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就是領導家人的意思,給你發工資,但沒有權力,

    明清有誥封制度,給予文武官員家人爵位時,聖旨的起頭,有誥命和敕命之分,五品以上授時以誥命授予,稱誥封;六品以下授時以敕命授予,稱敕封。

  • 2 # 青言論史

    在看古裝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封xx為一品誥命夫人”的畫面。那麼,這個“誥命夫人”是個什麼意思呢?

    其實很簡單,你丈夫是什麼品級,你就是什麼品級的誥命夫人。不過,這個僅僅侷限於正一品到從二品而已。

    所謂的“誥命”,就是皇帝在對官員的遷改職秩、追贈、貶乏、封贈其祖父妻室時所採用的文書形勢,一般都寫在特製的材料上,明清兩代主要是寫在絹帛上。而“誥命夫人”,自然也就是皇帝批准你為夫人了,從此可以稱之為“貴婦”了。

    但是“誥命夫人”只能授予一、二品官員的祖母、母親和妻子,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以下是孺人。因此,“一品誥命夫人”、“二品誥命夫人”是對的,“三品誥命夫人”就是錯的了,應該是“三品誥命淑人”。

    至於這個“誥命夫人”有什麼用,其實也沒什麼用,因為這只是等於官方認證你是你家官人的正房老婆而已,你丈夫什麼品級你啥品級,你這個品級該享受啥待遇就享受啥待遇。只是誥命夫人們還有一項特權,就是可以在皇后舉行宴會或者其他活動的時候前去參加而已。

  • 3 # 這些歷史要讀

    誥命夫人是自唐代以來,朝廷對官員的母親或妻子加封的稱號。發展至明清時期,便形成了非常完備的誥封制度。如一至五品官員授以誥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因此,“誥命夫人”的品級,是與其夫、其子的品級相關的。

    當然,誥命夫人可並非只是一個榮譽稱號而已,她們雖然沒有實權,但卻是有俸祿的,而且還有朝服。這種誥封制度的作用,主要是為體現封建統治者對官僚階層的恩典。

    同時,這也是官本位思想的一種深化。說句通俗點的,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家中出了個朝廷命官,身為妻子或是母親,也能獲得殊榮和利益,這就是為何歷代以來不管是男是女,都熱衷於透過科舉走上仕途......

    在誥封制度之下,人們對女性的稱謂也產生了等級之分。如明代,對一品二品官員的正妻,就稱為“夫人”,嫡母稱為“太夫人”;同理依次遞減,三品的是淑人,四品的是恭人,五品的是宜人,六品的是安人,七品以下的是孺人。而那些無封無品的,就是普通老百姓,才稱為娘子。

  • 4 # 詩詞書院

    誥,上告下曰誥。命,語下命者,制令也。《賈子·禮容》

    夫人:在漢代以前只有諸候之妻,帝王之妾能稱作夫人。漢代以後官從“執政”以上的,其妻均可稱為夫人。

    誥命夫人之稱始於唐朝,是泛指受有朝廷封號的貴婦人。其不一定是妻子,也可以是母親。大凡對朝庭有貢獻的官員,其妻子,嫡母都有機會獲得冊封,其中一品至五品官員的冊封一般以皇帝名義封贈,謂之誥命。(六至九品稱為敕命夫人)。

    誥命夫人主要是在唐、宋、明、清有冊封,一般都是從夫(子)的官位品級。其有俸祿,沒有實權,實質是一種榮譽象徵。而各朝的制例亦稍有不同。

    如由宋徽宗政和二年起,定外命婦封號開始分為九等:

    一等國夫人:宋朝封宰相,使相、三師、三公,王,侍中,中書令之妻、母。

    二等郡夫人:宋朝於光祿大夫、太子少保、節度使以上之母或妻封為郡夫人。

    三等以下則不稱作夫人,而稱作淑人、恭人等。

    明、清的誥封則多以宋製為基礎,即一品二品官員的正妻叫做“夫人”,嫡母叫做“太夫人”。三品稱作淑人,四品稱作恭人,五品叫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以下是孺人,無品則叫娘子。

