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六六微博評論,“現在的孩子都不知道腦子裡想什麼?裝個窗簾、買個菜,打掃個衛生就委屈死了?到底是個村娃,自視甚高。俺們跟師,出門拎包抱著杯子,鞍前馬後辦入住,洗洗涮涮海生怕師父不滿意。人哪!別太把自己當回事。所謂學習,不僅僅是課本的,也是做人的道理。你伺候伺候老師,那不是應當的嗎?”此前西安交大博士楊寶德自殺身亡。楊寶德家境貧寒,成績優異。這個村裡學歷最高的年輕人,要幫博導澆花、打掃辦公室、擦車、拎包、擋酒,甚至要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裝窗簾。楊寶德曾幾次嘗試自殺,都沒有成功。後在聖誕節當晚,結束了自己29歲的生命。
10
回覆列表
  • 1 # 半瓣花上閱乾坤

    看了六六的微博,感覺那種優越感無以言表。很生氣,“伺候老師”是應當?怎麼那麼有江湖氣呢?如果說是相聲圈子裡的,似乎還可以理解一點,畢竟這個行業一直有這樣的習氣存在,而且“一日為師 終身為父”觀念根深蒂固。但是人家也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師傅把看家的本事都教給了徒弟,而且徒弟從小跟到大。徒弟相當於半個家人了。古代梨園行當中這種情況很常見,郭蘭英就是如此。但這種徒弟通常是很窮人家的孩子,而且他們別無選擇。但凡家裡有點錢,也不會讓孩子去受這樣的苦。

    楊寶德不同,他是讀書人。還是寒門子弟。我們一直以來接受的教育都是“萬般皆下品 惟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顏如玉 書中自有黃金屋”之類的。古代的學徒關係並不對等,學生關係也不對等。如果學生比較有錢,是可以請老師到家裡來教的,老師有時候還得阿諛奉承學生父母。比如林黛玉雖然是賈雨村教的,但她也不喜歡賈雨村,還三天兩頭請假。賈雨村還得屁顛屁顛地巴結林如海。因為這是老師的安身立命之本。但是像孔子那樣的,學生心甘情願跟著他顛沛流離,為他驅車也在所不辭。“尊師重教”習慣自古就有。即使這樣,孔子在見了南子之後,怕引起子路的誤會,還得對天發誓他跟南子沒有曖昧關係。可見“尊師重道”的前提是“學高為師,身在為範”。

    但是我們看看現在,學生並不是從小就跟著老師學習,只是到了大學,上了碩士或者博士才開始有一個導師。而且又不是導師出錢養學生,雖然有可能有的學校需要導師申請的經費來培養學生,但也不至於如此!根據楊的女友所說,這個導師不僅讓他澆花、打掃房間、裝窗簾,還對其私生活(選擇什麼樣的女友)指手畫腳!還讓他中午不睡覺坐她對面看文獻!吃飯時也要學生天天陪!晚上還要隨時待命!……令人髮指!你把學生當什麼???長此以往,他精神能不崩潰嗎?……

    你本來就是為國家培養人才,怎麼能把學生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學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他的生活和尊嚴!如果大學裡都是這樣的導師,那大家不讀博士也罷。你工作了給老闆當牛做馬,老闆至少還給你工資。你們的關係無非就是僱傭與被僱傭關係,你給多少錢,員工就給你多少回報。別提那些沒用的,畜生才會不把自己當人。所有超出人類正常生存空間環境需要,片面要求的“感恩”都是耍流氓。

    六六老師顯然是偷換概念,自願的服務並不代表每個學生就應該這樣做。你以德服人我願意給你做事情,你把別人當免費勞動力,覺得別人是你奴婢,還教育別人成為奴婢?這就是典型的奴化思想了。什麼好狡辯的。“農村娃”怎麼了?農村出來的就該給你們城裡人當奴才?孔子說,“仁者愛人”,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你不愛學生,甚至各種要挾,憑什麼要求學生無條件愛你?

  • 2 # 馮少俠聊職場

    講真,看到作家@六六在微博的這則評論,真是三觀震碎!不知道@六六本人是不是真的認真瞭解過自己轉發的這則新聞,有沒有看過網上曝光的“西安交大溺亡博士與導師的聊天記錄”,作為公眾人物能講出這樣的話,於情於理都不恰當。這下,網友坐不住了,各路網民罕見地一致將矛頭指向六六。

    面對網友的指責,作家六六不僅沒有悔意,反而高調回應。

    總之,尊師重道是我們當徒弟應該做到的,但是作為導師或師父的是不是也不能肆意妄為,希望今後這樣的事件不再發生。

  • 3 # 文化名人堂

    就影視劇行業來看,六六作為編劇,算是幕後人員,六六隻所以出名,除了那幾部家庭系列電視劇在,更重要的是小三插足後,她經歷了一次婚姻失敗,之後面對全天下的小三發表的一系列過激言論!之後,名聲大震,後來又找到真愛,據說還生了二胎,人就是這樣,得意了未免就會太忘行,所以,近幾年,經常看到六六在朋友圈秀恩愛!

