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縱情山海間
-
2 # 白羽居士
大家在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估計都要問:“文字獄”不是清朝的嗎?怎麼明太祖也有文字獄,是不是搞錯了?事實上,“文字獄”歷朝歷代都有。只不過以清朝的為最為廣泛,最為血腥,也最為大家所熟知。
明太祖朱元璋的文字獄實在是有些無厘頭,如果說有的文人諷刺朝政或者心懷元朝,或者故意如此,那麼他們被殺了還多少有點咎由自取的意思。但是,下面幾位文人 是在是死得有點憋屈。
朱元璋的老鄉詹希原字寫得很不錯,南京的皇宮剛剛建成,朱元璋就給安排了給午門題字的任務。詹老鄉回家養足精神、提氣揮毫,飽蘸濃墨,一氣呵成“午門”兩個字,端的是瀟灑漂亮,拿去給朱元璋一看,朱元璋大喝“推出去砍了”。詹老鄉一聽就崩潰了。給你寫字,您不給錢就算了。幹嘛還要砍人?朱元璋冷笑道:“你這“門”字最後一筆居然還帶了個“勾”,你是當官進門了,我大明朝的門卻讓你給從裡面關上了,你是不打算讓其他的才子門進不來門了不是?於是,詹希原帶著委屈帶著不服到閻王爺那裡告狀去了。
天下的才子們還敢不敢進朱家門我是不知道不知道,沒過幾天一個有名的和尚來複,登門來到宮裡被請進宮裡,再也沒回去過。估計是朱元璋想重溫複習一下當年做和尚時期的功課。吃午飯的時候,朱元璋忽然想考考和尚的文學功底,就讓和尚賦詩一首,寫不出來不許吃飯。和尚憋了半天寫了一首詩
“金盤蘇合來殊域,玉盞醍醐出上方,稠疊濫承天上賜,自慚無德誦陶唐”。
朱元璋瞪起三角眼一看,“殊”,歹朱。你小子不是好東西,我請你吃飯,你敢罵我。砍了。可憐和尚連殺頭飯都沒吃上,也去找閻王告狀了。如果他跑得快,沒準還能追上詹希原。
事實上,朱元璋還真是不負“歹朱”之名,他後來還真是殺起人來,一發不可收拾。因為這種事被殺的文人去閻王那告狀都排起了長隊。
“夢中正得君王寵,卻被黃鸝叫一聲”這首詩是御史張尚所做,做夢都想當官,肯定不是好東西,被關進監獄後死掉。
“城南有安婦,夜夜哭征夫”。好嘛,不但不去歌頌國富兵強,還攻擊國家募兵政策,居然惦記人家小寡婦。殺了這個僉事陳養浩。
常州府學訓導蔣鎮作《正旦賀表》中有"睿性生智","生"與"僧"同,你膽敢罵我當過和尚,不殺你實在說不過去。
慶府學訓導呂睿作《謝賜馬錶》中有"遙瞻帝扉",居然偷偷從遠處看我帝王的“非”,好大的膽子,殺。
值得一提是,這麼多被殺的文人中有高啟高季迪,算是死的比較冤枉。實際上“歹朱”還是比較欣賞他的,高啟在戰火不斷,群雄逐鹿的時候躲避到了吳淞江北的青丘浦,一直住在岳父家裡。洪武二年(公元1370年),高季迪奉命到南京修《元史》當上了編修官。修史完畢,又給目不識丁的功臣子弟們當老師。朱元璋聽過高老師的幾節課,覺得高老師人不錯,當場就任命他為戶部右侍郎。高啟卻單面拒絕了,理由是“自年少不敢當重任”。我還太年輕,沒資歷,沒經驗,幹不了。其實還真的是怕了“歹朱”。
朱元璋眯起帶血絲的三角眼,沒有當場發作。你好歹替朝廷幹過活,出過力,去吧。高季迪當時算是逃過一劫,如果他能夠從此隱姓埋名,不再出現在朱元璋的視線裡,估計下半輩子會平平安安的。事實上,因為此事,朱元璋特設了一個新的罪名“寰中士夫不為君用科”(非暴力不合作罪)寫進《大皓三編》中。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寰中士夫不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誅其身而籍其家,不為之過!
看到沒,皇帝教你當官,你不當,不識好歹。不聽話的,不合作的統統死啦死啦滴,不過分。
六年後(公元1373年),還以為沒事了的高啟受朋友魏觀的邀請,欣然揮筆寫了一篇《上梁文》,裡面絕對沒有出現“歹朱”“僧”“扉”之類的詞句。但是,這篇文章被朱元璋看到了,好哇,老子讓你當大官你不來,一個小小的魏觀請你寫作文,你就屁顛屁顛跑來了?既然你把腦袋伸出來被我瞧見了,那就新賬老賬一起算吧。
朱元璋把高啟、魏觀全抓起來殺掉。《明史》記載,朱元璋作為兇手,還要親自到刑場去觀刑。魏觀被腰斬後,一時還不能死去,他用半截身子蘸著血在地上寫了三個鮮紅刺目的“慘字”。這是朱元璋對不願順從的文人發出的最嚴厲警告。
然而,幾百年後,我在細細品讀明初高啟那些花團錦簇的秀美詩篇時,腦中還不時地閃過南京十字長街上的那一團團血汙,令人扼腕嘆息。
-
3 # 龍泉笑滄海刀劍
當然有啦,有一個流傳甚廣的例子。說的是一個叫做來複的和尚,為了巴結皇帝,寫了一首謝恩詩,裡面有“殊域”和“自慚無德頌陶唐”這樣兩個詞句。朱元璋大為生氣,認為“殊”字拆開來就是“歹朱”,分明是在罵自己;“無德頌陶唐”,明擺著是諷刺我沒有德行。於是就把和尚給殺了。
-
4 # 攝影與遊戲
有,明朝文字獄是明朝時期文字獄案件的總稱。由於元朝的暴政導致中國文化思想方面遭受極大的打擊。此也間接的導致明朝在思想文化領域封建文人與新王朝之間的矛盾。明朝皇帝維護自己的統治,打擊異己分子,鎮壓對自己統治不利的的思想言論而製造的一些因言論而獲罪的案件。在封建統治下,明朝文字獄在明太祖以至天啟帝的明朝歷代皇帝在位時期均有涉及。尤其在洪武時期和嘉靖為甚,對社會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做過和尚的朱元璋因表箋中“則”與“賊”似、“生”與“僧”近、“道”嫌於“盜”等。
誅殺的有:
浙江府學教授林元亮、北平府學訓導趙伯寧、福州府學訓導林伯憬、桂林府學訓導蔣質、德安府學訓導吳憲、常州府學訓導蔣鎮、陳州府學訓導周冕、懷慶府學訓導呂睿、亳州府學訓導林雲……還有寺廟和尚,詩人等
-
5 # 站西鐘錶城
還算是比較多的。文字獄開始大興,正是從朱元璋開始的。朱元璋是農民出身,做過乞丐、和尚、並參加過農民起義軍。所以他對文字特別敏感,疑心非常重。對賊、寇、禿之類的字眼有異乎尋常的敏感,總懷疑別人在罵他,進而殺人。不過朱元璋的文字獄與康雍乾時期的文字獄不同。康雍乾時期的文字獄更多的是傾向於族與族之間的文字獄,而朱元璋傾向於個人的文字獄。舉例如下:最著名的當屬徐一夔祝賀朱元璋即位的賀表。杭州教授徐一夔賀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朱元璋大怒:“‘光’意思是沒有頭髮,‘生’與‘僧’同音,意思是罵我做過和尚。‘則’與‘賊’音近,意思是我做過造反的賊。”於是殺了徐一夔。其他案例:翰林編修高啟作詩:“小犬隔牆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被腰斬。御史張尚禮作詩:“夢中正得君王寵,卻被黃鸝叫一聲!”下獄死。僉事陳養浩作詩:“城南有安婦,夜夜哭征夫”,被投入水中溺死。兗州知府盧熊把“兗”錯寫成“袞”,被明太祖視為不敬,斬。中書詹希原給太學寫匾額,“門”字少最後一勾,被視為阻礙納賢,斬
-
6 # 天滅哥
朱元璋文字獄
朱元璋是歷史中非常有名的一個皇帝,他在政績上面幾乎趕上統一六國的秦始皇,當然因朱元璋的“文字獄”也和秦始皇當年的“焚書坑儒”有的一拼。
朱元璋圖片
朱元璋文字獄的誘發原因還得從朱元璋的身世說起,朱元璋小時候家境貧苦,家裡的兄弟姐妹又多,朱元璋幼時的時候父母就身亡,家庭散裂,兄弟姐妹們也都安了家,只剩下年齡最小的朱元璋,為了一口飯吃,朱元璋只好去寺廟當起了和尚。
因為曾經有過這樣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這在朱元璋的心裡留下了深深的疤,在朱元璋的朝代來到後,曾經的小和尚就開始放出了命令,不準別人說或者寫關於“禿頭”、“僧”、“寺廟”之類的詞彙,朱元璋認為誰說了這些詞彙就是對他的身世一種藐視,就是在揭他朱元璋的傷疤,就是在嘲笑他。
再加上朱元璋曾經身戰沙場整整十七年,經歷了太多的事情,使得其身心多疑,別人無意的一首詩他都認為是在嘲笑諷刺他,就算無意間寫錯了一個字,他也瞎猜,然後把別人殺掉斬頭,明朝很多文人墨客死在他的手下。
而這樣的一場猶如“焚書坑儒”般的文人浩劫卻在歷史中無從記載,這也是從野史中才得知的,可見朱元璋的懷疑心是有多大了。但是也有史記專家說到恐怕文字獄並沒有那麼的嚴重,純屬當時反明朝人所胡亂編造的謠言。
不過朱元璋文字獄具體是因為什麼,後世人也不得而知了,只能進行一些沒有證據的猜測。
朱元璋殺胡惟庸
朱元璋出生於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原名朱重八,是明朝時期的開國皇帝,也是中國最勤勞的皇帝之一。胡惟庸,明朝時期朱元璋的一位大臣,曾經擔任過丞相。最終朱元璋殺胡惟庸為結尾。
胡惟庸畫像
胡惟庸是李善長推薦做官的,一直升任到陳翔。胡惟庸為人度量狹小,他為官後不斷排除異己,在很多事情上都獨斷專行,甚至都不會請示朱元璋。劉基就是其中的受害者,朱元璋能夠登上皇位可以說離不開劉基的出謀策劃,但是由於劉基與胡惟庸對著幹,不與他同流合汙,導致劉基只封了一個很小的官,劉基就非常傷心就回鄉了。回到家鄉之後不久,劉基就生了重病,胡惟庸派人前去慰問,結果剛剛出門不久,劉基就去世了。一代忠臣就這樣被害死了。
這樣的事情讓朱元璋有一種宰相掌權,皇權旁落的感覺。有一天胡惟庸邀請朱元璋去他們家裡做客,朱元璋很是高興就打算坐馬車去,結果正要上馬的時候他的太監緊緊地拉住韁繩,並且雙手指著胡惟庸家裡的方向,朱元璋一看馬上就明白了,他登上城樓,結果看到胡惟庸家裡都是兵馬,於是震怒,下令殺死了胡惟庸。
這就是朱元璋殺胡惟庸的故事,胡惟庸不該貪心,更加不該迷戀權勢,甚至想要謀取天下至尊之位,在封建王朝,胡惟庸這樣的結局是必然的,真應了那句話——多行不義必自斃。
朱元璋為什麼殺徐達
徐達是明朝開國第一名將,幾乎無人能出其右,對於徐達朱元璋也是非常信任的,可以說朱元璋得天下,徐達居功至偉。而這樣一位名將,傳說是被朱元璋賜死的,為什麼朱元璋要殺徐達呢?