  • 5 # 於無聲處6465

    “誥命夫人”的加封為唐、宋、明、清時期,是受朝廷封號的貴婦人,跟其丈夫的職位有關,是皇帝封贈官員的專用誥書。“誥”是以上告下的意思,古代以大義諭眾叫誥,是古代帝王對臣子的命令。明清時期形成了非常完備的誥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員授以誥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從夫品級,故世有“誥命夫人”之說。“誥命夫人”只有俸祿,沒有實權,只是在其丈夫權位下罩著的光環而已。

  • 6 # 社會生活博覽

    每當那些影視劇上出現某位“一品誥命夫人”的時候,總是能給人一種這個女性很“威武”的感覺,讓他人不由得畏懼三分。其實,所謂“誥命夫人”,就是舊時對一些高官的母親或妻子,加封之後的稱呼,也是唐、宋、明、清各朝等官方稱呼的“命婦”。

    其實,為官員的妻、母授予封號,是在唐代以後才形成的制度。像《國語·魯語》中說:“命婦,成祭服。”韋昭注:“命婦,大夫之妻也。”宮廷中嬪妃稱“內命婦”,外廷官員的妻、母稱“外命婦”。其實,“誥命夫人”的等級與待遇,跟其丈夫的官職級別高低有關。並且,她們雖然享有一定的“俸祿”,卻沒實權,也就是不能像丈夫那們以自己的官級與處理或管控一些事情。

    在唐代,對於“命婦”的定製分為三個等級:一品為國夫人,三品以上為郡夫人,四品為郡君,五品為縣君;明清時期形成了非常完備的誥封制度,命婦的定製又有了一些變化:一至五品官員授以誥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從夫品級,故世有“誥命夫人”之說。

    據《大清會典事例 吏部 封贈》裡,清代的誥封制度,“正從三品,祖母,母,妻,各封贈淑人。正從四品,母,妻,各封贈恭人。正從五品,母,妻,各封贈宜人。正從六品,母,妻,封贈安人。”所以,“誥命夫人”是有嚴格的品級之分的,級別最高的待遇更高,如“一品誥命夫人”可在重大節慶日子等時候,受到皇帝或皇后邀請,到後宮裡去參加一些由皇后主持的宴會等。而以下級別的誥命夫人,往往沒有這種資格。

    其實,“誥命夫人”這種女性稱謂,從唐朝一直延續到了清末的民國時期。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裡:女主周瑩,因捐資有功,被慈溪太后封為“一品誥命夫人”。

    那麼,我國最後的一位“誥命夫人”是誰呢?其實,她是一個“蒙旗時代”的女性——大福晉烏雲陶德,由當時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親自封授,她的丈夫是草原上的“末代王爺”——成吉思汗第三十二代嫡孫——奇渥溫·孛兒只斤·雍仁諾日布,又叫奇世英。據說,烏雲陶德與末代王爺雍仁諾日布的相遇結合,到成為“誥命夫人”,還有一段感人的佳話呢:

    在1946那年的夏天,內蒙古“烏審王府”突然傳下一道“諭旨”,要“普選美女”與王府的小王爺——“多羅貝勒銜位”的雍仁諾日布“成親”。

    為烏審小王爺選美娶親,當時可是全旗最大的事情,整個“烏審草原”都為之轟動了。於是,草原上有名有貌的美女,無一不爭相報名。初選結束後,在眾多美女中篩選出來十二名,小王爺的母親大福晉拿出這些美女的照片,讓小王爺看看喜歡誰,然後從中挑選三個,之後再請請重審一下這三個人的生辰,才可以從中確定最後的一個,與小王爺成親。可是,小王爺雍仁諾日布,卻氣呼呼地說:“給我娶媳婦,不讓我看本人,從照片上能看出什麼好賴,我不要看!”說完就將照片丟在了地上。

    原來,烏審小王爺當時正在省城裡讀中學,頭腦裡接受了新時代的人生觀念,所以他要追求婚姻自主。什麼自主婚姻,大福晉自然是不同意,只是她自己也拗不過自己的兒子。最後,由“令管旗章京”向小王爺傳達了旨意,允許他可以自己去尋找心儀的成親物件,但是必須得有仕官陪同。