    這個詞彙帶有明顯的歧視性,在中國,有數以萬計的農民,以及農家子弟,如果沒有大家辛苦拼命奮鬥,為這個社會奠基,請問六六之流,你們能吃上饅頭,蔬菜,和大米嗎!

    正是數以萬計的村民和村娃,才撐起了你們這些所謂的人上人,瓜上瓜!

    2,什麼叫做給老師裝個窗簾,買個菜,打掃打掃衛生就委屈死了?

    作為一個專業編劇,(雖然不知道電視劇是不是真正她編劇的,因為編劇行業也有很多導師坑學生的案例)這話說得太沒水平啦。

    據楊寶德女朋友展示的證據,楊寶德除了淪為導師家奴之外,還為導師提供社交場合擋酒服務,解決導師存在感缺失服務,24小時隨時線上服務等,請問六六,這些難道就是你口中說得那麼簡單嗎?

    3,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不得不說,博士已經溺亡了,他是永遠也聽不到六六說得這句話了。

    這個社會就是很奇怪,人常常會自我迷失,自我作賤。都愛拿自己太當根蔥,大醬卻很少!

    楊家失去了兒郎,楊家人痛苦萬分;

    女朋友失去了人生的戀人,亦是傷心萬分;

    交大,作為著名學府,因為一名無良導師,面對全社會的質疑,聲譽受損,無良導師,卻消失的無影無蹤。

    4,伺候導師是應當

    筆者相信,這個世界,所有人辛苦拼搏,努力學習奮鬥,只有一個唯一的目的,那就是為了讓自己生活的更好!

    請問六六,博士生是幹什麼的?是來交大繼續深造學習,用知識改變命運呢?還是伺候導師?

    如果是伺候導師的話,請六六給我們傳授一下經驗,怎麼伺候,都包含哪些方面?列具體,我們可以全社會推廣【博士生必須掌握的伺候導師的經驗】,以避免更多的博士生不堪凌辱而遇害!

    而作為社會公眾人物的六六,不明白,她發表這番言論是為了刷存在感;還是為了像我們大家表明她情商高,遇到這種事能安然應對;還是,她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出來大放闕詞,為了幫助什麼人輿論公關嗎?還是她本身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呢?

  • 4 # 最負光陰

    我只能說這個作者的書必須少看,太危險。這種作者有著嚴重的禁錮思想。包括寫個作者和很多網友在內的人都已經被一個想法所禁錮了,那就是“偽適者生存理論”。他們覺得人就應該去適應周圍的這一切,但是這個邏輯是完全不合理的盲目的。他們從來沒想過這個社會現象這個制度是不是合理就急著去適應它。

    導師讓博士生去幫自己提東西,打掃衛生等等等閒事,體現的是什麼?導師究竟有沒有權利差遣博士生幹這些閒事?博士生有沒有義務去幫導師幹這些閒事?我認為兩者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正像大家常說的“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既然沒有權利與義務的關聯為何所有人都覺得博士生幫導師幹這些閒事是理所當然的呢?你自己被這樣的不正當權利侵害了就覺得所有人都應該像你一樣忍受?簡直是無稽之談。

    既然學校都做出了停止那個老師的博士生招收的決定說明啥?說明那個老師的行為沒有構成刑事責任但是在工作上是不符合工作章程的。都這樣了還有一些奴隸在叫嚷著接受這個現象,怕不是一個個都是傻子吧?

  • 5 # 士奇花園

    我不想評論六六,我只想說博士生自殺這事雙方都有錯!寧可自殺也不面對困難只能說這博士生很軟弱,不成器。另外這導師也是腦子抹豬油了,分不清自己生活在什麼時代,一個心不幹情不願的人在給自己幹活難道看不出來?我不信,另外學生上的是大學,國家的學校,怎能說拜師學藝。中國有那教授敢說自己是全才?

    另外要說說中國大學的很多教授,隨便那個收入都不低,看學生也分三六九等,特別是有權利搞科研的,壓榨學生的成果已成為一項技能,少幹活或不幹活最好!享受沒錯,但何必如此欺壓學生?