徐達畫像
現在比較流行的證據有這幾點:首先是徐達立的功勞實在太大,所謂功高震主,朱元璋怕自己的兒子掌控不了他所以要殺他;其次是朱元璋在得天下以後已經用不到徐達了,再加上朱元璋本人的猜忌心理是很重的,所以要殺徐達鞏固自己的統治。
在野史中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徐達病了,大夫為徐達看病之後回報朱元璋說病的比較嚴重,是背部長瘡,尤其不能吃鵝肉。於是朱元璋派人為徐達送去了一隻燒鵝,徐達看見以後知道了朱元璋的用意,就將這一隻燒鵝吃光了,不久就死了。
這個故事的真假我們不知道,實際上史書中沒有記載朱元璋殺徐達,因為徐達為人正直忠勇,他對朱元璋是死心塌地的效忠,同時他為人十分低調,在明朝建國以後雖然他功勞最大,但是從來不張揚,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徐達是朱元璋的兒女親家,兩家聯姻在一起。
所有這些因素聚合在一起來看,朱元璋是沒有殺死徐達的,之所以有這樣的傳言,就是因為徐達的功勞太大,再加上他英年早逝,很多人不相信是病死的,但是在實際的史書中記載,由於常年征戰,徐達身體在建國以後一直不好,最終病死。
朱元璋殺常遇春老婆
坊間傳言,一代名將常遇春雖然身經百戰,卻是實實在在的“妻管嚴”,對妻子的話言聽計從。世人也編撰了一些常遇春“妻管嚴”的故事,為後世人流傳。其中以“朱元璋烹食常遇春老婆”流傳最廣。
常遇春“妻管嚴”形象
據載,朱元璋對常遇春這位開國大將非常器重。常遇春久來未能得子,朱元璋便將自己的兩名宮女贈予常遇春,希望常遇春能夠早生貴子。然而,常遇春老婆是個有名的悍婦,常遇春哪敢動歪念頭,那兩名宮女對常遇春老婆的彪悍事蹟也早有耳聞,對常遇春一直畢恭畢敬。 有一天早上,常遇春起床後梳洗上朝。那兩名宮女也在旁伺候梳洗。常遇春見其中一位宮女的手面板很白,便順口誇讚了一句,後便匆匆上朝去了。等晚上下朝到家之後,發現那名宮女的手已經被砍下,並裝在一個盒子裡,放在常遇春的面前,常遇春被嚇得臉上煞白。接連數日,常遇春魂不附體,在朝中也像個行屍走肉般無精打采。 朱元璋察覺了常遇春行為異常,便叫來詢問,常遇春將事情一五一十的和朱元璋講述了一番。聽罷,朱元璋邀請常遇春到後宮喝酒消愁。喝酒的時候,身邊的侍者端上一盤湯來,朱元璋介紹說,這是“妒婦湯”,常遇春也沒聽懂到底是什麼湯,便嚐了一些。 酒罷,回家的路上,發現朝中的大人都拿著一個小包裹,常遇春好奇,上去詢問,才知道,原來是皇上今天給各位大臣分肉了,常遇春並未多想,徑直回家去了。 到了家裡,發現妻子莫名失蹤了。原來,朱元璋乘常遇春喝酒的間隙,讓人把常夫人殺了,而且大卸八塊,分發給各位大臣,那碗妒婦湯也是自己的老婆的人肉湯。有傳言,常遇春也因此被嚇出了癲癇證,久治不愈。
朱元璋殺藍玉
藍玉,明朝功臣,位高權重、有勇有謀,為明朝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也是朱元璋身邊的紅人,如此令皇帝信賴的人,但結果卻慘遭剝皮的下場,是怎樣的情況下會讓皇帝動殺他的念頭呢?
藍玉像
首先,要說的就是藍玉的性格特徵,藍玉雖有膽有謀,屢次立下戰功,在打仗方面也算是個有膽識的將士,這方面也是朱元璋重視他的地方。但是,他狂妄自大、目中無人、桀驁不馴的性格卻為他招來了殺身之禍,在軍營中擅自提撥士兵,私自培養自己的軍中勢力;在眾多大臣面前不顧皇帝的威嚴竟說出“我難道不配當太師嗎”的糊塗話;在回城的關口,由於守關口的衛兵沒來來及開門,竟毀關而入......
