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國永遠

    從漢王朝一建立就處處籠罩在匈奴的淫威

    之下了,比如劉邦的白登之圍,而後呂后作為一個女人竟也受到匈奴單于的調戲!作為後代子孫劉徹也曾感受到合親之痛!所以作為一個`有血性的君主他心心念念如何擊打匈奴一雪前恥為祖先正名!

  • 2 # 趙先森sir

    為什麼從兩千多年前,漢武帝一直和匈奴幹仗,直接把匈奴幹翻麼,想想現在為什麼中國大多數人的身份證上現在是名族是漢。雖然後來的五胡亂華,隋文帝實行了多民族大一統,宋朝的遼金犯邊但是他們只能要錢要物資,他們統一不了漢民族,後來的元也就不到百年,雖然後來的清是少數名族但是清承明也不到300年,近代的侵華戰爭結果大家都瞭解,漢武帝是我最喜歡的一位古代帝王,開創華夏漢族的基調,一個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

  • 3 # 九萬里飛鵬

    提起漢武帝劉徹,人們總會想到“秦皇漢武”,將他和千古一帝秦始皇並列,可見他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是有多高。不過他在位54年,卻和匈奴打了44年的仗,不禁令人十分詫異。漢武帝為什麼那麼喜歡打匈奴呢?一打還要打44年?

    那得從漢朝開國之初說起,漢高祖劉邦就去打過匈奴,被困白登山長達七天之久,最後靠走後門賄賂匈奴單于的寵妃才得以逃離。後來漢高祖劉邦駕崩,漢朝實際統治者變為呂雉。匈奴覺得機會又來了,當時的匈奴大單于冒頓開始挑釁,他覺得西漢正是孤兒寡母執政之時,有機可乘,於是,命人寫了一封信給呂后。氣得整個漢朝文武,個個都咬牙切齒,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信中寫道:“我現在是一個枕邊寂寞的君王,生活在北方草原這個荒涼的地方。我最擅長騎馬打仗,麾下擁有精兵猛士三十萬。現在,我來到邊境,很想深入你們中原腹地一遊。聽說你的丈夫不久前死了,想必你也是空閨難守。我們兩人,一個孤男,一個寡女,都是寂寞之人。你何不來與我相見呢?咱們結秦晉之好,魚水之歡,這一定會是讓你我都高興的事!”大家也知道呂后是個十分強勢霸道的女人,而且好歹也是大漢國家的象徵,豈能夠如此受辱,於是就有大將怒髮衝冠,想要請命,率領大軍掃平匈奴,為大漢國朝雪恥之意。然而受如此大侮辱,也無可奈何?因為呂后專政,排除異己,開國功臣該殺的都殺的差不多了,基本上也沒有大將可出征了。呂后自己也明白這個道理,只好先嚥下這口氣,在忍氣吞聲、曲意逢迎,送給單于冒頓很多美女、錢財、以保大漢邊境安穩。從此代代和親,靠女人的裙下之庇才把天下傳到劉徹這一代。

    等到漢武帝即位時,漢初休養生息的國策效果顯現,西漢王朝逐漸強大起來,而匈奴卻漸漸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慢慢的消弭了鬥志。劉徹深深知道匈帶給了劉氏皇族怎樣的羞辱,他從小心中就立誓必滅匈奴。所以漢武帝在位期間,一連對匈奴發動了3次大規模的戰役。依靠衛青和霍去病兩位天才卓越的軍事才能,對匈奴發動的大戰基本上都取得勝利,使得匈奴元氣大傷,並逐漸衰弱下去,也徹底消除了匈奴對西漢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威脅。@悟空問答 @雷軍

     

  • 4 # 逸林迎月

    匈奴是漢朝喉間的一根刺。

    秦末漢初,匈奴單于冒頓大肆擴張領土,統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實力強大的匈奴帝國。

    而此時在經歷了一系列戰爭,打得頭破血流後建立起的西漢,民生凋敝,滿目蒼夷。

    面對匈奴的南侵,漢高祖劉邦親率大軍應戰,結果在白登山被圍。

    硬的不成就來軟的吧,而且是一種帶著屈辱意味的軟,那就是和親。

    即便如此,匈奴依然時時進犯,漢朝邊境依然不得安寧。

    歷史從來都是在演變的。

    到了漢武帝時,漢朝經過了七十年的努力,終於國力康復,元氣滿滿。

    擁有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以強硬的武力手段代替之前的和親政策,派衛青、霍去病率領大軍,開始了對匈奴不死不休的征戰。

    歷時數年,武帝終於拔出了喉間的刺。匈奴一蹶不振,漢朝揚眉吐氣。

  • 5 # ww3721王建文

    漢朝在文帝劉恆景帝劉啟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漢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兩次除租稅之半文外。而十三年還全免租。對周邊敵國家也不輕出兵 維持和平。以免耗損國力,皇帝更以身作則,生活十分節儉,宮室內衣服沒有增添,衣不曳地,車不掛添帷,帳不施文繡,更禁上進貢奇珍異物。

    國家的開支大為節省。剋制貴族官僚 不敢奢侈無度。減輕了人民負擔,更重視農業生產,獎勵努力耕作農民,使百姓富裕起來。

    國家的糧倉豐滿。府庫裡的大量銅錢堆集多得無法計算,出現多年未有穩定富裕的景象 。進入華夏盛世第一個時代。經濟強盛,當然也要求國家強大,國家強大,不但有經濟強盛更要軍事強大,文化強大各個全面發展強大。帝國發展也要從文治武功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那時匈奴右賢王背棄和親條約 率數萬大在前177年,侵佔黃河以南,並襲上郡,殺略漢民 威脅長安,西漢王朝也並不甘心和親政策。到前166冬,匈奴老上單于 親率14萬大軍 入侵漢地,前鋒直抵岐州雍(寶雞)甘泉(淳化)長趨直入到都城長安二百里的地方。威脅西漢王朝統治中心,漢軍令張武為將 發車幹乘,騎兵十萬屯兵駐長安附近, 防衛京師,各處積極調兵迎擊匈奴,苦戰月餘,老上單于才退出塞外。漢軍都跟隨出關。卻不能一舉消滅匈奴,更沒有血戰拚殺。從此匈奴日益驕傲,歲歲入邊,殺略人民,畜產。

