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牛雯雯wendy
-
2 # 新蕾2017
我曾經犯的錯誤就是,因為要尊敬老人,所以不敢反駁父母的教育方式。造成了父母的過多幹預,和主導對孩子的教養。後來慢慢發現哪裡不對勁才意識老人過多的侵入我們的生活了!所以現在自己帶孩子。
首先,可以理解現在年輕人工作壓力大,所以不得不需要老人幫忙帶孩子,這種情況下,儘量主導權在你手裡,你才是孩子的父母,你是孩子的重要養育者,父母只是協助者。
另外,如果有條件自己帶孩子,就不要假手他人。父母有父母的生活,我們有我們的生活,能“斷奶”就儘量“斷奶”,父母沒必要養了我們還要負責幫養我們的下一代。我們自己負責自己孩子的養育。而且有利於親子關係的建立。
-
3 # 付娟娟319
很多家庭的育兒都有長輩全程參與,我覺得首先,有長輩幫照看孩子,對新手父母來說,是一件好事,比如月子裡,可以讓產婦得到更好的休息,身體復原更快,心情自然也會更好一些。出月子後,如果能有長輩幫忙看護孩子,小夫妻也可以偶爾出去浪漫一把,或者新媽媽偶爾出門逛街,見見閨蜜什麼的,這樣,生活不會因為孩子的到來變得手忙腳亂,一地雞毛。
但不建議長輩由照看孩子轉為教育孩子。隔輩育兒注意兩點會更好,第一點,長輩參與育兒,幫忙搭把手,而不是全權代替,育兒最好是爸媽為主,爺奶或者外公外婆為輔,且教育方式需要以爸媽為準。第二點,需要提前溝通,需要長輩提供的幫助是什麼,一旦產生育兒分歧,大家會採取什麼方式和平解決,避免陷入育兒的權利之爭。
做子女的,要對隔輩育兒心存感恩,父母在本該退休的年齡,擔負起幫子女照看看孩子這一重大責任,這是一種無私的付出。
當然,如果有時間也有能力,更建議父母自己教育孩子。
-
4 # 空十年藥師
隔輩教育中的溺愛,也可能是權利爭鬥
1、當職場媽媽回到家,告訴孩兒奶奶誰誰家孩子吃糖不刷牙結果牙齒全壞掉了,老公跳起來了,“閉嘴,你啥意思?嫌棄我媽給孩子吃糖了,你又不帶孩兒,有啥資格說!”哪個職場媽媽不憋屈?就因為老人幫帶娃,連個擔憂娃的心情都不能表露了?這只是冰山一角,隔輩教育,大多時候就是這麼野蠻得剝奪了母親的教育權利。
2、你以為隔輩教育的問題是老人控制不住的溺愛?那為啥姥姥就能堅持跟媽媽觀念一致,奶奶就偏偏做不到?別不承認,多少家庭上演著權利爭奪,要不然,誰告訴孩子說人家媽媽光顧著上班不管他?哦,人家媽不愛孩子,就您老愛的深沉?所以,多數女人,當交出了孩子的照顧權,也就意味著,同時喪失了對孩子的教育權。如果還想插手,還對老人有意見,一定會被人批判,這正常嗎?
3、我想說,所有逼迫親媽放棄母親權利的隔輩教育,都是糟粕!如果遇到開明的老人幫帶孩子,並能不計較自己的付出,且懂得母親在孩子生命裡重要的意義,並促進母親與孩子的良好親子關係,這才是一個家庭的福氣,這樣的老人家,才是好樣的!
