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村頭專家
-
22 # 世界歷史唯物觀
第一次直奉戰爭期間,一開始張作霖可謂是信心滿滿,認定擊潰吳佩孚乃是探囊取物一般。因為當時直皖戰爭剛剛結束,也就是老張趁人病,要人命。
然而最後的結果就是吳佩孚奮力一擊,打的奉系十萬大軍丟盔卸甲,氣的張作霖罵娘。
而這場勝券在握的戰役之所以會以奉軍的失敗而告終,其過程也是充滿戲劇性,甚至可以說這是吳佩孚用兵的經典之作。
首先吳佩孚採取誘敵深入,結果奉軍果真推到了豐臺地區,而此時張作霖下令集中兵力,一舉攻取直隸地區。
然而等到張作霖做好安排之後,奉軍中出內奸了,奉系第16師於5月4日臨陣倒戈,正好是總攻的前一天。
並且在此同時,吳佩孚親自率領的包抄軍隊出現在奉軍的退路上,將他們同關外的聯絡隔斷,然後奉軍的西線首先開始崩潰。
而這時的吳佩孚便是棒打落水狗,吳佩孚率領嫡系26師和第3師,直接先攻擊了張學良的部隊,這一招更是高明。
因為張學良用兵根本不是吳佩孚的對手,但是張學良又是少帥,奉軍不得不拼命保著這位少帥,一時間便是陷入了混亂。
吳佩孚此時便是下令了全面反攻,橫掃了十萬陷入混亂中的奉軍,打的張作霖只得率領殘部退回關外,張學良更是被打出了恐吳症。
最後這場戰爭還是張作霖請求英國和日本調停,這才得以收場,奉軍在這場戰爭中,真可謂是窩囊到不行。
而本來勝券在握,最終卻是一潰千里,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將領的問題,張學良和張作霖都比吳佩孚遜色一籌。
後來即便是吳佩孚下野了,吳佩孚也敢跑去指著張學良罵鼻子,罵他一槍不放丟了東北。而張學良只敢唯唯諾諾的聽著,一句氣話都不敢說。
-
23 # 大國布衣
山海關大戰,大順軍是和吳三桂的明軍打,本來佔據優勢,不料中間清軍突然殺入,結果形勢逆轉,大順軍遭到慘敗,這一戰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走向。
山海關大戰,也叫一片石大戰,這是一場決定東亞歷史格局的命運之戰。此戰,大順軍在李自成的率領下,出動二十萬精銳與吳三桂率領的數萬明軍激戰於一片石,此戰大順軍若勝,則山海關為大順軍所控制,則清軍入關受到阻遏,大順國在北方站穩腳跟,中國歷史極有可能會因此而改變。但令人想象不到的,戰場形勢風雲詭異,在吳三桂的軍隊力不能支,即將崩潰的時候,清軍突然加入,改變了戰爭形勢,最終大順軍在明軍清軍的夾擊下潰敗,這一敗,徹底改變了中國歷史。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大順軍攻破北京城,崇禎帝煤山自縊殉國。在這之前,清攝政王多爾袞以清帝名義致書李自成,提出協謀同力進取中原的策略,但李自成並未予理會。至攻下北京,大順軍聲威大震,聲勢浩大,此時,在北京附近只剩下據守山海關的明平西伯吳三桂,李自成有意招降吳三桂,乃使吳三桂之父吳襄寫信招降他,吳三桂亦有降意,不料聞知大順軍大將劉宗敏在北京霸佔了愛妾陳圓圓,吳三桂聞之,震怒之下拒絕投降,此時局勢變得撲朔迷離,山海關這個彈丸之地,不久將迎來一場血雨腥風的惡戰。
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領十萬先頭部隊兵進山海關,為了最後爭取吳三桂投誠,此役李自成還帶上了前明太子朱慈俍和吳襄從徵。吳三桂見大順軍來勢洶洶,料不能敵,乃事先致書多爾袞求援。清軍自四月初九出發,急行十三日抵達山海關,但大順軍顯然沒有想到清軍的加入,行動遲緩,直到四月二十一日才抵達山海關下。
形勢對吳三桂極為不利,他的兵力只有不到5萬人,其中有3萬人是招募的鄉勇,作戰能力明顯不足。李自成抵達山海關當日,招降吳三桂遭拒,遂全力猛攻山海關,大戰一夜,吳軍逐漸不能支,一部分守軍投降。但大順軍進展緩慢,激戰一夜都無法破城。吳軍全軍退入關中,經一日激戰,多爾袞已知大順軍虛實,遂採用以逸待勞、後發制人的慎戰之策,欲待大順軍與吳三桂部連戰疲憊時,突出奇兵,一舉取勝。
