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情感熱議
-
22 # 教育怪談
既然要說,那麼就事論事。首先來說說「導師制」。如果您用一下百度百科,你會看到裡面這樣描述導師制:導師制是一種教育制度,與學分制、班建制同為三大教育模式。導師制由來已久,早在十四世紀,津大學就實行了導師制,其最大特點是師生關係密切。導師不僅要指導他們的學習,還要指導他們的生活。
照著這個邏輯下去,似乎導師參與學生的生活變得正常,然後學生鞍前馬後也可以有據可循。我們的作家六六似乎的言論也是遵循這個邏輯的。我們且不說這個推斷過程有多麼荒謬,我們僅僅從定義上講「導師制度」,我們的作家六六是不是對導師制度有什麼誤解。
她描述的若干行為特徵,出門拎包抱杯子,鞍前馬後辦入住,更符合「師徒」的定義。在東亞,師徒關係要求尊師重道,師父往往與徒弟一起生生活,正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樣下的徒弟,並不會像現代的學生一樣,每天學到新知識,他們往往做打雜工作,甚至跟隨師父幾年依然是童工或傭人。這些徒弟們並不需要像學生一樣上繳學費,而是為師父工作,師父為他們滿足日常生活的需求。
然而,這樣的制度在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化很難見到了。為什麼呢。因為隨著學校制度與免費教育的普及,這樣的制度人力成本過高,教育與社會化的效率極低。但是,一些傳統藝術的傳承,無數和宗教的傳承依然會需要少量的這種制度存在,甚至在特定的行業比如大律師,依然常常使用師徒制。
所以我們的作家說的恰恰是這種「師徒制」,而不是學校制度內的「導師制」。
那麼「導師制」裡教師需要參與學生生活嗎?要。教師需要傳授知識以外的東西,比如做人的道理嗎?要。為什麼呢?
讓我們再來看看當今社會,大學教育裡面真正的「導師制」是怎麼樣的。
「Mentorship is a relationship in which a more experienced or more knowledgeable person helps to guide a less experienced or less knowledgeable person. It is a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partnership between someone with vast experience and someone who wants to learn.」(導師制是一種有更豐富學識或經驗的人去幫助沒那麼多經驗或學識的人。這是一種有海量專業知識的人與想學習的人之間學習與發展的關係。)
現代教育裡面說的導師制度描述的即使一種「幫帶關係」,也是一種平等的「學習與發展」的關係。這其中絕對不會存在「做牛做馬」,「大小事情全包」,也絕對不會存在作家六六說的「伺候伺候老師」,還有,請注意,這個關係的定義裡面不斷反覆說的是「這首先是一種傳授與學習的關係」,這種情況下,自然不會包括參與導師私生活的事情,比如「擦車、拎包、擋酒,陪逛超市、陪去家中裝窗簾。」有了這種傳授與學習的關係之後,這才包括做人的道理,這才有了導師應該給予學生的「心理支援」,這才有了導師為學生提供人脈與社會關係網路。
希望這能給我們建立健全導師制度提供一些幫助。
我不太願意評論這事兒。導師制度對於博士和碩士生來說很重要。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無論國內外,依然普遍偏低,壓力普遍較大。我們能好好反思導師制度,好好反思能真正給到博士們除了知識之外的東西,這才是討論的重點吧?不要再說些無謂的東西了,就事論事的能力,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有一些。
最後。
R.I.P.