以上這些舉動都能看出藍玉魯莽、衝動和囂張跋扈的性格。其次,藍玉對身邊的人太過於信賴,同時說明他太單純,藍玉跟太子的關係一直不錯,他有次向太子提起朱棣這個人雄心很大,早惦記著皇位了。然而,太子卻在朱棣面前提起了這件事,朱棣對藍玉痛恨至極,並開始挑撥藍玉與皇帝的關係。最後的一個原因,在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標去世,皇孫朱允炆年幼,皇位沒有了繼承人,朱元璋擔心自己的皇位被被別人奪去便苦心積慮地想要把身邊礙事之人都除去。
以上三點,正好也使朱元璋堅定了自己殺藍玉的想法,錦衣衛揭發藍玉有謀反的想法,想在朱元璋經過的路途中把他殺掉。藍玉被扣上了謀反的罪名,即使想要平反也是無濟於事了。
朱升是被朱元璋處死的
朱升何許人也,一看他的姓氏可能很多人就會多多少少的能猜到,他應該是明朝人,確實如大家所料,朱升是明朝人,而且還是明朝開國的一代歷史功臣,它在文學和軍事方面都非常有造詣,在朱元璋打天下期間,曾經為朱元璋的江山社稷出謀劃策。
朱升銅像
據說朱升在八歲的時候就開始在學館裡面求學,到了19歲就有了秀才的稱號,他也曾經在家鄉開館講學,它喜歡研究星象變化以及占卜的方法,後來還曾經出過一系列關於星卦的書,
其實早在朱升24歲的時候就寫過自己人生的第一本書《墨莊率意錄》,這些足可以看出朱升深厚的文學功底。朱升的博學多才和見多識廣為自己贏得了很大的影響力。
公元1357年,朱元璋包圍徽州城的時候,朱升為了百姓能夠免受生靈塗炭之苦,冒死前往城下,說服守城的將領讓其歸順投降,朱升與明朝的淵源從這裡拉開了歷史的序幕,第二年朱元璋攻打婺源的時候,久攻不下,很是煩惱,三軍大將鄧愈提議請出有諸葛亮美譽的朱升。
看看他有何良策,朱元璋親訪朱升住所,朱升提出了天下聞名的高築牆廣積糧的計策,還從戰略了上給了朱元璋一系列建國的策略,這些建國策略不但展示了它強大的軍事思想,而且為統一中原,建立大明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朱元璋稱帝后,朱升繼續充當謀臣,於應天府中擔任要職,其政治地位與開國元老相當,而朱元璋也對朱升的人品稱讚有加,朱升為官在朝十年,功績卓越深受朱元璋的器重。
即便如此深諳君臣之道的他,早已料到朱元璋對於功臣肯定是要進行屠殺的,於是在洪武二年,朱升以年邁不能為國效力為由,想要辭官隱退,朱元璋以他功績卓越為由,想要重封與他,但朱升執意不肯受封,退隱後的朱升去了南龍港,並於洪武三年安靜的走完了他富有傳奇的一生。
-
7 # 流浪的小白
我認為是興過”文字獄“的,朱元璋所殺文人的數量在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詩人高啟因為一篇文章為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與高啟合稱“四傑”的楊基死在了勞役場上,張羽被流放之後投河自殺,徐賁在牢獄中慘死。與高啟並稱“十才子”之一的謝肅被殘殺,此外還有張孟兼、杜寅、孫賁、蘇伯衡、王紱、傅恕、王彝、張宣充軍,王蒙、王洪瘐死,戴良被迫選擇自殺,就連為朱元璋立下汗馬功勞的劉基都是朱元璋下令毒死的,只有宋濂在皇后與皇太子的力保下,才保住了性命,但是宋濂的兒孫卻沒能逃過此劫。
朱元璋曾經身戰沙場整整十七年,經歷了太多的事情,使得其身心多疑,別人無意的一首詩他都認為是在嘲笑諷刺他,就算無意間寫錯了一個字,他也瞎猜,然後把別人殺掉斬頭,明朝很多文人墨客死在他的手下。
朱元璋殺胡惟庸胡惟庸不該貪心,更加不該迷戀權勢,甚至想要謀取天下至尊之位,在封建王朝,胡惟庸這樣的結局是必然的,真應了那句話——多行不義必自斃。
朱元璋為什麼殺徐達現在比較流行的證據有這幾點:首先是徐達立的功勞實在太大,所謂功高震主,朱元璋怕自己的兒子掌控不了他所以要殺他;其次是朱元璋在得天下以後已經用不到徐達了,再加上朱元璋本人的猜忌心理是很重的,所以要殺徐達鞏固自己的統治。
朱元璋殺藍玉首先,要說的就是藍玉的性格特徵,藍玉雖有膽有謀,屢次立下戰功,在打仗方面也算是個有膽識的將士,這方面也是朱元璋重視他的地方。但是,他狂妄自大、目中無人、桀驁不馴的性格卻為他招來了殺身之禍,在軍營中擅自提撥士兵,私自培養自己的軍中勢力;在眾多大臣面前不顧皇帝的威嚴竟說出“我難道不配當太師嗎”的糊塗話;在回城的關口,由於守關口的衛兵沒來來及開門,竟毀關而入......
以上這些舉動都能看出藍玉魯莽、衝動和囂張跋扈的性格。其次,藍玉對身邊的人太過於信賴,同時說明他太單純,藍玉跟太子的關係一直不錯,他有次向太子提起朱棣這個人雄心很大,早惦記著皇位了。然而,太子卻在朱棣面前提起了這件事,朱棣對藍玉痛恨至極,並開始挑撥藍玉與皇帝的關係。最後的一個原因,在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標去世,皇孫朱允炆年幼,皇位沒有了繼承人,朱元璋擔心自己的皇位被被別人奪去便苦心積慮地想要把身邊礙事之人都除去。
據《明史•文苑傳》的詳細記載,朱元璋所殺文人的數量在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詩人高啟因為一篇文章為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與高啟合稱“四傑”的楊基死在了勞役場上,張羽被流放之後投河自殺,徐賁在牢獄中慘死。與高啟並稱“十才子”之一的謝肅被殘殺,此外還有張孟兼、杜寅、孫賁、蘇伯衡、王紱、傅恕、王彝、張宣充軍,王蒙、王洪瘐死,戴良被迫選擇自殺,就連為朱元璋立下汗馬功勞的劉基都是朱元璋下令毒死的,只有宋濂在皇后與皇太子的力保下,才保住了性命,但是宋濂的兒孫卻沒能逃過此劫。
不過朱元璋文字獄具體是因為什麼,後世人也不得而知了,只能進行一些沒有證據的猜測。 -
8 # 影視優創
關於明太祖朱元璋興“文字獄”殺來複、徐一夔、高啟等故事流傳甚廣,朱元璋因此被扣上性格暴虐的帽子,但是我想說的是請別拿“文字獄”來黑朱元璋,別再汙衊他了!
1、朱元璋殺來複只是個惡作劇般的玩笑。傳聞朱元璋因為來複有首詩中有“殊域”二字,“殊”意為“歹朱”,觸怒了朱元璋,於是將來複賜死,但實際上朱元璋看到“殊域”確實很生氣,但是他並沒有將來複刺死,其實是開了個惡作劇般的玩笑。
2、朱元璋殺徐一夔,時間不符。傳聞徐一夔因一篇賀表中有“光”“生”“則”三字,被朱元璋斬殺,實際上徐一夔被證實死於建文二年,根本不可能死於洪武年間的文字獄。
3、朱元璋朱元璋殺高啟,實屬錯殺。傳聞高啟因拒絕朱元璋的高官封賞而被腰斬於南京,實際上高啟是因魏觀被誣告謀反,而高啟牽連其中被錯殺。
陳學霖所著《明太祖文字獄案考疑》可證實明太祖“文字獄”實則是弘治至萬曆年間野史,荒誕可笑,不可信。
-
9 # 螢火影視
秦始皇和隋煬帝都是暴虐成性的君王,秦朝隋朝也都因此覆滅,和他們比起來,朱元璋也好不到哪裡去,他殺功臣搞特務,興文字獄,殘害了多少忠良,為什麼明朝沒有成為短命王朝,還能維持上百年的統治。
朱元璋真的是暴君嗎,他殺功臣搞特務機構坑的是誰,坑的不都是官員,官員被限制得越多,百姓其實就過得越好。他和秦始皇是有本質區別的。
秦始皇橫掃六國,對於六國百姓來說他是侵略者,是破壞他們安定生活的罪魁禍首,而且作為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是極其不穩定的,制度都是需要開創的。朱元璋就不一樣了,他是在元朝的統治禍害百姓,民不聊生的時候起義的,對於百姓來說,他是救世主,而他也沒有讓百姓失望,打仗權斗的時候心狠手辣,處理政務的時候宅心仁厚,怎麼治理國家,他也有了前面幾個國家的參考。
朱元璋出身民間,他深知百姓疾苦,在他的統治時代,老百姓的生活有很大的自主權,明初的基層統治是有裡甲、鄉老和糧長相互結合構成的,農民可以自主處理基本事務,稅收非常低而且永遠固定,這嚴格限制了政府在基層的權利,他們沒有了剝削百姓的名目。並且當時有一個奇特的規定,但凡被定罪的官員,只要百姓為他申冤,當即無罪釋放,並且官復原職,而沒有罪的官員,百姓可以組織將其押解進京上告朝廷。
而且,其它朝代,上奏都是官員的特權,朱元璋統治時期卻是無分貴賤只要你會寫字的,就可以上奏提出自己的訴求,朱元璋還非常認真的看了老百姓的申訴,並且滿足了他們,在封建統治時期,讓百姓自治,不剝削他們是統治者最大的善意。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朱元璋的這些舉動充保障了百姓的利益,受到了百姓的愛戴,得到百姓的擁護,他殺了多少武將抄了多少文人的家對百姓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讓他們豐衣足食了。
王朝滅亡有兩個重要條件,一個是民心,這個朱元璋完全不用擔心,他絕對是中國歷史上對農民最好的統治者了,哪個農民不希望他長命百歲;一個是皇帝掌握的權利,我們前面提到了朱元璋登基之後就殺掉了跟自己征戰的功臣,他這樣的目的是什麼,難道就是心理變態殺著高興嗎,當然不是,他這樣做是為了將這些臣下的權利收回到自己手中,再分配到自家。