4、無論是職場媽媽,還是全職媽媽?哪個媽媽不是為孩子拼盡全力?隔輩教育的利弊,討論再多也毫無意義,只會徒增那些被輕易剝奪權利的母親更大的焦慮。當我們成為媽媽,也一定會慢慢學會,如何以柔軟的姿態,化解尖銳的矛盾,如何以潤物細無聲的悄悄,把自己的育兒觀念,滲透給身邊的老人,用他們能接受的方式,這,大概是我們唯一能彌補缺席孩子成長的努力了吧。
-
5 # 媽咪Lily愛寶貝
其實有的時候爺爺奶奶的教育也有他們的好處。比如我家,爺爺奶奶是屬於比較寵孩子的,從來不會打孩子,這樣的教育理念其實也是對的。孩子有什麼問題就是慢慢說,讓孩子明白,我家奶奶教育孩子還是挺有一套的。但是就是有一點,對於生活上沒有什麼好習慣,對於吃飯,衛生什麼的,跟我有很大的分歧。我就比較關注孩子習慣問題,比如吃飯必須在餐桌,飯前便後要洗手嗎,每天都要洗漱,吃完東西垃圾不能亂扔等,都是生活上的小細節。生活習慣也是他們將來的學習習慣,懂得自己收拾東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將來學習上也不會讓家長太操心。
我們家我和奶奶的教育配合的特別好。孩子出現問題,我是講道理的, 奶奶是哄的,在我教育的時候爺爺奶奶從來不露面,不讓孩子覺得有依靠,等我教育完了,他們來哄,我也躲著不露面,這樣孩子既懂得了道理,心理又不會受到傷害,所以我家孩子成長的還算挺好的。
-
6 # 雨沐曉風1
隔代教育,是近代中國特色,因為生活的關係,很多家庭不得不需要長輩來幫忙帶孩子。關於隔代教育,網上有太多太多的抱怨,矛盾。
我個人認為本身有問題的不是隔代教育,是如何進行隔代教育。
第一,溝通很關鍵。其實我並不覺得隔代教育就一定不好,關鍵還是跟爺爺奶奶的觀念有關係,跟你的育兒觀念有關。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的,看到的很多先進的理念,其實並沒有經過不斷的論證,不一定是對的。就比如現在盛行的鼓勵表揚教育。這種教育的偏執理解,讓很多孩子受挫能力變得很差,讓很多孩子自我膨脹。你如何溝通,如何把育兒理念好的部分闡述給長輩,讓他們理解了其實很多矛盾就沒了。所謂的各種各樣的弊端就少了。
第二,盡責。當父母幫你帶孩子的時候,你是否承擔起了教育孩子的責任?你是否跟長輩進行了分工而不是全扔給了長輩,有問題了就埋怨別人?很多家庭自己不管孩子,撒手掌櫃,啥事不管,有問題了埋怨這個不好那個不盡心。然後各種矛盾來了。
每個事物的出現必然有其時代背景,如果更加理性看待對待才是最關鍵的。重要的不是看著這些缺點弊端,而且順應時代,解決問題,減少缺憾!
-
7 # Eva大超
為人父母,我覺得養育孩子的主要任務還是應該由父母來完成,但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原因,所以很多時候還是需要老一輩來協助照顧孩子,這也就多了很多隔輩教育的問題產生。
姐姐出生後一歲多開始因為工作原因,有兩年半時間先後請了姥姥和奶奶來協助照料孩子,但在來之前我們提前約定好了需要老人協助照料孩子的時間和界限,養育孩子的方法一定是以父母的意願為主,這點一定要和老人們達成共識,必定都是因為太愛孩子,所以遇到很多寵溺到無原則的事件時,我們會出面喊停,原則性問題還是不可以退讓,但要注意溝通方式,必定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不愉快”。
要經常和老人們分享當下最新的育兒觀點和方法,我發現她們很“上進”,也很開心,遇到問題後她們也多了很多的方法和理論支援。
當然老人們也有自己的需求,所以只要下班或休息在家,孩子全部是由我們來照顧,給老人們“放假”,鼓勵支援他們去過自己的二人世界或者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雖然覺得和老人一起生活習慣不同難免不方便,但兩年半的時間有老人陪伴孩子,並且孩子會觀察和學習如何如何去和長輩相處,看到孩子們和長輩在一起其樂融融也覺得多了一份幸福。
-
8 # 娜薄荷
老人有他們成長的背景,當年他們在做父母的時候,或許也會面臨和現在的我們一樣的問題,他們當初的選擇和決定是什麼呢?
面對他們的孩子,也即是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有哪些是缺失的,一般他們就會拼命補償給我們的下一代,即是隔代親。這都可以理解。所以,在發生矛盾,或者分歧的時候,一般都是誰家爹媽誰去說。畢竟,經驗,不等同於不用進步。大家的目標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孩子好,沒必要搞得像暗戰一樣。
非常感謝我的父母,在我面臨生完二寶休完產假要回去上班的時候,爸爸媽媽主動來幫我帶娃。在來之前,我們已經說好,不溺愛孩子,多鼓勵孩子自己探索,儘量不去包辦,當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出來當“救命恩人”。即使溝透過,分歧就不在了嗎?