    雲中,遼東受害最重。邊患一日深似一日。文景還是遣使與匈奴修好和親,總體在黃老思想指導下,受制國力,軍力和馬匹武器的制約。文景時期,對待匈奴的入侵。並沒有從根本上想剷除匈奴,組織軍隊主動出擊,以消極貢獻求和政策,是為了免除戰亂,加重百姓負擔,更影響恢復經濟,怕 被戰爭所累。再次受到破壞。

    到漢景帝劉啟第十兒。七歲時,被立皇太子,十六歲登基為帝后。漢武帝劉徹對漢朝經濟強盛,軍事軟弱和親對外。有著雄才大略的天才政治家,必須要改變被匈奴欺凌耐打局面,時代也呼喚大漢軍事必須強大。要求他必須改變受黃老思想,要積極進取 ,用新時代思想與規劃,在歷史上大顯身手,留下改變過去大漢軍事軟弱深刻的影響,在景帝平定七國之亂,為他有強大中央集權控制能力,開疆拓土,勵精圖治,對內廣攬人才。全力革新創設新全方位規章制度,集中財力。對外宣戰,征伐四夷,開通西域。從而使漢王朝。走向世界鼎盛時代,確立大國地位,做出巨大貢獻。一批人才橫空出世,公孫弘,董仲舒,司馬遷,司馬相,東方朔,枚皋 朱買臣李延年,桑弘羊,張騫 蘇武 李延年 李廣,班固。更重要有了天才軍事家衛青,霍去病。

    改變是過去諸侯都有兵權,集中兵權到中央。充實了中央軍事力量,改革兵制。派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使北部邊郡安定,用使者 出使西域,聯合各國共同打擊匈奴,打通西域到中亞通商道路,用武力平定四方 ,大幅開拓領土,滅三越,西南夷人,朝鮮半島北部,和西羌等地都納入大漢版圖。漢武帝開創中華歷史的新局面。

  • 6 # tan-廣州

    是對的,漢武帝如此努力才能保住大漢江山400年。如果不是他大漢很早就給匈奴滅了,就是如此努力但到了晉朝還是給匈奴給滅了國,漢人由此大量被屠殺奴役,漢人人口銳減。五胡亂華由匈奴開始。漢人南逃求生。

  • 7 # 唯戀無名

    前言:“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漢武帝劉徹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用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自己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之一,可是美中不足的是,漢武帝在位的54年,居然花了44年去攻打匈奴,連年的戰爭,勞民傷財,可是劉徹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第一,匈奴的崛起對大漢邊境危害極大

    每一個朝代,都會有他自己的死敵,諸如:秦漢與匈奴,晉朝與鮮卑,隋唐與突厥,兩宋與遼金,明朝與滿清,滿清與列強,隨著秦末漢初,連年的戰爭,使得匈奴得以趁機崛起,東征東胡,西破月氏,揮師北上征服漠北諸民族,等大漢朝建立之初,匈奴已經成了超級草原帝國。由於遊牧民族資源有限,因此,便經常肆意騷擾我大漢邊境,由於匈奴大多數是以騎兵為主,經常席捲一個地方之後,洗劫一空,牛馬,人口一併搶掠,等到大漢軍趕來,匈奴騎兵早就撤回草原,因此匈奴的存在對大漢邊境危害極大。

    第二,匈奴與大漢之間有不可調和的矛盾,打完和親和親再打反反覆覆

    1.匈奴與大漢之間有不可調和的矛盾:漢朝建國之初,漢高祖劉邦大軍一度被匈奴人圍困在白登山,還是劉邦手下謀士陳平賄賂冒頓單于的寵妃才解圍脫困,西漢早期一直對陣匈奴人都為守勢,只能透過和親政策進行籠絡,以保持漢朝北方邊關的安寧。之後,經過漢朝幾代皇帝的努力百姓得以修生養息,因此大漢國力日盛,自漢武帝登基上臺後,立即改變了這種以女人與錢糧換取和平的軟弱外交政策,進而使用強力手段。最後,大漢政策的改變,而匈奴由於遊牧民族資源匱乏,既然你大漢不再上貢,那麼,匈奴又只能再回到原始辦法,搶掠,打一槍換一地的戰略,這樣一來雙方的矛盾進一步激化。

    第三,整整44年的戰爭,漢武帝:“不再妥協,有足夠資本打贏”

    1.促成漢武帝劉徹下定決心與匈奴對戰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經過前任幾代皇帝的努力,雖然採用了和親進貢的方法,但是畢竟百姓結束了秦漢末年戰爭之苦,得以安居樂意修生養息,此時的大漢日益強盛,兵強馬壯,自身強了也就不會再對匈奴示弱。

    其二:匈奴越來越過分,胃口越來越大,由於之前和親進貢,匈奴嚐到了甜頭,因此匈奴對大漢索要的越來越多,女人,牛馬,生活器具等等,稍微不滿意或者沒有達到預期,就派出起兵在邊境肆擾搶掠百姓。

    其三:漢武帝將江都王劉建之女細君公主與西域強大的烏孫國國王獵驕靡和親聯姻,有了烏孫國在背後的相助,大漢王朝即少了一個敵人多了一個朋友,有烏孫國在匈奴背後鉗制,大漢可以正面攻擊匈奴,無疑,這次的和親大漢是成功的。

    第四,為什麼這場戰役會打的如此之久,需要整整44年?