朱元璋在朝堂之上做的事情再齷齪都不會動盪到社會根基,當時天下已經相對安定,一個功臣的死去,必將迎來一個新人的崛起,而朱元璋提倡休養生息,他讓百姓走出了元朝殘酷統治的陰霾。他之所以會被寫成殘暴不堪的君主,主要還是因為寫他的人正是被他壓迫的知識分子階級的,而朱棣上位之後改寫明史也抹黑了朱允文、朱標,甚至包括朱元璋,還是滿清修史的人看寫得實在過分了沒有照著抄錄。
-
10 # 十天說電影
明代的文化專制——文字獄與八股文明朝建立後,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逐漸顯露,除了封建社會固有的皇權與相權、皇權與將權的矛盾之外,在統治階級內部還存在著淮西集團和非淮西集團、南人和北人之間的激烈鬥爭。
不僅如此,在思想文化領域還存在著封建文人與新王朝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在洪武一朝表現得尤為突出,這和朱元璋本人的經歷有著密切的關係。朱元璋出身貧苦,完全憑著個人的聰明才智闖蕩江湖,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才平定天下並做上皇帝的。一個由貧苦農民出身的皇帝,最怕別人瞧不起他,怕那些投降過來的文臣武將對他不服,又怕那些跟他南征北戰的戰友們對他不忠,還怕那些有知識的儒士們不肯為他所用,這種自卑的心理始終伴隨著他。而且朱元璋又是個權欲極重的人,他絕不允許任何人染指皇權,這種時代背景和他複雜的心理不僅激化了他與丞相、功臣之間的矛盾,而且也導致了洪武朝乃至後來的文化專制[1]。
大興文字獄排斥異己文字獄,顧名思義,是為了文字吃官司。它是指當權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打擊異己分子,鎮壓不合自己口味的思想言論而製造的一些因言論而獲罪的案件。文字總是出於文人之手,吃文字獄官司的,當然是文士了。在封建統治下,文字獄十分殘酷,出乎常情,不受任何約束,可以說文字獄乃是專門整治文士的“特種刑庭”。
據說,明代文字獄的出現源於洪武朝的文武之爭。自立國初,明太祖秉承“可以馬上得天下,不可馬上治天下”的名言,開始大量起用文人,制定朝儀、典章、刑法、軍制、戶籍、學校等等規程,使得明初氣象具備,行政清明,而文人在太祖心中的地位亦因此而提高。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白面書生對皇權自然是不敢有任何的僭越之念,然而,其地位的提高卻引起了行伍出身的勳臣們強烈不滿。他們便尋找各種藉口加以反對,文士喜好訕謗就成為他們攻訐的藉口之一。
原因武臣挑撥洪武初年,朱元璋為延攬天下英才,決定開科取士。這本是歷朝相傳選拔人才的最佳手段,諸位勳臣卻頗有異議。他們認為此為皇帝崇尚文士之舉。朱元璋理解他們的心情,便耐心啟發道:“世亂則用武,世治則用文。”諸位武臣反駁道:“陛下所云固然在理,但讀書人用心歹毒,特擅譏訕,如不警覺,即受其愚弄。如張九四(即張士誠原名)起初誠意優禮文人儒士,甚至請他們為自己更名,這些文士竟給他取名為‘士誠’。”朱元璋不以為然道:“此名甚美,何足為怪?”諸位武臣道:《孟子》裡有這麼一句話叫“士,誠小人也”。連讀出來就是“士誠,小人也”。您看,這不是變著法罵張九四是小人嗎?可憐他給人家叫了半輩子小人,至死還被矇在鼓裡。太祖立刻命人拿來《孟子》一查,果然找到了這句話,心中不由惱怒萬分,沒想到白面書生在舞文弄墨之間竟能含沙射影,任意褒貶!朱元璋自然擔心自己也會糊里糊塗地陷於被愚弄、被譏誚的境地,從此他就開始留意文臣們的奏章之中有沒有什麼可疑詞句,以後又擴充套件到對詩文書稿的審查中。
遺臣不妥協據《明史·楊維楨傳》記載,其人字廉夫,號鐵崖,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元泰定帝泰定四年(1327)進士。仕元為建德路總管推官,紅巾亂起後避難於富春江。其文名播於天下,尤擅詩文,時稱“鐵崖體”。洪武三年(1370)第二次被徵之時,已是74歲的高齡。對著前來催促的地方官,他寫下了《老婦客謠》一詩來婉言拒絕,自比詩中那位行將就木的老婦人,不能再嫁,並明確告訴太祖,如果逼迫我仕兩朝,只能跳海自盡以全名節。太祖見他年老,料想拿死是嚇唬不住的,再則他名氣大,如果真的逼死了,未免有傷自己的“聖德”,因此只得作罷。
對明朝不肯妥協的除了像楊維楨那樣的元遺民之外,還有一些是曾經仕奉於元末群雄的文人。例如江陰人王逢,做過張士誠的幕僚,士誠敗亡後他隱居在烏涇(在今蘇州附近)。洪武十五年(1383)被徵,抵死不從。幸好他有個在南京做官的兒子,苦苦哀求之後才得以放歸。事見《明史·戴良傳》附《王逢傳》。
這些或為故元遺臣,或為群雄舊部的文人,像楊維楨、王逢這樣自恃氣節而不仕兩朝的還有許多。例如回族詩人丁鶴年以自家世為元臣,逃避徵召,放浪山野,至永樂年間方死;長樂人陳亮自以為元之儒士,終身不仕;盧陵人張昱自以為元臣,先後拒絕了張士誠和明太祖的徵召,太祖見其老邁,說了一句“可閒矣”就放歸了,他遂自號“可閒老人”,小心翼翼地過日子;楊維楨的同鄉兼學生張憲仕張士誠,士誠滅,張憲隱姓埋名,晚年死於杭州報國寺。這些人,除張昱之外,都在《明史》中有本傳。張昱事,則可見其本人的《可閒老人集》。
看到這些文人都不肯歸附自己,明太祖對文人的厭惡也就可想而知了。
要給文人定罪,最為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從其寫下的文字中挑毛病、找藉口。一旦這些文字不小心觸動了統治者的敏感神經,統治者就立刻按照自己的思維來加以曲解,無限上綱地去引申,達到入人於罪的目的。這就是文字獄的通常特點。
皇帝出身低朱元璋是透過參加元末農民軍而起家的平民皇帝,深以自己的出身為恥,也深以當過乞丐和雲遊僧為恥。基於自己的出身經歷,他內心中自然也劃定了一塊不可冒犯的禁區。因為他年輕的時候做過和尚,所以但凡“光”、“禿”等接近和尚特徵的字眼兒,都會犯他禁忌,即使是個“僧”字也同樣很刺他的眼。到後來,又向外推廣至於諧音的“生”字也被納入忌諱的範疇。再有,他是從紅巾軍中起家的。前面說過,在元廷看來,紅巾軍是“紅賊”、“紅寇”,因此太祖也討厭有人在他面前提“賊”和“寇”,後來,連“則”字也被波及了[2]。
凡此種種,無不體現出明太祖因出身低賤而產生的自卑心理在其中作祟。而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當自卑走入極端之後,自尊心就會膨脹起來,就會產生強烈的壓制別人的暴虐念頭,以求心理平衡。這種變化在太祖的身上也呈現出清晰的脈絡。
朱元璋統治時期,文士以表箋文字不當而罹罪者最多。按照明朝初年的習慣,每逢正旦、萬壽聖節及冊立東宮之時,內外文武大臣都要獻上表箋慶賀。而各級文武大臣嫻於文辭者並不太多,於是撰寫賀表的任務一般都落在當地教官的身上。朱元璋既知文士有訕譏之好,故而對這種表箋格外在意。果然,一些表箋被他看出了“破綻”,他便毫不客氣地亮出了屠刀。當時以表箋文字觸犯忌諱者為數不少,而最多的是因用了“則”字。據當時的江淮方言,“則”字與“賊”讀音相似,朱元璋以為這是譏諷他有落草為寇的經歷。如浙江府學教授林元亮因所作《謝增俸表》中有“作則垂憲”句被殺;北平府學訓導趙伯寧因所作《萬壽表》中有“垂子孫而作則”被殺;桂林府學訓導蔣質因所作《正旦賀表》中有“建中作則”被殺。其次,表箋中若有“生”(近“僧”)、“法坤”(近“發髡”)等字樣,朱元璋便以為這是諷刺他曾出家為僧之事。常州府學訓導蔣鎮因所作《正旦賀表》中有“睿性生知”句被殺;尉氏縣教諭許元因所作《萬壽賀表》中有“體乾法坤,藻飾太平”句被殺[3]。
歷代沿革明太祖時期翰林編修高啟作詩:“小犬隔牆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被腰斬。
御史張尚禮作詩:“夢中正得君王寵,卻被黃鸝叫一聲!”下獄死。
僉事陳養浩作詩:“城南有安婦,夜夜哭征夫”,被投入水中溺死。
兗州知府盧熊把“兗”錯寫成“袞”,被明太祖視為不敬,斬。
中書詹希原給太學寫匾額,“門”字少最後一勾,被視為阻礙納賢,斬。
僧人一初作詩:“見說炎州進翠衣,羅網一日遍東西”“新筑西園小草堂,熱時無處可乘涼”被懷疑抨擊明太祖刑法太苛,斬。
僧人來複作詩:“金盤蘇合來殊域,...自慚無德頌陶唐”,“殊”字被視為“歹朱”並罵太祖“無德”,斬。
朱元璋私遊一寺,見壁上有詩“畢竟有收還有散,放寬些子也何妨?”大怒,將全寺僧人都殺了。
浙江府學教授林元亮作《謝增俸表》中有“作則垂憲”,“則”與“賊”同,被視為罵太祖起兵當過賊,斬。
北平府學訓導趙伯寧作《長壽表》中有“垂子孫而作則”,斬。
福州府學訓導林伯璟作《賀冬表》中有“儀則天下”,斬。
桂林府學訓導蔣質作《正旦賀表》中有“建中作則”,斬。
常州府學訓導蔣鎮作《正旦賀表》中有“睿性生智”,“生”與“僧”同,被視為罵太祖當過和尚,斬。
澧州學正孟清作《賀冬表》中有“聖德作則”,斬。
陳州府學訓導周冕作《萬壽表》中有“壽域千秋”,斬。(《朝野異聞錄》)
懷慶府學訓導呂睿作《謝賜馬錶》中有“遙瞻帝扉”,被視為“帝非”,斬。
祥符縣教諭賈翥作《正旦賀表》中有“取法象魏”,斬。