次日,大順軍與吳三桂的明軍在山海關展開決戰,大順軍人多勢眾,士氣高漲所向披靡,吳軍逐漸難支撐,關北的一支吳軍被迫向大順軍投降,但是,大順軍攻打一天一夜,山海關依然未能奪下,攻城不行,那就野戰,李自成命所有精銳排成一字長蛇陣,以決戰架勢尋求與吳三桂軍一決勝敗。混戰之中,忽然狂風驟起,塵土遮天,勇猛的大順軍前仆後繼把吳三桂軍團團包圍,形勢開始向大順軍逆轉。
而此時,早已在遠處列陣觀察的多爾袞見吳三桂軍形勢危急,命令多鐸、阿濟格率領2萬騎兵突入陣中,藉著風勢左衝右突,此時與吳軍力戰不支的大順軍面對清軍的驟降猝不及防,陣腳漸亂,在吳軍與清軍的合力夾擊下損失慘重。大順軍沒有等來北京的牛金星的後軍支援,最終潰敗而退,劉宗敏身受箭傷,大順軍死傷數萬,不得已,李自成率殘軍退往北京。但是,清軍絲毫不給李自成喘息的機會,封吳三桂為平西王,命他率領大軍直撲北京。
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紫禁城匆忙舉行登基儀式,便率軍離開北京向西安撤退,多爾袞迎順治帝入京。僅僅四十二,北京城便經歷了三個皇帝的權利更迭。
山海關大戰,大順軍在兵力士氣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本來勝局篤定,卻未能防到清軍會聯合吳三桂反戈一擊,加上對清軍精銳騎兵缺乏作戰經驗,最終在大好形勢下遭到兩軍的絕殺。山海關的慘敗及李自成退出北京城,代表著這一股強大的農民義軍勢力的衰弱,清朝統治者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
-
24 # 尚武菌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奇蹟,戰爭場上更是如此。古今中外,刀劍不長眼的戰場上真的可以用千鈞一髮來形容,以少勝多看似必敗的結局卻因為一個人的淡定擺脫困境;綜合國力懸殊的兩個國家,卻因為一些機緣勝負顛倒;戰場場上一直處於下風的國家,卻因為堅持獲得成功。這些戰爭的勝利可歌可泣,值得我們去研究學習。
其一:空城計——諸葛亮眾所周知空城計是三十六計之一,是鋌而走險考驗心性的計謀,歷史上使用空城計最成功的就應該是諸葛亮了。馬謖失街亭後,諸葛亮的北伐防線全部被破壞,軍隊損失嚴重,已經到了背水一戰的境地。而司馬懿帶領的魏軍則是兵莊糧足,士氣高漲,一路把諸葛亮逼到了西城。諸葛亮的殘兵面對司馬懿的精兵看似必敗,但鬼才諸葛亮為了保全有生力量採取了空城計。他把樓門大開,也沒有安置守衛,自己坐在城樓上優雅而淡定的從容,樓下只有幾個老兵在做著灑掃工作,在外看來這就是一座孤城一座空城。但率領著百萬大軍的司馬懿卻犯難了,最終司馬懿選擇了撤軍,這場戰爭諸葛亮不戰而勝,一場心裡的博弈,實在妙哉。
其二:越南戰爭1959年開始的越南戰爭在當時很多人看來是一場還沒開始就已經知道結局的戰爭,因為越南和美國相比實在是懸殊。戰況也如人所想,開始的時候美軍接連打勝仗,越軍慌亂逃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越來越放不開手腳,居然敗給了這個在綜合國力等多方面和自己都沒法比的彈丸之地——越南。美軍因為受到了蘇聯等的牽制,在戰略問題上多有猶豫,而越南又有中國等國家的鼎力相助,美軍在越南上持久作戰不光浪費人還十分的浪費錢,導致國內經濟發展緩慢,還帶來了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對於美國來說越南戰爭的失敗後果真的十分嚴重。