分歧仍在的,這時彼此都要敞開天窗說亮話,把自己的委屈不滿都傾訴出來,至今我仍記得,我們母女倆一起痛哭的情景。哭完,就好了,彼此都需要適應彼此的節奏,在同一個家裡,肯定需要有人先放下架子,讓對方先走進自己的心裡。
平時聊天的時候,多肯定老人的貢獻,也要多舉例子說一下科學育兒的好處,自然而然,老人家就會學著去做,有時候甚至做得比我們年輕人更好!
或者,年輕人多給時間老人家適應,老人家也儘量多進步,分歧就會少一點吧。這些,真的需要兩代人好好磨合。
-
9 # 果凍媽媽育兒說
我的孩子小時候是姐姐幫我帶大的,後來兩週後一直是自己帶,還要工作,所以我的印象裡就是我每天都是在跟時間玩賽跑!長輩沒有幫我帶孩子,但是我每當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跟著爺爺奶奶或長輩們一起玩耍,有老人帶孩子還是非常羨慕的,當然了,我也看到有些年輕的父母對上一輩的教育方式不認同有的甚至會發生矛盾,看到這樣的事情時我也是可以理解的,這需要我們和長輩有更多的理解和溝通,但我覺得年輕的父母首先感恩有長輩們願意幫忙帶孩子很難得,我們不能將孩子交給上一輩又希望他們按照我們的要求去做,而且上一輩老人肯定也是在用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盡心盡力的在帶孩子,所以有些要求本身是沒有道理或不可能實現的,如果可以孩子還是由父母自己帶,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
10 # 左手a天空
隨著時代的發展,物價的上漲,想給父母好的晚年生活,想給寶寶提供好的物質條件,我們年輕人不得不忙於工作,幾乎無瑕顧及寶寶,寶寶四個多月我就上班了,孩子拜託給了父母,其實我是支援隔輩教育的,雖然在寶寶的教育理念上有很多不一,但經過溝通,父母也能給予寶寶現代化的餵養方式和教育方式。
我和婆婆 之間在寶寶的餵飯問題,我們爭執了很久,我也給她解釋了很久,婆婆給寶寶餵飯的時候,喜歡在嘴邊嘗一下飯是不是燙,我馬上阻止了婆婆的這種行為,婆婆特別不開心,說“餓死她我也不餵了,”“媽,我不是嫌棄您髒,小寶寶抵抗力弱,大人嘴裡 有的病毒寶寶是抵抗不了的,你看網上都說一個爺爺嘴上長了個疙瘩,親了寶寶一下,寶寶生病了,現在病毒太多太複雜了,對於寶寶我們需要重視,餵飯的時候你可以先盛在大碗裡涼一下,一小勺一小勺舀到小碗裡,這樣就不燙了,然後再給寶寶吃,或都用一個大人專用勺子嘗一下,嘗完換用寶寶的勺子給寶寶餵飯。你看我給寶寶餵飯就是這樣喂的,我從來不嘗。經過多次演示,溝通,婆婆在寶寶的吃飯問題上也特別注意,婆婆其實做飯特別受全家歡迎,經常會在網上學著做各種輔食給寶寶吃。
我對寶寶耐心不足,我下班陪寶寶的時間也少,除了應酬就是玩手機,不喜歡寶寶來纏著我,這一點要向婆婆學習的,婆婆在家陪寶寶做各種遊戲,她還會上網給寶寶找動畫片,幼兒舞蹈教寶寶跳舞,陪寶寶玩她就會很開心,不陪她,她就會哭鬧,這個我要自我批評,每次吵完寶寶,都會給寶寶說對不起,我不應該忽略你,可還是會對寶寶大喊,我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我需要改變。
我們年輕人觀念現代化積極引導,幫助更多的祖輩家長們成為與時俱進的合格家長,讓隔輩教育成為“特色教育”,如果能透過學校、社會與家庭相互配合,合力打造新式的隔輩教育。那老人和寶寶都是比較幸福的,人老了也需要有人在身邊陪伴,寶寶在老人身邊,也能給他們的晚年生活帶來很多歡樂,寶寶也需要在現代化的教育下成長,有了特色教育,我們年輕人才能更安心的工作。看看眼前這位可愛的小女孩,我得感謝父母幫我帶的這麼好,隔輩教育我是支援的,資源利用的很充分,和諧社會需要健康的隔輩教育。
-
11 # 福媽福爸育兒
