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古代哲學思考

    誥命,是皇帝親自頒發的榮譽證書,誥命夫人在古代主要是針對五品及五品以上官員女性家眷的身份、地位的肯定。誥命夫人雖然沒有實權只有俸祿,但這是皇帝親自冊封,就註定了身份地位的不同尋常,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輕易撼動的。

    誥,本身就有以上傳下的意思,是上位者告知下位者。誥命又叫做誥書,是皇帝封贈官員的專用文書,絕對官方出品。

    其實誥命從西周時候就有,只是在宋以後才真正的完善為一套成熟的體系。誥命夫人主要是官員的妻子或者母親,有時也會是祖母,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官員家眷都會有這項殊榮。

    誥命夫人也是有等級之分的,主要還是依附於丈夫的官位,誥命特指的就是一品至五品官員這個層級的。比如說,丈夫是一品高官,那他的夫人也是一品誥命夫人,當然,二品官員的夫人也不會被封為一品。五品及以下被稱為敕命。

    誥命夫人一般指的是正妻,庶妻姬妾不會被封為夫人。在明朝歷史中,關於官員女性家眷的分封是有明確規定的:

    外命婦之號九:公曰某國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一品曰夫人,後稱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

    也就是說,只有一品和二品高官的正妻才可以被稱為“夫人”,其他則是另有稱呼。這裡需要說明的一點,外命婦指的是卿士大夫的妻子,內命婦則是指的皇帝的老婆們。當然,事有例外,明末,秦淮八豔的顧橫波,就是從妓成妾,又從妾成一品誥命的傳奇女子,但是這種例外畢竟少之又少。

    除了明朝之外,宋朝對於“夫人”的稱呼也是有限制的:

    宰相,使相、三師、三公,王,侍中,中書令之妻封國夫人…… 光祿大夫、太子少保、節度使以上之母或妻封曰郡夫人……

    可見,夫人並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當的。

    古人常說“封妻廕子”,誥命夫人就是“封妻”的一種形式,也可以說是婦憑夫貴,最終還是迴歸到丈夫的社會地位上來。誥命夫人本身並沒有什麼實權,但是享有俸祿,可以與皇家親近。再者因為是皇帝親自點名認可,在許多事情上,也會受到皇權加持,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和公信度。

  • 22 # 娛叔漫談

    誥命夫人起源於唐代,是朝廷給予高官母親或者妻子的一種榮譽性質的加封。

    到了《紅樓夢》所描寫的清代,形成了一種很完整的誥命制度。據《清會典》記載,凡五品以上官員,都有機會得到封贈誥命的榮譽。

    誥命針對官員本身的叫誥授;針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時,存者叫誥封,歿者叫誥贈。清代誥命用五色絲織品精製,書滿漢文,皇上還會在上面蓋章以防假冒。

    一品夫人,誥命夫人中級別最高的封號。誥命又稱誥書,是皇帝封贈官員的專用文書。所謂誥是以上告下的意思。古代以大義諭眾叫誥。誥命夫人是官員們可以自行請封的,但誥命夫人的級別卻不是官員們能自行更改的。

    這是因為誥命夫人的品級是由官員的品級決定的,比如一品官員的母親和妻子,都是封為一品誥命夫人。這其中,如果是丈夫和兒子都有官職,那就看女性的誥命是跟著誰算了。

  • 23 # 史論縱橫

    誥命夫人是皇帝對高官、功臣嫡母或者正妻的蔭封,誥命夫人的品階與丈夫、兒子的品級相同,例如一品大員的夫人或者母親加封誥命後就是一品誥命夫人。

    誥命夫人也算是朝廷在編人員,按月發放俸祿,品級越高則俸祿越多。誥命夫人有俸祿但沒有實權,只是自家男人在御前得臉,給女眷換回來的光環,也是一種榮譽的象徵。

    誥是以上告下的意思,有大義諭眾之義。早在西周時期,“誥”就作為一種記載王令的檔案而存在。後一度被廢用,直到唐朝又被啟用。唐朝在升貶獎罰官員時,會頒發一張“任免證書”,記載著官員的品級變動,任職經歷、在職期間表現等,稱之為“告身”。

    官員的祖輩、妻子、兒孫也可以獲得封賞是始於宋朝,生者為誥封,死者為誥贈。在宋朝只有五品以上官員妻子、母親才有資格獲得誥封,成為誥命夫人。

    宰相、使相、三師、三公,王,侍中,中書令的妻、母,封一等國夫人。 光祿大夫、太子少保、節度使以上之妻、母,封二等郡夫人。

    尚書以上、非省、司掌權者的妻、母,封三等淑人

    大夫以上官員的妻、母,封四等碩人

    中大夫以上官員的妻、母,封五等令人

    中散大夫以上官員妻、母,封六等恭人

    到了明清時期,誥封制度比較完善,只要官員有能力又足夠努力都有可能得到加封,只不過五品以上官員的加封叫做“誥命”,六品以下則是“敕命”。

    下面縱橫就詳細說說明清時期的誥命敕命封贈制度

    明清時期,最容易得到誥命封贈且人數最多的群體就是皇室宗親,從親王到貝子、從公主到鄉君,乃至輔國公、駙馬等,好事當然得想著自家人啦;