台州訓導林雲作《謝東宮賜宴箋》中有“體乾法坤,藻飾太平”,“法坤”與“發髡”同,“藻飾”與“早失”同,斬。
德安府學訓導吳憲作《賀立太孫表》中有“天下有道”,“道”與“盜”同,斬。
處州府學教授蘇伯衡,作表箋誤,下吏死。(《明史-蘇伯衡傳》卷285)
杭州教授徐一夔賀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太祖大怒,斬。
狀元張信訓導王子,引用杜甫詩“舍下荀穿壁”出題,被認為譏諷天朝,腰斬。(《皇明記略》)
不但大臣因文字橫遭不測,就連藩國北韓也不能逃脫,北韓國王李成旦進表箋,有犯上字樣,明太祖當即下令將進貢物品全部打回,還要北韓交出撰寫此文的鄭總。北韓恐懼,將鄭總押送至南京,太祖下令,發配雲南,仍令遼東都司不許高麗人通界,也不許商客貿易。(《國初事蹟》)
更奇怪的是,朱元璋連死人孟子也不放過。明太祖曾說“使此老在今日寧得免耶!”(全祖望《鮚埼亭集》卷35)洪武二年下令將孟子牌位撤出孔廟,後來因為文星暗了,朱元璋做賊心虛,才恢復孟子牌位。但是朱元璋實行八股取士,孟子的“對君不遜”難以讓他容忍,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下令刪節《孟子》,書中被認為言論荒謬的共85章,一律刪去,佔了全書的三分之一,刪定後定名為《孟子節文》,被刪的主要是以下幾類:
一 不許說統治者及其官僚走狗的壞話--“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梁惠王上)
二 不許說統治者要負轉移風氣之責--“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一正君而國定矣。(離婁下)
三 不許說統治者應該實行仁政--“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諸侯有天下。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公孫丑上)
四 不許說反對徵兵徵稅和發動戰爭的話--“有布縷之徵,粟米之徵,力役之徵。君子用其一,緩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離。”“古之為關也,將以御暴。今之為關也,將以為暴。”(盡心下)“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離婁上)
五 不許說人民可以反抗暴君、可以對暴君進行報復的話--“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梁惠王下)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華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離婁下)
六 不許說人民應該豐衣足食的話--“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梁惠王上)
七 不許說人民應該有地位有權利的話--“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盡心下)[4]
明成祖時期朱棣全面繼承了他父親文字獄的暴政,殺了方孝孺後,立即下令“藏方孝孺詩文者,罪至死”,方孝孺的門人不得已,將方的詩文改名為《侯城集》,才得以行於後世。永樂三年十一月,庶吉士章樸家藏方孝孺詩文,被斬。(《明通鑑》卷十四)
其他跟方孝孺有關的文字也不行,比如方孝孺的老師宋濂(《元史》的作者)詩集中有“送方生還寧海”,全部被刪節塗墨。還有練子寧的《金川玉屑集》也在查禁之列,還有建文帝的殉難諸臣的詩文一律被禁止發行,一切有關建文帝的文字都不許露面,還鼓勵告密,如永樂九年,黃岩縣告發有人持建文時士人包彝古所進楚王書,下法司嚴懲。(《明通鑑》卷十六)
除了跟建文有關的之外,明成祖還禁燒一大批戲曲,永樂元年七月,刑科給事中曹潤上奏社會上有褻瀆帝王的雜劇流行,明成祖下令五日內統統燒燬,“敢有收藏者,全家殺了”(顧起元《國初榜文》)
還有因出題獲罪的,永樂七年,翰林侍講鄒緝、左春坊左司直郎徐善述,御史彈劾他們偏題,鄒緝等被下獄。(《含山堂別集-科試考》)
還有因進書獲罪的,永樂二年,饒州士人朱季友獻書,明成祖看後大怒,說“此儒之賊也”,將其打了一通板子,家中藏書全部被焚。(楊士奇《三朝聖諭錄》) [5]明英宗時期
正統十四年,都御史張楷除夕作詩:“斯民何苦際斯時”“四山峰火照人紅”“亂離何處覽屠蘇”等,流傳京城,人多傳誦,禮科給事中王詔上書彈劾,張楷坐罪免職。(《明英宗實錄》) [6]
明代宗時期景泰七年,太常寺少卿兼翰林侍讀劉儼、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編修黃諫,主持順天府試,因出題犯宣宗諱,被彈劾。(《含山堂別集-科試考》) [7]
明憲宗時期成化二年五月,無錫處士陳公懋刪改朱子四書集註進呈,命毀之,交有司治罪。(《皇明憲章類編》)
明武宗時期浙江僉事韓邦奇因為看到宦官掠奪富陽茶魚,為害一方,作歌哀之,被當地的鎮守太監王堂認為誹謗聖上,下詔獄,罷黜為民。(《明史-韓邦奇傳》卷201)[8]
明世宗時期河南巡撫胡贊宗因為寫迎駕詩中“穆王八駿”語為誹謗,被革職,杖四十。(《明史-劉刃傳》卷202)
南京工部尚書吳廷舉因為引用白居易、張永詩句“朝廷僱我做閒臣”“江南閒煞老尚書”,嘉靖帝大怒,將其革職。(《明史-吳廷舉傳》卷201)
嘉靖十六年,應天府試,考生答卷多譏諷時事,考官評語失書名。嘉靖帝大怒,將考官江汝璧、歐陽衢下詔獄,罷黜為民,府尹孫懋下南京法司。(《明史-吳悌傳》卷283)
廣東所進試錄文體有錯,帝、聖字樣不行抬頭,學正王本才,布政使陸傑、按察使蔣淦等,下法司逮問,嘉靖帝嚴禁士子敢有肆為怪誕,不尊舊制者,一律罷黜。(《含山堂別集-科試考》)
山東所進鄉試小錄有防虜御邊內容,嘉靖帝認為內含譏諷,將考官教授周礦、李弘等多人廷杖八十,罷黜為民,其中監臨官御史葉經死於杖下。(《含山堂別集-科試考》)
吏部尚書李默因部試出題有用漢唐譏諷當朝,嘉靖帝大怒,下錦衣衛鎮撫司拷問,死於獄中。(《皇明馭倭錄》)
嘉靖三十三年正月,六科給事中、張思靜各杖四十,原因是元旦賀表中萬壽字未抬。(《明通鑑》卷六十)
顏鈞,是明代的進步思想家,受業於王守仁。明朝政府認為他的思想詭怪狂妄,下南京獄,幾乎被殺,多虧門徒羅汝芳“破產救之”,被充軍。
梁汝元也是明代的進步思想家,受業于山農。他曾在家族內試行一種空想社會主義,影響頗大,四方之士紛紛效仿,最後被下令逮捕,死於獄中。(《明儒學案:泰州學案》)[9]
明神宗時期著名的進步思想家李贄,對儒學思想進行了犀利的抨擊,在他的著作《藏書》、《焚書》中抨擊孔子,流傳極廣,得到很多人的支援和歡迎,萬曆三十年,禮科給事中張問達上奏,對李贄進行誣衊,將其下獄,死於獄中,年76歲。他的書多次被焚燬,天啟五年又焚燬一次,但是仍然通行不衰。(《明神宗實錄》卷369)
萬曆七年,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編修高啟愚主持應天鄉試,曾出題“舜亦以命禹”。萬曆十二年,御史彈劾他意在阿附已故宰相張居正,勸進受禪,大不敬,高啟愚於是被削職遣回原籍。(《含山堂別集-科試考》)[10]
明熹宗時期魏忠賢專權時,揚州知府劉鐸,不滿魏忠賢,作詩贈扇,有“陰霾國事非”字樣,被逮治。(《明史-萬璟傳》卷245)[11]
影響據統計,在朱元璋統治時期,因各種與文字有關的事件而被殺者達十幾萬之多。上至大臣,下至平民,幾乎涵蓋了當時社會的各個階層、各種職業,其牽連之廣、死者之多、影響之深遠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罕見的。
方孝孺朱元璋屢興文字獄也被其繼承者所承襲,明成祖朱棣從建文帝手中奪得政權後,嚴禁建文帝時主要謀臣方孝孺的著作流行,下令“藏方孝孺詩文者,罪至死”;與此同時,朱棣還下令查禁建文帝當政時流行的戲曲,“敢有收藏,全家殺決”。此外,因出試題得禍,因進書得禍,在永樂年間,屢有出現。明初文網之密,處罰之嚴,都遠遠超過前代。
明初文字獄,事實上已危及到明王朝的統治基礎。許多視“學而優則仕”為升遷正途的儒生從此不願入朝為官,害怕禍及自身。比如有計程車人奉召編書,總是盡力推諉,實在推不掉則一旦完稿就立即返回,甚至有人“多詐死,佯狂,求解職事”。即使做官的也懾於皇權淫威,苟且因循,無所作為。更為嚴重的是,大批文人學士從此不敢自由思想,陷入極端僵化呆滯狀態。學術界一時似乎患了“貧血症”,文人學士不敢隨意讀書,更不敢寫東西。正如清時學者焦循所說的那樣:“有明二百七十餘年之中,拾宋人之唾餘而以大全講義取士”。另一學者潛邱也說:“予嘗發憤太息,三百年來,學問文章,不能上追漢唐,下及宋元。”
誠然,造成明代(主要是明初)學術思想不自由、水準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誰能說這與明初大興文字獄,禁錮士人思想沒有直接關係呢?
