了文明水準的提升。即便交流的方式是戰爭,也能發揮外部刺激的作用,滿足能夠實現自身內部的文明演化。

    但是,在之前呢?在之前,只能是文明吊打野蠻。因為文明代差很重要,這個因素不容忽視。

    為什麼文明吊打野蠻?

    技術手段當然是一條,你匈奴射箭夠牛,但是弓箭幹得過漢弩嗎?你匈奴騎馬無敵,但是騎馬能上長城嗎?你匈奴戰士彪悍,但是彪悍比得過漢劍嗎?

    匈奴人肯定吃苦耐勞,就是不怕苦、不怕累,所以真能打。但是,匈奴就是再能打,也不能突破能量守恆定律吧?漢朝士兵的營養攝入,絕對碾壓匈奴士兵,保障充足就肯定能在戰場上比你更能拼刺刀,怎麼也不會跟你差出懸殊。

    下馬地鬥,劍戟相接,去就相薄,則匈奴之足弗能給也,此中國之長技也。

    晁錯這句話的意思,簡單說就是:地面格鬥拼刺刀,漢朝士兵完全吊打匈奴士兵。

    但是,文明吊打野蠻的根本原因,並不是技術手段,而是內部整合能力。

    匈奴人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所以很少被殲滅。而漢朝軍隊呢?經常被殲滅,並非因為匈奴馬快、所以漢朝士兵跑不了,而是漢朝士兵更有紀律,打不過也得打,因為軍令如山。

    這是軍事上的凝聚力,還有整個國家組織上的凝聚力。戰國以來的編戶齊民,使得中原王朝能夠把財富優勢、人口優勢全部轉化為戰爭力量。所以,部落聯盟的匈奴,遭遇郡縣制的中原,就是在以卵擊石,根本就打不過,所以不可能滅。

    但是,為什麼總是野蠻摧毀文明呢?

    五胡亂華與日耳曼入侵,這個大趨勢怎麼理解。這其實也是一個觀點+為什麼的問題。實際上是,北方蠻族在與南方帝國充分交流後,實現了文明形態的躍遷,再加上上升之勢,自然可以泰山壓頂般地摧毀日益墮落的文明帝國。

    但是,在充分進行交流之前,匈奴帝國只是一個部落聯盟的文明形態,匈奴打不過已經帝國時代的大漢,所以就沒有滅掉西漢的問題了。

  • 22 # 貓爺歷史觀

    很明顯,當時匈奴沒有那個實力,或者說對自己沒有那個信心。

    匈奴是古代蒙古高原上的一個遊牧民族,而這個遊牧民族並非一個單一的民族,而是由許多遊牧部落融合後的結果。

    在匈奴建國前,北方的高原上生活著許多個分散的小部落。後來的匈奴政權則是在統一了這些分散的小部落後建立的,當然是以匈奴部落為根基。

    王國維在《鬼方昆夷獫狁考》中,把匈奴名稱的演變作了系統的概括,認為商朝時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時的獫狁,春秋時的戎、狄,戰國時的胡,都是後世所謂的匈奴。

    從西周時開始,戎族就開始威脅中原王朝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導致了鎬京被犬戎攻陷,後來周平王不得不東遷。這個草原政權固然彪悍,但在中原王朝面前起初還是有他不敵的一面的。戰國時趙國的李牧曾大敗匈奴,使得匈奴十多年不敢再窺視中原。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蒙恬曾將匈奴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區,使這幫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秦末漢初這段時間,中原戰亂不斷,也就是趁著這段時期匈奴逐漸發展壯大了起來。到了西漢建立初期,匈奴達到了極盛。此時的中原王朝經歷了多年的戰火,看似很羸弱,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匈奴要想滅了西漢這個新生的中原政權也並非一件易事。

    首先,匈奴的軍事力量以騎兵為主。騎兵雖然機動性很強,但在攻城守城方面顯然是不足的。而西漢的軍事主力以步兵為主,步兵在攻城守城方面顯然是佔據了優勢的。單是在軍事實力方面,匈奴就沒有遠超西漢,所以要滅西漢可能性不大。

    再則匈奴基本沒有什麼像張良、韓信等那樣的謀略家和將領,所謂兵者詭道也,單在智謀方面匈奴又沒有超越西漢,那麼想要滅掉西漢談何容易?西漢初期,匈奴雖然發展到了鼎盛,西漢新立經歷了那麼多年戰火看似外表羸弱。但其實當時的匈奴並不是很強大,而西漢也並不是很弱不禁風。正是在這樣一種實力比拼下,最後漢匈走向了和親之路。