    其次就是駐守邊疆的少數民族首領、附屬國的王妃、嫡子嫡孫,這樣的封贈有利於邊疆穩定、世界和平;

    還有一類就是朝廷的文武大臣,雖說在朝為官就有機會封贈誥命,但前提是必須能透過多年的嚴格稽核與政績考察。

    明清官員封贈有三年的考核期,原則上期滿無過錯就可以封贈。但實際封贈時不僅要資歷,還會要求官員的政績,比如說徵糧收稅、治理水患、荒年賑災等,完成的出色者才能得到誥命敕命的封贈。

    比較特別的是,清順治皇帝曾下詔表彰滿族官員開國以來征戰有功,凡是滿族實授官員,全都封贈世襲誥命。

    明清時期的封贈都是“覃恩封贈”,就是說封贈給官員的誥命是可以傳給子孫的,甚至是世襲(一代比一代封贈品級低,幾代之後封贈就沒有了)或者世襲罔替(每代人的封贈品級相同,除非犯罪被褫奪,否則可以永世享有)的。

    封贈官員的祖母、母親、妻子受封贈後,就成為“誥命夫人”,也稱“外命婦”。明清時期誥命夫人的等級劃分、稱謂基本相同。

    根據《明史》的記載“外命婦之號九:公曰某國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一品曰夫人,後稱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此外,八品、九品稱“八品孺人”、“九品孺人”。誥命夫人按等級領取俸祿,無實權。

    歷朝歷代,女人被封為誥命夫人都不是因為本身的才能或是賢德,古代女子再好都是養在深閨無人識,在給予一定榮譽的同時也積極強調女子無才便是德。

    如此抬舉,不過是被當做男人的附屬品,充個臉面罷了,貞節牌坊也是宋朝時期開始有的,可見,誥命夫人也如同貞節牌坊一樣,在給予女性一定表面的榮譽後,往往需要女子更加遵守封建社會的尊卑等級秩序。

  • 24 # 三叔小記

    古代的女人也是有政治地位的,她們就是“命婦”,一內一外。內命婦就是皇帝后宮之內的女人,比如皇后皇貴妃貴妃等等,而外命婦就是官員的妻母,皇帝恩賜她們,這就是“誥命夫人”。

    說簡單一點,“誥命夫人”就是一群因她們兒子或丈夫在朝做官而受到政治待遇的官太太,她們擁有高於普通婦女的地位和身份。這也意味著一旦兒子或者丈夫出點事,“誥命夫人”稱號就會喪失。

    這就是“婦人之榮,在於夫與子。”

    外命婦制度成熟於唐朝,宋元明清延續,唐朝一品大員為國夫人,二、三品則是郡夫人,四品是郡君,五品為縣君。

    最著名的莫過於武則天和楊貴妃時期的那幾個國夫人。武則天之母武士彠之妻楊氏是榮國夫人,史載她與外孫賀蘭敏之有曖昧。武則天姐姐武順被封為韓國夫人,楊貴妃的三姐被封虢國夫人,楊氏的盛裝出遊被畫成《虢國夫人遊春圖》。

    (虢國夫人遊春圖區域性)

    為了方便管理,唐朝還特地設定了外命婦院,制定了相關的規律,穿什麼衣服,出行儀仗該是怎樣,等等,明文有規定,若是犯規,都是有相關的處罰。

    一般來說外命婦有這些職責,一,皇帝、皇太后等人的喪禮要參加;二,皇后受封,拜祖祭廟,要參加;三,皇帝封禪,皇后先蠶拜陵,要參加;四,特殊節日,比如冬至元旦,需要參加;五,定期的朝見。

    所以,武順和李治才有機會曖昧起來。

    後來針對一些規矩有增有減,但不管怎樣,“誥命夫人”享受這麼些待遇。

    一,封建禮法的尊重。

    這不僅僅體現在穿著打扮首飾上,誥命夫人的政治地位是被封建社會認可的。有資格參加皇家的慶典活動、禮儀活動、定期朝見皇后皇太后。

    此外,還享受“法律”待遇,畢竟這些女人是有官位在身,一旦犯罪,不準拷打,需奏請,有贖、免、減等特權。

    二,俸祿

    內命婦肯定有俸祿,比如清朝皇后一年白銀1000兩,而外命婦這等誥命夫人獲得俸祿的女人很少,一般都是特殊情況。

    所以,誥命夫人的待遇主要還是獲得封建禮法的尊重。

    而朝廷設定外命婦的作用何在?

    一,鼓勵。

    不僅是對官員的一種鼓勵,也是一種“封妻廕子”追求的激勵。妻母獲封是光宗耀祖,而獲封的條件是官員,要想做官,得科舉,科舉的難度是較為地大。就算獲封,也有等級!