    於是,烏審小王爺在仕官等人的陪同下,便四幾處到大型廟會上,親自去“選美”。一天,他們來到了一個叫“烏審召”的廟會上。小王爺先去大殿裡進香,但當他走上臺階的時候,突然感覺眼前一亮,一位貌若天仙的姑娘,從對面淺笑盈盈地走來……女孩雖衣著簡樸,卻有著無法用形容的美麗神態——讓小王爺不由怦然心動……

    這個女孩當時只有十五歲,名字叫“烏雲陶德”,是烏審旗一個貧苦牧民家的女孩,父親早喪,只有母親領著她和個哥哥,給人牧羊為生。但貧苦的生活,也給她善良幸運與美麗,使她一下子成了多少烏審草原女少們夢寐以求的小王爺的意中之人。

    烏審小王爺雍仁諾日布,要成親了。仕官們與大福晉等,趕緊召見參領、佐領等相關人員,詳細瞭解了烏雲陶德的家庭背景及情況,最後在眾人的見證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小王爺雍仁諾日布和美麗女孩烏雲陶德,在佛像前抽了籤,兩人終於合緣要結婚了。

    當時中華民國政府對烏審小王爺的婚事格外看重,總統蔣介石特意命人送來賀儀。隨後,蔣介石又發來親筆簽發的賀函電傳,授多羅貝勒雍仁諾日布的福晉烏雲陶德“誥命夫人”尊號,並撥款二十萬元作為國民政府的賀儀。於是年方十五歲的,烏雲陶德成了蒙旗時代最後一位誥命夫人,也是我國的最後一個“誥命夫人”

    關於,烏審小王爺和福晉烏雲陶德的愛情故事,曾一度成為人們的美談。據說,

    多年以後,已經當了爺爺的小王爺奇世英還在自傳裡動情地寫道:“……那一刻,天上的月亮掉在了我的跟前,我一下意識到是萬能的長生天把她送給了我”。

  • 7 # 健康一線

    誥命夫人是唐、宋、明、清各朝對高官的母親或妻子加封。

    誥書,是皇帝封贈官員的專用文書。古代一品至五品的官員稱誥,六品至九品稱敕。明清時期形成了非常完備的誥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員授以誥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從夫品級,故世有“誥命夫人”之說。誥命夫人跟其丈夫官職有關。有俸祿,沒實權。

  • 8 # 淡看天上月

    什麼是誥命

    古者上下有誥,秦始皇時期把誥改為了制。漢武帝時期又用上了誥,但是沒有用來命令官員。到了唐朝又稱制不稱誥,宋朝則是用誥命來命令庶官,還是就是追贈死去的大臣、貶謫有罪、贈封其祖父和妻室這些不宜在朝廷宣讀的都用的是誥命。到了明清,五品以上的官員受到封贈稱為誥命,六品以下則是赦命。

    誥命夫人

    誥命夫人雖然在唐宋時期就有了,但是這時候一般都是官位比較高,且受皇帝喜愛的官員才能享受到所以數量也沒有後來那麼多。到了明清時期,五品之上的官員都可以受到誥命,其妻室也跟著受到封贈,這時候誥命夫人已經多了起來。所以《紅樓夢》裡面也就有了“惟恐各誥命來往,虧了禮數!怕人笑話”的話語。

    至於“誥命夫人”有什麼作用,其實就是一個名譽和富貴的象徵,也是一些活動的入場劵。比如古代的節慶日,皇后會舉辦一些活動,這時候不僅有妃子參加,這些誥命夫人也在應邀之列,還有她們平時交友也是看這個標準來的,不然紅樓夢裡面也不會那樣寫了。

  • 9 # 有書博物館

    在戲曲中,誥命夫人出場,在場所有百姓甚至品級低的官員都要恭恭敬敬,那麼誥命夫人究竟是個什麼來頭?

