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營養健康堂
-
22 # 骨科木匠劉醫生
心梗也就是心肌梗死,說得簡單容易理解點就是短時間內心臟供血不足,使得心肌細胞發生了大量壞死。如圖
-
23 # 健康小樣兒
心肌梗塞是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一類疾病,多出現在中老年人身上。當人體的冠狀動脈出現急性或者持續性缺血缺氧之後,就會導致機體的心肌壞死,此時身體會有多種不良症狀出現,嚴重時還會導致人體的死亡。據瞭解,近幾年來,我國出現心肌梗塞的人數不斷增多,而且發病率呈現持續上升趨勢。可見,積極預防心梗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睡覺過程中,身體出現哪些跡象,說明需要警惕心梗的發生了呢?
睡覺時有哪些表現,需要警惕心梗?
1、區域性疼痛
平時生活中,如果在睡覺過程中突然感覺到自己的胸骨後區或者心臟前區出現了異常的疼痛,甚至有壓榨性疼痛的症狀出現,需要警惕心梗的發生。在發生心梗時,人體的冠狀動脈會出現供血供氧不足的情況。因此,就會有該部位持續性疼痛的症狀出現。而心梗引發的疼痛,透過休息或者服用硝酸甘油一般無法得到緩解,而且此時患者會有焦躁不安,身體大量出汗的表現。
2、呼吸困難
到了45歲之後,人體出現心梗的機率會大大升高,此時人體可能會有多種不良症狀出現。在睡覺過程中,許多人都會有睡到一半,突然呼吸困難的表現。呼吸困難一般在發病的最初幾個小時內就會出現,此時患者就會有咳嗽,煩躁,呼吸困難的跡象。
如果在睡覺過程中出現了這些症狀,說明身體可能已經出現了心梗,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視,第一時間到醫院進行就診,以免心梗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脅。
3、肢體麻木
若在睡覺過程中出現了肢體麻木的症狀,很有可能就是心梗引起的。因為心臟部位的血管若出現了阻塞,會導致人體四肢部位的供血不足,人們就很容易感覺到自己的四肢部位有異常的麻木感出現。如果存在這些表現,最好及時去醫院進行就診明確症狀發生的病因,看看是否為心梗所導致。
提醒這三類人儘早去檢查,以防心肌梗死:
1、體型肥胖者
肥胖指的是身體的體重相對過高,脂肪積累異常過多,導致機體發生一系列病理、生理的變化的代謝性疾病。
肥胖,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臟的負荷,升高自身血壓,並提高冠心病的發病風險。
不僅如此,肥胖還會增強機體血管壁的通透性,使脂類物質更容易附著於血管壁,最終形成血栓,繼而引發心肌梗死等。
2、煙不離手者
吸菸是導致中青年心肌梗死中最重要的獨立危險因素,可增加7倍心梗風險。
香菸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化學物質,會隨煙霧進入血液後,繼而引起血管收縮、心跳加快,導致冠狀動脈血管痙攣,引發心梗。
並且,尼古丁還易引起血小板的黏附和閉塞,促使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和增大,一旦產生,堵塞在心臟,就會造成心梗。
3、長期熬夜者
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變大,不少人深夜還在加班加點,這就會使人感到精神緊張。
這個時候,身體會分泌大量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導致血管劇烈收縮,心跳加快,引起心梗的發作。
新聞上常聽說熬夜猝死,大多都是過勞死,是冠狀動脈痙攣,從而誘發的心梗。
預防心梗,養好心臟,謹記"三補、三少"
三補:
1、補充α-亞麻酸
α-亞麻酸是細胞膜構成的主要組成部分,在體內參與脂肪代謝,糖代謝等。
α-亞麻酸具有降低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有助於清除血液垃圾,增強血管彈性,能預防心梗、腦梗等心腦血管疾病。
富含α-亞麻酸的食物不多,主要是秋蘇籽油、秋麻籽油等植物油中含有較多的α-亞麻酸,每日補充5-10ml即可滿足人體所需。
