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水一白聊歷史

    劉邦死之前真的下令,殺了樊噲麼?按照史書所講,是的。但是按照邏輯來說,有點講不通。在這裡,先介紹一下史書上所寫的大概過程,再聊聊水一白個人的一些看法。

    史書上的過程

    劉邦晚年,他最好的朋友燕王盧綰背叛(兩人之間有誤會,這裡不細講),劉邦於是安排他的妹夫樊噲去平叛,而且掛的頭銜是相國。

    可樊噲走後沒多久,就有人上劉邦那裡告秘,說樊噲和呂后兩個人合謀,意圖不軌,打算在劉邦死後搞事情。劉邦聽了以後,大怒,就讓陳平、周勃前去軍營裡斬樊噲,隨後由周勃為主將去討伐盧綰。

    陳平比較雞賊,只是抓了樊噲,可沒殺,他們也怕呂后姐妹倆。結果押解回來的路上,就聽說劉邦掛了,於是陳平快馬加鞭,帶著樊噲去給劉邦哭喪,一邊哭一邊說,陛下讓我斬樊噲 ,我也沒聽你的命令啊,我哪敢隨便斬啊,我把他帶回來聽你發號司令來著,您這怎麼就去了呢。

    呂后姐妹一聽,自然非常高興,不但沒怪罪陳平,後來還讓陳平做了丞相,樊噲自然也是恢復了自由身。

    以上就是史書上所講的這段的全過程。

    個人意見

    為啥水一白說這段非常可疑呢?

    第一,劉邦的這條詔令下沒下,是非常秘密的一件事,知情人只有陳平和周勃兩人,造假的可能性非常大。

    第二,劉邦既然怪罪樊噲與呂后合謀搞事情,為什麼只削了樊噲的兵權,殺樊噲 ,卻對呂后置之不理?他會不知道他妻子以後會有多大權勢?

    第三,盧綰不在,樊噲就是劉邦身邊最近的臣子。不但有多年的感情,而且對劉邦有多次救命之恩,劉邦如果害怕樊噲搞事情,卸了他的兵權也就到頭了?有必要殺麼?

    第四,是誰向劉邦告的密?為什麼劉邦要找陳平、周勃去執行?這都是很難說清楚的事情。

    從後來的事態發展來看,在呂后當政期間,除了呂氏子孫以外,最吃香的就是陳平和周勃了,很可能也正因為是他們這次表現得到了呂后的信任。但是,最後呂氏被平滅,恰恰就是這兩個人牽的頭。

    兩種可能

    水一白猜測這件事有兩種可能:

    1、劉邦選了陳平、周勃這兩個年輕點的可信的開國功臣,合夥演了一齣戲,以此取得呂后的信任。並在關鍵時刻站出來,平滅諸呂,以保劉氏江山。

    2、陳平、周勃為了自保,自導自演的一齣戲,目的就是為了飛黃騰達、長保富貴。

  • 22 # 小姐姐講史

    樊噲一個屠狗匠,不僅和劉邦是同鄉好友還是連襟,在劉邦打江山時跟隨劉邦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成為劉邦最勇猛的戰將,他忠勇神武,足智多謀。

    在著名的鴻門宴中樊噲呲牙瞪眼怒斥項羽,救了劉邦的小命。若不是樊噲劉邦早就見了閻王,哪能當上漢朝的開國皇帝呢?樊噲對劉邦可謂忠心耿耿,可是就在劉邦在即將告別人生之際卻突然命陳平趕緊除掉樊噲,速速將樊噲的人頭提來讓他過目。劉邦為什麼要對樊噲下狠手呢?