    雖然漢武帝劉徹決定向匈奴用兵,然則匈奴並不是那麼的好打,畢竟,遊牧民族居無定所,而且軍隊是以騎兵為主,機動性極強,大漢每次糾集重兵,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不說,最後還不了了之。

    漢武帝發動長達44年對匈奴的戰爭無疑是失敗的,連年的戰爭,使得國庫空虛,百姓居無定所,民不聊生,在這種情況之下,漢武帝決定停止了長達幾十年的戰爭,修生養息,讓百姓過上了太平日子。

  • 8 # 西方洋我頂硬

    自從漢朝建立後,和匈奴之間的關係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後來為了能讓兩國將好不發生,當時的政治者就讓兩國聯姻,以此來維護和平。所以從劉邦開始,到了漢景帝后,匈奴和漢朝之間一直存在著聯姻關係,漢朝多次為匈奴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很多漢人的物資,保持著邊境的平穩,維護著兩國之間的穩定。

    但是這樣的聯姻關係並不能一直繼續下去,雖然在剛開始的時候,大家對於聯姻這件事情比較熱衷,確實是維護了兩國之間的安定,可是隨著時間不斷髮展,匈奴人並不滿足於此。他們覺得兩國之間聯姻確實是讓他們得到了不少的好處,不過這樣的好處他們還是覺得不夠,想挑起兩國,最後是將漢朝取之,這樣他們就能得到更多的東西。

    在漢文帝時期,漢朝人將自己國家的公主送到匈奴去和親,可是就是在和親的同時,匈奴人卻突然發動,像漢朝入侵邊境,甚至逼得漢文帝馬上就要御駕親征。好在這樣的現象,到了漢景帝時期稍微得到一點穩定,匈奴人不再像漢朝進攻,也不再犯邊境,不過就是在這個時候,漢朝涉及七國之亂,給政權帶來了很大的威脅。

    匈奴人瞧準這個時機,一方面享受著和漢朝聯姻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另一方面對於這樣的現狀又不滿足,多次對中原發起進攻,搶奪中原邊境財物,為中原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所以在這樣的現狀下,聯姻已經不能讓兩個國家和平的相處,哪怕是換了兩個國家的當政人,匈奴人也是會越來越得寸進尺,繼續搶奪中原的財務。

    所以等到劉徹登基之後,劉徹對於這樣的現象很是惱怒,他也不像是前幾任皇帝那樣能忍,直接就對匈奴發動了強烈的打擊,而這樣的持續了44年的時間。其實對於劉邦打擊匈奴的態度,大家還是比較看好的,就是因為劉徹確實是在政治方面有著出色的能力,自從他登基之後,國家也得到了發展,和匈奴開戰也是一件能夠被國力支援的事情。其實劉徹這樣痛恨匈奴人也並不是沒有原因的,要知道從一開始大家就是用和親的關係來維持兩國之間的安定,但是後來漢朝送人到匈奴進行聯姻政策,匈奴人不僅不滿足,還得寸進尺。

    更重要的是漢武大帝有著開疆拓土的雄心壯志,誓要更匈奴決出一個高低。

  • 9 # 蕭老陀

    漢武帝打匈奴是不得不打!

    中國歷史上,皇帝其實只是歷史的奴隸。

    皇帝坐在皇位上,這個位置是天下所有因果的最終歸宿。

    皇帝面對的任何問題,都是這些因果纏繞的產物。

    不管他是不是一代雄主,或者被權臣當做傀儡。

    一代大帝漢武帝劉徹也是一樣。

    他是從生下來就勵志要打敗匈奴嗎?

    並不是,而是他坐在皇位上,只能選擇打匈奴!

    文景之治

    諸呂之亂後,漢文帝在諸位大臣的幫助下,終於坐穩了皇位。

    但自秦末戰亂以來,中原連續經歷了楚漢爭霸,白登之圍和諸呂之亂。

    可謂外憂內患,民生凋敝。

    漢文帝聽從黃老派大臣的建議,對外和親納貢,對內與民生息,輕徭薄賦。

    文帝死後,漢景帝也蕭規曹隨。

    以至國家的民生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

    《史記》中雲:“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於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避業,五六十載之間,至於移風易俗,黎民醇厚。周雲成康,漢言文景,美矣!”

    七國之亂

    但是國家經濟民生的發展,也藏有許多隱患。

    為了使得民生修養,黃老派大臣的執政方針是無為而治。

    這樣中央主動的減少了對地方的管理。

    地方勢力的權力得到極大的加強,其代表就是吳王劉濞為首的藩王勢力。

    直到漢景帝用晁錯削藩

    吳王劉濞(他兒子被漢景帝在街上用棋盤給砸死了)聯合其他六個藩王造反。

    最終周亞夫力挽狂瀾,平定了叛亂。

    七王之亂的本質其實還是封建王朝不變的宿命:土地兼併。

    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使得中原大地的人口猛增一倍以上

    漢初時老百姓可以“一夫挾五口而治百田”

    但當人口猛增一倍後,土地就不夠用了

    而統治階級卻還在瘋狂的壓榨百姓

    雖然七王之亂被平定了,

    但只是延緩了文景之治造成的後果

    諸方利益集團在分食完七國的屍體後

    漢王朝又一次走到了懸崖邊。

    劉徹的困局

    劉徹即位後,繼承的好像是一個四方平定,歌舞昇平的天下。

    但他很快就發現不是這回事。

    朝堂之中,上有竇太后垂簾聽政,下有貴族官僚集團把持朝政。

    七王之亂後,其他藩王們也對中央小心翼翼,陽奉陰違。

    外有匈奴年年擾亂邊境。

    外憂內患,內患大於外憂!

    首先得竇太后,劉徹是竇太后扶上皇位的。

    那麼竇太后代表的外戚貴族勢力自然會找劉徹解決他們的需求。

    官員中的貴族官僚集團也有自己的利益訴求

    這些利益集團蠶食天下的利益

    剝削百姓已肥自身

    真是窮人無立錐之地

    大量的無地農民又被權貴們收為奴婢

    這樣發展都最後,還是會走到封建王朝的最後一步:農民起義。

    而權貴集團為了保護這些利益,就算劉徹是皇帝

    那也是敢和他掰掰腕子的

    畢竟天下是皇帝的,五銖錢是自己的。

    何況劉徹夾在中間,不是傀儡勝似傀儡。

    內患外求

    建元六年,竇太后去世

    外戚貴族集團終於倒下了領導者

    被劉徹收歸手裡,他的舅舅田蚡成了他手裡的一把利劍

    但劉徹很快發現,用外戚集團和官僚集團對抗

    還是不能解決國內的利益矛盾

    外戚集團和貴族官僚集團是兩個怪獸

    兩頭怪獸就算打的再兇,也是要吃肉的

    而國內的肉就這麼多,總有一天會吃完的

    於是劉徹把目光投向了國外:匈奴。

    匈奴有肉嗎?