隔輩教育,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育兒問題,它牽涉到一個家庭兩代人之間生活經歷、思想觀念的融合與衝突,沒有哪一個問題能如此集中的讓兩代人之間那麼集中焦點與投入關注,因此,處理好了不僅可以給孩子一個溫馨和諧的大家庭,營造輕鬆愉快的成長氛圍,還能讓孩子體驗父母以外照料者的不同養育風格,學會適應不同的人;處理不好,簡單的育兒問題上升為家庭矛盾尤其是婆媳之爭,徒增許多煩惱。如許多網友所言,隔輩教育這麼麻煩,乾脆花錢僱人或者辭職在家帶娃算了,這是過於理想化的方式,不管從經濟開支還是母親自身的成長以及對孩子的長遠影響,都不是上策。更何況,老人發自內心的對寶寶的疼愛給予孩子的情感體驗和關懷是花多少錢僱人都不能給予的。歸根到底,我們還是要正視問題、解決問題。
每一個家庭情況不一樣,遇到的具體問題也會不同。如何看待家裡的隔輩教育方式,收到寫作班提出來的這個問題我也在不斷思考,這幾天閱讀媽咪Jane的《父母的格局》真的讓我很受啟發,什麼是父母的格局?於我這樣一位普普通通的母親而言,那就是身體力行把這份“格局”內化於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再回頭想一想我們隔輩教育的問題有多少是真正的實質性的育兒衝突,當中是不是還摻雜了一些婆媳之爭和女人之間微妙的錙銖必較,那些難以啟齒的小心思是不是干擾了我對這個問題的溝通與解決,能否真正的提升自己的格局,放開心胸接納公公婆婆的行為方式和處事習慣,如果連這些最具體的家庭問題都處理不好又如何給孩子更大的格局,我想經過這樣一番捫心自問會更容易找到答案和解決具體問題。
寶寶的出生就像我和婆婆關係的一道分水嶺,之前我們住在一起幾年都沒有矛盾,一家人和和睦睦相安無事。自從寶寶出生後我們婆媳關係來了個乾坤大挪移,圍繞著小寶的吃喝拉撒矛盾層出不窮。婆婆平時就是一位比較要強的人,而且有養大老公兄妹三人長大的經驗,在孩子的教養問題上自認為權威;而我在準備懷寶寶的時候就開始看各類育兒書寫讀書筆記、聽專家講座,自以為學習的是比較科學的育兒知識,況且作為孩子的母親我當然有教養的決定權。我們各自懷著最權威的立場堅定不移的各站一方,像捍衛領土主權一樣寸步不讓,讓家裡氣氛緊張,讓老公夾在中間左右為難,一觸即發的戰火常常瀰漫在家裡。
為了緩解這個問題我做了很多努力,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1.尋求支援,避免孤軍奮戰
首先和老公溝通,先要在夫妻之間達成育兒共識及一致的目標,兩個人共同成長共同學習。牽涉到與老人之間非常具體的育兒矛盾時主要由老公出面溝通,儘量避免我和公婆正面交鋒,老人一句“他們姐弟幾個我都是這樣帶大的的呀,也沒見有什麼問題”一個回合下來我就沒有迴環的餘地,再爭論就大家都不愉快了。但老公和老人溝通就不一樣,幾個回合下來還有下一次,老人再固執認識到我們的方式對孫子是好的也會慢慢改觀。
2.營造氛圍,讓老人加入學習 。每次我拿著Pad看一檔科學育兒節目老公都搶過Pad說大家一起學,於是吆喝著跑到客廳喊來爺爺奶奶一起,平時我們說老人聽不進去,經過老公誇張渲染“專家這麼說”老人也點頭認同。我還訂了幾本育兒雜誌,老人隨手可翻,開始他們並不看,一次寶寶發燒婆婆看到雜誌封面上“寶寶發燒怎麼辦”幾個大字,如獲至寶翻閱起來,以後有事沒事也隨便翻翻,多少也能普及一些知識。
3.尊重老人,注意溝通方式。老一輩的教育方法也不一定完全不妥,兩代人之間出現育兒衝突也很正常,注意溝通方式儘量避免傷到老人自尊。在心裡明確老人只是給我們搭把手,凡是可以的儘量親歷親為,本著我們都是愛孩子的出發點來尋求解決方法,我想問題沒有那麼糟糕。
-
12 # 沛澤媽加油