-
11 # 十三師兄聊影視
朱元璋到底有沒有興過“文字獄”,其實大家都是聽的野史,因為並無確切的文字記載。
朱元璋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到後來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才改名為“元璋”。小時候家境貧苦,家裡的兄弟姐妹又多,在朱元璋年幼的時候父母就身亡,家庭散裂,兄弟姐妹們也都各自安了家,只剩下年齡最小的朱元璋,為了一口飯吃,朱元璋只好去寺廟做了遊方和尚。
因為年少時這樣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在朱元璋的心裡留下了深深的疤,在朱元璋稱帝后,這個曾經的小和尚就開始放出了命令,不準別人說或者寫關於“禿頭”、“僧”、“寺廟”之類的詞彙,朱元璋認為誰說了這些詞彙就是對他的身世一種藐視,就是在揭他朱元璋的傷疤,就是在嘲笑他。
再加上朱元璋曾經身戰沙場整整十七年,經歷了太多的事情,使得其身性多疑,別人無意的一首詩他都認為是在嘲笑諷刺他,就算無意間寫錯了一個字,他也瞎猜,然後把別人殺掉斬頭,明朝很多文人墨客死在他的手下。這就是後世傳說的“文字獄”。也有史記專家說到恐怕文字獄並沒有那麼的嚴重,純屬當時反明朝人所胡亂編造的謠言。不過朱元璋文字獄具體是因為什麼,後世人也不得而知了,只能進行一些沒有證據的猜測。
朱元璋搞“文字獄”殺了哪些大臣呢?
由於朱元璋其自卑的心理,對於“僧”、“賊”、“光”、“禿”等挖苦他過去歷史瘡疤的字眼,變得相當敏感,“文字獄”始於洪武十七年,終於洪武二十九年,時間跨度長達13年,受害者不下數十萬,其中就有浙江府學教授林元亮,因所作《萬壽增俸表》中有“作則垂憲”句被殺;還有北平府學訓導趙伯寧,因作《萬壽表》中有“垂子孫而作則”被殺,還有杭州府學教授徐一夔,因用了“為世作則”被殺等等。“則”字在明朝本是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個字,但經過上表一事,朝臣們猶如驚弓之鳥,輕易不敢再用。
-
12 # 胡影評說
眾所周知,在民間流傳著很多被醜化了的朱元璋的畫像。為什麼會這樣呢?對於這一點,背後隱藏著一個秘密:朱元璋心性殘忍,在他的一生之中,不知道殘害了多少忠良,讓多少文人無辜受死。所以,每次提到朱元璋,文人們都恨得牙癢癢,但是又能怎麼樣呢,最後只能將怒氣釋放在畫像上。所以,他們根據人們的描述,將朱元璋的面部缺點誇大,儘可能地醜化朱元璋,讓原本相貌平平的朱元璋變得越發醜陋。
在中國歷史上,帝王殘害文人的例子比比皆是。暴君秦始皇實施的焚書坑儒殘害了很多文人,其目的是為了掃除六國殘餘的上層人物,鞏固統治;清朝時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興起的文字獄,是為了讓漢人斷絕反清思想,這兩者都存在明顯的政治意圖,雖然殘暴,但都是從穩固統治的角度出發,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朱元璋不同,他既不是為了鎮壓造反的人群,也沒有任何政治目的,他誅殺文人,完全是出於個人喜好,是出於對文人墨客的嫉妒心理。
據《明史•文苑傳》的詳細記載,朱元璋所殺文人的數量在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詩人高啟因為一篇文章為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與高啟合稱“四傑”的楊基死在了勞役場上,張羽被流放之後投河自殺,徐賁在牢獄中慘死。與高啟並稱“十才子”之一的謝肅被殘殺,此外還有張孟兼、杜寅、孫賁、蘇伯衡、王紱、傅恕、王彝、張宣充軍,王蒙、王洪瘐死,戴良被迫選擇自殺,就連為朱元璋立下汗馬功勞的劉基都是朱元璋下令毒死的,只有宋濂在皇后與皇太子的力保下,才保住了性命,但是宋濂的兒孫卻沒能逃過此劫。
在《翦勝野聞》中還有這樣一則笑話。明太祖生性多疑,總是懷疑別人在背後說他的壞話。杭州有一位儒學大師,名叫徐一夔,曾經上了一份賀表,其中有一句“光天之下”,接著又說“天生聖人,為世作則”。朱元璋看完之後十分生氣,說道:“你這是在罵我嗎?‘生’與‘僧’雙關,就是說我曾經做個和尚;‘光’的意思是剃光頭;‘則’與‘賊’的讀音十分相似,你難道不是在.罵我偷東西嗎?”說完之後,就下令將徐一夔拖出去斬首了。
此書中還有一個故事,更將朱元璋的小肚雞腸、斤斤計較的本性展現得淋漓盡致。這則故事講的是:監獄中有一個犯人,明太祖想要殺掉他,但是太子不同意。此時,御史袁凱正好在旁邊侍奉,於是,朱元璋就問袁凱說:“朕與太子究竟誰對呢?”袁凱思考了半天,說:“陛下想要殺死他,是秉於王法;太子不想要殺他,是因為心腸慈悲。”
袁凱認為自己這樣說總可以天衣無縫了,但是偏偏遇上了朱元璋這樣一個不講道理的皇帝。朱元璋認為袁凱的回答不真誠,於是就讓人將其關進了大牢,三天不給飯吃,為了活命,袁凱就假裝瘋癲。哪知道這樣朱元璋還是不肯放過他。後來,袁凱被釋放之後,朱元璋依舊不依不饒,為了讓朱元璋安心,袁凱只要將自己捆在床上,一步也不離開。
-
13 # 情緒影視剪輯
假的!從來沒有!
有很多野史說,朱元璋因為當過和尚,很討厭別人提到他這段往事,誰提到光啊、禿啊什麼的就胡亂殺人。這些傳說都是子虛烏有的。各種版本的朱元璋 “文字獄”故事都不見於官方檔案,同時代的人流傳下來的各種記錄也沒有提到過,而是兩百多年後的野史中才出現的。然而經過後代學者考證,幾個流傳最廣的“文字獄”故事的當事人都不是死於“文字獄”。比如,清朝乾隆年間的趙翼在《廿二史札記•明初文字之禍》中摘引《閒中今古錄》說:“杭州教授徐一夔賀表,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等語。帝覽之大怒曰:“‘生’者,僧也,以我嘗為僧也。‘光’則雉發也,‘則’字音近賊也。”遂斬之。經考證,杭州地方誌裡面記載,徐一夔在朱元璋去世之後還在杭州做地方官。在朱元璋死後,他還給別人寫過墓誌銘。此則故事為假。再比如,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還是引用《閒中今古錄》說著名僧人釋來複的詩句中“有‘殊域’及‘自慚無德頌陶唐’之句。帝曰:‘汝用"殊"字,是謂我"歹朱"也,又言"無德頌陶唐",是謂我無德,雖欲以陶唐頌我而不能也’。遂斬之”根據明朝檔案記載,釋來複是因為捲入胡惟庸謀反案被殺,與寫這首詩無關。總之,凡是能夠考證的朱元璋文字獄故事,都被考證為假。有一些無法考證的野史故事,沒有時間和背景,被殺者的生平不見於歷史記載,也並不可信。
-
14 # 安平144796971
朱元璋是創文字獄的鼻祖,為殺功臣,羅網罪名,甚至造文字獄。如他把大臣上書中的“則”字,誣稱通為“賊”字,就抄殺了十二位大臣。
孟子,是孔孟之道的二聖之一,著作中“民為重,君為輕”“水可載舟,也可覆舟”的話,朱元璋認為影響皇權,居然把聖人孟子,趕出廟堂。把教太子此言的大儒宋廉,繩之以法。兩千年前的孟子,還被朱元璋的文字獄迫害,窺一斑可見全豹了!