    匈奴的綜合實力在當時確實比西漢強那麼一點點,畢竟西漢剛剛走出戰火,百廢待興。當時的西漢是發展經濟與民休息為當務之急,能不打就不打。其實要真打起來,最後誰輸誰贏還不一定呢。

    當時的匈奴趁著中原大亂髮展強盛了起來,綜上所述西漢初期匈奴之所以沒有滅掉西漢,主要原因在於匈奴並沒有滅掉西漢的實力。

  • 23 # 老袁侃歷史

    西漢初期,匈奴對漢朝一直處於攻勢,漢高祖劉邦曾被匈奴40萬大軍圍困在白登山達7天之久,後採用陳平計策才得以脫困。在漢初的70年,一直是匈奴主動進攻漢朝,而漢朝一直是被動防守。那為什麼匈奴不趁漢朝勢弱時把她滅掉?

    匈奴從未有取漢而代的想法,攻打漢朝不過是掠奪財物和人口

    匈奴是一個遊牧民族,居無定所,沒有城池,也不從事農耕,而是以部落為單元過著遊牧生活。“逐水草遷徙,毋城郭常處耕田之業,然亦各有分地”。因此,匈奴對漢地的農耕完全不感興趣。而且漢地也不適合放牧,所以即使滅了漢朝,匈奴還是要退回大草原的,這使得匈奴上下都沒有滅漢的動力。“今得漢地,而單于終非能居之也。”

    匈奴之所以攻打漢朝,除了向漢朝宣示武力,威脅漢朝外,更主要的還是想掠奪漢朝的人口和財物。一旦掠奪了足夠的人口和財物,匈奴就會退回大草原。“匈奴日已驕,歲入邊,殺略人民畜產甚多,雲中、遼東最甚,至代郡萬餘人。”

    匈奴雖然勢大,但實力還不足以滅掉漢朝

    匈奴只有200餘萬人口,“控弦之士三十餘萬”,這是匈奴兵力的極限。而漢朝有數千萬人口,帶甲之士百萬,匈奴要想滅掉漢朝,區區30萬,這是根本做不到。而且,匈奴一旦發動滅漢戰爭,漢朝上下就會同仇敵愾,能夠迅速補充兵員,而匈奴卻無法做到。

    漢朝土地遼闊,匈奴一旦深入漢地,很有可能被漢軍切斷後路,到時匈奴不但不能滅掉漢朝,甚至自己也會全軍覆沒。因此,匈奴每次攻打漢朝,都只是侵擾漢朝邊郡,從不深入漢朝腹地。“(匈奴)大入上郡、雲中各三萬騎,所殺略甚眾而去。”

    匈奴以騎兵為主,缺乏戰具,根本不適合攻城略地

    匈奴騎兵在野戰中佔盡優勢,但並不擅於攻打城池。而要攻下一座城池,付出的代價也是非常慘重的。匈奴是異族,城中百姓不會輕易投降,就會加大匈奴的攻城難度。一旦城池久攻不下,不但打擊匈奴士氣,也給了漢朝援軍包圍的機會。

    另外,匈奴不僅缺乏專門的工匠,也缺乏攻城利器,很難在短時間攻下一座城池。而且,即使攻下一座城池,匈奴也必須留下足夠的兵力防守,這必然導致後面的攻城兵力進一步減少,很難持續攻城。而一旦漢朝集聚一定的兵力,匈奴就有覆亡的危險。

    漢朝的和親政策,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匈奴的虛榮心

    匈奴曾在秦始皇時期被蒙恬趕到大漠深處,對華夏又懼又怕。而漢朝對匈奴採取屈辱的和親政策,這極大的滿足了匈奴的虛榮心。“高帝乃使劉敬奉宗室女公主為單于閼氏,歲奉匈奴絮繒酒米食物各有數,約為昆弟以和親,冒頓乃少止。”

    而且,匈奴也能從和親中獲得大量的財物,這讓匈奴非常滿意了。匈奴滅漢也不過是為了財物,既然能夠透過和親就能獲得,就沒有必要要把漢朝滅掉。對於匈奴而言,漢朝就像一塊肥肉,隨時都可以咬上一口。