    那是相當的肥的

    匈奴人口不多,二十萬人左右

    但對漢朝來說,財富多的驚人

    匈奴的牲畜,馬匹還有金銀在漢朝國內就代表了財富

    如果把國內的注意力都轉移到匈奴身上

    國內的利益集團就會去啃食匈奴的肉體

    已緩解甚至解決國內的矛盾

    但匈奴的軍事力量和戰略縱深都很強大

    這種想要把國內的怪獸們去啃這種硬骨頭

    還是要想想辦法。

    衛霍的崛起

    既然家裡的兩頭怪獸不會主動去打匈奴

    那麼只好自己培養一個聽話的怪獸

    先去把匈奴撕塊肉下來

    於是出現了以衛青,霍去病為首的衛霍新軍功貴族集團。

    衛青,霍去病都起於微末

    但其崛起的過程中漢武帝劉徹都參與了

    衛青本來只是奴隸出身,霍去病年輕時也是紈絝子弟。

    但劉徹給了他們機會

    大將軍衛青對匈奴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

    冠軍侯霍去病大破龍城,封狼居胥。

    打的匈奴聞衛、霍色變。

    對外軍事勝利,就有了對內政的話語權

    一切為了戰爭!這時西漢的政治正確。

    劉徹推行平準、均輸、算緡、告緡等措施

    極大的打擊了舊有利益集團,

    每次的勝利,都要對軍隊大大的封賞

    封賞何來?直接從老舊利益集團身上割肉!

    你敢不聽話嗎?直接放衛霍軍事集團來咬死你!

    但這也給衛霍軍事集團埋下禍根。

    恨他們的人太多了,霍去病年紀輕輕就去世了,甚至絕嗣!

    大將軍衛青也晚年低調,還要去討好劉徹的寵妃。

    巫蠱之禍直接廢除了太子(衛青的外甥)。

    但這個時候,整個西漢王朝已經被劉徹牢牢的掌握在手裡。

    武帝晚年

    漢武帝晚年,已經把整個西漢帝國掌握在手裡

    國內再也沒有一個利益集團可以和他叫板

    而這段時間,漢朝對匈奴的攻伐也進入一個緩和時期。

    甚至偶有敗績。

    因為攻打匈奴已經沒有衛霍時期的利益那麼大了

    勞師遠征往往得不到什麼戰利品

    而經營已經初具規模的絲綢之路和威懾西域各國反而更加有利益可言。

    戰爭已經不是漢朝朝堂的主旋律了

    帝國進入了一個比較平衡的時期。

    這個時候的劉徹開始走上封建帝王求仙問藥的老路子。

    後元二年,劉徹駕崩。

    霍去病的弟弟霍光聯合金日蟬輔佐漢昭帝上位。

    最終在霍光的手上完全的解決了匈奴問題。

    這也是西漢帝國最後的高光時刻。

  • 10 # 讀史使人進步

    春秋戰國時期,為了抵禦匈奴人的侵犯,北方的秦、趙、燕三國都陸續在邊界上修築過長城。在今天甘肅省的臨洮縣,這段古長城就是在秦始皇之前100多年的秦昭王所修。 從秦長城向東北,經過一大片未設防的黃土溝壑後,就是已經滅亡的趙國曾經經營了幾百年的長城。這條長城時斷時續,早已破敗不堪。達北部邊疆以後,三十萬秦軍的任務就是維修、改造破舊的長城。

    而漢代修築的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在秦原來的規模上向西經河西走廊延至新疆境內,全長一萬公里。這段河西長城,曾為保障當時"絲綢之路"遠出西域諸國的暢通,發展與歐亞各國的經貿和文化交往起過很大作用。

    可見,從春秋戰國到秦國一統天下,再到劉邦建立漢朝,長城外的遊牧民族就是天敵。因為匈奴是遊牧部落,他們居無定所,往來如風。不知什麼時候,會突然聚整合一支兇狠的軍隊,轉瞬間,又變成散落天邊的牧民。所以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尷尬位置,每當他們需要資源,出現天災,他們就會來扣邊。

    這種情況延續數百年,從來未有真正有效的反擊,漢朝前幾代帝王一直努力經營,恢復民生。治下有文景之治的盛世,才算有了充足的實力了。到漢武帝,漢武帝對匈奴深惡痛絕,決然發動對匈奴的反擊。

    為什麼將“秦皇漢武”並列提起,因為直到漢武帝時期,才真正的做到了對匈奴人的完全壓制,霍去病封狼居胥,此後,霍去病繼續率軍深入追擊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方才回兵。經此一役,“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

    由於,遊牧民族的特性,可以說是游擊戰的祖師爺了,再加上當時匈奴實力亦十分強悍,對匈奴的戰爭持續了44年之久,把匈奴打的遠逃北方。

  • 11 # 日慕鄉關

    漢武帝繼位以前,漢匈戰爭一直持續,總體上說,匈奴處於攻勢,漢朝處於守勢,尤其是“白登之圍”以後,漢朝選擇以和親的形式來緩解雙方的摩擦,極力避免大規模戰爭,即便如此,匈奴依然不斷的以襲擾的形式侵犯漢匈邊境,文帝期間有過反擊,但多是基於匈奴主動進攻基礎上的自衛反擊戰,並沒有出現漢朝大規模進攻的行動。

    漢朝的政策看似軟弱,實則有自身的難處。

    冒頓單于繼位以後,整合了北方草原上的遊牧部落,形成了一股強大的軍事力量,無論人數還是組織能力,都大大優於秦朝時期,劉邦對匈奴的御駕親征可看做是雙方第一次正式交鋒,而從“白登之圍”可以看出,漢朝對匈奴的軍事實力缺乏瞭解,加之漢軍以步兵為主,無法應對匈奴以騎兵為主的作戰方式,失敗也就在所難免。

    “白登之圍”帶來的失利,打消了漢王朝企圖畢其功於一役的指導思想,加之後來的文帝景帝性格柔軟,把精力都放在國內休養生息,不願意大規模對外用兵,雙方出現了長期的和平局面。

    這種局面隨著漢武帝的繼位而被打破!