    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樊噲是呂雉的親妹夫,他被人告發和呂雉勾結要篡權。

    呂雉是個嗜權如命的女人,嫁給她的屌絲大叔劉邦之後,沒有得到劉邦的任何關愛,還多次險些丟命,每次劉邦都棄她不顧。面對如此遭遇,呂雉堅定地認為只有靠自己掌權才能性命無憂。她開始干預朝政擴大自己的權力,樊噲作為她的親妹夫當然助力不少。劉邦寵愛的戚夫人要和呂雉奪權,哭著請求劉邦廢掉劉盈讓自己兒子劉如意當太子,正在劉邦要聽從之時,樊噲為了保住外甥劉盈的太子位和呂雉密謀,合力攔阻劉邦的這一決定,樊噲被人列入呂雉一黨。當呂雉把手伸的越來越長時,引起劉邦的不滿和對她的防備。

    公元前195年劉邦擊敗叛軍英布,創傷發炎病倒了,恰恰這時燕王盧綰也發動叛變,劉邦就派猛將樊噲去處理叛軍。劉邦身邊的人就對劉邦告密:

    “樊噲跟呂后串通一氣,想等皇上百年之後圖謀不軌。皇上不能不早加提防。”

    劉邦還聽說自己一旦死後,所寵愛的女人和兒子要被呂雉弄死,他當然不允許。這就有了“臨陣換將”計劃,他讓陳平帶著周勃替換樊噲。很快樊噲被拿下,但是陳平想到劉邦將不久於人世,天下大權終歸被呂雉團把持,殺了樊噲自己會吃不了兜著走,於是他就多了個心眼,把樊噲押入囚車,讓劉邦自己做決定。沒想到在半路上就接到劉邦病故的訊息,樊噲也真是命大,躲過了一劫。他很快被呂雉姐妹放了,樊噲恢復了爵位和封邑。

    另外,“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劉邦得到天下後猜忌功高震主者,剷除功臣是他的必經之路。

    樊噲的身份不但是功臣還是呂氏一黨的重要人物,劉邦怎能放過他?只是劉邦死的太快,沒能殺成樊噲。但呂雉死後,呂氏家族被株連,陳平周勃等人將樊噲的妻兒全部處死。

  • 23 # 小奔說史

    劉邦,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樊噲,早年曾以屠狗為業,劉邦的老鄉。他後來有三個身份:皇后呂雉的妹夫、鴻門宴上的救命恩人,西漢大將軍及左丞相。

    一、劉邦有三大功臣集團,樊噲處於最核心的豐沛集團

    我們知道,劉邦以一介亭長,能在秦末亂世中崛起並開創漢室江山,不僅與他本人的能力相關,也跟他身邊的三大功臣群體息息相關。這三大功臣群體分別是:以豐沛(碭)人為主的豐沛集團、中途加入劉邦隊伍的張良陳平等人,異姓諸侯王如韓信英布等。

    這三個群體之間的關係,就像滾雪球一樣,豐沛集團最核心,其次是半路加入的,最外面則是諸侯王。

    其中,豐沛集團是跟劉邦一起鬧革命,比如樊噲、夏侯嬰、蕭何等,張良陳平則是半路加入革命,至於韓信、彭越、英布等,則是因為利益走到一起的聯盟。

    當劉邦還是一介平民的時候,蕭何即“數以吏事護高祖。高祖為亭長,常佑之”。劉邦觸犯秦法,是夏侯嬰“坐高祖系歲餘,掠笞數百,終以是脫高祖”,主動為其開脫責任。

    更關鍵的是,豐沛故人集團是劉邦起事的基本力量,當劉邦率領碭郡的部下兵臨沛縣城下時,其中一部分人與劉邦裡應外合,奪取了沛縣。

    用今天的話來說,豐沛功臣集團是劉邦的基本盤,正是他們的凝聚力,無論成敗都始終跟隨,如蒯成侯周紲,沛人,最初以舍人從劉邦起事,“軍乍利乍不利,終無離上之心”,正是因為他們維持著隊伍的穩定,才使得劉邦散而復聚,屢敗而屢起。

    豐沛功臣集團不僅赤膽忠心,而且打起仗來也不含糊,《史記》在樊噲傳中載其“先登”10次,“斬首”11次,因為戰功顯赫而“益爵”加官16次。此外,彭城慘敗後,劉邦士卒多逃散,夏侯嬰駕車載劉邦西走;曹參“圍取雍丘。王武反於外黃,程處反於燕,往擊盡破之”;灌嬰“從還,軍於雍丘”,擊敗叛將魏公申徒,與曹參會師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樊噲“還至滎陽,以將軍守廣武一歲”,與主力成抵角之勢,從而迅速將戰線穩定下來,為韓信的反擊和爭取英布等創造了條件。