2、補充鎂
鎂有助於降低神經和肌肉的興奮性,維持心臟彈性,預防中風和心臟病突發,鎂攝入不足可能引起血壓上升。
研究表明,膳食中供應充足的鎂,對於預防高血壓、心臟病和糖尿病有益。
女性往往比男性更易缺鎂,壓力也會消耗人體儲備的鎂,因而需要注意在飲食中補充。
鎂多見於各種小米、紅豆等粗糧,松子、核桃等堅果,以及菠菜、小油菜等綠葉蔬菜中。
3、補充水分
多喝水可以稀釋血液粘度,減少心梗發生機率,尤其是平時有血脂高的人,兩餐間可以喝杯奶汁草荷葉茶,更有助於降低血脂,預防心梗。
奶汁草荷葉茶,可降脂,改善血稠,防血栓,預防心血管疾病。
用奶汁草、荷葉、小葉苦丁,三者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飲,即可。
荷葉,常見的食材,藥用價值高,可降低總膽固醇和生甘油三酯,同時,能降低全血比粘度、紅細胞壓積、從而改善血液濃粘狀態,具有明顯的降脂作用。
小葉苦丁,對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有降低作用,促使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面積減小,有助於改善高血脂,預防血栓。
蒲公英,隨處可見,全株可入藥,用其泡水,可降低血清三醯甘油,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還有助於人體排毒。
三者搭配,泡水喝,不僅可降脂、改善血粘稠,預防血栓,還可以幫助人體排出更多毒素。
"三少":
1、熬夜少一點
熬夜是心臟的大敵,研究顯示,長期熬夜者的血壓、心率調節會呈現為高負荷狀態,血管收縮和免疫調節功能也會出現異常。
這時,熬夜者可能會出現心臟一過性缺血,同時冠脈粥樣硬化以及斑塊不穩定的風險也大大增加,加大了心梗的發生機率。
2、久坐少一點
長時間的久坐不動,會減少下肢血液流動,增加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一旦血栓脫落成斑塊,隨著血液流動到心臟,就會造成心梗,引起死亡。
所以,平時不要太懶惰,再忙也要適當的起身運動,多散散步、多走動走動。
散步可以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外周血管擴張,具有增強心功能,預防冠心病的效果。
3、壓力少一點
現在人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焦慮也成為很多人的難題,其實焦慮容易引起交感神經緊張,提升心跳速率,增加心臟負擔,引發心臟疾病。
建議凡事一定要想得開,不要過於鑽牛角尖,勤釋放壓力,減少內心的負擔。
-
24 # 全科掃地僧
當供應心臟血供的冠狀動脈發生堵塞,就會導致心肌細胞缺血、缺氧和壞死的發生,即為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臨床上的急危重症,處理不及時可導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乃至猝死等嚴重後果,需要我們引起重視。
心肌梗死發生時最常見(或者說最典型)的症狀是心前區(或胸骨後)持續性壓榨性疼痛,可伴有瀕死感、胸悶、氣緊、呼吸困難、肩背部放射痛、大汗淋漓等症狀,疼痛持續時間久,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常不能緩解。
需要注意的是,不分心肌梗死患者的疼痛部位可不典型,可出現其他部位疼痛,如牙痛、咽喉部縮窄感、上腹痛、背痛、上肢痛等,易被誤診。而極少數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可無明顯疼痛,易被漏診,引起嚴重後果。
希望大家正確認識,特別是對於存在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礎疾病者,在情緒激動、暴飲暴食、飲酒、吸菸、突然受涼、便秘等誘因下突發持續性胸痛,應警惕心肌梗死可能。大家一旦出現相應症狀,應及時就醫,並積極規範化治療,提高預後。
-
25 # 健康小蜜蜂
晚上睡覺時,一旦有這三種特徵,十有八九是心梗,儘早檢查!