    武帝終其一生不斷對匈奴用兵,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1)漢武帝個人性格

    有心理學家推測,漢武帝可能屬於典型的熱血型人格,這型別的人不甘於平庸,做事衝動,彷彿有用不完的精力,漢武帝在位期間,長期大規模對匈奴用兵,與此不無關係。除此以外,匈奴強勢時期給漢王朝帶來的屈辱感,也是漢武帝矢志不渝打垮匈奴的重要原因之一。

    漢武帝有個同父同母的姐姐,十四歲就遠嫁匈奴,也就是後來的匈奴閼氏,雖然其身份地位並未受到虧待,但這種城下之盟定下的婚姻,讓漢武帝難以接受。

    漢高祖去世後,冒頓單于出於挑釁目的,在言語上多次冒犯呂后,“ 孤債之君 , 生於沮澤之中 , 長於平野牛馬之域 , 數至邊境 , 願遊 中國 。 陛下孤立 , 孤債獨居 。 兩主不樂 , 無 以 自虞 , 願以所 有 , 易其所無 ” 。

    其時漢朝國力有限,無法做出軍事上的迴應,只能讓匈奴單于吃豆腐,但於此產生的恥辱情緒並未隨著事情的解決而消散,再加上“白登之圍”給漢朝帶來的負面影響,讓漢武帝強烈渴望一雪前恥。他在詔書中寫道:高皇帝遺聯平城之憂,高後時單于書絕悼逆,昔齊襄公復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

    (2)主戰思潮佔據主流

    漢朝立國初年,礙於國力,主和派佔據主流,“文景之治”以後,漢朝國力增長,主戰派開始崛起,漢武帝因勢利導,主持了兩次廷辯,就戰和問題進行討論,其中第二次王恢和韓安國關於馬邑之戰的廷議爭辯使得主戰派的聲音佔據了明顯的優勢,加上漢武帝本人主戰的意願,主戰思潮開始佔據主流。

    (3)國力支撐

    楚漢戰爭以後,中原地區生產力遭到了極大破壞,《史記》記載:天下既定 , 民 無蓋藏 , 自天子不能具醇馴 , 而將相或乘牛車。在這種背景下,漢朝根本不具備長期對匈奴用兵的國力,“文景之治”後,漢朝生產力得到恢復,人口大幅增長,已經具備了對外用兵的實力,“ 吏安其官 , 民樂其業 , 蓄積歲增 , 戶口寢息 ”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並不打算將這些財富用於百姓,而是將目光投向了屢屢侵犯邊境的匈奴,不僅投入巨資提升戰鬥力,還從後勤保障方面加以完善,例如對軍馬的重視,就貫穿武帝一朝,“ 眾庶街巷有馬 , 籲陌之間成群 ” 。

    與之相對應的是,匈奴在經歷了冒頓單于的巔峰後,國力開始下降,此消彼長,給了漢武帝用兵的絕佳機會。

    站在歷史的角度,漢朝與匈奴的衝突,實則是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兩種生產方式的衝突,縱然其中一方在軍事上取得短暫優勢,在生產方式不發生變更的前提下,雙方的衝突也無法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漢武帝終其一生對匈奴用兵,實則是對這種規律的一種反抗,但從效果來看,並不理想。

  • 12 # 孫來山青流

    漢朝是中華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朝代,在歷史星空中有它璀璨奪目光芒!從漢朝建立到漢武帝執政時,已經經過了幾代皇帝,在這期間匈奴曾對漢朝進行多次騷擾還對曾經皇帝和皇后進行羞辱!

    秦朝時期秦始皇為了避免匈奴入侵,修了長城,可想而知,匈奴對華夏文明政權威脅時間之長,威脅之大不言而喻。漢武帝是一位胸才大略,志向高大領導者,怎麼會縱容匈漢在肆無忌憚侵犯大漢河山,所以總結一下漢武帝攻打匈奴長達40多年原因如下!

    一、從漢政權建立以來得到長時間休整發展,農業得到迅速發展,人口數量寵大,國內社會安定,國庫財源充沛,綜合國力得到提升。

    二、對外發展需要,漢武帝派譴張賽出使西域,為的就是發展與世界各國貿易,而當時河西走廊被匃奴控制,阻礙了漢朝與歐洲各國貿易,人員往來。

    三、民族矛盾不斷加激,漢朝與匈奴之間激怨太深,和平難於化解匈奴和漢朝和平安定,匈奴地處亞洲北部,氣候,環境惡劣,急需向漢朝擴張,獲得土地,先進生產力,物資,財富等。

    四、匈奴對漢潮威脅和入侵,泰始皇時期匈奴對漢政權就一直威脅,漢武帝以前匈奴就多次入侵漢朝,使的漢朝不得不出兵,維護自身安全和穩定。

    五、漢政權對匈奴恨,匈奴入侵奪走了大片土地,人口,資源,財物,還曾辱過漢朝先祖等,漢武帝痛恨入骨,寵大匈奴始終在他看來就是巨大威脅和壓力,時刻都會不安。

    六、維護漢政權領土和主權完整,邊防安寧,人民利益,因為漢朝邊界線上,匈奴對邊區人民進行入侵,掠奪,使得當地百姓不得安寧,生活潦倒,山河支離破碎。

    七、漢武帝擴張領土需要,當時國泰民安,漢武帝本身雄才大略,必須擴大疆域,建立千秋霸業,提高漢朝影響力和知名度,加強邊防建設,安撫四海。

    八、遠大志向,徹底摧毀匈奴,瓦解匈奴直接威肋,才有李廣,衛青,霍去病等先後帶兵與匈奴開戰,長達幾十年戰爭,最後匈奴元氣大傷,同時漢政權付出了不少代價,不過經後幾百年裡,匈漢再也沒有入侵,贏得了漢政權長時間發展,只是財庫空虛,漢武帝后漢王朝開始走下坡路。