    誥命夫人,實際上是人們對封建社會中受到朝廷封贈的官員嫡母或正妻的一種習慣稱呼,也稱為“命婦”。

    帝王任命或封贈的文書叫“誥”,“誥命”就是朝廷頒佈的命令。

    為官員的妻、母授封號的制度,唐代以後才確立。從明代開始,“誥命”制度開始完備。一品至五品稱“誥命”,六品至九品稱“敕命”。

    丈夫是一品官,正妻如果被封,就是一品誥命夫人,嫡母就是一品誥命太夫人。誥命夫人的品級跟隨該官員的品級而定。

    明朝誥命夫人制度是一品二品為夫人,三品為淑人,四品為恭人,五品為宜人,六品為安人,七品以下為孺人,沒品的才稱“娘子”。

    “誥命夫人”會有俸祿和賞賜,但沒實權。有代表身份和地位的冠服,不同品級的頭飾和服裝不同。一定品級的命婦還可以參與宮廷大典、進入後宮等。她們對於社會公共事務也有一定的發言權。

    在世時叫封為誥命夫人,死了後叫追贈,封贈必須具備一定的資格。

    第一,官員擔任官職必須達到一定年限,並且政績較好。若官員有貪汙腐敗行為,則其母妻不可能得到封贈。

    第二,被封贈的婦女必須是良家出身的明媒正娶的正妻。若生母尚未受封贈,則官員之妻不得先封。即使是正妻,其地位也低於所生庶母。

    第三,被封贈的命婦不得改嫁,一旦改嫁,則既會被追奪封號,還要被判離異,相當於兩罰並施。因為一紙封贈,命婦的再嫁資格被法律正式剝奪。

    雖然“命婦”有一定的政治身份,躋身於社會上層,但依然是從屬和依附於丈夫或兒子。她們主要還是由於相夫教子持家取得了成績,才得到了朝廷的肯定和封贈。

    朝廷也正是透過這一形式,將女性在家庭中的功能加以固化和推廣,使得廣大社會女性自覺地以綱常禮教約束和規範自身。  

    所以古代婦女若想要成為有一定政治地位的“誥命夫人”,就得鼓勵丈夫好好當官,努力升到五品以上,爭取當上夫人;

    從小教育兒子,把“封妻廕子”作為人生目標,做老媽的才有可能被封為“太夫人”。

  • 10 # 楚邾

    所謂“誥命夫人”是封贈的一種。

    古代王朝政府以推恩的方式,參照臣屬的官階和功績,將官爵或封號授予其父母、 祖父母或曾祖父母,父祖存者稱封,死者稱贈。

    以明代為例,封贈有兩種,一種是常規考滿封贈,就是文官京官任職滿三年,外官任職滿六年,只要最後考核合格,就可以封贈父母;另一種是特例覃恩封贈,是在皇帝登基、上太后徽號以及嘉獎個人的功勞時對父母封贈。

    封贈代數由文官品級決定,一品封三代,二品、三品封二代,四品至七品封一代。曾祖、祖、父封贈直接按照子孫官職,曾祖母、祖母、母則依據子孫品級授予相應封號:一品為一品夫人,二品為夫人,三品淑人,四品德人,五品宜人,六品安人,七品儒人,另外妻子也可有封贈(必須先封贈母之後才封贈妻)。一品至五品,皆授以誥命;六品至九品皆授以敕命。

    所以嚴格說來,誥命夫人僅指文官五品以上母、祖母、曾祖母的誥封。

    接下來再說說作用,其實作用不用說,就是光宗耀祖。有誥命在身,首先身份變化了,已經不再是以前普通百姓了,現在也是有身份的人了,然後就是在家譜、地方誌等史書中大書特書。獲得誥封之後,一般會舉行盛大的儀式,然後地方官都會參加,一些文人、官僚還會以此慶賀。對於誥命,一般家族都會小心儲存,在兒子分家時不作為共同財產,而是將原件儲存在長子處,其餘兒子謄抄副本。