    劉邦作為反秦主力的地位確定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能人加入,其中包括平民出身的陳平、酈食其酈商兄弟、韓貴族後裔張良、秦故御史張蒼等,這部分人由於其突出的才能和戰功獲得了劉邦的認同和信任,並對其委以重任,言聽計從。

    和這兩個群體不一樣的是異姓諸侯王集團,劉邦在楚漢戰爭期間,一共分封了7個異性諸侯王。他們是韓王信、趙王張耳、燕王臧荼、齊王韓信(後為楚王)、淮南王英布、長沙王吳芮。不過,劉邦分封他們並不是出於本心,而是在漢弱楚強的形勢下,為壯大自己力量,孤立項羽,廣泛交結同盟的結果。

    二、劉邦殺功臣?錯,他打擊的重點是異姓諸侯王集團

    在楚漢戰爭中,諸侯王們起到了極大的作用,然而,諸侯王在戰爭中形成了強大的實力,使得劉邦對他們忌憚不已。隨著戰爭的進展,劉邦與他們的矛盾也日益尖銳。公元前203年,楚軍圍困滎陽,事態危急時,韓信竟乘機請封齊王;次年,劉邦與韓信、彭越約定會擊項羽,韓、彭卻爽約,差點導致劉邦功敗垂成,最後不得不擴大三人封地。

    雖然正處於亡楚的關鍵時刻,劉邦不 能發作,“當是之時,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顧力不能耳”,但在這以後,劉邦就暗下決心準備剷除異姓王了。

    漢朝建立之初,劉邦就開始逐一收拾異姓諸侯王集團,最早是燕王臧荼,包括自己的女婿趙王張敖和有手足之情的故友燕王盧綰。

    要麼帶軍隊出擊,要麼施以刑罰,僅僅用幾年時間就消滅了勢力強大的諸侯王集團。

    相比之下,豐沛功臣集團日子卻過得很滋潤。

    開國之初,“所封蕭曹故人所親愛,而所誅者皆生平所仇怨”,初置18侯中,豐沛碭地區的人員佔了11個,而餘下的幾乎全部與這三角地帶鄰近。

    《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侯年表》中載147侯,籍貫在豐沛碭三地的51人,佔了1/3強,朝中重臣更是如此。

    樊噲屬於最早一批跟隨劉邦的豐沛故人,曾經在戰場立下無數戰功,又在鴻門宴上救過劉邦性命,且還娶了呂后的妹妹呂嬃為妻,和劉邦算是連襟。

    簡直是功臣中的功臣,核心中的核心。

    這樣的人,為什麼也會被劉邦列入死亡名單呢?

    三、功勞比天還大,關係比誰都親——劉邦為什麼要殺樊噲?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記載:噲以呂后女弟呂須為婦,生子伉,故其比諸將最親。

    身兼功臣和親戚身份的樊噲,居然也被劉邦列為誅殺物件,這件事在《史記》中有明確記載,

    其後盧綰反,高帝使噲以相國擊燕。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高帝聞之大怒,乃使陳平載絳侯代將,而即軍中斬噲。陳平畏呂后,執噲詣長安。至則高祖已崩,呂后釋噲,使復爵邑。

    劉邦聽人打報告說,樊噲要在他死後誅殺所寵愛的戚氏和打算立為太子的趙王如意。他立刻決定派陳平和周勃去就地斬首樊噲——如果不是劉邦已經油盡燈枯,或者陳平堅決執行聖旨——樊噲早已經成為刀下亡魂。

    那麼劉邦為何要殺樊噲呢?