  • 6 # 哥不猜想

    六六,你惹禍了:知識有多寡,人格是平等的!

    伺候cì hou;動詞;【解釋】在人身邊供人使喚,照料飲食起居,招待人。伺:站在旁邊等著。

    老師的知識積累優於學生,這是求學先後決定的;人格是平等的,這是憲法賦予的。老師傾自己所學,授教於學生,老師工作生活疲於奔波,讓學生代勞一些事情,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學生受教於老師,老師給予學生一些學習和生活上的幫助和指導,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充其量也就是相互幫助。但是何來伺候一說呢?

    六六可能不知道,現代社會沒有伺候這麼一說,伺候是封建社會的殘留餘孽。由於社會的變遷,現在除了家庭內部,親人之間的照顧使用“伺候”一詞,其他地方已經不用這個詞了,即使用到了“伺候”這個詞,也是滿含諷刺的意味。就是家庭成員內部,除了老人孩子生活不能自理時,才可以用伺候這個詞;如果家人都是成年人,健康人,都在各行其事的忙忙碌碌,家庭成員內部也不會用伺候這個詞,除非你想吵架或是媽媽批評孩子時才用:“我一天到晚伺候你吃喝,你就和我這樣說話?你就拿這個成績報答我?”

    記得以前的小學課文上,就有周總理對清潔工人說:“我們都是為人民服務!”何況現在早已沒有了小姐老爺,公子丫環的地位差異,怎麼還用“伺候”來描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呢?那個老師是殘疾人?

    但願六六是在痛心疾首的說反話吧,反正我是經常聽見導師勸說學生為藝術獻身的笑話。導師的權力往往超出了他們的學術水平,隨心所欲的傳承著與學術無關的負能量。

    這個學生的離開,呵呵,只是冰山一角罷了。如果有一個機會,讓那些讀研,讀博的學生說說自己的求學經歷和所見所聞,我想會罄竹難書吧。

  • 7 # 綜合文摘

    讀罷“寒門博士”自殺事件,不禁長嘆一聲。人的心靈何以如此脆弱?!

    家奴、家臣文化在中國由來已久,並非今天才有,屬於中國“家”文化中的一部分。眾所周知,周朝宗法倫理奠定了中華文明三千多年的基本走向,一直影響至今。其核心就是“以家立國”和“家國同構”。幾千年來,中國封建統治者也是靠著這種等級森嚴的人際關係維繫著歷代王朝的統治。大官僚是皇帝的家奴、小官僚是大官僚的家奴……一級依附一級、下級依附上級。

    在“五四”運動,西方文化進入中國之前,下級是上級的奴才、學生是老師附屬品等現象,屬於正常的人際關係。相聲演員郭德綱在相聲段子裡曾把舊社會的師徒關係說得清清楚楚。比如籤賣身契,徒弟死走逃亡師父不承擔責任,學徒期間收入以及出科後前N年收入孝敬師父。

    新中國成立以後,這種傳統的家奴、家臣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並未絕跡,在大多數中國人心中,對這種附屬、附庸的關係,還是表示認可的。

    人無欲則剛。看到這則新聞,也使我聯想到我自己。我承認,我有慾望,所以我“剛”不起來。我想讓我的生活過得更好一些,想讓我的工資更高一些,想讓我的孩子上更好一些學校……那麼,此時就不得不向現實低頭,當我的領導要求我替他接孩子放學的時候,我不敢拒絕,當我的領導要求我給他家搬秋白菜的時候,也不敢拒絕,因為我需要領導在我提職的時候能替我說句好話,因為我需要領導在工作中能給予更多的支援,讓我取得更大的成績。對於領導的額外要求,我能怎麼辦?拒絕嗎?我擔心被公報私仇,報告給領導的領導嗎?領導的領導會為我主持公道嗎?顯然不會。或許,我還可以理解為,這是領導把我當成自己人來看待,所以才會讓我參與他的家事。自覺不自覺地,我也成了他的家奴。

    中國社會是人情社會,誰是誰的人,誰是誰的靠山,沒有這些,不管是在單位還是在社會上,恐怕都是不容易立足,或者寸步難行。傳統中國數千年改朝換代史,也只是一部“一家殺著一家來”的“家奴文化史”。今日中國現實中的諸多無奈,也多與“家奴文化”有關。

  • 8 # 小崔侃球帝

    老師是為人師表的模範,不是社會大佬,不是黑社會老大,老大不小了,還要人侍候嗎?