    家譜記載嘉靖年間四川道監察御史毛奉韶妻子馮氏誥封淑人

    說一個明代因為封贈而產生恩怨的小事例。成化年間河南巡撫、升任正三品南京刑部左侍郎的王恕,曾向朝廷乞求誥命以使他八十歲的老父親能夠在生前享受榮譽,但當時朝廷因他滿考三年未曾赴京述職為由拒絕,而同時期的正五品傳奉醫官太醫院使施安和正六品太醫院院判方賢均為母親求得誥命,不久王恕父親去世,王恕因為此事始終憤憤不平,所以在後來官至吏部尚書時,對這些傳奉醫官極力打壓,也算是另類的報復。這也可見明代文人對誥命的重視。

  • 11 # 馬庸詩詞

    古代的“誥命夫人”是什麼意思?具體有什麼作用?

    提前誥夫人,很多人可能不是很熟悉,也可能根本沒有聽說過,那麼我們下來解釋一下是什麼意思?

    誥命,是皇帝封贈官員的專用文書,誥夫人是唐宋明清各朝對高官的母親或妻子加封。古代一至五品的官員稱誥,六到九品的稱敕。

    明清時期形成了非常完備的封誥度,一至五品官員授以誥,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從夫品級,故世有“誥夫人”一說。誥夫人跟其丈夫官職有關,有俸祿,無實權,是一種榮譽象徵。

    那麼我們來回答下一個問題,誥夫人具體有什麼作用?

    《紅樓夢》中曾寫到:“唯恐何誥來往,虧了禮數!怕人笑話”等話語,那麼這夫人到底有什麼作用呢?

    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作用,就是一種身份和榮譽的,古代的皇后會在節慶日舉辦一下宴會,屆時會邀誥命夫人前往,或者說,誥命夫人是一些上流聚會的入場券。

  • 12 # 澹奕

    很多影視作品中,都會有一些貴胄重臣的女眷受到朝廷的冊封,被稱作“誥命夫人”,一般是朝臣或者妃嬪的家人。漢朝以後,開始對於王公大臣們的妻室、母親等女性家眷進行加封,稱作“誥命夫人”,這些誥命夫人從自己夫君或者兒子的官階品級。

    更多的時候,還有一個比較熟悉的統稱,稱作“命婦”。宮廷之女眷稱作“內命婦”,外臣之身有誥命者稱作“外命婦”。

    誥命夫人主要出現於唐朝、宋朝、明朝與清朝,一般來說,一定級別的官員的母親、嫡妻能夠有機會被授以誥命。

    在唐朝,最著名的就是各種“國夫人”,比如武則天的母親被冊封為榮國夫人、姐姐被冊封韓國夫人、外甥女是魏國夫人等這些都是命婦之稱呼。命婦有一定等級,也有一定的俸祿,但是並沒有實權。

    事實上,“誥命夫人”只授予一品、二品官員的直系女性親屬、妻室,三品淑人、四品恭人、五品宜人、六品安人、七品之下稱作孺人。

    封建時代,女性需要遵循嚴格森嚴的禮法,即便是誥命夫人,也僅僅是附庸於自己的丈夫、兒子。明清時代,身有誥命之人與尋常女性是非常不同的,地方官員也要尊敬禮讓三分。

    不過事實也沒什麼實際作用,更多的還是一種榮譽。

  • 13 # 喧囂平原

    “誥命夫人”是一種榮譽稱號,沒什麼實權。

    雖然沒有實權,卻有很多特權。比如“誥命夫人”犯了罪,地方官是無權審判的,需經中央剝奪“誥命夫人”的稱號後,才能審判定罪。如果是“一品誥命夫人”還能經常參加皇家宴會。除此之外,“誥命夫人”是有俸祿的。也就是說,你家是“雙職工”,領兩份工資,羨煞旁人。

    那麼如何才能獲得這個榮譽稱號呢?

    第一步,你得是女人。廢話!