教育孩子應該是父母大包大攬的事情,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最多充當著“輔助者”的角色,所謂的“輔助者”就是以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為準則,認真貫徹孩子父母的教育方針,嚴格執行父母教育孩子之規定。貌似聽起來有些上綱上線,把問題嚴重化,實際上,我想強調的是,孩子的家庭教育必須要以父母為主,隔代人為輔,且要保證教育方法的一致性,不然的話,既會導致家庭矛盾叢生,又會讓孩子無從適從。
我的孩子絕大部分時間是由我和老公陪伴的,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很容易達成一致意見。有一次,我媽媽在我家小住了一個月,媽媽來了之後,我首先就對媽媽進行了一番“思想教育”,委婉地表達出不讓她插手孩子的教育問題,但我還是發現自從媽媽來了之後,我的兒子變得不乖了。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家有這樣的規定,兒子從幼兒園放學回來,可以看半個小時的電視,在媽媽沒來之前,一直執行得很好,但是自從媽媽來了之後,兒子就開始耍賴皮,到了關電視的時間,他總會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拖延,“再過五分鐘吧”“再把這一集看完吧”“明天是週末,你就讓我多看一會兒吧”。兒子很聰明,邊說邊將眼神瞟向姥姥,姥姥又看向我,雖然我媽媽什麼都沒說,但孩子從姥姥的眼神中已經讀懂了一些資訊,如果此時我強硬要求兒子關上電視,兒子就會大哭大鬧,吵得不可開交,以此來博得姥姥的同情。對於兒子的這種用眼淚博得同情的做法,我絲毫不會手軟,但是我媽媽總是替兒子用眼神求情,越是這樣,兒子鬧得越厲害。
之後,我對媽媽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要求,在孩子耍賴皮的時候,一定要態度鮮明地和我站在統一戰線。一天,兒子又為關電視的事情哭鬧,還時不時地向姥姥發出求救訊號,我給媽媽使了一個眼色,媽媽便對孩子說:“總看電視對眼睛不好,你媽媽說得對,應該把電視關了。”兒子聽後,哭聲漸漸地變小了,他知道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已經失靈了,我趁熱打鐵,“好了,乖兒子把電視關了吧。”兒子很順從地關上了電視。
我認為,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隔代教育是一個難題,因為要處理的關係很複雜,大家的出發點是好的,都是為了孩子好,可每個人對孩子“好”的方式又不一樣,標準也不同,所以,很容易發生矛盾,也讓孩子無從適從,在我身邊就有很多因為隔代教育而導致家庭不和睦的例子。
我覺得要處理好這個問題,就要責任到人,關鍵的一點是,明確誰是教育孩子的主體,誰是主體誰就有話語權,其他人必須支援他,協助他,和他統一戰線。當然,這個主體最好是父母,這是父母的職責所在,而且年輕的父母更容易學習、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知識,學習能力也更強一些。
-
13 # 傳說中的彭老師
隔代教育成為熱門話題已經很久了,一批又一批新手媽媽們就此展開探討和商議。不管在國內還是國外,總會有類似的話題被提出來。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越來越多父母忙於工作和事業,孩子自然就交給老一輩來撫養。2014年的資料顯示,在上海,有90%以上低於三歲的幼兒由老一輩來撫養,這個資料聽上去不可謂不引起關注。