    六六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吧!超過莫言了吧!

  • 9 # 李燁211188156

    這個著名作家我怎麼不認識?但是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六六。你知道一個寒門培養一個博士有多難嗎?古代窮人尚且三代才能供起一個秀才。今天寒門培養一個博士是要熬盡他們父母半條命。如今學校有太多不應該存在不良風氣。一個博士生過得像秘書一樣。只不過這個秘書是全天候著,自己掏錢給你們這些所謂的教授使喚的。你們自稱為教授,實際上跟老闆上,光指揮幹活,有了榮譽,有了好處,自己落到自己手裡。以上都是發洩的內容。有的人說這是磨鍊他心志。說這話的都是站著說話不嫌腰疼的人。老師的責任是什麼?如果你是一個從寒門走出的博士生,你用成為一個有用的博士生來換取你們父母半條命。你願意不願意。當你用你們父母半條命換取一個狗屁不是的博士生。你是否會像他一樣絕望呢。大家都將心比心。

    實際更深處挖,是我們學校機制有問題,是我們的學校風氣有問題。

  • 10 # 坐家

    在讀博士自殺事件沸沸揚揚好幾天:

    在讀博士楊同學聖誕夜以跳河的方式結束自己年輕的29歲的生命。

    後爆出楊同學其與導師一系列聊天記錄。對話中發現導師長時間對楊同學有超出學術範圍的要求,主要包括要求楊同學辦理其生活瑣事,過多幹涉對楊同學戀愛生活等話題。

    標題就是結論,且引導性較強。“不堪導師奴役”和“自殺死亡”都是事實,間接相關,用間接相關的事實得出直接相關的結論,加上是受害方的身份,容易打亂圍觀者的陣腳,造成群體互噴現象。

    我認為,這事件的雷區甚多!

    優秀的學生,默許的導師權利,越界的要求,客觀存在的升學壓力,學生抗壓能力,學生自殺。這些關鍵詞都獨立又關聯的存在。

    事件的引爆點是楊同學的死。後來爆出的各種細節以及全網的熱議,初始目的應該是為楊同學的自殺行為找一個解釋。而第一個被找到的,是他與導師之間的對話。以他們之間的師生關係,導師對周同學的要求不專業、不合理、越界之餘還透出一股濃濃的妖氣。

    寒門出身的楊同學,據《中國青年報》文章報道,從小成績優異,曾因經濟原因放棄好學校,憑藉自身努力,到達博士在讀這一步。從身邊人的回憶,根據他對之前碩士導師發的資訊,綜合楊同學論文發表質量這個硬資料,可以肯定的是,自跟隨周老師以來,楊同學心理上、學習上壓力增加不少。從他給前導師傳送資訊(下圖)可以判斷,周老師式的博士輔導,對楊同學帶來了很多痛苦。

    可以看出楊同學討厭周老師的“吩咐”,但不懂拒絕,大多數按要求完成了。更讓楊同學懊惱的事,在完成了這些瑣碎的事之後,他感覺不到獲得幫助,感覺不到自我的提升。對於成敗面前只有成功一條路的楊同學而言,這才是對他打擊最大的。

    買菜拎包提鞋陪吃擋酒廉價家教,參考楊同學的成長經歷,我相信他是可以做好並忍受的,他不能忍受的是在學術上週老師的不作為,沒有為自己的學業提供幫助。

    在楊同學自殺前,還有一條疑似導火索--申請公費留學不順利。根據已有訊息,“不順利”很有可能是他的猜測,結果未公佈,但他從朋友和導師那裡得到了一些負面資訊。

    這樣的壓力,對楊同學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壓力是否難以舒緩?

    1.作為博導,周老師對楊同學的要求是否合適?這現象在高校是否普遍?是否值得認可?是否值得繼續推崇?

    2.是壓力太大殺死了楊同學?還是楊同學把壓力放大了把自己壓死了?

    為打擊不良的教育風氣,也為加強年輕人對抗學習壓力的能力。

    楊同學本身抗壓能力上可能是有問題的,但絕不是六六前輩口中的“自視甚高”,更沒有“太把自己當回事”!

    “自視甚高”的是像六六這樣的權力得利者,楊同學是“自視過低”才自殺的。

    如果要我談談想法,那就是:也“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六六前輩極力肯定了這種不良的教師風氣,如果要我對此迴應一句,我會說:您老了!