    第二步,你得生對朝代。如果生在唐、宋、明、清,恭喜,你有機會了。如果生在漢朝、元朝什麼的,別想了,洗洗睡吧。

    第三步,你得有“慧眼識人”的本事。這裡的“識人”是指能找到一個以後能當大官的人,然後趕緊嫁給他。必須要快,不能讓別人搶了先。要多大的官呢?至少也得五品。

    如果沒有這種本事,是不是就沒辦法了呢?還有個辦法,就是自己生一個以後能當大官的兒子也是可以的。

    第四步,有了當大官的丈夫或者兒子還不夠,還差最後一步。你的丈夫或者兒子在做官期間,你得勸導他好好做官,得有政績,對國家、對朝廷得有貢獻,而且還得是功績超群。

    如果以上四步都做到了,那麼就可以坐等皇帝加封。皇帝哪天一高興,就會加封你為“誥命夫人”。

    OK,大功告成。

    另外,這個“誥命夫人”也是有品級一說的。比如“一品誥命夫人”、“二品誥命夫人”、“三品誥命夫人”等等。這個品級如何確定呢?這個簡單,你個丈夫或者兒子是幾品的官兒,那麼你就是幾品的“誥命夫人”。

    為什麼是叫“誥命夫人”,而不是其他什麼名稱?

    《說文》裡面對“誥”的解釋為“告也”,就是告訴的意思。從西周開始,“誥”作為王命文書。而“誥書”就是皇帝封官員時用的文書。大體來說,古代皇帝封一至五品官員時用“誥”,封六品以下官員時用“敕”。

    “夫人”的稱謂來始於漢朝。當然不是所有人的妻子都能叫“夫人”,只有王公大臣的妻子才能叫“夫人”,貧民老百姓是不夠資格的。

  • 14 # 是阿維啊

    “誥命夫人”雖然只有四個字,但這裡面講究的名堂還真不少。所謂“誥命”,就是朝廷以皇帝名義頒佈的命令。從唐朝開始,直至清朝,其中各代多有誥命夫人,這一般都是朝廷賜給朝中高官的夫人或者母親的頭銜。按照律例,一品至五品的官員授以誥命,夫人跟隨丈夫的品級,所以有了“誥命夫人”的說法。

    誥命夫人之間也是有品級之分的,畢竟丈夫的官職從一品到五品這個範圍。像一品誥命夫人,她們就有資格在重大節日進皇宮,參加皇后主持的宴會。就像這段時間大火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趙麗穎扮演的盛明蘭,最後就成功的成為了正一品的誥命夫人。

    有了誥命夫人這個頭銜,就算你犯了錯,地方官員也無權審問你,只有層層上報,最後上達天聰。經過朝廷查證屬實以後,才能取消她的誥命封號,而一般來說,能夠得到誥命夫人的封號,背景都挺深的,所以想取消她的封號很難。取消了以後地方官員或者朝廷三法司的人才能夠查辦她,也就是說有了誥命夫人這四個字,其實就是多了一層保護環。

    因此,雖然誥命夫人沒有實權,但因為有特權,有俸祿和賞賜,還有代表身份和地位的衣冠服飾,對公共事務也有話語權,死後還能被追封。所以古代的女性十分希望自己的兒子或者丈夫能夠出人頭地,光宗耀祖。

  • 15 # 興海亭

    通常是指官員的正妻,得到朝廷正式頒發聖旨予以確定的。實際上是對官員的一種肯定和褒獎。有了誥命夫人的身份,是可以穿官服參加正式官方活動的,也有俸祿。

  • 16 # 蘇桂梅的蘇

    立功的官員,其母親或者妻子有可能獲得與其官品相應的受封:如一品官員其妻子可能受封一品誥命夫人;三品稱為三品誥命淑人。受封家屬有俸祿,無實權,類似榮譽稱號。

  • 17 # 飲水君

    “官太太”的“官方證書”

    要解釋這個詞,最簡單的方法是把這幾個字拆開來講:

    先說“”,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呢?明清時期,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官級制度,一品至五品的官員呢,叫,六品至九品的,則稱敕。

    “命”字呢,當然要和“誥”字放到一起講。所謂的誥命,也就是皇帝封賞官員的官方文書。當然了,這個也跟品級密切相關,五品一下的,就不叫誥封,叫敕封了。

    說完這個再說“夫人”兩個字。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尊自己的老婆為夫人,多數是稱一聲賤內。所謂的夫人,是王公大臣的妻子,有一定社會地位才配得起這個稱呼。