有句話叫“隔代親”。事實正是這樣,很多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在孩子們有需求的時候,往往不假思索就滿足他們。這是因為家庭的紐帶和對孩子的愛戰勝了理性思考。但我認為,這種教育往往會對孩子的生活方式、經濟地位和生活質量有很深遠的影響。隔代教育的問題在於,大部分老一輩的人不願意也沒精力去接受新的學習。他們用守舊的思想去教育新時代的寶寶,一遇到抵抗,就寵溺地繳械投降。沒有方法也沒有原則。
一直想寫一篇咆哮體文章《低質量的陪伴請滾開》,身邊很多朋友的父母因為不會帶孩子,讓嬰兒看手機、看電視的比比皆是。如此低質量的陪伴,對孩子的身心都是有傷害的。我先生有兩個小侄子,他們跟著我學習語言,在我看來他們都是可愛、愛發言思考和充滿愛心的。但是小侄子老一輩人的教育方式是,不表揚愛打擊,所以兩個孩子被培養的一點都不大氣,甚至在眾人面前扭扭捏捏。很是讓人為兩個小朋友惋惜。
在這一點上,我很幸福,因為我是一個自由職業的媽媽,雖然我有我的事業,但我可以放棄一部分事業來陪伴寶貝。父母的陪伴相比較大部分的隔代教育是高質量的,從早上起床的按摩、洗刷、聽英語歌曲、講繪本、學法語、講故事到吃水果、吃飯、大運動、走進自然、認識陌生人,可以說百分之八十的時間我都會陪著孩子。
有時,我想,如果我是一個超人媽媽,可以中午不休息,我真是願意全身心來帶孩子的。因為隔代的教育總是會和家庭總的教育有偏差,有時很難要求教育的一致性。
對於我家的隔代教育,我很欣賞我媽媽的方式(雖然她只能在寒暑假的時候來探望我幫我照顧一下寶寶),她在我懷孕的時候就自學了小兒推拿,拿到了營養師的證並自學了英語(為了未來和孩子好交流)。在寶寶剛出生那個月和第4個月的時候兩次來照顧過寶寶。第四個月的時候,她倆每天歡聲笑語:大運動、精細運動、語言開發、唱歌、看自然和動物等天天忙得不亦樂乎,有些我都不會唱的英語童謠她都可以唱的很好。她可以為了寶寶的睡眠而推掉一切吃請和出遊。這種用心、好學的高質量陪伴,讓我內心充滿了感激。說實話,我是隔代教育堅決的反對者,但是我很放心把寶寶交給父母。因為他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更懂得站在孩子一生的角度去教育而非站在祖父母的角度上去教育。而且他們善於學習,願意聽取建議並接受改變。
-
14 # 育兒譚隔輩教育有很多讓人詬病的地方。但是客觀來講,大部分都不幹教育的事兒。原本這個世界上真正互相尊重、和睦的婆媳關係就很罕見,能維持表面上的一團和氣就已經算是非常不錯了。所以,孩子的教育問題很不幸地變成了承載雙方不滿的“戰場”。
-
15 # 家有兩隻熊孩子
我家老大是姥姥帶大的,若不是她同意,我也不敢再要老二。隔輩教育屢遭詬病,卻也是現在最普遍的無奈之選。值得慶幸的是,我家老人很開明,不會溺愛孩子,也比一般老人更懂得放手。儘管如此,還是會有各種分歧和矛盾。一開始,我總是想盡各種辦法,讓姥姥改變,但發現這只是徒勞。有一句話不是說嗎:這世界有兩件難事: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裝入別人的腦袋,二是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經過無數次鬥爭,我後來才意識到,除非孩子自己帶,只要隔輩教育,這些矛盾就是必然的,無法避免的。要想把負面影響調整到最小,就不要再想著去改變誰,而是承認這些矛盾,放下去改變他人的想法,先修煉自己,多溝通,多理解,少指責,少抱怨。
-
16 # 帶娃大嬸兒王發發
隔輩的教育方式,大多都是依靠過去的“經驗”,因為我們都這是這麼被養大的啊,所以被實踐證實過的經驗,在他們看來,比我們從書本上學到的育兒知識實在。
但是,時代在變化,好的經驗會被更好的經驗所替代,更何況有的經驗還被實踐證實是錯誤的。於是,因循守舊的老一輩與推陳出新的我們之間的矛盾就不可避免的產生了。
矛盾產生了怎麼辦?