  • 13 # 章林166

    漢武帝對匈奴持續用兵個人持正面評價!楚漢爭霸後,漢滅楚,劉邦夾戰爭勝利餘威討劃匈奴,可謂是大敗!靠走後門

  • 14 # 品讀春秋001

    匈奴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遊牧民族。在《史記.武五帝本紀》中記載,黃帝北逐葷粥,葷粥是匈奴的別稱,黃帝時期就把匈奴的先祖驅趕到了北方。

    令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人是夏朝遺民淳維的後裔,殷商時期,淳維奔北,他的後人不斷繁衍成為了匈奴。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匈奴人逐步遷西到內蒙古的陰山至河套地區居住,並且不斷侵擾趙、燕、秦三國。

    先是趙國名將李牧帥軍打擊了匈奴,接著秦始皇又派蒙恬帥軍三十萬奪取河套地區,匈奴遠遁長城之外,從此消停了幾十年。

    楚漢戰爭時期,匈奴也沒閒著,迅速統一了北方各個小部落,組成了東起大興安嶺,西到陰山的龐大國家。匈奴最強盛的時期,人口達到300萬,疆域達到600萬平方公里。匈奴就像一片黑雲壓在中原王朝頭頂。

    漢朝初年,韓王信投降匈奴,引兵40萬犯境,劉邦御駕親征,被單于冒頓圍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多虧了陳平運了一千金送給了冒頓老婆閼氏,又打算送給單于一大批美女,閼氏一聽,恐怕正妻地位不保,枕邊風一吹,單于撤兵了。這一次讓劉邦知道了匈奴的實力。

    白登之圍後,漢朝初年基本上採取和親的辦法緩和與匈奴的矛盾。然而到了文帝、景帝時期,匈奴一邊娶了漢朝的女人、拿了漢朝的錢財,一邊不斷侵擾漢朝邊民,甚至參與到國內的叛亂當中來。

    至漢武帝時期,和親已經失去了穩定邊疆的作用,肆無忌憚的匈奴讓漢武帝劉徹忍無可忍。這是漢朝對匈奴作戰的內在動力。

    對匈奴作戰的另一個因素是漢朝建國之初實行的休養生息政策使國庫充盈,糧草、戰馬等戰備物資極大豐富。國力增強是漢武帝對匈奴作戰的物質基礎。

    公元前127年河南之戰,收復河套地區;前124年河西之戰,打通西域;前119年,漠北之戰,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築高壇祭天,飲馬貝加爾湖。匈奴遠遁北方苦寒之地,漠南無王庭。

    漢宣帝時期,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依附漢朝,被賜河套居住。宣帝聯合烏孫國打擊北匈奴匈奴。北匈奴首領郅支單于被斬首後,匈奴殘餘西遷中亞,越過歐亞平原進入歐洲。在歐洲滅亡了東羅馬帝國,威脅西羅馬帝國生存,建立了北起波羅的海、南到多瑙河的龐大帝國。在首領阿提拉死後,匈奴帝國分裂,餘部逐漸消亡。

    南匈奴在東漢末年重新崛起,西晉時期,南匈奴後裔劉淵滅亡西晉。直到隋朝建立,滅亡陳國,匈奴一族和中原王朝的恩怨徹底結束。

  • 15 # 夢迴伍千年

    因為匈奴和漢朝一直有大仇恨,而漢朝的大復仇理論盛行,最終到漢武帝時才積攢夠了國力,開始收拾匈奴,但是匈奴也不是一個小國家,沒辦法一鼓而下,因為他們太能跑了,所以一直沒有徹底打服匈奴。

    當時的舉國四望之下,大漢破閩越、南越、衛氏朝鮮、大宛,又鑿空西域、開通絲綢之路,並開闢西南夷,四周被打的只有匈奴還在苟延殘喘,沒徹底消滅,而漢武帝又是以為和秦始皇一樣的完美皇帝,縱觀其一生都是大漢朝擴張的一生,出擊作戰不停,主要敵人就是匈奴。

    當舉目無敵後,就是一個匈奴在礙眼了,所以才會一直揪不放,可勁打,都給攆到西域去了也沒放手,還在追擊。

  • 16 # 農民工歪說古今

    為何漢武帝劉徹揪著匈奴不放?這個問題應該倒過來說!為什麼匈奴一直揪著漢王朝不放?匈奴是秦漢時期中國北方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因為地處苦寒之地,又以遊牧為主,冬季無法放牧或者遇到自然災害等原因時,吃飯便成了匈奴人頭疼的問題。怎麼辦?只能南下打秋風!因此,從漢王朝建立之初,匈奴騎兵就經常南下劫掠,因為是匈奴主動南下,主戰場一直都在漢王朝境內,無論戰爭勝負,漢王朝的邊郡都會損失慘重!漢初鑑於自身實力的弱小,漢王朝採取了守勢,透過和親,將帝國的和平與安寧建立在了女人的肚皮之上!但是,這樣的和平只是暫時的,匈奴對漢王朝邊郡的威脅時刻存在。要想徹底解決匈奴問題,就必須將其打殘、打趴下!否則,就等於是在自己脖子上放了一把利刃,不知道哪天自己就會被一劍封喉……漢武帝對匈奴的大規模作戰,就是基於自身國家安全而做出的戰略抉擇!那麼,為什麼漢武帝敢於對匈奴長期用兵呢?