    是不是所有的官太太都稱得上誥命夫人呢?不是的。唐朝以後,朝廷會對官員的母親和正房太太加以封賞。拿到了這一紙證書的,才能被尊為誥命夫人。

    誥命夫人當然也是有品級之分的,在明朝,唯有一二品才能尊為夫人,三品以下,另有其他稱謂,這裡就不展開細講了。

    簡單來說,這個雖然沒有什麼實權的“官方證書”,除了能拿來光耀門楣之外,還是有一些實際作用的——

    一是能領到官方發放的俸祿;二是逢年過節,能穿得漂漂亮亮的,到皇宮參加皇后主持的宴會,相當於一個VIP入場券

    那些著名的“誥命夫人”

    大家都熟悉的人物中,有哪些著名的誥命夫人呢?

    搜了搜,耳熟能詳的,反而是影視劇中的人物,所以說誥命夫人在歷史中的存在感其實是比較弱的。挑幾個稍微講講吧。

    首先,是《紅樓夢》中的尤氏,作為寧國府的大奶奶,她的老公賈珍世襲了三品將軍,所以她是三品誥命夫人。單以地位來說,在賈府上下,是挺高的。但是呢,讀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雖有誥命夫人的名號傍身,但無子無女、老公不疼、又沒親人撐腰的尤氏,在寧國府過得其實挺憋屈。她處事的秘訣全憑一個字——忍,也就是活了一場面上的榮光而已。

    另一個近年來大家都熟悉的誥命夫人,是《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女一號周瑩。真實歷史中她的原型,陝西第一女富商周瑩,也的確是慈禧太后親封的一品誥命夫人。原因是她在1900年慈禧太后外逃時,抓住機會給她捐出了十萬金!相當於花十萬金買了一個虛銜,當然了,對生意人來說,這個虛銜自然也是值得的。

    還有一個最近大熱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趙麗穎扮演的明蘭,被封一品誥命夫人,但因為筆者並沒有追劇,所以此處省略200字。

    最後說一下我國曆史上最後一位誥命夫人王月英。蒙古名是烏雲陶德。她是成吉思汗的32代孫媳婦,清廷消亡多年,為什麼她還得了這個稱號呢?原因是為了拉攏內蒙各方的實力,民國政府將清代的盟旗準則特意保留了下來。

    而她的“誥命夫人”稱號,來頭可是不小。因為她嫁給了烏審旗的小王爺,而小王爺的三叔奇玉山是蔣介石的乾兒子,沾著一門遠親,有重要的政治利用價值。所以蔣介石親筆信奉上了這紙誥命,還撥款二十萬元作為兩人喜結連理的份子錢。

    這最後一個誥命夫人,可以說是來得最實惠的。

  • 18 # 四川達州人

    所謂誥命夫人,是一個統稱。指非皇族的官員妻眷。因為國家政權正式冊封,這些女眷雖然沒有收入,但享有相當級別的政治待遇,在涉及案件及審判等時候,有禮遇。

    實際上又分為誥命,敕命。誥命指五品以上的女眷,敕命為六品以下。

    而各時期的稱呼也不同。明清時期一二品是夫人,以下是淑人,恭人,宜人,儒人等。所以夫人這個稱呼不是隨便誰可以用的。

    一般來說,官員可以有三個申請名額,通常是嫡祖母、嫡母、嫡妻。

    特殊情況下,妾也可以有正式冊封,如秦淮八豔的顧媚顧橫波,她丈夫龔鼎孳投降清廷,原配董氏拒絕清廷的誥命,顧橫波就以妾的身份受封一品誥命。

    當然,其他情況也可以出現妾的誥命。

    比如,侯爵庶子出任官職,由於他的嫡母嫡祖母都是侯爵夫人,不能被降低,所以他的生母生祖母(如果是妾)也可以申請誥命敕命。同樣,他的嫡妻佔位後,繼妻也有機會申請正式的誥命敕命。