    前面說過,劉邦能做皇帝,有三大功臣集團基礎,在誅殺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諸侯王之後,朝廷之中只剩下豐沛功臣集團和張良陳平等謀士為主的功臣集團。

    劉邦晚年寵幸戚氏以後,想廢黜呂雉所生的太子劉盈,改立戚氏的兒子趙王,劉如意。

    這件事上,劉邦本人的意願非常強烈,《史記·留侯世家》中記載:

    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大臣多諫爭,未能得堅決者也。呂后恐,不知所為。漢十二年,上從擊破布軍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諫,不聽,因疾不視事。叔孫太傅稱說引古今,以死爭太子。上詳許之,猶欲易之。

    但是,從朝廷角度來看,包括留侯張良在內的朝臣們,都持反對意見。劉邦最後沒辦法,只能裝病不見大臣。

    尤其是在大敗英布之後,劉邦病得越厲害,越感到來日無多,就越想換太子,無論重臣怎麼勸諫都不聽,就有了商山四皓的出場,而劉邦在看到這四個老頭之後,與戚夫人說道:

    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后真而主矣。

    但是,經驗豐富的劉邦在被迫放棄更換太子的念頭時,看到了一個更加可怕的徵兆:呂后家族實力無人能比。

    一方面,更換太子一事上,他是絕對少數,幾乎所有有分量的大臣都支援呂后。

    一方面,如果是太子劉盈繼位的話,必然會更加強化呂后家族的實力並危及劉氏江山。

    可是這個時候,劉邦已經是風燭殘年,無論如何也沒法採取措施壓制呂后一黨,但他仍然是大權在握的皇帝,所以他聽到有人報告樊噲打算興兵作亂的訊息後,並沒有去判斷是否真實。

    而是直接下令將樊噲予以就地誅殺,完全不顧及此前的功勞,完全不顧及呂后的考慮。

    此時的呂后,也不敢幹預,只能在悲傷中等待樊噲的命運落幕。

    而陳平周勃一旦沾上樊噲的鮮血,以後再想投靠呂后也絕無可能。

    可是,劉邦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他要死了。

    他死後,就沒人聽他的了。

    PS:

    陳平周勃一起耍了小聰明,保下了樊噲的性命,討好了呂后,為自己在劉邦身後贏得一個不敗之地。

    但人生真的那麼簡單嗎?

    孝惠六年,樊噲卒,子伉代侯。伉代侯九歲,高後崩。大臣誅諸呂、呂須婘屬,因誅伉。

    呂后死了後,周勃等人發動政變,誅滅諸呂,其中就包括樊噲的妻子和兒子。

    樊噲不死,大概也是一樣的下場吧。

  • 24 # 清水空流

    屠狗之輩說的就是樊噲,樊噲不僅和是劉邦是同鄉發小,更是連襟。老呂頭有兩個女兒,呂雉嫁給劉邦,妹妹呂嬃嫁給了樊噲,現在想想老呂頭真會挑女婿。在西漢開國過程中,樊噲功勞不屬於首位,唯一出彩的地方就是在鴻門宴上救了劉邦一命,但由於樊噲是連襟,所以劉邦對樊噲還是很重用的,劉邦登基以後,樊噲就封舞陽侯左丞相,位極人臣。劉邦誅殺不少開國功臣,對樊噲確是很不錯,但劉邦卻在臨終前要賜死樊噲,要不是陳平腦瓜靈活,樊噲還就真死了,那劉邦為何要賜死樊噲呢?

    在政治歸屬上,樊噲無疑是呂后一黨。而劉邦對呂雉日益干預朝政十分不滿。在公元前195年燕王叛亂,劉邦讓樊噲前去討伐。樊噲剛走就有人藉機挑撥說,樊噲串通呂后,只要皇帝一死,就處死趙王如意和戚夫人給呂雉出氣。劉邦此時已經病重,立即派陳平去賜死樊噲。但這只是表面現象,實際上,劉邦還是為劉氏江山考慮。當時主要的高階將領基本上都死於劉邦之手。就軍中地位而言,樊噲僅次於韓信和周勃。樊噲還和呂后一條心,劉邦真是不放心,劉邦怕樊噲給人當槍使。

