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笑笑justdoit

    隔輩教育一直在中國是個大問題。

    隔輩疼,很多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會相對嚴格,但是對孫輩們卻是能有多疼就多疼。

    隔輩教育上我認為既然我們生了孩子,就要對這個孩子負責任。孩子的最大責任人是父母,而不是爺爺奶奶。雖然工作再忙,只要有心,也會有相應的溝通方式,比如有的媽媽很好,一大早就會出門,但是她往往會給孩子留下一個小紙條,寫上媽媽今天要做什麼,自己的心情是什麼樣子的。孩子晚上睡覺前也會給媽媽留紙條,寫上孩子今天做了什麼,心情怎麼樣?這樣,雖然媽媽很忙,卻沒有忘記和自己的孩子溝通。這種建立起來的良性溝通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隔輩教育即使有不合心意的,也可以和他們好好溝通,與自己的教育模式相悖的可以好好溝通,畢竟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也是愛孫子的。

    既然出發點都是愛,那麼剩下來的就是好好溝通了。

  • 22 # 朱修媽媽

    我們家沒有和老人住在一起,我的觀點只基於我的現狀及認知。基於朱修還小,我們也沒和老人住一起,以朱修舉例子,就有點難了,不如,我來說說我自己的情況吧。

    我奶奶,曾經的紅衛兵,她最愛和我聊她那個年代的故事,而到最後,會感慨自己沒有抓住識字的好機會,參加了那場運動,導致現在生活不便,靠著僅認識的300個字,無法閱讀報紙書刊,她很後悔。她沒有教過我識字,但她讓我學會珍惜自己學習的機會。

    我的外婆,礦工一名,特別愛笑,聲音和黃鶯一樣好聽。在我高中時,我戀愛了,家裡所有人都反對,外婆沒說任何反對亦或是支援的話。睡覺前,她躺我身邊,開始給我做性教育。我都要驚呆了,真的不正經的話,她怎麼能隨意說出來,而且不害臊。到如今,我仍然記得她說過,愛情和性都很美好,有保護的去享受,別讓意外發生,你們的孩子應該是要你們都想要並且有能力要時才能有的。我的外婆讓我知道了,性是婚姻的基石,兩個人沒有相互的性吸引力,算什麼愛。

    我的外公,礦工大隊的廚子,做的一手好菜。當我還是3年級的孩子,我學會了做苦瓜炒雞蛋,很難吃,但是到外公家,我還是很自豪的做給他吃。我的外公,在我做飯時,不指手畫腳,他說我們來一場廚神爭霸賽,題目就是苦瓜炒雞蛋,賽果不用說,透過和他的較量,我知道了苦瓜要斷生,雞蛋打到蓬鬆後放多點油,大火快炒,讓雞蛋變金黃苦瓜仍然翠綠。如今,我能燒很多菜,而且致力於創造很多菜,這都是外公教我的。

    教育是一個長遠的問題,並不是指在當下,你婆婆教孩子讀不符合年齡的唐詩這件事,而是你婆婆對於唐詩的嚮往影響了你孩子。也不是你的媽媽急於讓孩子學會從1數到100這件事,而是你媽媽對於數學的渴望影響了你的孩子。這是教育。

    所以,你們看,隔代教育如何呢?

  • 23 # Bugua123

    隔代親,一般情況下祖輩都會特別寵溺孩子,但這些寵溺的行為有時並不全出自於愛。

    比如老人特別害怕聽到孩子哭,從某種角度上看也是因為老人會在潛意識裡將哭與悲傷或者死亡掛鉤,哭是不好的事情,只要娃不哭讓我做什麼都可以。

    關於哭這個問題在我家是排名第一的極端矛盾,孩子小時候訓練自主入睡的那段時間,只要娃一哭鬧,姥姥就在房門外唉聲嘆氣說小時候從沒讓我哭過,明明抱起來三兩下就哄睡了非要讓練什麼自主入睡...但我堅持的是在斟酌排除了生理需要或身體不舒適以外,哭還可以是一種情緒的發洩手段,所以哭聲免疫法也可以適當使用。

    姥姥總覺得養大了兩個孩子吃的鹽比我們吃的飯多走的橋比我們走的路多,就想當然的覺得養孩子她最有經驗,這樣的經驗主義才是最可怕的。我感激姥姥可以不辭辛勞幫我帶孩子,但仍舊會關於教養方式與她爭執不下。我的原則是可以寵愛但不能溺愛。

  • 24 # Junjun部落格

    我家是典型的隔代教育滲透型家庭。由於工作關係,我在產假結束後就回單位上班了,基本孩子在入園前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祖輩陪伴照顧的。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在很多人羨慕我可以輕鬆上班又輕鬆帶大孩子的同時,我也經常陷入隔代教育的家庭矛盾漩渦中。

    其實我們在內心是非常感謝父母可以不顧年老幫忙我們照顧看護孩子,甚至付出了比我們更多的辛勞。在孩子接觸課堂教育前,生活上的照顧與陪伴是隔代親子關係的主要內容。隨著孩子的成長,在對待教育這件事兒上,我們往往和自己的父母輩產生了較大的觀念和理念的矛盾衝突。

    誠然,我們小時候的確也是父母親自養育成長的,但由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不同社會環境下的教育觀念和理念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我家因隔代教育存在的觀念不同而產生的矛盾衝突也時有發生。其實,教育本身是沒有統一嚴格的對錯標準的,只能說在日新月異的大環境中找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才是王道。隔代教育最大的矛盾產生於對事物的看法和觀念的不同。