    不過,如果庶子最終因功封王(假定),則他的生母生祖母得不到太妃稱號,以禮,國家政權追封曾祖父、祖父、父親三代為王,他的嫡妻是王妃,嫡母是X王太妃,嫡祖母和嫡曾祖母都是X王老太妃。其餘人等都沒有追封與誥命。

  • 19 # 酒騎風

    誥命夫人是在唐朝,宋朝,明朝,清朝各個朝代對高官的母親或妻子加封,古代一品至五品的官員稱為誥,六品到九品稱為敕。

    明朝時期形成了非常完備的誥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員授誥命,六品至九品授敕命,夫人從夫品,故有“誥命夫人”之說。誥命夫人跟他爺們的官職有關,有俸祿,但是沒有實權;

    誥命夫人是有品級之分的,如“一品誥命夫人”之類的。誥命夫人可在重大節日到後宮,參加由皇后主持的盛宴。

    宋徽宗定外命婦封號為九等,即一等國夫人宋朝封宰相,使相、三師、三公,王,侍中,中書令之妻;二等郡夫人宋朝於光祿大夫、太子少保、節度使以上之母或妻封郡夫人;三等淑人凡尚書以上官未至執政者,其母、妻封為淑人;四等碩人婦人封贈之號,宋政和初年定命婦等級,大夫以上封碩人;五等令人太中大夫以上官員之妻封令人;六等恭人用以封贈中散大夫以上至中大夫之妻,高於宜人而低於令人;七等宜人宋代正和年間始有此制,文官自朝奉大夫以上至朝議大夫,其母、妻封宜人,武官官階相當者同,元明後,改依其子或夫官品受封;八等安人在宜人之下,自朝奉郎以上至朝散大夫之妻封之;九等孺人宋代為通直郎以上之母或妻的封號。 明朝,一品二品官員的正妻叫做“夫人”,嫡母叫做“太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以下是孺人。

    故誥命夫人是從夫狀態,簡單的來說就是“他家爺們混的好,娘們被封的登記給予越高”但是誥命夫人並沒有實權,僅有俸祿和牌坊;

  • 20 # 文蹤旅跡

    “誥命夫人”是唐代以後對於五品以上官員的母親或者妻子加封的稱號,特別是在明清時代,誥封制度很完備,誥封的等級和兒子或者丈夫的官職精密相連。朝廷給“誥命夫人”一定的俸祿,但是不給她們實際權力。

    用"夫榮妻貴"來說這個事情比較合適。在漢代以後,王公大臣的妻子就被稱作夫人。比如漢高祖劉邦的戚夫人,漢武帝劉徹的李夫人,漢文帝劉恆的慎夫人等等。唐代以後之所以把高官母親或者妻子的稱為“誥命夫人”,簡單地說,是因為五品以上的大員任命都是“誥命”(誥就是皇帝對臣子的任命)。對於不同品級的官員,誥書的之地色彩也有嚴格的區別。

    官員職級有了區別,誥命夫人自然也有了品級差別。比如清代,正從三品的官員,其祖母、母親、妻子就被封贈為淑人。正從四品的官員,其母親、妻子,就被分別封贈為恭人。正從五品的官員,其母親、妻子,就被分別封贈為宜人。比如電視劇《那年花好月正圓》中的主人公周瑩,就曾經被慈禧太后封為“一品誥命夫人”。其實,不是因為周瑩的老漢——吳氏官高,而是因為周瑩對慈禧的捐贈。

    從名義上看,誥命夫人似乎有了級別上的差別,這不過是一個臉面上的標籤而已。他們不參與任何管理活動,只是跟著自己的老漢、兒子享享清福,永遠不可能走向前臺。但是誥命夫人可以參與皇后組織的一些休閒娛樂活動。在古代,哪個夫人能被皇后邀請出席宴飲、遊樂活動,臉上似乎很有一些華彩了。

    今天,不見了誥命夫人的名譽稱號了,但是民間還有把去世後的婦女成為“夫人”“孺人”的情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產逍客pk馬自達cx-4安全效能哪個更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