    首先,漢武帝接手的不是老祖宗漢高祖劉邦草創的漢王朝,而是經歷過幾代休養生息、經歷過“文景之治”的強盛帝國,其綜合國力早已今非昔比!兜裡有了錢,說話自然有底氣!這也是漢武帝敢於主動對匈奴開戰的最大原因。

    其次,匈奴伊稚斜單于對漢王朝不斷挑釁。伊稚斜單于是透過非正常手段奪取單于之位的。因此,為了轉架國內矛盾,同時也為了能讓國內各派勢力嘴裡都能有些甜頭,便於穩固自身地位,不斷挑釁、襲擾漢王朝邊郡。使得漢王朝不勝其煩,而伊稚斜單于此舉最終堅定了漢武帝一勞永逸解決匈奴問題的決心。

    其三,張騫出使西域雖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但是在滯留匈奴期間卻摸清了匈奴的底,讓原本懼匈奴如虎狼的漢王朝恍然大悟:“原來匈奴也就那麼回事兒,國內不少平民連肚子都填不飽,內訌也不比咱少,丫根本耗不起!那咱就陪丫耗、耗死小丫挺的!”

    其四,漢王朝馬政的改革和新式騎兵的崛起逐漸結束了漢王朝以車兵、步兵對抗匈奴騎兵被“割韭菜”的歷史,雙方的裝備代差在漸漸縮小,漢王朝的騎兵已經可以與匈奴騎兵在馬上對抗了。

    其五,衛青、霍去病等名將被漢武帝發掘、培養了出來,有了能力出眾將領,戰爭自然事半功倍。同時,霍去病狂飆突擊、孤軍深入的作戰思路給了漢武帝重大提示:“原來仗還可以這麼打!”之後,漢王朝主動出擊,將戰爭禍水引向了匈奴境內,使漢王朝的邊郡免遭戰爭塗炭。雙方態勢完全轉變,無論戰爭勝敗,匈奴都會有所損失。

    其六,桑弘羊等人搞出來一個鹽鐵國家專營,為漢王朝開拓了一個源源不斷的財源,同時一系列經濟改革使得漢王朝對外用兵的鉅額財政消耗有了一個比較穩固的補充途徑,而這正是漢武帝敢於長期與匈奴打消耗戰的底氣所在。

    其七,漢武帝本身的性格就是屬於好大喜功型的,他根本不滿足於小打小鬧。他要的是一勞永逸地解決匈奴問題,讓後世子孫幾輩子都可以不受匈奴牽制。就這樣,原本的小規模作戰變成了區域性衝突,區域性衝突又變成了大兵團作戰,最終大兵團作戰變成了國家之間的國力對耗!也就漢武帝這種“富N代”敢這麼敗家。

    最終,在一些列因素的推動下,漢武帝遠逐匈奴於漠北,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匈奴問題。但是,國內經濟也被這曠日持久的消耗戰拖得行將崩潰。不過,漢武帝畢竟不是“昏君”,頭腦還是清醒的。於是便有了《輪臺詔》的國策轉向,讓漢王朝開始了新一輪的休養生息。說到底,並不是漢武帝揪著匈奴不放,更主要的還是漢武帝出於國家安全考慮作出的的戰略抉擇。如果沒有漢武帝,後來漢王朝鑿通西域恐怕永遠只能是一個醒不了的夢了……

  • 17 # 宋安之

    因為漢武帝想一勞永逸,同時為了方便擴張。

    而且雙方的仇恨也足夠大啊,皇帝也是人啊,自然有著一雪前恥的想法。

    匈奴可不是什麼善類,不只是給西漢帶來了和親之恥那麼簡單。早在西漢開國以後,就給了西漢一個下馬威,那便是漢高祖劉邦白登之圍恥辱。

    到了呂后專權以後,匈奴單于還寫信調戲呂后,說道你沒了男人,我沒了女人,要不我們在一起過上沒羞沒臊的生活多好呢?

    當時西漢朝堂之上,大臣是憤怒無比,結果因為匈奴強大,只能不了了之。

    而且和親並不能解決問題,西漢忍氣吞聲更不能解決問題,匈奴想南下掠奪就掠奪,雙方並沒有真正的和平。

    匈奴為何不大舉南下呢,是因為匈奴是一口氣吃不下一個胖子,認為消滅不了西漢。所以將西漢視為肥羊,時不時的南下咬上一口。

    也就是說匈奴的存在,已經給西漢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匈奴在,西漢北方戰線都會吃緊,戰略空間被壓縮不說,更是不能對外擴張。

    所以漢武帝繼位以後,西漢國力到達巔峰,自然要對此事有個了結,避免後世再受匈奴之苦,更何況雙方之間的仇恨也很大。

    但匈奴是什麼,是遊牧民族,騎兵的機動能力很強,打得過就乘勝追擊,打不過就依仗自己的優勢,馬上跑路。

    所以漢武帝時期並沒有一勞永逸的消滅這個心腹大患。

    雖然有人以此一面之詞的認為漢武帝窮兵默武,虛榮心太強什麼的。

    其實大家可以看看漢武帝的戰果,匈奴雖然沒有被消滅,但已經一蹶不起,不可能對西漢有什麼大的威脅。

    同時在與匈奴對戰的過程中,西漢是南收南越,西擴西域,東北更是開拓到今天朝鮮半島的北部,開疆拓土何止萬里,不只是奠定了後世漢土的大概範圍,更是擴大了當時西漢疆域,為西漢獲得了更大的戰略空間。

    所以說漢武帝一直對匈奴窮追猛打併沒有錯啊,很多事情,本來就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的,更何況漢武帝也不能說是有罪之人。

  • 18 # 小鎮月明

    漢武帝十六歲就登上了皇位,此時距離高祖開國已經過去了很多年,經過文帝、景帝二人的苦心經營,百姓得以富足,國家得以強大。所以到了武帝繼位的時候,大漢的國力已經非常強大,可以有一番作為了。不過他剛繼位的時候,因為太后掌權,所以一直是個傀儡。六年後太后去世,他這才親政。不過太后雖死,國內的諸侯王、外戚卻勢力極大,於是他又花了好幾年去削弱這些人的勢力,增加國力、集中君權。於是不久之後,國家殷實,君主強勢,便有了向匈奴動武的底氣。不過,為何他一生中耗費極多的精力去攻打匈奴呢?