    我覺得最和諧的隔代教育方式就是老人家懂得適時退出,年輕父母懂得尊重與虛心。雙方都抱著學習與探討的態度,老的不倚老賣老,小的不好高騖遠。目前,我家的隔代教育矛盾也隨著祖輩的逐步理解退出而變得越來越和諧。

  • 25 # 寫給女兒們

    隔輩教育這件事或許沒有什麼定論,但我是不太贊同隔輩教育的。

    從祖父母的方面看:

    1. 祖父母的知識結構已經相對落後(這是絕大多數的情況,當然也有例外),而且思想僵化,很難再有知識更新的可能性。即便有接觸新知的機會,也很難再改變舊有的觀念。拿我家來說,舉個簡單的例子。我生了大女兒後,瞭解到的較為專業的新育兒方法中講,週歲以內孩子的食物不應當新增鹽,因為母乳成分中已經含有足夠嬰兒生長的氯元素,再額外增加鹽份,會增加嬰兒將來得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等。但與婆婆講時,婆婆表面上同意,骨子裡卻覺得不吃鹽孩子沒勁,偷偷給孩子的輔食里加鹽。如此種種,各種觀念上的衝突不斷。

    2. 祖父母對孩子過分溺愛,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包辦孩子的一切事情,表面上看起來對孩子照顧得極為周到,實則是在毀滅孩子的獨立自主性。我婆婆的一生都是在照顧別人,似乎這已經成了她的存在感。目前,她依舊在照顧自己的大孫子,那孩子十歲,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絕對不是誇張說法。就是喝一口水,也會說:“我要喝水。”水就由奶奶自動送來了。而婆婆卻認為,自己的孫子是沒有照顧自己的能力的。其實,造成這一局面的正是婆婆的無微不至啊!

    3. 祖父母會將他自身的擔憂、焦慮傳遞給父母、孩子。拿孩子生病這件事來說。婆婆在照顧大孫子時,孩子只要有點風吹草動,就上醫院、吃藥、打吊瓶。等我的女兒出生後,只要我女兒有點動靜,我婆婆就首先焦慮不安,不停地催我們去醫院、吃藥、打針。對於本來經驗不足的新父母的我們來說,她的這些情緒只助長了我們的焦慮。所以,後來我就基本不告訴她孩子生病的情況。

    4. 祖父母對父母教育孩子橫加干涉,家庭矛盾升級,孩子無所適從或者鑽空子,尋找保護傘。大女兒一歲左右的時候,我主張讓孩子自己動手拿勺吃飯,吃多少算多少,不強迫她吃,不追著喂。婆婆卻不同意,總在我們不在時包辦一切,還向其他人吐嘈說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在我不能照顧孩子時候,把孩子交給婆婆,的確要放心得多,至少婆婆很疼愛她的孫女。但教育理念不同,婆婆又是一個外柔內剛的性格,表面上都聽我們的,實則有自己的一套。那段時間,是我與婆婆矛盾最多的時期。

    從父母的方面看:

    1. 父母沒有為人父母的經驗?這是個事實,但每一代人不都是從初為人父母起步的嗎?如果因為沒有經驗,就將養育的責任交給上一代,那父母的經驗從何得來呢?作為二寶父母,深有體會。當年生了大女兒,我是堅決拒絕婆婆24小時幫我帶孩子的,雖然內心有許多的忐忑,雖然上班很累,但是隻要下了班孩子便由我和孩子爸爸親自帶。當二女兒出生時,不但我篤定了,就連孩子爸爸也覺得很熟練地可以“擺弄”這個小人人兒了。

    2. 養育孩子又何嘗不是父母的一次成長?我的大女兒六歲,我們與她一起經歷了她第一次生病住院、被燙傷、上幼兒園、去旅行、小學面試等等各種“大事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與女兒一起學習成長了。我們也深深地體會到,所謂教育,其實是父母與兒女一起學習的過程,並非父母單方面的、自上而下的教導。

    3. 養育孩子是辛勞,又何嘗不是幸福?大女兒會說的第一個詞是媽媽,飯要媽媽喂,屁股要媽媽擦,出門要媽媽抱,整天媽媽媽媽地叫,凡是與她切近的勞動都要媽媽做。那些日子辛苦極了,但細細想來,這正是女兒給媽媽的回報啊,這些對媽媽的要求,正是女兒用行動表達出的——媽媽,我愛你!你若是個媽媽,為了一時的清靜,錯過了女兒的甜言蜜語,真真可惜啊!

    4. 父母與孩子沒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又何談教育?教育的基礎是建立在良好的關係上的,我的身邊不少人都將幼小的孩子扔給祖父母帶,他們一時輕鬆了,但在未來卻要頭疼一輩子。教育難從上小學開始便顯現了,到青春期則更難,你與孩子之間的隔閡也許就會是一輩子也解不開的疙瘩。你與孩子的談話不能像親子關係良好的家庭那樣隨意,而要小心翼翼,一不小心孩子便心生怨恨。你若霸王硬上弓,青春期的叛逆好好去體驗吧!

    總之,我反對隔輩教育,即使祖父母是教育家,作為父母也不應該失位,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錯過了,不會再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地毯清潔器的使用方法是什麼?來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