  • 11 # 天空1541526

    我只簡單的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長經歷和生活閱歷,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不同……不要用固有思維解讀他人的感覺,個體生活的環境和心裡成熟度決定他對事物的認知度,我覺得沒有高低對錯之分……我們現在的教育大都是”成功學”的教育,可怕的是這種“成功學”已深入每個人的骨髓……我不要詳細解讀人人都懂的……另外,我們在判斷事物上也是非黑即白,非對既錯,這個社會太缺少包容理解,我們能否換位思考……

  • 12 # 認可一二

    感覺不得不發一些言。有些人說,人處在社會,就該適應社會,就該去迎合社會。的確,迎合是最簡單的,也是最多人的選擇。但是,迎合就一定是對的麼?

    大家所處位置不同,大家有的想法不同,對一件事的看法也不同。我只問一句,作為一個學生,他的本職工作是什麼?作為一個在讀博士,他最該做的是什麼?難道就是每天花大量的時間陪老師逛街、吃飯、擋酒?他不應該把更多,更有用的時間放在學習和科研上?

    工作和讀研讀博最大的不同在於心態上。工作,你在心理上就是為了賺錢,做不做本職工作,只要老闆不少你工資,都沒問題。讀研讀博,不論是否有多大的學術抱負,至少在心理上我是要拿相應的學位的。如果,天天按作家所說的“伺候”導師就可以順利拿到學位,我想有很多人也是可以接受的。可事實上呢?你沒有相應的學術成果你是拿不到學位的。而這些學術成果,尤其是博士,是你即使花大量時間也不一定可以拿到的,更何況你花不了那麼多時間?然而,如果你不“討好”老師,有些老師會卡你文章,成為你拿到學位的阻礙。於是,很多博士要面對“討好”老師和專心學術的選擇。如文中博士,就是沒有辦法平衡兩者而心理失衡。

    有些人會說,幹不了大不了離開。首先,工作的人離職大不了失去工作,換份工作就好。而博士呢,輟學就拿不到學位證,拿不到學位證出來工作怎麼辦?讀博期間花費的時間又算什麼?如果個人檔案裡有肄業兩個字,又會有幾家公司接受?你說有能力就好,HR會因為你肄業認為你沒能力。更何況你連敲門磚都沒有,誰看你有沒有能力?

    那些說換導師的。人情社會,接收與其他導師有矛盾的學生,就意味著與其他人產生不快。可想換導師的難度與可能性。

    雖然,該博士自殺很不應該。但是,沒有經歷過其處境的人有資格批評甚至嘲諷其他人嗎?出這種事,除了博士本身,難道某些其他的東西不應該被思考和反思嗎?

  • 13 # 神運算元張1984

    古代時候的徒弟都是兒徒弟,幹活都是小意思,還要給老師養老送終披麻戴孝,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給老師乾點活難道羞辱到你了?我們上大學期間就希望老師多帶我做工程,外業內業都行,哪怕和街頭小工一樣,給老師舉一天的測量標杆都覺得是件光榮的事情。那時候我們老師一邊教課一邊接工程專案,每天累成狗,我們幾個女生給老師輪流到食堂打飯,每天刷飯盆洗衣服,我們老師忙到連衣服放到洗衣機裡的時間都沒有,畢業設計沒時間做,以為自己必定要掛了,但老師還逼著我們白天測量,晚上在GIS機房裡連夜作圖,截止畢業設計交初稿的最後一個月,我們老師才雲淡風輕的告訴我們幾個,他的設計圖給我們幾個署名了,說是忘了告訴我們了,我去,我感謝他八輩祖宗呀,順利畢業不說,我們幾個人的設計由於正式投入施工了,最後被評為了優秀畢業設計,被院裡選編歸檔了。後來回母校找我的老師,他依然忙的累成狗,他和我說再也沒有像我們一樣好學又聽話的免費勞動力了,後來我們幾個商量給老師買點啥,結果老師說,你們給我收拾一下宿舍吧,不成樣了,從我上學到我畢業十幾年了,我們老師只要加班都住男生宿舍的,真的和狗窩一樣,我們幾個人收拾完了老師忙的都沒顧上見我們一面,我們就走了。心理素質不行是農村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只是程度不同,追究老師的責任有點矯枉過正了,純屬個人觀點,如果噴,請輕輕的噴我