-
15 # 冰度看電影
朱元璋是歷史中非常有名的一個皇帝,他在政績上面幾乎趕上統一六國的秦始皇,當然因朱元璋的“文字獄”也和秦始皇當年的“焚書坑儒”有的一拼。
朱元璋文字獄的誘發原因還得從朱元璋的身世說起,朱元璋小時候家境貧苦,家裡的兄弟姐妹又多,朱元璋幼時的時候父母就身亡,家庭散裂,兄弟姐妹們也都安了家,只剩下年齡最小的朱元璋,為了一口飯吃,朱元璋只好去寺廟當起了和尚。
因為曾經有過這樣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這在朱元璋的心裡留下了深深的疤,在朱元璋的朝代來到後,曾經的小和尚就開始放出了命令,不準別人說或者寫關於“禿頭”、“僧”、“寺廟”之類的詞彙,朱元璋認為誰說了這些詞彙就是對他的身世一種藐視,就是在揭他朱元璋的傷疤,就是在嘲笑他。
再加上朱元璋曾經身戰沙場整整十七年,經歷了太多的事情,使得其身心多疑,別人無意的一首詩他都認為是在嘲笑諷刺他,就算無意間寫錯了一個字,他也瞎猜,然後把別人殺掉斬頭,明朝很多文人墨客死在他的手下。
而這樣的一場猶如“焚書坑儒”般的文人浩劫卻在歷史中無從記載,這也是從野史中才得知的,可見朱元璋的懷疑心是有多大了。但是也有史記專家說到恐怕文字獄並沒有那麼的嚴重,純屬當時反明朝人所胡亂編造的謠言。
不過朱元璋文字獄具體是因為什麼,後世人也不得而知了,只能進行一些沒有證據的猜測。
-
16 # 你要吐槽
洪武八年,空印案發。
洪武九年天象異變——星變,朱元璋要求天下人建言,建言內容非常多,包括方方面面。鄭士利因為哥哥鄭士元擔任過河南懷慶府同知、湖廣按察司僉事等官職屬於副印官。按照朱元璋的規矩,被責打後準備發配。
那時,鄭士元正因為“空印案”被投入監獄中。但他並非主印官員,鄭士利認為把他的哥哥抓起來投入監獄是不對的,因此,藉助“星變建言”的機會向朱元璋投書。我們可以從方孝孺對鄭士利的記錄和《明史》去看他的上書。
說事之前先了解一下什麼是“空印案“,“空印案”就是各縣市省給國家交公糧,朱元璋時期的財政收入主體就是這些公糧和布棉茶葉馬匹等,因此非常重要。
縣交到市、市交到省,省派人拿著交多少的公糧的說明,也就是“印紙”來到部裡(戶部),一定要寫清楚:你交來多少粟子、多少小米等等,多少袋子兒、每個袋子多少斤都要寫清楚,不允許有任何不同,有你就得重新回去重新填寫再來戶部報批。戶部經過稽核蓋章、籤數字,然後,再由省派人拿回。
因為,省府離南京戶部太遠,來往時間最短也要大半年。所以,為了方便、快速工作,省裡就先行蓋章,但是數字卻不寫,等戶部查完了再填上。
朱元璋認為:這裡面就給省裡的官吏帶來了貪腐的可能,我們考慮一下,這個確實呀。但問題是:凡有這種思想的人,大多是不懂實際工作的人。
因為,實際工作中:省裡和部裡的糧食量就不可能相同!
原因是什麼呢?那就是蟲鼠鳥撒等多方面“虧漏”。蟲子吃、老鼠啃、鳥啄、運載工具出現問題丟撒等等,這些都會造成糧食缺失,那實際情況交公糧勢必就是:縣最多、市次多、省再次、部合規。
比如吧,國家要求你交100斤糧食,省裡就得準備120斤、市裡就得準備130斤、縣裡就得準備132斤。這個糧食順訊才是對的。
但具體多少數量誰能確定呢?蟲鼠鳥撒都是不可控因素。有時候,如果貪腐確實出現在這裡面,但請注意這些都是省裡以下範圍貪腐,到不了中央層面。
一般來說,多餘的糧食量需要多少找要靠交公糧的人的經驗,一般有個幾年的時間就能估計出來這個損耗。所以,鄭士利說的官吏的從政經驗是寶貴的,這點不是瞎說。
“空印”的做法,從元朝就開始了,地方官員們(主要是漢人)就是利用這種形式交差,延續到明初朱元璋時期,一直就沒有人管這件事兒。朱元璋之後其實也沒人管。
鄭士利為“空印者”叫屈!
鄭士利對於“空印”這樣解釋:
第一:萬歲要治空印者,“恐奸吏得挾空印紙,為文移以虐民耳。”這是給朱元璋臺階下,接著鄭士利說“夫文移必完印乃可。今考較書策,乃合兩縫印,非一印一紙比。縱得之,亦不能行,況不可得乎?錢穀之數,府必合省,省必合部,數難懸決,至部乃定。”
簡單地說,章蓋的是“騎縫章”不是一印一章,你蓋了也沒用。至於雙方的貪腐行為,市省部三方都是要各自查對,其數量不可能被決定。
第二:這種權宜之事只是一種工作方便,由來已久,國家一直沒有立法,人們都是相襲而行。
第三:國家立法,必先明示天下而後罪犯法者,以其故犯也。什麼叫犯法?就是你先告訴人家這是犯法!不是,人家剛乾完一件事兒,你就說犯法了,然後在立法!
第四:通達廉明之士,非如草菅然,可刈而復生也。朝廷官員不是草,宰了還能再生,官到郡守都是幾十年辛勞得來的,從政經驗很足,殺了實在可惜。
鄭士利說的這些都在理,但問題是朱元璋是從農村一步一步要飯出來的,這些事情可能起初他不懂,但是,鄭士利說完之後,他還能不懂?
首先,他憤怒的是“中央朝廷”官員,為什麼不跟自己說這些呢?問題是他也不想想,你盛怒下誰敢說呢?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是,他想借機打擊一批人!這批人就是:元朝降臣以及反元過程中,朱元璋的敵人。
那麼,朱元璋殺了多少人呢?
柏樺《朱元璋與空印案》:“因此空印案牽連的人數應該超過千人。按照當時的官制,官吏總數約2萬人,懲處千人,佔官吏總數的5%,足以引起轟動效應。 ”這是當前最通行的說法,大多數與朱元璋有關的論著都採取此說。
-
17 # 伊馨憐
朱元璋時代的文字獄非常殘酷的,咱們不說那些網路傳聞,來個最簡單的案例吧!施耐庵寫水滸傳前半部的時候,什並沒有寫宋江受招安,只寫到了宋江108將在梁山聚義,作者本意是借水滸傳來讚揚元末農民起義的,因而在元末江南一帶廣為流傳,到了明朝朱元璋登基以後,看到了水滸傳,馬上把71歲的施耐庵抓起來,不由分說直接定了個謀反的罪名,打入天牢,受盡嚴刑拷打刑訊逼供,還是透過昔日好友劉伯溫的幫助,藉助弟子羅貫中的手寫了水滸傳的後半部,把宋江由原來反抗朝廷的草莽英雄寫成了張士誠那樣背叛農民起義軍的叛徒,受招安,平方臘田虎王慶,北御遼朝,對朝廷忠心耿耿寧死不反判的可憐蟲,才算是保住了施耐庵的一家老小,但是施耐庵本就年邁體弱多病,加上嚴刑拷打多日,並沒有活到出獄,死在了獄中。
-
18 # 幸福來自生活
明太祖朱元璋時期有沒有文字獄,正史並沒有記載,是一個比較爭議歷史問題。對文人志士並沒有過多的殘殺,但是他殺過的開國大臣倒不少。
朱元乞丐出身,使得性格比較怪異,好的方面果敢理智,節儉,剛毅,會用人。壞的方面自尊心強又自卑,生性多疑,對待開國元老極其殘忍。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開國將領幾乎無一倖免,都被他殘忍殺害,馬皇后死了以更是變本加厲。殺害的比較著名的徐達,常遇春,劉伯溫等,男爵有23位,子爵有11位,伯爵12位,侯爵79位,公爵25位,都是開國
英雄。
-
19 # 黑水布衣
文字獄古已有之,孔子做魯國司寇時誅少正卯,漢武帝為李陵事腐司馬遷,嵇康以“每非湯
武,而薄周孔”罪名被司馬氏集團所殺,都是有名的例子,中國古代文字獄最興盛的時候當然就屬滿清了。歷代朝臣因言獲罪、被貶被謫更屢見不鮮,明朝也不例外。
而大明太祖朱元璋先生的文字獄確是“別具一格”,極具個人特色。
一、 頻率高
明初是明代文字獄頻率最高的時候,朱元璋的文字獄好像和他的心情有關,三天兩頭的就弄一次。
二、無法預料
文字獄的目的一般就是政治壓迫和思想鉗制,而朱元璋的文字獄更多是一種捕風捉影的文字遊戲,有些相當無厘頭。只因他對某句話乃至某個字眼生出異想天開的想象與猜忌,就喪心病狂地施以殺戮。
鑑於篇幅,我就簡單舉幾個例子吧:
僉事陳養浩作詩云:“城南有嫠婦(寡婦),夜夜哭征夫。”太祖知之,以其傷時。取到湖廣,投之於水。——《國初事蹟》
不過是個曠夫怨婦的主題,老朱認為這是對時事的批評,直接淹死了陳養浩。
太祖私遊一寺,見壁間有題布袋佛詩曰:“大千世界浩茫茫,收拾都將一袋藏。畢竟有收還有放,放寬些子也何妨!”因盡誅寺僧。——《七修類稿》
就是個禪詩而已,老朱認為寺廟諷刺他不寬容,殺了寺廟所有的僧人。
一位高僧拍老朱的馬屁,歌頌了一下老朱:“金盤蘇合來殊域,玉碗醍醐出上方;稠迭濫承上天賜,自慚無德頌陶唐。”