    一入等級深似海,這也有助於鞏固皇權!

    二,齊家

    誥命夫人獲得禮法的尊重,奠定了她在家裡的地位,那是穩固如泰山,不因寵幸度、子嗣等外界條件所改變,這也保障了家庭的穩固。

    古人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齊才放心治國。所以,有助於齊家。

    當然了,皇帝也是在走夫人路線,然後變相拉攏。

  • 25 # 史之策

    《知否》當中明蘭破格被封為正一品誥命夫人,讓所有人為這個可憐的女孩感到歡喜欣慰。在古裝劇中我們也常常出現那些衣著華貴、氣質雍容的官家婦人被稱之“誥命夫人”。 那麼誥命夫人到底是什麼意思?而這個稱號有何作用?怎樣才能成為誥命夫人呢?接下來我們就來一一解惑。

    首先誥命夫人可拆分兩步來解釋:一者誥命是什麼意思?二者夫人是什麼意思?

    誥是王命文書的一種形式。

    而誥命敕命文書不同於一般文書,它是寫在精巧貴重的絲織物上面的,古代繅絲困難且技術不成熟,好的絲織品更是造價不菲,可見誥書之珍貴鄭重。

    最開始在西周是周王用以告誡臣工的文書,清朝的時候廢棄,漢代又被開始使用。唐代則將制誥作為上位者對官員的一種重要除授賞罰的證實文書。從宋代開始,文武官員的追封獎懲,皆用誥命。

    元代誥書的與前代不同,在形式上把誥書劃分為宣命和敕牒兩種。一至五品的妻子封賞用誥命,五品之外便用敕牒。之後明清沿用舊制,直至封建制度宣告破滅。因而誥命則是王上對功臣所承認、所授予的最高獎賞,並蔭及家人。

    夫人在各個朝代的意義是不一樣的

    漢代以後所有朝廷命官大臣的妻子皆一律被尊稱為夫人,成為了一種約定俗成的敬稱。而唐以後,對高官的母親或原配正妻進行加封,便尊稱其為誥命夫人。

    在明清時期,五品以上的官員並有功於社稷,其妻子皆有機會得到皇上親授的封贈命令就是誥命,而六品以下則被稱敕命。 而誥命夫人又有著森嚴的等級

    最為典型的例子便是,一品誥命方能在重大節慶日子到後宮參加宮宴,這叫親近皇族,是別人求之不得的皇恩。

    宋徽宗政和二年,定外命婦封號為九等,即一品國夫人、二品郡夫人、三品淑人、四品碩人、五品令人、六品恭人、七品宜人、八品安人、九品孺人。明清後稍有變化,但基本沿襲舊俗。

    那麼怎樣才能成為誥命夫人呢?

    在《知否》當中,我們看到了明蘭是一個非常聰慧而且會隱忍一個女人。由於自己的母親只是個小妾,父親對她不是很重視,從小就受著林小娘的欺負,眼看著自己的母親被害死。

    而明蘭藏起聰慧,掩埋鋒芒,忍辱負重逆境成長,在萬般打壓之下依然自立自強,終歷盡艱難為母報仇。透過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為了一品誥命夫人,著實令人佩服她的能力與意志力。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要想成為誥命夫人,首先自己的丈夫或者是兒子,必須達到相應的品級。比如說《知否》中,明蘭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是因為她的丈夫顧廷燁被朝廷授予一品大臣。

    所以要想成為誥命夫人,除了是自己的丈夫或者兒子達到相應的品級。還有就是自身的努力。

    明蘭之所以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一是丈夫顧廷燁用勤王詔書大破反賊,擁立新帝建功立業,成為新朝第一功臣。二是明蘭在嫁給顧廷燁後管家業、整侯府、鏟奸佞、除宵小,能為一代賢內助。

    誥命夫人又有什麼作用呢?

    對於統治者來說,誥命夫人是一種獎懲功臣的激勵手段,為官者封侯拜相,為其家屬封妻廕子,給予一世富貴。

    這樣做的目的便是讓臣民感念皇恩浩蕩,更加為其死心塌地地為君為民辦事,更把一家子的榮華富貴都系之皇權。而統治者所需要付出的不過是明面上的尊貴和一小部分的俸祿便可籠絡功臣,又何樂而不為。

    對於受賞者來說,誥命夫人是一種尊貴體面,是等級身份的象徵。獲封誥命夫人其實更能在家族中立足,這代表著朝廷和丈夫的重視,還會多上些許俸祿作為脂粉錢。

    但古代的誥命夫人可能尊貴,卻始終把自己的一生榮華依託於男人身上。可實際上女子除了面上尊貴外,其實還是一種約束,把女子榮辱與男人緊緊捆綁在一起,受封的女子一生不許改嫁,否則便收回誥命。 臣子都在依附著皇權,女子又談何自立。誥命夫人不過是另外一種包裝金貴的“三從四德”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產逍客pk馬自達cx-4安全效能哪個更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