  • 14 # 晨東社角

    給大家百科挖了作家六六的個人資訊。

    她於1999移居新加坡,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同年開始網上開始寫作,代表作《蝸居》,2010年以210萬的版權費登作家富豪榜20名。2012年離婚,15歲就跟丈夫認識,24歲結婚,雙方父母是大學同事。可惜的是愛上一個不愛自己的男人,丈夫有一個長達數十年的紅顏知己,並且有個五年之約,她丈夫於約赴會,對六六是沉重的打擊,想逃離卻逃不掉。透過他的一些話語可以知道,她是一個性格比較剛強而且自我為中心的人,或許這就是她得不到丈夫的寵愛原因,一個人往往得不到別人的愛,那麼就會處處表現比較剛強,會自己給自己彌補缺失的愛,其中她也是不懂的去愛別人。以上這是大概得分析。

    她微博的發言充滿了刺,諷刺現在學生,諷刺死者,諷刺農村孩子。還有就是很自然而然的表現出傲慢與偏見,以自我為中心的理所當然的回報為真理,同時也表現出她的無情與冷漠。

    為師者,教師是一個職業,那麼興學重教就是為人師的責任。作為學子何以回報教育之恩?鞍前馬後,端茶倒水,掃地拖地,拎包買菜,隨叫隨到?這樣就是一個學生理所當然的回報?還是學生家窮貧寒,送不起大禮,給不了大紅包,所以以這種苦力方式彌補金錢的不足?

    作為一個老師不知道她有沒有思考過學生的感受,還是覺得這個學生老實善良好欺負,就可以為所欲為的指使他人?

    同樣透過這位導師,我們也可以看到這位六六作家也是和這位老師一個尿性,都是缺少愛的,以自己為中心不懂得尊重別人,也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的人。

  • 15 # 成都八零後退休老人

    很多年前,我去某個著名外企面試,之前我是大學老師,但是由於在大學工資低,沒有什麼機會成長,所以辭職出來自己到處找工作。面試官看到我之前的經驗,覺得是overqualified,她拋了一個問題出來,問:我們可能缺一個橡皮擦都會叫你去跑腿,你願意嗎?

    這也是我同事辭職之後的一個苦惱,她做美國石油公司的經理助理,那麼美國經理的私事也需要她來管。

    現在很多實體經濟垮了,社交媒體催生了很多新的經濟模式和盈利模式,你即便一個人也可以賺錢,經濟繁榮的同時,就是反智的流行。所以十年前我們看來理所當然的事情現在這一輩就覺得不可思議了。

    應該說,是有工作經驗和沒有工作經驗的人的思考模式,是傳統經濟和新經濟下的不同心態,我覺得很難讓雙方理解對方。

    而這種導師使喚學生的情況不是中國才有的,我有一個網友,德國著名理工科大學核物理博士,他原來跟我說花了十年才畢業。你以為是他智商問題嗎?他也是在國內知名大學研究生畢業出去的,他當時回答我說免費勞動力,所以德國教授不想讓他畢業。

    美國也有同樣的問題,我另外一個普林斯頓博士畢業網友問我干政幹嘛去了,我其實不認識干政,我只是看過報道,我說他和導師鬧矛盾,諾貝爾獎學者肯定容不下一個自視甚高的學生,把他趕回中國了。現在他還和媽媽住在一起,昔日的神童連工作都沒有。大叔當時聽了感慨很久,說對方是他見過最聰明的人。

    回到話題,我不覺得說“應該“使喚這個男孩子。

    但是我懂六六的意思,就是,你如果決定在體制內混,不管是研究機構還是外企,它有自己執行的一套體系,你應該試著去適應這個體系。

    很久之前,我們跟學生家長談的時候,這位公務員阿姨對我們提出的美國也要關係的說法大為震驚。

    在美國,你懂得跟老師處好關係,是會有很大不同的。

    就算沒有人叫你去做,你主動去陪著逛超市,打掃衛生,在我們眼裡,都沒有什麼錯誤。

    我們覺得你情商高,不作,懂怎麼處理各種關係。

    而不是中國傳統文化所鄙視的“拍馬屁“”阿諛奉承“

  • 16 # 今生有故事

    我們講培養孩子的“逆商”,我們講“寒門再難出貴子”,我們還講如今“寒門子弟富養現象普遍”,這些都還不足以引起我們的重視了麼?!

    自古以來,做事之前先做人,不要說為老師做這些小事情了,他完全可以學會拒絕,這也是逆商培養的一部分。如今在校受到一點小挫折,就去輕生,那麼如果他朝一日走上工作崗位不能勝任又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是不是借賭博、自殺等其他極端手段來為自己的無能開脫?