帝曰:“汝用‘殊’字,是謂我‘歹朱’也。又言‘無德頌陶唐’,是謂我無德,雖欲以陶唐頌我而不能也。”遂斬之。——《二十二史劄記》
狀元張信是皇家教師,信從杜甫詩集中取四句,書成字帖,命學生臨摹:舍下筍穿壁,庭中藤刺簷。地晴絲冉冉,江白草纖纖。詩中多少有點苦難的意味。
太祖大怒曰:“堂堂天朝,何譏誚如此?”腰斬以徇經生。——《皇明紀略》
而最著名的一次文字獄就是明初文壇“四傑”之一高啟的遭遇。
啟嘗賦詩,有所諷刺,帝嗛之未發也。及歸,居青丘,授書自給。知府魏觀為移其家郡中,旦夕延見,甚歡。觀以改修府治,獲譴。帝見啟所作《上梁文》,因發怒,腰斬於市,年三十有九。——《明史》
另外,老朱還把目光鎖定在了亞聖孟子身上,因為孟子的民本思想,含有強烈的君主批判意識。朱元璋刪其輕君言論,規定經過刪節的《孟子》即《孟子節文》,才是科舉考試的依據。
上讀《孟子》,怪其對君不遜,怒曰:“使此老在今日寧得免耶!”時將丁祭,遂命罷配享。明日,司天奏:“文星暗。”上曰:“殆孟子故耶?”命復之。——《鮚埼亭集》
類似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總之,朱元璋的想法誰也猜不透。個人覺得,老朱這麼做其實就是自卑心理作祟。朱元璋出身貧賤,開始肯定是個文盲了,他有限的文化也是在後來的不斷學習,即使是這樣,朱元璋也曾鬧過不少的笑話,例如:
七年冬至,詞臣撰南郊祝文用“予”、“我”字。帝以為不敬。彥良曰:“成湯祭上帝曰‘予小子履’;武王祀文王之詩曰‘我將我享’。古有此言。”帝色霽曰:“正字(桂彥良的官職是太子正字)言是也。”——《明史》
真是因為如此,朱元璋的心理愈發的扭曲,其根源就是集權制度的意志由一個文化身份低微者來掌握,那麼,它反理性的特質甚至可以越過政治、思想、倫理這些顯性的一般社會內容,而直抵隱喻的世界,這也是朱元璋多次發難的原因,很多文字超越了他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他只能用暴力來制止這一切的發生。
-
20 # 青龍影片剪輯
個人挺喜歡朱元璋這位皇帝的,他是有興過文字獄的,下面我就從他的處身來介紹一下吧
朱元璋出身淮西貧民,曾入皇覺寺為僧,從他投入"紅巾軍",到建立了大明政權,戎馬征戰十幾年。他的成功,得益於身邊一批運籌帷幄、能征善戰的淮西文臣武將。朱元璋稱帝后將這些開國功臣都封以高官貴爵。他們中間文臣以李善長、胡惟庸等為中心,武將以徐達、唐勝宗、藍玉等為中心,組成了勢力強大的"淮西幫"。“雲奇告變”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報告給朱元璋說,他們家裡的井裡頭長出石筍來了,這是出了祥瑞,請朱元璋到家裡來觀看。朱元璋駕出皇宮,到皇宮附近的胡惟庸家去。忽然路上有一個人,騎著馬衝過來了,攔住車駕,說不出話來。衛士遂把他抓到地上打,把那人胳膊都打斷了,胳膊還指著胡惟庸的家。朱元璋感到有問題,一定是那兒發生了對我不利的情況。於是朱元璋登上城牆,看到胡惟庸家裡刀槊林立。這個被打的人叫做“雲奇”,這就是所謂的“雲奇告變”。胡惟庸案胡惟庸,濠州定遠縣(今屬安徽)人。早年隨朱元璋起兵,歷任元帥府奏差、寧國主簿、知縣、吉安通判、湖廣僉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職。洪武三年,拜中書省參知政事。六年七月,憑李善長推薦,任右丞相,約至十年進左丞相。 胡惟庸當了丞相後,飛揚跋扈,獨掌生殺大權。他竟敢拆閱呈給皇帝的奏摺,徑自處理,對不利自己的奏摺隱匿不報;他還時常不奏報朱元璋,獨斷專行官員的生殺升黜大事。他還在朝廷中不斷培植私人勢力,並拉攏軍界。於是他的門下出現了一個文臣武將齊集的小集團。朱元璋為此深感不安,皇權與相權產生了激烈的衝突。 朱元璋以"擅權植黨"的罪名殺了左丞相胡惟庸,同時對和胡來往密切的官員也進行抄家滅族。以後又幾興大獄,使"胡惟庸獄"不斷牽連擴大,到洪武二十三年,功臣太師李善長等人也以與胡惟庸"交通謀反"被殺。著名儒臣、文學家宋濂只因受孫子連累,全家被貶到四川,他也病死於途中。此案延續了10年之久,前後被殺的幾十家王公貴族,共30000多人。藍玉案藍玉,濠州定遠(今屬安徽)人,開平王常遇春的妻弟。洪武十四年封永昌侯。二十年拜為大將軍,屯薊州。後因南征北戰平定邊疆有功,被封為涼國公。但藍玉為人驕橫,霸佔民田、廣蓄莊奴,有許多義子仗勢欺人。他還私自佔有了元朝皇帝的妃子(這是一種大逆的事情)。北征以後更甚,曾天晚回師夜經喜峰關,城門不開,遂毀關而入。他與馮勝、傅友德,這兩個大將一起去徵雲南,回來以後,他們兩個人都被封為太師,藍玉自己被封為太傅,藍玉為此常有怨言。朱元璋曾對其多次申斥。 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將領控告藍玉"謀反"並嚴刑拷打成案。藍玉下獄後,獄詞稱同景川侯曹震、鶴慶侯張翼、舳艫侯朱壽、定遠侯王弼、東莞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反,擬乘朱元璋籍田時發動叛亂。朱元璋遂族誅藍玉等,並株連蔓引,不但藍玉全家被殺,受此案株連被殺的高官,僅列入《逆臣錄》的就有一公,十三侯,二伯,25000人。 該案與胡惟庸案合稱為胡藍之獄。其他案獄而在“胡藍之獄”後,明太祖意尚未足,過了年餘,潁國公傅友德,奏請給懷遠田千畝,非但不準,反將他賜死。定遠侯王弼,居家嘆道:“皇上春秋日高,喜怒不測,我輩恐無噍類了。”為這一語,又奉詔賜死。宋國公馮勝,在府第外築稻場,埋甔地下,架板為廊,加以碌碡,取有鞺鞳聲,走馬為樂。有怨家入告明太祖,訐勝家居不法,稻場下密藏兵器,意圖謀變云云。明太祖遂召勝入,賜酒食慰諭道:“卿可安心!悠悠眾口,朕何至無端輕信?”言下,甚是歡顏。勝以為無虞,儘量宴飲,誰知飲畢還第,即於是夜暴病,害得七孔流血,數刻即亡。 總計明朝開國功臣,武將只有徐達、常遇春、李文忠、湯和、鄧愈、沐英六人,保全身名,死皆封王。但徐、常、李、鄧四公,都死在胡藍黨獄以前,沐英留鎮雲南,在外無事,得以考終。湯和聰明,見太祖疑忌功臣,便告老還鄉,絕口不談國事,所以享年七十。
回覆列表
假的!從來沒有!
有很多野史說,朱元璋因為當過和尚,很討厭別人提到他這段往事,誰提到光啊、禿啊什麼的就胡亂殺人。這些傳說都是子虛烏有的。各種版本的朱元璋 “文字獄”故事都不見於官方檔案,同時代的人流傳下來的各種記錄也沒有提到過,而是兩百多年後的野史中才出現的。然而經過後代學者考證,幾個流傳最廣的“文字獄”故事的當事人都不是死於“文字獄”。
比如,清朝乾隆年間的趙翼在《廿二史札記•明初文字之禍》中摘引《閒中今古錄》說:“杭州教授徐一夔賀表,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等語。帝覽之大怒曰:“‘生’者,僧也,以我嘗為僧也。‘光’則雉發也,‘則’字音近賊也。”遂斬之。
經考證,杭州地方誌裡面記載,徐一夔在朱元璋去世之後還在杭州做地方官。在朱元璋死後,他還給別人寫過墓誌銘。此則故事為假。
再比如,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還是引用《閒中今古錄》說著名僧人釋來複的詩句中“有‘殊域’及‘自慚無德頌陶唐’之句。帝曰:‘汝用"殊"字,是謂我"歹朱"也,又言"無德頌陶唐",是謂我無德,雖欲以陶唐頌我而不能也’。遂斬之”
根據明朝檔案記載,釋來複是因為捲入胡惟庸謀反案被殺,與寫這首詩無關。
總之,凡是能夠考證的朱元璋文字獄故事,都被考證為假。有一些無法考證的野史故事,沒有時間和背景,被殺者的生平不見於歷史記載,也並不可信!
但是朱元璋晚年為了鞏固下一代的統治確實殺了很多開國功臣是真的。
朱元璋殺的功臣有李善長、劉基、胡惟庸、藍玉、馮勝、宋濂、傅友德等,幾乎殺了所有的開國功臣,其中權高位重的唯一留下的忠臣只有湯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