其三:二戰之蘇德戰爭蘇聯和德國在二戰時期來說都是實力雄厚的大國家,而且蘇聯應該在綜合國力上還強於德國,但在這兩個國家的戰場上蘇聯花了比德國多很多的力氣還沒有討到好,在許多戰役中都失敗了。第一次明斯克戰役,德軍完勝幾乎佔領了整個白俄羅斯的國界;基輔大包圍中,蘇聯士兵大約比德國多了5000個,各種軍事裝備也更加的充分,但在歷時了一個月以後,依舊是德軍大勝,蘇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前期的戰爭中蘇聯一直處於下風,但靠著自己的地大物博和盟友們的幫助,最後也是成了二戰的戰勝國之一。
綜上:戰爭中比的是人數是裝備但更是智慧,尤其是在高科技普遍發達的當代,光靠蠻力已經不足以獲勝,綜合國力固然很重要還是培養一批優秀的軍官同樣不可以鬆懈。
-
25 # 雨下孤
最經典的當屬楚漢戰爭中的彭城之戰。
項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神,是兵家四勢中兵形勢的代表人物。說到項羽的軍事成就,想必大家都是首先想到著名的鉅鹿之戰。此戰,項羽以區區5萬楚軍,一戰報銷秦末名將章邯所率的30萬秦軍主力,威震天下,並且敲響了秦朝滅亡的喪鐘。
然事實上,項羽軍事生涯中的真正巔峰,可不是鉅鹿之戰,而應該是楚漢戰爭時期的彭城之戰才對。只不過,由於此戰的失敗方是後來奪得天下的劉邦,因此後世史書刻意淡化了彭城之戰而已。
在彭城之戰中,項羽所面對的絕境,是古往今來所有軍事統帥都沒曾經歷過的。當時的項羽需要面對六大困境:
1、絕對的敵眾我寡:鉅鹿之戰,楚秦兵力差距不過1:6;而彭城之戰,楚漢兵力差距則達到驚人的1:19。此戰,劉邦所統領的諸侯聯軍,兵力加起來達到56萬之巨。而當時項羽所能從前線抽調回救彭城的兵力,只有區區3萬騎兵而已。
2、國都淪陷:在項羽率軍回救時,西楚的國都彭城此刻早已被劉邦的大軍攻破。
3、漢軍以逸待勞,而楚軍則長途奔襲:攻破西楚都城彭城的漢軍,可以從容不迫的在彭城周圍佈防,以逸待勞的等待楚軍的到來。反觀項羽的楚軍則需要長途奔襲,趕回彭城與漢軍作戰。
4、雙線作戰的困境:事實上,劉邦發兵攻打彭城的時機是非常好的。因此,當時項羽的楚軍主力正陷入齊地的戰爭之中,一時間無法抽身,而這也是項羽只能率領3萬騎兵回救彭城的原因所在。
5、後勤匱乏:國都淪陷加上雙線作戰,此刻項羽的楚軍後勤其實已經失去了保障。因此項羽此戰只能速戰,一旦戰事拖長,那麼楚軍即便不被漢軍消滅,自己也會餓死。
6、項羽完全處於孤立無援之地步:當初項羽弒殺義帝,給了劉邦再好不過的起兵理由了。於是,劉邦以為義帝報仇為旗號起兵,很快就得到了不爽項羽的各路諸侯的響應。也就是說,當時項羽在外交上已經完全被諸侯們孤立起來了。
按理說,劉邦在彭城之戰中應該是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是絕對的穩操勝券才對。然而,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此戰中,項羽率領本部精銳騎兵3萬,馬不停蹄的遠端奔襲彭城,不加休整就直接衝擊56萬漢軍的防線。
在彭城近郊的野戰中,楚軍在半天之內便擊潰漢軍,斬殺漢軍10餘萬人。
緊接著,項羽又率軍乘勝追擊劉邦的敗軍,將漢軍潰軍趕至睢水邊上,再斬殺漢軍10餘萬人。最後,項羽再將剩餘漢軍潰兵悉數趕入睢水,致漢軍溺死者不計其數,睢水為之斷流......
最終,劉邦只能率10餘騎兵勉強突圍,而他的家眷,大多數都被項羽所擒獲。經此一戰,漢軍元氣大傷,在楚漢戰爭中不得不轉為防守,只能依託成皋—滎陽一線防禦楚軍。
回覆列表
實力懸殊巨大或攻守易位讓人跌破眼球的事件才算
1 晉陽之戰
2 田單即墨火牛陣破燕
3 鉅鹿之戰
4 昆陽之戰
5 官渡之戰
6 高平陵之變
7 淝水之戰
8 參合坡之戰
9 沙苑之戰
10 相州大戰
11 采石之戰
12 護步達岡之戰
13 三峰山之戰
14 釣魚城之戰
15 洪都大戰
16 薩爾滸之戰
以上是我認為實力相距巨大,但結局大跌眼鏡的事件或戰役,其他的不典型或實力相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