首先是理解。理解他們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帶孩子是出於對孩子的關愛;理解他們無原則的滿足孩子是出於對孩子的喜愛;理解他們對於舊經驗的堅持……畢竟,你要改變一個人堅持了那麼多年的“信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次是化解。這需要雙方的努力,一是需要作為晚輩的我們耐心的解釋,二是需要作為長輩的他們能夠“相信”我們所瞭解到的新知。在這一點上,其實我做得不算太好,有時候跟銘哥的外婆說一件事,說一次兩次還好,如果她還是不信,再解釋的時候有時候就會忍不住生氣。不過因為我是全職媽媽,出現這類情況少之又少。
以我家的情況來看,隔輩教育方式產生的矛盾主要有兩大方面。
一是頑固的舊經驗。就拿睡覺這件事來說,銘哥三個月以前是睡渣,為了調整他的作息,我會在固定的時間餵奶、哄睡。每次哄睡都是一場大戰,銘哥哭鬧,我哄,而外婆忍不了孩子哭,就認為孩子瞌睡來了自然會睡(因為我全天候帶娃,我很清楚他的狀況,當時他是明明很困但卻睡不著)。這時矛盾就產生了。我先是解釋這麼做的原因,接著就是堅持我自己的原則,後來,看著銘哥的睡眠越來越好,外婆也就認可了我的做法。
所以,破除舊的經驗,最重要的不是說,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實踐,一旦有了好的結果,舊經驗自然就會被淘汰。
二是溺愛孩子。關於“隔代親”,我曾試著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理解他們:他們在年輕的時候,因為工作和經濟上的原因,沒有能很好的照顧到我(其實我自己並不覺得),現在有了孫子,或許是處於“補償”心理,就想要加倍的對孫子好。另一方面,我們成家立業,搬出父母家之後,家裡頓時冷清了不少,而有了孫子,小孩的童真讓他們心情愉悅,作為“交換”,他們自然親不自禁的想要加倍的對孫子好。
但是我卻不希望有過度“溺愛”的情況出現。這也是我選擇全職帶娃的原因,因為如果我把孩子交給他們,我就不會有權利和底氣去要求他們按照我的要求做,他們能夠幫我帶娃,已經是非常偉大的一件事了,那我還有什麼理由去指責呢?
說了這麼多,其實對於隔輩教育,我沒有太多的發言權,因為我全職帶娃,每週有兩三天會帶孩子去外公外婆家去玩,所以在我家裡就很少有這樣的矛盾出現。只是我覺得,理解是前提,在理解的基礎上去溝通,如果可以,大家可以坐在一起,商量出養育孩子的主要原則,在大原則之下,可以做出適當的變通。
-
17 # 學院派辣媽
我的童年在自由自在中度過,因為爺爺奶奶去世很早,父母又忙於工作,所以小時候我幾乎是跟著親戚輪流長大的。待到母親全職在家,我又外出求學,所以和母親在一起共度的時間說實話並不多。
也許是彌補對我的虧欠,加之母親本身就是一個喜歡孩子的人,所以毛毛出生後母親一度寵溺到周圍都看不下。月子裡光看孩子忘記給我做飯不說,孩子一歲後幾乎從起床起就零食不斷,說好的不買糖果也變成了姥姥有錢媽媽摳門。
說不生氣是假的,產後抑鬱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這些小事。但看著母親因為看孩子體重越來越輕,看著她眼睛裡真心疼愛孩子的樣子,我還是會在心裡暗暗的和自己說,要對母親好一點。我們需要先領她的情再去挑她的刺,而不是理直氣壯的對她們頤指氣使。
隔輩教育作為中國特色的育兒現象,有它存在多年的理由和傳統。它和傳承有關,和責任有關。
只是,你有沒有想過,哪個父母會放著遛狗養花夕陽遊不去,累死累活給你看娃呢?見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習慣不同,不同的太多太多,但全世界各地,愛從來相同。與其抱怨,不如多一分理解吧,孩子的世界,家庭和諧的氛圍比偶爾用一次尿布,不給孩子洗手洗腳更重要。
-
18 # 永葆青春166900244
1.隔代教育中如果有爭鬥那一定是媳婦和老人權力的爭鬥。老人堅持他們自己對待孩子的某些想法和做法,並不是他們不知道這樣做不妥,而是他們也是想更多地找一點自己存在感;
2.我們只要做到尊重老人就好了。尊重老人的勞動,承認她付出的辛苦,老人最怕的就是自己付出了勞動而不被承認,從而也固執的堅持自己的想法從而出現衝突。
3.老人他們本身已經到了安享晚年的時候,還辛辛苦苦的為我們帶孩子,他們付出的已經夠多了,作為晚輩我們應該奉上是感恩、是接納、是包容,如果我們能有這種心態去相處,大家互相之間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就會多一份理解,大家都想做得更好,自然也更有利於我們孩子的成長。