    匈奴人喜歡侵略北方邊關,給大漢的百姓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匈奴人在秦朝的時候曾經被擊退過,但是後來因為長城內戰亂不休,他們便又遷移到這邊,經常劫掠邊境。大漢建國後,因為剛經過戰亂,而匈奴多年在肥美的漠南草原上放牧,實力強大,所以一直沒有力量出擊。為了減少匈奴人攻擊邊境,在開頭的幾十年中,一直都是採取和親的辦法。但是這樣的局面,隨著大漢國力的提升,已經出現了轉變,武帝為了改變北方的局勢,所以發兵攻打匈奴。

    武帝追求大一統,所以執意要讓匈奴人稱臣!

    在此之前,因為匈奴人善於騎射,來去自如,所以每一代君主,都是想著將這些人驅趕到很遠的地方,卻從來沒想過要將其收服。但是劉徹卻敢這麼想,因為他是一個非常高傲的人。在他執政的時候,首先是從諸侯那裡收回了皇權,又透過推行儒學,從思想上統治了臣民,而對於匈奴,他居然想讓他們稱臣。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不顧國內資源的消耗,執意連年興兵。最後匈奴人遭遇了三次慘敗,甚至單于都被俘虜了。於是他們內部發生了分化,一部分匈奴還真的歸降,做了大漢的臣子。

    為何征戰耗時多年?

    這個很容易理解,因為當時漢人對於塞外的地形並不熟悉,李廣曾經就吃過這個虧。事實上,衛青也只是在長城周邊發兵,並不敢深入。後來霍去病不怕死,丟棄了補給,以戰養戰,又加上運氣不錯,這才意外找到了匈奴的主力,一戰將其打垮。如果不是最後找到了匈奴的主力,這場戰爭可能還要打上幾十年。

    為何揪著不放?

    原因之一是放掉不行,其二就是國力強盛,有資本不放。之前的經驗已經讓武帝明白,匈奴人必須將其除盡,因為一旦放他們回到漠南地區,在水草的養育下,幾年功夫就能讓他們再度繁衍興盛起來,所以必須要將他們徹底擊敗,迫使他們離開漠南草場,這才能遏制他們的發展。而當時大漢的國力強盛,也可以支撐大規模的兵力,出關作戰。所以在大半生中他都在命大將追逐匈奴人。

    不過在晚年的時候,他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了,不但下了罪己詔,還重用文臣,努力恢復生產,彌補了自己半生的過失。

  • 19 # 月輪皎皎

    漢武帝必須打匈奴,那是他的歷史使命。

    當年漢高祖劉邦也想滅了匈奴,但當時國力薄弱的漢朝沒有能力對抗匈奴,還被匈奴搞了個白登之圍,君臣差點落到了匈奴的手裡,幸虧陳平想了一條計策,賄賂匈奴的閼氏,大家才狼狽跑了回來。從此以後給人家錢,給人送美女才能保證匈奴不攻打進來,但是匈奴也時時搗亂,抓邊境的老百姓,搶邊境的財富,搞得大漢朝不得安生。更可氣的是劉邦死後,匈奴單于竟然給呂太后寫了一封信,要太后去侍候他,這真是奇恥大辱,可無奈實力不如人啊,呂后只好卑微的回了一封信,說自己年老色衰不能適合單于才作罷,當時的屈辱足可見。

    等到文景之治的時候,大漢朝國力蒸蒸日上,但漢朝依舊奉行和親政策,把漢朝的公主送給單于為妻妾,當然很多公主就是宗室女子或者就是宮女冊封的,如果不是公主被發現單于甚至把這些女子殺掉洩憤,大漢朝也只能咬著牙忍著,因為當時國力有限,而且不斷爆發內亂,皇帝也無暇顧及西域。

    等到漢武帝時期,大漢朝國富民強,幾代人的積累讓大漢朝有足夠的實力開戰,七王之亂已經平息,內部緊緊的團結在漢武帝周圍,他又搞了一個推恩令,讓皇族更無實力和他對抗。而且漢武帝很幸運,他有衛青霍去病這樣才華出眾的將領為他領兵出征,擊潰匈奴,打出了大漢朝的尊嚴。

    漢武帝是一個傑出的領導者,他樹立了一個民族千秋的尊嚴,那句"寇可往,吾亦可往"和"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激勵了一代一代中國人為了國家的獨立富強而奮鬥。

    這個圖片是現在最流行的漢武帝圖片,感覺他這個pose擺的非常好。

  • 20 # 啟程向前

    經過了文景之治後,漢朝的農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無論經濟還是軍事都上了很大的一個臺階,為以後漢武帝的戰爭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漢武帝繼位後,前期是在整頓國內的外戚和諸侯,加強了中央集權。等到國內安定後不滿足的漢武帝將眼光放到了邊境-匈奴的身上。

    從漢朝立國以來,對匈奴的戰爭一直是敗多勝少。為了國內的發展和穩住匈奴,漢武帝以前的君主都是採取和親的方式來緩和和匈奴的關係。

    現在漢朝的國力達到了空前的強盛,而且匈奴一直在邊境掠奪。漢武帝決定要擊敗匈奴,改變現狀。

    於是在以後得時間裡,漢武帝一直對匈奴用兵。由於漢朝是以步兵為主,匈奴主要是騎兵多,漢軍不適應匈奴的打法,所以對匈奴用兵一直是收穫不多。知道霍去病模仿匈奴的打法,組織騎兵,以戰養戰。在一次進攻中,霍去病意外發現了匈奴的主力,突襲成功並且俘虜了匈奴的單于。自此,匈奴分成了兩派,一派向漢朝投降,一派往更遠的地方遷移。漢武帝終於擊敗了匈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好看的情感電影、搞笑電影、青春電影、科幻電影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