    因此,西漢初年,匈奴之所以沒有趁機滅掉漢朝,有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而要想滅掉龐大的漢朝,匈奴還是力不從心的。

  • 24 # 小小小百科全書

    匈奴人:我也想滅了漢朝。但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秦二世元年,冒頓斬殺了其父頭曼單于統一了北方草原,在此過程中冒頓帶領著匈奴征服了Murano、烏孫、呼揭、渾窳、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20餘國,建立起了南起陰山、北抵貝加爾湖、東達遼河、西逾蔥嶺的龐大匈奴帝國。匈奴巔峰時期號稱控弦之士三十餘萬,三十來萬大軍就想要滅掉漢朝?做夢也夢不到這等好事吧。漢初也就是劉邦時期,漢朝差不多常規兵力有上百萬之眾。匈奴人想要佔點便宜也就罷了,想要攻滅漢朝?開玩笑。

    而且話又說回來了,即使匈奴有那個能力攻滅漢朝,但匈奴會那麼去做嗎?首先匈奴是一個遊牧民族,他們的生活習慣就是放牧、打獵,侵略搶劫。他們是馬背上的民族。中原之地對於匈奴來說就是劫掠之地,匈奴希望漢朝百姓種好糧食,冶煉好鐵器等著他們匈奴人來搶。匈奴人佔領漢朝又能怎麼樣?費勁吧啦,損失慘重好的佔領漢朝,但他們根本也不會農作,漢朝與他們的生活習慣簡直就是南轅北轍。所以說匈奴人未必願意佔領漢朝。一個漢人統治的漢朝並且可以隨時讓他們劫掠的漢朝,遠比他們自己控制的漢朝要好。從歷史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匈奴吞併的國家基本上都是遊牧民族,基本上沒有以農耕為主的國家。

    從歷史上劉邦和匈奴的白登山之圍來看。韓王信勾結匈奴造反,劉邦大怒率大軍攻打匈奴,結果由於劉邦輕敵冒進導致被圍困在白登山,劉邦數十萬大軍被匈奴冒頓的四十萬大軍多間隔不得救援。所以劉邦手下臣子陳平奉命去賄賂閼氏來遊說冒頓單于。閼氏對冒頓說,漢朝現在有幾十萬大軍在緊急救援劉邦,而且匈奴人也無法在中原長久居住,畢竟水土不服。因此冒頓單于被閼氏給說服了。可見從冒頓內心來看,他知道匈奴人是無法長久佔據中原的。

    在整個中華歷史上,也獨有滿清順利的入主中原,並且建立了長久的統治王朝。而清朝之所以成功,還是從之前無數的入侵中原的胡族身上吸取了經驗。而漢朝初期的匈奴,一直以來都是以遊牧為生。中原的生活對於他們來說是未知的,也是恐懼的。再加上劉邦擊敗項羽之後,大漢朝正是兵力強盛時期,匈奴根本沒法擊敗漢朝。劉邦之所以和匈奴實行停戰協議,並且和親預設匈奴的不定期劫掠。其目的就是擔心漢朝初立,大肆動用刀兵會步秦朝的後路。否則劉邦真要鐵了心不顧一切和匈奴死磕,那麼匈奴還真不見得是漢朝劉邦的對手。

  • 25 # 長亭文史

    其一:內憂

    一、伊稚邪單于攻破軍臣單于太子於單

    二、匈奴左大都尉聯漢謀殺兒單于單于失敗

    三、狐鹿姑單于晚期單于之位的爭奪

    四、虛閭權渠單于時期匈奴的內部鬥爭

    綜上述原因,我們可以得見在西漢初期,匈奴內部因為政治權力的內憂使得他們沒有其他閒心去持續打壓西漢。天時、地利、人和他們損失了最關鍵的人和。

    其二:和親

    西漢初期,朝廷休養生息,以和親為主。由於西漢政府採取了和親政策,換取邊境的相對安寧,使漢初殘破的社會得以休養生息,積蓄國力,最後出現漢武帝時期“天下殷富,財力有餘,士馬強盛”的局面,為反擊匈奴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而且還出現了衛青、霍去病等將領。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霍去病兩次參加河西之戰中,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漠北之戰後,封狼居胥,大捷而歸,拜大司馬,與大將軍衛青同掌軍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齡剩女面對婚姻,是否應該選擇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