-
23 # 文藝筱簡
我覺得六六所說的,不對。
因為從六六所說的字裡行間,足矣看出她對農村人的歧視,到底是個村娃,我不知道農村人怎麼得罪她了,讓她說一句話,都可以變得如此這般,尖酸刻薄,字字帶著一種居高臨下,自命不凡的傲氣。
不知道是誰給名人六六這麼大的勇氣,是知名作家的頭銜?還是覺得自己比楊寶德過得好,心態好?這就不知道了,當然我也不想知道這些。
六六身為一個知名作家,本就是引領社會正能量的代表,本應該對自己的言論負責,但是今天卻發了如此鄙視受害者的言論,其之名作家之名,得的真是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三觀不正的人,竟然寫得東西還有那麼多的人看……
楊寶德事件,本就是高等教育的體制問題,但是卻被她硬說成是受害者是農村人,心態不行……心態不行是不假,但是體制才是關鍵。
-
24 # 麼爺的舅舅
首先,我不知道著名作家六六是誰,就算六六是一個著名作家,但是對一個已逝去的人說這種話是非常大的不尊重,作為作家應有簡單的邏輯思維,那就是尊重死者。
我們先看下兩段聊天記錄(圖片來自網路),看下寒門博士是否太把自己當回事?從以上流出來的網路聊天記錄看,不是寒門博士太把自己當回事,而是老師太把自己當回事,“發粉絲群沒人迴應傷心,要楊寶德在群裡回覆,不然沒面子”,完全把楊寶德當傭人吆喝,楊寶德也是有求必應,只是有時迴應慢了一點,自己幾乎沒有人身自由,對於這樣的老師,難道我們要當神一樣供著對待嗎?我想反問一下六六著名作家,如果你天天被人這樣吆喝,你心裡會怎麼想?
一個年輕博士的離去,我不能說對國家有多大的損失,但對其家人肯定是最大的損失。這麼一個年輕生命的離去真的非常可惜。其實現在的8090後內心並沒有那麼脆弱,動不動就自殺,這背後的原因應該不止那麼簡單,大家覺得呢?
-
25 # 悠遠說
村娃只是一箇中性詞,談不上歧視,不必過於敏感,除非你內心深處為自己是農村人自卑。當初中國人在國際上被看作東亞病夫野蠻人的年代,美國作家賽珍珠要翻譯水滸傳,有中國留學生特別找到她,請她不要翻譯書中描寫吃人肉的地方,因為缺乏民族自信心,害怕更被外國人看不起,現在中國國力強大,民族自信心大大增強!完全可以如實翻譯,不會有心理障礙。
六六是六零後七零後,跟現代年輕人不一樣,更信奉中國古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寶劍鋒從磨砥起,梅花香自苦寒來,現在年輕人生活條件還是比以前人優越太多,缺乏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信念意志力和精神,不過顯然這個年輕人當時需要心理疏導和人生經驗指導,他身邊也缺乏有社會經驗,能心理疏通並作人生指導的朋友和長輩,似乎他也沒有主動尋找這方面的幫助,這也折射了中國教育只重視考試分數,不重視社會實踐綜合素質的弊病,可以說素質教育是必要的,不是可有可無的。願死者安息,悲劇不再重現!
回覆列表
楊寶德的死,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自卑,感覺自己委屈。我相信,導師拿帶的學生當用人使,肯定不是個例。這是導師的優越感,沒辦法,她手裡掌握著學生的前途。面對這樣的導師,學生有兩個選擇。第一、努力的巴結討好導師,爭取達到自己的目的。
第二、和老師對著幹,大不了魚死網破。
可是楊寶德的做法卻是選擇輕生。這是在逃避問題。
相信一個博士大學生,讀過的書太多了,什麼人生大道理不懂。韓信和張良的故事他都應該懂得,那他為什麼不用這樣的故事來安慰自己。另外,輕易的就選擇死亡,叫自己的父母白髮先送黑髮人,於心何忍。這難道不是種不孝嗎?
導師確實給了他莫大的壓力,但是,這件事就沒有其他的解決辦法嗎?只能靠死來解決?這個讀過很多書的人,看事情的眼光竟然如此狹隘?
今天導師如果用同樣的方法對一個城裡學生,相信學生絕對不會委屈。只會背後罵人,也絕對不會選擇死亡。因為他只是感覺導師太噁心了,不會感覺因為自己是個農村人,導師才這樣難為自己的。
其實,楊寶德的心理上是有問題的,而導師是一個誘因。六六想表達的就是,一個學生想從師傅那學到本事,巴結討好老師是必須的。只要老師肯教自己,那就很好了。六六這點說的一點沒有錯,想學到真本事,就是要花心思的。把本領學到手才是真的。
另外六六說,人別太把自己當回事。也沒錯。人如果自視甚高,那就會摔的很疼。人把姿態放低一點,也許什麼都看開了。
記住了,生命是寶貴的,沒有任何人,任何事值得你放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