1、大汗淋漓
突然間,一身冷汗,大汗淋漓,需警惕心梗的發生。
心梗發作時,因心輸出量下降、血管收縮,出汗部位多在脖子、額頭、手心、腳心等處,面板溫度相對較低,俗稱“出冷汗”。
2、睡時咳嗽
有一類咳嗽,叫做“心源性咳嗽”,它通常是左心衰早期的一種表現。
如果夜裡時常咳嗽,甚至咳醒。檢查之後,不是肺部問題,那麼就要注意了,可能是心臟受損,要做好相關檢查。
3、睡眠暫停
研究發現,50%的心梗的患者,前期都會出現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並且在睡覺期間出現入睡困難,失眠多夢等表現。
心中神明,心臟不安,人就不能有好的睡眠,對於心臟病患者,入睡眠的質量逐漸下降,應及時的檢查原因,避免病情的發展。
心臟不好的人,臉上也會出現3種異常,占上一個,也要檢查一下!1:黃色瘤
眼睛的面板上出現淡黃色凸起,由含脂質的組織細胞在面板內形成。
主要原因是體內的血脂代謝異常,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導致的。
臨床上,患上黃色瘤的人,經常伴有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出現。
2:山根異常山根就是眼角之間的鼻樑處,這也是心臟在面部的反射區。
臨床發現,患有心臟病的人,70%以上都出出現山根有橫紋,出現紅點,斑塊的表現。
及時預防心律不齊,房顫,心絞痛等疾病的發生。
3:耳朵褶皺生活中,經常發現45歲以上的人,耳垂會有一道橫紋,在醫學上被稱為是“冠心溝”。
主要就是年齡的增加,心臟動力下降,心氣不足,導致氣血瘀滯,預防動脈硬化的發生。
耳垂是人體的最末端,也是最敏感的部位,就會出現褶皺。
三類人是心梗的“候選人”,希望你不在其中!
一、過度疲勞者
沒有規律、過於勞累的生活,很容易導致冠狀動脈痙攣,從而誘發心梗。
這是因為,身體或腦力過度疲勞,會給心臟增加負擔,導致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
如果是冠心病者,冠狀動脈已發生硬化、狹窄,不能充分擴張,便會導致心肌缺血,從而誘發急性心梗。
二、只吃素的人
生活中,很多人為了防止肥胖,防止高血壓,高血脂,所以選擇只吃素。
而只吃素反而增加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蔬菜水果會增加糖的攝入,導致胰腺素分泌異常。
並且缺乏優質蛋白,會降低人的免疫力,和血管中“好的膽固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從而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預防心臟疾病,維持身體健康,一定要營養均衡。
三、抽菸喝酒
吸菸,是導致高血脂的頭號危險因素,香菸中的有害物質,會逐漸損傷血管的上皮細胞,使上皮細胞間的縫隙增大,導致血脂隨血液流經這段血管時,就能像水中的泥沙一樣,透過上皮細胞的縫隙,在血管壁內沉積形成血栓。
而長期大量飲用酒,可能會促進動脈血管硬化、心臟病等疾病的發生。
養心臟,預防心梗,少吃二物,常飲二水,勤按二穴!少吃二物:
1、鹽
飲食太鹹,攝入過多鹽分,就會損傷心臟。
因為鹽的主要成分是鈉,攝入過多時,進入血液,就易引起水鈉瀦留,使血容量增加、血壓上升,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長期如此,就會誘發冠心病。心梗等。
因此,少吃鹹鹽,並且少碰“隱形鹽”,如醬油、辣醬、雞精等調味品。
2、豬油
生活中我們吃豬油的較多,但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食用油最好是多樣性,
動物油相對於植物油來說,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增加了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此外食用油建議不宜過多食用,增加高血脂,心臟病的發生機率。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成人每天攝入的烹調油限制在25克~30克。
常飲二水:
1、谷谷丁雙參茶
谷谷丁+人參+尾參+百合+苦蕎,調製成茶,可寧心安神,預防心臟疾
谷谷丁,排毒效果好,清熱消炎,對血管炎症,心肌炎等有一定功效。
人參,可雙向的調節心臟的機能,降低心臟心率,緩解疲勞,固本培元的作用。