    我只想說的是,一個人如果三觀不正,沒有信仰,那麼神都救不了他,因為神只救自救者。從佛學的角度來講,輕生的人之靈魂無法超脫,是有罪的。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孝順的孩子;對得起另一半;榜樣的父母;為國家出一份力。而自殺寒門博士,吸了父母半生心血,一點不順心半點不如意就會想起自殺,上對不起天,下對不起地,有愧為人。

    但是,逝者已逝,網路暴力請不要蔓延,大家接受血的教訓,培養自己內心的強大,度過漫長歲月的每一天。某天,年邁的時候,拍拍胸膛可以說自己無愧於天地,無愧於人。

  • 17 # BioReport

    這個話題本來不想再提。

    但是看到新加坡籍的編劇六六說出這種話我就忍不住了,你個編劇懂什麼理工科博士生活?

    1月17號,新加坡有一位劍橋大學本科畢業的塞爾維亞籍女博士選擇了結束了自己生命,在實驗室,早上被現的時候屍體都已經僵硬了。

    我最近看到這幾個新聞,真想說你們一些學術圈之外的人真的不太能理解理工科博士生涯的無力感。

    我們稱導師為老闆,其實大多時候是單純的覺得有一層僱傭關係裡面。讀到博士級別,就不能算是導師了,做實驗,搞科研都是自己主導。導師只是提供一個平臺以及實驗用品,講道理,我們是不會從導師身上有那些“學徒”般的感覺,更像是僱傭關係。

    你會希望自己上司天天找你去做家務活麼?

    你平時工作會讓自己下屬替自己打雜麼?

    六六後來回覆還說自己在劇組經常幫下屬打雜,燒飯給工作人員吃。拜託,在這種情景,你是老師,人家是跟你學。

    和楊博遇到的情況是完全相反的情況!

    不知六六寫作這麼多年,這一點邏輯都沒有,是怎麼搞的。

    再談談我對楊博事件的看法。

    我認為這件事的主要問題根本不是要幫博導澆花、打掃辦公室、擦車、拎包、擋酒,甚至要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裝窗簾。

    而是後來楊寶德女朋友提到的。

    楊博提到自己不會拒絕,自己實驗一事無成。

    搞理工科科研真是有一種無力感,我們探尋的是世界上從來沒人到過的地方,就是有很高機率失敗的。

    這種無盡的挫敗感,也曾多次讓我絕望。

    講真的,楊寶德跟我博一博二的時候,一模一樣,那時候老幫別人做不相干的事,把自己弄的很累,而且課題也沒有進展,一點點負面的情緒,就容易被無限放大到很極端的一種情況,有時候導師一句隨便的話,我也會想不開,偶爾也會有輕生的念頭。

    後來看開了,發現這種情況,根本不是六六口中所說的自視甚高,反而是自我價值不足的體現,透過幫別人的小忙,給別人小恩小惠來獲得認同,是自身懦弱的體現。和導師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導師與學生就應該是對等的關係,現在的導師,不過就是十年後的博士生罷了,導師要你幫忙,不想做,不管是對誰,委婉的拒絕就可以了。

    讀博,永遠別把自己擺在低人一等的位置,不管是對導師,還是對同學!

  • 18 # 洋楊大觀

    先看一下事件始末: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生楊寶德於2017年12月25日跳河自盡,其女友在網上發表了《名校博士不堪導師奴役自殺身亡,導師冷漠無情不聞不問》的文章,稱楊的導師要求楊:澆花、打掃辦公室、拎包、拿水、去停車場接她、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裝窗簾等。楊寶德女友認為導師的行為就是在利用導師的權利對學生進行壓榨。

    楊寶德來自湖北農村,父母在天津打工,因為家裡經濟條件不太好,中考成績優秀的他,放棄了更好的入學機會,而是選擇了一所免除學雜費的私立中學。後來,他考取大學,成為村裡唯一的大學生,,如今又是博士在讀,看似有著輝煌的前景,為什麼最後要選擇自殺呢? 在此,大觀君可以幫助大家分析一下:

    人選擇自殺,通常是因為絕望。有什麼事情能讓楊寶德絕望呢? 很可能是因為學位和前途問題,楊寶德此前碩士兩年,他共發了3篇論文,其中一篇還是SCI論文。但後來碩轉博換了導師後,楊寶德的科研成果在很大程度上陷入停滯。讀博一年半,他只發了一篇論文,而且用的還是碩士期間的實驗成果。由於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並非其博導周教授,楊寶德並未達到畢業規定的要求。而且此前楊寶德曾告訴家人,“轉成碩博連讀的話,如果拿不到博士文憑,碩士文憑也沒了。”所以,當學業停滯不前時,楊寶德心中的壓力是無比沉重的,他感到由衷的害怕。