    再就是當時韓信,英布,臧荼,陳豨被殺。盧綰叛逃。此時樊噲就是軍中僅次於周勃,一旦造反恐怕無人能治,劉邦也是為了給兒子留下一個穩定局面,劉邦也肯定知道自己一死,樊噲肯定會和 呂雉結為一黨。樊噲不除,一旦和呂雉聯手,軍政大權恐怕就要送旁落就落。這對劉氏江山造成莫大的威脅。所以殺樊噲就是必然。但問題是劉邦擔心錯了,樊噲對劉邦忠心不二,而且具有一定的政治頭腦,劉邦入咸陽之後,一頭扎進秦王皇宮,張良,蕭何誰都勸不走,還是樊衝進秦宮說服劉邦。再是從劉邦死後樊噲行為來看,樊噲不是呂雉的人。樊噲始終屬於功勳集團的人。

    西漢開國一百五十三位功臣,劉邦殺了三個異姓王、一個列侯,呂后殺了兩個王。而劉邦的基本班底蕭何、曹參、周勃、樊噲、王陵、夏侯嬰、灌嬰、周昌等人基本上都還不錯。 在處理樊噲的問題上。由於陳平有政治頭腦,樊噲只是被押回長安,此時劉邦已死。已經是呂后當家,樊噲官復原職,由於呂后掌權樊噲得以平安。公元前189年樊噲去世,諡為武侯。得以善終。

  • 25 # 趣談唐宋元明清

    趣談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劉邦之所以一定要下令殺了樊噲,是因為此時劉邦腦子已經糊塗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劉邦儘管無恥而且下作,可是對於兄弟情誼還是比較看重的,這一點與他長久的在市井裡面打拼,有著莫大的聯絡。

    事件回顧

    劉邦之所以要殺掉樊噲,還有一個人有關,那個人就是燕王。燕王趁著劉邦病重的時候直接起兵造反了,大家也知道開國皇帝不是那麼好當的,需要時時刻刻面對四面八方的叛亂。

    而此時的劉邦剛剛甦醒過來,腦子尚且有點糊塗,於是便直接把樊噲派了出去,讓他率領著軍隊去燕王決一死鬥。

    大家可能會有點好奇,為什麼叫劉邦剛剛甦醒過來呢?答案很簡單,因為此時的劉邦已經病入膏肓了。

    樊噲這邊前腳剛走,後面就有人打小報告,說樊噲率領的軍隊並不是平定燕王,而是起兵造反去了。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樊噲本身就是呂后那一邊的人,是呂后的親戚。劉邦這邊一死,樊噲肯定是要投奔呂后,既然這樣,那還不趁著劉邦病重,而且活不長久的時候,好好的造一把反,萬一能拼出一個天下來呢?

    劉邦一聽有道理,於是便讓陳平和周勃把樊噲殺掉。當然劉邦派出去的這兩個人也是拔根眉毛都是空的,肯定不簡單,思來想去有了自己的算盤。劉邦不一定什麼時候掛掉,可這個時候如果聽從劉邦的命令直接把樊噲殺掉的話,八成他們兩個人會遭到呂后的報復。與其如此倒不如直接把樊噲押解到京城來,是活是死全憑皇帝的一句話,自己殺人的話總有點借刀殺人的感覺。

    沒錯,這就是事實

    大家有沒有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僅僅是旁邊的一個人隨便的說了一句,樊噲有可能造反,劉邦就直接命令人們把樊噲殺掉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此時的劉邦已經病入膏肓了,對不對?對,但也不全對,因為還有一點是絕大多數人忽視的。

    劉邦最開始的時候就對武將心存忌憚,無論如何,哪怕與自己關係再親密的武將,劉邦總是在時時刻刻的防著他們。為什麼呢?

    因為那幾年經歷過亂世之後,好像每一個人都有了野心,這個時候的劉邦發現這些武將們稍微有一點點實權,就會揭竿而起,緊隨其後就來反抗自己。一來二去的,劉邦便對所有的武將產生了懷疑。

    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之下,有人背後說樊噲的壞話樊噲還能有好。但萬幸的是,人算不如天算,沒成想到劉邦死的比較快,緊隨其後呂后又掌權了,陳平這個人因為表現機靈,被呂后直接給拉了過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著四千多年兵法沉澱的漢人政權沒能贏得抗蒙、抗清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