-
19 # 多美麻麻1
我從女兒四個月大開始上班,工作日的白天,一直是奶奶在照看她。奶奶是傳統的教育方法,對女兒生活照顧的無微不至,但是她和孩子相處模式比較傳統,控制、說教比較多。我不認同奶奶的教育方式,但也沒有過多幹涉過,畢竟奶奶就是在那個年代那樣長大的,她只能做到她能做到的。並且我覺得孩子自己也有自己的體驗和感覺,並不是說大人教成什麼樣兒就是什麼樣,因此我在家給女兒愛和自由,也允許奶奶用她的方式管教女兒,女兒經歷不同的教育方式,也並非壞事。女兒一直不喜歡跟奶奶在一起,22個月進入新一輪的自我意識爆發期,秩序感在細節方面表現也更多,因此更不喜歡奶奶了,發展到後面,只要我在家,她就不允許奶奶靠近她,奶奶一走近她,她就大喊:不要奶奶/不願意看見奶奶/不喜歡奶奶。
奶奶很受傷,主動找我談,我把問題分析給她聽,她覺得很有道理,能看出來,她一直很認真滴在做出改變。
現在女兒27個月了,和奶奶在一起時候變得越來越和諧了。
隔輩教育的方式並不是最關鍵的,關鍵就是父母的態度。
-
20 # 楊楊166809956
隔代教養在我們身邊很常見,但是能夠處理好三代人關係的並不多
隔代教養需要年輕的父母能夠從心理上和自己的父母劃清界限,明確上一輩幫忙的內容 ,明確孩子的教養責任人。
孩子兩歲以前,奶奶爺爺幫忙來北京照顧孩子,那個時候的我感覺比較輕鬆,下班回家後接管孩子的感受也比較好,但是關於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方面,我和長輩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態度。在無足輕重的小事上,我假裝看不見,由爺爺奶奶來處理;關於一些可能影響到孩子看待自己、看待他人、應對挫折的事情上,我會站出來,讓爺爺奶奶休息一會兒,我來處理。關於孩子的教養,我和上一輩在如此不成文的規則下度過兩年。
老一輩人,一般來說他們是按照自己的經驗來養育自己的孫輩,由於隔代了,老一輩會更容易包容孩子,過渡了就是溺愛了。同時,由於上一輩一把屎一把尿的把孩子拉扯長大,上一輩人和孫輩會有很深的情感聯結,從某種程度上是孩子心理上的“父母”。
與此同時,孩子父母在輕鬆之餘,也會感覺和自己不是很親,管教的時候容易和長輩衝突,長輩可能會用離開,不管孩子威脅父母。父母,尤其是媽媽會覺得孩子雖然是我生,但是生下來之後似乎孩子就變成長輩的了。
面對兩代人對於養育孩子的衝突,我有三點建議:
一是,劃清界限。孩子的教養第一責任人是年輕的父母,因此,在請父母來幫忙照看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劃清這個界限。也就是說父母是請長輩來幫忙,這是我的家和孩子,管教孩子的責任是父母而不是長輩。如果關於孩子管教方面出現比較大的衝突,要做好父母離開,自己帶孩子的心理準備。
二是,劃清內容。明確界定父母幫忙的內容,比如收拾家裡,買菜做飯等,適當給上一輩一些權力和控制;如何教育孩子由父母負責,上一輩最好不要主動承擔。這需要父母回家後,把注意力放在陪伴孩子身上,並且主動詢問孩子白天的一些活動或行為,看看哪些行為需要引導的;同時需要表達對父母的感激和感謝,及時鼓勵父母做得好的方面。
三是,最好有一定距離。兩個家庭住在一個屋簷下,會有很多隱含的權利的競爭,如果有條件,儘量和長輩分開住,這可以減少很多衝突。
四是,更新老人的一些育兒觀。如果可以,可以和老人一起看一些育兒的書,孩子不在身邊的時候,可以和老人一起討論孩子某個行為不同教養方式可能帶來的後果。在和老人溝通的時候,需要先誇獎長輩的辛苦、不容易,太高長輩的自尊,這樣長輩就更容易接受新的方法和理念。
回覆列表
第二原則: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 。
名詞解釋:此處can不僅指能力上可以勝任,還包括時間和精力可以保證;假使你要上班,那很顯然,在你上班的時候,就不能算作“can”;
bb的意思,指不恰當的溝通,比如好為人師羅哩羅嗦居高臨下就是看你不順眼……批評性意見最好不要有,建設性意見要注意方式方法。
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天下通理,別仗著自己兒女的身份就想不守這個理,還心安理得的挑父母教育方法的不是。
老人家幫你帶是情分,不帶是本份,牢記這句話,別忘了自己是誰。
有條件請三四個保姆或者雙方老人家搶著要帶孩子的,請無視這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