    同時,從楊寶德給他碩士導師發的簡訊看,這位導師不僅與楊寶德關係甚好,而且對其科研幫助很大,如今,轉導師以後,科研一無進展,每天卻把時間“浪費”在幫導師做一些瑣事之上,有時可能還會莫名其妙挨訓,因此,估計在楊寶德的內心,對於當初碩轉博的選擇感到非常後悔。

    事發前幾天,由於周教授批評楊寶德工作日時間學英語,使得楊寶德認為導師此前答應幫他聯絡出國事宜不可能實現,出國夢的破滅,無疑是壓垮楊寶德的最後一根稻草。

    村娃並非不願意伺候老師,但就怕看不到前途和希望;

    每一位出自寒門的村娃,都負荷了太多的期待和壓力;

  • 19 # 海燕21096

    雖然六六對博士之死的評論有些偏頗,不過也有不少人認為,現在的學生抗挫感太差,我們上了一點年紀的人,那個不是在學校沒遇到過打擊和挫折,你們年輕人認為我們那個七八十年代沒有性騷擾?沒有以大欺小?以強斯弱?記得小學時幫老師家收割,中學時幫老師搬家,高中時幫老師加小菜園拔草,那時候我們還真願意幹,大學時幫老師幹雜七雜八的事多著哪!那是侯幫老師家乾點活都還挺高興,也沒什麼耽誤時間學習。你以為走出象牙塔就會不遇到這種事嗎?錯了,走上社會,遇到的人和事更復雜,更得需要有強烈的抗挫心理,高學歷不等於高情商,高情商不等於高能力。有多少高學歷的人走上社會後,竟然到處不適應,以至於自己還不如沒上過大學的人成功,原因在於沒放下架子,沒擺正自己的位置,當然,最主要的是受挫感不強,就像這個自殺的博士生,一個在象牙塔裡,覺得自己一直很優越的高材生,就很沒適應還不算大的受挫感,看到那些所謂老師干涉他的那些事,比起真正走上社會而能遇到的挫折相比,那就不叫事!可是,就這樣也不算什麼大的事,一個人生路上算不上多大的挫折,就能讓這個學生丟下父母,女朋友,丟下自己拼搏這麼多年取得得成績,真不值!要知道,我們這個年紀,在單位不管怎麼樣,都是老資格了吧,都得聽領導的吧,要不你怎麼繼續混哪?所以說,如果現在的在校學生,不管大學生,研究生,還是博士生,都得加強自己的抗挫折能力,當你走上社會時,才知道在學校那些壓力根本不是事!(當然,如果在學校遇到老師侵犯學生,不能放過,要勇敢報警),希望不要再出現類似學生自殺的事件,自殺等於不孝,生命只有一次,切記!切記!

  • 20 # 思並快樂著

    要求學生做家務、跑腿,不恰當地騷擾介入學生的生活,對於正常學生而言,可能並不算個事。但是對於本身就有抑鬱症癥結的孩子而言,不僅是個事,而且是很大的事。因為學生本身就時時刻刻處於心理極限,面對無節制的導師權力之手的翻雲覆雨,你的命運又掌握在導師手裡因此不敢反抗,壓抑負面情緒無疑會進一步加重,最終導致絃斷人亡,令人不勝唏噓!

    再來評價一下六六的其他論斷:現在的孩子太把自己當回事,然後緊接著回到她那個世代,對比褒貶。中國自古以來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不否認的確有很多師生傳奇佳話,但與其說自古以來師生道統主要在靠感情支撐,還不如說是靠雙方對等的責任和義務在支撐。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學生靠長期學徒身份、義務勞動或學費等來獲取知識或技藝,以贏得安身立命之本。到了現代,傳統師生關係讓位於現代官僚理性:學生交學費,老師按月領工資。學生主體任務是“學”,老師主體任務是“教”,除此之外的額外任務,則遵循你情我願,但需要遵守邊界。

    這個事件中,導師明顯不恰當地運用了其權力,對學生過分要求了一些跨越邊界和角色的額外服務,學生當然有理由表示不滿。

    另外,現實是否真如六六所說,現在的孩子們在“退化”,過於自我?其實並非如此。我身邊有很多90後,乖巧懂事又肯與付出,懂得感恩。基於此,六六的言論顯然是用了一個60、70後“過來人”的自負和偏見,對新聞報道做了簡單化歸因和解讀,又不恰當地簡單化了新一代人,明顯有失公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查出癌症要平靜,這4物生活中敞開吃,癌細胞或會離你越來越遠,4物到底指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