尾參,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加毒素的代謝,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發生。
百合,入心肺二經,可清毒寧心,散熱祛煩,針對心煩,心火旺,抑鬱的有很大幫助。
苦蕎,可改善心機供血,預防心梗,腦梗。
2、奶汁草荷葉茶
荷葉+苦丁+奶汁草,調製成茶,泡水即可。
荷葉,能降低全血比粘度、紅細胞壓積、清理血管垃圾。
小葉苦丁,對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促使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面積減小。
奶汁草,清血管,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勤按二穴:
1、內關穴
內關穴,被稱為養心穴。此穴具有寬胸寧神、和胃止痛、除煩的作用。
多用於治療心煩、心慌心悸、心絞痛、冠心病、失眠等症。
右手按於左手臂內關穴(前臂內側,腕橫紋上2寸,兩筋間),按揉25-30次,雙手交替即可。
2、揉心經
一天之中,中午11-13點,是心經最強的時候,此時養心,可事半功倍。
午飯半小時後,經常按揉心包經,可增加心臟供血,有效地保護心臟。
用一隻手,沿對側心包經的路徑,從中指尖向上沿途按揉,內關、極泉等穴重點按揉,即可。
回覆列表
症狀1、牙痛
心梗導致的牙痛,在醫學上稱之為"心源性牙痛"。
由於心臟上分佈著諸多神經,如:交感、副交感神經等。
若,心臟出現問題,就會被反射到其他的部位,來提醒人們。
此時,就會出現痛感,而這種痛感被稱之為"放射痛"。前壁心肌梗死,會出現放射性牙痛。
因此,生活中,若出現牙痛,確定不是口腔疾病,並且吃止痛藥無效,一定要高度警惕,可能是心梗找上門。
症狀2、咽喉痛
心梗導致的放射痛,還有可能到頸部、咽部。
若咽部出現緊迫感,喉嚨不適等,就像是被繩子勒住脖子,出現瀕死感。
同時,會出現喘不上氣,甚至是出冷汗的現象。
此類現象,是典型的心肌梗死誘發的嗓子痛。
症狀3、雙下肢痛
心梗發生時,還有可能會導致雙下肢疼痛。
此類疼痛與關節炎症導致的疼痛不一樣。關節痛活動疼痛減輕,休息疼痛加重。
而心梗導致的疼痛,往往是越動越痛,休息後會有所好轉。
因此,一旦出現此類疼痛,一定要高度警惕,切莫忽視。
保護心臟,預防心梗,堅持做好3件事
1、茶水
玲雁花,泡水喝,可消脂、降壓、通血管,保護心血管健康。
它含有黃酮和生物鹼類,可降低總膽固醇和生甘油三酯,從而改善血液粘稠狀態,降脂降壓,預防血栓的形成。
還可以增加心肌供血、抗動脈粥樣硬化,還可清熱散風,可降低血壓,對高血壓者有很大的好處,可減少心血管病風險。
對降低血清三醯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改善血脂健康也有利,可助力心血管健康。
玲雁花泡水代茶飲,可促進身體排毒,降脂、降壓、改善血粘稠,保護心血管健康。
2、管理情緒,少激動
保護心臟,一旦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生氣、悲傷、抑鬱等情緒,均會加重心臟的負擔,誘發心臟病的出現。
穩定情緒,有利於心臟的健康。
若情緒過於激動,起伏較大,便十分容易誘發急性心急梗死,甚至是猝死的出現。
因此,平時一定要管理好情緒,穩定平和的情緒,十分重要。
3、勞逸結合,減壓力
保護心臟,也要學會減壓,勞逸結合。
長期熬夜,睡眠不足,就會導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心臟自然跳動節律就會被打破,從而出現竇性心律。
此外,強度高,壓力大的工作,也會為心臟的健康埋下"炸彈"。
因此,平時養護心臟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減輕壓力,減輕壓力不要讓自己太勞累。
心梗突發,最佳的救治時間是發病後的2小時以內,俗稱"黃金120分鐘"。
學會有效的心肺復甦,為生命爭取時間:
手掌根部放在兩乳頭連線中間點。
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兩手平行重疊,且手指交叉互握稍抬起,使手指脫離胸壁,兩臂垂直,用身體重量向下壓。
最少下壓5釐米或使胸部下陷1/3。
每分鐘至少按壓100次,按壓30次後進行口對口吹氣。
一手壓前額,一手提下頜,搶救者嘴唇包住患者嘴唇,連續吹氣兩次,如此週而復始。